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形考作业3

心理学形考作业3
心理学形考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情绪

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2、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3、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

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二、简答题

1、简述情绪的成分和功能

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功能: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情绪是激励行为的动机。

(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4)情绪是人际交流的手段。

2、简述情绪的二维度说的基本内容

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两个。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情绪的效价。在效价维度上,由正到负,愉悦度依次降低,中间的某一点上无情绪感受。位于正效价那端、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正情绪),位于负效价那端、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负情绪)。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它由弱到强。

2、请简要列出情绪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答:三种经典的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代表人物有詹姆斯和兰格。他们强调情绪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外界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2)坎农—巴德理论。代表人物有坎农、巴德。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情绪是大脑皮质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共同激活的结果。(3)沙赫—辛格理论。代表人物有沙赫特和辛格。该理论认为,情绪状态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中整合的结果。

三、论述题

1、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类别和功能

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些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表情包括情绪在面部、言语和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称为面部表情、语调表情和姿态表情。表情起着求偶、顺从、维持接触行为以及警告、求救和威胁等信号作用,在人类,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

面部表情:人类表达情绪的最主要的一种表情,是情绪在面部的表现。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将人的面部分为额眉-鼻眼区、眼-鼻颊区和口唇-下巴区等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的活动构成了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着响应的情绪。将各区肌肉的细微活动综合起来就可表达不同的情绪。在表现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中,起主导作用的肌肉各有不同。愉快时:额眉区放松,眉毛下降;眼鼻区眼睛眯小,面颊上提,鼻面扩张;口唇部嘴角后收、上翘,这三个部分的肌肉运动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笑的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是情绪在身体姿势和动作方面的表现。其中头、手和脚是表达情绪的主要身体动作部位。欢乐:手舞足蹈;悔恨:顿足捶胸;惧怕:手足失措;虔诚:肃立低头。

语调表情:情绪发生时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方面的表现。高兴时音调轻快;悲哀时声音低沉缓慢;愤怒时说话大声而严厉;撒谎时声音会比平时高一些;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声音讲出,则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理解:“你干吗” 升调表示怀疑;降调表示不耐烦;用感叹语气强调“吗”字,则表示责备。

情绪识别是借助于许多线索,特别是借助面部那些活动性更大的肌肉群的运动而实现的。面部表情如果和姿态表情与语调表情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情绪状态。

2、什么是表情调节?联系实际谈谈情绪调节的策略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包括削弱或祛除正在进行的不适当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或伪装某种情绪。

情绪调节的策略:

(1)回避和接近策略。当儿童可以爬行或走路时,就采取接近或回避等方式调节情绪。(2)控制和修正策略。如给哭叫的小弟弟玩具等。

(3)注意转换策略。如婴儿通过用转移陌生人的注意来降低对陌生人的焦虑。

(4)认知重评策略。

(5)表达抑制策略。调动自我控制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6)合理表达策略。如把愤怒转换为笑。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⑴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学生亲身经理的成功和失败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要善于给学生提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⑵树立学习榜样。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榜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增强自我效能感。

⑶设立短期、具体而富有挑战性的目标。目标应是短期的、具体的,目标还要具有挑战性,即具有一定的难度。

⑷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以强化,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能力的提高,增强自我效能感。

(5)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教师要通过示范教导等方式使学生学会确立合适的目标和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目标来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价。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的激发:

(1)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教师要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优先权和独立工作的时间。在课堂中规则、约束和限制是必要的。为了创造自主支持性气氛,教师应把较差的成绩和行为问题当做问题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当做批评的目标。(2)培养学生的胜任力。为学生提供最佳挑战。

(3)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使刺激产生变化,刺激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可采取变化刺激,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改变常规的教学秩序。

外部动机的激发:

(1)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在学习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

(2)组织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们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奖励。

(3)正确运用奖励。要注意奖励的选择,奖励物的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4)慎重使用惩罚。首先,惩罚要及时,一旦发现违归,应尽可能迅速地开始惩罚工作。其次,惩罚应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个体。

(5)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

5、试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概括。

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

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含义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

第二,能力与知识、技能在来源上有区别,个体知识、技能完全是后天的;能力则除了要受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第三,知识和技能是随着一个人不断学习和实践而日益增长和积累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则是逐渐形成、发展和相对衰退或者停滞的过程。

第四,从迁移的特点来看,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范围相对较窄,它们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迁移;而能力则有广泛的迁移范围,可以在很多场合(即使它们并不很相似)发生作用。

第五,与能力的发展相比,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快一些。

6、试述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

(1)遗传因素。能力尤其是智力,具有遗传性,父母智力水平高,其孩子很可能智力会相对较高。

(2)环境与教育的因素。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包括产前环境、早期经验的作用、早期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作用。胎儿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教育条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能力发展中则起主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自发的,而是依赖教育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等。(3)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离开了解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4)人格特征的影响。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等人格特征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个体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水平差异。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答案 (第1---3章)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加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将其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简述奥苏伯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农业概论》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60分) 阶段测验一 题目1 概念题01.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题目2 概念题02. 发展 答:发展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题目3 概念题03. 个案研究法 答:个案研究要求对某个学前儿童或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而进行准确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的干预行动。 题目4 概念题04. 跨文化研究法 答:跨文化研究法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题目5 概念题05. 纵向研究 答: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进行重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6 概念题06. 横向研究 答: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7 概念题07. 观察学习 答: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 题目8 概念题08. 替代强化 答:替代强化是指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专科形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 分,共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运动阶段(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

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 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或称“榜样”) 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 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

2017年电大实用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电大2010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正后象和负后象P30 答: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相反时,叫负后像。 2.韦伯定律P26 答: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3.知觉P34 答: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感觉适应P27 答:指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P42 答:人即使只使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尝试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 6.催眠P58 答:广义上讲,催眠是一些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的一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7.意识P50 答: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8.注意P61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P18-20 答:(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控行为。 (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P51 答:(1)睡眠。(2)梦。(3)催眠。(4)白日梦。 3.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及特征。P61-63 答:(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4.举例说明注意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P64 答:(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模板-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三套)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三套)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三套) 第一次话题讨论一位幼儿园教师建议父母:不要太担心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冲突只表示他们遇到了问 题并开始尝试处理问题,孩子们可能会有建设性地解决他们的 冲突并从中获得成长。请问这位教师认为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谈谈你的观点。 答:教师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体儿童会主动地东来和自我创原有的经验经 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或小横手,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 和可望性,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 和学习,微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诚少约束和规则,老师起到 引领和支持作用第二次话题讨论怀孕了两月的文清对自己 腹中的胎儿很好奇,她说:“我现在看起来还不像个孕妇,这是不是表示胎儿还没怎么发育?胎儿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呢?”请你给她一些答复。 答:现在胎儿器官已经开始有明显的特征,手指和脚趾间看上去有少量的蹼状物,他(她)像跳动的豆子一样开始有运动。孕2个月末时,胎儿已经能辨别头、躯干的轮廓,尾巴也小了一些,眼睛、耳朵、口唇大致出现,已经有脸的轮廓,但眼 睛还分别长在两侧,骨骼还是软骨状态。心、肝等内脏已经初

具规模,大脑在迅速发育中,羊膜腔里有羊水,胎宝宝好像漂浮在上面。 第三次话题讨论 5岁的浩浩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他甚至能 自己读他喜爱的故事书了。可是他经常念错字,如把“倩”读成“青”,把“兢兢业业”读成“克克业业”等,妈妈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他以后汉字的学习。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答: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刚刚开始认汉字时都会有类似的情况,他们可能还会把“打”说成打针,“阳”说成太阳。对汉字有兴趣,愿意多读多看,是一个好现象。 但孩子总是容易辨认出事物的突出明显的特征,比如提到小白兔,他想到的就是长耳朵,提到大象,他立刻想到长鼻子,而不会去注意一些细节信息。他们观察事物也常常表现得有些马虎大意。因为他注意不到形近字的细微差别,才成为把倩读成青,把兢兢业业念成克克业业;同时孩子认识新事物的时候,也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东西相联系,所以他会执著地把“打”说成打针,“阳”说成太阳。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这样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对学习书面语言产生反感。家长应当引导分析字有哪些不一样,告诉他正确读音,并鼓励他念正确。 第四次话题讨论 3月份刚刚插班进入你们小(1)班的涛涛,每天还没进幼儿园就开始哭,好容易被他爸爸安抚下来,可是一进班级见到你就又开始哭,两周以后,他仍然不太适应,他不喜欢你抚摸他的头,有小朋友靠近他,他也会很警觉,不愿意参与你组织的集体活动。请用学习过的有关气质的知识,来解释这个孩子的情况。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他适应

儿童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汇编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作业1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发展: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 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 3、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 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 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6、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7、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8、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9、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10、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 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 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1、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 的“最近发展区”。 12、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 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 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选择题: 1-5BACCB 6-10DACBD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 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 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 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 中自我建构的;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 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 学习等。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更多精品文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业1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 (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臵视崖装臵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 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臵移动。(错) 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5.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 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对) 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错) 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对) 9.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对) 10.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对)11.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错)

2019年电大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两份附答案

2019年电大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两份附答案 电大2019年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4分) 1.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2.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 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4.心境、激情和应激: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5.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 6.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7.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8.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9.成就目标: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一种信念系统”。 10.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11.能力与智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心理特征。智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 12.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40分) 1.简述情绪的成分与功能。 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功能: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情绪是激励行为的动机。 (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4)情绪是人际交流的手段。 2.简述情绪的二维度说的基本内容。 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两个。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情绪的效价。在效价维度上,由正到负,愉悦度依次降低,中间的某一点上无情绪感受。位于正效价那端、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正情绪),位于负效价那端、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负情绪)。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它由弱到强。

普通心理学答案形成性考核网上作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作业一: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A.二元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构造主义 2、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语言运动区也叫做()。 A.下丘脑 B.布洛卡区 C.大脑中枢 D.杏仁核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叫做“()”。 A.思维决定意识 B.存在决定意识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存在先于本质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A.巴甫洛夫 B.约翰?穆勒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5、()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冯特 D.雷蒙德 6、()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 A.强刺激 B.弱刺激 C.远刺激 D.近刺激 7、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 A.反应 B.意识 C.脑电 D.神经冲动 8、色觉属于()的一种。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9、所谓(),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A.刺激 B.感觉 C.编码 D.心理

10、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等。 A.视觉、听觉、嗅觉、运动觉 B.视觉、听觉、嗅觉、平衡觉 C.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D.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11、在颜色一致的前提下,要求从一群图形“V”中搜寻图形“O”,发现“V”形数目的多少,不会影响检测出“O”形的速度。原因是两种符号的差别只是发生在原始特征的水平上。这个试验叫做()。 A.解剖实验 B.光照试验 C.视觉搜索试验 D.脑电监测实验 12、人类通常以直立的姿势感知外部世界。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会受到影响。当观察着俯视或仰视时,他知觉到同一物体的大小要比直立正视时()。 A.大 B.小 C.相等 D.时大时小 13、在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知觉的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的大小有关系。 A.光线 B.色彩差异 C.投影 D.移动距离 14、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完整word版)儿童心理学形考练习册答案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期末考试的4个题型:1、选择题(8个,每个3分,共24分);2、概念题(4个,每题5分,共20分);3、简答题(4个,每题10分,共40分);4、论述分析题(1个,16分)◇期末考试占总分比例的70% ◇注:论述分析题给出的是答案主干,答题时自己可适当展开一些。 作业1(第1—2章) 一、概念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P3) 2、婴儿传记——研究者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把这些资料出版,这种方法开创了对儿童发展系统、科学的研究。(P6)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P16)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P15)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P27)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P27) 7、认知结构或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P29) 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顺应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与失衡,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P29) 9、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P31)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二、简答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P3) 答:研究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P5、P6) 答:中世纪以前,人们多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期。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夸美纽斯适应自然的原则;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P6)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三个理论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P7) 答:(1)儿童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3)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4)儿童具有主体性;(5)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6)幼儿才能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7)儿童本质是积极的;(8)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9)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10)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建议:记忆5条即可) 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P8) 答: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三、论述分析题1、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能支持他们的成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

电大心理学作业1--4

《心理学》课程形成性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成为个体心理。 2. 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 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 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5. 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 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 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9.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 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里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所谓对立,就是指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成为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觉就会被抑制。根据对立过程理论,随着系统的恢复,由一种反应引起的疲劳将产生对立颜色的后像,即一种刺激移开后视觉的持续。 二、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答:(1)描述和测量。(2)解释 和说明。(3)预测和控制。 2.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答:意识状态包括:(1)睡眠与梦。(2)催眠。(3)白日梦和幻想。(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作用:(1)意识对人所察觉的核心注意的范围进行 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2)意识使人们根据知觉的

心理学形考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人格 构成一个人得思想、情感及行为得特有得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她人得稳定而统一得心理品质。通俗地说,人格就就是让个人在不同情境中与不同时期都保持一贯得心理品质。 2、气质与性格 气质指得就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得心理特征。性格就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得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得习惯化了得行为方式上得心理特征。 3、认知风格 也称认知方式,就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得习惯化得信息加工方式。 4、自我概念 一个人对自己得身体状况、行为特点、人格特征、社会角色、社会关系与思想观念诸多方面得瞧法与观念得总与。 5、社会刻板印象 就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得概括而固定得瞧法 二、简答题 1、人格有哪些特征?狭义得人格结构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特性:自然性与社会性得统一;独特性与共同性得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得统一;独立性与整体性得统一。 狭义人格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与自我调控系统等。 2、简述不同气质类型得主要心理特征及其在实践活动中得作用 四种典型气质类型在情绪与行为方式上,以及在智力活动方面具有不同特点与表现 (一)胆汁质:直率、果断、热情、内心外露、心境变化剧烈、精力充沛、反应迅速、易激动。 (二)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捷乐观、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易变更、轻率、浮躁。 (三)粘液质:安静、稳重、善于忍耐、脚踏实地、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 (四)抑郁质:富于联想、善于觉察她人不易觉察得细节、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胆小、多愁善感。 作用: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得高低。 (3)气质类型影响人得职业适应性。 3、简述性格得结构及其主要表现 性格结构 性格就是由许多特征所组成得复杂心理结构。由于每个人得性格特征组合及表现形式不同,因而形成了千差万别得性格 根据一个人对现实得稳定态度与习惯化得行为方式以及在心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得特点分析,性格结构具有以下四个方面得基本特征 (一)性格得态度特征 性格得态度特征就是指人在对现实得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得个别差异,它就是性格特征中最重要得组成部分 ①对社会、集体、她人等得态度特征 ②对劳动、工作与学习得态度 ③对自己得态度

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7月儿童心理形考任务阶段测验五问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7月儿童心理形考任务阶段测验五问题及答案 概念题01. 社会化 概念题02. 隔代教养 概念题03. 同伴 概念题04. 同伴互动 概念题05. 平行游戏 概念题06. 联合游戏 简答题01. 简要分析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简答题02. 父亲与孩子和母亲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有哪些不同? 简答题03.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父母教养方式中有几个维度和类型? 简答题04. 幼儿的游戏是观察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重要活动,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简答题05. 简要分析电视对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 简答题06. 幼儿园教师是怎样影响幼儿发展? 简答题07. 简要分析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论述题01. 家庭功能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什么是家庭功能?在和谐健康的家庭中,家庭功能有什么特点? 论述题02. 试分析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论述题03. 妈妈看到5岁的毛毛有几次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因为和小朋友抢玩具,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而毛毛又总是吃亏,甚至挨打,毛毛的妈妈担心毛毛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以后就尽量不让毛毛和小朋友一起玩,带着他和大人一起散步、跳舞,请你根据“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来分析毛毛妈妈的做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论述题04. 每个人都需要有朋友,儿童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同伴关系,还需要亲密的友谊关系。朋友是儿童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之一。试分析友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概念题 1.答:儿童获得他所在的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行为技能的过程。 2.答:简单地说,就是有祖辈父母照顾孙辈孩子的现象。 3.答: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4.答:同伴互动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心理学网络形考作业2.docx

[第1题](单选题)对于耍赖要某物品而哭闹的孩子,以下哪种情绪调节策略是最适合的? A.回避 B.接近 C.控制 D.注意转换 [第2题](单选题)某人总是过分怀疑恋人另有新欢或伴侣不忠;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到压制、被迫害,觉得处处是“阴谋”,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她属于() A.强迫型人格 B.焦虑性人格 C.冲动型人格 D.偏执型人格 [第3题](单选题)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D.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第4题](单选题)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第5题](单选题)沉浸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用来描述人的高度投入状态的概念 A.弗里德曼和罗森曼 B.奇克森特米哈伊 C.哈勃拉

圈,这个姿势在北美洲的意思是() A.一切顺利 B.你一钱不值 C.你像头蠢驴 D.完了 [第7题](单选题)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恋关系,这种现象称为()。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印刻 [第8题](单选题)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是() A.它是脑的机能 B.遗传 C.能认知世界 [第9题](单选题)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印刻 [第10题](单选题)()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A.卢梭 B.兰格 C.詹姆斯 D.达尔文 [第11题](多选题)一般对性格结构的分析,着眼于性格的()等方面。

电大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1---4汇编

《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校、工作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制

1 ?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是( C )。 A.生理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 .普通心理学 2. 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D A.观察法 C.测验法 )。 B D .访谈法 .实验法 3. 精神分析理论是由(B )提出来的。 A.艾利斯 B .弗洛伊德 C.马斯洛和罗杰斯 D .斯金纳 4. 意识有以下哪几种不同的状态: (ABCD )。 A.睡眠与梦 B .催眠 C.白日梦和幻想 D .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5.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C ) 。 A .指向和选择 B .集中和紧张 C.指向和集中 D .集中 6. “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A )。 A.有条件的 B .无条件的 C.不可能的 D .以上一个也不是 7.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 B )的干扰。 中学心理学 第1次平时作业(第1 — 3 章) 、不定项选择题(含单选题和多选题,每个 1分,共10分,请将正

A.随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 .注意的动摇 8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 A )现象。 A.适应 B .对比 C ?后象 D ?感受性 9. 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其依据的标准是( C )。 A .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 .在知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 C .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 D .知觉是否有目的、有计划 10. 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 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 文章时,却很容易发 现,这是由于( D ) A.注意分散 B .粗心 C.知觉组织性 D .定势 1. 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 认知: 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 最基本的过程。 3. 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 ,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 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 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 ,并对其引起的 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 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 ?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催眠 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 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 ^态。 7.注意 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差别阈限 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强度差叫作差别阈限又称为最小可觉差 、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2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 7分,共42 分)

《心理学概论》第一次形考答案

《心理学概论》第一次形考答案 温馨提示:标注红色选项为正确答案;作业题是随机的,所以可能和我的答案不是完全一致,建议大家用“编辑——查找”的方法来找正确答案! 1、()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的情绪上的维系。 选择一项: a. 依恋 b. 情绪 c. 注意 d. 动机 2、一般认为,()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 选择一项: a. 教学设计 b. 教学目的 c. 教学策略 d. 教学方法 3、在所有人中,有()的人会受到失眠的困扰。 选择一项: a. 1/3 b. 1/5

c. 1/4 d. 2/5 4、()指的是人们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选择一项: a. 差别感受性 b. 感受性 c. 差别阈限 d. 绝对感受性 5、尽管神经性厌食症各个年龄段的男女性都有可能发生,但是主要集中于()的女性。 选择一项: a. 10~12岁 b. 12~14岁 c. 12~16岁 d. 14~16岁 6、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前习俗水平 b. 社会环境 c. 认知情感因素 d. 父母抚养的方式 7、如何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明确学习目标 b. 给予学生及时和适当的反馈 c. 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d.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8、加涅把教学的不同层次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科目级 b. 单元级 c. 要案级 d. 课程级 9、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选择一项: 对 错 10、冥想是一种习得的技术,用以集中注意力来将自己带入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选择一项: 对 错 11、催眠就是催眠师用语言暗示完全控制被催眠者。 选择一项: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2020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形考任务里有五个阶段测验(60分)和五个话题讨论(40分)。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形考任务(60分) 阶段测验一 题目1 概念题01.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题目2 概念题02. 发展 答:发展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题目3 概念题03. 个案研究法 答:个案研究要求对某个学前儿童或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而进行准确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的干预行动。 题目4 概念题04. 跨文化研究法 答:跨文化研究法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题目5 概念题05. 纵向研究 答: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进行重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6 概念题06. 横向研究 答: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7 概念题07. 观察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