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学习笔记

初二物理学习笔记
初二物理学习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2016年12月25日星期日)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cm=1×10^(-2)m 1mm=1×10^(-3)m 1μm=1×10^(-6)m 1nm=1×10^(-9)m。

2.长度的测量: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相邻两个刻度之

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3.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

测微器。

4.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second),符号是s。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5.时间的计时仪器:古代日晷rì guǐ、沙漏;现代是用停表。

6.误差: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

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7.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简称SI。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

运动(mechanical motion)。

2.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分子、原子运动,电磁运动等。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

3.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

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5.物理实验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

这种方法在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例如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关于探究声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就开始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因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我们逐一研究它们分别可以传声时,就必须控制其它两个因素.如果在进行该实验时就给学生恰当地点拨,提出:“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到

的敲击声为什么就能认为是桌子传来而不是空气传来的?”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就能使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的思想.在接着的探究影响音调、响度等因素的实验中,把控制变量的思想对学生给予简要的介绍,就会使学生逐步领悟到控制变量法的实质要领,为以后的探究实验作好方法上的准备.

在初中物理中,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热功率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等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譬如,在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教学时不妨设计一

问:为什么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还用到似乎与实验无关的煤油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小结出该实验中煤油的作用的基础上,进而再问:该实验能否不用煤油而改用其它方式来观察电阻通电后的发热情况?这样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发散,转换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设计实验的能力也随着提高了.

四、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比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研究电压的作用时,借助于看得见而学生比较熟悉的“水压形成水流”的实验作类比,来揭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比如在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实验中,为准确记忆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以紧握的右拳头类比为螺线管,四指为线圈并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北极.这样形象直观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牢固.

五、图象法

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

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六、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想象建立模型和进行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可分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

理想化模型就是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因素舍去,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去再现原形的本质的东西,构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例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杠杆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杠杆在使用时,由于受到力的作用,都会引起或多或少的形变,然而在研究中把此时的形变忽略不计,这里我们就把杠杆经过理想化的处理,认为它无形变,视为一个硬棒,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时不被细枝末节的因素影响,顺利地得出杠杆平衡原理.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速度: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velocity

[v??l?s?ti])。v=s/t,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

2.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uniform rectili near [?ju:n?f?:m] [?rekt??l?ni?(r)])。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是研究其他运动的基础。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第二章声现象(2016年12月26日星期一)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

动(vibration[va??bre??n])产生的。

2.声音的记录: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

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机械唱片机的原理: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间重现出来。

3.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

波(sound wave)。

4.声音的传播2:声音的传播需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

质叫做介质(medium)。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5.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

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150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一般情况下声速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逐渐变大。

6.声音的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

反射。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回到耳边,人们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与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秦效果更好。

7.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第二节声音特性

1.音调:我们接触到的声音,有的听起来音调高(pitch),

有的听起来音调低。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2.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frequency

[?fri:kw?nsi)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就高,频率低则音调就低。

3.声波: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就高;低音

调的波形比较稀疏,声音的频率较低。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20000Hz。超过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supersonic wave);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

4.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

5.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amplitude

[??mpl?tju:d]),物体振动得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6.音色: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

的响度。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的不同。这表明声音中还有一个特性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musical)。不同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三节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

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采用这个原理制成的超声导盲仪可以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倒车雷达;医生用的B型超声波诊断仪;

2.声与能量:声波也是一种波动,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应用

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民用洗涤,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振动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会损坏被洗的物体。医用医疗,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被排出体外。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

的声音叫噪声(noise)。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分贝(decibel[?des?bel])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控制噪声: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

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

觉。因此控制噪声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声朵。

第三章物态变化(2016年12月27日星期二)

第一节温度

1.温度计: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temperature[?tempr?t??(r)])。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有的用煤油。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符号0C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

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C,沸水的温度定为1000C,分别用00C和1000C表示;00C 和1000C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0C。正常人的体温370C。绝对0度为-273.150C

4.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

温度的范围;然后,还要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以保证读数的正确。

5.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要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

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⑵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9度。体温计的刻度范围

通常为35-420C。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这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要使已经升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其它温度计不允许甩)。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1.物态的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在种状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s??l?d?f?'ke??n])。

3.晶体和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

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这类固体叫做晶体(crystal)。有些固体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

4.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solidifying point)。同一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明确的熔点和凝固点。

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

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反过来,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放热,但是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vaporization),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liquefaction)。

2.沸腾:沸腾(boiling)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

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boiling poit)。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evaporation [??v?p?'re??n])。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与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液化: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另外在

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与此相反,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第四节升化和凝华

1.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化

(sublimation[?s?bl?'me??n]),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化(deposition[?dep??z??n])。

2.升化吸热,凝化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2016年12月28日)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太阳以及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星星都是恒星,宇宙

中的恒星都能够发光。许多东物也能发光,如夏天认晚

的萤火虫。大海深处的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等也能发

光。所有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空气、水和玻璃等透明物质叫做介质,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

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

线。小孔成像、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4.光的传播速度:光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物质中传播,

而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

速度。在物理学中用c表示光速,c=2.99792×108m/s,

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c=3×10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于c。光在水中的速度为

3/4c,在玻璃中的速度为2/3c。

5.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1光年。牛郎星与织妇

星相距16光年。

第二节光的反射

1.反射:光遇到桌面、水面以及其它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

生反射(reflection)。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经过入射点O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

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叫做反射角。在反身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reflection law)。

3.光路的可逆性: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到镜面,那

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如在镜面中看到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位同学也能通过这个镜面看到你的眼睛。

4.镜面反射和温反射:镜面很光滑,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

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mirror

reflection)。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1.像: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

镜子里的这个“人”就是你的像(image)。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

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3.平面镜成虚像: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

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S’处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S’,所以把S’叫做虚像(virtual image)。

4.平面镜的应用:镜子,潜望镜,塔式太阳能电站。

第四节光的折射

1.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

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refraction)。

2.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

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是折断;河水看起来很浅;

用鱼叉捉鱼时要叉鱼的下方;茶碗中原来藏有一个硬币;

海市蜃楼。

第五节光的色散

19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这

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迷。彩虹就是阳光在传播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折射的产生的现象。

1.色散: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

光,这种现象叫做色散(dispersion)。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太阳的可见光谱:太阳的可见光谱中在红光以外是红外光,紫光之外是紫外光。

2.色光的混合: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

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叫色光的三原色。

3.看不见的光: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infrared

[??nfr??red] ray)。在光谱的紫端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ultraviolet [??ltr??va??l?t ray)。

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尽管看起来外表跟原来一样,但它辐射的红外线却会增强。红外线用于医疗,还能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至今已有20xx年时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并长期担任班主任,20xx年被聘任为中学一级教师。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现任高三年级主任兼高三理班实验班班主任。 一:现实表现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落实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各项教育法规,做到依法治教。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在教学工作中服从学校安排,从不挑剔,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能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用实际行动服务于学生,做到让学校放心,家长满意。 二:学识水平 99年我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物理教育专业,因在大学期间学业成绩优异和实习成绩优秀,当年被评为“优秀大学毕业生”,并成为直接分配到省重点中学任教的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别人的帮助,本人的踏实肯干和虚心学习,很快就适应了高中物理循环教学,特别是任现职以来连续两年高考成绩显著,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现担任高三年级主任同

时兼任高三实验班班主任,组织本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在这20xx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时刻牢记“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长期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还经常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中小学继续教育的学习;多次参加班主任工作的业务培训;去年暑假还参加了新教材的业务培训;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师业务能力发展的需要,长期自学计算机有关知识并把它应用到在教学中去,能轻松地用相应的软件制作物理课件,服务于物理教学,并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高级证书;此外还参加了普通话的培训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拿到了普通话考试的合格证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我深知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教师这项职业的特殊性,今后我会在此基础上更加努力学习,充实自我。 另外在业余时间还主动加强了本专业的业务学习,长期订阅《物理教学参考》、《中学物理》等教学期刊,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研究,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经常上网了解全国各地的教学动态和一些新的变化;学校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活动也积极主动参加,经常撰写心得体会。“终身学习”,“培养学习型人才”是对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号召,这也更是我们从事的职业的基本要求,并且比其它行业体现得尤为重要,知识的更新,教育思想的革新,教学方法的转变,更需要我们处处留心,向身边的所有人学习,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n),分米(dm厘米(cm),毫米(mr)微米(un)纟纳米(nn) 1km=1000m=10 3m 1dm=0.1m=10 -1m 1cm=0.01m=10 -2m 1mm=0.001m=10 -3m 1 卩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 -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 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 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 n 1mi 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doc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作为初中物理老师免不了要写教学总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参阅。内容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工作总结栏目。 初二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五到十班的物理教学任务,这一学期即将过去,使用人教版的新教材已快有一年,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有收获。新的教材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贯穿了我的思想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作为物理教师要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

【初二】初二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关键字】初二 初二物理上册总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桌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时纸屑会跳动。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水中的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盛入适量的水,两只手分别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相互撞击,我们可以听到撞击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s合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0.29s(当时空气)。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当时空气)。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 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测距离: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vt。 ☆测声速的方法:站在高大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测出喊话人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s。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v,v=st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传导性耳聋),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是Hz。 声音可分为次声、可闻声、超声。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初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了八年级一班和八年级二班的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备课方面 在暑假培训期间的空闲时间,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本学期的物理教案基本完成,开学初我结合课本和教参,完善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其重新进行审视,将其取舍、增补、校正、拓展,做到精通教材、驾奴教材,为上课这个环节做最好的准备。 当我挟着满载心血的教案本走进课堂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仿佛自己就要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每节课,不管是阴天还是晴天,我都觉得窗外满是阳光,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带给学生崭新的知识。与此相应的是,学生的听课热情普遍提高了,几乎没有人睡觉、聊天,每一双眼睛都紧紧盯着讲台上的我,并且不时的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新鲜的问题。 所有这些不能不得益于我认真谨慎的备课。当然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了解学生第一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也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第二,除了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外,还应该注意和学生沟通。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或两饭时间和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等,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而且都要备好、备精,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二、上课方面

初二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初二物理上册总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桌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时纸屑会跳动。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水中的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盛入适量的水,两只手分别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相互撞击,我们可以听到撞击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0.29s(当时空气15℃)。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当时空气15℃)。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 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测距离: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vt。 ☆测声速的方法:站在高大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测出喊话人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s。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v,v=st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传导性耳聋),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是Hz。 声音可分为次声、可闻声、超声。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2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学年的物理教学,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在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这一学期在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课前准备。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 二、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能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作业尽量做到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全批全改,这样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况有更好掌握,随时调整教学,即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对于每个班的后进生,坚持个别知

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谈理想、谈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坚持听课、评课,注意吸取本学年组里老师及初三本学科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一到二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本学期还参加了县三中物理教研活动,从中我学习了怎样有效指导学生做好物理实验、怎样指导学生做好图片分析等,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五、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如到网络上学习新的知识,阅读教育教学杂志,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此外,教学中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工作中仍然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不够有激情等,但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加倍努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试卷 一、选择题 1、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2.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256Hz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 B.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音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俗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5.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 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猴子看见水中的“月亮”,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B.利用照相机照相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C.幻灯机投影灯片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 D.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等于10cm。 8.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2017年八年级上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小结 建政学校:彭伦武光阴似箭,时间转眼就过了一个学期。这学期我任教的是八年级(1)、(2)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的初中生来说,使他们能够尽快的适应新课程和对这门新课程感兴趣是我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因为这些都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以下是我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八年级的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设法强化、巩固学生的兴趣。 二、发挥猜想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猜想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发散过程,通过猜想力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求物理知识。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2、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利用猜想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观察力、操作力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可以使物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过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为创造力的孕育、萌发创造了条件。 三、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图。

教材中编入的大量漫画插图,可寓揭示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有趣的生动活泼的画面之中。如教材中光的直线传播形象直观,学生易懂易记。学生很容易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回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他们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跃,感觉到身边的物理现象自己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了,在成功的喜悦中求知欲就会油然而生。 四、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 2、可进行实验模拟,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物理课堂中,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利用现有的器材和条件很难实现。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软件则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动画的画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在教学中,考试题目要容易一点,教学内容要适当,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六、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的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其关键就是上好课。能把知识点落实到位,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学习一本功课最基础的就是有一个充足的睡眠和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两样才能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与复习!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

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5篇)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第1篇】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物理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物理的价值,增强理解物理和运用物理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物理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复习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 第一节1、长度单位km、m(国际单位)、dm、cm、mm、um、nm(复习进率及单位换算) 2、长度测量:刻度尺使用方法:三看(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五会(选、放、看、读、 记) 3、时间单位:h、min、s(复习进率及单位换算) 4、时间的测量:秒表、停表(的读数) 5、区别误差与错误 第二节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单位换算)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常考点) 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 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

文化生活思维导图2016

文化生活思维导图 '化的礼会作川为什 么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丈化与补会 文化对人的 影响文化彤响人r '尿什5J*祁『“出祜“ E认谓川界改适冊艸 过卅中转化为tna力战?对社会童展产生探刻 够响 史化的内涵 足什么 特点:人去特竹的现除,足-种攒菲*粉神活动 离不川初厕衲型?轴种严品海不川咄神油型 P优反东川了环琢政祁.丽给卩塔济 枚汕亚人的晌 文化9经济政泊 |< +11心砂 丈化Q政沁相".空融]_________________ : 文化号综介国力k f我现:丈优痢韭超碳为氏族凝囉力和创适力 的猱泉.越来眩厲为综件国m的収绘凶盍 、 怎么办:把疋化住检作为皿喘战略任的 农现 特定的乂化坏境 “來源 各种咛似化辭」j 彫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 影响人们的认谀活动实践活~' 抽点 序响人们的认说活动实践沾 动和型继方式 £替移默化:要参加健屣向上的' 丈化活 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张远持久:婴欖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吃观价值观 辱厂 r F富人的粘神肚界 文化塑适人生増强人的梢神力雄 X jf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活思维导图 民联节日 機表現L 1 ; 文恼产 紙嚥认財民敝北 ,mn^TVL :H 诰,文乳印飙电f 和略 itSfiX :佣 M 熾文化的发 臥促进悄界文化的皴 顛使飢KOOSB 朋文化在巾脱拣XK 洲哗文化创法 世界文化的 多帥 \ 述要It 攵化是民軸戊是世界的 \ _ _________ } 文牝的瓣性与 文北在交流 删中

初二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 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 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 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 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 化现象。 1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 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 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 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 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 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 给大脑,形成听觉;

初二物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初二物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模板(一)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是我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物理教学更具特色,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我任教初二年级的1至4班的物理课程。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做好课堂教学“四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认真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使学生对物理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科学水平。另外,课后根据得失及时认真的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 在课堂教学,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努力的寻找器材完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力求让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一学期以来,我到七中听取了几节区级优质课评选、到青岛即墨28中学习,在网络上也结实了几位博友同行,尤其是潘老师的教学随笔,让我受益匪浅。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物理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平时有机会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听课、讲课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顺利完成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1、对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虽然认真学习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物理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物理教学的特色点,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 {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公式:v= S t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1m/s = km/h

初中物理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精选】

一学期来老师们是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的,在这一学期的结束我们老师在结束工作时会写一份工作总结进行回顾。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教学工作总结栏目! 初三物理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来,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们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无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九年级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我们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word版本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