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黄金分割 教学设计(公开课)

4.2 黄金分割  教学设计(公开课)
4.2 黄金分割  教学设计(公开课)

4.2 黄金分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黄金分割》是 8 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第 2 节的内容。本章

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

象。学习相似图形,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将从一个崭新的角

度加深同学们对比例线段和线段的比地认识,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展,同时

通过黄金分割在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

会的密切关系,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概括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因而,在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基于本节课的特殊地位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及黄金分割点的作法;

(2)会进行黄金分割的有关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经历黄金分割的引入及黄金分割点作法的探究过程,掌握数形结合法在数学 解题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目标:

在现实情境中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培养同学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信心 。

3、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黄金分割的定义,做一条线段黄金分割点的方法;

学习难点:探究线段黄金分割点的作法。

二、学情分析:

对八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特别有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生

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会有

利于学生对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1

可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但须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拔高拓展的机会,对学困生也要有一定的展示平台,在难点的突破上要多动脑筋,让他们最大程度的参与其中。

三、关于教法与学法:

《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成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加之学生对黄金分割了解甚少,必须加以引导,学生才能有的放矢。特制订以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学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法、学法的确定以及可利用的教学条件,进行合理设计。根据以上对诸多方面的阐述,设计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了“激趣”、“互动”等环节,总体流程为“问题情境----引入概念----探究作图-----应用与拓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2

≈0.618,≈0.618,=

AB AB AB AB

不能得到

AC BC AC BC人工,完成了人工不能完

黄金比.其中AC

=≈0.618.

推导黄金比。设AB=1,AC=x,则BC=1-x,所以x1-x AC5-1

,间,也为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引入:

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我们肃然起敬。五角星中暗藏了美的规律。五角星中究竟有何奥秘?

(一)探索新知

请大家观察手中的正五角星,四人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作有关测量(测量时尽可能精确,减少误差)(学生手中是大小不等的五角星,测量结果并不相等)

“数学知识的学习,大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出学习主题”。本课即以升旗仪式引入,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由五角星中的奥秘引入正题。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

科学研究中,我们往往要做成千上万次实验,以获得一个较

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为准确的数值。我们的数学活动也是如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借

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助计算机帮我们做个预测。通过电脑用几何画板可进行精确测量

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此,AC BC AC BC

和计算,我们发现:。本课注重“探索”,依据

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

活动经验,为学生提供了

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

A C B会。

(二)概念解读

1、黄金分割的定义: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误差,

=相

AB AB

等的结论。几何画板的作

如果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用主要体现在它替代了=,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

AB AC成的任务。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

5-1

AB2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

次方程,是为了为学有余

A C B力的学生提供学习的空

==

1x AB2

5-1

即x2=1-x,用配方法解得x=≈0.618

2

(1)练习:判断正误:

提供理论依据。

3

①如果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那么AC

AB=

5-1

2.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

黄金分割有一个更深的

认识,并且通过例1使学

()

特别提示1:一条线段有2个黄金分割点。生了解由黄金分割可以得到什么。

②如果AC

AB=

5-1

2,那么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

特别提示2:黄金比并不为黄金分割所专有,只要任两条线段的比值满足这一常数,就称这两条线段的比为黄金比。黄金比没有单位。

③如果点C在线段AB上,且AC

AB=

5-1

2

加深学生对定义的

,那么点C是理解,及时发现和补救教

与学中的遗漏和不足。

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特别提示3:必须满足位置和数量两个条件,才能判断一个点是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探究作图

如何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如图,已知线段A B,按照如下方法作图:

(1)经过点B作BD⊥AB,

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在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

使BD=1

2AB.

习需要,为不同学生的发

展创造条件。鼓励学有所

(2)连接AD,在DA上截取DE=DB.难的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学有余力的

点.(3)在AB上截取AC=AE.则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

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发

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本节难点,突破办法:(1)引导学生作长度为2、5的

线段;

(2)假设AB=2,就需AC=5-1

4

∴ AC ( 5 -1)a =

如何作长度是 5 的线段,是突破此题的关键。

不失一般性,设 AB =2a ,则 BD=DE=a

AD = (2a ) + a 2 = 5a

∴ AC = AE = AD - DE =

5a - a =( 5 - 1)a

5 -1 = = AB 2a 2

还有其他的画法吗?留作学生课后探讨

“ 想一想 ” 的处理是

应用拓展

为了使学生学会黄金分

1、通过巴台农神庙介绍黄金矩形,让学生体会其文化价值,

同时也加深学生对黄金分割的理解。

割的几何推理论证。学生

口答,训练学生概括、归

纳知识的能力,使知识系

2、展示一组古今建筑图片,介绍黄金分割在现实生活中的 统化、条理化,同时培养

运用,加深对本节知识,陶冶学生情操,体会黄金分割的人文价 学生的反思意识。 值。。

四、课时小结

(1)内容上:

较长 较短

1.黄金分割点的定义及黄金比: .

原长 较长

2.如何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以及会画黄金矩形.

3.能根据定义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2)方法上:

数学活动应按实验——猜想——验证——应用展开。

五、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从知识点、

数学思想方法,学法等各 方面进行总结,训练学生 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培养学生的归纳、反思意 识。

作业分层布置,在完

C 类: ①作一个黄金矩形;

成达标的基础上拓宽和 ②为妈妈出谋划策:她应该穿多高的高跟鞋合适?

加深,加强学生综合能力 和创造才能的培养。也是 B 类: ①课本 100 页

随堂练习 1

②102 页

2

A 类: ①102 页

2

②102 页

试一试

③上网查阅整理有关黄金分割的资料,特别是在生

活中的应用。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表 现。

5

五、关于板书设计

优美清晰、图象规范、色彩艳丽的幻灯片,不能代替规范的板书,它从静态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故而设计板书如下:

黄金分割

一.什么是黄金分割?二、用尺规找黄金分割点:三、应用:1.定义巴台农神庙

金字塔

蒙娜丽莎

最佳温度

2、黄金分割值;黄金矩形

六、关于教学评价:

《课标》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

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

价;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本节课既注重了对双基的评价,又注重了对学生

情感态度的评价:

1、注重对学生双基的评价。如设计的关于黄金分割定义的判断

题;学生对比值的计算等。

2、注重对学生观察、动手及参与能力的评价。如欣赏各种美丽的

图片并观察特点;动手测量并计算线段的比;探讨黄金分割点的作法等。

3、选择生活中的问题评价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如帮妈妈

设计高跟鞋的高度问题。

对以上各方面的评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要找出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对于知识上的欠缺,及时反思教学,予以纠正,这样才能使

评价的激励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思

路,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