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自主建构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得了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尽管如此,在许多农村学校,合作学习还是处于半荒芜状态,亟待开发和利用。纵观我校当前的数学课堂现状,单一式、机械式、封闭式数学教学模式仍占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乐观,数学成绩极不理想。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当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中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我们开展“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同时,摸索出一条切合我校实情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让学生即使有一千个厌学理由都回归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一)理论依据

(1)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竞争日趋激烈、以人际交往为载体的信息交往频率显著加快,两者以令人惊讶的紧密联系相伴相随。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可以取胜,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会合作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一样,理应成为新世纪人的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另外,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发轫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推广实践,其间经历百余年,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灵动新课堂。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

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其他素质的专题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合作探究、交流、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2. 研究建立“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4.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5.研究评价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对比法、文献法。整个过程都以实验研究为主,实验教师以常规教学为依据,以个体实践为主,课题实验小组成员为辅,按学期分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总结,讨论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完成本实验课题共花两年时间:(从2012年7月起至2014年7月),主要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2.7-2012.8)

1.做好课题立项、开题工作。通过调查分析,确定研究的内容,申报立项,设计研究方案,邀请有关教研人员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建立实验课题组:确定实验班级、教师,组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3.文献研究阶段:通过大量查找文献资料并进行去粗取精的归纳整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思路和方案。

(二)、实施阶段(从2012年9月起至2014年7月)

1、第一阶段:准备和初步探索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

确定研讨课的研究主题、方向,选定授课班级,集体整合资源备课。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尝试如何种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不断交流改进,修正实验措施,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2、第二阶段:课题深入研究阶段(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

(1)课题负责人和实验指导人员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验教师撰写有关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论文;

(3)联系实际,设计实验课例,组织成员集体备课;

(4)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组织成员听课、评课;

(5)调查研究,进行教学情况分析,查漏补缺。

(6)定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阶段总结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阶段性成果。

(三)、总结汇报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性评价。

反思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在研究中不断回顾、反思、交流、调整,使实验策略趋向科学化、高效化、合理化、人性化。

2.举行研讨课与观摩课的有关活动。

3.收集整理过程资料,做好结题准备工作;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四)、评估验收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

上交结题报告,迎接专家组的鉴定验收,通过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本实验课题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中主要措施有:

(一)、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在我们(罗桂庄、江赴安)提出本课题之时,为了更好地在两年内完成研究任务,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本课题组由罗桂庄、江赴安负责,合作成员有:何建、何满莲、何广成等。他们均为大学专科以上毕业,是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和顶梁柱。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1、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理论《课程改革纲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等。

2、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化教育科研理论。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恋上你的课》、《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等。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请外校优秀教师来校交流;在校内举办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三)、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课题研究只有落实于课堂,才符合教科研一体化,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研究成果也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大的推广价值。因此,课题组全体教师要把每堂探索课当成研究课,做到“心中有课题,课题有研究”。

(四)、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五)、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初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明显提高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浓厚了许多,成绩也有所提高。

在第二阶段具体的做法如下:

1、对第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得与失,进一步调整研究的策略。

2. 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了真正触及实验课题的实质,尽快探索出并掌握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技巧,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认真阅读这6本书:《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匡金龙主编)、《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李志主编)、《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袁振国主编)、《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张晓玲)、《恋上你的课》(黄波编著)和《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陈宇卿主编),从心理学、教育学、构建学和行为学等方面去寻求理论支持。

3、“走出去,请进来”在这一年中课题组成员何建参加了在韶关举办的钱守旺数学专家做的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江赴安老师参加了韶关市小学数学“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每位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回校后都要把自己所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体会与全体数学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 2013年12月10日,学校邀请了金鸡小学高年级数学组来我校交流,在交流中由金鸡小学邓财荣老师和我校实验课题主持人罗桂庄老师各上了一节示范课,课后双方老师进行了中肯的评课,我校数学组老师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收获不少。

4、继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讨论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等。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由教师或小组长给他“开小灶”,让他尽快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5、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①将学生按异质分组和优势互补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能力的4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

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特别关注后进生,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培训小组长,提高其组织和领导能力。

6、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想要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评价必不可少。我们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1)小组长评价组员。每周一组长从我这领到一张小组评价表,此表可用一星期。上面共分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日常行为表现三个栏目,采用计分方式能比较直观地看出学生一周的表现。(2)成员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教师评价。教师除了上课外,还密切关注每个成员,特别是后进生的表现,以便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奖励方式:根据学生一月的具体表现,由教师投票和学生投票综合评出评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进步之星”和“课堂之星”若干名,发给自制精美小奖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项举措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要素分

教师的教教学思想

(1)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2)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

教学能力与策略

能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课堂生成

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课堂预设,满足学

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能快

速敏捷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有用信息,体

现良好的教学导向和教学机智。教学活动设计

科学得体,组织形式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探求,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1

教学环节出示学习目标

(2分钟)

目标符合课程标准;与学生认知水平和

心理特征相适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明确、

具体;可操作性强。

5 预习检查

(5分钟)

理清预习内容的要点,准备素材,尤其

是小组长检查中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订正。方

式为:“说”、“写”、“批”、“查”、“看”等。

5 分组合作1、分配学习任务到小组,并提出要求。1

(8分钟)(1分钟)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分配的

任务。小组长具体分配任务;

黑板板示、设计、读、写、讲、演、唱等。

(5分钟)

3、小组策划,准备展示,要求中下学生

必须参与。(1-2分钟)

展示提升

(15-18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解答。学生在黑板前

讲解,分析;还可以演小品、唱歌、说相声、

诗歌朗读、画画等。注意学生参与的面,优、

中、下学生都要有参与的机会。

2、学生讲解、表演完后,教师、学生

可作点评,有的也可以反问,追问、质疑,让

同学们深层次探究问题。

1

5

巩固提升(10分钟)

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

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

补偿教学。达标练习经限时限量,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注重差生的检查,收集学生答题信

息,出示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

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5

学生的学学习参与度是否全员参与,参与度有多大。 5 思维度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积极思考,思考

的深度、广度如何。学生是否有问题意识,善

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的

积极性、独创性如何。

1

自主与合作学

是否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是否做到

独立思考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相结合。

1

精神饱满度

观察学生精神是否饱满、情感是否愉

悦、思维是否活跃、参与是否主动。

5 目标达成度

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

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达到共识、共享、

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观察、

检测,学生在认知、过程、体验等环节的

目标达成度高

1

7、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时间一长,学生容易懈怠和浮躁,特别是中年级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有不良倾向,如上课开小差、讨论情绪不高或游离于小组之外等现象都及时与学生沟通,让他们对小组有认同感,并提高学习积极性。

8、抓好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只体现在课堂内,更重要的通过课内的合作辐射延伸到课外,碰到问题能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去找他人合作交流,与不同的人进行合作,形成一种必要的学习和生存能力。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合作,除了提出明确的要求外,还要求学生根据“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原则进行优劣自行组合,也可以沿用课堂上的合作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我们对学生课堂外的合作交流进行跟踪观察,并做好数据收集、分析和对比研究,以寻求更优化的合作方案。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学生的各项技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提升

1.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之间需要经常交流、合作,久而久之,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愿意和同学交流了。如我班的同学,由于她性格内向,成绩较差,以前几乎不和别人玩,但自从开展合作学习以来,她的性格开朗多了,能主动参与操作,脸上的笑容也灿烂了。

2.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掌声明珠,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协调和合作意识较差。开展合作学习以来,学生学会了遵守纪律、听从安排,养成了关注他人、礼貌待人、有序发言和相互勉励等优秀品质。

3.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轮流担任组长期间,为了让自己的小组获胜,他们就要全面考虑问题,合理安排分工,解决小组矛盾,这时,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就得到了锻炼。

5.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从做中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必须在操作中、实践中获取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经过两年的训练,学生们不但改变了原来机械的学习方式,还拓宽了学习途径,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6.学生的评价能力得到了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实验班级数学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由上表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

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和枯燥,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很多学生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弄不清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合作学习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使之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增强了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

(三)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了“快乐数学课堂”。

传统的数学课堂,大部分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信任的心理氛围和自主建构的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没有强迫性的学习,学生反而投入了更多的情感和精力。学习中的游戏和竞争也让学生学会了团结、宽容和理解,并且提高了受挫力。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融入到了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更加学有动力,学得快乐,真正实现了“快乐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幸福感。我们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的赞成度达到了100%。

(四)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合作学习需要对每个成员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评价,有自评、学生互评、小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了反思自己,取长补短;同时懂得了欣赏别人。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会逐渐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以前上课总是爱开小差,爱讲话,但自从参与合作学习以来,在同伴的约束下和自我的努力下,他很快就改变了上课开小差、讲小话的习惯。现在,他还常常管着别人呢。

(五)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成绩。

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了学习的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成绩不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都有较大突破。

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实验前、中、后的对比情况表:

(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中,我们不断反思成败,总结经验,改进策略。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实践和论证,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校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1、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题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

2、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发挥了教师集体智慧和群体力量,同时每周三下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专题研究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人人发表意见,个个畅谈自己的见解,使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圆满解决。

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3、活跃了校本教研气氛。实验促使广大教师对教学改革有了强烈责任感和自觉参与意识,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育观念,特别是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过去是因教材而教学,现在是为教书而用教材,同时,在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九、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小组成员之间的消极依赖或组间的竞争,容易造成后进生的惰性。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为学生增加了不少参与的机会,但在日常操作中,

往往发现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常常以小老师的角色出现在小组

中。为了争取时间、获得操作和发言的高分,让本组在竞争中获胜,他们

常常会让优等生代替后进生,使后进生的参与度降低,成了“旁观者”,

不利于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2.个人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探索的有机结合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时,强化了小组合作,则容易忽视个人独立探索。特别是后进生,

无论在合作前还是合作中,教师都较难判断他们的掌握程度,致使部分学

生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没有很好的促进个人的发展。

3.合作的时间较难把握,影响教学进度。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为了要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获取数据,建构知识,

所需要的时间会较长。这样容易导致拓展时间缩水,巩固练习没时间做,

不利于知识的强化和归类。

4.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改造还需要加强

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学内容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学会创造性的选择

和加工现代教学内容,把数学问题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中,并用学

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这些内容,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

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我们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创新性不够;

对问题的把握也不够,问题的层次性及整体性还需要深入探究。

4.教师自身的素质需要加强

由于第一次做这个课题的研究,加之我们自身素质的原因,致使课题研究出现了一定的失误和盲区。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

总之,“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在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预定目标,顺利结题。虽然当中有一些失误和有待研究的空白,但这些失误和空白也成为了我们这次研究的宝贵财富,它指引了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结题并不意味着停止研究,它是一个逗号,一个短暂的休息,我们将在原有的研究成果上继续攀爬,不断接近课题的本质和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沛县沛城镇王楼小学刘学翠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用频率较多,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者们大多缺乏对这一学习形式的深刻认识,大多数操作过程都基于教师自身的经验水平,有的则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发挥其有效性,从而也搁置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体现优势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这一学习形式。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交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使学生潜在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且也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是重视合作学习的。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目前国内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的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些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形式上合作,但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相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 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论证选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组织与培训课题研究人员和落实任务与研究计划,办理申报立项手续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9月) ⑴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主要任务:①设计有效方案,具体实施;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②完成有关有效合作学习的中期报告。 ⑵问题研讨阶段。 主要任务:进一步开展研究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等诸多好处。但现实中的课堂却是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订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

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研究目标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的理念决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讨论解决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信任和团结关系。 五、研究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自主建构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得了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尽管如此,在许多农村学校,合作学习还是处于半荒芜状态,亟待开发和利用。纵观我校当前的数学课堂现状,单一式、机械式、封闭式数学教学模式仍占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乐观,数学成绩极不理想。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当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中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我们开展“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同时,摸索出一条切合我校实情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让学生即使有一千个厌学理由都回归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一)理论依据 (1)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竞争日趋激烈、以人际交往为载体的信息交往频率显著加快,两者以令人惊讶的紧密联系相伴相随。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可以取胜,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会合作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一样,理应成为新世纪人的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另外,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发轫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推广实践,其间经历百余年,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灵动新课堂。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其他素质的专题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合作探究、交流、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2.研究建立“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许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认同。80年代以来,它也成为了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所研究的对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堂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课堂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标准》提出的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阐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和小学英语教学已经被紧密的联系起来。目前,许多的小学教育工作着都为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着探索,以期找出符合学生及学校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以“合作”为中心,以“小组教学”为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形成的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流程。使得英语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交际合作的过程。本课题组针对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促进该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完善性。有鉴于此,我们确定了《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开始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同时,合作学习的观念已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不局限在课内。 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充分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的省级课题就有多项,公开发表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就逾百篇,其中我省的《合作教学与实验》已通过省级鉴定,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合作学习的实验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当代教学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次。 三、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于美国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本课题在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基础上,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进行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大因素的整合,并力求四大因素的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而不再是以单一的课本为主。因此这为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同时也促使教师们改变工作方式,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沟通。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题结题报告(附开题报告)作者: 郭秀环来源:本站原创更新:2015-03-10 15:37 【摘要】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合作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组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关键也在于学生能否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因此,变革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方式,借鉴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

当务之急。探索既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又能汲取国外教育先进理念的培养人才模式,乃是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难点。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学习能力课堂生态我申报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被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自课题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详细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分层次的培训,以实验教师为骨干,针对试验班级学情,在教学理论、观念、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每个实验阶段都能够不断的提升对课题的新认识。通过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基本达到预期效果,现对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主要成果及 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我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形式了,“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要求新的教学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由原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已走进课堂,但还存在一些弊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表现出极大的不放心,不敢放手。甚至有的老师仍在唱“独角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在操作策略上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内容还需补充完善。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有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一、学生的参与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我们的课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上学生们都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课堂效率有所提高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更深刻,更牢固了。在课上,小组活动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参与面广。因为教学中直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课下,学生积极预习学习任务,积极复习,查阅字典,讨论疑难问题,正是由于课堂上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扩大,所以提高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了学习效率,使两极分化在缩小,合作学习中评价的是整个小组的情况,不突出某个人的成绩。每组1号2号即“尖子”要充当“小教师”的角色,为了在课堂上演好这个角色,又为了让老师和同学看到自己的“势力”他们必须时刻提高自己,不断钻研,为了本组的利益, 1号2号同学必须帮助3号帮4号,这种手把手,一帮一的模式又会使本组稍差的同学成绩有所提高。于是班级的差生数量就会不断的减少。也树立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避免了两极分化,同时也保护了差生的自尊心,使得整个组的成绩都得到提高。

三、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活动需要组内的合作和小组之间的竞争,久而久之,组内每个人都树立了良好的自身形象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比赛中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展开竞争,优生对优生,差生对差生。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差生也不会凉到一边,他们同样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公平的制度让他们找到自信, 只要我在努力,只要我在进步就行,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形成你追我赶的趋势。在这种学习氛围的感染下,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形势下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更好的构建了高效和谐的的英语课堂。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学生破罐子破摔,不积极配合;合作学习时,有些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只是其陪衬。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重点。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篇5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合作学习指导策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文档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合作学习指导策略课题研 究结题报告文档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原因及意义。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的方式。 ”而科学探究活动中,合作学习又是探究的主要学习形式。合作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如何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进行 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摆在我们所有科学实验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中心学校于 2001 年 10 月申请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指导科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5E2RGbCAP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如何组织、引导、促进学生相互帮助、合作交流地进行科学探究学习。

、如何为学生提供、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进行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同桌间、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引导学生积极寻求社会的帮助与合作。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合作学习。 、通过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型向探究性发展,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探究中的合作能力,并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p1EanqFDPw 、通过探究,锻炼和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教学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实效性强的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中合作学习的策略,促进师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究。 、录制能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录像。 四、研究的具体方法。 本课题重点解决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具体研究方法有:

合作学习结题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871-43 合作学习结题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合作学习结题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

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

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自主建构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得了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尽管如此,在许多农村学校,合作学习还是处于半荒芜状态,亟待开发和利用。纵观我校当前的数学课堂现状,单一式、机械式、封闭式数学教学模式仍占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乐观,数学成绩极不理想。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当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中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我们开展“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同时,摸索出一条切合我校实情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让学生即使有一千个厌学理由都回归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一)理论依据 (1)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竞争日趋激烈、以人际交往为载体的信息交往频率显著加快,两者以令人惊讶的紧密联系相伴相随。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可以取胜,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会合作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一样,理应成为新世纪人的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另外,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发轫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推广实践,其间经历百余年,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灵动新课堂。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

小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总结 这学期,我们理科教研组积极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研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实验方法 1.学习理论确定目标 一开始,我们根据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讨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 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人一小组。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 (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 2.选定学习内容

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有新旧知识衔接的内容。 (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复习课的内容; (4)“开放性”问题; (5)需要学生操作实践的知识内容。 3.探索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想法,形成统一观点;合作分工进行实践操作、探求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这些合作方式都能从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进行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1.理论水平不够。实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生已有学习习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短时间难以克服; 3.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5篇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5篇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 把学生有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增强他们的后期 以及求职能力在他们自学的时候也可以。对知识进行深刻的掌握。 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在教学中采 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事实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 角度的交流模式,是每个小组的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 看法,而且他们也养成了他们愿意。今天他人的意见,是学生感 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更促 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让雪每个学生爱学会学了学的目标,进而 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在班级的学习合作中,我们要倡导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 各种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工。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 解互相交流行程小组的学习成果。在此期间老师应该在。我今天 巡视一下,然后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帮助学生提高合作的技巧,然后同时又。注意一下学生之间的人 际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困难的学生。应该提醒他们 多吃考多鼓励,多发言,让他们有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老师更应 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让学生

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交流在一起玩耍,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接触,让我们老师应该好就能形成一种。 然后的风气,是同学们沉浸在愉快的互助合作交流的气氛中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 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看了有关小组合作的相关书籍后,对 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特殊性做了一些整理: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 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 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 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相关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知识,结果很多学生拿出一 叠厚厚的资料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 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 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 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

小组合作学习调查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合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开始关注和实践“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对课题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7—9年级各2个班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见附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问卷逐项统计以及与有关师生的座谈,可以看到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的培养为根本,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

1、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等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问卷第五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回答经常的占%,偶尔回答的占%,听别人讲的占%。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中等或不太好的学生。 2、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问卷第八题“当不理解、不明白、有疑问时:能大胆提出的占%,不敢说出的占%,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与同学和老师争论 的占%"。通过对调查问卷及谈话的反馈分析,可以看到,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明确。通过与教师的交谈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仅仅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 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而它真正的意义却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2)合作小组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容易造成合作讨论时成员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因而导致讨论难以深入。从“你们班学习合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实施生本课堂充分开展小组合作 二、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其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 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时代的要求。而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 点之一。互动学习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在合作、竞争和个人 三种学习情景中,互动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情景,但目 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生之间的合作应当成为现代课 堂教学的主流。因此我们提出在小学进行互动英语实验研 究。 一、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70年代初,

欧美国家的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并发现了合 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J·R·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 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 动。”在合作学习中,有五个基本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 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 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的成绩记录;(3)面对面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 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4)小组合作技能——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 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5)小组的自我评估—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 好,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互学习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 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四、实验过程与措施: 一、合理划分合作互动学习小组 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

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 高二数学组池振原 一、调查目的 本学期开学初,听取了北师大韩立福教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理论,经过一学期实践,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小组合作学习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本人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上课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16个方面问题,主要包括:a. 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b.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c.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d.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e.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次统计以及与有关学生的座谈,看到当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任重道远,很多尚不到位,使合作学习效果一般。主要表现在: ⑴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选择回答经常的占48.6%,偶尔回答的占40.5%,几乎不回答的占10.9%。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地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容摘要: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考、表达、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地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经,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技能、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学习、更新观念、小组编排、方法训练、意识培养、合作时机、教师角色”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标》指出:“有效的理化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理化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区域,都起来注重合作探究精神,过去那种个人式的独创,也许不再是这个时代创造方式的主流,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起来越成有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3、“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中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 (1)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理化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2)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

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

生本理念下135 互动课堂教学中 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合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合作,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与能力,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小学教学开始关注和实践“合作学习”这一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对课题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学科教学特点掌握不清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我校低中高年级随机抽选部分学生(一年级39人、二年级35 人、三年级28人、四年级17 人、),进行“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110 份,回收108份,全部有效。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了验证性听课。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12 个方面问题,主要包括:a. 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b.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 c.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 d.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 e.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详见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108 份问卷逐次统计以及与有关教师、学生的座谈及深入课堂听课,特别是问卷第1、11 题可以看到当前我校小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老师提出的合作讨论的问题较有价值,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第12 题就能说明这点)。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⑴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选择前后座位四人一组的占81.5%)。具调查,尽管四人一 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职数,但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逐步产生的不平等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选择回答经常的占48.6 %,偶尔回答的占40.5 %,几乎不回答的占10.9 %。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⑵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 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从“你们班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分工吗?” 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36.6%认为没有或有时有;从“你班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提出问题后什么时间讨论?”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的占39.9%,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占38.1%,两者兼有占22.0%;从“你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时知道应怎么做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