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吕夷简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吕夷简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吕夷简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吕夷简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吕夷简,字坦夫。进士及第

..,补绛州军事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我材木于曲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蜀贼李顺叛,执送阙下,左右称贺。既而属御史台按之,非是,贺者趣具顺狱,夷简曰:“是可欺朝廷邪?”卒以实奏,忤大臣意。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

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真宗祔庙

..,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今天下之政在两宫,惟太后远奸邪,奖

忠直,辅成圣德。所以报先帝者,宜莫若此也。”故事,郊祠

..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

辞之,后为例。契丹聚兵幽蓟

..,声言将入寇,议者请城洛阳。夷简谓:“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或曰:“此虚声尔,不若修洛阳。”夷简曰:“此子囊城郢计也。使契丹得渡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乃建北京。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其后范仲淹屡言事,献《百官图》论迁除之敝,夷简指为狂肆,斥于外。时论以此少之。夷简当国柄最久,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B.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C.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飞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D.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举人。明清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B.祔庙,是祔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祔”的意思是送死者的牌位入祖庙,与其先祖共享祭祀。

C.郊祠,指古代帝王在郊外祭天地神祇。始于西汉,后被各朝统治者利用,规制逐渐完善。

D.幽蓟,指古幽州和蓟州的并称,指北京、天津与山西、河北北部地区,是中原的天然屏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现被送进京的叛贼“李顺”是假的后,那些曾向皇上贺喜的大臣想将错就错,吕夷简坚持奏报实情、违逆了群臣。

B.太后想按真宗宫中服饰玩物的水准厚葬他,吕夷简劝阻说,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才是对先帝最好的安葬。

C.范仲淹以《百官图》进谏,指出随意提升官员的弊端,吕夷简斥责他狂姿放肆,将他贬到外地,人们对此意见并不大。

D.吕夷简很有政治才能,对内政敢直言,御外敌不退缩、他长时间执掌朝政,为太后临朝时期的天下太平,做出了贡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译文:

(2)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

译文:

【答案解析】

1.“畏壮侮怯”是并列短语,“怯”作“侮”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AD;“则”字顺承连词,一般引起下句,在其前断开,排除C。

译文:契丹害怕强大而侮辱胆小的,突然迁都洛阳,没有用来示威的办法。景德之役,如果不是皇帝的车马渡河,那么契丹未必那么轻易就会服从。应该在大名府建都来展示皇帝将要亲征,来打败他们的谋划。

故选:B。

2.A.“特指考中进士、举人”错误,特指考中进士,不包括举人。

3.C.“人们对此意见并不大”错误,原文“时论以此少之”可见,当时的人们因此而批评他,并非“意见并不大”。

4.①有司:有关部门;责:责成,督促;期:按照期限;至:以至于,因此;诬:被诬陷;收系:收捕。

译文:有关部门责成在规定期限内运集木材,工匠徒役因此而死,却被诬陷为逃亡,收捕其妻子儿女。

②治下:所管辖的范围以及属下的吏民;统治之下;是:这;尔:罢了;宜:应该;益:更加。

译文:寇准治理地方严急,这是想中伤寇准而已,应该不用过问,应迁徙他们到更远之处。

【参考译文】

吕夷简,字坦夫。吕夷简进士及第,补任绛州军事推官,逐渐迁升大理寺丞。当时京师大建宫观,在南方砍伐树木。有关部门责成在规定期限内运集木材,工匠徒役因此而死,却被诬陷为逃亡,收捕其妻子儿女。吕夷简请求延缓劳役,皇上听从了他。又上言:“隆冬运输艰苦,须等到河流渐渐畅通,以兵卒轮流运送。”真宗说:“看你的奏章,有为国爱民之心啊。”提升为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蜀贼李顺造反,捕获遣送朝廷,左右大臣道贺。

不久让御史台审问,发现其人并非李顺,称贺者催促就把他当作李顺来定案,吕夷简说:“这可以欺骗朝廷吗?”终于按实情上奏,触犯了大臣的旨意。寇准判永兴,将有罪的人黥面流放湖南,道经京师,这些人向朝廷告发寇准有非常事变。吕夷简说:“寇准治理地方严急,这是想中伤寇准而已,应该不用过问,应迁徙他们到更远之处。”皇上听从了他。仁宗即位,进为右谏议大夫。真宗升祔太庙,太后想布置真宗生前服饰玩物就像在宫中一样,并用银罩覆盖神位。吕夷简上言:“这不足以报答先帝。现在天下政权在两宫,希望太后疏远奸邪小人,嘉奖忠直之士,辅助成就圣德,可以用来报答先帝的,应该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按照旧例,郊外祭祀完毕,辅佐的臣子要升官,吕夷简与同列官员都推辞了,后来以推辞升官为例。契丹在幽蓟两州聚集军队,扬言将要入侵,议论的人请求把京城搬迁到洛阳。吕夷简说:“契丹害怕强大而侮辱胆小的,突然迁都洛阳,没有用来示威的办法。景德之役,如果不是皇帝的车马渡河,那么契丹未必那么轻易就会服从。应该在大名府建都来展示皇帝将要亲征,来打败他们的谋划。”有的人说:“这不过是虚张声势,不如修建洛阳城。”吕夷简说:“这是子囊城郢的计策。如果契丹能够渡河,虽那么即使有高墙深池,又能够倚仗什么呢?”于是在北京修建。自从仁宗即位,太后上朝十几年,天下太平,吕夷简出力最多。这之后范仲淹多次议论政事,献《百官图》来论述迁除的弊端,夷简指责他狂妄放肆,把他排斥在朝外。当时的人因此责备他。吕夷简把握国家政权最久,对于天下的事,随着时机而变化,操作有方。虽然多次被议论的人诋毁,但皇帝的眷顾始终不曾衰减。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 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另IJ 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m):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有司 :有关的官员。 古代常见官职名的职级例说(趣) 1、 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地方 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司局级官员。 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专管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掌管军队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10、侍郎:中央机构中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11>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12、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 表官职变化的词语。 ① 、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女口: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女口: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女口:举其偏,不为党。 拜:授予官职。女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 ?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1>表官职的 ⑴ ⑵ ⑷ ⑹ (8) (10) (12) (14) (16)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女口:中郎将、屯骑校尉、 祁连将军等。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太尉,司徒司空。 六部最高行政长官。尚书属 下部员。 三司 尚书 郎中 I 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I 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I 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I 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主持,相,辅佐。 (3) (5) ⑺ (9) (11) (13) (15) (17) (19) (20) 主簿:秘书。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太尉:军事首脑。 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太史:记史,管文收。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府 州县历人丞授击 知知知经行县教游 、、、 、、 、、、 23456789

高考文言文之“史传类文言文”

高考必考之“史传类文言文”——《史记》5篇阅读(附答案和全文翻译) (一)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①,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涉起而王,使周市略定地。立咎为王,与军相攻于临济。平从少年往事王咎于临济。王以为太仆。说王不听,人或谗之,平亡去。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平往归之,从入破。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丞相世家》)【注】①宰:主持割肉的人。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起而王王:称王 B.使使归项王使:使者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赠 D.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意:怀疑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平的离间计谋的一组是( ) ①项王为人,恭敬爱人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少年时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喜欢读书。在家乡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中,他担任主持分配祭肉的工作,他分配的祭肉很公平,受到了家乡父老的高度称赞。 B.平到修武投降汉军之后,楚军加紧进攻,截断了汉军运粮甬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日子一长,汉王忧虑起来,请求割让土地与楚讲和,项王装作没听到。 C.为了解荥阳城之围,平建议汉王拿出重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的君臣,使他们相互产生怀疑之心,汉王同意了他的建议。 D.在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之时,汉王用反间计来离间项王与亚父的关系,项王便对亚父大起疑心,平反间计获得成功。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②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高考传记类文言文专题配答案

传记类文言文的专题(含答案) 第一讲:梳理必备知识(一) ●传记体文言文的选文特点 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2.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 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 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 二是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三次审读,完成解题 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 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1、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 2、信息题: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 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 ●配套训练,即时完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9分,每小题3分)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讲《文华大训》,太子起立,阁臣以为劳,议请坐听。经与诸讲官皆不可,乃已。孝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郎。奉御赵瑄献雄县地为东宫庄。经等劾瑄违制,下诏狱。而帝复从镇抚司言遣官勘实。经等复争之曰:“太祖、太宗定制,闲田任民开垦。若因奸人言而籍之官,是土田予夺,尽出奸人口,小民无以为生矣。”既而勘者及巡抚高铨言闲田止七十顷,悉与民田错。于是从经言仍赋之民,治瑄罪。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报许,赐敕驰驿,加太子太保,以侣钟代。廷臣争上章留之,中外论荐者至八十余疏,咸报寝。 武宗即位,言官复荐,召为南京户部尚书,遭继母忧未任。正德三年,服阕。经婿兵部尚书曹元方善刘瑾,言经虽老尚可用,乃召为礼部尚书。固辞不许,强赴召。受事数月即谢病去。五年三月卒,年七十一。赠太保,谥文端。(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悉与民田错.(交错) B.科道因劾诸臣交通 ..状(互相通行)C.皆惮而疾.之(憎恨、厌恶) D.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赠送)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经“刚介方正”的一组是() ①经与诸讲官皆不可,乃已②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郎 ③经等劾瑄违制,下诏狱④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⑤帝慰答之⑥固辞不许,强赴召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经顽固守旧。周经在侍讲东宫时,有人建议让站着听讲的太子坐下听,周经和各位侍讲的官员都

17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缪整理)讲解

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缪整理) 一、史传类文言文常见官职变动词语集释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襄公三年》 征拜郎中。《张衡传》 东曹掾。” 《<指南录>后序》 嗣同》 宴》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贡禹传〉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赵充国传》 白《与韩荆州书》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 ?袁盎传》 辄积年不徙。”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7.常见官职归类 ①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②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③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二、史传类文言文常见生活词语归类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 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文言文阅读史传类古文常用词整理及解说

文言文阅读史传类古文常用词整理及解说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军事首脑。(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官庭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文言阅读(史传类)重点词语归类

文言阅读(史传类)重点词语归类 古典诗文 2012-01-14 0723 5d56b7b40102du1y 文言阅读(史传类)重点词语归类 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所占的分数高,题型稳定。这为文言文阅读复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多年以来,文言文阅读的文章题材都是人物传记,掌握好这类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能有助于学生读通读懂文言文。现将这类重点词语归类如下,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1.表示官位升迁、任免类的词语 (1)辟征召。 例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官内侯。《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2)迁升官。 例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朗,再迁为安乐太守。《后汉书·陈王列传》 (3)拜任命,授给官职。例同上。 (4)举举荐。例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新唐书·裴崔卢李王严列传》 (5)擢提拔、选拔。例同上。 (6)调调迁。例同上。 (7)累迁多次提升。例累迁吏部侍郎。(2003年高考卷) (8)徙改任。例(杨绩)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琢州。《辽史·列传第二十七》 (9)拔提拔。例朕拔卿于仇虏之中。《贞观政要》 (10)除任命、授职。例无何,复除宣徽史,知河阳。《宋史·列传七十五》 (11)转改任。例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三国志·毛玠传》 (12)摄代理。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一)

(13)署委任、代理。例署为府长流参军。(1999年高考卷) (14)典主管。例玠尝为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三国志·毛玠传》 (15)知作某地的知县。例(郭永)寻知大谷县。(1996年高考卷) (16)相作某国的丞相。例且臣闻管仲相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例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例黜仁约为清水令(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2.表示有才能或因才能被看重(不重用)类的词语 (1)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例(毛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三国志·毛玠传》 (2)以……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例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 (3)异认为才能奇特。例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三国志·魏书·恒二陈徐卫卢传》 (4)见知被人所知。例(田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2001年高考卷) 3.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类的词语。 (1)害嫉妒。例冯敬之属尽害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短说某人的坏话。例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新唐书·郭子仪列传》 (3)隙与某人有隔阂。例融与郗虑有隙。《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4)刺①指责。例刺诸县短长。(1996年高考卷) ②名片。例刺入即出见之 (5)衔恨。例遣吏部尚书宋璟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案《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及练习附参考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案《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及练习 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有着特殊的阅读规律和方法。 一、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 古人写人物传记,总是以时间为序,表明时间的那些词语就像是一条条的纲绳,把传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把握传主一生的经历。 古代用以表明时间的,有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的专用术语。 还有表明时间转换的一些词语,如“少时、初、先、尝、及、既而、俄而、已而、少顷、顷之、久之、未几、须臾”等。 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找出并把握这些词语,可以了解传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做的不同的事情,把这些事情贯连起来,就是传主一生的经历。 二、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古代的人物传记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记的事迹也大多与治国安民有关,所以以在记述人物时,往往以担任某某官职始,以升为或贬为某某官职止。人物传记中官位的升迁或贬谪,表明了这件事情最后取得的结果,所以它就像是记述传主某件事情的一根轴,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贯穿了起来。 古代表明出仕从政的词语有“荐、举、征、召、拜、辟、授、除、为”等,表明官职升迁的词语有“升、拔、擢”等,表明官职调动的词语有“调、徙、转”等,表明被贬官的词语有“出、谪、罢、黜”等,表明辞职的词语有“致仕”“乞骸骨”等。 古代担任地方上的某个职务,常常采用官职名加地名的叫法,如巡浙江,那是担任浙江巡抚(或巡按之类),知杭州,那是担任杭州知州(或知府),判扬州,那是担任扬州通判等。这也是阅读人物传记必须知道的。 三、以问“五个W”为切口,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who——什么人,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when——什么时间,几个时间;where——什么地方,几个地方;what——什么事情,几件事情;why——事情发生的经过,过程。这“五个W”如同记叙文的四要素或五要素,在阅读人物传记时,问问自己这一部分是写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这样也就弄清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这一部分也就读懂了,至于还有几个意思不懂的词语,也完全可以根据对这一事件的整体把握去蒙,去猜,这些词语决不会成为阅读人物传记的拦路虎。 人物传记是由几件这样的事情组成的,每一件事情都问问“五个W”,都弄清这“五个W”,整篇人物传记也就读懂了。 四、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观点 人物传记,从司马迁开始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那便是先交代传主的名、字、号,接着上溯到他的祖先、父亲,再写他从小就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才开始正式写他一生所做的几件主要事情,最后得到了什么封号,留下了多少子孙等。 名、字、号以及死后的封号(谥号)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记载,往往与传主的思想品行有关,尤其是号,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理想追求、志趣爱好,体现的是传主的性格特征等,绝非多此一举之作。写祖先、父亲,其实是通过写他的家庭背景和影响,来表明他思想性格的传承关系和形成原因。写他小时候的情况,表明他一贯如此,始终如一的个性。他小时候就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看成是这一人物传记的一个总写,下面写到的几件事情则是对这一总写的几个分写,是对这一总的性格特征的具体化描写。从这一总写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他笔下的传主的态度:是爱还是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歌颂还是鞭挞讽刺。 总之,阅读人物传记,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用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去明事,知人,辩理(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 [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明史·于谦传(有删改)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史传类高频词归类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史传类高频词归类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2、禄:官吏的薪俸。 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 3、秩:官吏的俸禄。 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 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 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 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2、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3、兴:兴起,建立,与“衰”或“亡”相反。 如《史记·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4、盛:旺盛,兴盛。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衰:力量减退,衰落,没落。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6、亡:灭亡。 如苏洵《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 1、贵:显贵,禄位高,与“卑贱”相对。 如《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本:根本。基:基础。) 2、贱:地位低下,卑贱,与“高贵”相对。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素贱人。 3、卑:地位低微,卑贱。 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鄙:见识短浅。)豪:收天下之豪杰。所居郡,必夷其豪。 卓越的人,豪杰。 强横的人,豪强。 四、表人物个性的:鲠(gěng)、耿(介)、厚、(仁)矜、悫(què)、刚、毅、恺(kǎi)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nìng)、诈、(chǎn )、谲( ju é) 1、鲠(gěng):直爽,正直。骨鲠:正直,刚强。 如《后汉书·任隗(kuí)传》:鲠言直议,无所回隐。(回隐:回避,隐藏。)

2019备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用)

2019备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2.禄:官吏的薪俸。 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 3.秩:官吏的俸禄。 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 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 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 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2.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3.兴:兴起,建立,与“衰”或“亡”相反。 如《史记·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4.盛:旺盛,兴盛。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衰:力量减退,衰落,没落。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6.亡:灭亡。 如苏洵《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 1.贵:显贵,禄位高,与“卑贱”相对。 如《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本:根本。基:基础。) 2.贱:地位低下,卑贱,与“高贵”相对。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素贱人。 3.卑:地位低微,卑贱。 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鄙:见识短浅。) 4.豪:收天下之豪杰。所居郡,必夷其豪。 卓越的人,豪杰。 强横的人,豪强。 四、表人物个性的:鲠(gěng)、耿(介)、厚、(仁)矜、悫(què)、刚、毅、恺(kǎi)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nìng) 、诈、(chǎn)、谲( jué) 1.鲠(gěng):直爽,正直。骨鲠:正直,刚强。 如《后汉书·任隗(kuí)传》:鲠言直议,无所回隐。(回隐:回避,隐藏。) 2.耿(介):光明正大,正直。 如《韩非子·五蠹(d 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史传类文言文重(完美整理版)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史传类文言文重 高考阅读练习与指导 0827 1430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 (1)文段一般介绍的顺序是:姓名→籍贯→管职→经历→事件。如2003年的“裴矩传”依此介绍了“裴矩的字(弘大)、籍贯(河东闻喜人)、家境(早孤)、学识(博学)、官职(吏部侍郎)”等。事实上,我们学生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接触的文段,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明确这个特点后,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 (2)文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 (3)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1999年通过写苏琼为官所做的六件事:“应对曹芝、公正断案、妙题道研、清慎拒瓜、冒死请命、革除旧弊”来表现苏琼“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的品质。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文度深衔之(怀恨) 乘李侃率之以乘城 /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上) 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比较)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 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

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 1、与官职有关的词语 (1)表被任以官职的:荐、举、辟、征、拜、除、授、起、拔、赏、封、进、选、察、当、点、简、就 (2)表提升官职的:擢、拔、陟、升、迁、加 (3)表调动官职的:转、调 徙、补、改、移 (4)表兼职代官的:兼、领、权、行、假、署、摄、判 (5)表降职免官的:贬、谪、出、罢、免、黜、废、夺、放、绌、革、去、左迁、逐、蠲juān (6)表其他的:乞骸骨、复、下车、用事、赠、视事、退 (7)表主管的:知、典、主、宰、掌、行、省、守、制、用事 (8)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太尉:军事首脑 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主簿:秘书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侍郎侍中:官廷侍卫 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太史:记史,管文书 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  员外部:尚书下属宦官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从事:郡长官之僚属,副职。 附:古代官职变动习惯用语—— 巧记顺口溜 1、德才兼备遇伯乐,布衣脱下锦衣着 “选、察、简、拔、当、起、辟pì”4、代职、兼官“肩”双“摄”(肩:任用。摄:代理) “兼、领、行、权、署、假、判”

“举、荐、征、召、授、封、赏” 贤才得“进、拜”伯乐“知”音笑谈阴云“除” (知:主持,掌管)5、“左迁”倒运遭降、撤 “罢、免、贬、谪zhé、放、逐、夺” (夺:削除) “革、去、废”权“黜、绌、出” (绌:通“黜”chù) 2、由低到高官级晋(晋:晋升职位) “迁、加、升、陟zhì”还 有“擢zhuó” “拔”“擢”二字同义用(陟:提升) “超擢”用在破格升 连升、屡迁用“累迁” (累:连续,屡次)6、若遇贵人把运转(用事:执 政‘掌权) “复”职“主”政再“用事”(主:主持,掌管) “下车”初到便“视事” (下车:初到任。视事:到任开理政) “典”老“辞、退”“乞骸骨” (典:主管。乞骸骨:年老请退休) 百年之后还有“赠”(赠:死后追封爵位) 3、原任官职有变动 “转、移、补、徙xǐ”又“改、 调diào” 人生在世多坎坷,勤勉为政奈我何?沉浮起落坐笑看,不枉 人间走一圈。 2.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薪 3.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中举、进士第、及第、中第、落第、登第、登科、状元、解元、乡试 4. 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召、(驾)幸 5.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6.表责备的:过、责、咎jiù、诛、让、谴、刺、折、尤(怨天尤人)、诛(口诛笔伐) 7.表示追究、探究、追查之意的:按、查、原、穷、迹、查、征、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0)主簿:秘书。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高中文言文史传类文本阅读(有详解)

语文史传类文本阅读(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继昌字世长。初,父崇矩与太祖同府厚善,每太祖诞辰,必遣继昌奉币为寿。尝畀弱弓轻矢,教以射法。 建隆三年,荫补西头供奉官。太祖欲选尚 ..公主,崇矩谦让不敢当,亟为继昌聘妇,太祖颇不悦。 开宝 ..五年,继昌迁如京副使。后入为东头供奉官,监大名府商税,岁课增羡。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至道二年,蜀贼平,余党颇啸聚,拜峡路二十五州军捉贼招安都巡检使。贼酋喻雷烧者,久为民患,以金带遗继昌,继昌伪纳之,贼懈不设备,因掩杀之。 咸平三年,王均乱蜀,与雷有终、上官正等同受诏进讨,寨于城西门。贼忽开城伪遁,有终等各以所部径入,继昌亟止之不听,因独还寨。贼果闭关发伏,有终等仅以身免。继昌按堵如故,所部诸校闻 城中战声,泣请引去。继昌曰:“当俟主帅 ..命。”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 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继昌急领兵追贼至资州,闻均枭首乃还。 大中祥符元年,进秩东上閤门使。俄以目疾求归京师。少愈,令枢密院传旨,将真拜刺史。继昌以疾 表求休致 ..。未几,改右骁卫大将军。其子遵勖,尚万寿长公主。天禧初,主诞日,邀继昌过其家,迎拜为寿。帝知之,密以器币、珍果等赐之。二年冬,卒,年七十二。 继昌为治尚宽,任峡路时,与上官正联职。正残忍好杀,尝有县胥护刍粮,地远后期,正令斩之,继昌徐为解贷焉。郑伸者,早死,其母贫饿,尝诣继昌乞丐。继昌召见,与白金百两,时人称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 B.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 C.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 D.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尚,在此意为被选中与公主婚配。据《宋史》载,驸马尚主后,在家族中会提高一个辈分,与父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

板块一史传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禇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 裒少有简贵之风,与京兆杜俱有盛名,冠于中兴。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日:“季野 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 ..,而内有所褒贬也。谢安亦雅重之,恒云:“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 初辟西阳王掾、吴王文学。苏峻之构逆也,车骑将军郗鉴以裒为参军。峻平,以功封都乡亭侯,稍迁司徒从事中郎,除给事黄门侍郎。康帝为琅邪王时,将纳妃,妙选素望,诏娉裒女为妃,于是出为豫章太守。及康帝即位,征拜侍中,迁尚书。以后父,苦求外出,除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半洲。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 采。顷之,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裒以中书铨管诏命,不宜以姻戚居之,固让. ..诏以为左将军、兖州刺史、都督兖州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假节,镇金城,又领琅邪内史。 初,裒总角诣庾亮,亮使郭璞筮之.。卦成,璞骇然,亮曰:“有不祥乎?”璞曰:“此非人臣卦,不知此年少何以乃表斯祥?二十年外,吾言方验。”及此二十九年而康献皇太后临朝,有司以裒皇太后父,议加不臣之礼,拜侍中、卫将军、录尚书事,持节、都督、刺史如故。裒以.近戚,惧获讥嫌,上疏固请居藩。于是改授都督徐兖青扬州之晋陵吴国诸军事、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 永和初,复征裒,将以为扬州、录尚书事。吏部尚书刘遐说裒曰:“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裒长史王胡之亦劝焉.,于是固辞归藩,朝野咸叹服之。进号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固辞开府。裒又以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疏奏,即以和为尚书令,浩为扬州刺史。 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赠侍中、太傅,本官如故,谥曰元穆。 (节选自《晋书·褚裒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言其外无臧否 ..,而内有所褒贬也 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B.不宜以姻戚居之,固让. 让:责备 C.裒总角诣.庾亮 诣:拜见

高考文言文考试指导: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解题方略 含答案 精品

近几年来,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题型和分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考查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筛选辨别文中重要信息,文意的分析归纳和翻译等。考生在复习这一块时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得分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方法,没有探索传记文的特点,没有发现出题规律,也没有总结做题的方法,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 一、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文体特点 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知人 知人,就是清楚地认识人物及人物关系。 高考文言文,几乎都考史传类文章,而且多选择廉吏的一生小传,选择突出人物的某一点。 其一,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写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其二,为了突出这一点,常采用人物对比的手段,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人物链,阅读时一定要理清这个人物链上的有关人物。明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对比人物、陪衬人物等以及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 2.明事 高考文言文考题一般是人物的良好品行,在选材上是优秀人物,那么依据人物传记是“整理”而来的原则,这个整理出来的事迹一定比较集中,我们在阅读中就要牢牢抓住这一点信息去体会。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3.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评价”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分析,也就是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 首先,高考选文一般思想性较强,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 这些年的文言文试题都有明确的指向。就内容而言,大多为古代良臣名吏,重要人物的美言、佳话、善行,要么雄才大略、运筹帷幄、深谋远虑,要么高风亮节、勤政爱民、执法如山、廉洁奉公、刚直不阿,要么写其瞻亲奉母、相夫教子、兄弟和睦等人伦品德,都暗合时代特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向上。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2.翻译下面句子。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 3.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 4.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答: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A.后特征为洛阳令/事物特征B.流血被面/唯见布被覆尸 C.大言数主之失/不计其数D.威不能行一令乎/行之有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译: 3.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这两个称呼都从侧面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动人。 B.皇上本来要箠杀董宣,但董宣的义正词严、宁死不屈,使得皇上引咎自责,向他道歉。 C.董宣在洛阳任上,奋力打击豪强,豪强们没有不害怕他的,纷纷敛声匿迹,百姓多有口 碑。 D.董宣一生廉洁,去世后家里只有几斛大麦和一辆破车。光武帝得知他一贫如洗,为之感 伤叹息。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专题

●文言文中关于职务升降的词语 ●授予、提升: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 ●调动官职:迁、转、调、徙、补、改 ●兼职、代理:兼、领、署、权 ●降职、罢免:贬、谪、出、左迁、罢、免、黜、废 ●执掌、主持:知、行、主 ●常见职官的文言用词 武官: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中央文官: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有司:有关的官员。 ●古代常见官职名的职级例说 1.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2.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3.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4.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5.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司局级官员。 6.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7.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8.教授:专管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9.游击:掌管军队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10.侍郎:中央机构中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11.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12.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临危不惧大公无私义无反顾正气凛然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 ●忍辱负重奉公守法足智多谋忠贞不渝贫贱不移 ●深明大义谦虚谨慎廉洁奉公豁达大度襟怀坦白 ●聪明伶俐大巧若拙精明强干足智多谋大智若愚 ●桀骜不驯心直口快心浮气躁沉静寡言外强中干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不拘小节老成持重刚愎自用 ●高傲自大骄傲自满自高自大自以为是优柔寡断 ●目空一切老奸巨滑刁钻刻薄口蜜腹剑狡诈骄横 ●谨小慎微豪放不羁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深谋远虑 ●1、君主——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 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