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体会教聪明的孩子和智慧的孩子的区别

从数学体会教聪明的孩子和智慧的孩子的区别
从数学体会教聪明的孩子和智慧的孩子的区别

从数学体会教聪明的孩子和智慧的孩子的区别

美国老师怎样教数学

【作者基本情况】

李霓:数学专业和幼儿专业的,做英国桥剑大学德博诺博士的六顶思考帽和水平思维课程,所以一直对对培养孩子的思维的模式非常重视,同时在教授蒙氏老师中一直

强调,数学教的是思维而不是简单的"术",不可以用"术"去代替思维的学习,而这对一个老师的要求并不是非常的高,,只是首先要老师的观念要转变,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

为了"启而引"!

【文本内容】

中国孩子在美国中小学“玩算术”是出了名的。

我儿子矿矿在同班的美国小朋友只会掰手指算简单加减法时,已会多位数乘除法。老师问:4+3=?大家还没反应,他答:4+3=21÷3。全班都傻了眼,就他得意洋洋。美国孩子和家长见到矿矿都竖拇指赞叹“聪明!”我们当然自以为是。在我眼里,美国小学数学太浅,整个一个“磨洋工”。一年级时,我借来六年级的数学课本,矿矿一样应付自如。

第一学期结束后,我们向学校提出,能否让矿矿插班到三年级上数学?我心里想,只要求上三年级,已经很谦虚了。谁知,在我们很“谦虚”地提出让矿矿每星期跳级到三年级去上一节数学课时,美国学校竟然不同意,并指出:矿矿擅长的是中国学校教的“算术”技巧,美国学校教的则是“数学”……

读了那封矿矿的老师代表校长和学区(相当于国内的教育局)写的信,我们非常不服气,不屑地扔到一边。直到后来对美国教育有更多了解时,我才重新冷静地阅读了这封信(节录):

关于矿矿的数学学习问题,我已和校长罗伯特博士说过了。她也跟学区主管教学和课程的助理督导迈克·威廉斯博士谈了……

附上一年级数学课15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更强调的是孩子对

那些隐藏在数学后面的概念的理解,从而在口头上和书写中能够运用他们所学的东西进行交流,而不是对算术的死记硬背。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学会思考,让孩子把自信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从而去珍视数学。我们的课程是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循序渐进、适当的教学活动去学习具体的操作计算。矿

矿在中国学校学到的一些算术技巧,例如乘法和除法,对美国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不是循序渐进的适当的活动。我们运用的是绝对具有乘除法功能的组合法教学,从而使孩子在记住计算的数字之前已能理解乘除法的实际意义。

矿矿当然是一个具有计算技巧的优秀学生。然而,算术仅仅是整个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部分。我们在数学课里,会运用许多教学活动来挑战矿矿的思维,从而也对他本身形成一种挑战。

我们觉得,派一个迈阿密大学的在校生一对一地帮矿矿,将比到三年级上数学更适当。如果你们想借三年级的数学教材在家里使用,我将乐意作出安排……

重读此信,我多了一份思考:这封信非常讲究遣词造句。比如,在讲到矿矿及中国学校时,她始终用“算术”这个概念,而说到美国学校时,她都说“数学”。所谓“算术”,计“算”之技“术”也,似属雕虫小技。数学,是关于“数”的学问,是研究符号和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这些符号和数字来解释世间与之有关的现象。因此,数学是学术中的极品。

到底美国小学的数学教学是“磨洋工”,抑或是我们把数学这门大学问当成了计算的技巧?我在潜心研究美国教育时,终于有了一些感悟。比如关于《鸡兔同笼》的计算:

笼里有5个头和14只脚,一共几只兔几只鸡?在许多人眼里,这完全是一个计算问题。设兔为X,鸡为Y,x+y=5;4(x)+2(y)=14。

到底我们该把它看作算术教学,还是数学教学?让我们来看美国的数学教育是怎样处理类似问题的:

某个住在湖边的老人养有狗和鸭子。某天,老人看到5个头和14只脚。老人看到的是多少条狗?多少只鸭?

老师: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们纷纷要求回答问题。

学生A:要找到答案并不难,只要两个公式:一个解决脚的问题,另一个解决头的问题……

老师制止学生A继续往下讲,说道:“很好!谁来设计这两个公式?”

学生B:设狗为X,设鸭为Y;4(x)+2(y)=14。

学生C写道:x+y=5。

老师:这两个公式对不对?

学生七嘴八舌:“对啦!”

老师:现在我们不要去计算答案。我们按照这两个公式来推理,看看答案是否合

理……

大家你望我,我望你。不让计算,却去猜答案。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老师:犯愁了?不错!我们现在不打算去计算准确的答案,我们只是去猜测大致的答案。

学生仍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老师:既然你们不回答,那我就来问你们,5条狗和4只鸭,对不对?

学生哄然:不对!5条狗和4只鸭,一共是9个头,老人只看到5个头。

老师:那么,谁能告诉我,狗脚和鸭脚的数目?

学生们又是你望我,我望你,不知所措……

老师:如果我告诉你们,狗不少于4条。你们认为怎么样?

学生B:不对,请看看我设计的公式:脚的总数是14,而4条狗就有16条腿。除非老人喝醉了,把自己的脚也数进去了!

哄堂大笑!

老师:非常好!那能不能是3条狗呢?

学生们陷入思考……

学生C:那也不对!

老师很感兴趣地问:“为什么?”

学生C:除非有1只鸭子,少了两条腿。您看我设计的公式,总共有5个头。3条狗有12只脚。要符合5个头,14只脚的条件,就只剩两个鸭头,两只鸭脚。因此,除非有1只鸭没有脚……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老师:好吧,让我们假设所有的狗和鸭子都是进化完整的,没有缺胳膊少腿的。那么,该有多少只鸭子呢?

学生再没有像前面那样沉默,而是议论纷纷。

学生D:不管怎么说,前提是不能超过5个头,14只脚。

老师:如果狗少于3只,我们能在鸭子的数量上做什么文章呢?

学生E:这就是说,鸭子必须是3只以上。因为,头的总数是5个,狗少于3只,鸭子没有3只以上凑不够5只。

老师:有道理。狗只能少于3只,鸭不能少于3只。那么,我们应该寻找的下一个线索是什么呢?

学生思索……

老师:如果是3只鸭子,鸭脚应该是……

学生们:6只鸭脚。

老师:对!如果是3只鸭子,6只鸭脚,狗的数目又该怎么算呢?

学生A:如果狗脚不能多于12只,这就是说,狗不能多于3条,鸭子至少得有3只才能凑够5个头。3只鸭,鸭脚就是6只。于是,狗只能是2条,狗脚……

老师高兴地大笑:“好!不要往下说了。请大家用公式计算吧。”

到了这一步,再用公式计算,简直是吃豆腐:狗是2条,鸭是3只。

学生B有些不太高兴:“老师,看到您那么高兴,我倒有些费解了。这2条狗、3只鸭的答案,我们推理来推理去,花了快一节课的时间。其实,一开始就让我们拿公式来算,早就该做完了……”

老师微笑着点头:“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甚至超过了…2条狗,3只鸭?的答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没有一开始就用公式来计算,而是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来走完整个推理的过程?”

学生E:我们浪费了不少时间去推论那些不正确的答案。

学生C:我不同意“浪费”的说法。有时候,你不能证实一个答案是错的,你就不能证实另一个答案是对的。

学生F:但是,值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

学生们七嘴八舌……

老师会心地笑了:“谢谢大家!数学课不是算术,更不是用一个似懂非懂的公式去计算一个只有公式才能告诉你的答案。公式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我们充其量像个计算器。要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是对的?为什么那么做是不对的?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就像知道点击电脑的什么键,电脑会怎么反应一样,那是电脑操作员的工作。只有理解:为什么点击电脑的这里会产生这个结果?为什么点击那里会产生那个结果?那才能成为电脑程序员。我们要的是通过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来证实和证伪某些答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培养和锻炼的推理能力。”

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

其实,美国的数学教学是在企图回答学数学的目的问题:数学不仅仅是计算和应用公式。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式。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学数学并不一定是目的,而是通过学数学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数学来理解世界、理解世间与之有关的各种现象。

许多美国人相信,学数学的目的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解释世间许多现象的工具,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

我到过国内不少地方听数学课,情况却刚好相反。老师总是“赶集”式地、急急忙

忙地直奔最简单的方式和答案。有一次,我到某重点小学去听数学课,老师踩着步点赶时间,课上得似乎挺活,但只给答对问题的学生一颗糖,答不对的,不给糖。没得到糖的孩子,心思都在别人的糖上。更要命的是,老师也不解释为什么不对。

课后,我问老师,为什么不向学生解释错的原因?这位年轻的老师很不好意思,但又颇有些理直气壮地说:“根据教学大纲的进度,时间不够。”我建议道:能不能在课后,由知道的同学给不知道的同学解释为什么错。后来,她给我来电话,说是我的建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发现,国内的一些老师总是争分夺秒地“赶”教学内容,像上了发条似地踩着步点上课,“好”的老师可以按照设计好的教案在刚讲完课、对学生说“下课”时,铃声正好响起。已经有好几个美国老师跟我说到这种让他们叹为观止的现象:“怎么上课可以像发射宇宙飞船一样精确?好像遥控一样。”其实,“以老师为中心”和“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该讲的内容讲完了,至于结果怎么样就无法顾及了。正像美国老师无法理解中国老师可以踩点下课一样,中国老师在听了我介绍美国的教学以后,也摇着头说:“好是好啦,可是他们怎么能完成教学内容呢?”

然而,只讲已知的正确的东西,忽略让学生去证实或证伪自己的假设,就是忽略了学生的怀疑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去证实或证伪某个假设,强调的是自我教育。上面那位美国老师,通过证实和证伪的过程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能力,可谓用心良苦!

“聪明”的孩子与“智慧”的学生

为什么年龄越小时,中国孩子领先美国孩子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距却越来越小,到高中以后,中国孩子与优秀的美国孩子就基本没有差距了?

经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我发现,中国教育培养的是聪明的孩子,美国教育培养的是智慧的学生。聪明的孩子和智慧的孩子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我们以“西安事变”的教学为例子,可清晰地看出两者的巨大差别:

中国的大多数学校,老师讲完史实后,要求学生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以“学会”为目的,满足于考试结果。

美国的教育则是八仙过海:比如,可能什么都不教,让孩子们分成几组,分别制做一份当时各党各派报纸,或者只给几个辩论题,让孩子组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即便是常规教学,老师也会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如果蒋不妥协?如果张、杨不和共产党合作?如果张、杨把蒋处死?如果蒋逃出西安……甚至让学生自己设想发散性的问题。无论哪种方式,学生都在收集材料、研究材料、组织观点的过程中,培养了“会学”的能力。

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把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概括为两种教育:

聪明的孩子智慧的学生

1.能够知道答案 1.能够提出问题

2.带着兴趣去听 2.表达有力的观点

3.能理解他人的意思3.能抽象概括

4.能抓住要领 4.能演绎推理

5.完成作业 5.寻找课题

6.乐于接受 6.长于出击

7.吸收知识7.运用知识

8.善于操作8.善于发明

9.长于记忆9.长于猜想

10.喜欢自己学习10.善于反思

从很多教学的比较看,中国教育培养的学生包揽了“聪明的孩子”的所有特点;美国教育培养的学生囊括了“智慧的学生”的所有表现。

附注:由于我是学数学专业和幼儿专业的,也做英国桥剑大学德博诺博士的六顶思考帽和水平思维课程,所以一直对对培养孩子的思维的模式非常重视,同时在教授蒙氏老师中一直强调,数学教的是思维而不是简单的"术",不可以用"术"去代替思维的学习,而这对一个老师的要求并不是非常的高,,只是首先要老师的观念要转变,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了"启而引"!

其实聪明的孩子是给父母看的,有智慧的孩子是给自己活的,希望这文章能启发大家有所体会。

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联系和区别

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联系和区别 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它们常被混淆使用。本文将重点对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进行分析和对比。 一、数据 数据是知识阶层中最底层也是最基础的一个概念。数据是形成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源泉。关于数据的定义,比较典型的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种: 1.数据是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描述,尽可能地从数量上反映现实世界。也包括汇总、排序、比例、等等处理。 2. Applehans [Globe & Laugero,1999]认为数据是一系列外部环境的事实,是未经组织的数字、词语、声音和图像等。 3.据是计算机程序加工的“原料”。例如,一个代数方程求解程序中所用的数据是整数和实数,而一个编译程序或文本编辑程序中使用的数据是字符串。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据的含义也扩大了。例如,当今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图象,声音等,它都被认为是数据的范畴。 4.数据泛指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以适合于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 我们认为第四个定义较符合我们对数据的理解。例如,水的温度是100℃,礼物的重量是500克,木头的长度是2米,大楼的高度时100层。在这些表述中:水,温度,100℃,礼物,重量,500克,木头,长度,2米,大楼,高度,100层就是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描述我们的大脑里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清晰印象。这些数据也可以同过编码被录入到计算机中。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数据要通过人们约定俗成的字符和定义表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字符和定义称之为关键词,数据就是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应用把人类认知的物质世界清晰的描述出来。我们提到关键词必须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这就表示不同阶级,不同宗教。不同国家的人对于关键词的约定必然会有差异。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数据其实也具有一个使用范围。不同领域的人在描述同一事物是会出现不同的数据。例如,中国人会称每个星期的最后一天为“星期天”。美国人会把这一天叫做“Sunday”。基督教徒会称这一天为“礼拜天”。数据的有范围性导致由此建立的信息世界,知识世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宗教,不同的阶级中会产生差异。认识到数据的有范围性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领域进行知识管理时,首先要统一关键词的约定。最后我们对数据进行这样的定义:数据是使用约定俗成的关键字,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抽象表示,以适合在这个领域中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 二、信息 “信息”是当代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由于很难给出基础科学层次上的信息定义。系统科学界曾下决心暂时不把信息作为系统学的基本概念,留待条件成熟后再做弥补。到目前为止,围绕信息定义所出现的流行说法已不下百种。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C.E.香农在研究广义通信系统理论时把信息定义为信源的不定度。1950年控制论创始人N.维纳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客观世界,并使这种适应被客观世界感受的过程中与客观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1964年R.卡纳普提出语义信息。语义不仅与所用的语法和语句结构有关,而且与信宿对于所用符号的主观感知有关。所以语义信息是一种主观信息。 80年代哲学家们提出广义信息,认为信息是直接或间接描述客观世界的,把信息作为与物质并列的范畴纳入哲学体系。 90年代以后一些经典的定义有:1.数据是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搜集的原始材料,根据使用数据人的目的按一定的形式加以处理,找出其中的联系,就形成了信息。

在学习中感悟 在感悟中提升

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第十三届年会有感 福山区西关小学王君华 12月19日-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泰安举行的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会上我们观摩了第九届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的4节精品课,聆听了高质量的论文交流以及曹培英、李玉平等专家所作的精彩报告。正如徐云鸿老师所说,此次大会的主题为“研究与成长”,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感受研究与成长的关系,对自己的思想是一次震撼,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更是难得的积淀和提升。 一、精彩课堂展现教育智慧 江苏省南通附小顾娟老师的《认识负数》,教学风格细腻、柔和,历史的介绍与学生的选择、交流等活动相结合,充满了数学的人文性,使课堂多了厚重感,也使学生多了一份学好数学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最后老师独具匠心的在课题“认识负数”的前面加上了“初步”两个字,为后继学习埋下了伏笔。 上海虞怡玲老师的《植树问题》,真正体现了数学学习“重在过程的经历、体验,重在方法的感悟、尝试”。以俗语一刀两“段”引出本课内容,紧接着,她通过“画——找——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探究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出“棵数”与“段数”的关系后,又利用“五指四空”作为模型,帮助学生记忆。从课程新授到练习,无处不渗透着“以小见大”、“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或许忘记了所学知识,但“画——找——推” 、“五指四空”等以小见大的数学思想会保留在记忆里。我们的课堂真的应该这样拷问:遗忘之后还能留下什么? 北京于平老师的《小数的加减法》,给人极大的震撼,想不到如此普通的计算教学能演绎得如此精彩纷呈,本节课真正体现了开放的课堂,专家点评“有空间才有精彩,有空间才显功力”。于老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从开始让学生尝试计算断掉的尺子,之后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接着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并尝试计算小数加减法,在重点、难点处让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什么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这节课就是最好的解读。

听名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 ——全国小学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教学观摩会心得 建兰路小学李莉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边近一点点。2012年11月,有幸聆听了全国小学课改十年回顾与展望教学观摩会和英语学科带头人的新课程教学观摩课,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解读新课标,实践新课堂”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我还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英语教学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本次学习共听专家教学观摩课11节,解读新课标学术报告8节,名师评课2节。全国著名英语特级教师龚海平老师和上海市十佳外语青年教师王劲春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课没有花哨的课堂游戏,没有激情的英语热身韵律操。整堂课像是在听故事一般,轻松结束。他们优美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全解决掉了。他们掌控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储备都是我所要学习的。 接着我想要提一下广东省顺德一中,田湘军老师和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外国语学校主维山老师的课。他们的课特别活泼生动,田老师生动的语言和富有韵律的英文歌曲,让整课显得无比快乐。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声让他们感受到英语课的有趣。广东省珠海市拱北小学鲍当洪校长,他得游戏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感受颇多。 从名师们的授课中,深受启发,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众位名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次听的几节课,在他们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的显性因素,而且发掘了隐性情感因素。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3、把讲解动作要领看成是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

浅谈智慧、聪明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及相关论述

浅谈智慧、聪明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及相关论述 作者;余景良 (为了使读者阅读时对内容能快速简易明了、有头绪,特把内容分为不同的若干个方面,各设标题,在标题下论述。) 一、写此篇文章的起因 好久未写博文了。因为现实残酷无奈的处境逼得我已心灰意冷,写博文的热情从数年前的一百度现已降到了零度。然而时常想,自己发表的那些博文对世人是振聋发聩的言语、理论观点和建议,世人为何很少知晓很少传播呢?这个问题虽然简单,却引起了我的思维向某些方面延伸,最后落在了以下这个问题上。 作为有别于其它高级动物的人类,因具备了高级的大脑,赢得了统治世界地位。而人类本身,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人群中还存在着傻子、愚蠢人。然而他们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都显得很刁精,特别是现代,世人是地地道道的刁精人,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甚至有些愚蠢老实人在百味大染缸社会里也会学得乖巧。所以说世人智力还是可以的。可是,为什么万恶灾难深重的几千年人类社会始终不改变?很多智力可以的刁精人为什么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不应该出现的悲剧?……这些都是事实。这说明什么呢?可想而知,归根结底是世人智力还是没有达到高级,如果达到高级,一切都会出现与原先大不相同甚至性质相反的结果。因此这就引出了,人在好智力上又存在着两个不同等级的说法。因为它们对事物状态好

坏产生的作用大不相同,分析它们很有价值。 不管怎样,首先对这两个不同等级总要给个名词吧,于是出现了智慧和聪明这两个词。平常人们把智力高的定为智慧或聪明,可总是把这两个词混为一谈。可这毕竟是两个概念。人们有时对智力很高的人,会称赞他有智慧;而对平常精明人会随口说出,这个人聪明。根据这种趋向可以认为,智慧属于高智力,聪明要稍微差一点。但趋向归趋向,人们总是习惯的把它们混为一谈。因为它们之间不明确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今天我突发兴趣,想对它们下个准确的定义。然而,这个问题一提起,又引起我的思路延伸发展,又添加了能力一项。对世人负责的心促使我的思路不断膨胀,相关的东西相继出现。于是,我放开了手脚,便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作全面综合论述,进行延伸解释和理解,并借题发挥,达到全面、深入、正确地理解它们。还能从中反映社会这方面的真面目。 我这是在停滞的博文发表中拾起三言两句添上一笔,作为玩耍吧,而对我那些博文发表的宗旨没有多大作用。各位读者,您看完之后,也许对您认清世人真面目(指本文主题这方面的)有一点帮助。 二、智慧、聪明和能力的定义以及延伸解释 (一)智慧和聪明的定义以及延伸解释 智慧和聪明都属于智力方面的概念,都表示智力好。 我对聪明的定义是;对事物表层方面的东西能作活跃、快速、准确地认知,并作相应的抉择,这样的思维能力就为聪明。 我对智慧的定义是;在聪明的基础上(有时也不必看聪明基础),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作文80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作文800字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作文800字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作文,800字,,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优秀作文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五(4)班韩维华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经典像颗闪耀的星,让懵懂天知的我们明理,努力。经典让我们像诗的一朵奇葩,让身处逆境的我们警悟,奋进。经典,宛如一串珍珠,让我们在阅读经典的同时感受到它的光泽和美丽。经典,似那淡蓝的海,让天真无邪的我们伫首聆听他的低吟浅唱。 对于经典,我就有一种莫名亲切感,所以便与经典结下不解之缘。

小时候,我偏爱的是童话《安徒生童话》带我领略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温暖,《格林童话》带我领略世界的变迁,《贝诺童话》、《豪夫童话》和《王尔德童话》等的故事情节令人着迷。 等到再大一些,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开始阅读小说《红楼梦》中曲折宛转的故事情节;高尔基《童话》中的人物命运使人落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各路英雄的豪情壮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何察金勇敢无畏。而现在,我渐渐被一些古典诗词所吸引。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气苍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默;“同是天漄沦落人”的伤感;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柔情。 经典是每个名族,每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们要传 承,更要发扬。 我们在经典中成长,他交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经典根是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们的指路人,我们在经典的熏陶下成长。因此我希望经典能够伴我成长,照我前行。 (指导教师:韩秀花) 篇二: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文庙街小学五(6)班巩凡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如这句话所说书让多少人走向了成功,书让多少人感悟了生活。 “经典”是智慧的结晶,“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传统,而且给人类带

名师大讲堂听后感

名师大讲堂——小学语文名师精品课观摩活动听后感 ——执笔者:邓霞 2011年9月23日至25日,我和胡慧老师非常荣幸在学校的派遣下,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学校”承办的全国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虽然两天的听课很辛苦,但是本次活动的中心理念——“新知识,新理念,新境界,新感受”让我们收获颇多。在紧张的两天学习中,不但饱览了七位名师的真功夫,而且还聆听到他们的讲座,受益匪浅。下面,就这次所听的几节课谈几点感悟和思考。 纵观这七位老师的课例,我感到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是以生为本,都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去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并且每位老师都各具特色,用自己教学上的特长去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 这七节课,给人的总体感觉是: 1、充分发挥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求本务实,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 2、真实,少有作秀的感觉,不是表演,而是真实地上课。 3、朴实,少有漂亮的课件,没有什么花哨的环节。 4、扎实,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扎实,课堂教学少了许多浮躁,不一味追求活动的热闹,而更注重课堂的实效。 就先说说唯一的一堂作文示范课吧!——“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教育模范人物”宋运来老师的“儿童漫画作文”。他利用了孩子们爱看漫画的特点,利用儿童漫画“趣”的特质、艺术化的生活,很好的解决了学生习作过程中没有兴趣和没有内容这两方面的问题。 在本节作文课中,宋老师还非常注重孩子们的习作基础教学。他并没有一开始直接出示漫画,而是在亲切询问“孩子们,你们的班主任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啊?”为导入,在引导分析一小段描写人物外貌——“老师头发的文段”和“两组表示伤心、快乐的四字词语”之后,幽默风趣的出示第一幅漫画,说:“我们来轻松一刻吧!老师带来了一副漫画,请你打开想象之门,展开超级想象”,指着图上的一个大大的椭圆问:“这是什么?”孩子们在较紧张的基础学习后,听老师这么一问,兴致一下又高涨了,都纷纷猜测:“是个大鸡蛋,是口池塘,是个操场吧,又很像橄榄球哦,像车胎,像一个人的头……” 而在指导孩子们看漫画语言表述的过程中,宋老师较多的、看似有意无意的调动着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思维、想象”,等与写作有关的一切要素。他提示孩子们说话和写话时应注意运用文段“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构段方式;提示孩子们人物语言描写时提示语在不同位置的运用的妙处;提示孩子们用上之前展示的相应四字词语;提示孩子们想象“丑女”考试没考好,并依据漫画上“妈妈拿着大大的鸡毛掸子打她”时的种种场面。在引导学生添加人物角色后,有的孩子说:“丑女的妈妈把丑女打得泪流满面”,“丑女爸爸和妈妈来了场男女混合双打”“房间里传来了滔滔不绝的打骂声”,孩子们又结合自己平时考试后的真实情况谈了自己的很多想法和体会。 整个习作过程,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的在参与。再话锋一转,一句:“分享一份快

聪明和智慧

聪明和智慧 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在说话,当他说到“某某同学挺聪明,就是不用功”时,下面一个声音嘀咕道:“连用功都不知道,怎能叫聪明?”老师表情惊呀。 其实老师没有错,只是我们很多同学没有搞清楚聪明与智慧的不同,所谓的“聪明”只是头脑反应灵敏,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较强,在学习、接受事物时表现出的较强能力,是主要与IQ(智商)有关的一个名词;而“智慧”却应该是极其理性的东西,是因对事物的发展、见解和感悟方面及其人性的本质看得透彻而获得的一种能力,是一个在IQ的基础上主要与EQ(情商)有关的名词。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的体现;而智慧则是一种生存境界的体现。上述班主任老师说到的那位“某某同学”很聪明,只是暂时缺少“智慧”。 聪明和智慧的区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思维训练专家爱德华·德波诺博士认为:“高智商并不一定伴随着全面的思维技能。高智商常常只限于做学问的狭小范围内。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有智慧与聪明的区别:聪明属于高智商,而智慧则属于思维的技能。” 一位喜欢读《圣经》的朋友,把在旧约里面“智慧”的含意归纳起来,得出以下的结论:智慧并不单单是一些知识或聪明,而是关乎整个人的品质,特别是和“做人的道理”与“生活的艺术”有关。智慧的基础在于人与神能建立美好的关系,透过认识神为创造万物的主宰,从而明白人生在世的价值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这便是智慧人的表现。 那么,什么样的人算是聪明人、什么样的人算是有智慧的人呢?下面是从网上摘下的一段: 在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人是聪明人;而能吃亏的是智者。聪明人和别人过事儿总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们每单生意都能把利润赚足;而智者绝不追求每单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赔钱也做。 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 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聪明人总把自己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脱颖而出;而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比如,在一次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聪明人注意细节,而智者注重整体。 聪明的人常自鸣得意,因而错误和罪恶亦常伴随其左右;富有智慧的人,喜藏而不露,察人察己察世事,因而常有善良和成功加于其身。 聪明的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意,而智者却可以洞察事物的内涵。

伴着花香 倾听鸟语 感悟成长石晓玲

伴着花香倾听鸟语感悟成长 ——赴杭州参加教导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一周前,欣赏着一路如画的风景,和一百多位同仁一起来到了历史名城——杭州,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活动。这次培训节奏安排的紧凑,内容丰富。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自身素质。 走上教导主任工作岗位以来参加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培训,这还是第一次。我和很多参训的教导主任一样,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此次学习,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与嘱托,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并且学以致用,更好地开展好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 在这四天的培训学习中,通过聆听王曜君先生的讲座《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课改”先“改课”,“改课”先“该学”,为孩子探寻一种适宜学的方式》、沈启正先生的讲座《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特质》,李更生教授的讲座《学校中层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与人际管理》,任为新教授的讲座《职业引领下的现代教师的文化自觉与审美视域》,赵婷婷老师的讲座《从外部评估走向自我评估-----教育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斯苗儿老师讲座《让教研活动更接地气——关于校本教研活动策划的思考》,还参观了浙派名校——杭州市建兰中学和杭州市娃哈哈小学。我真的感觉到自己的视野变开阔了,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可行的做法,收获很大。使我感觉自己在今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还有许多事要做,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同时也对自己以后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的收获 1.王曜君先生的讲座《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课改”先“改课”,“改课”先“该学”,为孩子探寻一种适宜学的方式》,这样一个主题,让我明白了我们的责任就是要颠覆一些东西,延续传统余热中带着快淘汰的,仅剩一些温存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只给孩子发展提供极少薄利的“心安”教育。我们应该试图构建一个为孩子发展

聆听专家的声音、领略名师的风采,促进专业成长——听专家讲座心得

聆听专家的声音、领略名师的风采,促进专业成长——听专家讲座心得 4月10日——4月12日,为期3天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四期“新课标”暨海峡两岸论坛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在郑州市体育馆举行。伴着和煦的春风,来自全省各地上千名一线优秀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领略了知名专家教授精彩的教学风采和教学艺术。现将我们此次参加培训会的感受与全体教师做简单的汇报交流。 一、从细微处着眼,静下心来做事,做好身边的小事。 大事做不来,将身边的小事做好。这是魏书生老师在本次名家论坛培训会上反复和与会教师分享的一句话。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用自己不平凡的经历给我们上了一节无与伦比的课堂,让人如沐春风,至今仍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魏书生老师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报告中指出,教师一定要守住一颗平常心,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实际的事,要从自己能够掌控的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心一意的享受做小事的快乐,这样我们才能成就大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一名教师,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批改好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和每一个学生对话,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细细品

味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如果整天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胡乱折腾,哪里有时间做事情。 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魏老师睿智的话语、幽默的谈吐,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他将化为我们前进的力量,永远激励我们向前,努力,奋进。 二、学会反思、自省,坚持写教育随笔。 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做到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和来自福建的何捷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魏书生老师用了很长的时间强调写反思的重要性,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多,优点越来越多,我们成长的就越快,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青年名师,何捷老师也是这样做的。四十多岁的他,已经先后撰写文章一千四百余篇发表在《人民教育》等期刊。何捷老师在本次培训会上给我们带来了一节二年级观摩课:读绘本、写话训练。写话,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说,如何说好。这节课上,何老师一方面让孩子读绘本《我的爸爸》,另一方面,让孩子仿照绘本中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爸爸;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教会孩子如何写话。

知识与智慧的比较

知识、思想、智慧、能力的差别 一、知识、智慧定义 知识 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 知识:经验的固化 .①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②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③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 知识就是概念之间的连结。它是概念的内容的一个方面。概念的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与直观之间的连结。我们构造概念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直观。因此,概念与概念之间必需彼此连结形成知识。有了知识才有力量,才能去把握直观]。 知识SECI模型 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孝(1991)还并提出了“知识创造”的完整模型——SECI模型” 数据、信息、知识的区别和联系(Michael Earl) 数据信息知识 内容事件趋势专业知识 形式交流模式学习 信息任务描述操作编码 获取方式观察判断体验 组织意图自动化决策行动 知识OECD分类 世界经合组织(OECD) 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 a知道是什么的知识( Know - what) ,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b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 - why) ,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c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 - how) ,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d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 - who) ,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 Davenport & Prusak整合了知识的形态、组成元素、主要作用和存储主体等元素,从以下方面描述了知识的定义:a知识的形态:知识是一个流动、动态的混合体,随着刺激和学习随时改变、更新;b组成元素:包括经验、价值观、情景信息和专业洞察力;c主要功能:它提供了一个参考结构来评估和整合新刺激所产生的信息与经验,形成新的结构并可以指导决策和行为;d存储主体:它有知者(knower)的心智产生并被利用,在组织中知识不仅仅存在于文件与知识库中,更存在于例行的工作、流程、实践与文化中。 思想、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智慧 智慧(wisdom,wit):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如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等都属于创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智慧已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 智慧(wisdom,wit):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现代人智慧,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

中考作文成长感悟类

中考作文成长感悟类 【篇一:成长感悟类作文】 主题一、成长感悟类 【佳作展示一】 盼望破茧成蝶的美丽 光影流转,众生浮动。从那冬天浅浅的碎雪一路走到山花烂漫的缱 绻春日。我们各自聆听生命的小小变迁,一不小心眉梢目间已写满 青春年华,在常青藤下总有静静的忧郁。艳黄的日光晒出影子棕色 的纤长,原来在疏影暗香之中,如此盼望那份破茧成蝶的美丽?? 流年如锦,雀跃着的童年像个没穿裤子的孩子,跑得飞快。我亦是 在馨香的岁月中,和成长不期而遇在粲然的花期。于是我想要更加 美丽地绽放,但在其中却总有些难以名状的东西似乎在尽力阻止我 隐秘的瑰丽想望,使想要凌空飞舞的我感到包裹在我身上的茧,如 此厚重?? 桌上放着刚刚发下来的数学试卷,上面刺眼的殷红已然被眼泪打成 氤氲的湿晕。为什么?为什么我的数学成绩总是在及格线流连忘返?我的心就好像被人揉进了一把碎玻璃,千沟万壑的心脏表面,穿针 走线般的缝合进悲伤。曾经对自己的期盼,现在如冬天的落日,随 着下拉的嘴角,惶惶然往下坠。 周遭的空气亦仿佛经历年华若干,变得苍白而缄默,全宇宙的快乐 至此剧终,剩下的只有低垂的黯然暮色以及我逆流成河的悲伤,地 心深处那些怆然的情绪,彷徨地往上涌,在眼眶里迷茫地积蓄着。 暗黑色的云朵大朵大朵地走过天空,沉重得像黑色的悼词。 是不是,我也就只能这样了? 平庸地度过初中,梦想还是刚刚开场的样子,而我要提前离场。 眼前朦胧一片,肃穆的白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忽然凝结成几根 突兀的白发,温柔地藏匿在鬓角。白色什么时候会闪光,我想。 就是现在吧,我突然感到了一阵亮晶晶的温暖与释然。 “孩子,你不是说你要成为那只最美丽的蝴蝶吗?现在你还没有长成,仍有厚重的茧包裹着幼小的你。成长就是这样,美丽中总带着伤痛。”一席足以把冰封中的火焰点燃的话语。 我的思维顿时澄明一片。

聆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2篇)

聆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2篇) 篇一: 作为一名教研员,我有幸赴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聆听了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执行校长邢筱萍校长的讲座。 不需扬鞭自奋蹄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太重要了。邢老师作为校长,知识渊博,对待工作的认真,对老师的帮助,对学生的热爱,尤其是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迎难而上不断创新是推动工作的不二法宝。她的不断创新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见到老师不能主动问好,她亲自站在校门口等毎位学生,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校长的热情和温暖,无时无刻不在感动每一个学生;在成人礼上和每一位同学的拥抱,时刻感染着学生。 持之以恒引领打造校园文化,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校长轮流给学生励志演讲。她说,老师的一句表扬会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影响。老师一定要学会表杨,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激励,长期以来就形成一种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孩子一种温暖的感觉,积极的影响。走进师生的心灵。她说学校文化不仅是写在墙上,印在纸上,更多是弥散在校园的空气中,在师生中口耳相传中,在校园生活的故事与人物的精神浇灌与浸润中,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我们的教育理念一定要以人为本的教育。 她创新的每天几分钟的多元文化欣赏专辑很给力。每天课前几分钟赏析,美术专辑、国歌专辑、摇蓝曲专辑、奥运专辑、教师节专辑、学生作品专辑等等几十部,这些都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创作的,学生们从中获得了自信,大家很自豪。多元文化欣赏课程取得了好的效果,老师们从制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生从欣赏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老师的报告同样精彩。她列举自己的一节政治创新课,讲得滔滔不绝,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从她身上,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感受到超前的思想。她的智慧树成长过程,让我看到她作为班主任的认真和严谨,真令人感动和敬佩。 篇二: 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在这初冬时节,我很荣幸参加了**县教科局组织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创新管理与课程改革高级研修班”。今天早上我们有幸聆听了北京市原中关村中心校长邢筱萍校长的《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主题报告,我深深地被邢校长干练、直爽、磊落的性格所打动,为她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所感染,为更为她的智慧和魄力所折服。 良好的校园文化犹如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在无形中统摄师生的灵魂,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二中自建校以来我们各届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克难进取,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更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引领发展,力求打造文化名校。牛顿说过,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看得更高更远。通过聆听邢校长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报告,我们再次反思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发现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有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邢校长在报告中指出,学校文化不仅仅是写在墙上,印在纸上,挂在嘴上,是弥散在校园的空气中、在师生的口耳相传中、在校园生活的故事与人物的精神浇灌与浸润中。我们二中的学校教学楼大厅有晨起自勉文、励志故事、夜幕省思文。楼道有大学风貌和校训、区域文化介绍、**名人、家乡风光图等,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家乡文化熏陶,感受名校风采,唤醒学生热爱家

成长感悟收获

成长.感悟.收获 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中心小学沈徐亮 我是一个很“博爱”的“小学老师”,对每一门学科都非常喜欢。七年教学时间也让我有幸参加了很多优秀备课组,聆听了许多种区市级优质课。可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这些年一直在各学科间徘徊着,徘徊着……2013年,我有幸成为了柯桥区郑老师“真知”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的一员,那一刻,让我有了一种“归属”的感。 一、在磨砺中的蜕变成长 虽然从2008年起,我每年参加或协助其他老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但对于这门课的理解尚浅,只觉得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学科之余的课外活动。活动完后,学生写写心得体会,做些成果展示就可以。记得有一次,我向学生布置了一篇习作,给予的主题是“难忘的课余生活”。习作一上交,我惊奇的发现,全班四十余同学,竟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写了我们的几次实践活动:红薯种植记、快乐的收获节、探究青瓜畸形之谜……美术课堂,美术老师也反映《难忘的小学生活》中有好些学生画了活动的情景。这次惊喜的偶然发现,让我脑袋里不由灵光一现——何不把综合实践与学科整合起来,于是我慢慢开始了我的尝试之路……然而,新的困惑接踵而至——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这些活动呢?综合活动与一般学科活动有怎样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有怎样的区别?…… 2014年,正当我困惑之时,我收到一份喜讯——有幸成为了郑老师名下的“真知”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收到通知时我真是百感交集——内心的欢喜让我一连几天都洋溢在兴奋之中,然而兴奋之余更多的是多了一份担心,担心资历尚浅的我能能跟上同班学员的节奏…… 我们名师工作室第一外出活动被安排在了余姚泗门。第一次参加综合实践的外出培训,感到非常兴奋。我认真聆听着余姚优秀老师的上课,认真记录着我的听课笔记,那会真怕漏写了那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总归一句话——“吸收!吸收!再吸收!” 对于一个新学员,外出培训这样的机会是多么难得! 紧接着,我们又开展了区级的一些教研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研讨、“微课的交流与展示”活动、“2014年优质课说导”、“一师一优课”区级磨课……每一次活动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成长。在“学科整合”的研讨,解决了我多年来的困惑。正如郑老师所说,综合实践是一棵大树,学科知识为其提供源源不断地养分。这一先进的理念,为我指导学生打开了思路,让我不断地将这一先进理念运用与自己的实践中。此外,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跑了多家书店和网店,购买了江苏潘洪建老师编写的《小学生综合活动指导》、金百炼老师的《走向课程——乡村少年宫活动课程理论与实施方

聆听名师名言 感悟精彩教研

聆听名师名言感悟精彩教研 ————参加长顺县中小学教研组长培训心得 长顺县罗湖希望小学柏章丽 2011年8月8日到1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教研组长培训,受益匪浅。 这次历时一周的培训,共安排了9个讲座,1个经验交流,把5天的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主讲老师都是贵州师范学院的教授、贵阳市教研部门和部分名校的教师、专家,能够近距离的聆听这么多专家和教授的讲课,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 8月8日上午,一个简短的开班仪式之后,是宋万琚教授的讲座《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宋教授立足身边的问题,从自己的痛开始,在“困惑”和“抱怨”里寻求新的课题研究。 宋教授讲座的经典语录: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8月8日下午,聆听的是贵州师范学院副院长王先华教授的《中小学教学常规》。他说,在常规教学管理中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坚持对学生一贯的严格要求和训练,还要通过训练使学生体验到自觉守纪律的快乐,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先进,争先进,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王先华教授说到,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 王教授的经典语录:教学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心灵教给

学生。 8月9日上午,给我们讲课的是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叶明亮老师,他的讲座的题目是《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评价》。他说,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不同于“生产效益”,不能简单理解成“以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叶明亮老师的经典语录: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不是精彩的课堂。人文教育适度,语言练习到位。 8月9日下午,由苑蓉老师给我们讲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有能力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善待别人成长自己的能力。栋梁是人格建构出来的,要承受压力去面对生活。 苑蓉老师的经典语录: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8月10日上午,贵阳市教育局的李秉中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中西方教育教学的研究比较》。 李秉中老师的经典语录:寻求“本土理论”,为世界教育理论贡献自己的智慧。 8月10日下午,是贵阳市教科所的黄明娟老师带来的《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黄明娟老师是专门研究小学数学的专家,她的讲座大家都听得很牢,因为她的声音很美,她的讲座很轻松。她给我们

普通人、聪明人、智者的区别

普通人、聪明人、智者的区别 人生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选择的结果,所有选择的行为都由认知所驱动。普通人、聪明人、智者只能用认知这个尺度来衡量。 认知来源于阅读和实践,来自丰富的人生经历。普通人、聪明人、智者的区别不是大脑的记忆力,技术水平高低,官职的大小、财富多寡,而是阅历和经历的差别。 生命的短暂,我们无法回到史前,也无法穿越到将来。世界的复杂性、学科的多样性,终极一生的努力学习,只有极少数的人成为专家,没有一个人成为全家。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好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有好多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探明,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导致选择错误。挫折、失败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在一个纷繁复杂,到处充满诱惑,时刻面临选择,遍地陷阱与馅饼的社会环境里。高官身陷囵圄,富豪一夜返贫,普通人大起大落。并不代表他们愚昧,只是缺乏科学准确的预判。

我们读历史是在继承前辈的智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展望未来。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我。站的高度,观察的视角决定了你是普通人、聪明人、智者。 普通看问题是一个视角,得到的是单视角认识。聪明人看问题是多视角,得到多视角认识。智者看问题总是360度视角,得到的是全面信息。 普通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聪明人看到的是内在本质,智者看到的是事物发展趋势。 普通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聪明人咱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智者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问题。 普通人选择的是生理需求,聪明人选择的是事业需求,智者选择的是精神需求。 普通人选择短期利益,聪明人选择长期利益。智者选择符合整个生命周期的利益。

普通人的行为被欲望、诱惑所支配。聪明人的行为被自己的理智所支配,智者被他的远见所支配。 普通人的行为是从众的,聪明人的行为是自主的,智者的行为是顺应趋势的。 普通人常常成为他人的猎物,聪明人常常成为猎手,智者常常成为捕猎场的导演。 普通人相信一夜暴富,无知者无畏,投资高回报理财产品。聪明人相信天上不掉馅饼,有风险意识,投资收益合理的产品。智者站在操盘者的位置,识破各种骗局。 …… 在这个分工复杂的社会里,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行业的精英,每当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重要的选择时,是否咨询专业人士,你的选择包含多少精英人士的智慧、个人的理智,是成功的关键。也是区分普通人、聪明人、智者的标志。 分享:

【教学论文】在实践中磨练,在感悟中成长

在实践中磨练,在感悟中成长 一、认真踏实备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特别是年轻教师,有时候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够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以至于知识点讲不深、讲不透,学生也听不懂,因此教学工作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那怎么备呢? 首先备大纲,先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材体系,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其次是备教材,顺序是熟悉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再明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相关的考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也就是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精讲、哪些简略。最后就是备教参。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备课前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用知识仓库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样才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这样才不会被有“十万个为什么”天性的孩子们问倒。当然,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这样才能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 二、听课和反思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多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年轻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步。青年教师只要以谦虚的精

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类型、不同科目、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师的课,及时向授课教师讨取授课感悟,聆听评课教师的意见,并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让其他教师评议,就必然使自己的授课水平产生质的飞跃。在这一方面,实验中学有良好的“传、帮、带”机制,每个备课组成员每周至少互相听1次课,然后集体评课,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迅速成长的途径。另外,学校也经常安排我们外出观摩和学习,扩大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思维。 那么,那么青年教师如何听课呢?无论什么类型的课,听课者必须明确自己听课的目的和要求。不能简单的夹着一个听课笔记到课堂上转转,写写。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有效,更不可能收集到听课的真实信息,达不到听课的目的。听课不是简单的提着凳子,带着耳朵进教室,为听课的任务而听课;而应该是发挥听课的实效,让听课的教师通过听课有所顿悟,能够学习被听课者的教学理念,课堂的掌控。带着思考离开教室,带着反思回味。 听课时应该集中精力,坚持“四到”:“耳到”?D?D仔细聆听师生对话,认真用耳朵记录师生的语言,做一个顺风耳、千里耳;“眼到”?D?D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手到”?D?D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心到”?D?D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作比较。 教师成长只有实践是不够的,那不过是个教书匠,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师。一个好的老师要善于反思,做到“实践理论化”。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

听吴勇作文讲座感受

吴勇作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唐素芹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于是,自从当上老师,就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更希望能聆听名师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近一点点。上个周末,我们有幸再次见到了江苏名师吴勇,并聆听了他的作文教学做课以及作文讲座,我作为一个作文教学经验匮乏的教师来说,感觉真是受益匪浅。从吴勇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例和相关讲座中,我进一步了解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些方法,反思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不断学习,做一个博学的老师 通过这次周末学习,我被吴勇老师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所打动,他不仅有着独特的教育视角,丰富的教育经验……,从他们的语言中,我还能感受到他的博学多才。他怎么会这么有才呢?我想应该离不开阅读,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不仅是语文知识方面的,还得学习科学、社会、新闻等方面知识。 二、教学作文应从解决“温饱”过渡到“美”。 从吴勇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例和他的讲座中,我了解到平时我们纳闷的学生写作时找不到内容可写,于是便编、重复的编的这种现象,应该正确引导,让他们由写的内容多到写得美。

明确写作文时如何把内容写丰富的同时,还得注意不能重复,而且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不能贪多,应该精细化,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目标。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表。 以前我班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多数学生都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很多学生都是唉声叹气,只要一听到说这次测验不写作文,学生边欢声雀跃。面对这一情况,我觉得吴勇老师的方法很不错,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学校校刊,这一点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给学生多创造写话的机会,并变成铅字发表在空间或者博客,鼓励孩子积极投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爱上写作。 四、教作文离不开阅读,学作文也离不开阅读。 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以后教学我要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还要引导他们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五、进行头脑风暴,引发创意。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是有无限创意的,听了吴勇老师的课,我幡然醒悟:原来对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刺激他们的创意,也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的生涯中,也可以谈得上“路漫漫其修远兮”了,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边学边用,边用边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