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方案-居家养老

商业模式方案-居家养老
商业模式方案-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商业计划书

XXX

2019年10月

目录

1. 中心介绍和服务团队 (1)

1.1 指挥中心介绍 (1)

1.2 团队介绍 (1)

1.3 现有基础 (2)

2.项目背景 (3)

2.1 项目背景 (3)

2.2 项目概述 (4)

2.3 项目目标 (5)

2.4 服务内容 (7)

3. 规划战略 (8)

3.1 发展规划 (8)

3.2 年度计划目标 (9)

4. 市场分析 (10)

4.1 市场特征 (10)

4.2 市场容量 (11)

4.3 竞争分析 (12)

4.5 政府政策 (13)

5. 营销计划 (15)

5.1 市场定位: (15)

5.2 营销价值: (15)

5.3 营销目标: (15)

5.4 营销方式: (16)

6. 盈利模式 (17)

6.1服务产品 (17)

6.2.养老服务平台方案 (18)

6.3.养老服务终端设备 (18)

6.4.增值服务 (18)

7. 投资分析 (19)

7.1股本结构与规模 (19)

7.2 主要财务数据 (20)

7.3未来五年成本费用预算 (21)

7.4 利润预测分析 (22)

8. 风险分析 (23)

8.1 外部风险 (23)

8.3 内部风险 (24)

8.4 解决方案 (25)

9.风险资本退出方式 (26)

9.1 撤出方式 (26)

9.2 撤出时间 (26)

1. 平台介绍

1.1 云呼叫指挥中心

2017年5月16日上午,哈尔滨市惠民行动和全市民政重点工作之一的12349助老公益服务平台,在市社区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由市政民政局主办,平台拥有统计系统丰富数据资源的便利和支撑,已形成完备的调查系统,并拥有专业化的信息团队,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调查系统,为我市社情民意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面向基层、面向民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是民调工作的真实写照,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拟成立黑龙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呼叫服务指挥中心),以呼叫服务指挥中心综合大厅为载体,以社区工作站、志愿者服务联盟为依托,形成为1+n的综合服务模式,通过开通免费公益性服务热线,建立24小时的服务响应机制,在居家老人和广大服务提供商及志愿者之间搭起绿色通道,为老人提供“无偿、低偿或有偿”的日常送餐、病时就医、家政服务、紧急救援、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构建覆盖全市的“安全、便捷、周到、温馨”的居家养老服务便民体系,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市老年人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1.2 团队介绍

指挥中心为将为民办非企业组织,组织结构拟采取直线职能制,

实行理事会授权,主任负责制。主任下设设施管理、服务管理、员工管理,财务等副主任。

1.3 现有基础

1、完成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软件系统的研发,智能硬件(智能紧急呼叫器、智能腕表、老人手机、智能血压仪、智能血糖仪等)的研发。

2、在多个社区进行养老情况调研,梳理完成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以12349呼叫服务中心为核心,整合社区、家政、物业、医疗、救护、志愿者等第三方服务的服务体系。

3、与多家医疗机构、体检机构、志愿者组织、家政公司、连锁社区超市进行前期沟通,为项目正式运营时服务机构和志愿者的组建打下基础。

4、与中国电信等主要运营商沟通老人关爱专属语音流量优惠套餐,目前已基本达成初步意向。

2.项目背景

2.1 项目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范围的普遍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形势,所以居家养老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纵观我国历史几千年来,我国人民深受孝文化影响,一直以来主要的养老模式多为养儿防老,解放以后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养老又增加了诸如敬老院、养老院、等多种养老模式,形成了养儿防老、机构养老(养老院养老)等多头并举的养老格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为了解决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匮乏的问题,我国在30

年前实行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一段时期内有效提升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水平,但是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断深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421”现象(421现象既一个家庭由一对独生子女夫妻加上4位老人加上1个孩子)突显出来,“421”现象使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单元年轻的夫妇在践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无暇也无能力承受抚养四位老人加一个孩子的重担,因此“421”现象打破了我国几千年来以来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使养老问题成为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

一。

“421”现象带来的另外一种效应就是使我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4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据推算,去年全国大陆人口13.7亿人,五年来年平均增长率为0.50%。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696万人,占16.52%;15-59岁人口为92471万人,占67.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万人,占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10.47%。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0.0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2.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0个百分点。据测算,到了2017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17亿,到了2043年,老龄人口将达到5亿。2015年开始,我们国家正在逐步改变已经坚持了达三十年之久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那么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老龄服务、养老等综合的老人管理服务问题。

2.2 项目概述

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突破两亿大关,人口老龄化事关整个国家发展形势,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响应政府和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关于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的号召,我们凭借多年从事信息化软件产品开发经验和团队优势,勇于践行企业社会责

任,致力于为天下老人创造福祉,以“小孝孝于庭闱,大孝孝于天下”的胸怀将中国智慧养老事业发扬光大,决心以“高起点,高要求,高规划”来进行养老事业的顶层设计。

黑龙江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呼叫、3G/4G移动技术、GPS定位、NB-IoT等技术打造了基于SAAS模式的智慧养老云平台,涵盖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系统、养老云呼叫指挥中心、智能硬件、程数据交互应用平台、养老移动APP客户端、健康大数据服务,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服务及支援中心为核心,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提供紧急救助、健康管理、智能监护、康复医疗、家政服务、精神慰籍、增值服务为基本服务内容,以“无偿服务、有偿服务、低偿服务”的服务方式,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服务主体,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构建成符合国家养老服务标准的“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全方位服务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地产养老、养老院等涉老机构,实现“互联网+养老”的成功落地。

2.3 项目目标

1、建立居家养老信息管理云平台,推动成立黑龙江居家养老云呼叫指挥中心,整合为老服务一键通以及各街道居民生活事事通、蜂式服务、U社区等平台的信息数据,建立起数据丰富、反应迅速、方便快捷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方便查询各类老年人情况,分析老年人服务需求。

2、设立养老服务社区工作站,通过政府购买,社区自主申报、街道推优,平台遴选,建立重点社区工作站,承接整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基层老年协会、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平台,采用合作的方式建立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站,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与基层服务工作有机结合。

3、建立加盟商体系。将社区医院、药店、餐厅、超市、家政等服务机构纳入加盟商体系,提供在家就医、购药优惠、特价商品、低价家政、优惠订餐、文娱活动等服务。

4、探索社区养老互助点建设,通过开展“三统一”(统一门牌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标准)达标创建活动,规范社区养老互助点运营管理,同时引导互助养老点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主题、户户有特色”,有效保障社区老年人的娱乐活动需求。

5、建立居家养老“互助服务”激励机制。试点建立“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互助式服务,服务以小时为单位,储存到志愿者个人账户中,当其自身需要服务需求时,由其他志愿者提供等量时间的服务。

6、建设高素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队伍。探索建立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机制,推动社区开发社工岗位,加快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形成专业人员引领志愿者的联动工作机制;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期开展居家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日记事、周例会、月讲评”

工作制度,规范服务人员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2.4 服务内容

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呼叫、3G/4G移动通信、GPS定位等技术打造了基于SAAS模式的智慧养老云平台,涵盖智慧养老云平台、智慧养老云服务、智能硬件、APP 客户端、健康大数据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链,整合多方养老资源、发展产业集群、形成养老生态链,为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智慧养老,具有独特的创新优势及功能特点。有效整合现有社会服务资源,以“无偿服务、有偿服务、低偿服务”的服务方式,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智能监护、紧急支援、健康管理、康复医疗、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等基本服务项目和保险、金融、旅游等增值服务。

紧急救援:针对老人突发性事件和身体不适,提供紧急救援服务。

生活服务:为老人提供卫生清理、洗涤衣物、烹饪做饭、配餐送餐、侍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代购蔬菜食品、代缴生活缴费和其他物品。

日间照料:为老人开展日托服务,早晨接老人到日间照料室,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负责午餐、休息和安全,并在晚间送其回家。

精神慰藉:上门与老人谈心聊天,陪老人读书、散步等进行感情交流,对有心里慰藉需求的空巢老人。

康复保健: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康复护理、心理卫生、健康

咨询,建立健康档案和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主动关怀:在节日和老年人的生日期间,推送祝福短信或到家中探望,陪老年人过节、过生日,使老年人享受亲情。

法律维权:为老年人免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和婚姻等合法权利的服务。

文化娱乐: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健身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太极拳等。

3. 规划战略

3.1 发展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普遍展开,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坚持依托社区。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区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循序渐进,稳步推开;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

3.2 年度计划目标

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推动成立黑龙江居家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为老服务一键通以及各街道居民生活事事通、蜂式服务、U 社区等平台的信息数据,建立起数据丰富、反应迅速、方便快捷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方便查询各类老年人情况,分析老年人服务需求。

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拟设立养老服务社区工作站,通过政府购买,社区自主申报、街道推优,平台遴选,建立重点社区工作站,承接整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基层老年协会、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平台,采用合作的方式建立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站,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与基层服务工作有机结合。

2020年7月1日-2020年12月30日建立加盟商体系。将社区医院、药店、餐厅、超市、家政等服务机构纳入加盟商体系,提供在家就医、购药优惠、特价商品、低价家政、优惠订餐、文娱活动等服务。

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探索社区养老互助点建设,通过开展“三统一”(统一门牌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标准)达标创建活动,试点建立“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互助式服务,服务以小时为单位,储存到志愿者个人账户中,当其自身需要服务需求时,由其他志愿者提供等量时间的服务。

4. 市场分析

4.1 市场特征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124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亿人,占总人口的10.1%。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将对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压力越来越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服务需求与保障不足、服务产业滞后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经济社会压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龄产业将随之兴起,从而将促进就业、拉动内需,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和服务事业。

2014年至2035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我国的养老观念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根据有关调研,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约10%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但由于家庭的小型化趋势造成了家庭居家养老功能的不足,必须要有社会化的服务提供支持,因此居家养老服务行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

4.2 市场容量

2016年4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据推算,去年全国大陆人口13.7亿人,五年来年平均增长率为0.50%。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696万人,占16.52%;15-59岁人口为92471万人,占67.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万人,占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10.47%。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0.0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2.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0个百分点。据测算,到了2017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17亿,到了2043年,老龄人口将达到5亿。2015年开始,我们国家正在逐步改变已经坚持了达三十年之久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据调查,到2016年底,全黑龙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00万,到2020年将达到400万;哈尔滨市2016年将达到42万,占常住户籍人口总数的15%左右,到2020年将达到50万人以上。而全疆各类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不到90000张,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老人需要进行居家养老,预测居家养老因失能、失智、高龄和子女不在身边或不能照顾等原因,需要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的人数将达到10万人左右,经过营销宣传、政府合作、公益活动等市场培育后,将超过20万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投入大量的

人力、财力、物力去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老龄服务、养老等综合的老人管理服务问题。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大,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养老需求将日益凸显,当前的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4.3 竞争分析

我国现有的养老方式主要还是通过公办和民营的各类养老机构为主,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养老机构还处于少数或运营模式探索阶段,所以在当今我国老龄化步伐加剧过程中,与其他行业相比,居家养老的行业和市场竞争压力性对小一些,但是在最近几年,国内也出现部分专注居家养老的公司或机构,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拥有将近14亿人的中国,居家养老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虽然在中国相继出现了多个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公司,在全省范围内还未出现,相比中国庞大的人口数字,我中心相对其他行业的竞争压力是非常客观的。

与国内其他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公司相比,我们在项目启动时间和运营模式上目前存在一定的差距,它们的成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经验与启示。我中心凭借着在技术、管理、营销等领域的创新,将成为居家养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1、哈尔滨市老人福利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的传统养老模式,主要提供老人入住养老院,由养老院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和基本健康

服务。

2、社区提供的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仅仅提供日间的老人照料和老人活动,由于社区人员紧张和没有专业服务人员,目前多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出现闲置状态。

3、大漠老年公寓为例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老人养老院服务、老人医疗服务、老年旅游服务等,同时大漠老年公寓开发有一套“大漠关护通”居家养老平台,主要为大漠老年公寓自己的入住会员提供老人生活照料服务家政有偿服务、购物有偿服务、紧急救援服务、医疗服务、老人健康服务、智能定位服务、老人文娱生活服务、关护通终端维护服务等服务,没有开放面向更多居家养老的老人。

4.5 政府政策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

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基本框架,制定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实现全国老年人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健全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普遍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全面推行城乡建设涉老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无障

碍设施改造和新建小区老龄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标准。增加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活动设施,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办学规模。

加强老年社会管理工作。各地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80%以上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对象,基层老龄协会覆盖面达到80%以上,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0%以上。

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进行了系统安排和全面部署。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这意味着,互联网智慧养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5年10月26日“第四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暨智能养老产业展览会”提出把智能养老产业列入《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智能养老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切实推进智能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基于黑龙江省提出要发展居家养老信息服务的工作要求,各地按照“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老人受益”的原则,采取社会力量投资、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和资助监管的方式,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

2017年齐齐哈尔市开展‘互联网+居家养老’试点。

5. 营销计划

5.1 市场定位:

居家养老主要是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的,服务对象只限于较小的范围:“三无”老人等,其费用主要由政府负担。一些地方鼓励老年人自己购买服务,对此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我们项目推出的各项服务经济实惠,符合老年大众的需求。

5.2 营销价值:

空巢既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当中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当中产生的一种客观必然的现象。随着老人年龄增长,身体功能退化,需要人照顾而身边无人照顾,这就体现了社区居民养老服务的意义所在。身边无子女或者子女照顾不过来,从这个角度,社区对老人、对家庭成员的支援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居家养老是对这一现象所作出的一个正确选择。

5.3 营销目标:

未来五年我们主要提供以家政、医疗、陪聊为主要业务的服务信息。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他“请出来”,动员那些能自理的、身体比较好的老年人尽量从家里走出来,到社区服务工作站的场所来接受服务,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活动,这样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情感

方面大有裨益,另外可以让老人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区。服务可以通过固定的阵地服务,也叫机构设施的服务,这样老人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满足。另一种是“走进去”,对不能自理的失能失智老人或高龄老人,我们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在日常生活照料和家政保洁之外,重点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监测、精神慰籍等服务。

5.4 营销方式:

服务品牌推广策略

服务推销广告策略

项目合作方案

价格策略

6. 盈利模式

6.1 服务产品

1) 服务费收入:

针对老年群体的特点和不同的经济水平导致的购买力差异,将养老服务细分为三种层面,分别为无偿服务、有偿服务和VIP服务。

无偿服务的对象是三无老人、空巢老人、特困老人,对于无偿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政府补贴的多少,分别按每人每周几次或每月几次提供服务,让这些老人获得基本的养老服务。

有偿服务的对象为有一定的收入来源的老人,可制定不同的基本服务套餐,收取相应的服务费。

VIP服务的对象为有高于一般人均水平的收入来源或生活条件较好的,愿意购买个性化的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此部分老人的服务利润较高。

2) 通过平台销售其他老年用品收益;

3) 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分成收益。

4) 广告收益

信息发布可以向全部或特定用户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广告收入十分可观。用户基本是老人,一般都会有各种慢性病,医疗保健的厂商都需要这样的客户资源,这些厂商就会成为广告客户。

养老社区商业模式

泰康人寿首推国内养老社区商业模式 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专著《经济发展概论》中首推“创新”概念。他从市场角度出发,指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下列几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等。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范围甚广,诸如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和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创新”概念从萌芽到丰富,再到成为大小企业的“招牌”,走过将近100年。人们回归本源,用最简单的表述可归纳为:一是全新的领域或全新的产品;二是在既有的领域或产品线上做颠覆性的改进。 作为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之一,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多年一直活跃于中国经济、金融、企业及学界。关于创新,他首先是个践行者,1993年。陈东升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具有国际概念的嘉德国际拍卖行。而对于“创新”一词的理解,他更是有一个颠覆式的定义:“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可以说,如今的泰康人寿就是当年率先模仿的硕果。当然,随着“硕果”的长大、成熟,陈东升又把他的目光从“率先模仿”回归到创新的本质。 2009年,泰康人寿在国内首倡和实施的养老社区项目获批。作为泰康人寿未来发展的持续动力之一,陈东升率领的泰康人寿将在保险业界如何做出示范性的领跑?他对“率先模仿”和“自主创新”的理解又是怎样?近日,《高端对话》与这位企业掌舵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对话。 人口老龄化给寿险市场带来发展新空间 《高端对话》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杂志之一《财富》(中文版)发布了2011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商业领袖50人榜,你再次入选。《财富》杂志的评价是,被誉为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家陈东升继续展现其多面手的特点,开始进军养老社区的建设,靠近“从摇篮到天堂”的理想。 “现代养老社区”是国内保险业的一个创新模式,对多数国人而言,还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你们最初是怎样考虑的?对这一市场有何预测与把握? 陈东升前不久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13.26℅,比2000年上升近3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介绍时说,“十二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将呈现三个新特征:一是老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16亿,约占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二是老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5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三是空巢化进一步加速,部分大城市达70℅,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可以说,人口老龄化加速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新课题,对于“未富先老”的中国,养老问题更加严峻。 一位专门从事养老服务业的专家说,这个行业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超过其他任何服务业。一是困难来自于法律环境的缺失。托老所、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不同名称后面代表的是什么内容,应该按什么样的规范来建,服务标准怎样,人员如何配备,一系列的规范都设有,从业人员只能凭感觉在做。二是困难来自于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或者说有了政策也难以落实。三是养老行业最难之处在于它涉及到政府管理部门之多超过其他所有服务业,最基本服务的是保证老人的衣食住行,涉及到房地产业、医疗卫生和人保等部门。四是养老业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最好由专业接近且有实力的大公司参与。 养老过去是一个社会福利行业。今天,中国养老的产业化刚刚起步,有一个庞大的市场。我曾经考虑能不能效仿携程的做法。携程最初是中国旅游业的代订机票、酒店的公司,后来在美国拉斯达克上市,自己投资了如家连锁酒店,带动了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勃兴。我也想把各地的养老院、福利院托管起来,做连锁。这是最初的想法,但接着走下来,思想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2018年底前完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等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做到老年人满意,社会认可度高。 二、配套设施 (一)场所地址:待定 (二)硬件设施:大型开水机1台、电视机1台,棋牌桌椅4套、书架2组、老年人读物500册、健身设施1套、洗衣机1台、折叠床6张、办公桌椅2套、老年椅50把、电脑1台、打复印一体机1台、大3P空调1台、座机1部、茶水杯50台、办公耗材若干、急救箱及药品1套。 (三)软件培训:邀请专业人士对服务中心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带领服务中心人员开展服务工作至正常运行。 三、服务内容

(一)餐饮服务:公开送餐热线,长期与一家正规餐饮店保持合作管理,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开展送餐服务。 (二)卫生保健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健咨询和服务,并定期组织义诊机构到社区开展眼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项目的健康体检。 (三)文体娱乐服务:配备饮水设备、电视、棋牌、老年人读物和健身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固定舒适的文体娱乐场所。 (四)家政服务:长期与老年理发店合作,每周二、四下午14点-18点,在社区开展理发服务;配备洗衣机、洗衣用品,为老年人提供洗衣服务。 (五)日间休息服务:配备6张以上的折叠椅,供老年人临时休息。 (六)老年人社会保障服务:为老年人提高医疗、养老政策宣传服务,协助老人办理医疗报销、养老金年检、80岁高龄津贴申请等服务。 四、运行管理 (一)人员配置:服务中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人,原则上由社区“两委”干部轮岗,专职服务人员2名,原则上由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及党员居民代表担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须有健康证、服务期间统一着装,并发放一定补贴;因特殊情况产生的临时用工按照80元/人/天发放务工补助。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方案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方案 目录 一、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 实现“老有所养”的现实选择 养老服务的客观需求 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社区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五、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 六、加强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政府推动,初始动力行政化 社会参与,服务内容广泛化 家庭支持,提倡亲情关怀 七、总结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中国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实行,导致了社会转型下的人口的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趋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77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3.26%。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会上升到4亿左右,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目前人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达到49.7%,而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家庭占家庭总数的17.95%。在这种趋势下,家庭养老模式渐渐无法满足养老的需要,无法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 一、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居家养老实施方案

居家养老具体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需要的设施设备及工具和其他注意事项。 一、指导思想 以关注社会养老事业,改善困难老年人生活条件为目的,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以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特困、高龄、病残、空巢、孤寡老人为重点,遵循“真诚、关爱、沟通、服务”的基本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向社区居家老年人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安全看护、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使老人更幸福,社会更和谐。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努力为老人提供最理想的养老选择。 二、服务原则 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民关怀”的工作思路,建立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获得生活上的照料和便利,精神上的关爰和慰藉,各种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1、坚持政府主导与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原则; 3、坚持为老服务与推动再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先面向特殊群体后逐步扩大的原则;

5、坚持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义务服务、邻里互助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根据不同需求,提供相应养老服务项目的原则; 7、坚持实行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三、服务对象 本项目居家养老服务面向居家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分为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低偿服务的对象具有满洲里户籍的“三无”老人及老年群体中的高龄老人、特殊群体老人;有偿服务的对象为有经济来源并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或者社区居民。 四、服务方式 1、全托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起居、生活照料、专业护理、康复理疗、精神文化服务,分为全护理、半护理、一般护理; 2、日托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不住宿的日间照料服务; 3、上门服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养老护理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服务。 五、服务内容 从实际出发,本项目构建以家庭为核心,以集中养老服务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集中照料服务为辅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一)有效利用、整合现有服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养老服务

最新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

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之一已是不可忽视的事实。然而,商业化养老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仍在摸索一套成功模式,大批的资本在喊出进军养老产业的口号后往往陷入“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境地。如何能抓住养老产业迅速发展这一市场机遇,实现自身发展,是众多试图在养老服务产业中占有立足之地的大小企业亟需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复杂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这个问题没有普适的解答。企业须从自身能力和资源出发,确定适合的商业和运营模式。在商业模式层面,企业首先应明确其目标客户,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并决定盈利的模式。而在运营模式层面,企业应灵活选择自主经营或寻求适合的合作伙伴,以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 市场潜力巨大 如同数十年前的西方社会一样,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人口红利消失,社会步入老龄化的结构性转变。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此外,老年人口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然而,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复杂形势下发生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床位不足、职业资格护工短缺、老年人产品缺乏等问题突出。例如: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的标准,2011年,中国有650万个床位缺口;目前全国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按照国际上5∶1的护工需求量,缺口将近1000万个。 据推算,2015年中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未来中国老年人服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养老机构资质良莠不齐,社会目前对养老服务行业存在着一定的信任危机。有关养老院安全状况堪忧、服

XX街道居家养老实施方案(精)

XX街道关于开展居家养老工作的实施方案 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发展社区服务,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08〕2号)精神,街道在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决定于2011年6月正式启动XX街道居家养老工程。 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方面呈现出日益增长的需求。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关心老年人的需求,认真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推 动经济社会与老龄事业协调发展。XX街道辖区先共有居民39000 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8000人,占到总人口的46%,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是孤寡或是空巢人员。街道领导相当重视此类群体,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这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行街道主导、社区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以政府购买服务和资源整合为手段,通过专业化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向居家老年人开展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形成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力争半年左右时间,街道社区基本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和扶持,社会各方力量兴办,服务机构按市场化要求自主经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三)基本原则: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篇一:3-5年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3-5年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探讨居家养老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更加贴近广大老人的需要,我们将积极响应上级领导号召,听取各方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以关爱、服务老年人为出发点,努力通过完善组织网络,优化服务内涵,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志愿服务,探索完善新时期为老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 在未来3-5年,我们将继续推行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居家养老”社会化养老新方式。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大力宣传居家养老工作,使社区居民更了解这种“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养老服务所等专业机构为服务实体、以老年人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社会各界与志愿者广泛参与,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二)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生活照料网络,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使居家老人能获得生活上的照料和便利、精神上的关爱和慰藉。 (三)保障特殊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空巢高龄老人、特困老人、残疾老人、等服务对象,视不同情况给予更为积极和加倍的照顾和服务。 (四)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通过社会各类服务资源,采取专业服务队伍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推行定点服务与挂钩结对服务等各种形式。 (五)突出生活照料网络的覆盖和完善,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各种生活上的服务。 (六)关注老人健康问题,开展社区老人健康体检活动,积极开展老年人保健宣传。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为老年人带去精神上的享受,进一步丰富老年朋友的日常生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012年12月25日篇二: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二七新村2010年居家养老服务计划 一、建立居家养老根据地,形成居家养老长效机制。 1、巩固各社区服务站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此为基点扩大影响,加强宣传,让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辐射整个辖区。把社区服务中心为中心站点,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统筹计划安排,连接起社区服务站点,构造出覆盖整个辖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2、初步改造社区服务中心院内一楼南屋,预计投入万元,将其改建成一个综合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乐在其中”。计划在此基础上能够逐步扩大居家养老固定服务中心规模。 二、完善整个服务工作体系,提升软实力,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实做细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坚持以政策为标准,明确服务范围;以需求为依据,制定服务项目;以质量为保证,确定服务单位;以满意为目标,规范服务制度的原则,根据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商业模式方案-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商业计划书 XXX 2019年10月

目录 1. 中心介绍和服务团队 (1) 1.1 指挥中心介绍 (1) 1.2 团队介绍 (1) 1.3 现有基础 (2) 2.项目背景 (3) 2.1 项目背景 (3) 2.2 项目概述 (4) 2.3 项目目标 (5) 2.4 服务内容 (7) 3. 规划战略 (8) 3.1 发展规划 (8) 3.2 年度计划目标 (9) 4. 市场分析 (10) 4.1 市场特征 (10) 4.2 市场容量 (11) 4.3 竞争分析 (12) 4.5 政府政策 (13) 5. 营销计划 (15) 5.1 市场定位: (15) 5.2 营销价值: (15) 5.3 营销目标: (15) 5.4 营销方式: (16) 6. 盈利模式 (17) 6.1服务产品 (17) 6.2.养老服务平台方案 (18) 6.3.养老服务终端设备 (18) 6.4.增值服务 (18) 7. 投资分析 (19) 7.1股本结构与规模 (19)

7.2 主要财务数据 (20) 7.3未来五年成本费用预算 (21) 7.4 利润预测分析 (22) 8. 风险分析 (23) 8.1 外部风险 (23) 8.3 内部风险 (24) 8.4 解决方案 (25) 9.风险资本退出方式 (26) 9.1 撤出方式 (26) 9.2 撤出时间 (26)

1. 平台介绍 1.1 云呼叫指挥中心 2017年5月16日上午,哈尔滨市惠民行动和全市民政重点工作之一的12349助老公益服务平台,在市社区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由市政民政局主办,平台拥有统计系统丰富数据资源的便利和支撑,已形成完备的调查系统,并拥有专业化的信息团队,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调查系统,为我市社情民意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面向基层、面向民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是民调工作的真实写照,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拟成立黑龙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呼叫服务指挥中心),以呼叫服务指挥中心综合大厅为载体,以社区工作站、志愿者服务联盟为依托,形成为1+n的综合服务模式,通过开通免费公益性服务热线,建立24小时的服务响应机制,在居家老人和广大服务提供商及志愿者之间搭起绿色通道,为老人提供“无偿、低偿或有偿”的日常送餐、病时就医、家政服务、紧急救援、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构建覆盖全市的“安全、便捷、周到、温馨”的居家养老服务便民体系,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市老年人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1.2 团队介绍 指挥中心为将为民办非企业组织,组织结构拟采取直线职能制,

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宁边路街道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 施方案 根据昌吉市老龄委[2010]02号《关于印发“昌吉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街道开展居家养老养残工作的实际需要,特制定街道推进居家养老养残工作实施方案,使街道居家养老养残工作更人性化,规范化,促进和谐街道发展。 一、居家养老养残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保障老人群体中的高龄老人(60以上)和特殊群体老人(包括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重度残疾人为重点,以居家养老养残为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化养老养残体系,促进养老养残服务的健康发展。 二、居家养老养残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先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的原则;坚持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义务服务、邻里互助相结合原则;实行无偿服务、抵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原则;实行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 三、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养残工作 (一)完善居家养老养残“三点一线”服务体系 街道居家养老养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街道居家养老养残工作指导、决策。居家养老养残服务采取街道居家养老

养残指导中心、社区与定点服务机构三级服务,各社区配合街道居家养老养残中心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定点服务机构是承接居家养老养残各项服务功能实体,对确定的服务对象实行上门服务。 1、街道居家养老养残指导中心,负责对各社区申报服务对象的资格确认和补贴标准的审核,并负责定点机构服务补贴经费的结算,同时对定点机构服务进行检查与监督,及时随访服务对象,获取服务意见,做好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评估,确保服务对象利益不受侵害。 2.社区设立居家养老养残服务工作站,建立为老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确定工作人员负责宣传动员,搞好入户调查,按服务内容分类建立居家养老养残工作服务信息,受理服务申请;及时将征集的服务需求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并做好服务对象的随访工作,发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居家养老养残疾指导中心,确保优质服务。 3.定点服务机构负责对服务对象实施街道确定的服务项目的上门服务。定点服务机构在接到街道居家养老养残服务指导中心的预约服务定单后,根据老人预约的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提供上门服务,并接受街道居家养老养残服务指导中心的服务质量监督,确保服务质量。 4.为将街道居家养老养残服务中心、定点服务机构、服务对象有机联系起来,让老人和残疾人得到更快捷的服务,采用“一键通”服务平台,形成“三点一线一键通”服务模式。老人和残疾人有什么需求,直接使用“一键通”电话,拨打到街道居家养老养残服务中心,电话接通后,工作人员记录老人、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并通过电脑储存信息及时获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岗位职责样本

总干事职责 1、掌握机构发展动态, 拟定机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计划。 2、组织各个部门制定部门管理制度以及部门年度发展目标及工作计划。 3、统筹机构日常事务,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或转介给相关部门解决。 4、定期召开管理层会议, 传达机构各项决策决定, 了解各部门运作情况。 5、负责决策权限范围内的机构日常事务, 费用开支。 6、积极了解同行机构发展动态, 参与各项社会交流活动, 为机构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7、跟进机构各项大型活动或项目的开展, 确保活动或项目的顺利进行。 8、配合机构理事会协调机构其它部门完成机构突发事情处理。 项目主管职责

对机构的项目负第一责任, 与直属上级机构总干事共同承担风险 与责任; 1、在总干事的指导下, 在机构行政部、传播部门的支持下, 带 领团队执行、评估和管理机构的项目或业务; 2、制定现有项目的标准和流程, 如项目产出标准与要求、项目 执行标准与要求、项目档案资料标准与要求; 3、制定机构的项目或业务发展规划、月度工作计划及预算、 年度工作计划及预算、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年度报告及决算; 4、梳理项目经验和成效, 形成行动笔记和项目操作手册; 5、定期听取、收集、整理、反馈项目负责人或一线执行人员 的工作汇报和档案相关资料。及时提交给宣传部门专员进行宣传; 按期提交给行政部门专员留档或对外汇报。 6、向机构督导、机构总干事定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项目投 入产出比、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制定解决或调整方案。7、配合行政部门制定下属的岗位职责说明、薪资福利标准及 考核标准、激励制度、团队建设计划、员工聘用和解雇。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无决策、执行。 8、配合传播部门制定并实施项目传播方案。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无决策、执行。 9、项目主管上级领导为机构总干事和事业发展部, 下属为各项 目负责人。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计划 **社区成立于2001年11月,由29个居民小区组成,总面积3.8平方公里,现入住居民3671户,常住人口9160人,暂住人口563人,社区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446人,其中60岁至70岁老人有301人,71岁至80岁老人有71人,80岁以上老人有27人,空巢老人17人,孤寡老人17人,独居老人13人。 根据对我社区老年人现状及心理需求的调查表明,我社区老年人最希望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占60%,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占40%,需要精神慰藉的占60%。随着社区的发展,多数老人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于吃饱穿暖的物质层面,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精神慰藉与幸福养老。如何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得到精神上的养护?我们应如何开展居家养老的精神慰藉工作,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第二个家,让每个老年人过得更幸福。 为了进一步做好社区居民养老服务工作,探讨居家养老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更加贴近广大老人的需要,切实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区,立足我社区实际,以下是我们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计划: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社区专门制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服务中心日常工作,聘请一名老党员为日常管理员,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机构,组建

了社区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队;制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申请流程》、《社区居家服务中心工作制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强化服务工作人员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促进管理规范化。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刚起步阶段,人们对它还是比较陌生,大多数老年人对它持观望态度,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加大了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氛围,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 二、加大投入,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阵地为了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老年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我社区将办公大楼三楼约200平方米作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且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了初步装修及购买: 1、地面找平:15元/平米,找平面积200平米,共3000元 2、厕所、厨房、卧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地面铺砖35元/平米,地面总面积260平米,共计9100元 3、砸墙:45元/平米,墙面40平米,共计1800元 4、墙面油漆,墙面顶面共245平方,30元/平米,共计7350元 5、电路改造(明)28元/m,共计60米合计1680元 6、图书阅览室书架3个,1450元/个,共计4350元桌子4张,900元/张,共计3600元椅子12把,120/把,共计1440元前期初步装修费用共计:32320元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需配置: 1、厨房需添置:抽油烟机、橱柜、煤气灶台、

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1]

日间照料运营实施方案 为加快南岸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辖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人文环境,更好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社区内居家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的,特制订日间照料运营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形式 以街道牵头,外包机构负责运营的方法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使区内老人既不需离开家,生活又能得到照顾,先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努力为老人提供最理想的养老选择。 二服务对象 1、无偿低偿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年满70周岁以上城镇“三无”、“低保”(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且身边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以及百岁老人等。优先满足辖区内的“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特困老人”、“空巢老人”、“失智老人”等养老服务需求,如有闲置的日托全托床位才能接收其他社会老人。对于辖区满足条件的此类老人乙方给予享受任何服务20%的优惠。 2、有偿服务对象。有一定经济能力、生活能够自理或者需要上门照料等服务的老年人,以自费的形式购买服务。 三、服务内容

以老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等服务,同时兼顾老年人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服务内容可逐步拓展。 安全保障服务:主要通过相应的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助老服务员、社区工作者、邻里和志愿者的作用,对老人住所定期进行安全排查,排除和预防安全隐患,保障老人安全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陪聊、护理等生活照顾服务和洗衣、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一般家政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主要通过医疗服务机构,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康复治理、医疗讲座等服务。 其它类型服务:主要包括文体娱乐、精神慰藉、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四、服务方式 日间照料:社区设立日间照料服务室,为老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 上门服务: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体老人,重点是年龄超过80周岁的高龄、空巢、孤寡老人且身患残疾的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体弱老人。 志愿服务:充分挖掘社区现有资源、整合相关低保人员、义工、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建立助老志愿服务队伍,义务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照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政策宣传等服务。 邻里互助:以养老服务中心为纽带,在邻里之间开展为空巢老人当管家的活动,“生活管家”负责老人日常生活服务,与老人聊天,陪送看病,打扫卫生等等。 五、政府购买服务 (一)享受条件 70周岁以上且被政府列入低保、优抚救助对象的空巢老人可享受政府购买的服务。(二)享受标准 无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可享受10-20小时的上门服务;为南湖社区辖区内“三无老人”等

居家养老各项制度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人员管理制度 一、接受服务站的统一管理、指导,及时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认真参加服务站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服务素质和服务技能。 三、严格执行服务站制定的工作流程,不得提高价格和有意延长服务时间。 四、开展承诺服务,坚持12小时服务制度,做到随叫随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五、接到服务指令后,要认真填写《派工单》,完成服务后,要请住户签署意见及工作时间、付费数额,并将《派工单》送交服务站备案。 六、工作时间不得饮酒,规范作业,注意安全,杜绝安全隐患,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七、热情礼貌的为客户服务,不管在任何情况不得与客户发生争执,严禁偷盗现象发生。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安全制度 1、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老人人身和室内财产遭到损失,维护服务站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2、坚持“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做好安全防火工作,所内配备灭火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3、下班前,工作人员应对水、电、门窗等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有问题及时处理或报修。 4、做好人员往来的管理工作,严防陌生人进入本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厨房间、休息室等地。 5、经常提醒入托老人注意保管好私人钱物,以防丢失。 6、交接班时要做好交接班登记和交接手续,对不履行手续者如出现问题,当班者自负。 7、每天下班前向工作站汇报一次安全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结果要记录在案。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人员行为规范 1、工作时间一律着工装、佩胸卡,凭《派工单》上门服务,接到服务指令后,在规定时间内提前5分钟到达。 2、开门后主动出示《派工单》亮出胸卡并向老人问好。征得老人允许后先脱鞋穿鞋套进门。 3、家政人员出示服务菜单和价格表供老人选择本次服务内容,并向老人介绍本次服务时间。 4、维修员在查明故障原因后,应先向老人介绍各类配件价格和维修费,征得老人同意后方可操作。 5、服务时间内,服务员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措施。同时不给老人家庭留下安全隐患(关闭煤气阀、水龙头等等),并向老人传授日常安全知识。 6、服务结束后,要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现场真实填写《派工单》的相关内容,并邀请老人在《派工单》上签名确认。 7、整理好自己的工具包,与老人道别;很高兴为您服务,再见!帮老人关好门。 8、完工后及时到服务站出据《派工单》备案。 9、服务人员禁止接受老人任何形式的馈赠。

养老服务商业模式设计资料

养老服务商业模式设计 养老服务是一片布满暗礁的“蓝海”。要想享受“老年人口”的红利,需要精妙的商业模式和小心翼翼的应对策略。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基本国情。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以及缺口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都预示着养老服务产业进入了重要历史机遇期。 但厉兵秣马者众,敢于尝鲜者寡。目前,社会资本主要集中于以养老社区开发运营为主的养老地产。活跃的投资机构主要包括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以及民营养老服务机构。 养老产业是片蓝海,处处充满着机遇,也时时伴随着风险。要想享受养老服务市场带来的机遇,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解析要素,设计模式 商业模式设计不仅需要缓解和规避产业的系统风险,更要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和竞争优势。商业模式是特定业务为顾客、企业创造与传递价值的系统呈现。在考虑外部产业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产业政策、市场规模等),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设计应该聚焦于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业务平台和盈利模式四大关键要素。 开发价值主张 有力而聚焦的价值主张是商业模式的基石,它包含确定目标顾客、凝炼价值诉求,以及开发产品/服务组合,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 确定目标顾客 产业中的目标顾客,可以依据需求层次与生活自理能力分为四类典型目标客户群。 低端自理型老人群体,是绝大多数政府和社会福利性质养老院所面对的目标顾客,它们在最低成本约束下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如老人床位、基础看护、娱乐等生活设施与服务。低端介护型老人群体成为中小规模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以灵活服务、个性需求为特点的中低端养老服务产业的“长尾市场”。 高端自理型和高端介护型两类群体,一般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购买能力,几乎没有家庭负担(如照看孙辈、资助子女等),因而有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在生活和消费理念上更能够接受新式观念。他们应是行业重点关注对象。 凝炼价值诉求 价值诉求反映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核心利益,超越产品或服务形态本身。 以产权销售为内核的养老地产项目,对目标顾客而言,不仅意味着拥有独立、舒适的居

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六大传统商业模式

养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六大传统商业模式 作者:梁宇亮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规模庞大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与缺口巨大的养老服务供给之间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将预示着养老服务产业进入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开拓养老的蓝海,享受老者的红利,这就需要设计适应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最佳的商业模式应该满足“商业画布”九个维度的逻辑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三大层面,一是客户层面,包含价值定位、客户关系、客户细分、获客渠道。价值定位即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获客渠道即分销的路径;客户细分即目标客户;客户关系即与目标用户建立怎样的关系;二是生态层面,包括核心资源、关键业务和重要伙伴。核心资源和重要伙伴强调能借力怎样的外力;关键业务即在生态支持下提供怎样的业务;三是利润层面,包含成本结构和收入来源。通过商业画布的本质分析,好的商业模式其实要解决三个问题:钱从哪里来(生态层面)、如何获得钱(客户层面),如何持续赚钱(利润层面)。 中国养老机构传统的六大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从不同维度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养老机构传统的六大商业模式: 1、月费制商业模式 中国大多数的养老机构采取床位月费的模式,一般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在70%上下,利润率在10%上下,基本上是微利经营。因为出租床位模式盈利的手段有限,只靠每个月的月租很难抹平前期的投资和后期的服务运营费用。目前大多数中小型养老机构都采取这种微利模式,最有效的改变方式是提升床位的“翻传率”,如同餐厅提高“翻台率”一样,可以将养老机构的床位分为三部分:70%是固定护理型床位;30%是流动性自理型床位和会员制收益型床位,以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床位的“翻传率”,提升养老机构的整合收益。 2、产权销售商业模式 对于中国许多养老机构以出租床位的经营方式,出售产权的方式能更好地赢利。这种模式一般是房产型企业开展养老房产所采取的商业模式,一次性产权销售能让养老机构获得巨额的资金,后期的运营可以采取外包和自营方式收费服务费用进行维持。当然产权销售的模式还有采取租售结合模式,一部分产权进行销售,一部分进行出租,这样能满足不同养老客户的需求。 3、售后回租商业模式 售后回租模式即向购买养老房产的客户进行反租再出租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 的优点是可以覆盖两类养老客户:一类是投资型还未急需养老的客户;二类是有刚需进行养老的客户;这种模式既可以从房产销售中收益,又可以在已出售的房产中再次受益。 4、会员制商业模式 如果养老机构不拥有房产的所有权,就很难采取“产权销售”或“售后回租”的模式,但采取“月费制”的模式又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流来支撑养老机构的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方案

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方案 一、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建设背景和意义 当前,老年人口迅速增多,高龄比例加大,已经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世界性问题。具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亿,占总人口的12%。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今年是我国进入老龄化10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根据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十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以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建设为依托,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要求有条件城市和地区建立社区“一键通”呼叫系统,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JUST《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解决方案》及系列产品是我公司在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和社区服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民政部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而开发的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应用系统。项目的主要意义为以下几点: 1、这是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 2、是中国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 3、是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 二、需求分析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居家养老的人员和需要照顾的儿童以及一些特殊的人群,提供紧急的救助、健康管理、生活帮助、日常家庭服务和信息咨询等服务。项目可与三级(区、街道、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紧密结合,将各种力量组织起来,形成网络化、日常化、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创造全新的居家养老、家庭服务新模式。 1、居家养老服务其主要特点: ●一是服务的时间和地点不确定性; ●二是突发事件服务的紧急性;? ●三是生活服务的全面性。?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行方案 (讨论稿)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社会养老模式,能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平台,为有生活照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一、组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路:把养老院的管理模式搬进社区,由专业化管理的家政公司服务人员向有居家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和护理,使社区内的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是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采取无偿服务、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服务工作。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步骤: 1、首先要及时与政府社区管理机构取得联系,争取获得支持和帮助。 2、建立社区老年人数据库,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该数据库是对有居家服务需求的老年人点对点服务的依据,包含有社区老年人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老人的健康资料等。 三、区分层次,按照老年人的需求提供点对点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对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孤寡老人、低保老人实施无偿或低偿服务;对有经济来源、家庭生活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实施有偿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对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人员定时上门探访,提供精神慰藉、卫生清洁、买菜做饭、

家务料理、医疗护理和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临时困难。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则配备专职居家服务人员,提供生活起居护理、日托照料、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不方便的困难。在服务模式上,采取专业服务人员住家和不住家两种形式,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随时提供服务和帮助的老年人提供及时的服务;对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分区分片分楼层由1名服务人员对多家老年人定点定时的服务。 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为满足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就医治病和日常医疗生活保健的需求。一是要为社区内需要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以社区为单位,对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将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储存在家政服务公司的健康数据库中,以便医生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时提出医疗保健和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建议,以利于家政服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实施有效服务;二是由家政服务人员陪同老年人去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看病就医或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拿药;三是定期组织社区医疗服务队上门为老年人送医送药,看病体检,开展现场健康知识讲座,普及老年保健知识,组织开展各种对老年人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四是组织有条件的社区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和家庭医生、护士服务项目,为有高层次医疗保健需求的老年人实施24小时医疗监护服务。 五、注重培训,建设好为居家老人服务的专业化服务队伍。主要把好四个关口:

养老产业创新商业模式-1

养老产业创新商业模式 目前,中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的需要,机构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呈现严重失衡的状态,严重地制约了机构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亿人,占总人口的14%,2020年进一步增至2.48亿。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需求大、增长快、要求高与全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少、质量差、增速慢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目前中国每9人中就有1位老人,到2050年,每3―4人中就将有1位老人,养老机构与设施严重匮乏。随著老龄化社会脚步加快的压力,巨大的养老需求日益凸显,政府公办的养老机构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随著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已渐成一种时尚,这也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部分地区民办开放式住户型老年公寓,由于护理员招聘难度大、资金无法周转等问题,面临著举步维艰的尴尬。低档标准养老院占养老院总数的80%左右。中档占10%左右。这个档次的养老院,目前最受欢迎,高档和豪华的养老院占10%左右。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国进一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将急速扩大,并且倾向于中高端、人性化服务;老年护理人员供需缺口和供需平衡进一步拉大,随着养老产业的自身发展和国家宏观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高级人才进入养老产业,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将向技能化、专业化、智能化和高收入过渡。其中,老年护理专

业人才的培养将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部分高职院校或医学院将单独开设老年护理专业。 众所周知,日本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虽然其目前仍然存在好多问题,但好多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如:实施护理保险制度,加强养老护理服务人才的培养,推行“介护考试”制度。由于日本目前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仍然缺口很大,日本目前已与菲律宾、印尼等国签订协议,将从这些国家引进一些护理人员,但前提是要通过日文的“介护考试”,据说外国人通过率非常低。 鉴于养老产业的上述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资源整合角度出发,创建一家出国留学培训服务机构,联合中国高职院校、日本介护学院、日本养老机构三者共同为中国养老产业培训高级护理服务专业人才。具体模式和设想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