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二甲氨基)苯酚99-07-0

3-(二甲氨基)苯酚99-07-0
3-(二甲氨基)苯酚99-07-0

苯酚的物理化学特性

苯酚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苯酚;石炭酸 化学品英文名 phenol carb01icacid 分子式 C6H60 相对分子质量 94.12 (2)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苯酚 108—95—2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苯酚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和损害肝、肾功能。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引起中毒,表现为心律失常、休克、代谢性酸中毒、肾损害等,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报道。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后即用浸过30%~50%酒精的棉花反复擦拭创面至无酚味为止(注意不能将 患处浸泡于酒精溶液中),再继用4%~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创面2~4h。也可用浸过聚乙二醇-300或聚乙二醇和变性酒精混合液(2:1)的棉花擦拭创面,然后用水彻底清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口服活性炭,导泻。就医。不能使用石蜡油或酒精。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 一.物理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从乙醇中得棱柱体结晶。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微溶于 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熔点168~171℃。相对密度1.293(21/4℃)。饱和水溶液pH值5.5-6.5。二.合成路线 1 以硝基苯为原料 优点:流程短,原料易得,三废相对较少,从起始原料硝基苯到终产物可采用“一锅煮”法,收率尚 可;缺点:原料硝基苯为易燃易爆液体,毒性大。浓硫酸随原料进入反应系统后与钯反应,使Pd/C催化 剂失活[5],工艺不稳定,且提取时用的苯胺溶液易燃,有腐蚀性,属高毒化学品,可污染水体。 2 (1)以对硝基酚为原料 优点:可采用“一锅煮”法,不需分离纯化对氨基酚,避免了中间体对氨基酚的氧化,简化了工艺路 线,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含量,提高了产品纯度,产品质量和外观都有很大提高。反应可在固定床 反应器或反应釜中进行,产物可以连续移出,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是目前国内外大力提倡的合成方法;缺点:酰化加热140 ℃,温度略高。 (2)以对硝基酚一步合成法 因为对硝基酚性质稳定, 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故选用对硝基酚为原料。 .(3)以硝基酚为原料 以PN P 为原料, 在醋酸和醋酐混合液中, 用5%Pd?C 作催化剂, 催化氢化继而乙酰化, 一步合成A PA P, 总收率为80 %。美国专利采用5 % Pd?C催化剂将PN P 还原一半后加入乙酐, 使加氢与酰化同时进行, 总 收率为81. 2 %。 (4)以对硝基酚为原料, 对硝基酚氢化、酰化一步合成对乙酰氨基 主反应: 副反应:: 此工艺由于避免了分离和提纯容易被氧化的中间体对氨基酚, 不但缩短了工艺路线, 而且 减少了对氨基酚的氧化, 从而减少了杂质的生成量,产品APAP 的质量、纯度、颜色及外观都很好,缺 点:该反应是复杂的多相催 3 以对氨基酚为原料 微波辐射是新兴的绿色合成技术,微波能量能穿过容器直接进入反应物内部并只对反应物和溶剂加热, 且加热均匀,防止反应物和产物因过热而分解。反应时间短,收率较高,操作简单,能耗小,污染少。 4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优点:副产物少,产品后处理简单,污染小,成本低、收率较高(以对羟基苯乙酮计 93.5 %×81.2 %=75.9 %),产品纯度高;缺点:起始原料对羟基苯乙酮来源较少,价格较高。肟化使用的盐酸羟胺毒性大,有刺激性。若使用强无机质子酸作为催化剂[15],腐蚀设备较重且分离困难。若使用Hβ分子筛作催化剂,则制备催化剂的时间太长。但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1)以苯酚为原料 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污染较小;缺点:反应步骤多,原料、试剂品种多,致后处理繁琐,总收 率太低(以苯酚计82 %×68.6 %×92.5 %×50.5 %=26.3 %)。 (2)以苯酚为原料, 以聚磷酸为催化剂, 与冰醋酸和NH2OH 的衍生物或盐, 在80 ℃反应后用冰水处理, 再用10 % N aOH 调节pH 值到4, 经回流、冷却、萃取等步骤得A PA P, 纯度可达98 %。 6.对苯二酚与乙酰胺直接缩合 对苯二酚和乙酰胺在ZSM 5 分子筛的催化下,在真空Cariu s 管中, 3 0 0 ℃反应1 h 可缩合得到A PA P, 转化率为93. 6 % , 摩尔选择性为45. 9 %。若以硅酸钛为催化剂, 则摩尔选择性为67. 5 % , 转化率为90. 8 %。

精细有机合成习题三

精细有机合成习题三 姓名学号班级 一、卤代反应 1、芳环上亲电取代卤化时,有哪些重要影响因素 答:1)反应物的结构环上已有取代基影响反应活性和取代位置 2)催化剂反应试剂一般单质,催化剂用路易斯酸 3)原料杂质。由于使用路易斯酸催化,原料中的水份、某些杂环化合物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故工业生产中限制芳烃中水含量。 4)反应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快,活性提高,但副产物增多。 5)由于该反应表现连串反应特点,随着反应进程增大,副产物增多,在工艺上必须控制卤化深度。 6)工业生产中,反应器类型对反应有影响。如釜式反应器返混严重,副反应增加,而塔式反应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返混现象,副反应少。 2、简述由甲苯制备以下卤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的名称和主要反应条件。 解; 1) CH3 Cl2 ,FeCl3CH3 Cl Cl, hv CCl3 Cl KF, DMF CF3 Cl 环上亲电取代侧链自由基取代氟的亲核置换2) CH3 Cl2, hv CCl3 KF, DMF CF3 23 CF3 Cl 侧链自由基取代亲核氟置换环上亲电取代

3)与反应1)类似 4) CH 3 Cl , FeCl 3 CF 3 Cl 5) CH 3 CCl 3 6) CH 3 3、写出以邻二氯苯、对二氯苯或苯胺为原料制备2,4-二氯氟苯的合成路线、每步反应的名称、各卤化反应的主要反应条件。 Cl Cl F Cl 环上亲电取代氟亲核置换反应 Cl Cl Cl 2 , FeCl 3Cl Cl Cl F Cl Cl KF , DMSO 环上亲电取代 氟亲核置换 其它卤代烃制备 NH 2 Cl Cl 224 N 2+HSO 4 -Cl Cl

对氨基苯酚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不易经皮肤吸收,属致敏物质,能引起支气管哮喘,接触过敏性皮炎。吸入过量的本品粉尘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375mg/kg (大鼠经口);人吸入1mg/m3,最小中毒浓度(血液影急性毒性:LD 50 响);人经口50mg/kg,最小致死剂量。 致突然袭击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鼠伤寒沙门氏菌2umol/皿。体细胞突变:小鼠淋巴细胞4mg/L。精子形态学:小鼠腹腔500mg/kg,5天。 ):563mg/kg(孕1~22天),死胎。 生殖毒性:大鼠最低中毒剂量(TDL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极谱法(空气,苏联) 环境和废水试样中痕量2-、3-和4-氨基苯酚的电子浮获检测-GC测定[刊, 日]/Osaki Y.;Matsueda T.//分析化学.-1988,37(2)-253~258 《分析化学文摘》1992-1993 5.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5)工作环境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 1mg/m3 前苏联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5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小量泄漏: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清净,有盖的空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务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醇酚醚

第十章 醇、酚、醚 一 基本内容 1. 定义和分类 (1) 醇 醇即是烃分子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不包括某些化合物的烯醇式)。羟基-OH 是醇的官能团。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和多元醇。根据分子中羟基所连烃基的类型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脂环醇、芳香醇等。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不同类型,可分为伯、仲、叔醇。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元醇分子中,两个或三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化合物不稳定,容易失水生成醛、酮或羧酸;羟基连在双键碳原子上的醇为烯醇,烯醇与醛或酮形成动态平衡: (2)酚 酚为芳烃中芳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如苯酚)、二元酚(如对苯二酚)和多元酚(如1,3,5-间苯三酚)。 (3)醚 醚可以看作是水分子中两个氢分子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两个烃基相同的称为简单醚,通式为ROR ;两个烃基不同的称为混合醚,通式为ROR ˊ。随着烃基的结构不同可分为:二烷基醚、二芳基醚、烷芳混合醚、乙烯醚、环醚等。 2. 反应 (1)醇的反应 主要发生在羟基上,由C-OH 键和O-H 键的断裂而引起的反应。 (ⅰ)酸碱性:醇分子中含有极化的O-H 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而具有微弱的酸性;羟基上的氧原子有孤对电子,也能接受质子,因而又有一定的碱性。 由于烷氧基在溶剂中的溶剂化程度不同,所以醇的酸性次序有H 2O>CH 3OH>伯醇>仲醇>叔醇。醇分子中烷基上的氢被电负性大的原子取代,其酸性增强,如:2,2,2-三氟乙醇(pK a =12.4)的酸性比乙醇(pK a =15.9)强得多。这样的取代基越多及距离羟基越近,取代醇的酸性越强。醇的酸性虽然很弱,但能与K 、Na 、Mg 、Al 等活泼金属、NaH 、RMgX 、RLi 及其他强碱作用生成醇金属化合物。如:CH 3OH + Na +H - → CH 3O -Na + H 2↑。醇金属化合物既是强碱又是亲核试剂,遇水迅速分解。 RCH CHOH RCH 2CHO RCH C R 1 OH RCH 2CR 1 O

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别

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别、结构确证及含量测定 姓名:胡玥 学号:15401312 (一)实验题目 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别、结构确证及含量测定 (二)实验目的 了解对乙酰氨基酚化学性质。 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别方法。 学会运用仪器对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测定。 (三)实验内容与原理 对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微溶。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PCM)为乙酰苯胺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的功效,在中西药及其制剂中使用很广,适用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风湿病的骨骼肌疼痛以及各种神经痛、偏头痛、痛经等症。其含量测定对于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合理用药、开发资源、质量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1.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别方法:呈色反应鉴别法。 以一定浓度的对乙酰氨基苯酚溶液充分水解全部生成对氨基酚溶液,对氨基酚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氢化钠试剂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 2.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确认:红外光谱鉴别法。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 化合物中每个官能团都有几种振动形式,在中红外区相应产生几个吸收峰,因而特征性强。除了极个别化合物外,每个化合物都有其特征红外光谱,所以,红外光谱是定性鉴别的有力手段。 3.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法对于多组分混合物既能分离,又能提供定量数据,定量的紧密度为1%--2%。峰面积与组分含量成正比,可利用峰面积定量。定量方法分为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内标标准曲线法等。本实验采用内标法,内标法指以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

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样品中,根据样品和内标物的重量及其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含量。 (四)主要仪器与试剂 1.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别 试剂:三氯化铁试液 仪器: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2.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确认 试剂:对乙酰氨基酚样品,光谱纯KBr粉末,95%乙醇。 仪器:岛津FTIR-8400S红外光谱仪,红外灯,压片模具,玛 瑙研钵。 3.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 试剂:对乙酰氨基酚样品,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甲醇(纯色谱) 仪器:HPLC仪,ODS柱,容量瓶,移液管,微量注射器。 (五)实验步骤 1.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别 蒸馏水于烧杯中溶解少量样品,滴加三氯化铁试剂,溶液显蓝紫色。 2.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确认

对三氟甲基苯酚的合成及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对三氟甲基苯酚的合成及研究进展 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37(32)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7条) 1.含氟中间体的生产与开发[期刊论文]-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21) 2.MCCLINTON M A;MCCLINTON D A Trifluoromethylations and related reactions 1992(32) 3.MARC T;CATHERINE F;CLAUDE W Reactions of trifluoromethyl bromide and related halides:part https://www.360docs.net/doc/212171033.html,parison between additions to carbonyl compounds,Enamines,and sulphur di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zinc 1990(01) 4.黄维垣;王魏亚磺化脱卤研究5-全氟及多氟溴代烷的反应研究 1987(02) 5.HUANG W Y;ZHANG H Z The reaction of perfluoroalkane sulfonyl halides a mild method for introducing BrCF2 group to organic molecules 1992(03) 6.JEAN-LOUIS CLAVEL;BERNARD LANGLOIS;ELIANE LAUREN Reactant for perfluoroalkylation of nucleophilic substrates with sodium perfluoroalkanesulphinates in an oxidizing medium 1996 7.MARC TORDEUX;BERNARD LANGLOIS;CLAUDE WAKSELMAN Reactions of trifluoromethyl bromide and related halides.Part 10.Perfluoroalkylation of aromatic compounds induced by sulfur dioxide radical anion precursors 1990 8.ALBRECHT M;KAHTE B Preparation of Trifluoromethylanilenes 2001 9.梁诚芳香族含氟中间体合成技术进展[期刊论文]-有机氟工业 2007(1) 10.许丹倩,徐振元,陈静华,卜鲁周,韩经龙高纯间三氟甲基苯胺开发[期刊论文]-农药 2001(1) 11.金佳敏超强酸催化硝化在间三氟甲基苯酚制备中的应用[学位论文] 2007 12.褚吉成;李巍三氟甲基苯酚的制备方法 2007 13.唐波;崔官伟;李平高效低毒农药、医药中间体三氟甲基苯酚的绿色合成工艺 2003 14.Fujimoto K.;Maekawa H.;Matsubara Y.;Mizuno T.;Nishiguchi I.;Tokuda Y.SELECTIVE AND ONE-POT FORMATION OF PHENOLS BY ANODIC OXIDATION[外文期刊] 1996(11) 15.吉景顺;陈德化;施冠成三氟甲基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04 16.PATRICK STAHLY G Trifluoromethyla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1991 17.MA CHICHENG;CHEN YUGANG;MARK G STEINMETZ Photchemical cleavage and release of para-substituted phenols from a-keto amides 2006(1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靳春玲.张志海.JIN Chun-ling.ZHANG Zhi-hai间三氟甲基苯酚合成工艺改进[期刊论文]-山东化工2010,39(5) 2.金佳敏超强酸催化硝化在间三氟甲基苯酚制备中的应用[学位论文]2007 3.张龙庄.卫文红.张璐.ZHANG Long-zhuang.WEI Wen-hong.ZHANG Lu工业4-三氟甲基苯酚纯度的RP-HPLC分析[期刊论文]-应用化工2009,38(5) 4.金佳敏.王桂林.施介华.严巍.JIN Jia-min.WANG gui-lin.SHI Jie-hua.YAN Wei三氟甲基苯酚合成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工技术与开发2007,36(2) 5.张博含氟二苯醚类除草剂氯氟草醚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学位论文]2008

苯乙烯的精制

实验一苯乙烯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正确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2.能用碱洗和减压蒸馏的方法进行苯乙烯单体的精制。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常规单体精制方法为先碱洗,后蒸馏,目的在于去除单体中的杂质,根据聚合路线,方法有关,引入杂质,是为运输中防止自聚,所以,要用单体就必须除去阻聚剂。通常先酸洗或碱洗。其中阻聚剂是苯酚类,叔丁基类,胺类,硝基类等。此实验用的是的NaOH(10%~20%)的碱液,将粗苯乙烯溶解在其中,此操作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漏斗提纯苯乙烯,由于苯乙烯呈油状,与水分界,即可以使用分液漏斗。接着使用去离子水洗涤,目的是除去NaOH溶液的残留液。接着进行减压蒸馏,减压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苯乙烯的沸点,苯乙烯的沸点为145.2,采用减压,减低沸点,是为了防止自聚,苯乙烯在高温下能自发反应。蒸馏的目的是为了使产品更纯,减压蒸馏装置有蒸馏部分和量压部分组成。 三.实验仪器 仪器 分液漏斗(250ml) 减压蒸馏装置 铁架台 电炉

烧杯(500nl) 药品 粗苯乙烯 NaOH(10%~20%) 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安装减压蒸馏装置,注意安装顺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30mL粗苯乙烯分液漏斗中,慢慢加入等量的NaOH溶液,摇匀数次后静止分层,放出下层水,再用等量NaOH溶液重复三次,最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用pH试纸检测)。 3.将获得的提取液进行减压蒸馏,开启冷凝水,控制压力减压蒸馏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的变化和压力系数,所获得的产物压力与温度是对应关系。进行查表,注意提取。 4.当达到要求时,小心转动接液管,收集溜出液,直至蒸馏结束。 5.蒸馏完毕,撤去热源,待体系稍冷后,慢慢打开毛细管上的螺旋夹子,并渐渐打开二通活塞,缓慢解除真空使体系内压力与外界压力平衡后方可关闭抽压装置。最后关上冷凝水。拆卸顺序要正确。 6.将所获得的溜液降温后,提取出来。 7.如不经减压蒸馏,把洗涤过的苯乙烯收集到干净的瓶子中,底部加入少量的干燥剂,如氯化钙,硫酸钙等干燥待用。

吉林大学 有机化学(含实验)

有机化学(含实验)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有两性性质得就是()。C、氨基酸 2、苯酚与甲醛反应时,当酚过量,酸性催化条件下得将得到()C、热塑性酚醛树脂 3、Walden转化指得就是反应中()D、生成对映异构体 4、下列化合物中得碳为SP2杂化得就是:()。B、乙烯 5、下列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得就是()。D、CH3COCH2CH3 6、根据休克尔规则,判断下列化合物哪些具有芳香性()。B、 7、下列自由基中最稳定得就是().B、 8、A、环丙烷、B、环丁烷、C、环己烷、D、环戊烷得稳定性顺序() A、C>D〉B>A 9、() A、对映异构体 10、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相比其结构上得特点就是()A、结构复杂,多为共价键连接 9、卤烃得亲核取代反应中,氟、氯、溴、碘几种不同得卤素原子作为离去基团时,离去倾向最大得就是() D、碘 11、下列化合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得就是()C、丙烷 12、在下列化合物中,偶极矩最大得就是( )A、H3CCH2Cl 13、下列各化合物中具有芳香性得就是()。 A、 14、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得就是()、B、对硝基苯酚

15、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傅列德尔—克拉夫茨酰基化反应得有:()。B、硝基苯 16、该化合物属于()B、醌类 17、下列化合物具有旋光性得就是().B、; 18、下列烯烃氢化热(KJ/mol)最低得就是()。D、 19、下列化合物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得有?()A、对甲基苯酚 20、比较下列醛(酮)与HCN反应得活性()B、d>a>b>c 1、物质具有芳香性不一定需要得条件就是( )C、有苯环存在 2、与互为互变异构体,在两者得平衡混合物中,含量较大得就是()B、 3、苯酚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来检验?( )B、加Br2水溶液 8、用异丙苯法来制备苯酚,每生产1吨苯酚可同时获得多少吨丙酮?()C、0、8 9、与之间得相互关系就是() D、构象异构体 10、下列化合物进行SN2反应得相对活性最大得就是()、C、3-甲基-1-氯丁烷 11、下列化合物不存在共轭效应得就是()B、叔丁基乙烯 12、与互为互变异构体,在两者得平衡混合物中,含量较大得就是()B、 13、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得就是()。B、苄胺 14、下列醇与金属Na作用,反应活性最大得为()。A、甲醇 7、下列化合物不能进行银镜反应得就是( )D、淀粉

对氨基苯酚的生产

对氨基苯酚的生产、应用及发展 对氨基苯酚又名对羟基苯胺,英文名为P-aminophenols,简称PAP,分子式C6H7NO,外观为无色片状晶体,遇光或在空气中会变成灰褐色晶体,溶于热水、碱和醇,微溶于冷水,几乎不溶于氯仿。可升华,并部分分解,与无机酸作用能迅速生成水溶性盐,遇亚硝酸则呈深蓝色。PAP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应用于医药、橡胶、染料、饲料、石油和照相工业等领域。 1 PAP的合成方法 PAP最初是在1874年由Baeyer和Caro以对亚硝基苯酚为原料,采用在酸性介质中用锡粉还原的方法制得。后来又改为用铁粉或硫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或对硝基氯化苯的方法,至今仍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PAP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发展很快,其合成制备工艺改进与创新日益增多,有关专利和论文大量出现。PAP的合成方法很多,按其原料路线划分主要有:对硝基苯酚法、对硝基氯化苯法、苯酚法和硝基苯法。 1.1 对硝基苯酚法 1.1.1 化学还原法 对硝基苯酚经铁屑在酸性介质中还原生成PAP粗品,再经过亚硫酸钠溶液浸渍、过滤、干燥得成品,该法突出问题是生产成本高(每吨耗对硝基苯酚1.423吨),污染严重(大量的铁渣污染),生产规模小(一般厂规模200-600t/a),多数国家已淘汰该法。虽然我国目前还有部分企业采用此法生产,但早在1984年化工部已决定不再扩大该法生产。 1.1.2 催化加氢还原法 该法一般用水作溶剂并添加无机酸、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用Pt/C或Pd/C作催化剂,在大约0.2-0.5MPa、70-90℃下加氢。工艺过程中添加甲苯溶剂,使催化剂留在甲苯层中,PAP 则在水层中,催化剂易回收,反应速度快,产率高。但此法成本高,且催化剂易中毒,故不易工业化生产。 1.1.3 电解还原法 据有关资料报导,在电流密度3.14-8.38A/dm3,采用TiO2/Ti电极,Ti阴极旋转条件下,使对硝基苯酚在10%-30% H2SO4水溶液中,40-70℃下进行反应。但方法未见有工业化报导。 1.2 对硝基氯化苯(PNCB)法 该法为国内生产PAP的主要方法。将对硝基氯化苯在碱性条件下加压水解,酸化后制成对硝基苯酚,再用硫化钠在碱性介质中还原。由于该法污染严重,三废处理难,国家已限定生产规模。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0618224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含解析新 人教版选修50618224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有机物的成键方式、官能团等微观角度命名宏观有机物,辨识二者的联系。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根据烷烃的命名原则,在探究中学会合作,讨论总结出烯烃、炔烃在命名原则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体会苯的简单同系物的命名原则。 一、烷烃的命名 1.烃基与烷基 (1)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 (2)烷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 (3)常见的烃基 甲烷分子失去一个H,得到—CH3,叫甲基;乙烷分子失去一个H,得到—CH2CH3,叫乙基。 丙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有两种,正丙基的结构简式是—CH2CH2CH3、异丙基的结构 简式是。 丁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有4种,戊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有8种。2.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1)原则:碳原子数后加“烷”字。 (2)碳原子数的表示方法 ①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 ②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 ③当碳原子数相同时,在(碳原子数)烷名前面加正、异、新等。 如:CH3CH2CH2CH2CH3的名称为正戊烷,的名称为异戊烷, 的名称为新戊烷。 3.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1)选主链: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编序号: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当两个相同支链离两端主链距离相同时,从离第三个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等近时按支链最简进行编号。

(3)写名称: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的位置,并在数字和名称之间用短横线相连。 如: ①主链碳原子数目为6,名称为己烷。 ②取代基的名称为甲基和乙基。 ③取代基的数目为2。 ④取代基的位置分别为3号位和4号位。 该有机物的名称为:3-甲基-4-乙基己烷。 (1)烷烃命名的原则 ①最长原则:应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②最多原则:若存在多条等长主链时,应选择含支链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 ③最近原则:应从离支链最近一端对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 ④最简原则:若不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从靠近简单支链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 ⑤最小原则:若相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以支链位号之和最小为原则,对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 (2)烷烃名称书写应注意的事项 ①取代基的位号必须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②相同取代基要合并,必须用中文数字表示其个数。 ③多个取代基位置间必须用逗号“,”分隔。 ④位置与名称间必须用短线“-”隔开。 ⑤若有多种取代基,必须简单写在前,复杂写在后。 例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烷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酚的化学性质

酚的化学性质 一、结构及物理性质: 1、苯酚俗称,结构式、结构简式 2、实验室存放的苯酚往往呈红色,为什么? 3、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冲洗而不是用水,为什么? 二、化学性质: 1、苯酚的弱酸性: (1)写出苯酚电离方程式 (2)写出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 (3)写出CO2通入苯酚钠水溶液中的方程式 注意:无论通入二氧化碳量多量少,产物均为碳酸氢钠而无碳酸钠。 2、苯酚的取代反应(与溴水的反应) 现象:将苯酚滴加到溴水中,能看到有。 原理: 用途: 3、显色反应 现象:将苯酚滴加到三氯化铁溶液中,能看。 用途: 4、聚合反应: 由于受羟基的影响,苯环上与羟基位上的氢被活化而发生聚合反应,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5、将苯酚加入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看到试管中的冷水变浑浊,为什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又变澄清,为什么?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液中又变浑浊,为什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当堂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烃基和羟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醇类 B.分子内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酚类 C.代表醇类的官能团是跟链烃基相连的羟基 D.醇类和酚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 2、能说明苯酚酸性很弱的实验是( ) A.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B.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 C.苯酚遇FeCl3溶液呈紫色。D.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出现浑浊 3、常温下就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A.苯酚与溴水B.苯和溴水C.乙烯和溴水D.甲苯和溴水 4、.苯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液溴反应,而苯酚与溴水即反应,原因( )

A.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使苯环上氢原子活泼了B.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使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了C.苯环影响羟基,使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了D.羟基影响苯环,使苯环上的某些氢原子活泼了5.鉴别苯酚溶液和甲苯有不同的方法,请叙述其中两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醇酚性质训练 1 一、必做题(共100分) 1、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断裂如下图所示。则乙醇在催化氧化时,化学键断裂的位置是()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若要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A.金属钠 B.生石灰 C.熟石灰 D.无水硫酸铜 3.甲醇、乙二醇、甘油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产生等量的H2,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6∶3∶2 B.1∶2∶3 C.3∶2∶1 D.4∶3∶2 4.下列物质哪些与互为同系物() 5.若在皮肤上沾有少量苯酚,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用高于70 ℃的热水冲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C.用稀盐酸溶液冲洗 D.用酒精冲洗 6.能够检验苯酚存在的特征反应是() ①苯酚跟氢氧化钠反应②苯酚跟溴水反应③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反应④苯酚跟硝酸的反应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HCO。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7.已知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CO3>>- 3 ?2+Na2CO3 A. +H2O+CO2?→ ?+Na2CO3 B. +NaHCO3?→ ?+NaHCO3 C.+Na2CO3?→ ?+H2CO3 D. +NaHCO3?→

3,5-二三氟甲基苄胺合成的工艺研究

目录 中文题目中文摘要关键词 (1) 序言 (1) 1.实验部分 (6) 1.1实验试剂 (6) 1.2实验仪器 (7) 1.3合成方法 (7) 3,5-二三氟甲基溴苯的合成 (7) 1.4.1反应原理 (7) 1.4.2实验步骤 (7) 1.43,5-二三氟甲基苯甲腈的合成 (7) 1.5.1反应原理 (7) 1.5.2实验步骤 (7) 3,5-二三氟甲基苄胺的合成 (8) 1.6.1反应原理 (8) 1.6.2催化剂再生 (8) 1.6.3催化剂的评价方法 (8) 1.6.4实验步骤 (8) 1.6.5原料与产品的分析方法 (8) 2结果与讨论 (8) 2.1 3,5-二三氟甲基溴苯的合成 (8) 2.1.1反应温度的影响 (8) 2.1.2反应溶剂的影响 (9) 2.1.3结论 (9) 2.2 3,5-二三氟甲基苯甲腈的合成 (9) 2.2.1反应温度的影响 (9) 2.2.2反应溶剂的影响 (9) 2.3 3,5-二三氟甲基苄胺的合成 (9) 2.3.1反应温度的影响 (10) 2.3.2反应压力的影响 (10) 2.3.3溶剂的影响 (10) 2.3.4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11) 2.3.5催化剂再生实验 (11) 2.3.6搅拌速度的影响 (12) 2.3.7催化剂制备重现性实验 (12) 2.3.8催化剂稳定性实验 (12) 2.3.9结论 (13) 参考文献 (13) 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关键词 (14) 附录(英文文献翻译) (15)

3,5-二三氟甲基苄胺合成的工艺研究 导师:孙晶作者:高琼* (扬州大学,扬州,225002) 摘要采用改性骨架镍催化剂进行苯甲腈液相催化加氢制苄胺工艺研究,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溶剂类型和组成、催化剂用量对苄胺收率的影响。在反应温度70℃,反应压力6.0MPa,乙醇为溶剂,溶剂与苯甲腈体积比4:1,催化剂与苯甲腈质量比1:7,搅拌速度300r/min,反应时间60~120min条件下,苯甲腈转化率大于99%,苄胺收率达98.74%,苄胺产品纯度高,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优良。 关键词苄胺,苯甲腈,液相催化加氢,改性骨架镍催化剂 序言 苄胺作为有机中间体广泛用于染料、农药、医药、人造树脂等化学品的制备,在杀虫剂的组分中,它用作细胞活性破坏剂,还可用作侵蚀抑制剂、二氧化碳的吸收剂。苄胺是一种性质活泼的芳香胺化合物,可以与卤代烃、醛、羧酸等化合物反应,可以发生取代、氧化、酰化、重氮化、曼尼希等多类反应,因而用途非常广泛,比如,合成农药吡虫琳、合成农药中间体N,N一二乙基苄胺,合成医药中间体N,N一二(2-氯乙基)苄胺盐酸盐等。随着我国医药、农药等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苄胺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工业生产苄胺的方法,主要是苄氯氨解法和苄氯与乌洛托品加成法。采用这两种方法制备苄胺,收率分别为60%左右和43%左右,收率不高,实验步骤多,尚需改进。苄胺作为有机中间体广泛用于染料、农药、人造树脂等化学品的制备,在杀虫剂的组分中,它用作细胞活性破坏剂,还可用作侵蚀抑制剂、二氧化碳的吸收剂。 苄胺具有较强的碱性,可与苯酚,对甲基苯酚,甲酸等生成加成产物。同时苄胺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在医药,农药,表面活性剂,缓蚀剂,染料,炸药,化学试剂,二氧化碳吸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均致力于骨架镍化剂用于苯甲腈加氢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 国内外合成苄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以苄氯为原料加成或氨解合成苄胺。 加成法:由苄氯与乌洛托品作用,再经水解而得,其反应式如下: 此方法早已成熟,实现了工业化[1]。制备方法为[2]:将138.6克乌洛托品加入到720毫升三氯甲烷中,加热到50℃,然后加入126克苄氯,反应混合物在50℃加热2小时,回流5小时,然后在室温下保持12小时,再在50℃下加入900毫升乙醇,5分钟后加入36%的盐酸,反应混合物加热回流3个小时,在搅拌下冷却到50℃,再加入200毫升乙醇和80毫升盐酸,强烈搅拌下回流3小时,室温静止12小时,析出氯化铵晶体。用500毫升乙醇洗涤两次。剩余液在5-10℃冷却2小时,母液中有胺的盐酸盐析出,将胺的盐酸盐加入到三氯甲烷中,在强力搅拌下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中和、分液,上层的三氯甲烷溶液干燥、蒸馏可得到63-65克苄胺,收率约为60%. 氨解法: 由苄氯与氨水作用,再经中和而得,其反应式如下: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方法及应用前景_范薇

第16卷 第3期 开封大学学报 Vol.16 No.3 2002年9月JOURNAL OF KAIFENG UNIVERSITY Sep.2002 文章编号:1008-343X(2002)03-0058-03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方法及应用前景 范 薇 (开封大学化工系,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综述了对氨基苯酚的合成方法、生产概况及应用前景。通过对各合成方法的分析比较,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关键词:对氨基苯酚;合成方法;应用前景 分类号:O623.735 文献标识码:A 对氨基苯酚(PAP)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医药、染料、橡胶、饲料、石油、照相等行业。其中PAP作为医药中间体用于合成扑热息痛等镇痛药,占其消费总量的80%。作为橡胶助剂用于合成多种对苯二胺防老剂的中间体,占国外此类防老剂消费总量的70%。作为染料中间体,用于合成毛皮染料、硫化染料、色素添加剂等,约占总消费量的20%[1-2]。 1 对氨基苯酚的主要合成方法 1.1 合成方法 自1994年以来,国外PAP产量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我国PAP的产量也从1993年的9000吨增加到2000年的2.5万吨。合成方法主要有对硝基苯酚铁粉还原法、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还原法、硝基苯催化氢化法、硝基苯相转移催化新法(锌粉还原法)、硝基苯电解还原法等。 1.1.1 对硝基苯酚铁粉还原法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铁粉作还原剂,将对硝基苯还原为对氨基苯酚。用焦亚硫酸钠中和反应液,经过浸渍、过滤、干燥制得成品PAP。 该法优点是工艺过程较简单,副反应少,设备投资小。因此,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此生产工艺,其不足是铁粉和酸消耗量较大,生产中产生大量含芳胺的铁泥和废水,污染较严重,且产品中铁含量较高,使其推广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1.1.2 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还原法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以贵重金属作催化剂,加氢还原得对氨基苯酚,萃取精制即得成品PAP。 该法优点是消除了铁泥污染,但催化剂及萃取溶剂价格昂贵,且对原料纯度要求较高。国外生产厂家也不多,主要以日本化药公司为代表,生产规模约为1000t/a,我国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 1.1.3 硝基苯催化氢化法 以硝基苯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常压液相氢化生成苯基羟胺,并在稀硫酸介质中重排生成PAP,经中和、萃取、脱色、结晶、过滤、干燥制得成品PAP。[3]该工艺优点是原料硝基苯价廉(约为对硝基苯酚价格的1/5),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和收率较高,生产技术也较成熟。我国已有少数厂家采用此生产工艺,其不足是反应中稀酸的腐蚀性较强,对设备要求较高。 1.1.4 硝基苯锌粉还原法 以锌粉作为硝基苯还原的催化剂,在氯化铵的水溶液中,加入锌粉和硝基苯,在反应温度约为65°C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经热过滤后,取滤液加至稀硫酸溶液中进行重排反 收稿日期:2001-10-09 作者简介:范薇(1967-),女,河南开封人,讲师。 58

磷酸三甲苯酯

磷酸三甲苯酯;简称TCP 物性数据 1.性状: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 2.熔点(℃):-33 3.沸点(℃):410 4.相对密度(水=1):1.16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2.7(H2=1) 6.饱和蒸气压(kPa):1.33(265℃) 7.辛醇/水分配系数:5.11 8.闪点(℃):210 9.引燃温度(℃):385 10.爆炸上限(%):1.4(估算值) 11.爆炸下限(%):0.4(计算值) 12.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性质与稳定性 1.化学性质:工业制品为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通常应尽可能除去毒性很大的邻位异构体。磷酸三甲苯酯是对热稳定的难燃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较难水解。邻位异构体在乙酸中用硝酸硝化时,生成6-硝基-1-甲基苯酚。与碳酸钾加热时生成邻甲酚、4,5-二甲基氧杂蒽酮和具有杂酚油气味的液体。邻位异构体与氰化钾一起加热得到邻甲苯基氰和游离的邻甲酚。对位异构体与氰化钾一同加热时,生成对甲苯基氰和对甲酚。 2.稳定性稳定 3.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 4.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5.聚合危害不聚合 6.分解产物氧化磷、磷烷 合成方法 (一)固载杂多酸盐催化合成法

(1)固载杂多酸盐催化剂的制备取一定量的TiC l4,加入12%氨水调至pH值为7-8,沉淀,经抽滤和洗涤至用0.1mol/LAgNO3检查Cl离子为止,烘干。将上述原料与一定量的经过预热处理的H4S iW12O40·ηH2O反应1.5h,整个过程溶液保持近沸状态,缓慢蒸除水分,烘干,得到组成为TiSiW12O40/Tio2的催化剂。 (2)合成在反应器中加入定量混合甲酚,制备好的TiSiW12O40/Tio2 催化剂(原料总量的1.0%),搅拌,加热至60℃开始滴加三氯氧磷,约1h内加完。升温至100℃继续反应,控制湿度在100-120℃待基本无HCI放出,反应约8h。过滤出催化剂,然后减压蒸馏去前馏分得产品,产率约85.5%。 (二)三氯化磷间接法(冷法)混合甲酚和三氯化磷在15-20℃下反应,生成亚磷酸三甲苯酯;然后在60-70℃通入氯气,生成二氯代亚磷酸三甲苯酯;再于50℃下进行水解,而生成磷酸三甲苯酯。最后经水洗、中和、蒸发脱水和减压蒸馏,截取340-360℃kPa)馏分作为成品。 精制方法:异构体分离困难,一般仅用减压蒸馏除去异构体以外的杂质。 用途 1.本品为阻燃性增塑剂。与许多纤维素树脂、乙烯基树脂、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相容,尤其与聚氯乙烯相容性极好,且可作为相容性差的助剂媒介,改善与树脂的相容性。本品有很好的相容性、阻燃性、防霉性、耐磨性、耐污染性、耐候性、耐辐射性和电气性能。本品用于油漆,可增加漆膜的柔韧性。本品还用于合成橡胶及黏胶纤维作为增塑剂。 2.用作难燃性增塑剂,用于聚氯乙烯制品如电缆料、人造革、运输带、薄板、地板料等。还用于氯丁橡胶和粘胶纤维。此外,磷酸三甲苯酯还用作防水剂、润滑剂和硝酸纤维素的耐燃性溶剂。 3.用作塑料增塑剂、喷漆增塑剂。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与同类药物对比 1对乙酰氨基酚(APAP) 扑热息痛,化学名: N-(4-羟基苯基)-乙酰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冷水、石油醚,在热水、乙醇、丙酮中溶解。解热作用的强度与阿司匹林相近,镇痛和抗炎作用略差,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缓慢而持久,与乙酰水杨酸相比,刺激性小、极少有过敏反应。已成为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类药物之一。 1.1合成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二步法和一步法。 二步法:是将对硝基苯酚等原料还原成对氨基苯酚再酰化成对乙酰氨基酚。 一步法:是在同一反应器中,不分离出还原产物对氨基苯酚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酰化合成对乙酰氨基酚,还原与酰化同时进行。 对于二步法生产对氨基苯酚,难以克服其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三废污染。同时分离出来的对氨基苯酚极易被氧化,这降低了对乙酰氨基酚的产率。采用一步法不分离出对氨基苯酚直接进行酰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法。 此外还有重排法和生化合成等其它路线,对羟基苯乙酮肟重排法是一个新型合成工艺,此方法没有副产物,产品后处理简单,生产成本低,污染小。

1.2不良反应 (1)对乙酰氨基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偶尔会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短期服用很少出现胃肠道出血。早起出现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在1至3天内出现腹痛、肝肿大和压痛、氨基转移酶升高及黄疽:4至6天后可发展为暴发性肝衰竭、扑翼样震颤、惊厥、心血管性虚脱、呼吸抑制、昏迷甚至死亡。 (2)对乙酰氨基酚能使阿司匹林过敏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加重。 (3)过量服用会造成肾小管坏死、肾脏衰竭、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正常剂量长期服用,也会造成肾损害。妇女在妊娠期服用此药可造成羊水过多和新生儿肾衰。 (4)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停药后能恢复正常,长期使用还可引起其它血细胞的减少。 (5)引起过敏性体克、荨麻疹、皮炎伴瘙痔等皮肤病,但数天后会消退。 (6)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长期服用会削弱雄性大鼠的生殖能力,还可抑制动物的甲状腺功能。 2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为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或微有醋酸臭,易水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口服易吸收,在全身组织分布广泛,作用强,在广泛应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 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