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完整)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完整)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单位:

基本工具:刻度尺

基本工具:停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

运动的快慢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主单位:米/秒(m/s)

公式:

t

s

v=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t

s

v=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主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时间的主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

运动的描述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体在振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

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较慢、气体最慢)

声音的传播特点

(1)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播

(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5)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音色

又叫做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

声音的利用

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检查身体、回声定位等

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单位:摄氏度(℃)

温度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测量工具:温度计

(4)读数时,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再读数,且视线应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

(3)测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熔化需要吸热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冰熔化成水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水结成冰,冰川、冰雹的形成

凝固需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晶体有海波、冰、萘、和各种金属

熔化、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晶体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有蜡、松香、玻璃和沥青等

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

汽化

蒸发过程要吸热

蒸发

可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

沸腾沸腾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沸腾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液化过程要放热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雾、露、墙壁“出汗”、“白气”等现象都属于液化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温

压缩体积

升华过程要吸热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事例:北方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变干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事例:冰花、雾凇、雪、霜等自然现象都属于凝华

凝华过程要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光的色散 色散: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事例:雨后彩虹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紫外线——作用:紫外线验钞机和紫外线消毒灯 看不见的光线

光现象 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光的传播 事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直等 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 光的反射

现象:光遇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类型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时,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

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

方 应用

改变光路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的折射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垂直射入时不发生折射

事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变浅”、海市蜃楼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透镜的几个名称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焦点(F):与光主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透镜的种类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对心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中间薄边沿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应用:近视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②2F是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1)几个特殊点

①F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③物体越靠近F点,像越大,像距越大

②当f2f

(2)成像规律

①当u>2f时,应用有: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f<ν<2f

③当u

眼睛和眼镜

眼睛的结构

矫正:戴凹透镜

近视眼

起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距过长

矫正:戴凸透镜

远视眼

起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距过短

眼镜的读数=

f

100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七章 力

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G 表示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牛顿(N ) 力 力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测量单位:弹簧测力计 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特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力 塑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为G=mg ,其中g=9.8N/kg 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第八章 运动和力

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的惯性 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惯性及惯性定律 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 二力平衡 意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减少摩擦力的最有效方法: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接触面彼此脱离 增大摩擦力的常用方法: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种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

第九章 压强

强 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用符号p 表示 减少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少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压强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被压物体的表面。压力的 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 。压强的国际主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少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 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相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

保持相平。常见的连通器有: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少,沸点降低 首先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可用气压计测量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第十章浮力

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求浮力还可以用二次测量法,此时F浮=G—F拉

基础知识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力比上表面的压力大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公式:F浮=G排=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当F浮

当F浮>G物时(或ρ液>ρ物

),物体上浮

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F浮=G物时(或ρ液=ρ物),物体悬浮

另,对于漂浮的物体,有F浮=G物,但ρ液>ρ物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水舱中的水重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应用

轮船、密度计是利用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的性质来工作的

热气球和飞艇是通过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现升空的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功和机械能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省力的机械必然费距离

功的计算公式:W=FS

功的含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力学上就说这个力做了功,用字母W表示判断力做功的两要素

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1J=1N?m

功率计算公式:

t

W

P

功率

定义:功与做功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00W

动能和势能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位置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能量的定义: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量

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弹性形变大小。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的单位是J

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若没有阻力,

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是:F1l1=F2l2

杠杆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它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五个要素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能省距离,但费力;如镊子、钓鱼竿、理发剪刀等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能省力,但费距离;如瓶盖起子、铡刀、钢丝钳等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如天平

其它机械:轮轴、斜面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能省力,但要费距离滑轮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装置。滑轮组的省力情况由绳子段数决定,若不考虑动滑轮

重和摩擦,则提起重为G的物体所用拉力

n

G

F=;若动滑轮重为G动,则提起重为G的

物体所用的拉力

n

G

G

F动

+

=。斜面是省力机械,斜面越缓,越省力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额外功: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

机械效率

有用功:使用机械时,所需要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热和能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定义:两种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内能

定义: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J/(kg?℃)

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或Q吸=cm(t0-t)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内能的利用

做功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热传递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

热机

定义: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做热机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热值: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在数值上等于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它的单位是J/kg

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即η=W有用/Q总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电流和电路

电荷

单位:库仑,符号C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种类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

特点:能吸引轻小物体

检验工具:验电器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陶瓷等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等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如硅、锗

电路

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连接方式

电流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

串联

把原件逐个首尾连接起来的电路,如电灯与开关之间的连接

特点:串联电路中有一个用电器坏了,其他用电器也不工作

电路路径:有多条分支

并联

把元件两端分别连在一起再接到电路中,如家庭电路中的电灯、插座、电视机等之间的连接

特点:各支路之间互不影响,一条支路的用电器坏了不影响其他支路的工作

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

三种状态

通路:接通的电路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这是不允许出现的,这时电路中电流很

大,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单位:安培(A),毫安(mA)和微安(μA)

电流

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1)要有电源

形成电流的条件:

(2)电路要闭合

测量工具:电流表

(2)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电流表的使用

(1)必须与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3)选择合适的量程,在不知道电流大小时,可用试触法来选择量程

(4)绝对不允许之间将电流表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否则会造成短路,有烧毁电流表的可能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写成公式I=I1=I2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写成公式I=I1+I2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电压与电阻

单位:伏(V),千伏(kV),毫伏(mV)

电压

作用: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常见电压

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4)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测电源电压

(2)电压表的“+”“-”接线柱接法要正确,即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

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并联

(3)选择合适的量程,在不知道电压大小时,可用试触法来选择量程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公式:U=U1+U2

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公式:U=U1=U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横截面积

温度

长度

材料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自身的因素决定的,不受电流和电压的影响电阻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

单位: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

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滑动变阻器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路两端的电压

连接时接线柱要“一上一下”

半导体和超导体

应用:二极管、三极管和集成电路中

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获得条件:温度足够低

超导体

电阻为零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公式:R=R 1+R 2 实质:串联电阻实质上是增加了电阻的长度 串联 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公式:21111R R R += 并联 特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实质:并联电路实际上是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积 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R U I =,变形公式U=IR 、I U R = 符号意义及单位:电流(I ),主单位:安培A ;电压(U ),主单位:伏特(V );电阻(R ),主单位:欧姆(Ω) 伏安法测电阻 原理:U R =

第十八章电功率

电功率

计算公式:t

R

U

Rt

I

Pt

UIt

W

2

2=

=

=

=

单位及符号:焦耳J;千瓦时(度)kW?h 换算关系:1kW?h=3.6×106J

电能产生的过程: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使用电能的过程: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这个过程也叫做电流做功

测量工具

(电能表)

(1)读数方法:电能表计算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为这段时间用电度数

“50Hz”表示这个电能表应该在50Hz的交流电中使用

“10(20)A”表示这个电流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

(2)几个

参数及物

理意义

“220V”表示这个电能表应该在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使用

“600rad/kW?h”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600转

公式:

t

W

P=,

R

U

R

I

UI

P

2

2=

=

=

定义:电功与时间之比

单位和符号:瓦特W、千瓦kW 换算关系:1kW=1000W

意义: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实际电压: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实际功率: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功率用电器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并有可能损坏用电器

用电器工作状态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

S

A V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原理:P=UI

实验电路图:如图

电热的应用:电饭锅、电烙铁、电烤箱等

公式:Q=I2Rt

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用电器并联;开关与被控制的用电器串联;开关与保险丝要装在火线上 保险丝:(1)作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 (2)材料:熔点低,电阻率大的铅锑合金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根据I=U/R ,电阻一定时,电压越高,通 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就越危险。) 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的组成:进店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插座、开关等 火线与零线 火线:火线与零线或大地之间电压均为220V 用试电笔辨别 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电路总功率过大;电路发生短路(短路时电路中的电阻几乎为0,根据I=UIR ,此时电 路中的电流非常大,危害较大) 三孔插座的接线:左边接零线,右边接火线,上边接地线 插座 双线触电:人同时触摸到火线和零线 家庭电路的触电形式 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触摸到火线 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体非常危险,有雷电发生时,不要站在大树和其他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在高处

第二十章电与磁

电与磁

磁现象

磁体

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

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叫做南极(S)、北极(N)磁感线的分布:从磁极的N极出发,回到磁体的S极

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

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软磁体:磁性容易消失

磁化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永磁体:磁性长期保持

电流磁场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奥斯特实验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用安培定则判定

通电螺线管

磁场分布:与条形磁场相似

电磁继电器

应用

定义:带铁芯的螺线管

匝数相同时,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特性

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

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电路闭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电磁感应

应用:发电机

原理:电磁感应

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应用:电动机

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编辑整理:黎刚 第一部分:声、光、热 一、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5、音品又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 6、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7、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所以应用广泛。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声途径中减弱,接受点处减弱。 二、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在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虚像与物等大。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光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9、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10、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1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3、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完整版)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声\光\热\物质和能源》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天,烈日当空的中午,我们赤足走在水泥路面上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C ) A、水的比热大 B、水泥路面比其它地方吸热多 C、混凝土地面的比热小 D、水泥地面热量多 2、下列有关“海陆风”形成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高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B、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C、海风是由于白天沙石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D、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沙石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3、在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著名泉城济南却给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感觉,这表明水对气候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B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流动性能好 4、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而成。选用2B和HB的铅笔芯主要是考虑它们的( D ) A、弹性不同 B、密度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硬度不同 5、冬天里,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包了一层草或软泡沫,可以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 D ) A、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B、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D、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 6、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7、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与他的距离是( C ) A、3m B、4m C、5m D、6m 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C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梳理思维导图(为了增强互动性和实用性,关键字进行挖空。答案在最后)

17. 镜陡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18.镜能观察遥远的用空 显微镜 和卍远傥 焦距 I.俶点到的距离。 14.通过改变的形状. 便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都 能成在上。 15. 近觇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透镜制成YFJ近视镜侨正。 16. 远觇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視网腹的方.%0cl4l 透镜制成的远视鏡娇正。视力侨止 /:焦距〃:像距说明V:像距 透镜 2?中间_、边缘的透镜。 殳镜3.对光有作用. 凹透镜 4 ?中间_■边缘_的透檢。 5.对光右作用. 眼睹 和眼镜 凸透镜成 像规律 生活屮的透镜 6? ______ < 7.投繆仪辛 —A* 9?“>2/时?成倒的实像?、I /vo 10.i/= 成倒立、 的—像.\\ it 像.J 11/<>/<2#f.成倒立、的 v>2f.此时财V化 12 〃V 成_______ ■_的_像。* 27.物隨由_态变成_誉。28?联牛是一个—热的打程. 25 ?物质山态变成念. 26J华是?个一热的过程? 22 ?物质山_态变成_态? 23 ?液化扯一个_热的过程. 24.和町以使F体液化? 17.物质由_态变成_$? 1K囁发是发生?? >级慢的汽化现农?蒸 发的快趾液体的、—以及液血上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W 19 ?沸腌足在液体—和_同时发生的的 汽死现彖。液体在沸㈱过程中?温度? 20.液体沸脇时的隘度叫做? 21 ?汽化是一个_热的过程。 14.物质由态变成态? 】5?品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厦L. 16.凝固是?个热的过程。温度 含义 1 ?茨示物体的___ 程度. 2. ______ ?用"C农示. 覚3?观定: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__ 的位的温度规定为0匸?_的硕厂 为100-C. o*C到ioo?C中间分为100 等份,毎-等份就是—X:. 4?用途:测就 ____ 的工具。 5.原理:利用液体_______ 的性质制成。 6 ?认清■程和_____ ? 7 ?使用时液泡不能接触 使用一?——* 韶戻计8?读散时.视线要 刻度线?液泡—离开被测液 体。 9 ?所测温度不能超过 注总10.体温计的晴程是 ? 分度假是—?徒数时离开 人体c 】1?物质由_态变成_态? 12.品体在熔化过程中,曲度: 非品体任熔化过程中.温度。 】3.熔化是一个热的过程.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 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3×105 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 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

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 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 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 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响度单位分贝dB,正常说话60dB)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热力学温度(T)也称绝对温度:符号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换算:T=t+273。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量程。2.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3读数时要等示数稳定再度;读数过程玻璃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体凸处平行。 4.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其中晶体熔化需要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如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其中,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填空题.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长度的主单位 是 ,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 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km= m; 1dm= m, 1cm= m; 1mm= m。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 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 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 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 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 (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 4.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等于物体在内 通过的。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 1米 /秒 = 千米 /小时 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 这就是平 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9.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 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1音调 :是指声音的 , 它与发声体的 ` 有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初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手册.pdf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电流I(A) I=I1=I2=……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电压U(V) 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A) 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填空(带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声源方向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190 Hz, 高于 20190 Hz叫超声波;低于 20 Hz叫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含答案)

中考物理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人的头发丝的 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 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标准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不动 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相等 。(速度不变)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 路程 。公式: v=s/t 速度的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1米/秒= 3.6 千米/小时 6.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路程 除以 时间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平均速度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t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刻度尺 和 秒表 。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5.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汇总(上)—人教版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体和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具有一定形状与体积的个体,具有软硬、颜色、气味等特征;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如:木材是物质,由木材制成的课桌是物体。 2、物质的组成: ⑴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荷,在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⑵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再分: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⑶分子的直径很小,只能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 3、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原子及其结构: ⑴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靠巨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坚硬的核。 ⑵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电子组成,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正、负电荷的吸引力 ⑶原子核式结构的模型:与太阳系十分相似(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推理法。 6、衡量宇宙与分子的尺度------光年、纳米(都是长度单位): ⑴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内通过的距离。约等于9.46×1015m ⑵纳米:1nm=10-9m ⑶纳米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是研究一小堆分子或单个原子、分子的科学技术。 ⑷一般分子的直径在0.3nm~0.4nm之间。 第二节:质量 7、质量: ⑴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⑶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吨(t)克(g)毫克(mg) ⑷质量的测量工具: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实验室常用天平 8、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资料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的一些常量 1.空气(15℃)中的声速为:340m/s. 2.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5.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C=3×108m/s=3×105Km/s 真空(或空气)中的电磁波速度:C=3×108m/s=3×105Km/s 6.1光年=9.46×1015m.(长度单位或距离单位) 7.人体的正常体温:37℃;室内的常温为:23℃.体温计的量程:35℃ ~42℃分度值为0.1℃ 8.一标准大气压下: ①水的凝固点:0℃; ②冰的熔点:0℃; ③水的沸点:100℃(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会升高); ④4℃时,水的密度最大。 9.电压: ①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②一节蓄电池电压:2V; ③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④家庭电路电压:220V(家庭电路为交流电,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即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⑤手机电池电压:3.6V。 10.元电荷:e=1.6×10-19C 11.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12.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一只鸡的质量约:1.5Kg. 13.纯水的密度ρ=1.0×103Kg/m3=1g/cm3;人体的密度ρ=1.0× 103Kg/m3=1g/cm3 14.人步行的速度υ=1.1m/s;自行车速度υ=4m/s

初中物理《压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压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4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力的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时需用到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重力、密度,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重要知识。所以,本章知识也是初中力学知识的延续和综合,学习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知识较抽象,学生感性经验少,所以应加强实验,如探究液体的压强,了解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划分三个专题:认识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压强及大气压强的特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单位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

系。 难点:对压强定义式的理解和应用;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和理解;大气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报告单、一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利用身边常见废旧物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挖掘身边资源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