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3篇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3篇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3篇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3篇

案例介绍:

辅导方法:

2指导学会各种松驰训练。

评价总结:

案例介绍:

小涛(化名),男,16岁(3年前),初三学生,母亲长期在外工作,基本上是和父亲一起生活。他高高的个头,乍一看,典型的东方帅

小伙!他性格活泼开朗,思想积极上进,而且多才多艺,品学兼优,

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真可谓是人见人爱,夸奖的话语,羡慕的目

光总是伴他左右。但是进入初三的第一个月,他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健谈的他变得沉默寡语,神情诡秘,情绪波动很大,上午兴

高采烈,下午也许就神色暗然,经常一人独处,减少了与同学的交往,而且还特别注意自己的外形修饰,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

直线下降。

案例分析:

家庭因素:母亲长期在外工作,从小与父亲一起生活,对异性充满好奇,父亲与其沟通较少,对异性的好奇愈演愈烈。

生理因素:16岁正处在青春初期,生理上的悄然变化促使他对

异性又有了一种新的神秘。

自我因素:自控力不够强,意志也不坚定,缺乏引导,面对这悄然而至的困惑不知所措。

环境因素:在赞扬声中长大的他觉得自己有许多优越于他人的资本,而当这种莫名的异性冲动袭击他时,这些资本助长了他想揭密

的欲望。

辅导过程:

1、投其所好

2、打开心扉

出乎我的意料,我第二天就收到了他的一张纸条:

老师,您好:

我的确有一件事需要您的帮助。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子……有一次,她病了,几天没来上课,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浑身没劲,整天发呆。我意识到,我喜欢上了她。我想让她知道,又怕她知道,在极度矛

盾中,我还是忍不住给她写了张纸条。晚上,我更害怕了,不知道

第二天再次见到她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在翻来覆去中我等到

了天亮。

我很想回到最初和她交往的情景,那种无拘无束,那种自由自在,但我还能做到吗?这是我与他的第二次接触,虽是无声的语言,但我

知道他已向我敞开了心扉。

3、直面现实

我不敢怠慢,机不可失啊!我立即给他回了一封信:

小涛:

这是我与他的第三次接触,虽然还是无言的文字,但我知道我的坦率会让他直面现实。

4、直抵心灵

一切都朝着我预期的方向良性发展,我趁热打铁。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他主动找到了我,那一次我们谈了很多很多:

“我很开心我们之间能这样近距离地沟通,事实证明你仍是最棒最帅的小涛。”“有喜欢的感觉是正常的,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过,

你现在对某一个体的暗恋,就似乎是只关注一片树叶而忽视一片森

林。更何况你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要遇到大片大片的森林,你现在能确信这片树叶就是这大片森林中最适合你的这一片吗?”

“我送你一句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有时个人的固执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但时间终将会证明一切。学生时代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机,也是学会读人,观察社会的大好时机,我希望你好好把握自己,将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那是我和他的第四次接触,记得那天他是微笑着离开的,而我的心里也充满了一种成就感。因为这次沟通直抵了他的心灵。

辅导效果:

1、通过多次的跟踪沟通,拔开了小涛心头的那团迷雾,使他真正认清了自我,改变了生活态度,建立起了一种健康、融洽的异性交往关系。

2、现在的小涛已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了,他成功地走出了早恋这块“沼泽地”,重新活泼开朗热情起来了。他的多才多艺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特别在学习上,他博学多才,勤劳刻苦,成绩一次次攀升。在最近的一次来信中,他立志“非重点大学不读”。

1、信任和宽容是打开早恋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2、用奖励来代替惩罚,以赞美来代替批评,艺术地化解矛盾是使学生认识错误的法宝。

3、一颗热忱善良的心,一系列细心、人性化的举措,可以帮助一个学生找回失落的世界。

4、教育的重点在“导”。教师要怀揣一颗爱心,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希望的种子,那将会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季。

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

父母的离异,对幼小的他造成极大的伤害。虽然父母仍然非常的爱他,但和他父亲一起生活,却使他觉得很孤单:村中的顽皮小孩

还要讥笑他,大人的同情、异样的目光更使他受不了。学习上由于缺乏方法的指导,疏于监督,又由于教师的疏忽,从而使学习一落千丈。反过来,教师又要责备他,更使他觉得学习的无味,而沉湎于打游戏机、画画,喜欢上了不需要多与别人接触的活动,完全封闭了自己,平时问他话,抬起空洞

辅导方法:

又等来一次时机,《科学》正学习电路,借助对他还有一点吸引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拿着一个电路连接的题目来问我,这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进初中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来问题目,我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翻,同时,和他谈了一下他的意向,让他自己来说,在目前这个基础上还缺少什么,在画画方面的成绩,对他提出更高的希望,也希望他能各科成绩都有较大的进步,有的功课无法忍受时,要思考一下自己的理想,对感兴趣的功课更要力争上游,他在激动中说要行动证明,我开玩笑地说,在后方我为你鼓劲,在前方看你了。这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经常拿个题目来问问,学习成绩很快有了起色,《电路探密》这一章终于考了理想的成绩。

辅导效果:

辅导反思: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一种情绪色彩的表现。人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反,在从事不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消极的、厌烦的情绪体验。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兴趣是暂时的兴趣,需要一旦满足,兴趣立即消失。稳定的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在实践活动中,社会需求为人所反映并成为个人的需要,从而形成和发展了兴趣。

兴趣具有迁移的特性。兴趣的迁移是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使之对它也发生兴趣。兴趣迁移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二是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

动与原有兴趣之间的相通点;三是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学

生产生新的兴趣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

人的才能是有差异的,既有高低之差异,又有种类之差异,承认这种差异,并且能够因材施教,对教师而言是何等重要!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现行的教育评价标准,而不惜扼杀

一些孩子的天赋。这不仅是不科学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孩子

的天赋,老师要因势利导,从直接兴趣入手,巧妙地利用兴趣迁移

的特性,使学习发展成为学生的兴趣中心。那样才能出现更多的天才,出现更多的创新人才!

看过“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的人还看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背景介绍: 小同,男,比较自由散漫,父母工作比较忙,虽然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但是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 二、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另外,孩子的几位前任老师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对孩子也感到无能为力。家长的批评责骂溺爱,老师的无能为力,更让孩子得寸进尺。 三、辅导过程: 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心的反应,所以,教育要从心入手。 第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使他摆脱心理困境。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职责感,使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第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群众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

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明白的样貌。我明白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第三,协同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课后,多给他补习。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构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学习差,父亲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带给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 第四,在班级中,给他一点职务,让他在群众中发挥作用。因为参与了班级管理,他的用心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另外,因为他的职务涉及到记录,需要写一些表述性文字,遇到不会写的字他就请教别人,或者查字典,从另一面也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 四、辅导后记: 虽然学生取得了必须的进步,但是却永没有结束。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中间还可能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爱心、耐心与信心。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中级) 姓名:徐爱民 身份证号:342423************ 学号: 0991153754 培训中心:奥鹏 考试日期: 2009-10 完成时间:___2009-9-25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姓名:徐爱明 考试时间:2009-10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问题学生的定义入手,结合自己一线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问题学生的解决对策,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探讨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问题学生感情转变 一、背景材料 我担任的班当初全乡都出了名的乱班,四年来年年换老师,什么把老师气哭,气病了,什么气得老师撂挑子不干了之类的“战果”举不胜举,学习成绩更是糟糕透顶。接手时,第一天就有人骑自行车在班里乱闯,桌子被撞倒一溜,第二天,爬窗户进教室,拧坏了门锁,没过多久,几个学生放学去臭水沟捉蝌蚪,差点没被淹死……其中有个最调皮的学生,用别的学生的话说是“坏事总少不了他,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好象就没有好事这个词”。总之,这个班的学生真是问题多多。 二、分析

一提起问题学生,大家的第一反映就是差生、班级的麻烦制作者、让老师十分头疼的捣蛋鬼、让同学十分厌恶的坏学生,有的还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索。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就更差,成为班级和校园曝光率最高的人之一。正所谓数量不多,但能量挺大。这样的学生,学校和老师不给予正确的教育,往往物极必反,最后落成了一些终身不能改正的恶习,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压力。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违反与其年龄的准则和纪律。我认为,问题学生往往在品德、学习、心理、行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有一些严重的问题,而导致的一种长期的行为,对周围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请注意问题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一般的管理手段所能解决的。也就是说,通过老师一般的表扬、关爱、批评、请家长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其实都不算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有严重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 例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雨季渴望阳光 ——中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洪善一中许振华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具有很明显的不稳定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学生,他们叛逆、孤独、焦虑,而且常常封闭自己的心灵,这直接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时,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如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便可进入一个健康而又稳定的发展时期;若得不到妥善解决或处置不及时,学生就极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冲突,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等。下面我就所经历的一个典型案例,谈谈在中学生“叛逆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基本情况 王同学,男,15岁,初二学生,高高的个子,学习成绩中等。新学期伊始,我发现他竟两周来从未笑过,也没见他与其它同学说话,更别提玩耍,上课总是低着头,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决定对他进行特别关注。王同学生活习惯较懒散,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课堂上故意做小动作,课后不及时完成作业。在家里,父母和他交流,他总是显得极其厌烦,有时甚至大呼小叫。近段时间,王同学的学习成绩明显滑坡,竟然亮起了“红灯”。我找他到办公室谈话,他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回到教室一如往常。为此我进行了家访,家长态度很好,表示愿与老师配合,但家访后他在学校照样我行我素。 二、原因分析 由于初中阶段正处于青少年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管,特别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学生的“叛逆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存在有“叛逆心理”的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摘要:我国的经济、文化正在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不断深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在今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改进及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案例分析 每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L顺的,尤其是初中生的心理,很多时候容易产生激烈的矛盾与斗争,最终引起心理的不适应以及情绪上的不协调。如何正确、有效地做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教师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案例简介 案例一:一位初三男生,从小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可是自从升入初中以后,心理压力非常大,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平时的学习上。刚刚升入初中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还很优异,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每天都害怕看到父母和教师那种期待的目光,导致每次考试前都很紧张,吃

不好、睡不好,甚至有时候临近考试还会生病。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到了初三,甚至严重到走路低头、上课低头,平时与同学接触极少,成绩一直滑落到了全班的倒数第一。 案例二:该学生在升入中学以后,尽管平时学习非常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在班级里面算是中等水平。平时与同学接触少,性格平和,没有异常行为表现。当进入初二以后,学习成绩突然直线下降,总是以头痛等理由逃课,即使上课,也经常不注意听讲,甚至产生幻听。 二、两个案例的共同特点 首先,这两个案例中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一直都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其次,在受到挫折后,他们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初中生的烦恼主要集中在学习上,一旦学习成绩下降,会导致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受到影响。案例一中的学生的焦虑对象是考试,已经患上了“考试焦虑症”,这对他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到该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而第二个案例中的学生突然总是说有人在和他说话,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出现“幻觉”的表现。 这两个案例所体现出来的是现在大多数初中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案例介绍: 乐乐同学,男, 15岁,成绩一般,性格内向。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结结巴巴,总是担心回答不对大家会笑话。从小就胆小,不怎么跟同学玩,甚至与同桌都很少交流,人际关系欠佳,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二、原因分析: (一家庭影响: 来自于父母的爱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好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浪漫、舒畅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 , 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但乐乐父母一心忙于赚钱,全部精力都在生意上, 小学与爷爷奶奶居住,但与爷爷奶奶之间的交流很少, 放学后他经常一人独自呆在房间里。父母只给孩子每月的生活费,不太关心他的生活。 (二学校影响: 由于与身边亲人沟通的少,在学校乐乐也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对同学冷淡,不多理睬,总是独来独往的, 所以人际关系不佳; 他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锻炼, 造成了孤僻且胆怯的性格。 三、教育过程和心理辅导方法: 1、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认识到造成乐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在于沟通少,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 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氛围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 父母不要只顾赚钱, 要多与孩子沟通、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利用课余时间,我一次次地与乐乐的父母联系,通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 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父母就算是再忙也肯抽出时间主动陪孩子聊天, 听孩子说一些学校发生的事情。经过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 使乐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愿意和同学一起玩,口吃的毛病也得到了改善。

2、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3、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 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 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5、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四、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 他的胆怯心理现象逐渐减弱, 性格方面有很大的改变, 经常见他出现在集体活动的人群中,积极参加组织活动 ; 在课堂上也积极举手,能较顺畅地发言了,口吃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学习上也进步很快,与班上许多同学成为了好朋友。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 健康的概念已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心理健康, 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心理健康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呢?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历来有不同的看法马斯洛和米特尔曼, 曾提出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⑨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 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的前提下, 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甚至有学者把心理健康的标准定得十分复杂, 多达十类七十五条标准。亦有许多作者发表过关于心理健康的见解, 均为小异。 我认为, 所谓心理健康, 最概括最一般地说, 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在关系协调, 心理的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据此能促使人体、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 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地指出,心理健康为: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有效的生活。翟宏川等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智力正常;② 情绪稳

定、心境乐观;③意志健全、行为协调;④注意集中度;⑤完整统一的人格;⑥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⑦适度的反应能力; ⑧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⑨自我认知;⑩创造性、成就感。具体到青少年来说, 英国国家健康服务中心, 健康咨询服务站年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是:①能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② 心理持续健康发展;③与年龄和智力水平相适应的游戏、学习能力;④发展的道德观和是非观;⑤行为协调、反应适度。可见,除正常的智力外, 心理健康应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的情绪、健全的意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协调的行为等方面。 下面以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案列为依据,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在青少年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描述 某某,女,17 岁。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家里只有妈妈和弟弟。一次,我通过访谈了解到:她在日记里写到在家里要干很多家务,妈妈对她很苛刻,什么事情都偏向弟弟。她感觉只有到学校才快乐,很不愿意回家。在日记的结尾,她写到: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妈妈?难道这也是爱吗?我讨厌我的妈妈。我看了日记后,心被震撼了,一时手足无措,孩子竟然如此多愁善感,如此敏感,有如此怪异的想法和心理。 三、问题分析 1、存在问题: A、该生胆小畏怯,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长存在封闭思想。 B、心理积怨了许多仇恨,心灵得不到释放,想法无处交流,快乐痛苦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例,下面就这些进行分析。 案例一: 学生简介:李克,成绩还不错,而且个性比较活泼,在班级人缘关系比较好,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篮球也在同龄人中也是打得比较好的.因其好动、活泼及在学生中的威望,在入学时老师也比较器重。 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刚开学一个月这几个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见到老师很有礼貌的问好;作业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同学之间关系良好,能主动帮助他人;能较快地适应寄宿生活。鉴于他不错的表现,在班干部选举时裴田亮被选为体育委员。 但是没过几个月,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就开始显露出来:主要有:1、上课不认真。有时趴在课桌上睡觉、有时做小动作、有时开小差神游万里。2、因其学习态度不好,老师经常提醒他们,但却引来的是直接与老师顶撞。3、过分热衷于体育运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活跃在篮球场上,有时在学校规定外时间打篮球。 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1、家庭因素。都是家中的独子,因此倍受疼爱。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比较富裕,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家长总是尽量满足。过多的零用钱使他们有了花钱无度的个性,也是他们对什么都不是很在乎,包括成绩。另一方面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很高,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他们身上,所以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 2、个性因素。胆子大,任性,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事不考虑后果。听不进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青少年心理因素。精力充沛,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好面子。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1、意志缺失。这两位同学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行为自觉性差,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经常提醒才能上课认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在其他任何班级事物上也是同样漠不关心。认为班级与他无关、同学与他无关。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增强自信心 一、什么叫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inferioritycomplex)指自我评价偏低。按照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按照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 自卑情结是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人对“优越性”的渴望是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是肇端于在幼年时的无能。儿童对自卑感的对抗叫“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卓越目标的基本动力。 二、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今多元性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乃至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三、学生基本情况: 上个学期,我新接的班中有一位令人头疼的学生小力,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这个同学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开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上课时常与同学讲小声话,作业是经常不做,劳动时“胜利大逃亡”,教育处分毫不奏效,久而久之,老师们见了他绕道而行,都觉得他是无可救药。 心理问题与根源: 1、自尊自卑,矛盾交织 大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可是他们又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冷嘲热讽,就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经过观察,我发现小力同学比较内向,平时除了上课讲讲小声话下课时倒不多言语,但谁触犯了他脾气将是很暴躁的。通过询问其他的同学,我才知道他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总觉得被人瞧不起,意志消沉。每次发到考卷后,便坐立不安,下课后,故意磨磨蹭蹭晚回家,平时与大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渐渐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其他同学,担心和他们接触而受到伤害。他用自尊营造可怜的保护层,躲藏在痛苦之中。 2、逆反心理,容易偏激 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喜欢索隐猎奇,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在小力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因此,他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一点惹不起,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教师对他进行教育,他会不理不睬,一副你能奈我其何的模样。其结果往往是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自然减弱。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是不能科学地、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持无所谓的态度。

最新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林家仪,男,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头脑聪明,反应快。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 1、活动过度:(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2)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2、注意力不集中:(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 3、反应很慢:(1)考试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语文、数学都不能得到好的成绩。(3)课上经常被老师点名。 二、诊断和分析 1、父母都在外打工,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这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过高,希望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管不住,

也不能辅导他的学习,就这样放任不管。 三、教育和辅导过程 1、对学校环境的干预。 ①调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②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有趣、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③对学习的期望: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确做作业的能力、仔细检查的能力等。 3、对家庭管理的干预。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情况,保持平常心,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长提供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分析 他出身工人家庭,有一个弟弟。父母对他和他弟弟在生活上管束较严,但在学习问题上对孩子们无过分要求。吴某上高中以前身心 状况良好,性格开朗而倔犟,好学上进,成绩优良,与同学关系很好;入高中后,由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不当,使其受到长时间的精神刺激。 心理医生:“你不妨回忆一下,自己怎么会如此心境。比如,回忆一下哪件事情曾给你很大刺激。” 而我的父母听到了这些流言后,不加辨析,也根本不听我的申辩,就是一味地训斥、打骂。父母还勒令我除上学时间以外,一律不准 离家门一步。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苦苦熬过了高中生活。那时候,我的心情十分苦闷、沮丧,但又无处诉说,时时刻刻都感到压抑。 高中三年级下期,我感到身心已极度疲惫,经常失眠,睡着了也是 噩梦不断,这一切使我觉得生不如死,很想自杀。但我又有所不甘,我想,如果我自杀了,大家不会同情我,只会说我果真是个没出息 的人,我就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学习上,发誓要考上大学。我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为自己争一口气,也才能离开那个鬼地方和那 些小人。 吴某在作上述陈述时,表情麻木,面容憔悴,两眼无神,说话吃力,语速缓慢,但意识清楚,能有条理地自诉病史。 分析诊断: 治疗方案: 一.幼儿状况分析:王世博,女,四岁,性格内向,安静,各项 能力都均衡发展,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中能照顾好自己,但孩子对 新环境融入的比较慢,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主要表现在;1.开学入园 一直到现在伙伴很少,基本都是原来小班的伙伴;与老师之间开始不

愿沟通,在老师的引导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只能做到问了说,不 问从来不和老师说多余话;2.签到工作:孩子每天签到时,回答完老 师的问题后,都要先看一下老师,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才敢去操作, 只要是关于单个操作·提问都需要老师的鼓励及肯定,其实她的回 答和选择是正确的;3.孩子会因为家长看似很平凡的一句玩笑话闹情绪。 二.观察事例: 三.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当我们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妈妈时,妈妈说了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可能是因为早上孩子爸爸再给她开玩笑时说了一句,今天你去幼 儿园,我们就都到亲戚家喝酒,你就不能去了。她还惦记着,所以 闹情绪,······。”通话结束后,在询问孩子情况时,孩子 边哭边点头,害怕爸爸妈妈丢下她。利用放学接送时间,给妈妈交 流孩子近段情况时,妈妈说:“孩子胆小,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时,遇到有小朋友争玩具或欺负她时,孩子就只是哭,问了也不说。只 是用摇头和点头来表达;有时候回家问她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或问一些 儿歌时也不说,但在我我们不经意时会发现她一个人在表演些什么,一看到我们就停了;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遇到陌生人时就紧紧地拉 着我的衣服,表现出不愿接近的行为。不愿上学的谜团揭开了,新 的问题出现了,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在意这句话,对这句话表现出这 么强烈的反应,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缺乏安全感。 四.给家长的建议: 因为孩子内向,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在遇到新环境,新事物时需要家长做到: 1.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少批评。在日常生活中如做作业或做一些琐事时,尽管孩子做的不是很好,也要挑出好的一点来鼓励表扬她,及时给与孩子肯定,慢慢地引导,帮助孩子尽力自信心。 4.特别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表达的意思要是:妈妈爱你,不会离开你,你是我们的心肝宝贝儿等,一些亲近感情,建立安全感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中级) 姓名:徐爱民 身份证号:342423************ 学号: 0991153754 培训中心:奥鹏 考试日期: 2009-10 完成时间:___2009-9-25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姓名:徐爱明 考试时间:2009-10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问题学生的定义入手,结合自己一线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问题学生的解决对策,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探讨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问题学生感情转变 一、背景材料 我担任的班当初全乡都出了名的乱班,四年来年年换老师,什么把老师气哭,气病了,什么气得老师撂挑子不干了之类的“战果”举不胜举,学习成绩更是糟糕透顶。接手时,第一天就有人骑自行车在班里乱闯,桌子被撞倒一溜,第二天,爬窗户进教室,拧坏了门锁,没过多久,几个学生放学去臭水沟捉蝌蚪,差点没被淹死……其中有个最调皮的学生,用别的学生的话说是“坏事总少不了他,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好象就没有好事这个词”。总之,这个班的学生真是问题多多。 二、分析 一提起问题学生,大家的第一反映就是差生、班级的麻烦制作者、让老师十分头疼的捣蛋鬼、让同学十分厌恶的坏学生,有的还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索。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就更差,成为班级和校园曝光率最高的人之一。正所谓数量不多,但能量挺大。这样的学生,学校和老师不给予正确的教育,往往物极必反,最后落成了一些终身不能改正的恶习,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压力。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违反与其年龄的准则和纪律。我认为,问题学生往往在品德、学习、心理、行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有一些严重的问题,而导致的一种长期的行为,对周围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请注意问题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一般的管理手段所能解决的。也就是说,通过老师一般的表扬、关爱、批评、请家长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其实都不算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3篇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3篇 案例介绍: 辅导方法: 2指导学会各种松驰训练。 评价总结: 案例介绍: 小涛(化名),男,16岁(3年前),初三学生,母亲长期在外工作,基本上是和父亲一起生活。他高高的个头,乍一看,典型的东方帅 小伙!他性格活泼开朗,思想积极上进,而且多才多艺,品学兼优, 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真可谓是人见人爱,夸奖的话语,羡慕的目 光总是伴他左右。但是进入初三的第一个月,他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健谈的他变得沉默寡语,神情诡秘,情绪波动很大,上午兴 高采烈,下午也许就神色暗然,经常一人独处,减少了与同学的交往,而且还特别注意自己的外形修饰,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 直线下降。 案例分析: 家庭因素:母亲长期在外工作,从小与父亲一起生活,对异性充满好奇,父亲与其沟通较少,对异性的好奇愈演愈烈。 生理因素:16岁正处在青春初期,生理上的悄然变化促使他对 异性又有了一种新的神秘。 自我因素:自控力不够强,意志也不坚定,缺乏引导,面对这悄然而至的困惑不知所措。 环境因素:在赞扬声中长大的他觉得自己有许多优越于他人的资本,而当这种莫名的异性冲动袭击他时,这些资本助长了他想揭密 的欲望。

辅导过程: 1、投其所好 2、打开心扉 出乎我的意料,我第二天就收到了他的一张纸条: 老师,您好: 我的确有一件事需要您的帮助。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子……有一次,她病了,几天没来上课,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浑身没劲,整天发呆。我意识到,我喜欢上了她。我想让她知道,又怕她知道,在极度矛 盾中,我还是忍不住给她写了张纸条。晚上,我更害怕了,不知道 第二天再次见到她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在翻来覆去中我等到 了天亮。 我很想回到最初和她交往的情景,那种无拘无束,那种自由自在,但我还能做到吗?这是我与他的第二次接触,虽是无声的语言,但我 知道他已向我敞开了心扉。 3、直面现实 我不敢怠慢,机不可失啊!我立即给他回了一封信: 小涛: 这是我与他的第三次接触,虽然还是无言的文字,但我知道我的坦率会让他直面现实。 4、直抵心灵 一切都朝着我预期的方向良性发展,我趁热打铁。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他主动找到了我,那一次我们谈了很多很多: “我很开心我们之间能这样近距离地沟通,事实证明你仍是最棒最帅的小涛。”“有喜欢的感觉是正常的,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过, 你现在对某一个体的暗恋,就似乎是只关注一片树叶而忽视一片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大运学校胡志琴 一、基本情况介绍: 杰杰,男孩,小学二年级(4)班学生,在班上成绩较差。杰杰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有时还故意拿纸团、橡皮砸同学,因违反课堂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加上作业上很懒惰,本来速度也慢,导致作业经常拖拉。下课后经常在走廊上奔跑,一会在楼梯上跳上跳下,一会死命抱住其他男孩搞恶作剧,一会又挥拳欺负女同学,课间操经常与同学打闹,甚至趁同学不在偷拿同学的东西,有时还跑到其他班级去拿东西,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 杰杰的父母离异,现在是由小姨照顾。与其小姨交谈,小姨也无奈地向我诉苦:“这个孩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在家也是怎么说,怎么逼都不写作业,一定要亲自守在旁边用手指一个,写一个,何况我也要上班,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呀!”以上所述原因导致伟伟的成绩很不理想。 二、个案分析 根据杰杰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习惯不良;缺乏自信;缺少关爱。这一切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 无视课堂纪律、随意讲话、自由散漫等行为,杰杰不以这种行为为“耻”,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潇洒”,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怀,且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这些情况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因此他想方设法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是由于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上的某些无知而造成的。这也是其行为习惯不良的具体表现。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病情”老是“反复”,是伟伟同学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的表现。 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设法撒谎蒙混过关,与同学爱打爱闹等,这些都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辅导策略和效果: 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爱引人注意的孩子,多半是因为“情感饥渴”,教师要多给他们爱抚。我想首先我要用爱融化他心里的坚冰,消除他的不良情绪。所以,我总是默默地走到他身边去,有意无意地摸摸他的头。随时关注他的行为表现。 2、帮助提高,增强自信心。 (1)辅导功课。他对学习成绩其实挺在意,有一次听写了20个词,他对了十六个,他一整天都格外兴奋,可是他很厌恶做作业。特别是作业较多时就非常的不愿意做,我将他独自留下,一个一个指导他拼音的写法,当他写对了的时候及时肯定鼓励,他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认真,速度也快了许多。并在班里对同学们肯定伟伟的表现。同时每天的课堂作业及时的辅导他完成,他做的全对时给他打上A+加五角星,争取慢慢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增强他的自信心。 (2)心理引导。在上课时只要杰杰听课,读书,我就不断激励、表扬,使他的学习积极、主动意识增强。一点做的好,通过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使他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意愿。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捕捉伟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如我在看到伟伟专心读书时,会情不自禁地鼓励说:…呦,孩子,你读书真专心!以这样的方式读书学习,自己的知识怎能不越来越丰富??;看到杰杰晨朗读不开口时,我会鼓励他说:“教室里最动听的声音就是琅琅的读书声,赶快开口读书吧,外面的人听到,也会被你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而驻足观望!?;平时看到他因为我的叮嘱偶尔写好了一次作业,我会真诚地说:…如果你的作业每次都写得这样认真,那该多好啊!”这样的表扬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孩子有目标可寻,孩子自然不会产生满足感。 (3)与家长沟通。与此同时,我多次与他的小姨沟通,委婉地建议,希望她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我劝导希望杰的妈妈能多和儿子电话沟通,对他的学习多关心,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

一名初中学困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2019年教育文档

一名初中学困生的心理康健辅导案例报告 一、大凡资料 张俊龙(化名),男,13周岁,初中一年级学生,独生子女,身高体重均匀,没有巨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均为农民,父亲农闲外出打工,母亲照看家庭。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家境较好,家庭关系和睦。 二、主诉和个人xx 我自小学起就很贪玩,成绩差,经常受到指责、批评,几乎没有得到过表扬。班上同学看不起我,不愿与我交朋友,我经常感到孤立无助。因为上课思想易开小差,听不懂老师讲课,就不愿意听,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点名,所以讨厌学习。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从张俊龙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他的聪惠;大多数时候,他的眼睛也不敢直视辅导员,但可以看出,辅导员的话他也是很有感触的;他说话时眼睛也湿润了。据家人、教师及同学反映,张俊龙开朗好动,但自卑心强,自信心差;非常坚强,做错事也不会承认,自我防范性强;课堂纪律差,不爱学习,上课爱讲话或不听课;不按时交作业。 四、评估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原因。张俊龙父母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落伍,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而对于他的学习,父母几乎不管不问。 2.自我麻木。他自小学起,由于表现不好、成绩差,经常受到指责、批评,几乎没有得到过表扬。因此,他对批评说教习以为常。 3.自暴自弃。经常的指责、批评,深深地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使他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二)诊断 家庭教育的不当和同学的嫌弃,使他心理平衡,产生了自卑、薄弱、厌学等心理偏差。 五、心理康健辅导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任课教师协商,确定如下辅导目标:一是详尽目标与近期目标:家长和任课教师要努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二是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促进他的心理康健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形成康健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六、心理康健辅导方案的制定 根据他的情况,经过分析,笔者决定对其进行阶段性、综合性辅导。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了解其厌学原因,进行直接辅导。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他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改变其对学习的不良认识,锻炼其意志力。其次,对影响他的因素,采取谈话、激励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与其父母、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最终实现辅导的目的。 七、心理康健辅导过程 (一)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告知教师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能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家长要告知教师孩子在家的情况,在教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热情谈心 通过这种方法了解他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落。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易心态,使他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首先,笔者找了几个平时和他接触比较多、比较要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他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至诚地接近、帮助他。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案例】一天下午放学,我刚走回办公室,俩名同学气喘吁吁地跑上楼来,“老师,张然和李宇在三楼打起来了。”我快速跑到三楼,两人已被值班老师拉开,抑制住心中的怒火,我让他们回到教室。看来的宋某“浑”劲又犯了。我把他俩叫到教室,看着宋某的样子:一条腿直着,一条腿曲着,偏着头,眼睛总是极不友好地斜视蔡某某,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此时,对于张然李宇来说,任何语言都听不进去,都不在乎,甚至激起他的逆反心理,往偏激处想,现在解决问题,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弄得很僵。根据以往的经验,需要“熄火”,即:“冷处理”,使那躁动的心恢复平静。正好有家长来拿作业,我让他们先自思己过,大约过了10分钟,我漫不经心地问:“说说吧。”他看看我,又看看蔡某某,沉默了一会儿,“老师,李宇跟我有仇,他嘲笑我,对我翻白眼,还踢我。”我看火候已到,就问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闪烁其辞,总是别人招惹他了,而从不谈及自己有什么错误。不断在振振有词地“陈述”他的道理:“李宇踢我,我才打他的。刚打两下就让老师拉住,他也打我了,我们俩扯平了。您怎么不说他呢?”听了这一番“解释”,谁都知道主要问题就出在张然身上,可他就这样不讲道理。我并没有急于和他要出个“子丑寅卯”来,我风趣地说:“你很聪明么!我还没开口你就知道我要问你了。”“您不要拐弯抹角了,直接说吧!”他很不满地说。“我不想冤枉你,到底是谁先动手打人的?请你准确地回答。”我较严肃地说。“是我先动手的,就打两下,但他不踢我我能打他吗?”他还挺委屈的。我心平气和地说:“李宇踢你是事实,你打人也是事实,那为什么不问个青红皂白就动手打人呢?按照你的理解,碰着你就是和你有仇,那还有谁敢和你玩。”我偷眼看了他一眼,他欲言又止,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这是他“认输”的信号。接着我们又谈了一些内容,我特意给他指出打架的危害性,首先伤害了同学的身体,其次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活动,最后还会破坏集体荣誉。 【分析】张然母亲对他比较纵容,父亲长期不在家,孩子缺乏管教,比较自我。在思想上,行为偏激,凡事斤斤计较,爱挑剔别人的毛病。如果,我不问青红皂白狠狠批评他一顿,那么面对我的将是一个小“刺猬”。他会一句话都不说,问急了还会和我对抗。像张然这样的孩子的成长太过一帆风顺。他们是最顽劣、最具生命活力的儿童(也往往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儿童),往往也是“问题多多、伤痕累累”的。对待他们,如果老师秉持的是“动辄得咎“的教育原则,那么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 【措施】通过这件事,我认为“问题”同学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可以试着用这样三个步骤来解决,即:“冷处理”,使躁动的心恢复平静;断是非,使他们得到公正的对待;谈感想,使肤浅的认识得以深化。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不会有出息的!”“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别念了吧!”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教师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良言一句三动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孩子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 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应该原谅,而不应总挂在嘴边。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时间久了,教师的威信也没有了。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1)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例,下面就这些进行分析。 案例一: 学生简介:李克,成绩还不错,而且个性比较活泼,在班级人缘关系比较好,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篮球也在同龄人中也是打得比较好的.因其好动、活泼及在学生中的威望,在入学时老师也比较器重。 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刚开学一个月这几个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见到老师很有礼貌的问好;作业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同学之间关系良好,能主动帮助他人;能较快地适应寄宿生活。鉴于他不错的表现,在班干部选举时裴田亮被选为体育委员。 但是没过几个月,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就开始显露出来:主要有:1、上课不认真。有时趴在课桌上睡觉、有时做小动作、有时开小差神游万里。2、因其学习态度不好,老师经常提醒他们,但却引来的是直接与老师顶撞。3、过分热衷于体育运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活跃在篮球场上,有时在学校规定外时间打篮球。 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1、家庭因素。都是家中的独子,因此倍受疼爱。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比较富裕,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家长总是尽量满足。过多的零用钱使他们有了花钱无度的个性,也是他们对什么都不是很在乎,包括成绩。另一方面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很高,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他们身上,所以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 2、个性因素。胆子大,任性,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事不考虑后果。听不进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青少年心理因素。精力充沛,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好面子。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1、意志缺失。这两位同学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行为自觉性差,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经常提醒才能上课认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在其他任何班级事物上也是同样漠不关心。认为班级与他无关、同学与他无关。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增强自信心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学生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的问题。 一、问题表现: 我班小雅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一般,做事情比较拖拉,常常完不成计划,不善于和别人交往,也没有什么朋友,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对所有的事缺乏自信,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别人的看法很敏感。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影响:小雅的父母对她比较挑剔,总说她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喜欢拿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她比较;家务不让她做,怕影响她学习;哪儿也不让她去,说外面太危险。久而久之,小雅不喜欢与人交往,学校被动拖拉,自卑感明显。自卑感的形成首先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挑剔、否定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没有客观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孩子对自己评价就会有偏差。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孩子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孩子会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越少,自卑感就越强。有的家长会反驳:我们是在爱她呀!这就是大多数家长心中存在的误区。这种披着爱的外衣的“过度管制”会给孩子身上捆绑多少绳索啊!这样的孩子怎会健康快乐呢? 2.学校影响:她上课不认真,经常不完成作业,老师对他很头疼,

批评时有些粗暴缺少耐心地与她沟通。她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方式方法不合适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美。造成她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老师对她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实处。著名的“罗森塔效应”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教师所忽视的那些孩子往往惧怕老师或消极失望,从而造成交往困难,缺乏自信。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注意力就像阳光。注意力所及之处,就成长;忽略就枯萎。 三、矫治对策: 1、.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小雅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1)开好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小雅这一阶段的表现,学习上、行为上及要求改进的意见,做到把家长请进来。 (2)定期作好家访工作。多到家庭中了解小雅的生活环境、家庭状况、个性特点,听一听家长的心声,融洽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3)用好网络。网上有好多文章、经验值得家长去学习,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水平,多推荐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给家长指导。另外,短信联系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为了去除小雅的自卑心理,我在课余经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