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中药治疗

便秘中药治疗
便秘中药治疗

便秘中药治疗

便秘

一.实秘

1.肠胃积热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此方泻而不峻,润而不腻,有通腑气而行津液之效。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养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

本型可用番泻叶3-9g开水泡服,代茶随意饮用。

2.气机郁滞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畅,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

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可加厚朴、香附、柴胡、莱菔子、炙枇杷叶以助理气之功。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

3.阴寒积滞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治法:温里散寒,通便导滞。

方药:大黄附子汤。

方中附子温毕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加干姜、小茴香以增散寒之功。

二.虚秘

1.气虚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也有便意,但临厕排便困难,需努挣方出,挣得汗出短气,便后乏力,体质虚弱,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健脾升阳。

方药:黄芪汤。

方中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为方中主药,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中气足则便尿如常”,气虚甚者,可选用红参;若气虚下陷脱肛者,则用补中益气汤;若肺气不足者,可加用生脉散;若日久肾气不足,可用大补元煎。

2.血虚

症状:大便干结,排出困难,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脉细。

治法:养血润肠。

方药:润肠丸。

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肠通便,枳壳引气下行。可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若兼气虚,可加白术、党参、黄芪益气生血,若血虚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润滑肠道。

3.阴虚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烦失眠

,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肠通便。

方药:增液汤。

方中玄参、麦冬、生地滋阴润肠,生津通便。可加芍药、玉竹、石斛以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以增润肠之效。若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可用益胃汤;若肾阴不足,腰酸膝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

4.阳虚

症状:大便或干或不干,皆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觥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痛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润肠。

方药:济川煎。

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可加肉桂以增温阳之力。若老人虚冷便秘,可用半硫丸;若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可用理中汤加当归、芍药;若肾阳不足,尚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ZY /T001.1-94)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 长期缺乏便意,便次减少,干燥如栗,依赖泻药且用量逐渐增大;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国际标准》(2006年)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07年)。 (1)包括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至少25%的排便需努挣;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块;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助排便;每周排便少于3次。(2)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5)结肠传输试验:标志物口服72 h后排出少于20%,弥漫分布于全结肠或聚集在左侧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区。 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常规治疗无效。 (二)证候诊断 1.肠胃积热证:大便干结如栗,便时肛门疼痛,小便短赤,腹部胀满或痛,口干口臭,心烦不寐,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肝脾不调证:大便干结,欲便不下或便而不爽,胸脘痞闷,嗳气频作,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肛门坠胀,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3.肺脾气虚证:虽有便意但无力排出,大便或质软,临厕努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神疲,面色白,舌淡苔薄,脉弱。 4.肝肾阴虚证:大便干结如栗,咽干少津,腰膝酸软,面色潮红,舌偏红少苔,上有裂纹,脉细数。 5.脾肾阳虚证:粪蓄肠间,便出艰难,长期依赖泻剂,面色晄白,腹胀喜按,纳呆食少,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胃积热证 治法:清热通腑,行气润肠。 推荐方药:润肠丸加减。枳实、当归尾、桃仁、火麻仁、杏仁、瓜蒌仁、栀子、黄连、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 一、传统中医药治疗原则1.中医治疗讲究治病求本,审证求因为原则正如:“实则泻之、虚者补之”体现了“扶正祛邪”的原则。对治疗便秘一证也应如此。总体说来治法有三:一为通下法,二为补虚法,三为通补兼施法。但都是围绕调 和阴阳、补虚泻实之法,同时予以“保胃气,存津液”的原则,合理投药,反对滥用攻泻,以致伤气耗津。《圣剂总录》日:“阴阳之气不平,寒热相胜,或气实塞而不通,或气虚损而遗泄,或燥而结或热而秘,皆阴阳不和之病也。”河北医科大学 第三医院肛肠外科李红岩2.中药基本方剂辨析(1)实热便秘①大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厚朴12g,枳实15g,元明粉9g冲入。水煎服。功效:峻下泻热通便。主治:阳明腑实、便结不通、腹痛拒按、脘腹痞满、烦热口 苦、咽干溲赤、热结旁流、舌红苔黄燥起刺、脉弦滑者。②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厚朴12g,枳实12g。水煎服。功效:轻下热结通便。主治:阳明腑实、便结难下、潮热口苦、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者。③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元明粉10g冲入,甘草6g。水煎服。功效:缓下清热通便。主治:胃热肠燥、便秘腹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数者。(2)虚寒便秘方药:大黄附子汤。组成:大黄9g后下,

附子9g,细辛3g。水煎服。功效:温阳散寒、泻下通便。主治:阳虚之体,因寒结于里而便秘,见腹痛脘胀、喜温畏寒、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紧者。(3)肠燥便秘①麻仁丸(脾约麻仁丸) 组成:麻子仁、大黄各 500g,白芍、枳实、厚朴、杏仁各250g。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次,1-2次/日。功效:润肠通便、行气泻热。主治:胃热肠燥、津液亏虚、便于难行,口苦 咽干、腹胀心烦、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弦者。②五仁丸组成: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陈皮,各等分,将上 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次,1-2次/日。功效:润肠通便、生津滑肠。主治:津亏液少,肠燥便结、排 便艰难、食少纳呆、口干咽燥、舌淡苔薄津少、脉细者。(4)虚邪实便秘方药:增液承气汤组成:玄参30g,麦冬、生地各25g,大黄9g后下、元明粉5g冲入。功效:滋阴生津、泄热通便。主治:热病伤阴耗液,燥屎不利、热结阴亏,便秘痔血、发热口干,烦燥头晕,腹胀便难,舌 红苔黄、脉细数者。(5)虚津亏便秘①气虚便秘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组成:黄芪12g,党参12g,升麻10g,当归10g,陈皮8g,白术12g,甘草5g,柴胡8g,麻子仁8g,松子仁8g水煎服。功效:益气润肠通便。主治:脾胃气虚,运化无力,大肠失濡,便燥难行、头目昏 花,气短纳少,肢冷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者。②

中医治便秘的十四个偏方

中医治便秘的十四个偏方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以及为了追求美丽身材而滥服减肥药,这些都让便秘缠上年轻女性。她们大多感到腹部胀闷,阵发性腹痛,排便困难,甚至有排便恐惧感。便秘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美容、导致肥胖、产生体臭、饮食无味、神经衰弱、诱发癌症等。 为什么会便秘? 便秘的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粪质干燥,排出困难或排出不畅。饮食问题是其中一个多见的因素。 摄入饮食过少,食物成分不当(食物中含多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纤维成分少)、饮食习惯、饮食种类的改变、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可造成肠蠕动功能减弱而引起便秘。也容易造成便秘。 一、中医治便秘小偏方: 1、大黄5-10克,研为粉末,用醋调为稀糊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一般用药一次即见效。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2、芒硝5克,研为细末,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每日一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 3、生大黄、焦山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十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一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4、生大黄、鸡内金各等量,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包扎固定,每日一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5、连须葱头5个,生姜1块,食盐9克,豆豉10粒。上药共捣成饼状,烘热后贴脐上,胶布固定,良久大便可通。如不通,可再敷。

6、将一把葱捣碎拌成饼状,贴在肚脐中,用热水袋装开水熨葱饼。注意不要造成烫伤。 7、两手中指按压两侧迎香穴(鼻孔两侧凹陷处)5-10分钟,出现酸痛为止,可刺激大肠,治便秘和大便困 8、左手拇指用劲按右手掌心数回,捏大拇指到小指,从指根到指端,一段段捏上再捏下数个来回,每指捏完再重捺掌心,再换右手按左手。眼睛闭着,全神贯注做手指操。坚持半年可见效。 二、中医推荐缓解便秘药膳: 1、南杏炖雪梨 材料:南杏仁15克,雪梨150克,白砂糖50克。 制作:南杏仁浸泡洗净去皮尖,雪梨削皮切粗件,然后将南杏仁、雪梨、白砂糖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1小时,待凉喝汤吃梨。 功效:宣肺润肠通便(注:糖尿病患者不宜用)。 2、冰糖炖香蕉 原料:香蕉1 只,冰糖20g, 制作:香蕉去皮加冰糖,隔水炖服,每日1-2次,连服数日。 功效:滋阴养血,润燥滑肠。 3、香蕉粥 材料:大米50~100克,香蕉200克,蜂蜜适量。 制作:大米洗净,放沙锅内煮粥,煮至600毫升左右,将香蕉去除外皮切成小段状,放入粥中,并放入蜂蜜,共同煮成粥,待凉后,空腹食用。 功效:清热润肠通便。 4、菠菜芝麻粥 材料:粳米100克,菠菜200克,芝麻50克。 制作:先将粳米洗净放入锅中,煮至米开花时放入菠菜,再煮沸后放入芝麻、盐、味精,空腹时服用。 功效:能润燥通便,养血止血,适用于老年性便秘、痔疮等。

便秘吃什么中药

便秘吃什么中药 一、中药:麻仁丸 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权实、厚朴、白芍。 功用润肠通便。用于治疗肠胃燥热、脾虚便秘之证,如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痔疮出血、痔疮便秘等。 剂量蜜丸剂:60g/瓶,内服,6—9g/次,1—2次/日。 注意年老、体弱者不宜久服。孕妇忌服。 二、中药:四磨汤口服液 [成份]木香、枳壳、槟榔、乌药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规格]每支装1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20毫升,一日3次,疗程一周;新生儿一次3~5毫升,一日3次,疗程2天;幼儿一次10毫升,一日3次,疗程3~5天。 [禁忌]孕妇、肠梗阻、肠道肿瘤、消化道术后禁用。[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冬天服用时,可将药瓶放置温水中加温5~8分钟后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婴儿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患儿如腹胀腹痛或哭闹不安较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浅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

浅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6-08-07T12:55:37.5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作者:孟丹[导读] 本文总结近年来临床上,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旨在为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借鉴。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本科在读;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本文总结近年来临床上,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旨在为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借鉴。[关键词]:脑卒中后便秘;针灸 临床中便秘是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不适及排便时间延长为主诉的症候群。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与生活方式的不合理,脑卒中患者逐渐增多。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中老年病人的脏腑功能减退,再因卒中病人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引起脑卒中后便秘,常常困扰着患者,极大地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本人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本文总结近年来临床上,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旨在为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借鉴。 1.病因病机 中风后便秘多因虚、火、痰、瘀所致,在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由于久病虚衰,脾肺气虚,气虚便秘更为多见,气虚则无力推动粪便在大肠内传送,所以容易导致大便秘结难解。临床治疗常采用益气润肠通便法;同时中风后患者易抑郁,忧思过度,或者久坐少动,身体气极容易积滞,而大肠“以通为用”,气机通降失常,更易导致传导糟粕能力受抑制;中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气血逐渐亏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虚无力濡养,最终导致阴亏则肠道失润,大便干结,排出困难,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凝滞,津液不同导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中风后久治不愈的慢性患者,在原本气血亏虚的体质基础上,出现了瘀结,阻滞气机导致便秘。以上是关于脑卒中后便秘的病因病机的讨论。 2.针灸治疗 2.1毫针疗法 任珍、吴清明[1]通过调气通腑针刺法与单纯服用药物进行疗效对照,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积分以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便秘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前显著减少。中风后便秘的治疗采用调气通腑针刺法较生血通便颗粒疗效显著,持续采用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其疗效更好。魏爱翔等[2]通过针刺治疗对比软皂通便灌肠法治疗,结果显示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90.00%。 2.2腹针、体针、头针 郑巧平[3]采用腹针、体针和头针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后便秘40例,经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7.5%。临床观察表明,以头腹针为主,配合体针的疗法,对中风后便秘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易于操作,安全性高,无痛苦,值得推广。张国忠等[4]选取双侧天枢穴,配以补泻手法中的泻法治疗卒中后便秘,总有效率达93.33%,并且认为针刺能平衡阴阳、调和内分泌、益气活血、增强机体免疫力。周炜等[5]治疗组采用针刺头穴足运感区对脑血管病后便秘的疗效,对照服用番泻叶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虽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2,4周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针刺组副作用的产生明显少于对照组。 2.3耳穴压豆 徐秀菊[6]认为耳穴压豆通过持续的、强弱不等的刺激耳部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的盛衰和脏腑功能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耳穴压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畏针心理,同时减轻就医的经济压力。 2.4艾灸 赵建玲、张波等[7]观察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选取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每组各35例。结果显示,热敏灸能缩短缺血性中风后便秘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疗效优于中药治疗组(P<0.05)。同时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近期疗效好转率优于中药(P<0.05)。 2.5电针 刘未艾等[8]将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选取天枢(双)、丰隆(双)、支沟(双)、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水道穴旁开2寸)、左外归来(归来穴旁开两寸),予天枢、左水道等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番泻叶泡服治疗。结果显示两组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提示: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3.小结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卒中后便秘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在未来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研究多种针灸方法,不断推广疗效优、见效快、使病人得到更加舒适的治疗。 参考文献: [1]任珍,吴清明,李丹丹.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J].中国针灸,2013,33 (10):893-896. [2]魏爱翔,安玉兰.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3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0):890. [3]郑巧平.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4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905. [4]张国忠,窦伟,陈沛源,等.针灸治疗脑血管病患者便秘30例近期疗效观察[J],2002,6(7):1034. [5]周炜,王丽平.头皮针治疗脑血管病后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6):341-342. [6]徐秀菊.耳穴压豆治疗中‘风便秘62例体会[J].甘肃中医,2003,16(11):34. [7]赵建玲,张波,黄建华,等.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1114-1115. [8]刘未艾,吴清明,李向荣,等.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9):17-18.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 1062一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便秘”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 38一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

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肠道热结证 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黄连上清丸等。 3.肺脾气虚证 治法:益气润肠。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润通便。

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结果80例患者只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标签: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Iower extremity,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是下肢静脉,又以左下肢最为多见[1]。在脑卒中的各种并发症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较其他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感染、肢体挛缩畸形等)常因位置深、临床症状隐蔽给早期诊断带来难度。又因其起病急,栓子极易脱落发生肺栓塞,治疗难度大,患者死亡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若未及时治疗,将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学习,甚至致残。因此加强老年脑卒中患者DVT形成预防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方案,有效减少了DVT发生的几率。。 1临床资料 选择80例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6.8)岁。其中脑梗死60例,脑出血20例,8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偏瘫或者四肢瘫痪。 2 结果 80例患者只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5%,经过抗凝治疗及做好下肢瘫痪肢体积极预防及护理后好转。 3护理方法 3.1健康教育 3.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知识及危害,治疗方案及可能发生的预后,在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的教育,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以便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可降低患者的住院日期、医疗费用及死亡率。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挤压、按摩、热敷患肢,以防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导致肺动脉栓塞。对突然出现的不明原因咳嗽、咯血、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降低或者精神异常等,应该考虑

脑卒中病人便秘的护理

脑卒中病人便秘的护理 2015年1月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疾病。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便秘发生率3O% ~6O%,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由于用力排便致血压及颅内压增高,导致已有症状加重,诱发再出血及再梗死,造成预后不良,给患者精神和生活上带来极大的负担。针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护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心理护理 (1)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排便的重要性。 (2)对患者热情关怀,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病情允许时可下床如厕,对在床上排便者,排便时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应尽量回避,同时用屏风或隔帘遮挡,解除患者顾虑和害羞心理。排便后及时开窗通风,避免异味使患者尴尬。 (3)按时督促病人定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二、饮食指导 在保证每日营养、能量的基础上,增加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和饮水量。同时保证充足的进水量,每13清晨空腹饮温开水或蜂蜜水2o0~300ml,刺激胃肠蠕动。多食润肠通便的粗纤维食物,如香蕉、芹菜、韭菜、

土豆、红薯等。留置胃管鼻饲时可将蔬菜、水果拌成匀浆从胃管内注入。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三、排便训练 因晨起后结肠运动较为活跃,早餐后易引起胃一结肠反射E ,选择此刻训练排便,易建立条件反射,日久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行提肛运动3~5次/d, 3O~5O下/次,以锻炼盆底肌的功能,促进排便。排便时注意力集中,不看报纸、不做其他的事情。 四、腹部按摩 脑卒中病人病情稳定后尽早床上被动活动,定时翻身、叩背,按摩下腹部。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双下肢尽量屈曲,腹放松,学心放在腹壁上,沿升、横、降结肠顺时针按摩20~30圈,2~3次/d,手法由轻浙重,按摩至左下腹时可稍加用力,以促使粪便下行。按摩后,按气海、天枢、双下巨、双三阴交穴,每个穴位按压lmin左右。也可在足内踝后方、向上四横指,做向心方向按摩r3]。此区是肛门直肠反射区,按摩有利于排便排气。 五、用药指导 对便秘较顽固者,如既往有便秘史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如番泻叶5~]0g代茶饮或服用芪蓉润肠口服液,可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若有便意但排出困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便秘”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 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肠道热结证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系因气阴不足,阳虚寒凝,或燥热内结,痰湿阻滞,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的,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范围】 西医学中因肠动力减弱、肠道刺激不足引起的便秘,肠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直肠肛门病变如肛裂、痔疮等引起的便秘,以及药物作用引起的便秘,热病伤阴后的便秘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便秘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也可以见于许多疾病病变过程中。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饮食因素过度饮酒,或恣食辛辣肥甘厚味、煎烤之品,以致胃肠积热,津液耗伤,燥热内结于肠道,肠道失于濡润;或食量不足,或进食蔬菜过少,或饮水不足,或经常食用方便食品等,均可使水谷精微化源不足,肠道津液不足。以上因素使大肠津亏而失于濡润,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 2.情志因素忧愁思虑,或郁怒伤肝,七情不和,均可使气机郁滞,进而导滞大肠传导失司,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或气郁不解,而化火伤津,肠道失润,无水行舟,故大便干结不行;或气郁导致水津不布,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或欲便不出。 3.劳逸过度贪逸嗜卧坐久少动,易致意志消沉,体力下降,脏腑失调,气血郁滞,以致胃肠运动减弱,气机呆滞,大肠传导失职,久则中气暗耗,津液布散失常,气机壅滞,营血不畅,传导失职而为便秘。用脑过度,或积思难解,或长期夜间苦读,可致阴血暗耗,中气受损,血虚则肠道失于濡润,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而成便秘。房劳过度,放纵嗜欲,可致肾精亏损中气耗伤,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精亏则肠道干涩而为便秘。

4.正气亏虚久病之后,或失血,或过用发汗、利小便之法,皆可致阴津受损,血虚津亏则大肠失荣,肠道不润,而排便艰难。或病后阳虚,或素体阳虚或因过用苦寒药物,伐伤阳气,均可致阴寒内盛,滞留于肠道,阳气不运,阴津凝而固结,使津液不行,大肠传导失常致便秘。 二、病机 1.发病本病多见于年老体衰,或久病,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醇酒者。多缓慢发病。 2.病位在大肠,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与肾、肝、肺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3.病性为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虚为气虚、阳虚、血虚、津亏、精亏;实为热结、气郁、寒凝。 4.病势初起多为其它脏腑失调而影响大肠致病,久则病势逐渐向大肠发展,大肠传导失常,伤阴耗液,反过来又影响其它脏腑。 5.病机转化初起多为肠道积热,耗伤津液,或七情不和,气机郁滞;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耗气伤津,形成虚实夹杂;久则气血不足,下元亏损,阳虚阴寒内生,乃成虚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排便时间延长,间隔3天以上,粪便干燥坚硬,难以排出,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 2.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3.多见于老年、大病久病体弱、体质偏盛偏衰者。 二、鉴别诊断 1.大肠癌粪便形状进行性变细,原有排便正常而近期出现便秘,年龄在45岁以上,粪便表面可见鲜血,或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肛门指检多可触到结节状坚硬肿块,指尖常染有血迹,直肠

探讨腹部推拿对脑卒中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探讨腹部推拿对脑卒中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3-23T10:06:11.9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作者:宁天 [导读] 临床观察,脑卒中后便秘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因用力排便使颅内压增高,容易诱发脑血管破裂。 北京丽质美容有限公司 101100 【摘要】目的:浅析腹部推拿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9年8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推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推拿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排便情况,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便秘;推拿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bdominal massage on constipation in stroke patients.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80 patients with strok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9 to June 2013.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bdominal massag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defecation of the 2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abdominal massage can help to improve constip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after stroke,an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nstipation. Stroke;constipation;massage 脑卒中患者中便秘发生率较高,调查显示,脑卒中后的便秘发生率为30%--60%。临床观察,脑卒中后便秘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因用力排便使颅内压增高,容易诱发脑血管破裂。腹部推拿是中医治疗便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观察研究了腹部推拿对脑卒中后患者排便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治疗。选择2009年8月—2013年6月在我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80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起草制定的《脑卒中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经CT检查确诊,其中缺血性脑卒中58例,出血性脑卒中14例,混合性脑卒中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2岁-78岁,缺血性脑卒中30例,出血性脑卒中7例,混合性脑卒中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7-82岁,缺血性脑卒中28例,出血性脑卒中7例,混合性脑卒中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危险因素、不良嗜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腹部推拿,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保证水的摄入量达到2000ml;摄取充足的食物纤维;饮食以清淡为宜,多进食蔬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早期床上活动,能自行翻身者,鼓励其定时更换体位,不能自行翻身者,建立床头翻身卡,由护理人员2-3小时协助更换体位,注意患肢良肢位摆放,给予被动活动,如无禁忌症,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做好患者排便的环境准备及心理护理,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及疾病引起的不安、紧张等也是导致便秘的原因,要设法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避免抑制便意。(2)腹部推拿。治疗前由医生或护士向患者说明腹部推拿的意义和方法,以征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观察组由责任护士给患者做腹部推拿,先让患者排空小便,取平卧位,腹部放松并注意腹部保暖。施术者左手叠放于右手背上,从患者右下腹部开始推拿,以神阙穴(肚脐)为中心,沿着结肠以顺时针方向按揉30圈,再逆时针方向按揉10圈;然后再由剑突向下按揉至耻骨联合部15遍。如此推拿按摩大约20分钟,于早晚餐前一小时推拿,每天2次。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便秘诊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情况。 1.4.数据处理。所得资料采用简明统计软件CS14.0进行比较,对统计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便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1.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及危害。脑卒中都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全身脏器功能减退,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形成虚性便秘。重度便秘在脑血管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因脑卒中后导致偏瘫,肢体乏力,站立行走困难,患者一般只能座位或卧床休息,影响肠蠕动,从而导致便秘的发生。急性期住院患者脑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医护工作者注意。脑卒中后便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便秘容易使患者血压升高,情绪急躁,加重病情,严重时用力排便,使血压升高,有可能使血管再次破裂或在梗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出血,使病情加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保持大便通畅是护理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医生合理的治疗,配合生理护理、饮食调节、药物治疗、心理护理、腹部推拿等一系列护理,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腹部推拿对患者便秘的作用。脑卒中后便秘的病位在大肠,腹部推拿是通过一定刺激来促进肠蠕动。腹部推拿时可通过手指的直接作用力促使胃肠管腔发生形态改变和运动,促使其内容物的运动和变化,即促使胃肠蠕动的速度加快,力量加大,从而加快胃肠内容物的运动排泄过程,同时还可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增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起到补益脏器的作用。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缓和、轻微、连续的局部刺激有兴奋周围神经的作用,而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当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肠管蠕动增加,肛门内括约肌松弛,有助于排便。同时,护士在执行腹部推拿过程中,可与患者亲密接触,增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由于该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适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苏永静,张振路,张小燕等,卒中患者便秘影响因素分析及函数预测模型.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9):415-418. [2]史江峰,俞募原配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709-710. [3]陈茜,叶敏.老年住院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27.

儿科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诊断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排便时间延长,严重者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30分钟以上,便次少于3次/周,粪便干燥坚硬。 (2)重者大便困难,干燥如栗,有排便不尽感,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便时肛裂出血等症,长期依赖开塞露等药。 (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新生儿/幼儿功能性便秘(FC)罗马Ⅲ诊断标准》、《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幼儿FC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1个月。(1)每周排便2次或小于2次;(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失禁发作;(3)有大便潴留病史;(4)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6)粪便的最大直径曾堵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 年龄至少为4岁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1)每周排便≤2次;(2)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3)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姿势;(4)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6)大块粪便曾堵塞厕所管道病史。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1次。 (二)证候诊断 1.实证 (1)肠道实热证: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腹中胀满或痛;五心烦热;小便短赤;脉滑数;舌红苔黄厚或燥。 (2)肠道气滞证: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腹满胀痛。肠鸣矢气;嗳气或口苦;胸胁胀满、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纳食减少;舌苔白厚、脉弦。 2.虚证

老年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2012)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 主要症状:便意与便次减少,排便艰难或排便不畅,或有便质干结。 次要症状:腹胀、腹痛、乏力。 具有主要症状,且符合中医辨证之虚证范畴者,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症状: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梗阻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⑥每周少于3次排便。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患者须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的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二)证侯诊断 1.中气不足证: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汗出气短,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2.脾肾阳虚证:排便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 3.津亏肠燥证:大便干结,口渴喜饮,皮肤干燥。舌红苔燥,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气不足证 治法:升清降浊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生白术、生黄芪、麻子仁、陈皮、当归、枳实、莱菔子、升麻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2.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济川煎加减。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等。 3.津亏肠燥证 治法:滋阴润肠 推荐方药:增液汤合润肠丸加减。生地黄、玄参、麦冬、火麻仁、桃仁、当归、枳壳等。 中成药:麻子仁丸 (二)针灸治疗 主穴:多选大肠腧、天枢、脾俞、三阴交等穴。配穴:乏力者加针足三里、腹胀加针大横。针刺时,将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毫针直刺或斜刺进针,行补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阳气不足者可加艾灸,可在针刺基础上加灸神阙、气海。 (三)灌肠疗法 生大黄、桃仁、当归等,制成煎剂达150-200ml,用时加温至40℃灌肠,在肠道内药液保留约20分钟后,排除大便。根据病情需要,可3-4小时后重复灌肠。每日不超过两次。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若应用该治疗后,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 (四)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少食辛辣、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酒,适当食用蜂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 2.生活起居:适当运动如餐后散步,摩腹;避免久坐、久卧。心脑血管病患者应避免排便时过分用力。 3.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思虑过度。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便

便秘中药治疗

便秘中药治疗 便秘 一.实秘 1.肠胃积热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此方泻而不峻,润而不腻,有通腑气而行津液之效。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养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 本型可用番泻叶3-9g开水泡服,代茶随意饮用。 2.气机郁滞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畅,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 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可加厚朴、香附、柴胡、莱菔子、炙枇杷叶以助理气之功。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 3.阴寒积滞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治法:温里散寒,通便导滞。 方药:大黄附子汤。 方中附子温毕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加干姜、小茴香以增散寒之功。 二.虚秘 1.气虚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也有便意,但临厕排便困难,需努挣方出,挣得汗出短气,便后乏力,体质虚弱,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健脾升阳。 方药:黄芪汤。 方中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为方中主药,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中气足则便尿如常”,气虚甚者,可选用红参;若气虚下陷脱肛者,则用补中益气汤;若肺气不足者,可加用生脉散;若日久肾气不足,可用大补元煎。 2.血虚 症状:大便干结,排出困难,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脉细。 治法:养血润肠。

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

6月28日每日一问“便秘的辨证分型、治法及方药” 肠道实热证:主症:(1)大便干结。(2)舌红苔黄 燥。次症:(1)腹中胀满或痛。(2)口干口臭。(3)心烦不寐。(4)小便短赤。(5)脉滑数。 肠道气滞证:主症:(1)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 爽,大便干结或不干(2)腹满胀痛。次症:(1)肠鸣矢 气。(2)嗳气频作。(3)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4)纳 食减少。(5)舌苔薄腻。(6)脉弦。 肺脾气虚证:主症:(1)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 意,但排便困难。(2)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次症:(1) 便后乏力。(2)神疲懒言。(3)舌淡苔白。(4)脉弱。 脾肾阳虚证:主症:(1)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 难。(2)脉沉迟。次症:(1)腹中冷痛,得热则减。(2)小 便清长。(3)四肢不温。(4)面色白光白。(5)舌淡苔白。 津亏血少证:主症:(1)大便干结,便如羊粪。 (2)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次症:(1)口干少津。(2)眩 晕耳鸣。(3)腰膝酸软。(4)心悸怔忡。(5)两颧红。(6)

脉弱。 辨证治疗 肠道实热证:治法:清热润肠。主方:麻子仁丸 (《伤寒论》)。药物:火麻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枳实。 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主方:六磨汤 (《证治准绳》)。药物:沉香、木香、乌药、枳实、槟榔、大黄。 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主方:黄芪汤 (《金匮翼》)加味。药物: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润通便。主方:济川煎 (《景岳全书》)。药物: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津亏血少证:治法:滋阴养血,润燥通便。主方: 润肠丸(《沈氏尊生书》)。药物: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

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

便秘的中医中药治疗 【摘要】关于便秘的概念,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便秘的概念较为复杂,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第二,便秘不是疾病的名称,而是一个症状,它既可以是一种严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也可以是一种疾病的主要症状,而且也可以是只表现为便秘,而查不出原发疾病。第三,诊断便秘,一定要考虑到病人原来的排便习惯。第四,诊断便秘,也要注意病史的长短。第五,有的学者把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便于燥称为便秘,把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称为排便困难,两者合称为排便障碍性疾病。 【关键词】便秘中医药治疗综述 1.辨证要点 1)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职是便秘的根本所在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清别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2)五脏六腑皆可影响大肠传导而致便秘如前所述,便秘的根本在于大肠传导失常,但大肠的生理功能与五脏六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肺的宣发肃降、肝的疏泄条达、脾的转输运化、肾的温煦濡养等,因此,除大肠本身的病变,五脏六腑任何一个脏器的病变,都可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而发生便秘。所以说,治疗便秘的方法必须注意到大肠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1)从肺论治:《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又曰:“大肠手阳明之脉,……络肺,下膈属大肠。”肺与大肠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络属关系。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使大肠不致燥气太过;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功能的动力。肺藏魄,肛门又称“魄门”为肺气下通之门户,可见肺与大肠的关系尤为密切,所以肺气肃降则大便通畅,出入有常,肺气上逆可致大肠腑气壅滞,而见大便秘结,腹痛腹胀。 (2)从肝论治:肝主疏泄,具有调节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的正常运行的功能,肝的疏泄有助于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及大肠的传导功能,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则大肠气滞可致便秘。肝藏血,血虚肠道失润亦可致便秘。 (3)从肾论治:肾开窍于后二阴,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肾气的温煦和肾阴的滋润,便秘的形成与肾的功能正常与否关系密切。李东垣云:“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如常……”《杂病源流犀浊·大便秘结源流》曰:“大便秘结,肾病也。”《养生四要‘却疾》曰:“肾虚则津液不足,津液不足则大便干涩不通。” (4)从脾胃论治:脾主运化,运即转运传输,化即消化吸收,运化即把水谷化为精微,供应滋养全身。同时亦运化水津,促进水液代谢。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并主通降,由此可见脾胃与大肠的关系最为密切,只有脾胃功能正常,大肠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因此,治疗便秘,调养脾胃尤为重要。 3)气、血、津液与便秘的形成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维持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