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之比较

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之比较
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之比较

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之比较

“十二生肖”的称呼源自汉语,英语中无此说法。但依据动物的形象、习性和生活环境将动物入比在各种语言中都很常见,人们赋予其喻意也不尽相同。本文就汉语和英语中的这十二种动物比喻作一番比较。

在汉语中,以“鼠”做比喻的习语绝大部分是贬义的。例如,比喻卑鄙胆小的人叫“鼠辈”,目光短浅叫“鼠目寸光”,仓惶逃窜叫“抱头鼠窜”,比喻有恃无恐地为非作歹的人叫“城狐社鼠”,比喻微末轻贱的人或物叫“鼠肝虫臂”,比喻强暴势力叫“鼠牙雀角”,这种比喻比比皆是。这些比喻与老鼠生性胆小多疑、惯于暗中行动的生活习性是密切联系的。老鼠长相丑陋,毁坏家具,偷吃粮食,肮脏不堪,传播疾病,实在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动物。所以在英语中也往往赋予“rat”一词贬义。如,as poor as a rat(穷得像老鼠,一贫如洗),as drunk as a rat(醉得像老鼠,烂醉如泥),like a rat in a hole(像洞里的老鼠,瓮中之鳖)等等。可见,老鼠在人们心中都是邋遢猥琐的,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意义也大致相通,都承载了负面意义。

因为“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畜力,因此以“牛”作比喻的习语使用频率很高,关于“牛”的比喻有多褒义的。像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年轻人思想上放得开,敢作敢为,用“老牛舐犊”比喻人的爱子情深,用“小试牛刀”比喻初步显示强大的本领,用“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但是由于耕牛体型庞大、性格温顺、卖力苦干甚至愚忠,所以关于“牛”的比喻也有不少是贬义的。如用“牛声马哮”来骂别人声音粗野难听,用“骑牛找牛”来比喻忘其本而别有所求,用“老牛破车”来比喻做事缓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等。在英语中,指“牛”的词语形形色色,但是不像汉语中那样使用得频繁,因为英国是岛国,多山地,平原少,他们用得更多的牲畜是马而非牛。像“cattle”一词,本义为“牛(总称)”,但是又可指“卑鄙的人”,骂人时指“畜生”;“cow”一词本义为“奶牛”,但是又可指“又脏又胖的女人”;“ox”一词指“被阉割的公牛”,“black ox”喻灾难、灾祸;只有“bull”(公牛)一词可以看到一些褒义,通常取其“健壮有力”的意思,比如形容一个人强壮有力就可以说“as strong as a bull”。

在汉语中,关于“虎”的成语有270多个,如“龙腾虎跃”、“猛虎出山”、“人中龙虎”都向来取虎“凶猛有力”的特点,来形容“强劲有力”、“生机蓬勃”;但也有“暴虎冯河”、“虎头虎脑”这样的成语指人力气大而无智慧;又有“如狼似虎”、“狼吞虎咽”、“虎背熊腰”,专门模仿虎的长相、吃相的成语;还有“虎踞龙盘”、“虎啸龙吟”、“龙翔虎跃”表现险要宏大气势的成语,等等。总之,都是抓住了虎威猛强有力的特点的。英语中也有关于“虎”的习语,不过很少,很显然,因为虎在中国广泛分布,而英国没有分布。这跟“牡蛎”(oyster)在英语和汉语中入比多少是一样的道理。英国渔业发达,盛产牡蛎,他们把牡蛎发展成了常见且重要的海产品;而中国虽说海岸线漫长,但是古代中国对于海洋所知不多,以“鱼”入比的习语都少,很多人更是连“牡蛎”为何物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用来比喻了。所以,“虎”在英语中的比喻少显然与英国人的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少数几个如,“work like a tiger”,指“像老虎一样带劲工作”;“three cheers and a tiger”,意为“三声欢呼一声吼”,这里取老虎咆哮的声音入比。

“兔”在两种语言中可谓褒贬不一。在汉语中,“兔”一则用来比喻动作迅捷,如“动如脱兔”、“兔起鹘落”,形容仓皇逃窜用“狼奔兔脱”,大概也是因为兔子跑得快才这样比喻的。二则古代传说中月宫里有玉兔,因此用“兔”指代月亮,如“兔走乌飞”、“兔起乌沉”、“兔缺乌沉”、“东兔西乌”都指日月的变化,亦可比喻时间的流逝;三则,“兔”似乎成了被调戏的对象,有各种“死”,如“兔死狗烹”、“犬兔俱毙”、“兔死犬饥”、“兔死狐悲”、“兔死凫举”、“狡兔三窟,仅免一死”等;另外还几个用兔子的身体部位来入比的,例如,“兔

角龟毛”、“兔角牛翼”、“兔头麞脑”。英国人对于兔子的情感也较为复杂。如“rabbit foot”(兔子后脚,喻幸运符),“rabbit ball”(兔球,指弹性极好的棒球),“as fast as a hare”(跑得像兔子一样快),“Cows can catch no rabbits.”(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不过也有这些比喻,“rabbit warren”(兔居,指成片的贫民区,类似于汉语词“蜗居”),“rabbit job”(成堆的作业),as mad as a March hare(像三月份的兔子一样疯,喻发狂、愚蠢);因为兔子多产,所以也有以这一特点入比的习语,“breed like rabbits”(孩子生多了难养)。

“龙”在两国语言中可以说是分歧最大的。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施云布雨的天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图腾,华夏民族自称龙的传人,可见,龙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汉语中的“龙”完全是一个喻含褒义的词。像“真龙天子”、“乘龙快婿”、“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等等都是含褒义喻意的。当然,中国的龙是一种虚构的动物,而西方文化中的龙则完全不同,西方的龙不是神兽,而是依据恐龙形象演变而来的多长着三到九个头,嘴里能喷火的邪恶怪兽。《圣经》中,魔鬼撒旦化身一条大红龙,“龙”则成了魔鬼的代名词。因为“龙”代表着邪恶、恐怖,由此西方文化中也产生了许多屠龙的故事,如阿波罗屠杀了一条叫皮松的巨龙;尼伯龙根杀死巨龙法夫那等等。像“dragon’s teeth”,字面义为“龙齿”,比喻“引起争斗的祸根”;“the old dragon”,字面义为“老龙”,比喻“魔鬼”。可见,“龙”在汉英语言中的喻意是完全相反的。近年来,一些英语影视作品中开始出现与“中国龙”类似的不长翅膀有着蛇一样身体的龙,但是纯属盗版、曲解,他们搬出来的这些龙仍然是按照他们的龙性来塑造的,仍然是邪恶的化身。当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稿中有龙娃,但是最终没有入选也是因为汉英语中龙喻意的分歧,为“中国龙”正名我们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十二生肖中喻意差别最大的无疑属“龙”了。

汉语中以“蛇”入比的习语大致只有两类。一类源自人类对毒蛇行踪诡异、剧毒致命的畏惧,将人的虚伪丑恶、残忍恶毒用蛇来比,像“蛇蝎心肠”、“一蛇两头”、“三蛇七鼠”、“蛇口蜂针”、“佛口蛇心”等等都属于此类;另一类是模仿蛇身体细长、游走神速的特点创造的一些成语,且多用于形容书法,如“一字长蛇阵”形容像蛇那样一长条的阵势,“笔走龙蛇”、“龙蛇飞动”、“惊蛇入草”、“飞鸟惊蛇”都是形容书法有一定造诣的,“行行蛇蚓”、“春蚓秋蛇”则是比喻字写得不好的。在西方文化中蛇同样使人联想到阴险奸诈。比如《圣经》中就记载了蛇诱使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触犯原罪而被赶出伊甸园的故事。《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农夫怜悯冻僵的毒蛇,将它放入怀中让它取暖,蛇醒来后却咬死了农夫。这则寓言故事使英语里多了一个成语“snake in one’s bosom”,字面意思是“怀里的蛇”,比喻“忘恩负义的人”。英语中还有个成语“snake in the grass”,出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诗作《牧歌》,字面意思是“藏在草丛中的蛇”,比喻“阴险小人”。

古代中国,“马”与战争密切相关,在有关“马”的比喻中,与战争相关的占了大多数,而且多具有优良品质和正面意义,这在十二生肖比喻中可谓独领风骚。像“千军万马”、“金戈铁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马革裹尸”便是如此。前文已提到,英国是岛国,多山地,马是主要的畜力和交通工具,因此以“马”入比的习语在英语中也有很多,且也多是正面意义的。如“black horse”(黑马,比喻意料之外的胜者),“A good horse cannot be of a bad colour.”(好马无劣色。),“A running horse needs no spur.”(奔马无需鞭策。)。

“羊”在汉语习语中比较复杂。其中不乏以羊肉味美进入习语,像汉字“美”就是“大”字和“羊”字组成的,“鲜”字是“鱼”字和“羊”字组成的,成语“羊羔美酒”、“牵羊担酒”、“肉袒牵羊”、“昌歜羊枣”、“卖狗悬羊”、“不吃羊肉空惹一身骚”便属于此类;但是用“羊”做比喻则紧扣羊胆小驯服、处于弱势的特点,像“羊入虎群”、“羊质虎皮”、“使羊将狼”、“驱羊攻虎”、“牛羊勿践”、“饿虎扑羊”等成语中,“羊”都处于弱势地位,或狐假虎威或任人宰割;汉语习语中也以羊与其他动物的价值对比来进行浅显比喻的,如“争鸡失羊”、“以羊易牛”、“亡羊得牛”等;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汉语习语中也用“羊”来比喻官吏,

但并非是依照羊弱小的特点来进行比喻的,如用“羊狠狼贪”、“如狼牧羊”、“十羊九牧”比喻官吏的残酷剥削,用“素丝羔羊”比喻为官清廉。英语中也有相似的比喻,也是抓住“羊”弱小的特点进行比喻的,像“sheep”一词本身就可比喻“胆小鬼”和“羞答答的人”;另外,像“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a sheep among wolves”(羊入狼群),“as a sheep among the shearers”(落在剪毛工手里的羊),“a silent lamb”(沉默的羔羊)都是将羊当做弱势群体来比喻的;“as well be hanged for a sheep as for a lamb”(偷大羊还是小羊都得受绞刑,译为一不做二不休)则是以一整只羊的价值入比的;此外,还有跟“黑马”一样的比喻,英语中有来自《圣经》的“black sheep”(黑羊),译为“败家子;害群之马”,《圣经》中还有一个短语“sheep and goats”,本指“绵羊和山羊”,却比作“好人和坏人”;“羊”在英语中也被认为是没有方向感、容易产生群盲的动物,像“follow like a sheep”(像跟着一只羊一样),比喻“盲从”,“a lost sheep”(丢失的羊),类似于汉语成语“歧路亡羊”,可译作“歧路之羊”,比喻“迷失正道的人”,“sheep that have no shepherd”(没有牧羊人的羊群),比喻“乌合之众”。

十二生肖中,“猴”与人类最为相似,用来作比喻最像人,或许正是这种极强的相似性,削弱了人类自认为在自然界的崇高地位,而使得人类对猴不满,汉语中以猴入比的习语绝大部分是贬义的。像“沐猴而冠”比喻外表像样,本质却未改变,“教猱升木”比喻引导坏人去干坏事,“心猿意马”比喻人的心思激荡散乱,“尖嘴猴腮”比喻丑陋或无福之人,“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用来骂人不像人等等。极少的几个比喻是不含贬义的。《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后便用“猿鹤沙虫”比喻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百姓;“猴儿戴胡子——还真有一出”,比喻人有看家本领,是褒义的。“猴”(monkey)在英语中则是“好玩好动、胡闹捣蛋”的形象,像“monkey around”意为“鬼混,胡闹”,“monkey business”指“假把戏,胡闹,恶作剧”,“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意为“戏耍某人,使某人出丑”。

“鸡”大概是中国古时最常见的家禽了,在汉语习语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或许正是因为常见而显得平庸,汉语中有很多用“鸡”比喻“渺小、微不足道”的习语,如“小肚鸡肠”、“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虫得失”、“缚鸡之力”、“杀鸡焉用牛刀”、“宁为鸡首,毋为牛后”等。“鸡”也常与“狗”(或“犬”)共同使用入比,但是两者同时出现的词基本上就含贬义了,如“鸡肠狗肚”、“鸡鸣狗盗”、“偷鸡摸狗”、“鸡犬不宁”、“鸡犬不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打鸡骂狗”等就是两者在一个习语中作比喻的,都含有贬义色彩。只有极少数几个含有鸡的叫声的习语是褒义的,像《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到的词“鸡鸣狗吠”形容百姓安居乐业;出自《诗经·齐风·鸡鸣》的“鸡鸣之助”则指妻室之助,即“贤内助”;《晋书·祖逖传》记载了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后用“闻鸡起舞”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英语中向来爱抓住动物的相貌神情入比,像“公鸡”通常以“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形象入比,指“神气十足的人,头头、首领”。如“cock of the walk”(人行道上的公鸡,比喻支配别人的人),“a cock of the loft”(小地方的公鸡,比喻地头蛇),“live like fighting cocks”(像斗鸡那样过活,比喻生活过得好)。

尽管现代中国人对于狗的态度已经大有改观,但是古代中国人则完全不这么认为,在他们所创造的绝大多数习语中,“狗”是贬义的,像“人模狗样”、“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狗娘养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极尽贬低之能。而在英语中,“狗”的喻意绝大部分是褒义的,像“Every dog is a lion at home.”(狗在家门口就成了狮子。),“Every dog has his day.”(每条狗都有它自己的好日子过,比喻人人都有得意时。),“a lucky dog”(一条幸运的狗,比喻幸运儿)等等,都赋予其正面、积极的意义。这与双方的文化习俗息息相关。中国人历来就是仇狗的,尽管狗为人们做各种服务,但是碍于狗向来对人摇尾乞怜、展示各种媚态,又改不了吃人屎的恶习,而且由于中国人的尊卑等级观念严重,狗不可能与

人平等,居于同样的地位,所以便成了人们贬低厌恶的对象。而在英国的文化习俗中,“狗”是忠诚的象征,也多与人类生活相联系,他们多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而且多数家庭养狗,把狗当做家庭一员。“狗”在汉英语言中的比喻意义的分歧之大仅次于“龙”。

“猪”在中国人心中除了提供猪肉,留下的似乎就是“蠢”和“脏”的形象了。像“狼奔豕突”、“猪狗不如”、“猪狗朋友”、“猪头狗脸”、“泥猪瓦狗”、“人怕出名猪怕壮”、“死猪不怕开水烫”等等不是说吃猪肉就是说猪下贱说猪蠢。英语中的“猪”有多个单词对应,但多是说猪“吃得多、迟钝懒惰、肥胖肮脏而无大用”,像“make a pig of oneself”,指“吃得多”;《圣经·马太福音》中一短语“cast pearls before swine”(把珍珠放在猪猡面前),喻为“对牛弹琴”;“You can’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猪耳朵做不成丝质钱包。),比喻“劣石难成美玉”。另外还有一些较为荒诞的比喻,如“pigs might fly”(除非猪会飞),比喻“无稽之谈”;“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教猪吹笛子),比喻“做荒诞的或不可能的事”。

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的比较研究,其趣味无穷无尽,对其进行挖掘也可更进一竿,本文浅尝辄止,做抛砖引玉之用。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 On the Associ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The cultural meaning of animal words reflects the culture of a nation from a perspective, 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reflec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ultures. Some reasons account for this phenomena, such as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different customs,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ect. So, in my paper I will expound the phenomena from four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 same animal words with the same or similar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second is the same animal words with different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third one is the different animal words with similar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last is one animal word has rich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one language but has no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the other langu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 globalization is becoming an unavoidable tendency, and human beings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This explains the necessity to understand not only our own culture but other cultures to facilita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reover, the animal wor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e, so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so as not to make mistakes. Key words: animal words, associative meaning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摘要:动物词汇的文化意义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含义反映出英汉文化的异同。这些不同点的存在有很多原因,比如:不同的 文化背景,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思维方式等等。因此,在我的论文中,我会从四个 方面谈这些不同点。第一个是相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 想意义。第二个是相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第三个是 不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意义。最后一个就是一种动物 词汇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相应的联想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已为大势所趋,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适应世 界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知道我们自己的文化,而且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另外, 动物词汇在语言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犯错误, 了解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动物词汇,联想意义,跨文化交际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 课后练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 4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5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 6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 7 Exploring The Matrix: Hacker Metaphysics 8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分析 9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 10 论中美饮食观念与餐桌礼仪的差异 11 中英女性爱情观比较——以林黛玉与简爱为例 12 解析《安娜与国王》中的民族中心主义 13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研究 14 On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5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 16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17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追求和理想的分析 18 英汉灾难性新闻导语写作手法初探 19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色分析 20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 21 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及其特点 22 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 23 浅析《宠儿》中塞丝背上的树的形象 24 中美商务谈判的语用策略研究 25 复仇视角下女性形象研究——以《哈姆雷特》和《基督山伯爵》为例 26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 27 从跨文化角度试评央视国际版的语言现象 28 《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 29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 30 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 31 《荒原》中的死亡与重生 32 浅析中西方颜色词所隐含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33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 3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 35 浅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喻特色 36 论《紫色》中西莉的精神意识的创建 37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 3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 39 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0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格言等词语,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认识,体现人们对动物大致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的十二生肖动物为切入点,通过查阅词典、文献资料等,搜集整理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相关词语,在进一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而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的语义基础 之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 (一)根据形体、生活习性特征表达的语义 英汉语言都有根据动物的形体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所形成的词语。它们形象逼真地反映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而引申出一定的语言意义,例如,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柔软易弯曲,在行走时,蜿蜒曲折前行,因而英汉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 its way through)”。另外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阴险、狠毒”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又如,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是清早鸣叫,因而汉语中有“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1]260根据“蜜蜂(bee)”、“猪(pig)”、“猴(monkey)”等的生活规律和生理特点,英汉语言中都有“忙碌”、“懒惰”、“精明、淘气”等语义。 (二)根据人们对待动物的情感态度所表达的语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和各种动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们对动物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到这些动物词语的褒贬意义,赋予语言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对待某些动物,由于各民族呈现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的态度,体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表达相同的语言意义。例如,英汉民族都把“羊(sheep)”看成一种善良、温顺、柔弱的动物,因而在其意义表达中包含了相同的情感态度。汉语中有“像小绵羊一样温和、乖巧”,英语中有“as gentle as a lamb / as meek as a sheep”。“猪(pig)”的生活习性、环境决定了中西文化中都认为猪是懒惰、肮脏的动物,因而有关猪的词语都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对待另外一些动物,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习惯、民族心理、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表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褒贬语义。例如在对待“鸡(chick)”、“鱼(fish)”、“蝙蝠(bat)”等词语方面,由于这些动物名称发音同“吉(luck)”、“余(abundance)”、“福(happiness)”,因而深受中国人的青睐,被赋予褒义色彩。[2]33-36而在英语民族中则无此谐音,这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该语言群体独有的特征。词汇是语言中的最敏感、最活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动物词汇几乎是所有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词汇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动物词汇都反映各自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动物词汇不仅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性格、情感联系起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物词汇在语言中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许多动物已经在人类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且体现在语言中。动物词汇不仅丰富了语言,也成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的一些动物词汇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探讨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动物词汇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引言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这种文化是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人们常常借动物词汇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是一致的,如fox(狐狸)都用来表达“狡猾”。但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制约,有些会有偏差,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以下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比较分析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相似与不同。 2.文献综述 每个词汇都有它自身的含义,当我们使用其隐含或比喻意义时,这些可被称之为词汇的内涵。许力生(2006:129)曾给出定义:内涵指的是单词或短语超出其中心含义所具有的附加意义。他认为这些附加意义显示出人们对单词或短语所指代含义的态度和感受。隐含的反应要更基本、更深刻,而且比外延意义更能决定我们对不同词汇该做出何种反应。因此,内涵体现了理解过程中的价值。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整个语言系统的骨干。当然,它也是反映文化差异最明显且最广泛的要素。胡文仲(1999)说过,在语言系统的要素之中词汇是最灵活、最直接的一个,它包含了最大量的文化信息,如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动物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们可以折射出人类生活的历史发展。由于文化背景,英汉动物词的意义差异较大,比较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在东西方文化中,动物词汇作为语言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廖光蓉(2000:17)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地原因 英汉两种语言是发达地语言,词汇极为丰富,其中与动物有关地词汇极多.动物词汇指表示动物地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地短语和其他成语.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由于具有丰富地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地情感,丰富自己地语言,已被融入到各民族地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地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地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地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地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地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地文化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这样地情况,即一种动物地概念意义( )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相反.由于英汉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地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地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地文化内涵.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地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 (一)因历史文化不同而产生地文化内涵差异 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我国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够兴云降雨地神异动物,它集蛇、鸟、马、鹿、鱼、鹰等八种动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这八种动物地本领,能上天,能入地,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能在空中飞.中国人都以龙为吉祥如意地象征,并以“龙地传人”而自豪.在我国几千年地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地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地象征.龙地勇猛和不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所推崇地.正是对“龙”精神地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地道德观念,从而构成民族特有地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因此,在汉语中有关龙地成语就特别多.例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许多褒扬之词. 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巨大地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地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是邪恶地象征.龙被认为是凶残肆虐地怪物,应予消灭.《圣经》中与上帝作对地魔鬼撒旦()就被称为 . 现代英语中用喻人常包含贬义,如果把一个女人叫做,意思是她很凶猛,令人讨厌. (二)因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地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地自然环境中,各属于不同地文明体系,中国属于黄土文明,英国属于海洋文明,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地地域文化.英汉两个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地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地文化内涵和寓意.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国,“牛”在我国农业史上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劳作不可缺少地工具.因此,牛在我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地形象,人们对牛地情感也反映在语言上.在汉语中有很多带“牛”字地成语都富有褒义色彩,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老黄牛,孺子牛,壮实如牛等. 相反英语国家地人们不以牛为“农家宝”,而只是“盘中餐”.他们眼中地牛满身缺点,如鲁莽闯祸地人狂怒凶悍胡言乱语. (约翰牛)是英国人地绰号,这个词在()地笔下第一次出现时,指地是一个名叫地英国人,此人心直口快,行为鲁莽,躁动不安,滑稽可笑.(牛犊)、(母牛)、(水牛)地文化内涵也都是贬义地,如比喻呆头呆脑地人比喻肥胖丑陋地人 .指哄骗某人. (三)因习俗文化不同而产生地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民族中都有人养狗,且狗与所指称对象完全一致,但英汉民族对养狗地目地和态度很不相同.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常常是为了作伴.有地人没有子女,便拿狗来代替,他们地狗能得到相当多地“优待”和“特权”.它们有吃,有穿,还有音乐家专门为之谱写“狗曲”.狗得病时可请兽医,还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当主人外出度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地‘假期’待遇”.但在汉民族中,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实现地.而在英语中有很多带“”地褒义短语和句子.比如,“ , ”指爱屋及乌,“ ”指幸运地家伙,“ ”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 ”指有功者应受奖赏,“ ”指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之中等. 与西方英语国家地人相比,中国人则更在意狗地奴役性和使役性.中国人养狗地目地主要是用来看门.因而在我国,狗地地位比起英语国家地同类来说要低得多了.在多数情况下,中国人认为狗是令人讨厌地东西,汉语中与狗有关地词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狼心狗肺、鼠窃狗偷、狗头军师、狗血喷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然而,中国人与西方英语国家地人们对猫地喜好情感恰好与狗相反.中国人喜欢猫,是因为它活泼可爱,可

论中英文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

英语词汇学期末论文 论中英文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cultural development contains a nation's social consciousness, history, culture, customs and other social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making the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 values, codes of conduct, and lifestyl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 is much more obvious in animal word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the two languages,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given the same kind of animal is generally different. From a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by contrast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reveal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KEY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language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两种语言是发达的语言,词汇极为丰富,其中与动物有关的词汇极多。动物词汇指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由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语言,已被融入到各民族的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相反。由于英汉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 (一)因历史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我国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够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它集蛇、鸟、马、鹿、鱼、鹰等八种动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这八种动物的本领,能上天,能入地,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能在空中飞。中国人都以龙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的象征。龙的勇猛和不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正是对“龙”精神的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的道德观念,从而构成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因此,在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就特别多。例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许多褒扬之词。 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是邪恶的象征。龙被认为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魔鬼撒旦(Satan)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现代英语中用dragon喻人常包含贬义,如果把一个女人叫做dragon,意思是她很凶猛,令人讨厌。 (二)因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各属于不同的文明体系,中国属于黄土文明,英国属于海洋文明,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英汉两个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国,“牛”在我国农业史上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劳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牛在我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形象,人们对牛的情感也反映在语言上。在汉语中有很多带“牛”字的成语都富有褒义色彩,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老黄牛,孺子牛,壮实如牛等。 相反英语国家的人们不以牛为“农家宝”,而只是“盘中餐”。他们眼中的牛满身缺点,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 鲁莽闯祸的人;like a bull at a gate狂怒凶悍;throw the bull胡言乱语。John Bull(约翰牛)是英国人的绰号,这个词在John Arbuthnot(1667-1735)的笔下第一次出现时,指的是一个名叫John Bull的英国人,此人心直口快,行为鲁莽,躁动不安,滑稽可笑。calf(牛犊)、cow(母牛)、buffalo(水牛)的文化内涵也都是贬义的,如calf 比喻呆头呆脑的人;cow比喻肥胖丑陋的人;to buffalo sb.指哄骗某人。 (三)因习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民族中都有人养狗,且狗与dog所指称对象完全一致,但英汉民族对养狗的目的和态度很不相同。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常常是为了作伴。有的人没有子女,便拿狗来代替,他们的狗能得到相当多的“优待”和“特权”。它们有吃,有穿,还有音乐家专门为之谱写“狗曲”。狗得病时可请兽医,还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当主人外出度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的…假期?待遇”。但在汉民族中,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英语中有很多带“dog”的褒义短语和句子。比如,“Love me, love my dog”指爱屋及乌,“a lucky dog”指幸运的家伙,“Every dog has its day”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指有功者应受奖赏,“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指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之中等。 与西方英语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则更在意狗的奴役性和使役性。中国人养狗的目的主要是用来看门。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8052657.html,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靖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1期 [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形成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实现的,因而其往往承载着一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动物词汇作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外,还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的动物词汇,揭示中西方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意在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32-02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记录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了该语言群体独有的特征。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词汇上。美国语言学家Carol R.Ember曾说过,语言能够通过词汇来反映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因此,所有的文化都会在词汇中留下痕迹。作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对其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动物的了解逐渐加深,人们常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以及性格联系起来,或褒或贬。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同一动物的文化内涵一般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双方极易发生误解,进而产生交际的障碍。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进行分类研究,试图深入比较其在英汉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差异,意在提高我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最终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相同的动物词汇蕴含着相似的文化内涵 虽然东西方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由于某些动物身上具有的相同特征,不同文化群体中的人对于这类动物词汇也会产生相同的心理。 例如“狐狸”一词,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中,它通常都包含“狡猾奸诈”之意。汉语中,当人们指代老谋深算的一类人时,通常喜欢用“老狐狸”形容;同样的,英语中也有同样含义的表达,如“He is as cunning as a fox(他狡猾的像只狐狸)。又如汉语中“狼”被用来指代“凶狠残暴”亦或是“好色的男人”,而英语中也有相同含义的表达,如“a wolf in a sheep’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a-wolf-whistle(调情口哨)”。类似的表达还有:as venomous as snakes(蛇蝎心肠), 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勤劳)。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 ' 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 性格分析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中的言语幽默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的比较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的比较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受风俗、历史、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赋予许多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分别反映了各自文化发展的差异.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文化内涵之异同会有助于语言学习.本文结合实例从同一动物词汇代表相同的意义,同一动物词汇代表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动物词汇代表相同的意义,英汉特有的动物词涵义这四个方面来讨论英汉动物词汇涵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动物词汇文化意义的揭示和研究,不仅可以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而且对于不同文化的比较与导入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比较,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英汉文化在动物词语上留下的历史文化差异,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页码范围:33-34页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 学科分类:H031[语言、文字> 语言学> 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 基本词汇] 相关文章:主题相关 小议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和翻译 盛玥(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不可能不考虑这种语言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就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在语言的各种要素中,词汇是基本要素。词汇作为表达语言意义的主要单位,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动物词汇的所指与文化内涵的相同,相反和不同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文化对词汇的影响。需要我们采用合适的翻译技巧以及了解相应的文化内涵来处理这些问题。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翻译 一、汉语和英语文化内涵和所指含义相似 在汉语和英语中有很多词汇的含义和在各自语言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1.He was very dangerous. Like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他非常危险,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2.A dog's mouth emits no ivory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3.This is what we call a toad lusting after a swan's flesh. 这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鸽子”这一词与英文中的“dove”文化内涵和含义所指是一致的,都象征着和平。在盛大的庆典或者节日,我们都会放和平鸽。在英文中“crocodile”一词和汉语中的鳄鱼也有着一样的文化内涵,都有虚伪假慈悲的涵义,在汉语中,有“鳄鱼眼泪假慈悲”的说法,看下面这个英文句子:They are only crying crocodile tears at the old man's funeral because nobody really like him." 可以翻译为“在老人的葬礼上,他们只不过是假惺惺的挤了几滴眼泪,因为没有人真的喜欢他。”下面还有一些例子: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摘要]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因此了解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更为有效地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英汉语言词汇空缺翻译策略 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英汉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就存在着差异。英汉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差异导致了语言上的差异,并突出表现在词汇层上。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必然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民族文化及各民族实践活动的特异性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会表现为“词汇空缺”。因此,在英汉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时,必须考虑各种语言的个性和词汇的空缺现象,才能达到语言转换及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词汇空缺的涵义及产生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 词汇空缺本质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空缺。英汉语言都有各自的一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这些特有文化现象专用名词在其他语言里很难找到相应的对等词或契合词,这种现象往往被称之为“词汇空缺”。语言之间这种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空缺。 词汇空缺可以分布在词汇的各个方面上。例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常吃的“馒头”、“腊八粥”等在西方国家就从未有过,于是英语没有对应的词汇;而“pizza”、“turkey”等中国从未有过,因此在汉语里没有与其对应的词汇。再如,汉语中用“月下老人”象征媒人。而在英语的众神谱中,却没有这样一位老人。英语中主司爱情之神是美艳绝伦的维纳斯和调皮、喜欢恶作剧的丘比特。这两个颇具异族情调的爱情之神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仍然是一个词汇空缺。同样,反映汉语民族文化的事物或概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存在着空缺,如“风水”、“红包”、“有喜”、“中举”、“贱妾”、“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等。 词汇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引起词汇空缺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五种,即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别、对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摘要:动物与人类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人类常常借用某些动物来表达某种情 感,于是许多与动物有关的词汇在各民族的语言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结合实例来分析动物词汇在英汉文化内涵中的异同,有利于人们恰当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1]221在全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语言中都有许多与动物有关的习语和谚语,这些语言不仅与动物有关,而且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人们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本文通过分析几种英汉常用动物词汇的异同,不仅分析他们的字面意义,更注重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找出英汉语言中赋予动物涵义的共同点和差异,尤其了解不同表达,有利于我们顺利的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 一动物词汇的起源 可以说自人类出现就与动物产生了各个方面的联系,人类的生活便离不开动物的存在。然而动物不仅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人类也不断的赋予与动物有关的各种丰富词汇,这些词汇常常表达了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廖光蓉认为,人类赋予动物的词汇且由此产生的文化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起初人类仅仅依靠动物的习性、外貌、习惯、性格、行为、作用等特征来称呼;逐渐的人类有了独立的民族文化、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动物与包括神话、宗教、传说、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有了联系;后来便产生了联想,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邓炎昌,刘润清指出,“词的涵义并不能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即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词的涵义是隐含的或附加的意义。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词的字面意义是必要的,知道词的涵义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了解词汇涵义,就会在言语上犯错误;有时侯会把好言当恶语,引起谈话双方的不快;有时会把嘲讽当作称赞,交流不畅。” 二同一动物词在汉英文化中具有相同的喻意 尽管英汉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但由于人类生活的环境相似,同种动物的很多特征极其相似,如形体、生活习性等。人类赋予同类动物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他们相同词汇文化内涵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比如:英汉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 its way through)”。由于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弯曲且柔软,蜿蜒曲折前行,且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狠毒、阴险”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汉语中有“蛇蝎心肠”、“佛口蛇心”,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又如:汉语中有“鸡鸣起舞、犬吠鸡鸣”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因为清早鸣叫是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老鼠指胆小、怯懦的人。胆小如鼠在英语中就是“as timid as a mouse”。 三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喻意

浅析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语词汇学》 期末考核论文 2014-2015-1 论文题目浅析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班级英语1401班 姓名南宫芊芊不爱我 学号1212121212 任课教师蓝天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浅析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南宫芊芊不爱我 摘要:词汇意义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收到人们所属群体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雨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的文化背景。全文从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角度探析了中英两种文化体系下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旨在促进英语教学,推进跨文化交流。关键词:动物词汇;英汉语言;文化内涵;文化差异 Abstract: Lexical meaning, influenced and limited by the group culture it belongs to, marks the width and depth people’s cognition of the external word. The implied meaning of animal words that they are endowed with have strong national cultural traits and profound social historical origins. There exist the striking differences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embody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group they belong to. This thesis is trying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under the two cultural system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regional culture, custom culture, religious culture and na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English teaching and push forward the cultural cross the cultural cross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animal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cultural connot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一、引言 任何语言都是文化的基石。一种语言既反映一种特定的文化,又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因素,反映着语言的发展状况。词汇意义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收到人们所属群体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文化群体(社会或国家)因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的不同,对相同事物或概念可能具有表现为个人爱憎的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导源于文化背景的内涵意义,我们称之为词汇的文化内涵,即“文化附加义”,它是除基本意义或字面意义以外的各种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文化所赋予的文化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