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大学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浅谈企业大学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浅谈企业大学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浅谈企业大学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大学发展初具规模,但尚未发展成熟,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其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数量增长、教学与课程改革、逐渐成为独立实体、寻求多方合作伙伴的支持等方面。

【关键词】企业大学;现状;发展前景

企业大学(Corporate/Company University)又称公司大学,是企业教育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由于企业大学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为受训者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课程,使他们及时更新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其职场竞争力。企业大学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的一个突破点,从而倍受关注。

1.我国企业大学发展的现状

凯洛格公司2007 年 5 月发布的《2007 企业大学白皮书》显示,到2007 年,中国已经成立的企业大学超过了150 家。尽管我国企业大学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但真正符合企业大学内涵的还很少。按照沃尔顿(Walton)的划分,现代企业大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企业大学以提供特殊培训模块为标志,更多地保留了培训中心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它覆盖了更大范围的培训对象,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更具有针对性,这种企业大学更像是培训中心的“升级版”。第二阶段的企业大学开始扩张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框架之下,试图将其深深嵌入工作本位的学习之中。企业开始与高校进行合作。“教育”和“培训”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企业开始普遍接受学习应渗透到组织中的思想。第三阶段的企业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企业大学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培训中心转至一个学习过程,发展的焦点也从某个体的发展转移到整个企业组织的发展,从组织成员的学习扩展到组织自身的学习,进而成为组织发展的战略中心。凯洛格公司的调查显示:用他们制订的30 个指标体系衡量,国内符合标准的企业大学不超过15 家。即使是符合标准的少数企业大学,大部分也仅处于发展的第一阶段前期,与美国领先的企业大学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当前,我国企业大学发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徒具形式缺乏内涵。目前,我国企业对企业大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管理人才培训中心的较浅层面,这种对企业大学的浅层理解,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大学在建立的过程中,仅仅重视企业大学的规模和相关设施的建设而忽视其他更深层次方面的建设。对于不少企业来讲,企业大学实际上只是一个形象,除了名称有更改外,其他如内容、形式、人员、课程设置等方面与传统的培训毫无差别。有的企业仅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而建立所谓的企业大学。

其次,急功近利。国外的经验表明,只有企业大学发展成熟并能充分满足企业内部的教育和知识管理需要之后,才能继续向其他方向扩展。但我国的很多企业大学在成立之初就开始面向社会招收收费制学员,如金蝶大学从开始办学就在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就业指导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学院名称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学生姓名李丹 学生学号201210040313 任课教师陆墨姼 论文成绩 教务处制 2015 年07月03日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连年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重点和难点之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现状;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并且未来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逐渐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渐减少。因此,今后我们需要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初步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2011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 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 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 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 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

高校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导语: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系统而扎实的专业基础,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以下是为大家的高校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作为一名刚刚博士毕业新入职的高校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武汉大学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大概持续了一个月左右,中间因工作的原因旷了几次课,这是我难以抹平的遗憾。 博士在一定程度上是“专士”,相对于整个人类知识这一浩瀚“海洋”,我所了解的极为有限。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我之所以聪明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无知”,这就是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自己谦逊却不失智慧的评价。当我面临全新知识之际,承认自己无知,谦卑俯伏在曾经的大学课桌面前,是提升自己的见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 开学第一课,胥青山的《高等教育学》游龙走凤,大气磅礴。说实在的,每位学生都喜欢有气场的老师讲课,这样的老师首先就应该是一名知识广博而又精专的学者,身上有一种不拘的风格,用孔子七十岁的境界来形容:“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武汉大学之所以成为全国著名大学,乃在于有大师。胥青山老师从高等教育的起源、发展、功能讲起,进而论述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即将发生的变革,提到武汉大学校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刘道玉校长”,言语之间,充满尊敬而又扼腕叹息,我就知道,将来的武汉大学不仅仅只有一位刘道玉校长。 讲授《高等教育法》的汪习根教授,作为博士论文全国百优获得者,讲起课来也是语不惊人誓不休,身躯虽不魁梧,却蕴藏着一股

蓬勃的能量,精气神十足。开篇一句“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在于GDP,而在于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教育”“教育的职责是赋能”“教育停留在道德、伦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字字珠玑,如醍醐灌顶,将我从沉闷中拍醒。汪习根老师不仅从广阔的层面论述了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还硬是将枯燥严谨的法律赋予其艺术权能和人情味,“律法乃是将人的最低需求/保障法制化”。人治与 法制相辅相成,人治在很大程度上有其盲目性,法制能够引导规范人治,在情理和法理之间寻求合情合法的最优方案。中国历代和近现代的动荡很大程度上由于不重视法制地位而导致,因此,党和国家很重视法律。 讲授《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钟年教授,结合现实中的常见例子 将心理学知识深入浅出的解析出来,听起来远没有书本上的那般难以理解,让我们也能够更好的在现实和教学中运用所学过的心理学知识。 《武汉大学百年史略》本是一道特色小菜,却没想到,被毕业 留校没多久的吴骁做成了一顿满汉全席。资料的收集详尽充分,考证的历史和年限也是极尽久远,对武汉大学历史上所发生的几乎所有的人或事都有着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精细而不失深刻,百花齐放又不失条缕清晰,执着中严谨求证,又不失优雅风趣。对武大的爱就像深深爱慕的恋人,令人拍案叫绝。不愧为武大图书情报系(档案馆)的明日之星。 ……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初探

2012年第23期总第325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232012Sum No.325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初探 王玉彬(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面临的现状方面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顺利就业。[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9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2)23-0163-03 [作者简介]王玉彬(1963— ),山西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 流” ,而且一年“寒”过一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要求 :“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表明了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极度重视。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和现状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持续增长,按照GDP 增长的百分比来算,毕业生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GDP 增长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加之各种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就业问题和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一)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从高校扩招讲,目前高校大学毕业生达到700余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随之大大增加,这是因为:一是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预期。由于上大学的费用越来越高,巨大的经济投入迫使大学生和其家庭把毕业后的经济效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些全家举债助读的学生更加迫切地希望获得高薪和具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就业预期的提高,无疑带来了就业的压力;二是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容纳能力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现象;三是扩招导致的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从金融危机讲,大型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 培养与培训员工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因此,在招聘的时候 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择优录取。中小企业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形势也不容乐观,大学生将因此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企业利润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将可能少招应届毕业生甚至大规模裁员以缩减成本,这无疑对本就低迷的就业市场产生不小的冲击。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带来的就业压力 随着大多数高校招生的扩大,最终变为学科专业规模的扩大,这就更加凸显原本学科专业结构存在的弊端。由于规模扩大,原来只是局部存在的问题就变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冷门专业就业相对困难,扩招以后变得更加困难;有些专业设置过时、过偏,扩招以后会影响到更多的学生,培养出的学生适应性较差。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三)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带来的就业压力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业空间的狭窄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提供了条件。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大专 生已经足够胜任,但其往往一味地给自己树“金字招牌” ,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招研究生” · 361·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了业就失业。”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全面,但它也反映了现在就业的严峻形势。的确,在这各种领域的人才涌现的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论从前还是现在,就业始终对不同能力的人来说都有着难与易的区分。就现状而言,就业对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仍不能胜任工作。当然政策和发展程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毕竟我们的控制力有限,只能找自身的原因了。结合长远来看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产业的自动化加强也必定会淘汰一部分人,那么欲解决就业问题,我想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积极的开发建设新产业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了,就业却难了。看着到处都是的招聘广告却不知要去向何方,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原因。每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

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毕业已是近在眼前,如何规划我们以后的道路,就需要我们足够多的了解这个社会对于我们的要求。也许很多人想考研,的确考研是一个很不错的出路,至少它可以是一个目标,让我们有奋斗的理由和信念,以至于在毕业之后有所归属。但毕业之后选择就业还是当今大学生的主流意识。 选择就业不难,难就难在找到我们喜欢并且能够胜任的工作。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很严重。更严重的是企业缺人现象也很严重。这就矛盾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才。归根结底还是大学生的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大学生要想找好工作还是需要先加强下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与其一味追寻“理想化”的工作,不如先选择一项自己能够做好的工作,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使自己暂时稳定下来,在保障自身生存问题时也有寻求新契机的机会。等到自己积累到足够的经验时,或许就是我们能够追寻更进一步发展的时刻。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 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五篇2019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五篇2019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下面是推荐的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借鉴。 精选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一) 首先通过培训使我们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老师们谈到了当代教师肩负重任,角色特别这使我感到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大,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主要是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的”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所以老师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成效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要融洽,亲和力大到知心朋友一样。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使我们懂得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及时给予帮助和排解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先决条件就是要热爱教学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以我的理解应该表现在对业务的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应该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作好教学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 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第一步要写好教案,这里面要注意要对教学对象定位,是给什么样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要尽量多的占有素材,写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要从多种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种讲法学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教案不能多年一贯制,要认识到即使是讲同一门课,每次重复对教师来说都是专业知识、学业上的挑战,力求每次教学对知识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内容上则应该不断地追求更新、更前沿,以这样的态度写好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和提高,不仅是对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工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次,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比如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 2讲课时注意的一些事项: 讲台如舞台,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就好比一个演员在表演之前背熟吃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

浅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发展(一)

浅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发展(一) 论文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健全的法律法规、投资主体单一、服务水平低的现状。大学生就业市场在构建模式、规模、方法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发展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每年都有几百万,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程度逐步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了有效地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供需见面、创业培训等就业服务,我们就有了新的概念——“大学生就业市场”。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 (一)从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建立的。它不仅使毕业生资源得到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政府部门会定期组织人才市场,高校也会组织校园招聘会。但如何将各种资源更有效地组织起来,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这就需要高校或专门的中介组织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 国家从1985年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后也陆续颁布了一些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文件,到2000年,教育部取消毕业生派遣证,改用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结束计划分配、派遣就业制度的历史,开始了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目前国务院明确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管理体制,批准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由教育部归口管理。但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毕业生交换的各个环节,毕业生、用人单位、市场管理方的相互作用、合理制约机制还不是很完善。 (三)大学生就业市场投资主体单一 目前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的主要有政府部门、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机构。政府部门、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机构由政府提供经费为毕业生提供公益性服务,高校就业服务部门由高校提供专项经费为本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校园招聘组织与服务活动。仅仅是这两种毕业生就业服务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毕业生就业需要的。专门的就业市场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它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收益则可通过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四)大学生就业市场服务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在高校及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般是高校老师或公务员,服务意识低,服务态度不令人满意。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不断稳定拓展新的就业市场,吸引更多单位来招聘是非常重要的。 市场化的就业工作就要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要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在服务工作中不断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改进工作态度,做到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周到、文明礼貌。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大学毕业生资源按照市场经济本身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没有条块分割,没有地区封锁和待业壁垒。 2.开放性原则: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就毕业生资源而言,应该允许毕业生自由进出人力资源市场不应设有学校和地区限制。

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黑龙江大学就业指导教师访谈录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当前,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择业渠道不够畅通,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既有社会, 又有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 改革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意识; 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一方面急缺大学生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问题已成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着劳动者、企业、乃至国家的未来。 我们最近找到社会黑大知名专家给我们分析了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同时也给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就业给出了建议!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本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动。21 世纪头20 年,中国16 岁以上人口以年均550 万的规模增长,到2020 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9.4 亿。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大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未来十年内,就业将始终是个大问题,这其中就

包括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0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 万,待业人数约为30 万。到了2005 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 万,比2001 年增加了三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2010 年将有630 多万名大学生毕业,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将超过700 万,就业形势依然很不容乐观。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还将以每年50 万的速度增长,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自我定位不准确, 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 社会精英岗位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相比显得不充足甚至短缺了。从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情况来看, 也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然而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影响, 中国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不愿意到基层、艰苦岗位工作, 一些大学生往往不切实际地盲目与别人攀比, 简单地从“我想干什么”出发, 拼命去挤“独木桥”。大学生在就业时自我定位不准确, 对工作期望值居高不下, 无形中形成了好高骛远的心理, 人为地抬高了就业的门槛。 (二)大学生就业的自身“硬件”不硬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以及国际资本和技术的进入, 形成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 导致企业之间的人力资本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员工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 还要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以

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心得

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心得 本人自入职以来,按照学校人事处的要求,并在人事处和学院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参加了学校新进教师入职系列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本人学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认清了不足,同时也结交了朋友。总体来说,入职培训是促使我尽早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修课。具体来说,本人通过入职培训,取得了以下新的收获: 第一,通过入职培训,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了学校的辉煌历史,使我对这样一所具有80年历史的重点大学,更加充满了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和学校教职员工的亲身接触,使我深刻领悟和感受到了学校校训所蕴含的博大内涵和呈现出来的精神脉动。而这将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较准确地将学校悠久的文脉和精神,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利于我的教学工作。 第二,通过入职培训,使得我获得了和本学院以及其他学院的优秀教师面对面的请教和学习机会,极大地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认识。同时,学院委派资深教师作为我的一对一指导教师。资深教师的无私传授,使我获得了宝贵的教学心得和经验。另外,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实践考核,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促使我不断改进自己,从而可以不断进步。 第三,通过入职培训,使我更加明确了已经开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自己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教书和育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维度,只有好好地教书,才能真正地育人。而教学本身存在着其自身的特性和要求,教学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现代大学的发展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使得教学活动要时刻与时俱进。而这必须要求自己不仅仅是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更是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并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一些教学的技巧,从而真正地将教书育人化为自己的实践。同时,如果离开了育人的根本方向,教书也失去了真正意义。育人,首先要求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要不断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和他们做朋友,只有充分地了解新时期大学生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现如今迫在眉睫。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难;现状;问题;对策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曾几何时,我国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甚至于每年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就业,或者不能够物尽其值。郁

郁不得志。很多的才能被埋没,而我国的市场还无法满足,严重缺少人才。 二: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随着现状压力越来越大的现状,大学生就业也很紧张,我们调查分析得到以下一些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区政协社法委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 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流”,而且一年“寒”过一年,已经 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 确要求:“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我们要按照 中央的要求,加大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天之骄子”的失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 困境 “毕业即失业”,这种离中国大学生曾经非常遥远的现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急速推进, 如今已经真实地出现了。 据教育部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 比20xx年增加64万人,增幅为12.9%。而20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也就是说,超过15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 20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

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20xx年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xx年,**市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2.9万人,比20xx年增加1.7万人,增幅为15%。截至20xx年底,全市20xx年高校毕业生签 约率为14.9%,比20xx年同期低4.2%。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 临空前的困难和压力。 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难道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已经供大于 求了吗?难道中国社会中大学生这样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劣质资源 了吗?难道中国大学的教育收益和社会效用已经降到了“白菜”的 地步吗?究竟是什么使大学生成为“鸡肋”的呢? ——高校扩招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从1999年开始,我国 高等院校连年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高校毕 业生从1998年的66万,到20xx年的610万,10年间增幅近10倍。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人依据所谓的“常 数法则”来否定扩招与就业难的联系。常数法则是指:适龄青年(18—22周岁)的总人数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其数量是不受外界影响而变化的一个常数。适龄青年的总量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不管 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如何,都存在就业问题。因此,扩招与就业难并 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我们认为,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其实值得商榷。因为它没有考虑到这样几个因素:一是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 育成本,提高了他们的就业预期。由于上大学的费用越来越高,巨 大的经济投入迫使大学生和其家庭把毕业后的经济效益放在非常重

大学教师个人培训总结3篇(最新篇)

大学教师个人培训总结3篇 大学教师个人培训总结3篇 大学教师个人培训总结篇一: 转眼间,在**大学的青年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就已经过半了。回想来之前头脑里面满是学校吃住如何、出行方不方便等等方面的问题,甚至培训刚开始的几天都被这些生活琐事所困扰着,竟然没有花时间考虑过这次培训会对我有什么影响、我能从培训中汲取什么我去年7月份从**大学毕业,机缘巧合,来到了**任教。并且,9月份刚开学不久,我临危受命,接下了几门课。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我,仅凭着自己满腔热情和踏实刻苦便踏上了神圣的七尺讲台。我相信,凭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勤工助学的家教经验,我应该能够应付自如了。但是,教学过程中不断产生着各种各样的疑问,一度让我手足无措: 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位既让学生欢迎同时又能够给学生足够启发的教师?面对当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我所教授的知识怎样才能帮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我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处理学生的各种质疑和疑惑?各种各样的课堂矛盾应该怎样有效化解或者避免?等等。 今年暑假,终于有了这一次青年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培训的内容没有让我失望,因为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有《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学》等课程,最后还有每个老师的试讲,可以和来自四川各高校的教师进修深入交流和同时,培训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都做出明确的定义,教师的成长历程和教师的职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的

培训和再学习,从理论上提高教师的执业水平,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仅是教师自身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从小就有成为一名教师的愿望,因为我祖父是一名教师,父亲也是一名教师,他们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一直是高尚的代名词。虽然他们只是非常普通的教师,但是他们为了这份职业愿意奉献自己的一生并且为此而感到骄傲,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所以,自从我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也立志做一名像祖父、父亲那样的教师哪怕只是对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最微薄的力量,也坚信自己从事的是一份伟大的事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自己最大努力传递知识与力量。但是,相比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又以其特定的历史任务,起特殊的社会作用,构成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大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级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中起骨干的作用。大学教师,既是文化科学的传递者,又是文化科学的创造者。历来对人类社会有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活动家,不少是荟集于高等学府或当过大学教师。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可能成为这样的大家。 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我对怎么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我们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作为新时期的大学教师,我们同时还应当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传统观念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所以学生必须完全按照教师所说的做,教师的话具有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0万,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0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女大学生约占48%。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使得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和男大学毕业生相比,女大学生就业呈现三高二低模式 三高是指:高就业成本,即大部分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比男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购置漂亮的衣服、化妆、拍写真集;高期望值:即女生对就业比较理想化,愿意到国家机关、外资企业、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基层、私企等单位工作;高依赖性,即对父母亲朋的依赖性高于男生,而这种依赖性与女大学生的学历层次呈反比,研究生最低,大专生最高。二低是指:低就业率,据部分院校统计,女生就业率仅相当于男生的85%左右(个别专业除外),未签约的毕业生中,70%是女生,而且这种男女就业率的差别在重点名牌院校并不大,差别大的是普通院校的就业竞争激烈的专业;低就业质量,有调查显示,女大学毕业生签约薪资与专业对口率均明显低于男生。截至201x年2月底,女性本科和高职高

专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较男性本科毕业生和男性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低361元和332元。并且,女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较男性低,女性本科(61%)和高职高专(59%)毕业生分别比男性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这表明,女大学毕业生通过接受较低薪资和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工作来实现就业,其就业质量较低。 (二)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排斥 “女性生活蓝皮书”《201x—201x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4)》新近出版,蓝皮书中收录了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并首次公开发表。调查显示,被访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 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四成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生最觉困难,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女大学生就业 第一,解放后我国女性在法律上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但是法律上的平等并未实现在政治和制度上的真正平等,在政治上,女性的实际政治地位往往低于男性,在政府决策机构中,男性的人数大大超过女性,这就导致了一些决策由于缺少女性的视角而侵害了女性的权益,造成女性机会上和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立法方面,国家虽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形成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但我国相关的法律大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而且执法与监督的力度不够,很多具体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缺乏具体的操作性。第三,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比如如何界定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