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社区的发展

新形势下社区的发展
新形势下社区的发展

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近年来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过程。然而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甚至让渡,这对政府是一个考验.针对此情况我实地考察了我所在的昌吉市团结院社区。

导语: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实践证明,和谐社区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1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满足普通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所谓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由一定规模的、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职业人群所组成的基层社会。城市社区建设指的是城市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从而通过社区建设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持续发展过程。

一、社区建设的历史回顾及其特征

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由民政部于1991年5月首次提出。按照民政部负责人的解释,社区建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民政部在城市广泛开展社区服务,但它又难以包含政府希望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所要承担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并力图以此去开拓民政工作。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1马成文.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到几点思考[J].决策导刊,2007,(08):3-4

城市的社会问题及服务、管理体制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将城市社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江泽民总书记也于1996年指出,“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作用”。在这之后,社区建设作为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被纳入议事日程。1998年国务院的政府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民政部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建设在全国的发展。2现在政府已将社区建设上升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即适应城市企业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社会发展。在这里,可以明显发现政府对社区建设目标的诉求:支持和保障企业体制改革,化解社会压力,保障城市社会稳定。同时我们不应忽略其中的另一重要涵义: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社会管理方式的转换。

社区建设还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社会性,即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它面向整个社区,面向社区成员,为社区组织和成员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服务。同时它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辖区单位与社区居民的共驻共建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二是群众性,即社区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这是社区建设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真正树立社区意识,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三是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就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社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本社区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解决本社区的问题,为本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服务。四是综合性,即社区建设是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而不是特指某一方面的工作。它包括拓展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治安,繁荣社区文化,推进社区卫生等多方面的工作。这就决定了社区建设的工作方法是多样的,既有一般的方法,也有特殊的方法;既有经济手段,也有行政手段和社会手段。只有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社区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五是计划性,一般地说,要系统的开展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从本社区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挥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工作。因此,计划性是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特征。

二、社区建设的现状

(一)、社区建设中的“行政化”、“形式化”现象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础的社会组织实体,应实行社区居民自治,让社区居民自己处理社区内的事情,这也是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目标。但在一些地方,旧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继续发挥作用。一是区街政府部门仍然“大包大揽”,对社区各项工作指令性多,指导性小;二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纷纷在社区内设置组织机构,对社区派任务、下指标现象大量存在。另外,一2陈群祥.关于新时期城市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东论坛,2008,(02):17-18

些地方工作中追求形式主义,工作走过场,应付了事;有的片面强调社区内广场面积的大小、绿化率的高低、硬件设施的好坏,忽视社区建设的实质,不重视社区居民的要求和实际,不注意解决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归属感问题

所谓社区归属感,就是社区成员对本地区有认同、喜爱和依恋的心理感觉。社区是人类群聚生活的栖息地和群体心灵的归属地。对此,社区建设要以重铸社区归属感为目标,培育社区成员的认同意识和参与意识,是衡量社区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据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周晓虹教授研究,影响居民社区归属感的主要原因有五大方面:一是居民对社区生活条件的满意度;二是居民的社区认同程度,居民是否愿意把自己看成是社区这一亚文化群体的成员及社区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其对社区的喜爱和依恋;三是居民在社区内的社会关系,研究发现,居民在社区的同事、朋友和亲戚越多,其社区归属感也就越强;四是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五是居民在社区的居住年限,就一般而言,居民在社区内居住年限越长,其社会关系就越广泛、越深厚,其社区归属感就越强。

社区建设是强化社区要素,增进社区机能的过程。3如果我们不是把社区建设看作管制社区的手段,而是从发展社区即以建设繁荣而有序的社区为根本目标,那么社区成员的积极而有效的参与就是头等重要的。从社区建设的本质和社区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内在发展过程,其中包括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的增强、社区资源的挖掘与合理配置、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积极导向、社区成员对于社区的责任感和承担力的增强等等。这些都是增能的过程。由此可以说,社区成员的参与状况决定着社区建设的效果。

过去社区居民与社区很少联系,每一个人都被安排在某一个单位里。单位是我国城市居民的基本组织形式,没有单位的人相当于无业游民和盲流。单位大多是一个小而全的社会,不仅是社会成员的职业场所,而且是职工的政治归属、福利载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单位无所不包。由于长期实行单位体制,社区意识淡漠,社区发展投入不足,造成社区服务资源不能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社区成员不得不向外寻求资源,满足自我需求,最终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

丧失认同感、依赖感和归属感,社区缺乏凝聚力。

提高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相互关怀的意识,强化他们与所在社区的联系和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当今情况下,再企求在社区中恢复像80年代以前的那种社会联系可能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在的城市正在或已经失去了形成那种密切的社会联系的社会体制和社区生活条件(当然这并不是说以往的社区联系是完全被留恋和被肯定的)。这样,在哪些

3黄涛.谈和谐社区的构建[J].发展,2010,(01):6-7

层面和何种程度上去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增强他们的社区意识,实际上已成为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还未完全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工作者中一部分人缺乏熟悉城市管理的经验,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手段单一,思想观念和工作能力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体制,使社区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应付一些长期性的“中心工作”和日常性事务,又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一系列的临时性工作。如此一来,导致社区工作者与居民交往大多就事论事,仅局限于纯居民委员会时期的进出盖章、邻里纠纷调解等具体事务。而对与社区密切相关的志愿者队伍、社区文体活动、弱势群体帮扶机制和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等工作则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社区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涉及不多,研究不深,客观条件和自身素质的制约使他们看不清“大社区”的趋向,直接影响到社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解决对策

(一)、清除体制性障碍

随着改革的深入,由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归的社会职能主要由社区来承担,社区建设成为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城市社会整合体制的基础性工程。要想夯实社区建设这个基础性工程,必须要改革社区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城市社区建设的主体作用。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与社区的关系。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应当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政府要转变职能,把除涉及全社会的宏观社会事务管理之外的权限逐步交还给社区,充分尊重和落实社区居民依法民主自治的权利。其次,实行责、权、利的统一。政府要按照“权力下放、重心下移、财力下沉”的原则向社区转移职能,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应从下派工作任务到社区,相应地转变为“服务到社区、责任到社区、接受监督评议到社区”。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进社区的工作,要按照权利和义务、劳动与报酬对等的原则,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从财政拨付的专项经费和行政性收费中拨付相应的经费给社区。(二)、做好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培育

首先,要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努力繁荣社区文化,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互助等活动,激发他们“热爱社区、建设社区”的热情,培育社区居民共同的价值体系、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形成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由于在单位体制时,社区居民“音响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居民间很少互动互助,因此要开展丰富多彩社区活动,为居民创造互相沟通、互相交往、互相了解的机会。通过社区成员间亲善邻里,守望相助,疾病相携等,发挥社区互助的功能。通过“星光计划”的实施,建设一批以服务老

年人为重点的社区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逐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服务需求。要制定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政策措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社区单位内部设施对外开放,使社区居民拥有交往沟通和互动互助的空间。

其次,自治和参与是社区发展的核心价值,社会参与可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可以促成群体的团结与合作。4社区所有的各种组织与活动,给社区成员提供了参与的众多机会。社区成员通过参与诸多活动,增加了社会互动,有利于促进社区的价值整合,有利于培育社区意识。要指导各地研究制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社区自治章程》、《居规民约》,使社区重大事项按民主程序决定,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完善社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各项制度,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社区自我管理能力。

(三)、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社区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在认真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工作的新要求,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可以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社区工作,有一定城市基层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优秀年轻充实到社区工作岗位上来,实现社区工作者专职化、年轻化。社区工作者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为第一目标,防止和克服社区工作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

四、对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的思考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必须把社区工作作为一项创新性工作,在完成基层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拓展服务内容等几个方面狠下功夫,努力形成“党委和政府领导、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完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推行街道与驻街单位成立党建联席会、经济发展理事会等,整合各部门在社区中投入的力量,统一各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作为,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社区功能。建立和完善政府依法指导、社区依法自治、社会积极支持的社区管理体制,改变目前各职能部门交给社区办理的事务性工作繁杂,疲于应付日常事务而无力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尴尬局面。建立和完善社区各项工作制度,逐步规范各项社区工作。积极探索

4孙永琴,何兰坐.完善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J].辽宁经济,2007,(04):3-4

和实行社区工作申报准入制度,着力解决社区行政化、机关化倾向问题,切实减轻社区负担,使社区居委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社区服务和居民事务管理工作,强化社区综合功能。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保社区组织保证。加强社区党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一是要加强组织建设,形成横向联系、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要突出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党员管理的新路子。三是要整合资源,创新活动载体,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四是要突出协调功能。

注重社区思想文化建设,提高居民整体素质。社区思想文化建设具有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生活氛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必须致力于繁荣社区先进文化,为城市社区注入源源活力。一是进一步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机关、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以避免文化活动场所的重复建设及资源浪费。二是完善社区与周边设施配套的文化广场,大力加强社区硬件建设。三是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通过社区文化站、馆、室及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向广大社会居民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自觉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的良好氛围。四是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氛围。

调研单位:昌吉市团结院社区街道办事处

调研者:严锦李婷婷张淑蕾刘洋

完稿时间:2011年8月11日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 摘要: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但是,当前基层干部执行力普遍偏低,存在机械执行、趋利执行、应付执行和低效执行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干部综合素质低下、体制机制不完善及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因此,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能力素质、营造干事氛围及建立长效机制成为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基层干部;执行力;体制机制 “三分决策、七分执行”,执行力直接考量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基层干部站在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第一线,其执行力的好坏是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关键和基础,也是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基层干部执行力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提升新形势下基层干部的执行力。 一新形势下基层干部执行力提升面临许多新情况 (一)执政理念的转变,思想观念的变化,对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殷实富足,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与之相适应,党的执政理念也发生着深层次转变,更加注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生态保护、社会和谐。与此同时,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发生深刻变化,思想多元化、观念多样化。这些都对基层干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提出了新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我国正处在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时期,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类产品、各种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升级换代。这些都是当前基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必然面临的新挑战。 (三)社会结构的转型,利益关系的调整,给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带来了新难题我国社会正

文化路社区特色亮点

1、志愿服务型社区 文化路社区注重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作用,健全了组织网络,规范了制度章程,使志愿者活动在社区遍地开花。今年以来,我社区组建了50人由党员、青年、居民等组成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参加环境治理、扶残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惠及居民群众近千人。 2、健康型社区 文化路社区拥有健身队伍三支,其中有大港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老年晨练队。这支晨练队由原来的几十个人发展到目前的百余人,最多时达到400多人。现已成为大港区参加人员最多、坚持活动时间最长,组织纪律最好的一支晨练队伍。近年来,他们的广播体操、健身秧歌、竹板舞、扇子舞、通络操等20多项健身项目在全市比赛中获奖,彰显了老年人健康文明的形象。 3、帮扶型社区 面对残困家庭和低保户较多的状况,我社区开展了“零距离、结对子、解难题”活动。居委会干部实行包干联户,社区志愿者、党员与残困家庭结对帮扶,邻里之间相互照应,做到帮助残困家庭不遗余力,服务困难群众不留空白点。 4、爱心型社区 我社区空巢老人多,居委会提出了“一键通”服务理念。“一个电话,服务到家”,确保空巢老人遇有紧急情况及时得到救助。同时,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定期走访,帮助空巢老人整理家务、采买生活用品并免费查体,为空巢老人们解除后顾之忧。另外,针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的实际,通过多种渠道为下岗人员提供再就业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公益性岗位,使困难群众走上了自立自强之路,在社区内营造了“爱心互助”的和谐氛围。 5、文明型社区 我社区一直把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社区先后组织居民200余人举办了庆“三八”、庆“五一”趣味运动会、“消夏纳凉”社区文艺演出等,让社区群众在自娱自乐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他们还深入开展“创建美好家园”活动,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共同创造文明、整洁、舒适、优美的社区环境。 6、法制型社区 依法治理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让社区居民懂法、遵法、守法。文化路社区努力创建“法制型社区”,让群众从“懂法”入手,法律专业人员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 7、平安型社区 我社区是流动人口相对集中、情况较复杂的社区。多年来,我社区以平安建设为抓手,创新载体、加强管理。通过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楼院”、“平安单位”、“平安社区”等创建活动,建立了以居委会为依托,楼组长为骨干、全民参与的互助联动机制,有效遏制了社区各种案件的发生。 8、学习型社区 我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原则,弘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学习理念,加强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促进社区与各相关单位的双向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黑板报、市民学校等载体引导社区居民确立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9、服务型社区 我社区注重把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知民心、体民情、解民忧的桥梁。综合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失业登记、低保救助、职业指导、家政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我社区公开“诚信服务,请您监督”的

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开展的途径分析

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开展的途径分析 摘要:在新形势下,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党建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高效运转。本文介绍了党建工作的作用,分析了党建工作存 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党建工作;开展;新形势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在诸多企业中,员工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波动, 对于事物的理解、认识都与以往存在很大差别,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发生了 相应的改变,有些扭曲、错误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员工的思想,进而影响了企业的 稳定性。面对新形势,企业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加强党建建设,增进企业与员工 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打下基础。 1国企党建工作的作用 1.1强化企业的凝聚力 一个企业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凝聚力。在国企的发展中,由 于体系的不同,管理体制的差异性,会使很多职工在思想上产生不同的想法,在 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目前,在一些国企中,其分支机构比较复杂, 工作点也比较分散,想要实现统一管理,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然而,在开展党 建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领导应该全面了解职工情况,进而明确宣传内容,使职工 群众能认清当下的形势,通过党建工作,树立正确的理念,坚定的立场,进一步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实现设定的发展目标。 1.2指引政治发展方向 在一个企业中,党建工作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发展。在实际运营与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可以为企业政治发展指明方向,可见,党建工作具有 一定的导向作用。在企业中,如果党建工作能够高效开展,可以营造良好的政治 氛围,在整体上,有助于提升党员的觉悟,让他们具有奉献精神,强化他们的责 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主动工作,为企业提供了发展动力。不仅如此,党 员还会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进而强化其他员工的责任意识,对企业的建立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1.3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在一个企业中,通过开展党建工作,可以对企业员工的党性进行有效培养。 党的宗旨也就是为人民服务,在党建工作的影响下,企业员工可以进一步理解党性,积极展开党性活动,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很 大程度上,员工的精神面貌都得到很大的转变,这些都能够强化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会更加顺利。不仅如此,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企业 的组织结构以及运营模式会的得到进一步健全,对各方面的资源也能够优化配置。2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党建工作方式单一 对于党建工作,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然而,实际情况却依然停 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例如:思想汇报、缺少实际意义的宣传等,未能结合当前 社会的文明成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对于教育的对象比较统一化,并没有详 细的划分,且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2.2党建工作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 国企的党建工作中,在激励机制方面,建设力度方面较弱,几乎忽视了基层 激励机制的建设,同时,建设意识不足,不能全面掌握党建思想政治的激励内容,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6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新形势下企业党支部的特点:企业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后,党支部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同时也给支部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一、党支部由过去的一元化领导转到担负起政治核心作用。二、党支部以主要精力适应经济工作这个中心,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三、党支部要积极开展富有吸引力、凝聚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四、企业党政分开后,党支部的工作任务更重了。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党支部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是每一个党务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之一。 针对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企业党支部成员要转变思想观念、改进领导方式,探索新的工作方法,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和客观实际情况开展党支部工作。 首先,企业党支部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大力加强组织建设。支部健全、组织健全,是企业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组织保障。根据我们石油企业的特点,基层支部的建设、组织是比较健全的。但要充分发挥这一作用,我认为,更必须重视党小组的作用。因为,我们的工作性质,流动性大、人员不易集中,党的活动以党小组的方式进行更为切合实际。党小组是党的基层组织中最有活力的细胞,是基层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党小组充满活力,党的基层组织才会充满活力。要发挥好党支部的作用,必须有党小组的积极工作。因为党支部的许多工作,要依靠党小组去完成,党支部大会的决议要依靠党小组每个成员的努力,才能得到贯彻和实施。同时,从党小组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它直接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党员和群众共同学习和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党小组能够比较充分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把它直接地反映给党支部。正是因为党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他们能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群众,以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在群众中起示范和表率作用,带领群众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党小组作为支部工作重要环节,也有力地推动了党支部建设,保证党支部更好地发挥党的基层作用。 我们靖边项目部,根据工作情况,将74名党员,划分为8个党小组,基层活动单元以党小组为主。党支部主要协助、指导党小组开展活动,选配得力的党小组组长,靠他们去带领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明确党小组成员的职责,定期召开党小组组长会议,检查、要求、具体指导党小组的工组,使他们的各项工作始终围绕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展开,有力地保障了党支部的各项决议能及时传达到每个党员。 其次是对党员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党员的八条权利和义务都在第一条规定党员的学习、教育。如何把党员的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取得效果,这是基层党支部加强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把党中央、各级党委的有关精神传达到广大党员中去,必须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通过学习,才能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否则将会造成混乱。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这是党的一贯原则。新的形势下,新的任务、新的目标,只有通过学习、教育,才能变成广大党员的具体行动。我们采取的办法是:适时召开党员大会,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上级党委的有关文件、报告,让广大党员上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初探 张自亮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靖边项目部,陕西 靖边 718500 )摘 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的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搞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企业党组织要积极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实践“三个代表”的战斗堡垒。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党建;初探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6-0030-02 [作者简介] 张自亮,男,汉族,大专学历,工程师,中共党员, 现系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靖边项目部党总支书记。 – 22 –

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

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 广东省郁南县宋桂中学冯海凤 内容摘要:在教育全面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老师都要面临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应通过全面了解第八次“课改”精神、尽快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和勇于实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努力探索科学的管理 方法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中度过,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最主要的是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亦即要设法提高学生在每个40分钟内的学习效率。就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问题,在传统教育的体制下对这方面已有许多的研究和论述。但第八次课改后,其教育方针、教学目标、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许多要求等与传统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变化和区别,因此,其质量标准、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方式方法等都会有所不同甚至可能会大相径庭。那么,在新形势下,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下而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培训,全面了解第八次“课改”精神 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怎样的才算好?其衡量的标准、尺度就是“课改”后新的教育方针、教学目标、教学的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

虽然我国第八次教学改革已进行十多年了,但我曾问身边的或我熟悉的同事,甚至是一些领导,对上述问题是否清楚明了,一些同事含糊其词,有的知道个大概,但许多都答不上来,基本上就没有清楚明白的。连“标准”、“尺度”都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谈何提高?连“战士”都不知怎样“打仗”,只是糊里糊涂乱冲锋,那这场仗能打赢吗?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请有关专家或专业人士就各学科上述的问题给每位老师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前进才有方向、攀登或攻关才有明确的目标,工作、试验、改革、考评等正确与否或好与坏、对与错才有衡量的“标准”和“尺度”。 二.尽快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和显著影响的本领、心理和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的结构: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知识和理论水平、教育的观念、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师的教学行为举止与策略、以及应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所谓“名师出高徒”,若教师自已本领不过硬、自身半桶水、甚至出现俗语说的“大盲教小盲”,或教师的思想品质低下等,要提高质量也就无从谈起,甚至还会误人子弟。在新的形势下,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也赋予了新的内涵,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目前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 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但传统工业化以大量消耗资源、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以人为万物的主宰,以征服和掠夺自然为生存发展理念,导致了全球能源危机、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发展同物理极限、社会极限的冲突,《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模式,一度给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人类的发展并没有像期望的那样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大道。因此,创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和生态文明理论的建立,实现了人类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理论基础,开创了人类未来发展的崭新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作用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深刻反思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力图转换思维、寻找新的发展模式的一个新的尝试,它对保护和发展环境资源、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有利于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相协调。 第一,可持续发展模式保证了资源在特定状况下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作为支撑,资源在很

大程度上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虽然在全球化时代,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市场从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获得自然资源 推动本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资源环境问题全球化的今天,对资源的消耗意味着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可持续发展合理分配资源,维持资源的持续供给能力,对人类的延续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和生态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资源的承载体,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天然、地绿、水净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为了经济增长而破坏生态环境,摧毁了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就成为毫无意义的数字游戏。可持续发展要求防止人类活动破坏自然环境,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加快生态恢复步伐,依法治理环境,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了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经济资本与生态资本并重,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经济的发展不再走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老路,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先破坏后恢复”,使原来主要依靠资源、物质的投入转向依靠知识、技术、信息、教育的投入,第一、二、三产业形成合理高效的比例关系,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兼顾了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第四,可持续发展模式谋求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为公众提供一个可持续生存的社会条件。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在承认发展差

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 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是一个全新而又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党建工作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到底如何归位?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如何彰显动力、活力、驱动力?是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 一、找准结合点,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党建工作新路子 (一)找准工作定位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层党组织的定位,是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抓好党建工作就是围绕生产经营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监督工作。 第一,在思想认识上,坚持把加强党建放在经济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把握,在“结合”、“融入”上不断创新,确保企业改革发展始终坚持正确方向。 第二,在领导职能上,坚持把完成中心任务,改善民生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完善落实领导机制、履职尽责的协调机制、评价机制和议事机制,使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做到谋中心、抓中心、保中心。 第三,在工作思路上,坚持党政同心,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形成“一盘棋”,使党政工作同频共振。 (二)发挥好作用 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方面发挥监督保证作用,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和群众工作方面发挥领导组织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依法行使职权、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完成方面发挥支持协助作用,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方面发挥沟通参与作用,在企业内部关系和谐方面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二、创建新模式,完善党建工作动力+活力+驱动力新方法 一是同心一一有价值认同感。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让人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要选好“领头雁”,只有把最优秀又想干事的人选拔出来,使有效的操作程序运转起来,才会有党建创优的原动力。 二是同向一一有动员党员职工群众融入的引导模式。这就需要建立培训机制、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实施党员“三培养”和年轻干部“双向培养”工程,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党组织。让党组织真正成为思想的散播地、人才的集团军。 三是同力一一有开放式的工作格局。搭建党建带工建、带团建的平台,以活动来提高活力。通过开展活动提高人气,久而久之就会凝聚各类优秀资源,形成齐抓共管、优势齐聚的大党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好干部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好干部 习总书记把新形势好干部的标准概括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园区管委会开展了“争当新时期好干部”活动。作为基层干部,如何按照好干部的标准来提升自己,更好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贡献。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对照反思,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新形势下的好干部。 一是在努力方向上,要以甘做公仆来塑造自己。所谓公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那么干部就要有信念。好干部的第一标准是信念坚定,而衡量一名干部信念是否坚定,要看其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有担当和爱岗敬业。在岗位工作上“干了什么”就是能否把岗位当事干。“怎么干”就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和思想境界,善于谋事。“干成了什么”就是工作成就,对人民群众是否饱含深情,甘做公仆。具体讲,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地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中立场坚定,在原则性问题上不让步、不退缩。另一方面要强化宗旨意识、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把联系和服务群众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就是说:思想上融入、感情上贴入、精力上投入、工作上深入,立足岗位职能,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乐于奉献,人生无益于人类,便是无价值的,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乎增高地位,乃在乎把自己才能用到最高境界。在决策前主动听取群众呼声,在工作中努力为群众解决问题,从点滴做起,当好人民公仆。 二是在工作态度上,要以主动作为来展现自己。“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

社会发展新名词新理念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社会发展新名词新理念 □可持续发展: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的加深,以及范围更广的、影响更深的、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需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7年,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做出了科学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郑重宣告“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子孙后代的需要、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抗压力、环境保护与发展结果等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传统的单纯追求产量、产值增长的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的一种否定。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而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一种原则、一种发展战略,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绿色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经济走势最重要的指标,但它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耗竭、矿产品耗竭和二氧化碳的排量等记录进绿色帐簿。将这些资源耗量与二氧化碳的排量等折合成美

如何发掘和深挖工作中的亮点

如何发掘和深挖工作中的亮点、优点首先要清楚何谓亮点?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就是亮点。如何挖掘工作中的亮点、提炼工作中的亮点: 一、亮点要主题凝练,棱角鲜明。亮点无需泛泛而谈,更不需要假大空的套话,就像写一篇文章,需要开门见山,不要绕弯子,最好直奔主题。 二、亮点要有可实践性。听众听你介绍亮点,一听就能听出你所说的亮点工作实在不实在。夸夸其谈,吹嘘的再好,也仅仅是空中楼阁,属于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真正的亮点,是从实践中而来,又回归实践中去的。一定是可以操作的东西,值得推广的东西。 三、亮点要有创新性。不是老调重弹,而是老调新弹,就是说,能从传统的一般性的工作中创新出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来。 四、亮点外显性要突出:亮点工作要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 五、亮点提法要新颖。这就需要管理者能从一般性的工作中提炼亮点说法。同样的工作,提法不同,则让人记住的效果不同,一个新颖的说法,很可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一般提炼说法常用的有“数字法”,如“三备两改一反思”、“三个五”网络教研活动等。还有就是用比喻,如“菜单式”主题研讨、“爱

心桥”家校联系卡,“一卡通”备课等,再就是对偶式的字句结构,如“同课异构”、“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等。 锐意创新深挖资源实现三大跨越 十六大以来自流井区宣传思想文化亮点工作汇报 自流井区是自贡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区调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心,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更加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更加注重提高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实效,更加注重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注重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加注重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自流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环境。现将外宣、文化、舆情三项亮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致力机制创新和平台拓展,实现“大外宣”格局的新跨越 (一)机制创新,敢为人先。根据外宣工作“阵地过少、稿件量小、级别不高、影响不大”的现状,响亮提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构建大宣传”的口号。树立起“敢为人先,争创一流”、“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执行理念,在全市率先创建《自流井新闻外宣网》,外宣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市创新推出《新闻外宣工作奖励办法》,重奖政策让更多媒体关注自流井;完成“自流井区新闻中心”挂牌工作,初步形成了视频、网络、报刊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1.可持续发展 1.1基本理论 (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可持续发展应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其中经济可持续性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性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性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并重,即系统整体效益的效益观。 (3)基本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即代际之间的公平; ②可持续性: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仍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③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不同国家、地区的人类的共同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共同 性,以及全人类采取的行动具有共同性。 (4)主要特征: ①从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②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③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④从对自然的掠夺的发展转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5)可持续性评判的四项指标: ①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是否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 ②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否超过了它的再生速率; ③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否超过了其他资本形式对它的替代速率; ④收入是否可持续增加。 (6)可持续发展范式 ①弱可持续发展:总存量资本(包括人造资本及自然资本)保持不减,允许人造资本替代自然 资本;并不关心局部,更关心整体 ②强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本保持不减;要求保持系统组分的良好状态,同时也关心到系统整体。

1.2如何看待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环境、经济、社会三者的权衡问题?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三者是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可持续的发展应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其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包含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1.3弱可持续发展范式与强发展范式是否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 弱可持续发展范式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思想基础上,认为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是可以完全替代的,而实际是有些人造资本是可以替代自然资本。 但是对于强可持续性发展,认为对于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撑功能而言,可能的替代是非常有限的,认为人造资本与自然资本是部分互补的部分可替代的。 2.生态文明 2.1内涵 (1)什么是生态?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提倡的是整体论和系统方法; “生态的”即“自然关系之中的”,自然关系既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生 物与其它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与“环境”的区别: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 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 是指人类的环境,即以人类为中心。 (2)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学、非线性科学、系统科学、生态哲学为基本指南而谋求人类 与地球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文明。 生态文明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提倡环境 伦理观(环境伦理观包括三方面:①人一定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尊重生态系统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党建工作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党建工作 发表时间:2018-02-09T10:41:44.96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门亚静 [导读] 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陕西煤业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党的建设是我国企业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的新形势之下,我们更要通过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来确保企业能够实现稳定、长远的发展。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党建;必要性;工作;措施 一、当前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也还在不断的调整,所以各种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非常之多,变数未定,唯有继续深入推进企业改革,才能使企业适应当前的社会与市场环境。同时,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我国企业职工的思想开始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都与早期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具有其有利的一面,也具有其有害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职工的工作创新思维更加活跃,可打开新的生产工作局面,有害的一面是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不容易保持,容易出现职工队伍人心涣散的局面,阻碍生产工作的开展[1]。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一是可以为企业的改革提供组织保障和不竭动力,使企业改革能够继续顺利深入的推进,让企业能够更加适应当前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发展挑战。二是可以教育、引导职工思想,在保证其思想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让企业生产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开展。基于此,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的党建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党建工作 (一)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当前,不仅是我们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变化非常快,就连企业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工作也会随时出现新的变化。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企业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必须要随时更新自己的工作思想认识、提升自己的工作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切实做好自身的工作,为企业生产、发展做出有效贡献。为此,在企业的党建工作当中,我们必须要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能止步于当前,不仅要在“干中学、学中干”,更要将学习渗透进生活,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不断强化武装自己的思想、增强自己的工作业务能力,使自己成为思想政治理念、职业道德坚定,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业务能手,以不断适应随时出现的工作变化,不在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掉队。(二)加强企业党员干部队伍培训 党员干部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骨干,他们对企业党建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影响非常大。不过当前企业的很多党员干部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上都属于是非专业人士,相关的经验、能力较为不足,这对于大党建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为了克服这样的困难,企业应该在财力和人力上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为企业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如除了与党建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的单位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还可以聘请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来企业为党建工作者开展培训,从理论与实践这两个层面出发,提高企业党员干部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2]。 (三)丰富党建活动的形式 我们企业传统的党建活动开展形式是非常单一的,缺少趣味性,氛围较为沉闷,这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来说都是较为难以接受的。为此,我们必须要打开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维、新局面,丰富党建活动的形式,增强党建活动的趣味性,活跃党建氛围,使所有的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都能够积极参与、积极配合。例如,我们可以以“爱党、爱国”、“安全生产”、“团结协作”、“廉洁奉公”等为主题,开展文娱活动,用诗歌朗诵、歌曲演唱、小品表演等形式,来对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渗透,确保党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人是企业发展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以凝聚人的力量为目的,以尊重人的发展为前提条件,以激励人的进步为途径,为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在企业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路,将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发挥出来。如企业中的领导要充分尊重职工的主观意愿和个性化,从内心深入认可他们、肯定他们,将他们看作是企业的主人翁,以此来体现对人生命活动的尊重[3]。同时领导要以身作则,在职工中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以此感染职工,使企业内部成员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的关系,营造出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职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育人的效果。 三、结语 党的建设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通过做好企业党建工作,来推动和保障企业深入改革,增强企业职工队伍凝聚力,以确保企业能够实现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惠.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178. [2]陆苗.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8:165. [3]汪永先,刘金峰,章韬.国有企业党建的困境分析和强化路径——基于安徽省芜湖市的调研[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05:11-14.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讲课稿)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 根据培训安排,结合组织工作实际,重点讲四个大方面:一是要把握好当前的基层党建形势,二是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三是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讲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要把握好当前的基层党建形势 干好基层党建工作,首先要对当前的基层党建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把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从社会宏观环境看,自由、民主、平等,是全社会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在中国的唯一执政党,立足国情提出了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从而促使各级党委更加重视基层,更加重视民主,更加注重权利,更加注重和谐。这种目的是明确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也是有力的。但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党建将持续不断地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一是经济结构转型给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难题。随着经济发展、企业改制,各类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这些组织没有主管单位、规模小、变化快,而且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根本,对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活动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加以抵制。虽然符合条件的都建立了党组织,但没有建立党组织的新经济组织就成了党建工作的“空白点”。从巩固党的组织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着眼,必须重视和解决好党的工作难进入、

难开展的突出问题。 二是社会组织机构变化给基层党建工作拓宽了新领域。当前,社会组织单元正发生巨大变化,专业市场、经济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活动团体、住宅小区等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空间。这些社会组织的基础单元,成为基层党建工作新的重要领域,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必须面对和研究的新问题。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四个多样化”,造成党员的思想认识状况、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了相应变化,出现了党员在产业和地区之间流动越来越频繁,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思想情绪波动明显,党员因寻求就业或再就业造成不能正常参加党组织活动,不良社会风气冲击党员的理想信念等不容忽视的新问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服务,不称职党员的教育转化等工作,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更显得十分重要。 面对这样的基层党建形势,从中央到地方,都特别地关注,从工作体制、机制、制度、办法等方面,及时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一是由高度重视变为极为重视。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以加强农村党建保障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强化基层党建进行了长篇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的方法和途径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的方法和途径 xc 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是接触群众,联系群众最直接的基层工作组织,担负着宣传的党和路线、政策、实施党的宗旨和管理、教育党员群众等多项任务;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在新形势下党支部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综错复杂的社会形势,切实加强党支部的建设,提升党务干部的素质,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 一、党支部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具有高较高思想素质作支撑 1、高素质的党支部要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羊群行路靠头羊群雁高飞头雁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关键是要有一个高素质的支部班子。只有一个高素质的支部班子,才能在政治思想上起到把关导引作用,在作风纪律上起先锋模范作用,在制度机制上起监督保障作用,才能使职工队伍形成合力,顺利出色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党支部必须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引领班子成员学习政治理论。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不掉队。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脚踏实地,甘于奉献。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努力践行新时期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齐心协力、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善于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实事求

是的工作作风。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班子成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在职工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高素质的党支部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在新时期下班子成员除了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还应具备较丰富的知识素质。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才不会落后,才不会丧失党组织的先进性。同时支部作为基层单位的领导核心,支部班子成员必须与时俱进,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拓宽业务知识面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人才,业务上的专家。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平台制定一系列学习、考评、改进机制,不断促使支部成员成为学习型、知识型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才能指挥和带领职工队伍顺利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3、高素质的党支部要有较强的能力素质所谓能力素就是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决定因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认识到职工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切实实为职工群众谋福利,放下架子敢当人民群众的公仆,落实职工是第一牵挂,坚持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只有这样才能在广大党员在职工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使党的良好形象形成感召力,凝聚职工群众的力量,创造了一个团结奋进、和谐舒畅的工作环境。提高党支部班子的能力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各项工作的需要。 二、支部班子核心作用的发挥是支部作用发挥的前提 1、政治上的正确引导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总提纲,是党务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虽然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表述不一,但是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认识比较一致。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在人、自然、社会的大系统中,怎么处理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也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指出的核心要义。 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和基础,持续性是关键。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的发展就失去了根基。 《面向世界新变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发展”应理解为两个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持续性”也有两个方面的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人的利益,即兼顾隔代人的利益,要为后代人发展留有余地。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在内的整体变革。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从上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全新的发展理念。为了阐释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学者们从各自的角度,将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发展观进行对比,更有助于人们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天人集——可持续发展论集》作者龚胜生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从发展观念上看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从发展过程上看是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从发展方式上看是一个创新的发展模式,从发展结果上看一组理想的发展目标。”这一阐述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性、独特性、必然性和现实性。 1.认知层面: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传统的发展观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和全球利益;只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正如上述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上的突破,是人类认知层面的一种转变。 第一,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环境与发展宣言》也指出:“人类处于普遍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从千年宣言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都将帮助贫困者,消除贫困,保障人类健康和

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 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 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 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 (4) 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要求定义含义发展 通过自然观发展史,我们可看到:人类经过反复的探索和长期的反思,已逐步认识到:人既是生产者是消费者,在制造产品的同时也制造了污染,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资源具有稀缺性或有限性,人与自然具有辩证统一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必须是自然的耕耘者,而不是剥削者,人类有责任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及有序循环,改变过去单纯征服自然的粗放方式而走向善待自然。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规模大而素质较低,资源人均量贫乏而浪费大,生态环境脆弱,承载力有限,经济技术水平不高,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管不断的去生产而不顾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地球,让我们的后代就没有了美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中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让我们与大地共同生存下去,建造美好的家园。 在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目标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然而等着我们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少的:人口综合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就业压力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名经济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 中国是人口和地域大国,但是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然而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但是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