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鱼化龙文苑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

基于鱼化龙文苑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
基于鱼化龙文苑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

基于鱼化龙文苑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

大学语文课不应延续中学阶段的阅读导向,而应贯彻落实创作导向,利用网上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跟帖与接龙等形式的读写互动成长为“创客”。大学语文应该到计算机房上课,使学生能够凭借CNKI和慕课、微课等信息资源和网络互动平台,在线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互动”。

标签:大学语文课程;鱼化龙文苑;实践教学

2015年初,笔者专为实施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而创建了鱼化龙文苑。主要是对线上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二次开发、再造,融通了网易博客与QQ、微博、微信和易信等,从而实现师生自媒体的无障碍对接,以此构建起“互联网+自媒体”模式的大语课堂教学,让学生立足课内、放眼课外,通过链接世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际化学习,进而获得表达与交流能力、人文与科技素养的同步提升。

一、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为了阐明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下面将两种语文课程观进行比较分析。

(一)理论本位的语文课程观

几乎所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校,在拟制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基本上从来就是按照理论教学体系进行教学规划的,这主要是以理论本位的语文课程观为基础的,认为语文是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实际上体现了对语文课程本质内涵的片面性理解。正因如此,多数高校把大学语文界定为理论课,好比开设有中文系的高校往往有个“汉语言文学”专业。

(二)实践本位的语文课程观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连起来说就叫语文。这是著名的语文“能力”说,也是语文教师们常说的“听说读写”。据此可以认为,语文课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为主。叶圣陶先生还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目的是让学生阅读种种的书,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学习的目的,而只是学习的媒介,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现实中却总有人把作品当作目的本身。

学生可以凭借某一篇作品来训练听说读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优秀作品来训练,甚至不一定非要有文学作品,只要有个共同的话题让大家开展表达与交流活动就可以。语文课堂上,师生如果针对雾霾治理进行口头和书面讨论,也能提升听说读写能力。正因如此,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根本不读所谓的文学名著,但是并不意味着这类人的听说读写水平很低。

基于鱼化龙文苑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

基于鱼化龙文苑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 大学语文课不应延续中学阶段的阅读导向,而应贯彻落实创作导向,利用网上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跟帖与接龙等形式的读写互动成长为“创客”。大学语文应该到计算机房上课,使学生能够凭借CNKI和慕课、微课等信息资源和网络互动平台,在线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互动”。 标签:大学语文课程;鱼化龙文苑;实践教学 2015年初,笔者专为实施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而创建了鱼化龙文苑。主要是对线上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二次开发、再造,融通了网易博客与QQ、微博、微信和易信等,从而实现师生自媒体的无障碍对接,以此构建起“互联网+自媒体”模式的大语课堂教学,让学生立足课内、放眼课外,通过链接世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际化学习,进而获得表达与交流能力、人文与科技素养的同步提升。 一、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为了阐明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下面将两种语文课程观进行比较分析。 (一)理论本位的语文课程观 几乎所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校,在拟制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基本上从来就是按照理论教学体系进行教学规划的,这主要是以理论本位的语文课程观为基础的,认为语文是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实际上体现了对语文课程本质内涵的片面性理解。正因如此,多数高校把大学语文界定为理论课,好比开设有中文系的高校往往有个“汉语言文学”专业。 (二)实践本位的语文课程观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连起来说就叫语文。这是著名的语文“能力”说,也是语文教师们常说的“听说读写”。据此可以认为,语文课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为主。叶圣陶先生还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目的是让学生阅读种种的书,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学习的目的,而只是学习的媒介,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现实中却总有人把作品当作目的本身。 学生可以凭借某一篇作品来训练听说读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优秀作品来训练,甚至不一定非要有文学作品,只要有个共同的话题让大家开展表达与交流活动就可以。语文课堂上,师生如果针对雾霾治理进行口头和书面讨论,也能提升听说读写能力。正因如此,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根本不读所谓的文学名著,但是并不意味着这类人的听说读写水平很低。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论文.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论文 2019-06-1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文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民族和国家才能够真正实现团结和强大。教育是提高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才基础,高校教育要借助语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在充实学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更有利于社会文明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高校设置语文课程要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学作用,使其能够从社会、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获得基本素养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赏析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精神共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现代大学生生活在较为安逸的环境中,社会实践经验较少,个人的精神文化世界较为局限。将人文素质教育引入到高校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学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和丰富精神世界。 高校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经典文学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文章《都江堰》生动描绘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壮观景象,并通过“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对未来的殷切希望,对于学生人格培养、理想确立提供了精神动力[ 1]。 2、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校语文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文学作品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在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方面具有更深的造诣,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思想和理论,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思维和智慧,增强文学创造能力。

将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提升到课程建设的高度

将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提升到课程建设的高度 摘要:大学语文承载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实际课时安排的有限性,形成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为突破困境,很多教师和学校不谋而合,寻找出一条有效路径——大学语文教学专题化。专题化教学应及时适应形式所需,提升到课程建设的高度:编写配套教材,建设网络课堂,改革考试方式。笔者带领的大学语文教师团队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语文专题化;课程建设 随着越来越多新学科、新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随着各学科的日益交叉与融合,随着专业设置的日益精细和特色化,越来越多的新课程走进大学课堂。推陈出新本是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有了新课程,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老课程。作为“老课程”之一的大学语文被边缘似乎也在情理。单从课时上来讲,纷纷从原来的三四周时减为2周时。大学语文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一方面大学语文要传播古今中外无数经典名篇,所谓“语文真大”;另一方面是越来越被压缩的课时,又所谓“我真小”①。为解决内容丰富与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应时而生,即用一个专题带多篇课文的教学形式,以打通古今,融合中外,增加课堂容量。 一、实施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正逐渐成为大学语文界共识 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全国各地类似这种提法的不乏其人,也有很多大学语文教师和学校已经或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尝试。最早应该是徐中玉先生编写的《大学语文》“人文精神结构模式”思想②,以及王步高教授编写的《大学语文》“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思想[1],其共同的特点是利用有限的课堂通过多渠道教学为学生提供大信息量的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教材的大容量,上百篇美文,若还像如中学两课时学习一篇文章的做法,已远远满足不了大学课堂的需求了,“徐中玉教授终于在此阶段突破了所谓‘少而精’的传统观念,让课本相对较‘大’而‘深‘。这样一来,不是给学生‘一杯水’,也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条河’,使各种水平的学生均能有所得。同时将之定位于课堂用书与自学用书之间,老师有很大选择空间,不必都教,也不指望学生百分之百掌握,但希望这个教材时时取读,总有所得”[2],很多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进行了教材的创造性融合,创造了“以文学史带文选”、“以作家带文选”、“以专题带文选”等的教学模式[3],或“以某类文体、某类作家、某类作品、某种文学现象等为线索,打破教材章节的割断和时间的限制,将分散的知识纵深归纳[4],以实现一堂课学习多篇课文,加大课堂容量的教学目的。随之,这种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进而发展成为学校教学改革思想,被广泛运用于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G05001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性质: 通识课 总学时: 54 学分: 3 适用对象: 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大学语文》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文学艺术性、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

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建构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中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学好其它专业课程。 1、通过课堂学习,熟悉及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具体作家名篇名段的学习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独立阅读分析现代文,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3、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规范地使用字、词、句,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4、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目、名句名段。 5、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实用文体知识,掌握常用文体的文本写作要领。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文学部分的八个单元和应用文体部分的四个部分。文学部分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文化素质。重点、难点是第一至第五单元。应用文体部分重点是学术论文、消息、求职信、求职简历、行政公文等实用文文体知识,难点是学习实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文体文本写作要领。

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大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较为重视。 本文基于体育锻炼影响身心健康的研究综述,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分析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探讨美国专家的运动处方及其启迪意义,以供学校体育教师参考。 1体育锻炼影响身心健康的研究综述根据对科学家研究结论的分析,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体育锻炼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体育运动可调节和改善内分泌系统,促进骨骼新陈代谢,然而一般强度的运动不会明显刺激人体内分泌改善,需要加大运动的强度才能达到调节骨骼的效果。 由于运动后可产生较为强烈的神经营养因子,能够更好地调节人类情绪,大量的运动还可以有效提升人类抗抑郁效率以及有氧工作能力,达到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12可提升智力水平并减少疾病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类的心肺功能、大脑功能。 根据对一百名志愿者的实验,要求五十名志愿者进行七个月的身体锻炼,五十名志愿者处于不锻炼的状态,实验人员发现,维持七个月的身体锻炼能够有效提升身体健康、尤其是智力水平,而不进行身体锻炼的人员,大脑机制受到影响,并且出现身体疾病。 13耐力运动可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人类进行耐力运动可以生成较多护骨素,也就是骨细胞会分泌出影响骨骼发育的成分,此类成分是维护骨骼平衡的重要机制。

另据相关人员的研究表明,经常维持体育锻炼的学生,能够通过体育锻炼分泌出可以影响人心理状态的肽类物质,可令人产生兴奋的心理,使学生达到一定的高兴状态,能有效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4锻炼习惯和改善生活方式正相关人类在偶尔运动时,运动越来越剧烈就会出现肾上腺素等物质的生成,并且会心跳加快、血压急剧升高,动脉的阻力也会随之增加,诱发各种疾病的出现。 如果在饥饿时运动,身体各感官会受到不良刺激,可能会损伤运动器官,导致人体的各个机能失调,甚至出现器官寿命缩短的问题。 又如沉溺网络的学生,长时间连续上网之后,身体机能一般会越来越差。 因此,体育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更好地改善体育运动方式。 2体育锻炼对在校生身心健康的影响21影响在校生智力水平智力水平直接决定着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育国际化、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学生普遍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如果不注重精神调节,会产生身心疲惫的感觉,甚至会出现疾病等不良后果。 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可以更好地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同时也能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缓解竞争压力。 22影响在校生情绪体育锻炼能够对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调节,使其产生兴奋心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掌控,有效解除学生抑郁心理。

对大学语文的认识

段富臣E01014383 谈对大学语文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承了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其文化的积淀厚重如斯。而语文,作为中国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的代表,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是难以取代的。 语文,汉语中蕴藏的文化。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蕴藏着形象;从诗词的清丽脱俗到散文的柔美飘逸,蕴藏着灵动;从气势磅礴的论文到经典的小说,蕴藏着灵魂。 品味语文,就像细品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 "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用一句话,描写出满足于归隐后自耕自食的悠然情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仿佛眼前见到盎然春意,"日月这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了其里"体现出曹操博大胸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出诗人满怀的相思愁绪。试问天下间,又有哪一种语言文字堪比于斯? 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倡导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教学逐渐兴起。然则近年来,尽管大学语文在部分高校已被设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实

际仍处于尴尬的边缘地位。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的鉴赏水平不容乐观。甚至还有人希望取消“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真是糊涂至极。 作为我们的母语,大学语文却频频遭遇冷落的尴尬,汉语处于边缘化的落寞,无法在短期之内就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涉及到各个方面。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高考,都在学习语文课。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课是不得不学的而且很重要的课程,且具有极强的应试目的性,所以小学也好,中学也罢,语文课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学习的快乐。不过,要想解决此问题,“必修必选”也绝非惟一路径和最佳选择,要提高大学语文的课程地位,各高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突出课程特色,保证课程效果,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大学语文将远远不应该定位于为期末考而服务,而应该还原其本质。作为一本语言学科,其人文性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可或缺。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载体,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民族凝聚力。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堡垒,尤其是作为人才汇集的重地,倘若连高校都不能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承继,更何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我看大学语文,不但不应该被取消,还应当加大重视力度,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 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编写原则 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 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 无 二、课时计划

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2.电教欣赏是指针对一些较长较新、教材囿于篇幅和时限未能选录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电教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次数和时间安排,最多不超过2次,4学时。 3.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而吟诵是诗词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吟诵中把握思想、感受情感、得到审美的陶冶,基于此,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2个学时的配乐诗词朗诵。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诗经》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编制人: 编制单位: 审核人: 系部主任: 编制日期: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二、课程概述 (1)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目标 (3) (一)知识目标 (3) (二)能力目标 (3) (三)素质目标 (4)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 五、课程内容标准 (4) (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 (4) (二)项目(单元)设计 (5) 六、课程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组织实施 (12)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2) (三)师资条件要求 (12) (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2) 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3)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3) (二)网络资源建设 (13) (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3) 九、说明 (14)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

鱼化龙文苑以留学通道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

鱼化龙文苑以留学通道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 鱼化龙文苑英国留学通道,所提供的英国大学申请和留学生签证申请的指导服务,是完全免费且又事无巨细的。本文举例分析了鱼化龙文苑的英国留学主题,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在崇高精神和无私行为的影响下,学生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及其个人的理想信念、行为活动,都会受到深刻的影响。事实证明,由驻英特使Jie亲自主持的英国留学通道,还原了教书育人的本质内涵,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标签:鱼化龙文苑英国留学通道立德树人 鱼化龙文苑的英国留学通道,致力于使教育回归公益属性,让学习者享受到完全免费的优质教育。作为主持人的驻英特使Jie,以其特有的品格风骨和人格魅力,很好地诠释了教育的本质内涵,潜移默化地向大家灌输和传递着鱼化龙文苑积极倡导的化鱼成龙教育观、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引和导向作用。 一、Jie的英国留学主题举例 (一)“出国还是不出国”:听从自己的心 很多名人说人生应该有规划;然后我们也听到一些人说,人生没有办法规划,因为一切都在变。那么,我们该听谁的呢?Jie说:听自己的,听从自己的心! 当初,Jie在国内找不到工作,主要是因为她当时的文凭是自考大专,而国内找工作的敲门砖是本科以上文凭,Jie没有。英国的大学承认她的自考大专文凭,更认可她的工作经历,只要她在英国大学学习英语过关,就可以直接上英国高校的研究生。她忽然觉得我在英国得到了认可,包括我的自考大专文凭。做出那么重大的决定她只用了7天,那也是她有生以来做出的最为正确的决定,那个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 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们会怎么想?当时Jie出国的动力是因为没工作,而支持她的人是远在美国的弟弟。后来她主持鱼化龙文苑的英国留学通道,便对大家说:“如果你有留学英国的打算,不妨与他人尤其是你的家人和你的偶像(能够传递正能量的)谈谈你的想法,也许他们能够给你一些建议,但是最后的决定必须是你自己拿,而且一旦做出决定,就该在以后的道路上坚决地为自己负责,不要寻找任何退缩的理由,这一点很关键。出国还是不出国,得与失,自己一定要想明白。假如你想出国,且问自己,敢不敢像Jie一样听从自己的心。 (二)“做一名国际人”:更快更好地成人 当她决定出国的时候,已经远在美国的弟弟对她说:将来的你应该是一个国际人,有自己的事业,能够自由地来往于世界各地。“做一名国际人”,这就成了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

第1期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 郭海军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广东珠海 519087) [摘要]近年来,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问题争议颇多,有“人文论”、“文学论”、“文化论”、“工 具论”等。由于客观存在的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大学语文必须“因材施教”。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应为:面对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现状,结合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具体需求,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认和把握,也要提升学生对汉语的应用能力与水平。实现这个功能目标,需要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标准等方面入手。[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目标;课程定位;文化素养;实用语文能力[中图分类号]H19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1-0079-05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03-01 郭海军(1964-),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学 “语文”的出现,距今已近七十年。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学堂,从西方引进教学理念和课程教材,只以当时称作“国文”的课程来教授中国历代古文。 “五四”以后,国文课受到冲击,小学改设“国语”,教材多选用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口语特点鲜明。中学虽仍开国文课,但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 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语文” 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却因抗战爆发而被迫终止。建国后,叶圣陶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此建议被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采纳并推向全国,自此,“语文”成为中小学的一门主课。而“大学语文”在建国前,则被称作“大一国文”或“大学国文”,20世纪50年代曾短暂恢复。 1980年8月,徐中玉、匡亚明两位先生联合倡议,在全国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自此,这门课在众说纷纭、毁誉参半中,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曲折路程,有成就,也有很多未解的难题。由于对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及教学效果等的认识存在太多的差异,使得很多高校把作为必修课的大学语文变为选修课,有的甚至停开。一时间,大学语文课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鉴于这种现状,《人 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 媒体在2004年连续发表了有关大学语文课程的文章, 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讨论,进而有关大学语文教改的努力和尝试也在不断深入。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大学语文被国家重视并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转发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中也提出:“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至此,由于国家法规性文件的硬性规定, 在高等学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本上已无争论。 然而,大学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如何教?应该怎样理解和把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定位?对于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层次的非中文专业学生,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应不应该有所变化?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和特色体现在哪里?所有这些问题,显然需要从大学语文课程自身内部来寻找答案。 一、争议与问题 回顾近些年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颇多争议,大都集中在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认为大学语文应定位于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第19卷第1期2012年3月 Vol.19No.1 Mar.2012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学校版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学制三年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撰写教师李双双 专业负责人王小玲 系主任刘河元 教务处 二○一七年十月

课程基本信息表 1、课程定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

基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人的事业。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因此,高职教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同时,着力于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达观的人生领悟和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人生故事,流淌着历史沧桑,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更映射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气质。《大学语文》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帮助学生深化语文能力、继承传统文化、建立精神家园、修养行为、重塑人格、提升学生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使学生最终成长为高素质、有文化的现代职业人。 《大学语文》课程是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以听、说、读、写为基本载体,融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应用能力及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还能够帮助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在给学生带来心灵滋润和审美享受的同时,拓展视野、陶冶性情、启蒙心智、引导人格,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2、学习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学习任务及职业能力

《大学语文》课教学大纲(专科)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专科) 《大学语文》设课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已有的高中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养。教学内容要求如下: 议论文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执行改革开放政策)。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运用对比论证法说理;运用假设性论据;运用设问修辞手法。2.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 (1)掌握在本文中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关于新时期创业精神所具有的八个方面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完全归纳论证法的运用;语言准确,简洁、明了,极少运用修辞手法,较多地使用判断句式。 3.科学的春天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时代和科学需要既实事求是又异想天开的精神风采。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议论与抒情相结合;归纳、演绎、类比论证法的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法的运用。 4.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从当时政治斗争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出发,总结了沉痛的历史教训,指出中国当时并不具备施行“费厄泼赖”精神的前提条件,从而提出了“痛打落 水狗”即不对坏人心慈手软的重要斗争原则。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类比、归纳、对比三种论证法的运用;比喻、比拟、拟人、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5.论气节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气是敢作敢为、积极的,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论证法的运用;注重判断与分析,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结合运用;对应词语的运用;哲理与浅显口语相结合。 6.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重理轻文”的不良风气,作者提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法的运用(包括理论和事例两方面)的归纳;设问修辞手法的运用。 7.咬文嚼字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叙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严谨精神。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论证法的运用;广征博引,实例充分;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8.散文创作谈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围绕着散文创作这一专题,论述了写好散文必须在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这三个方面提高作者的素养。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比较、归纳、演绎三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比喻(明喻、暗喻)、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9.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通过评论《水浒》的人物塑造和故事结构的长处,指出:善于 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立身行事和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阐明人物的一切,是《水浒》人物 描写的两大特点,而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疏密相间与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则是结 构上的特征。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例证法的运用、类比法与例证法相配合;在论述中观点与具体事例、选用材料紧密联系;在例举论据时,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10.论语十则 (1)掌握本文中心论点:孔子这十则语录,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宗旨,那就是人应当“好学”。孔子所说的学习,包括读书、治学,也包括做人,是增长学识与修养道德的统一。 (2)掌握本文写作特点:通俗生动的语言;多种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反诘)的运用。1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主要驳斥农家“贤者与民并耕”的主张,论证了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还驳斥了农家“市贾不贰,国中无伪”的观点。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论据充分,事实确凿;善于辩论,方法多样(演绎、归纳、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排比与反诘的修辞手法。 12.谏太宗十思疏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国君必须努力聚积德义。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善于运用正反对举的方法进行对比论证;比喻、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13.朋党论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澄清了朋党之说,希望君王能辨别真伪,权衡是非,退小人之朋,用君子之朋,以革新政治,振兴国家。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通篇采用对比法进行论证;以史实为论据进行阐述;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14.答司马谏议书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王安石从名实相符的原则出发,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对新法的种种指责,并表达了他坚持改革,决不动摇的决心。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采用反驳论点的驳论方法;行文委婉,寓刚于柔。 说明文 15.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1)掌握本文说明的中心: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和基本体系,着重说明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强调了基础学科特别是根本的基础学科在现代自然科学体 系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层推导、条分缕细的写法;多种说明方法(定义、举例、诠释、比较、比喻)的运用。 16.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1)掌握本文说明的中心:文章着重说明了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这两种奇特现象的成因,并由此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的。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总——分“的结构方式;说理与叙事相结合;诠释说明法的运用; 比较方法与比喻方法的运用;成语的恰当运用。 17.桥的运动 (1)掌握本文说明的中心: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物理知识,阐释了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及其原因,说明桥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形式就是桥的存在形式。

贾勇老师及其学生作品简评

贾勇老师及其学生作品简评 摘要:百度一下“鱼化龙文苑”,可搜到六百多条结果,其创建者是我的恩师贾勇。因其早期学生被十余所高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誉为“少年大师”,陕西贾勇在2015 至2017年先后被“百度百科”、“360百科”收入“行业人物”词条。贾老师现任“北京 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备考指导《作文素材》的编委,关于高考押题的部分成果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本文点评他的学生三篇习作,愿与读者分享徐艺轩、方琦的 原创作品。 关键词:贾勇老师;徐艺轩;方琦 几年前,我作为贾勇老师的学生,曾参与管理他创建的鱼化龙文苑,多次亲 临贾老师的“大语文示范课”实体课堂现场。在我担任鱼化龙文苑教学督导的那两年,他的实体课堂每学期有五六百名学生打卡上课,而线上的网络教学圈的圈友,更是多达七千余名。2017年通过自主招生被提前录取的师范生李昕容,公开发表 过感恩贾老师的专文《什么样的老师才配称恩师》。“十大校园之星”、“十佳大学生”孙垲智和刘雨亮,凤凰卫视评选的最美导游段书卿等,都是贾老师的学生。他目前致力于校外补习,从小升初到专升本的语文课无所不带,早已无暇顾及鱼化 龙文苑,以至于备受关注的“大语文示范课”无疾而终,令我深感遗憾。此次受他 委托点评几篇学生作文,方知他爱语文、爱学生痴心不改,不由喜出望外。 贾勇老师简介 贾勇老师从教30年来有多篇小说、散文、诗歌、论文等被收入语文教材; 出版专著、主编高校教材12部,其中《大学语文》《新编大学语文》分别于2009、2013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优秀教材、连同《应用文写作》等多种教材曾有本科高校连年使用。 贾老师的下述成果均有考前发布的网文为证—— 2017年高考作文、文言文阅读题,全部被贾老师提前押中原题; 2018年高 考作文题,再度被他提前押中。经他辅导的名校学生李韵涵、文天、刘亦骧、轩 雨辰等,都在2018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作文都在50分以上。 2017年陕西中考古诗文阅读题,包括文言文和古诗鉴赏题,全部被他提前 押中原题;2017年陕西中考作文,也被提前押中。2018年中考生戴培楠等,在 贾老师指导下成功迁移了考前作文,中考语文成绩优异。 以上事实,被贺建荣教授(新视野书画院院长)、王延松博士(西安音乐学 院教授)、卜小伟副教授、张小虎副教授(大学语文教师)等见证者写进了论文,已在正规期刊《青春岁月》《明日风尚》《知识力量》等,予以披露并高度评价。 徐艺轩(西安全赢教育培训学校三年级):《雨中的故事》 一天,小动物们在小溪边聊天,喝水。鱼儿忽然觉得水里很闷,就想到水面 上来呼吸空气,看到了其它小动物,就对大家说:“快下雨啦,快下雨啦,你们快去避雨吧!”有一些小动物听到了赶紧跑走了,可是,老虎、狼、狗都不相信鱼儿的话还在那里若无其事地玩耍、嬉戏…… 不一会儿,刮起了大风,发出“呼呼,呼呼”……的声音,“轰隆”一阵雷声,跟着就下起了倾盆大雨,那些动物这才愰过神来,四处逃窜。老虎自言自语道:“雨下得这……这么大,我的家又……又离这很远,先去黑熊老弟那躲躲吧!” 老虎赶紧向黑熊家跑去。到了黑熊家,老虎着急得说“黑熊老弟你快开门呀,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教学资料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外国语学外院2014级一班林青霞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至关重要,积极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是提高综合性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改进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需求,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合格人才,是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摆在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学语文没有引起学生及学校的足够重视。现如今,就业市场形式不容乐观,大多企业在招聘时只注重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然而对语文水平及语言能力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大学生在严重的就业压力面前觉得,与其把时间放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不如多花点时间来学习计算机和英语这些与他们将来的生计有着更密切,直接关系的课程。与此同时,学校在残酷的就业竞争面前,为了就业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忽视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投入力度。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是造成“重外语,轻母语”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1)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大学语文在需要给大学生补充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当作公共基础 课;在倡导推广素质教育的时候有当作一门素质教育的 课程;在倡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步进行时,它又是

大学语文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不能明确,它的尴尬地 位和边缘化的状态就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很多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本身暴漏出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作用的发 挥。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 兴趣和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学手段方法单一,教学模式 陈旧,教材鱼龙混杂。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让我们 深刻感受到了这门课的成危机的到来。 二·深入教学改革是改善大学语文现状的根本 1·关键是要明确课程定位和建立制度保障 我们要把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作为基础课在制度上“法”定下来,只有得到制度的保障,实施素质教育这句口号,浮于表而和“走过场”。除此之外,要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就会使得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容易改变,也会削弱它应有的学科地位。大学语文并非中学语文的延续,需要开辟一套新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操守,更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而大学语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凸显其人文性,把大学语文当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才能把它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根本是要解决大学语文教学过程本身的问题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各专业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课程学时:30 课程学分:2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三、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寄望于通过舞蹈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断提高我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的人文感情、浓卓越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2.设计思路 (1)理论讲解与赏析实践相互结合。在引导学生鉴赏舞蹈作品为主的大前提下,适当地指导学生对有舞蹈作品进行有益的探讨,通过实践培养综合的审美能力,同时开展一些辅助活动(了解舞蹈创作的背景,人物传记等)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综合艺术的审美理想,发展、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建构。 (2)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通过舞蹈欣赏的教学,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舞蹈鉴赏其本质是什么、知道舞蹈鉴赏的过程、舞蹈鉴赏的作用和能力培养;了解舞蹈艺术特征,了解舞蹈艺术在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传情达意方面特殊的表达方式;舞蹈的艺术特征和其他艺术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品及提高鉴赏能力。 (3)有效开展网络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功效,积极推进网络课程辅助化教学,逐渐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对大学语文的感受

对大学语文学习的体会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它既复杂又重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可见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语文,就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不仅是诗文,在戏曲中也常常洋溢着乐观精神,与西方古代悲剧中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相比,我国戏曲中的善良人民哪怕死去,也会化仙变神,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会不受感染和熏陶呢?又怎么会不昂扬进取,追求崇高的生命价值呢? 我在大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所得中,感触最大的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最富有抒情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情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句流传千古,永垂不朽。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享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它采用的是乐府诗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和境界。"鸿雁长飞光不度,鱼光潜跃水成文'”两句隐含着思妇对游子的情意无法传达之意. 每一次的上课,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思想。每一次上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