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丁香园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丁香园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丁香园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

【第一篇】总论

一.概述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并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研究对象:人体寄生虫

研究容: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与疾病关系、流行病学和生态学。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TDR公布重点防治的七大寄生虫病为: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丝虫病(filariasis)(淋巴与盘尾)、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锥虫病(trypanosomiasis)(非洲与美洲)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1956年提出)

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黑靴把狗虐死了)

新情况:食源性寄生虫病(管圆线虫病)、机会性寄生虫病(弓形虫)

二、寄生、寄生虫和宿主

(一)寄生现象

两种生物间共同生活的三种方式:

1.互利共生(mutualism):双方互相依赖、均能获益。如:牛与纤毛虫。

2.偏利共生(commensalism):一方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如:人与齿龈阿米巴。

3.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如人与蛔虫。受益的一方称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二)寄生虫的分类

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

1.按形态结构分: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 (线虫吸虫绦虫)

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

2.按寄生性质分:专性寄生虫(如疟原虫、钩虫等)(P9)

兼性寄生虫(如粪类圆线虫)

3.按寄生部位分:体外寄生虫(主要是医学节肢动物)

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和少数节肢动物)

4.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等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生活史类型( Types of life cycle):

1.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如钩虫、似蚓蛔线虫等

2. 间接发育型:需要中间宿主;如:肺吸虫、日本血吸虫等

宿主的类型:

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 intermediate host)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按发育先后顺序分为: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

3.保虫宿主( 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除了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其他脊椎动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当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体,虽能成活,但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而对适宜宿主仍具感染性,当此幼虫有机会再进入适宜宿主体时,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叫转续宿主

5.感染阶段( infective stage):寄生虫侵入人体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

三.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1. 消除寄生虫

2. 患寄生虫病

特点:宿主特异性、慢性感染、幼虫移行、异位寄生、多寄生现象、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机会致病

(1)幼虫移行:①正常移行:有些蠕虫幼虫进入正常宿主,必须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或

其他组织器官移行,才能到达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

②幼虫移行症:某些动物寄生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不能发育

为成虫,但在体长期存活并移行,破坏组织,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称为幼虫移行症。

(2)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器官寄生并引起异位损害的现象。

(3)多寄生现象:一个宿主体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寄生虫寄生的现象。

(4)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包括野生动物或家畜),又可寄生在人体,人和动物互为传染源。

(5)机会致病:

(一).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掠夺营养,影响吸收

主要为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及带绦虫等

2. 机械性损伤

堵塞腔道:如蛔虫、肝吸虫等

压迫组织:棘球蚴

破坏细胞:疟原虫、弓形虫

移行性损伤:蛔虫、钩虫的幼虫等

3. 毒性作用:如阿米巴滋养体

4. 免疫损伤: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病理反应——四种类型变态反应

棘球蚴——过敏性休克(Ⅰ型)

疟原虫——溶血性贫血(Ⅱ型)

杜氏利什曼原虫——肾病(Ⅲ型)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Ⅳ型)

(二). 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1.天然免疫

2.获得性免疫

四.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一). 寄生虫抗原特点

1. 抗原复杂和多源性表面:(膜)抗原,代谢抗原,虫体抗原

2. 寄生虫的属、种、株、期的特异性

循环抗原(在宿主体液中循环的寄生虫抗原)

(二). 抗寄生虫的获得性免疫的类型

1. 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 少见

可完全消除虫体及抗再感染,如热带利什曼原虫

2.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 常见

带虫免疫伴随免疫P16

两种免疫类型的比较

带虫免疫伴随免疫虫种疟原虫血吸虫

免疫力产生虫体与免疫力并存同左

逃避机制抗原变异抗原伪装

作用杀伤虫体,维持低水平,有种、

株特异性,能抗再感染对体成虫无作用,只能杀灭再感染的幼虫而抗再感染

(三). 在免疫宿主体中寄生虫存活的机制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

1. 组织学隔离(解剖位置的隔离)

肠道寄生虫:肠腔免疫球蛋白、补体、巨噬细胞缺乏,故效应作用差

囊膜包裹寄生虫:棘球蚴和猪囊尾蚴,可抵抗免疫攻击

细胞寄生虫:抗体作用差

2. 改变抗原性与免疫原性

抗原变异:疟原虫

抗原分子模拟与伪装:血吸虫

表膜脱落与更新

3. 抑制宿主免疫应答

使寄生虫可长期存活,如杜氏利什曼原虫

五、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

(一). 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2. 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寄生虫病主要经水、食物、土壤、空气、医学节肢动物、人传播

感染方式:寄生虫侵入人体的方式,包括经口、皮肤、接触、医学节肢动物、胎盘、输血。

3. 易感者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人或动物。

(二) 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

1地方性流行:

2 季节性流行:

3 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23)

因素:

1)生物因素——媒介与中间宿主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如钉螺的分布与血吸虫病流行区一致

白蛉的分布与黑热病流行区一致

2)自然因素:气温、湿度、雨量等气候条件,影响寄生虫的外界发育及媒介的季节消

如钩虫钩蚴发育需温暖潮湿条件

疟原虫在蚊体发育最佳温度为:24-26℃,蚊的季节消长为夏秋季3)社会因素——当地经济、文化、卫生习惯、生产方式等

如、等地吃生肉习惯,可感染旋毛虫、猪、牛带绦虫等

(三). 寄生虫病的防治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中间宿主医学节肢动物

粪便管理环境卫生

保护水源饮食卫生等

3.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感染

包括改善劳动条件、个人防护、药物预防疫苗(PfCP-2.9重组疟疾疫苗)

【第二篇】医学原虫概论

一、定义(单细胞真核生物)

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是指寄生于人体细胞、组织、体液及管腔的致病性及非致病性原虫。

二、分类

原虫依据其运动细胞器的不同,分为四个纲(P28表6-1):

1、叶足虫(阿米巴):以伪足为运动细胞器。如溶组织阿米巴的变形运动。

2、鞭毛虫:以鞭毛为运动细胞器。如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3、孢子虫:无明显运动细胞器,寄生于宿主细胞行裂体生殖与孢子生殖。如疟原虫、

弓形虫。

4、纤毛虫:以纤毛为运动细胞器。如结肠小袋纤毛虫。

三、形态与结构

1、外形:原虫体积微小,小者2—3μm,大者100~200μm,多为5-100μm,肉眼

不能见,呈圆形、椭圆形、梨形或不规则,因虫种而异。

2、结构:基本结构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三部分

(1)细胞膜(表膜)

(2)细胞质:基质(外质、质) 、细胞器、含物(食物泡、营养小体以及代

谢产物)。

(3)细胞核:泡状核、实质核

四、生活史类型

1、人际传播型:生活史只需要一个宿主。

(1) 只有滋养体:如阴道毛滴虫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2)有滋养体和包囊。如溶组织阿米巴和蓝氏贾第鞭毛虫。主要经口感染。

2、循环传播型:需一种以上的脊推动物,分别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主要经口感

染。如刚地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人或猪体营二分裂生殖。而在终宿主猫体进行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

3、虫媒传播型:需在吸血昆虫体发育,并进行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主要经过媒介昆

虫叮咬传播。如人疟原虫。

五、生理

1、运动伪足运动、鞭毛运动和纤毛运动。(扭动或滑行)

(滋养体,是主要的致病阶段。包囊,为主要的传播阶段。)

2、营养表膜渗透、胞饮和吞噬。

3、生殖

(1)无性生殖

①二分裂:如溶组织阿米巴等。

②多分裂:如疟原虫的裂体增殖等。

③出芽生殖:如弓形虫滋养体二分裂。

(2) 有性生殖

①配子生殖:如疟原虫在蚊体的发育。

②接合生殖:如结肠小袋纤毛虫。

(3)世代交替:如疟原虫。

六、致病特点

1、增殖致病:如杜氏利什曼原虫

2、播散致病:如弓形虫

3、机会性致病:如弓形虫脑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等。

(一)、溶组织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一、概述

溶组织阿米巴,又叫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虫痢)和肠外阿米巴病。

二、形态

1、滋养体

?虫体:比白细胞略大(12-60微米),外质分明,外质透明,质颗粒状,可见吞噬的RBC

?核:球形泡状核,核仁小,居中;核膜缘有染色质粒,大小一致,排列整齐;核仁与核膜间有时可见网状核纤丝

2、包囊

10-20微米,可见1核、2核和4核包囊。圆形,核结构与滋养体一致,特征结构为拟染色体,苏木素染色为黑色棒状,另可见糖原泡(空泡状)。

未成熟包囊

核:1~2个核,经铁苏木精染色,包囊呈兰褐色。

容:拟染色体为黑色棒状(营养储存结构)

糖原泡(空泡状)

成熟包囊-(感染期)

4个核,无糖原泡与拟染色体

三、生活史

溶组织阿米巴生活史比较简单,其生活史的基本过程是:包囊——滋养体——包囊

感染阶段:成熟的四核包囊;致病阶段:滋养体

☆生活史要点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

?寄生部位:结肠,可移行于肝、肺、脑、皮肤等

?致病阶段:滋养体

?诊断阶段:滋养体与包囊

四、致病

1、致病因子及机制

(1)虫株毒力

(2)虫体侵袭力: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介导吸附于宿主细胞;阿米巴穿孔素破坏靶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靶细胞。

(3)细菌协同作用

(4)宿主免疫力

2、临床表现

溶组织阿米巴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周。

(1)分类

①无症状带虫者

②肠阿米巴病:在阿米巴虫体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下,虫体侵入肠壁粘膜层、粘膜下层,并在粘膜下层繁殖、扩散,引起组织液化、坏死,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粘液血便。当溃疡的坏死粘膜组织、血液和滋养体一并落入肠腔时,则患者发生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原虫侵入粘膜下层、再侵入肠壁肌层、甚至浆膜层,则引起肠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

③肠外阿米巴病:在粘膜下层或肌层的阿米巴大滋养体可侵入静脉,随门静脉血流至肝,导致阿米巴肝脓肿(脓液呈酱红色,含大滋养体)。或经横隔向胸腔穿破入肺引起阿米巴肺脓肿。有的可侵入脑、皮肤引起阿米巴脑脓肿、阿米巴皮肤溃疡。其中阿米巴肝脓肿为最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

④机会致病性阿米巴病:严重营养不良等因素

五、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1)滋养体检查

1)粪便检查:

2)肝脓肿穿刺液检查:抽取物呈巧克力色,靠近囊壁处有时能检到滋养体。

3)活组织检查:肠粘膜组织检查,镜活检、皮肤病变刮拭物等

取材注意:a、送检标本要新鲜, 必须于取材后立即检查。

b、标本容器要清洁,不含消毒剂或粪、尿混合,以免杀死滋养体。

c、选择带脓血和粘液部分镜检。

d、注意保温(37°),置4℃不宜超过4~5小时

A.检查方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急性阿米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脓血、稀薄或水样便——————————查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胞质含有吞噬的红细胞)和夏科雷登氏结晶(可作为细菌性痢疾鉴别的依据)

(1)包囊检查

1)取材:慢性间歇性阿米巴患者或带虫者的成形粪便

注意:患者排出的包囊具有间歇性的特点,因此检查要反复多次

2)检查方法:碘液涂片染色法

碘液染色法

成形粪便——————————查溶组织阿米巴四核包囊(镜检包囊淡棕色或黄色,胞核为浅棕色)

2、免疫学诊断

临床上怀疑为阿米巴病患者,但又查不到病原体时,可采用免疫诊断法,其中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较常用。

3、基因诊断(PCR技术和DNA探针技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