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

染料
染料

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有的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直接或通过某些媒介物质和纤维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主要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有些染料不溶于水而溶于醇、油,用于油蜡、塑料等物质的着色。

有机染料的发展史

真正的染料工业的历史应该从1856年年仅18岁的英国化学家Perkin发现第一个合成染料-苯胺紫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当时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对染料提出了迫切的需要,而天然染料在数量上、质量上远不能满足需要,加上煤焦油中发现了有机芳香族化合物,提供了合成染料所需的各种原料,同时四价碳(1858)和苯结构(1856)的理论模型的确立,使人们能够有计划地进行有机合成,正是由于上述几个契机,促成了现代染料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染料的分类

染料按它们的结构和应用性质有两种分类方法。根据染料的应用性质、使用对象、应用方法来分类称为应用分类;根据染料共轭发色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类称为结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在染料的分子结构中都具有共轭体系。按照这种共轭体系结构的特点,染料的主要类别有:

偶氮染料含有偶氮基(—N=N—)的染料。

蒽醌染料包括蒽醌和具有稠芳环的醌类染料。

芳甲烷染料根据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的芳环数的不同,可分为二芳甲烷和三芳甲烷两种类型。

靛族染料含有靛蓝和硫靛结构的染料。

硫化染料由某些芳胺、酚等有机溶剂和硫、硫化钠加热制得的染料,需在硫化钠溶液中染色。

酞菁染料含有酞菁金属络和结构的染料。

硝基和亚硝基染料含有硝基(—NO2)的染料称为硝基染料;含有亚硝基(—NO)的染料称为亚硝基染料。

此外还有其他结构类型的染料,如甲川和多甲川类染料、二苯乙烯类染料以

及各种杂环染料等。

按应用性能分类

1.直接染料(direct dyes ) 这是一类可溶于水的阴离子染料。它们的分子大多含有磺酸基,有的则具有羧基,染料分子与纤维素分子之间以范德华与氢键相结合。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也可用于蚕丝、纸张、皮革的染色。

2.酸性染料(acid dyes ) 这是一类可溶于水的阴离子染料。染料分子中含磺酸基、羧基等酸性基团,通常以水溶性钠盐存在,在酸性浴中可以与蛋白质纤维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结合,故称为酸性染料。常用于蚕丝、羊毛和聚酰胺纤维以及皮革染色。也有一些染料,其染色条件和酸性染料相似,但需要通过某些金属盐的作用,在纤维上形成螯合物才能获得良好的耐洗性能,称为酸性媒染染料。 - N = N -

H 3 C O - O C H 3 - N = N - ? ? ? ? 6 B (C . I . 2 4 4 1 0 ) O H N H 2 S O 3 N a S O 3 N a N H 2 O H

N a O 3 S S O 3 N a

3.阳离子染料(cationic dyes) 这类染料分子溶于水呈阳离子状态,故称阳离子染料,主要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染色。但早期的染料分子中,具有碱性基团,常以盐形式存在,可溶于水,能于蚕丝等蛋白质纤维分子以盐键形式相结合,故又称为碱性染料或盐基染料 N O N(C 2H 5)2(C 2H 5)2N Cl

4.活性染料(reactive dyes ) 又称为反应性染料,在这类染料分子结构中带有反应性基团,染色时能够与纤维分子中的羟基、氨基发生共价结合进而牢固地染着在纤维上,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也能用于羊毛和合成纤

维的染色. O O NH 2

SO 3Na

NH SO 3Na

NH

C N C

C N Cl Cl NH 3H 2O

pH5~5.3 40~45度

O O NH 2SO 3Na NH SO 3Na NH C N C N C N NH 2 5.不溶性偶氮染料(azoic dyes) 在染色过程中,由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直接在纤维上反应,生成不溶性色淀而染着,这种染料称为不溶性偶氮染料。其中,重氮组分是一些芳伯胺的重氮盐,偶合组分主要是酚类化合物。这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由于染色时需在冰的冷却条件下(0~5℃)进行,故又称为冰染染料。

OH C NH

O +OH C NH

O N N Cl N 2+Cl Cl

6.分散染料 (disperse dyes) 这类染料分子中不含水溶性基团,染色时需借助分散剂的作用使染料成细小颗粒的分散状对纤维进行染色,故称为分散染料。主要用于各种合成纤维的染色,如涤纶、锦纶、醋酸纤维等。

N O 2N

N N Cl

2H 4CN C 2H 4OC 2H 5

7.还原染料(vat dyes) 这类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它们在含有还原剂的碱性溶液中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从而上染纤维,染色后再经过氧化重新成为不溶性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印花,少量用于丝、毛的染色,牢度优越。

O

NH O

O NH

O

8.硫化染料(sulphur dyes) 这类染料和还原染料一样,也是原来不溶于水的染料。染色时,它们在硫化碱溶液中被还原为可溶状态,染入纤维后,经过氧化便又成不溶状态固着在纤维上。这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9.缩聚染料(polycondensation dyes) 这是最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染料,可溶于水。它们在纤维上能脱去水溶性基团而发生分子间的缩聚反应,成为分子量较大的不溶性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目前它们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也可用于维纶的染色。

10.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这类物质上染到纤维、纸张等基质后,能吸收紫外线,发射蓝色光,从而抵消织物上因黄光反射量过多而造成的黄色感,在视觉上产生洁白、耀目的效果。不同品种的荧光增白剂可用于不同种类纤维的增白。

SO3Na NaO3S

HC

HC CH

CH

染料的命名

染料通常是分子结构较复杂的有机芳香族化合物,若按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来命名较复杂,而且商品染料中还会含有异构体以及其它添加物,同时,学名不能反映出染料的颜色和应用性能,因此必须给予专用的染料名称。我国对染料采用统一命名法,按规定染料名称由三部分组成。

冠称是根据染料的应用对象、染色方法以及性能来确定的,我国的冠称有31种,如直接、直接耐晒、直接铜盐、直接重复、酸性、弱酸性、酸性络合、酸性媒介、中性、阳离子、活件、毛用活性、还原、可溶性还原、分散、硫化、

可溶性硫化、色基、色酚、色盐、快色素、氧化、缩聚、混纺等。

色称表示染料的基本颜色。我国采用了30个色泽名称:嫩黄、黄、金黄、深黄、橙、大红、红、桃红、玫红、品红、红紫、枣红、紫、翠蓝、湖蓝、艳蓝、深蓝、绿、艳绿、深绿、黄棕、红棕、棕、深棕、橄榄绿、草绿、灰、黑等。颜色的名称一般可加适当的形容词如“嫩”、“艳”、“深”三个字,而取消了过去习惯使用的淡、亮、暗、老、浅等形容词,但由于习惯至今还仍沿用。同时,有时还以天然物的颜色来形容染料的染色,如“天蓝”、“果绿”、“玫瑰红”等。

词尾(尾注)有不少染料,它们的冠称与色称虽然都相同,但应用性能上尚有差别,故常用词尾来表示染料色光、牢度、性能上的差异,写在色称的后面。我国根据大多数国家的习惯,井结合我国使用情况,用符号代表染料的色光、强度、力份、牢度、形态、染色条件、用途以及其它性能,而外国厂商对词尾是任意附加的,不一定具有确切的意义。

利用荧光染料法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利用荧光染料法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是指基因组DNA中某一特定核苷酸位置上发生转换、颠换、插入或缺失等变化,并且任何一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不小于1%。一般来说,一个SNP位点只有两种等位基因,因此又叫双等位基因。SNP是继RFLP 和STR后的第三代分子标记,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和遗传稳定等特点。它与许多疾病直接相关,是决定人类疾病易感性和药物反应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SNP分析对于群体遗传学、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新药研究、临床检验和分子诊断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荧光定量PCR中的SNP分析平台主要是基于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原理,通过检测PCR过程中产生的荧光信号来区分等位基因,每检测一个SNP位点需要一对TaqMan探针(或分子信标)和一对位于检测位点的上下游引物。下面介绍一种新的基于荧光定量PCR 检测SNP位点的方法,它不需要设计特异性的TaqMan探针,只是通过溶解曲线的分析来区分等位基因,从而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 该方法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特异性正向引物,每个正向引物3′端的最后一个碱基对应于SNP位点的二等位基因,反向引物都一样,并使用荧光染料(SYBRGreenI)来检测PCR产物。纯合子基因组DNA只能被与其完全匹配的正向引物扩增,而杂合子基因组DNA能同时和两种正向引物结合扩增出两种PCR产物。 为了区分这两种扩增产物,我们在其中一个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的5′加一个20bp左右含GC重复序列。由于DNA的溶解温度主要与其片段长度和GC含量有关,经过修饰后的引物的长度和GC含量明显高于另一个等位基因特异引物,因此,使用这两种引物后的PCR扩增产物有着不同的Tm值。在PCR扩增结束后,运行一个溶解曲线程序,即让产物慢慢从60度升温到90度,从溶解曲线图上就可以分析出哪种等位基因参与了PCR扩增,由此也得到了相应的基因组的基因型。 补充一点: 1.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SYBR Green I荧光染料,SYBR荧光染料掺入DNA 双链后荧光信号显著增强;当DNA变性时SYBR Green I染料释放出来,荧光急剧减少;随后在聚合延伸过程中引物退火并形成PCR产物,SYBR Green染料与双链产物结合,经检

欧盟标准-禁用有害偶氮染料指令(200261 EC)

生效日期:2003-09-11 适用产品范围:涉及纺织品、革制品,其中有布制或皮制玩具,包含带有布制或皮制服装的玩具 主要内容 a) 偶氮染料经还原可裂解出一种或多种致癌芳香胺(附表中所列22 种芳香胺)。在最终产品或产品染色部分含有可释放出浓度高于30ppm 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不得用于与人体皮肤或口腔有直接长期接触的纺织品和皮革制品,如: - 衣服,床上用品,毛巾,假发,帽子,尿布和其他卫生用品、睡袋;- 鞋袜,手套,手表带,手提包,皮包或钱包,行李箱,座椅套,颈挂式皮包; - 纺织制或皮制玩具和带有纺织或皮制衣物的玩具。 - 供消费者使用的纱线和织物。 b) 上述纺织品和皮革制品如不符合规定要求,不得投放市场。2005 年1 月1 日之前对由再生纤维制成的纺织品可放宽要求到由再生纤维中残余染料引起的芳香胺释放浓度到70ppm。 c) “偶氮染料列表”中新增的偶氮染料不得投放市场或作为浓度质量高于0.1%的物质或制剂成分用于纺织品和皮革制品。 背景 在染料分子结构中,凡是含有偶氮基(-N=N-)的统称为偶氮染料,其中偶氮基常与一个或多个芳香环系统相连构成一个共轭体系而作为染料的发色体,几乎分布于所有的颜色,广泛用于纺织品、服装、皮革制品、家居布料等染色及印花工艺。当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与人体直接接触后,某些类型的偶氮染料与人体正常代谢物(如汗液)混合,能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而再被人体吸收,对人体危害极大。这部分偶氮染料就是可致癌的偶氮染料。需要澄清的是,偶氮染料被广泛采用,目前使用的偶氮染料就达3000 种之多,其中大部分的偶氮染料都是安全的,受禁的只是可还原释放出指定的二十多种芳香胺类的那一小部分偶氮染料,大约只有200 多种。 从保护人体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1992 年4 月10 日德国颁布“食品与日用消费品法”开始立法禁止生产和销售德国联邦健康总署颁布的使用MAK(III)A1

环保染料

环保染料现状与发现趋势轻化091 梁维华

环保染料的定义 ?环保染料,是指符合环保有关规定并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染料。

环保染料应符合的条件 ?不含或不产生有害芳香胺; ?染料本身无致癌、致敏、急毒性; ?使用后甲醛和可萃取重金属在限量以下;?不含环境激素;不含持续性有机污染物;?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有害化学物; ?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 ?色牢度和使用性能优于禁用染料。

环保染料介绍 ?环保型分散染料 ?环保型活性染料 ?环保型酸性染料 ?环保型硫化染料 ?环保型还原染料 ?环保型阳离子染料 ?环保型直接染料

?比较容易通过REACH注册要求的分散染料有 BASF用于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连续染色的Dispersol C-VS分散染料,日本化药公司适用于 涤锦织物染色的Kayalon POlyesters LW分散染料,亨斯迈Cibacet EL分散染料、BASF公司Compact Eco-CC-E(Eco-CC-S)分散染料、德司达DianixAC-E(UPH)染料。

?活性染料是我国棉织物和含棉织物的主要染料, 但个别活性染料属于禁用染料,如活性黄K-R、 活性蓝KD-7G、活性黄棕K-GR、活性艳红H-10B、活性黄KE-4RN等,这些染料难以满足REACH注册要求。 ?双活性基活性染料近几年在中深色染色中应 用较为广泛,环保型双活性基活性染料得到了重 点开发,基本符合REACH注册要求,新型环保染料的需要相应的应用技术,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新 工艺、新技术开发。对部分环保型双活性基活性 染料的连续轧染焙固法、汽固法和轧蒸法工艺实 验表明,环保染料同样具有工艺适应性,应有针 对性地选用。

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

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1-07-20T17:08:11.32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孙涛王晓丽刘清茂 [导读] 乳腺癌的远位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定期乳腺癌筛查,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增加。孙涛王晓丽刘清茂 (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河北沧州061500) 【摘要】目的:探讨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方法:选择Ⅰ、Ⅱ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别用亚甲蓝及纳米碳混悬液(卡那琳)染色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选择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同时对比两种染色剂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阴性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或行下腋位清扫术,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增高,但患肢肿胀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存活质量。结论:亚甲蓝及纳米碳作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效果相仿,但亚甲蓝价格低廉,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实施,同时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可避免过度医疗,减少患者患侧肢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亚甲蓝染色;纳米碳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基层医院 【中图分类号】R44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112-02 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大量研究证实,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转移及播散在很早即可发生,虽然淋巴结转移和原发肿瘤大小是目前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指标,但是恶性肿瘤细胞的全身转移是主要致死因素。传统手术均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侧肢体肿胀,肩部疼痛及患肢活动障碍,肩部及前臂内侧感觉异常等,对患者的后期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对于早期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清扫术,在某种意义上存在过度治疗。 本研究拟通过对早期乳腺癌在肿瘤周围注射染色剂示踪前哨淋巴结,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快速冷冻病理学检测确定前哨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从而确定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无前哨淋巴结转移者,避免腋窝清扫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 2009 年 10 月~2010年 10 月治疗乳腺癌患者 60 例,患者均为女性。本组患者年龄 25~68 岁,平均 40 岁;其中,左侧 37例,右侧 23 例;原发肿瘤位于外上象限 35 例(58%),内上象限 7 例(12%),外下象限 8 例(13%),内下象限 3 例(5%),中央区 7 例 (12%);病理学诊断:浸润性导管癌 49 例,浸润性小叶癌 11 例。 1.2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方法 术前麻醉成功后,随机分组,分别用1%亚甲蓝、纳米碳混悬液于原发肿瘤周围皮下或活组织检查后的残腔壁周围皮下注射。10~15 min 后经腋底部胸大肌外侧作一小切口(该切口均在根治术预切范围内),寻找并追踪染色淋巴管,循此解剖至染色淋巴结即为前哨淋巴结(SLN),切除前哨淋巴结送病理科进行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检查。 2结果 切除前哨淋巴结送病理科行冰冻病理检查。如病理回报阳性,则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前哨淋巴结活检病理回报阴性,则不清扫腋窝淋巴结。全部患者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检出SLN 染色 58 例,其检出率为 96%(58/60),共检出SLN 100 枚,平均 1.7 枚,其中,1 枚 37 例(49.3%)、2 枚 23 例 (33.3%)、3 枚 10 例 (13.3%)。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增高,但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仍有逐渐升高趋势。目前对乳腺癌患者仍以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作为判断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指标。临床实践已经证实,在初诊的乳腺癌患者中,大约半数其体内存在隐匿转移癌(亦称微转移癌)。乳腺癌的远位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定期乳腺癌筛查,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增加。传统的腋窝淋巴清扫存在诸多患侧上肢的并发症,如上肢水肿、麻木、肩关节活动障碍、腋窝皮下积液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对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避免过度治疗,从而减少患者患侧上肢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另保留一定数量的腋淋巴结,使其继续具有抗肿廇的免疫屏障作用是非常重要的[1]。国内外常用前哨淋巴结示踪方法包括同位素示踪法和染料示踪法,后者多用异硫蓝,此药价格昂贵,且尚未在国内上市,不利于基层医院应用。亚甲蓝染色示踪方法简单,经济易行,不需要特殊的穿刺装置和穿刺针具,手术切除成功率高,纳米碳混悬液,颗粒大,不易于周围软组织内弥散,利于淋巴结染色成功,二者均适用于基层医院实施。其对于早期乳腺癌保腋窝、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彬,巴图,郭冰.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4):310-312.

染料墨水和颜料墨水的区别

染料型墨水和颜料型墨水的区别 染料型墨水: 普通的户内型墨水--染料墨水是分子级全溶解的,墨水是完全的复合溶液,很难堵墨头,喷绘后易于被材料吸收,色彩艳丽,但不防水,并且因染料分子在紫外线照射下很快分解,户外紫外线下使用一个月内就有明显褪色。目前绝大多数桌上型彩色喷墨打印机都是使用染料型墨水。由于其色彩鲜艳、层次分明且价格也较颜料型墨水低,是制作彩喷名片的首选产品。 颜料型墨水: 现在普遍应用的户外型墨水--颜料型墨水所使用的颜料跟我们印染衣物的颜料同样性质,把固体颜料研磨成十分细小的颗粒,溶解于特殊的水溶剂中,是一种悬浮溶液或者叫半溶液,因表现颜色的为固体颗粒,因为颜料本身防水,喷绘出来的产品也就防水了,其次是在紫外线照射下,比染料墓水更不易分解,即使颗粒外层的分子分解了,内层一样会保持颜色,一般情况下在户外会保持一年以上没有明显褪色;但其缺点是因渗透性不好而使颜色表现不好,与户内型染料墨水相比较发暗发灰(现在使用的六色喷墨技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个问题);由于是固体颗粒而较易堵喷头(现在因颗粒研磨越来越细,这个问题已得到很好改善)。由于技术的进步,打印机性能日趋完美,使用耐光防水颜料墨,效果依然卓越不凡,确保打印的优秀质量。由于颜料型的耐光防水性能,制作PVC证卡一般选择颜料型墨水较为适宜。采用了打印机连续供墨系统,也可将原来使用染料型墨水的打印机改装成颜料型墨水的连续供墨系统。 染料墨水是分子级全溶解的墨水,这种墨水是完全的复合溶液,堵墨头的概率很小,喷绘后易于被材料吸收,色彩艳丽,而且造价成本低, 缺点是不防水,并且由于染料分子在紫外线照射下很快分解,导致户外紫外线下使用一个月内就有明显褪色。 优点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且价格也较颜料型墨水低,因此是打印图片、制作彩喷名片等用途的首选产品。 颜料墨水说得形象点,就是粉状墨水,当然,这只是种形象的说法,并不够准确。准确一点地说,它是把固体颜料研磨成十分细小的颗粒,溶解于特殊的水溶剂中,是一种悬浮溶液或者叫半溶液,跟我们印染衣物的颜料性质同样。与染料墨水渗入到介质再形成色彩的原理完全相反,它是通过色材附在介质(如复印纸或打印纸等)的表面来发色的。 因此,其优点是用颜料墨水来打印,即使在普通纸上打印也不会洇墨,而且由于颜料本身防水,也不容易被紫外线分解,所以它的耐水性强,也耐光,打印出来的东西即使在户外使用也能维持一年以上没有明显的褪色迹象。 缺点是,大多数的颜料墨水都会因此而使表面残留色材,所以,即使在有光纸等表面平坦的纸上打印也不能打印出有光泽的图像来,这就是为什么一般用颜料墨水打印出来的东西都没光泽的缘故。另外,颜料墨水的制造成本较高,所以售价也较染料墨水贵,其价差高达二至四倍以上.

活性染料中性色卷染技术

活性染料中性色卷染技术 文章深入分析了活性染料中性色卷染小样与大样,大样与大样之间的重现性差,头尾色差和边中色差大的原因;详细介绍了诺威克隆NC活性染料的非对比色概念和氟代均三嗪活性基的特点,为彻底解决中性色卷染的各种疑难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证明:诺威克隆NC活性染料是解放卷染工作者的真正的傻瓜染料。 Lab to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to production reproducibility problem, tailing problem, listing problem of critical earth tone shades with reactive dyes in jigger dyeing are analyzed. The non contrasting concept of reactive dyes of Novacron NC and the character of fluorotrazine active reagents are introduced, it' s the base theory of problem solve critical earth tone shades with reactive dyes in jigger dyeing.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Novacron NC dyes are excellent dyes, which provide the best solution to the earth tone shades. 1卷染染色工艺的特点及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众多印染企业更加重视

禁用偶氮染料及其检测标准

禁用偶氮染料及其检测标准 纺织服装在使用了含有禁用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可能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这些染料在人体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进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的结构,最终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1994年7月,德国政府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禁止生产、使用和销售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以及使用这些染料的产品,随后,荷兰政府和奥地利政府也发布了相应的法令。我国于2003年发布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将禁用偶氮染料列入其中。目前,禁用偶氮染料的监控已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最重要的品质控制项目之一,也是生态纺织品最基本的质量指标之一。 1.偶氮染料概述 1.1发展历史 早在l834年.Mitseherlich就用氢氧化钾与硝基苯在乙醇溶液中作用,制备了偶氮苯。但是偶氮染料的产生并使用还是在1858年之后,经过重氮化反应制备出了偶氮染料。 1863年,首例商品化偶氮染料Bismark Brown问世之后.偶氮染料开始了工业化生产。 1884年,刚果红的合成,可以说是偶氮染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第一,用刚果红作为染料,可以不用加入触媒,印染工艺被大大简化;第二,这类偶氮染料可以通过它的不同结构得到不同的颜色;第三,它的合成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加低廉,染色的性能也更为优越。 1.2 偶氮染料的致癌问题 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Yoshida发现溶剂黄可以引起老鼠的肝细胞癌变后.人们才意识到偶氮染料及其中间体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实际上,1905年德国卫生部门已经从染料品红、金胺和萘胺中确认了一些芳香胺的致癌作用。随着染料化工的高速发展,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因从事染料化工工作而患上膀胱癌的病例超过了3000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染料制造商自发地签订议,停止在市场上销售联苯胺及以联苯胺为母体的偶氮染料。德国政府在1958年成立了MAK(Maximum Arbeitplaz Konzentrations 已知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化学物质在工作场所的最大允许浓度)委员会,从此开始每年发l份MAK表。根据对人体致癌性的不同,MAK表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MAK(Ⅲ)Al:按经验,这类物质可引起人类恶性肿瘤。MAK(Ⅲ) A2:迄今为止,已得到这类物质引起癌症的确切证明,但这些证明是通过模拟人类工作场所条件,对动物实验得到的。MAK(Ⅲ)A3:被怀疑极具潜在致癌倾向的物质,并急需进行进一步调研;并且指出用这些致癌芳香胺合成的偶氮染料受到人体肠道细菌以及偶氮还原酶的作用而易于发生偶氮还原裂解,重新释放出致癌芳香胺,从而产生致癌作用。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约占60%)的合成染料是以偶氮化学为基础的。所渭致癌性问题,是人们经过长期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某些偶氮染料中可还原出的芳香胺对人体或动物有潜在的致癌性。纺织品上的偶氮染料在与皮肤的长期接触中,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染色牢度不佳时,会从纺织上转移到人的皮肤上。经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在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还原,并释放出某些有致癌性的芳香胺,这些芳香胺被

关于环保型染料的几个热点问题_一_

讲 座关于环保型染料的几个热点问题(一) 章 杰 上海染料有限公司(200331) 摘 要 环保型染料已成为世界纺织品市场上对染料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对环保型染料的几个热点问题,即环境荷尔蒙与染料助剂、染料过敏性和过敏性染料、重金属与染料助剂、染料致癌性和致癌性染料、AOX和染料助剂等进行分析,这些问题将对染料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叙 词: 染料 助剂 重金属 环境保护 中图法分类号: TS19012 环保型染料已成为世界纺织品市场上对染料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不仅包含染色牢度和应用性能上的指标,如水洗牢度、耐日光牢度、耐氯牢度、摩擦牢度、汗渍牢度,以及对应用工艺的适应性、热稳定性、耐碱性及对盐敏感性等,而且还要求环保质量指标,它包括下列内容: (1)不含有德国政府和欧共体已明文规定的22种致癌芳香胺和在特定条件下会裂解释放出22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国际纺织品生态环境领域研究与测试协会在1998年出版的Eco2T ex Stan2 dard100中已把这22种致癌芳香胺列为不能检出之列;最近该协会在2000年出版的Eco2T ex Stan2 dard100中又对不能检出的致癌芳香胺品种作了修改,去掉了原来禁用的对氨基偶氮苯,新增加了2,42二甲基苯胺和2,62二甲基苯胺,这样不能检出的致癌芳香胺增加到23种。但是这种改变目前还没有通过政府颁布法令加以明确; (2)不含有过敏性染料; (3)不含有致癌性染料; (4)不含有急性毒性染料; (5)不含有环境荷尔蒙; (6)不含有产生环境污染的化学物质(170种左右,包括挥发性有机物质、含氯载体等); (7)不含有变异性化学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8)重金属如锑、砷、铅、镉、铬、六价铬、钴、铜、锌、镍和汞等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9)甲醛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10)农药品种和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染料的环保质量指标还与其被使用的对象有关。例如婴儿用纺织品以及与皮肤直接接触用纺织品的染料,其环保质量指标要比与皮肤不直接接触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的染料环保质量指标严格。 染料的环保质量指标虽然从90年代初已提出,但迄今对其重视的程度还远达不到要求,这不仅是当前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染料制造者的技术壁垒,而且也是第三世界染料价格提不高的原因之一。至于环保质量指标中有些内容已为各方面所熟悉,目前有五个为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1 环境荷尔蒙与染料助剂 环境荷尔蒙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极其有害的化学物质,又称内分泌扰乱物质。它们会对激素受体发生结合作用,或减少血液中的激素,或使精巢萎缩,而扰乱人类和动物的内分泌与发育过程,使野生动物的繁殖能力和人类遗传等发生异常。因此,自进入90年代以来环境荷尔蒙已成为世界上的社会问题,世界纺织市场上要求染料、助剂和纺织品的制造商与供应商出示不含这些化学物质的保证。 根据大量调查研究,目前世界市场上规定了70种被禁止的环境荷尔蒙;日本把其中的3种重金属不计在内,因此被禁止的环境荷尔蒙为67种;欧洲最近指出环境荷尔蒙不少于250种。从它们的结构特性分析,可以分属五种类型:①含卤素化合物;②含硫化合物;③不含卤素和硫的化合物;④菊酯类化合物;⑤重金属。这些环境荷尔蒙具有七个共同特性: (1)苯环结构居多,分子量一般在200~400之间,与一些天然的蛋白质和多糖物质等相比,分子结构比较简单,分子尺寸也比较小。 (2)脂溶性化合物,不含有强的水溶性基团,较易溶于油脂类物质中。 (3)有机氯化合物比例较大,且具有可吸附性。 73  关于环保型染料的几个热点问题(一) 印 染(2000No.7)

除色素方法

目前应用于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很多,但大致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类 一、根据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进行除去 属于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效果比较差的方法。 1.水提醇沉:可去除小部分水溶性色素。 醇提水沉:可除去大部分脂溶性色素。(也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 2.酸碱沉淀法: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调节PH3以下,另其析出。 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采取调节PH到12以上,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这时由于色素都以解离形式存在,不宜被萃出。 属于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效果比较差的方法。 1.水提醇沉:可去除小部分水溶性色素。 醇提水沉:可除去大部分脂溶性色素。(也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 2.酸碱沉淀法: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调节PH3以下,另其析出。 二、根据色素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除去 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采取调节PH到12以上,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这时由于色素都以解离形式存在,不宜被萃出。 三、根据色素与有效成分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1.物理吸附:(吸附力是分子间力) (1)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可去除亲水性色素。 (2)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纸浆、滑石粉、硅藻土。可去除亲脂性色素。 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它对色素、细菌、热原等杂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且其还有助滤作用。 其内部有大量的微孔和空隙,表面积可达200-500m2/g。 吸附原理:由于大多数色素具有共扼双键结构,易吸附。 使用方法:冷吸附法,热吸附法,炭层助滤法,柱层析吸附法。 2.化学吸附: (1)例如可用碱性氧化铝去除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 (2)离子交换树脂法:例如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可以用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 3.半化学吸附:聚酰胺与大孔树脂。吸附原理为氢键作用,大孔树脂还有部分范德华力作用。 聚酰胺可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的酚羟基形成氢键。也可一通过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 四、沉淀法除去色素 代表物质:石灰乳。 常用浓度:20%-30%。 脱色原理:石灰乳中钙离子能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及杂质结合成钙螯合物、钙盐沉淀。而沉淀在硫酸作用下,黄酮、蒽醌、酚类、皂苷、部分生物碱与钙离子形成的钙盐可以被分解出来,再溶解到水中。但是鞣质、部分蛋白质、有机酸、极性色素、多糖等不能分解出来。 五、絮凝剂法除去色素 1.常用的絮凝剂分以下几种: (1)明胶类:鞣质影响药液稳定性且容易变色。可利用明胶与鞣质行政络合物,与水中悬浮颗粒一起沉淀(2)ZTC1+1天然澄清剂: 分为四种:I型:除蛋白型 II型:脱色澄清型 III型:中药口服液与颗粒剂型,可代替醇沉法,起到去除不稳定成分和助滤作用。 IV型:注射液型,主要提高澄明度。 (3)101果汁澄清剂: (4)甲壳素及壳聚糖:壳聚糖是甲壳素乙酰化制得。它们都是天然的阳离子絮凝剂。 2.影响澄清效果的因素 (1)澄清剂的用量 (2)澄清剂的配制浓度和加入顺序

由于染料生产品种多精编

由于染料生产品种多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由于染料生产品种多,并朝着抗光解、抗氧化、抗生物氧化方向发展,从而使染料废水处理难度加大。染料废水处理难点:一是COD高,而BOD/COD值小,可生化性差;二是色度高,而成分复杂。三是水质水量不稳定,排放具有间歇性。印染废水的处理目标一般是COD的去除与脱色,但脱色问题难度更大。 3.脱色处理方法 物理方法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使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去除的方法。吸附脱色技术是依靠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来脱除染料分子的。吸附按其作用力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目前用于吸附脱色的吸附剂主要是靠物理吸附, 但离子交换纤维、改性膨润土等也有化学吸附作用。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可再生吸附剂如活性炭、离子交换纤维等和不可再生吸附剂如各种天然矿物(膨润土、硅藻土)、工业废料(煤渣、粉煤灰) 及天然废料(木炭、锯屑) 等。传统的吸附剂是活性碳,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500- 600 m2/g),它只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活性炭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不超过400)非常有效,但它不能去除水中的胶体疏水性染料。若废水BOD5> 500mg/L,则采用吸附法是不经济的。膨润土作为水处理中的吸附剂和絮凝剂,已被广泛用于印染废水脱色领域,近

年来制成多种复合膨润土、VS型纤维和聚苯乙烯基阳离子交换纤维等,具有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功能,且比表面大、离子交换速度快,易再生,对难处理的阳离子染料废水有很好的脱色效果,有些改性的膨润土的脱色效果甚至高于活性炭[4];某些集吸附与絮凝性能为一体的吸附剂如硅藻土复合净水剂也已开发;用电厂粉煤灰制成具有絮凝性能的改性粉煤灰,对疏水性和亲水性染料废水均具有很高的脱色率;另外工业废料(如煤渣、粉煤灰等)、天然废料(如木炭、木屑等)、植物秸秆(如玉米棒等)均对印染废水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吸附法尤其适合难生化降解的纺织印染废水脱色处理,印染废水的吸附脱色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效而又比较经济的方法。活性炭吸附脱色技术不适合印染废水一级处理,只能用于深度脱色处理,活性炭处理成本高,再生困难,所以活性炭的再生技术是正在研究的课题,其中生物再生是研究的重点方向。煤、炉渣吸附剂,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但在处理印染废水之后存在二次污染,所以只适合与生化法或砂过滤等方法联合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性染料离子吸附特别有效,离子交换吸附剂的开发研制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廉价、高效、因地制宜新型吸附材料的开发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吸附法与其它处理方法的优化组合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果更佳。[5]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一)天然染料 1、苏木精(Hematoxylin)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Haematoxylon campechianum)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Carmine)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胭脂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3、靛蓝洋红(Indigo carmine)是由木蓝(Indigofera)提出的靛蓝(Indigo)加上亚硫酸钠而成。为蓝色酸性染料,作为细胞质的染色剂。常与苦味酸合成苦味酸靛蓝洋红(picro-indigo-carmine),呈绿色,可与碱性品红作对比染色。 4、地衣红(Orcein)是由地衣(Lecanora parella)中取得的染料,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染色。植物细胞学中应用较多,尤其对于某些植物的染色体染色,效果比醋酸洋红更好。配制方法与洋红相似,通常也多溶入醋酸中(2.2%)染色。现在已多用其人工合成染料。 (二)人工染料 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它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Acid fuchsin)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

禁用偶氮梁料检测标准及限值

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标准及限值 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l00》[2]中规定了有24种禁用芳香胺化合物,详见表1;Eco-label(生态纺织品标签2002/371/EC Eco-label)中有22种禁用芳香胺化合物,比Oeko-Tex Standard 100少了2,4-二甲基苯胺和4-氨基偶氮苯; GB/T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3]中规定了有24种禁用芳香胺化合物,与Oeko-Tex Standard 100一致;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有23种禁用芳香胺化合物,比GB/T 18885-2009少4-氨基偶氮苯;而GB18401-2010[4](2011年8月1日施行)中增加了4-氨基偶氮苯。 GB/T 18885-2009与Oeko-Tex Standard 100的限量值都为20 mg/kg,GB18401-2003的限量值也为20 mg/kg,而Eco-label的限量值为30 mg/kg。 表1 Oeko-Tex Standard 100规定的24种禁用偶氮染料 禁用偶氮染料的主要检测方法标准如下:

(1)GB/T 17592-2006《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2)ISO/TS 17234:2003 《皮革-化学测试-皮革中某些偶氮染料的测定》;(3)EN 14362-1:2003《纺织品某些源自偶氮染料的芳香胺的测定方法第1部分无需萃取的某些偶氮染料测定》;(4)EN 14362-2:2003《纺织品某些源自偶氮染料的芳香胺测定方法第2部分萃取的偶氮染料测定》;(5)德国标准§35LMBG82.02-2《日用品分析纺织日用品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检测》;(6)德国标准§35LMBG82.02-3《日用品测试皮革上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7)德国标准§35LMBG82.02-4《日用品分析聚酯纤维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检测》;(8)德国标准DIN 53316:1997《皮革检验皮革某些偶氮染料的测定》;(9)GB19601-2004 《染料产品中23种禁用偶氮的限量和检测方法》;(10)GB/T 23344-2009 《纺织品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11)GB/T 24101-2009《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 3 有害芳香胺的来源 自从德国政府颁布禁用染料和致癌芳香胺以来,国家染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开展了禁用物的检验。从检验过的各种染料、中间体、出口染色布的情况来看,检出含有害芳香胺的样品(不同含量)占送检样品总量的37%[5]。当然,送检的样品一般都是怀疑含有害芳香胺或经裂解可分离出有害芳香胺的样品,但这是足以说明,我国现在生产的染料中相当一部分在含有害芳香胺的质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综合研究和分析表明,染料中含的原因除管理不严带入外,还有下面几个原因: 1)从原料中以同分异构体带入 这种情况特别反映在使用对甲苯胺、对氨基苯甲醚、邻氯苯胺和1-萘胺等原料制造的偶氮染料。因为它们的同分异构体邻甲苯胺、邻氨基苯甲醚、对氯苯氨和2-萘胺等往往在制造中夹杂在内,它们都是致癌芳香胺。尽管量很少,但如处理不干净,在合成染料时夹杂在成品染料中的量却已大大超过限制值。这与它们的制造工艺有关,例如1-萘胺通常采用萘硝化还原的工艺制成,在生成1-硝基萘的同时伴随生成2~5%的2-硝基萘,还原时它变成了2-萘胺。尽管它可以采用乙醇结晶法或乙酰化法除去,但工业用的1-萘胺中难免夹杂少量2-萘胺。把这种1-萘胺作重氮组份制成的偶氮染料夹杂着由2-萘胺重氮化偶合制成的染料,它们在还原裂解时会释放出2-萘胺和1-萘胺。 2)从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带入 目前制造染料的工艺绝大部分来自于40年代的德国技术资料,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条件,对它们可能发生的副反应认识不足。某些非联苯胺类的直接染料,按一般的认识反应中不会带入致癌芳香胺,如直接耐晒黑G,从原料和反应过程没有带入致癌芳香胺的可能。但检测中发现多数该产品都含有超量的对氯苯胺和联苯胺。研究表明,制造该类染料所用的苯胺经重氮化得到的苯胺重氮离子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均裂或异种离解,当发生异种离解时形成苯基碳阳离子,这个高反应性的碳阳离子,在苯胺重氮离子的进一步反应中遭受其它苯胺分子的亲核攻击,若在酸性条件下就会产生4-氨基联苯,此4-氨基联苯经重氮化形成2-氨基联苯的重氮离子,由它合成的染料夹杂在苯胺重氮离子形成的黑色染料中,它们在还原条件下会裂解释放出4-氨基联苯这种致癌芳香胺。 除此之外,研究中还发现有些染料在制造过程中会发生形成联苯胺的副反

各类染料的性能

染料- 染料分类 按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可将染料进行下列分类。 按状态分 水性色浆油性色浆水性色精油性色精 按用途分 陶瓷颜料涂料颜料纺织颜料塑料颜料 按来源分 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按用法分 ..图册 按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分 直接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硫化还原染料酞菁染 料氧化染料缩聚染料分散染料酸性染料酸性媒介及酸性含媒染料碱性及阳离子染料 直接染料 这类染料因不需依赖其他药剂而可以直接染着于棉、麻、丝、毛等各种纤维上而得名。它的染色方法简单,色谱齐全,成本低廉。但其耐洗和耐晒牢度较差,如采用适当后处理的方法,能够提高染色成品的牢度。 铬化含金染料——秦珠颜料 铬化含金染料——秦珠颜料 活性染料 又称反应性染料。这类染料是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染料。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它可以用于棉、麻、丝、毛、粘纤、锦纶、维纶等多种纺织品的染色。

硫化染料 这类染料大部分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但能溶解在硫化碱溶液中,溶解后可以直接染着纤维。但也因染液碱性太强,不适宜于染蛋白质纤维。这类染料色谱较齐,价格低廉,色牢度较好,但色光不鲜艳。 分散染料 这类染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颗粒很细,在染液中呈分散体,属于非离子型染料,主要用于涤纶的染色,其染色牢度较高。 酸性染料 这类染料具有水溶性,大都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基因。可在酸性、弱酸性或中性介质中直接上染蛋白质纤维,但湿处理牢度较差。 涂料 适合于所有纤维,通过树脂机械的附着纤维,深色织物会变硬,但套色很准确,大部分耐光牢度好,水洗牢度良好,尤其是中、浅色。 个合成染料--马尾紫,使有机化学分出了一门新学科--染料化学。20世纪50年代。Pattee和Stephen发现含二氯均三嗪基团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上的羟基发生键合,标志着染料使纤维着色从物理过程发展到化学过 上面所介绍的各类染料,不但数量多,而且每类染料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又各不相同。为了便于区别和掌握,对染料进行统一的命名方法已经正式采用。只要看到染料的名称,就可以大概知道该染料是属于哪一种类染料,以及其颜色、光泽等。我国对染料的命名统一使用三段命名法,染料名称分为三个部分,即冠称、色称和尾注。 1.冠称主要表示染料根据其应用方法或性质分类的名称,如分散、还原、活性、直接等。

探讨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

探讨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方法:选择Ⅰ、Ⅱ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别用亚甲蓝及纳米碳混悬液(卡那琳)染色 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选择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同时对比两种染色剂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阴性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或行下 腋位清扫术,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增高,但患肢肿胀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存活质量。结论:亚甲蓝及纳米碳作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效果相仿,但亚甲蓝价格低廉,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实施,同时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可避免过度医疗,减少患者患侧肢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亚甲蓝染色;纳米碳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基层医院 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大量研究证实,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转移及播散在很早即可发生,虽然淋巴结转移和原发肿瘤大小是目前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指标,但是恶性肿瘤细胞的全身转移是主要致死因素。传统手术均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侧肢体肿胀,肩部疼痛及患肢活动障碍,肩部及前臂内侧感觉异常等,对患者的后期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对于早期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清扫术,在某种意义上存在过度治疗。 本研究拟通过对早期乳腺癌在肿瘤周围注射染色剂示踪前哨 淋巴结,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快速冷冻病理学检测确定前哨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从而确定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无前哨淋巴结转移者,避免腋窝清扫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我院 20XX 年 10 月~20XX年 10 月治疗 乳腺癌患者 60 例,患者均为女性。本组患者年龄 25~68 岁,平均 40 岁;其中,左侧 37例,右侧 23 例;原发肿瘤位于外上象限 35 例(58%),内上 象限 7 例(12%),外下象限 8 例(13%),内下象限 3 例(5%),中央区 7 例 (12%);病理学诊断:浸润性导管癌 49 例,浸润性小叶癌 11 例。 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方法 术前麻醉成功后,随机分组,分别用1%亚甲蓝、纳米碳混

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

化工三废处理工(论文) 题目: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 院系:材料工程院 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班级: 11级精化班 姓名:徐兴旺 学号: 110303219 2013年 11 月 07日

目录 摘要 (3) 1前言 (3) 2 物理化学法 (3) 2.1吸附法 (3) 2.1.1 活性炭吸附 (4) 2.1.2 树脂吸附法 (4) 2.1.3 矿物、废弃物 (4) 2.1.4 矿物吸附 (5) 2.2膜分离技术 (6) 2.3 萃取法 (7) 3 化学法 (8) 3.1 Fenton法 (8) 3.2 光催化氧化法 (8) 3.3 电化学氧化法 (9) 3.4 超声波降解技术 (10) 4 生物法 (11) 4.1微生物处理法 (11) 4.2好氧法 (12) 4.2厌氧法 (12) 5 其他方法 (14) 5.1辐射法 (14)

6存在问题及展望 (15) 7结论 (16) 8参考文献 (17)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 徐兴旺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介绍了染料废水的处理现状,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处理方法有物化法(常用的有吸附法、混凝法、膜技术萃取法等)、化学法(如Fenton法氧化法、电解法超声波降解技术等)、生物法(微生物处理法、好氧法、厌氧法)和其它方法,介绍了各种工艺方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实例并指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和技术的关键,最后对今后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染料废水;物化法;化学法;生物法; 1. 前言随染料和印染工业的迅速发展,每年要向水体环境排放大量含染料的工业废水,此类废水色度深、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组分复杂、水质变化和生物毒性大、难生物降解,且染料抗光解、抗氧化性强,用常规的方法难以治理,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1]。近年染料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2. 物理化学法 2.1.吸附法 在物理化学法中应用最多的是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表面的活性,将分子态的污染物浓集于其表面而达到去除目的,目前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近年来,活性炭纤维用于对废水中染料的吸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ClO2氧化与活性炭吸附相结合处理印染废水,与单独用ClO2氧化或活性炭吸附处理相比,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均有较大提高。粉煤灰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因而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有较大

偶氮测试要求

1.国内市场对纺织服装的基本质量要求——偶氮检测要求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改善,消费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一些高质量、多功能的服装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那些低质产品,由于其会含有大量的有害于健康的物质及其质量上的参差不齐,正逐步为市场所淘汰,甚至会被国家查处,强制禁止其生产、销售和进口。 目前,在国内服装市场强制实行的国家标准GB 18401-2003中,对甲醛、pH值、色牢度、异味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五项指标都做了强制性的要求。而其中对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要求便是这里所讲的偶氮检测要求。由于违禁的偶氮染料(或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会分解出致癌物质,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该类染料通常无色无味,不能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感知,甚至不能通过洗涤等方式来减轻其危害,所以国标GB 18401-2003对这种染料是禁止使用的,毫无含量宽限! 1.1 什么是偶氮染料(及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偶氮染料就是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的染料。根据偶氮基数目的多少可分为单偶氮、双偶氮染料及多偶氮染料。目前市场上70%左右的合成染料均为以偶氮结构为基础的偶氮染料,它广泛出现于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及缩聚染料等合成染料之中。 通常研究认为,偶氮染料其结构本身通常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但有一些用“芳胺类中间体”合成的偶氮染料,因其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之后,会因人表面皮肤的弱酸环境,极易发生还原反应并使偶氮基断裂,生成大量芳胺类化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而这类化合物往往存在着严重致癌性,极易使人体细胞诱发病变,对人体皮肤甚至膀胱、输尿管等器官会产生极其严重的致癌损害,是应该被明令禁止的!这种违禁的偶氮染料,也被称为“致癌芳香胺染料”,同时也就是前文所述的国家标准GB 18401-2003所禁止使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根据国家标准GB18401-2003的要求,共有23种明令禁止的可分解类芳香胺,分别为: 1、4-氨基联苯 2、联苯胺 3、4-氯-邻甲基苯胺 4、2-萘胺 5、邻氨基偶氮甲苯 6、2-氨基-4-硝基甲苯 7、对氯苯胺 8、2,4-二氨基苯甲醚 9、4,4‘-二氨基二苯甲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