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贴耳穴巧治便秘

中医教你贴耳穴巧治便秘

中医教你贴耳穴巧治便秘

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的病证,其病因大多是由于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亏血少、阴寒凝滞所致。耳为宗脉之都,人体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采用耳穴贴压配合按摩治疗,常会取得不错效果。

主穴:大肠、便秘点、脾、直肠下段。

配穴:热秘加耳尖、肾上腺;气秘加肝、交感;冷秘加肾、肾上腺;虚秘加肾、脾、小肠。主穴每次取3个,配穴每次取两个。

方法:耳廓常规消毒后,用0.5厘米×0.5厘米的小块胶布,中间粘1粒光滑饱满的王不留行或莱菔子,对准耳部一侧穴位贴压,每天每穴早中晚各按压两次,每次按压3分钟,以耳部有酸沉麻木或轻微疼痛为度。可留置两日后换另一侧耳部再行更换按压。

除了耳穴贴压以外,患者平时也可辅助按摩水分穴、天枢穴、支沟穴、足三里等。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力度以微有酸胀感为宜。平时需注意应多吃水果、粗纤维蔬菜,并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晨起可空腹喝一杯淡盐开水,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每天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常见疾病耳穴

常见疾病耳穴取穴 感冒:肺、肾上腺 咳嗽:肺、肾上腺、气管、屏尖、交感 哮喘:肺、肾上腺、气管、交感 肺气肿:肺、气管、肾 慢支:肺、气管、肾 肺炎: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失眠:心、肾、脑干、皮质下、神门、枕 嗜睡:心、肝、脾、胃、皮质下 胃痛:胃、脾、肝、交感 胃下垂:胃、脾 呕吐:胃、贲门、食道 泄泻:大肠、小肠、脾、胃 便秘:直肠、大肠、皮质下 眩晕: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 神经衰弱: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健忘: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腹痛:内分泌、脾、胃、神门 心绞痛:心、皮质下、交感、肾 水肿:皮质下、肺、脾、肾、膀胱 头痛:脑干、额、枕、神门、皮质下 高血压:肝、心、降压点、枕、肾上腺 低血压:皮质下、神门、交感、心、肾上腺 糖尿病:肺、脾、肾、内分泌 月经不调:内生殖器、卵巢、肝、脾、肾、内分泌、缘中 痛经: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 带下病:内生殖器、盆腔、脾、肾 子宫脱垂:内生殖器、肝、脾、肾、交感 结膜炎:眼、肝、肾、皮质下 沙眼:眼、目1、目2、肝、耳尖 鼻炎:内鼻、肺、肾上腺、内分泌 咽炎:咽喉、肺、神门、肾上腺 扁桃体炎:肝、扁桃体、咽喉、心 耳鸣耳聋:内分泌、皮质下、内耳、神门 牙痛:垂前、屏尖、牙、面颊区 口腔溃疡:肺、心、口、舌 痤疮:面颊区、肺、胃、大肠、内分泌 湿疹:肺、脾、神门、肾上腺 荨麻疹:神门、枕、肾上腺、肺、内分泌 痔疮:直肠、大肠、皮质下、肾上腺、外生殖器 癃闭:肾、交感、膀胱、外生殖器、皮质下、尿道、神门尿失禁:肺、脾、肾、三焦 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肾

耳穴压豆疗法讲课讲稿

耳穴压豆疗法

为什么通过耳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其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压豆法对于治疗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失眠的耳穴治疗(精品)

失眠的耳穴治疗 浅谈耳穴压豆治疗不寐一、定义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卫阳,不能入阴所得.不寐又称“失眠" ,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轻者——人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 . 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现代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可以不寐为主要症状. 二、病因病机 l.常见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2.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三、诊断依据 1、主证: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兼症: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 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病史: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4、实验室检查: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 眠的其它器质性病变。 四、辨证要点 辨证当辨虚实.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 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 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 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五、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为原则。实证 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 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配合精神治疗。...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五、鉴别诊断 特点程度 不寐单纯失眠持续、严重 一时性失眠受情志、环 境、生理因 素等影响暂时 生理性少寐他病引发六、证型(1)热扰神明

督脉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624·Shanghai J Acu-mox, Jul 2014, Vol 33, No 7文章编号:1005-0957(2014)07-0624-03·临床研究·督脉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马恰怡1,李艳1,曹莲瑛1,张奕奕 2 (1.上海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上海 200051;2.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1) 【摘要】目的观察督脉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治疗组采用督脉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耳穴贴压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量表中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为78.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配合耳穴贴压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针灸疗法;失眠症;耳穴贴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7.0624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Moxibustion at the Governor Vessel plus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for Insomnia MA qia-yi1, LI Yan2, CAO Lian-ying2, ZHANG Yi-yi2. 1.Shanghai Tianshan Hospital,Shanghai 200051,China; 2.Shanghai Changning Hongqiao Hospital,Shanghai 20005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xibustion at the Governor Vessel plus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in treating insomnia. Methods Totally 206 insomnia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103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moxibustion at the Governor Vessel plus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by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component and total scores of PSQI were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P<0.01,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in comparing the sleep quality, sleep efficiency, and daytime function of PSQ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2.8%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78.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Moxibustion at the Governor Vessel plus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insomnia. [Key words]Acupuncture-moxibustion; Insomnia;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失眠症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饱受失眠的困扰,预计2020年全世界受失眠症困扰的人群将超过7亿[1]。失眠症的治疗现在多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但很多人因担心药物的成瘾性及戒断综合征等副反应而不敢服用[2-3]。笔者采用督脉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患者103例,并与单纯耳穴贴压治疗103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6例患者均为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最终完成治疗195例,其中治疗组99例,对照组96例。治疗组中男38例,女6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4岁,平均(38±13)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20年,平均(7.48±4.57)年。对照组中男33例,女6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2岁,平均(37±12)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20年,平均(7.13±4.9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②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4]各项评分均>7分。 1.3 排除标准 ①入院前1星期内曾服用镇静安神药者;②有糖尿病,心、肝、脾、肾严重原发性疾病和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督脉灸 以背部督脉经(上至大椎穴,下至腰阳关)为主。患

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1.感冒 (1)主穴 ?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2)配穴 ?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伴有流鼻涕、流眼泪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咽喉痛者加咽喉(耳屏内侧面上 1/2 的中点) ?头痛者加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咳嗽 (1)主穴 ?肺?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肾上腺?屏尖对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终点?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3.哮喘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对而轮上1/5)?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4. 肺气肿 (1)主穴 ?肺?气管?脾?肾 (2)配穴 ?胸闷者加心、胸椎 5. 慢性支气管炎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6. 肺炎 (1)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7. 心律失常 (1)主穴 ?心?交感?皮质下?神门 配穴 ?心悸者加肾上腺?失眠者加脾、肾?眩晕者加枕、肝 8. 失眠 (1)主穴 ?心耳甲腔中央凹陷处 ?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 ?神门降压点与盆腔连线中下 1/3交接处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配穴 ?心烦易怒者加肝(耳甲艇的后下方)?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腰膝酸软,

中医耳穴压豆法可治哪些疾病

中医耳穴压豆法可治哪些疾病 【操作方法】 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j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主治病症】 一、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o.6×0.8cm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二、失眠 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 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 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 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 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 ●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穴枕、耳迷根、肾 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配穴肾、脾、大肠 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2)有些疾病也可导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10.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7.急性胆囊炎:胰胆、交感、肝,配穴神门、内分泌、胃、三焦、脾

耳穴压豆资料

常用耳穴定位 耳穴分布规律:(头面部—耳垂或附近;上肢—耳舟;下肢—对耳轮上下脚;躯干—对耳轮;胸腔脏器—耳甲腔;腹腔脏器—二甲艇;盆腔脏器—三角窝;消化道—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一、耳甲腔部: 心:耳甲腔正中最凹陷处(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等)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处(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肺(又称肺点、结核点、肺气肿点):耳甲腔内,心上下呈马蹄形区域(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 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咳喘等) 三焦: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痛) 二、耳屏区: 上屏:耳屏外侧面上1/2处(主治糖尿病、尿崩症、口干多饮等) 下屏:耳屏外侧面下1/2处(主治多食、糖尿病,甲亢等) 屏间(又称珠顶):耳屏上部隆起的尖端(发热、牙痛) 外耳: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等) 肾上腺: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低血压、咳嗽、哮喘、晕厥、感冒、腮腺炎等)三、对耳屏部位: 头痛穴(主穴:神门、皮质下) 配穴: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 颞: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 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对屏间(又称平喘、腮腺):对耳屏的尖端(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等) 缘中(又称脑点、遗尿点):对屏间与轮屏切迹之间(遗尿、内耳眩晕)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失眠、多梦、疼痛、眩晕、耳鸣) 脑干:轮屏切迹处(癫痫、中风、抽搐等) 耳垂区: 垂前(又称拔牙麻醉点。神经衰弱点):耳垂正面前中部(神经衰弱、牙痛) 内耳:耳垂正面后中部(耳鸣、内耳眩晕症,听力减退) 面颊:耳垂正面。眼与内耳之间(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等) 四、耳甲艇部: 膀胱: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上方(淋证、癃闭、遗尿) 肾: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上方(腰痛、耳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胰胆: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胰腺炎、糖尿病、胆病) 肝:胃和十二指肠的后方,在耳甲艇的后下部(主治胁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等) 脾:肝穴的下方,耳甲腔的后上方(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内耳眩晕等) 交感: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循环、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痛经)五、耳轮脚周围: 胃:耳轮脚消失处(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 贲门:在耳轮脚下方外1/3处(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

耳穴压豆疗法

为什么通过耳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其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压豆法对于治疗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

最新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2期 -89-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insomnia byuricular-plaster therapy 候娜娜*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2-0089-03 【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片8mg,每日睡前服用。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综合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日间功能评分及总有效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P<0.01),在改善日间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效果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日间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失眠;耳穴压豆;疗效观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on insomnia. Methods: The 108 patients with insomnia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58 cases, auricular-plaster) and the control group(50 cases, simple medication with alprazolam) randomly. A course lasted for 4 weeks.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was used to assess sleep quality in 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ere obvious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symptoms effec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P<0.01). The treatment group has better doytime functional scores (P<0.05). Conclusion: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had a marked therapeutic effect on insomnia and wa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treating insomnia. 【Keywords】Insomnia;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02.045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指睡眠的质和量下降,包括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困难,多由阴阳失调,气血亏虚、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笔者自2013年6月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本症,效果显著,并与西药阿普唑仑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与标准》,我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共收治失眠患者108例,遵循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5.3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5年,平均病程1.96年。对照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6年,平均病程2.12年。两组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疗程为1个月。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耳穴压豆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与标准》第二版失眠症诊断标准[1]。(1)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如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疲乏或白天困倦等。(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影响正常工作,或妨碍社会功能。(4)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愿意加入试验的患者;(2)未服用过苯二氮?类等镇静催眠药物;(3)年龄18~70岁;(4)签署进入该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年龄小于18岁及大于70岁的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频繁出差,异常噪音或睡前饮用兴奋性饮料所致暂时性失眠患者;具有躯体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肿瘤等)所导致失眠患者;由药物因素(如中枢兴奋性药物等)引起的失眠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精神异常及不愿合作者;不能坚持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穴心、肝、脾、肾、神门、皮质下、交感等穴位。治疗时患者取坐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贴贴压在所取穴位上,每耳按压5个穴位,用拇指和食指对压耳穴,按压1~2min/次,手法由轻到重,使之产生酸、麻、胀、痛感。若耳廓发红、发热则效果更佳。嘱患者自行按压5~6次/d,睡前30min加强按压,按压5d 将压籽取下,2d后更换压籽,4次为一个疗程。耳穴压豆期间停用其他治疗失眠的药物。注意事项:耳廓有皮损、炎症和冻疮者不宜采用该法治疗,对胶布过敏者须使用防过敏胶布;不宜过重按揉,以免皮肤破损。 对照组:阿普唑仑片8mg,每日睡前服用,连续治疗4周。 1.4 疗效评定标准

耳穴贴压干预便秘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课题:耳穴贴压干预便秘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耳穴压贴干预便秘的理论依据 耳穴压贴是祖国医学独具特色的外治法之一,具有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清热降火、扶正祛邪,养血安神、清利湿热、活血止痛、通便排石的功能,而且操作简便、耗费低廉,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刺激耳穴,就能调整经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到调整,以保持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压贴治疗便秘的理论基础有3点。 (1)耳与经脉的关系:据《灵柩》的记载循行耳区的经脉与手足三阳经的关系最密切,而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确通过经别与阳经相汇合,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灵柩·口问》所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宋·罗天益《卫生宝鉴》记载“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与耳者”,“夫耳者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道,足少阴之经也”。所以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起到疏通经脉的作用。(2)耳与脏腑的关系:耳廓是体表的一部分,故体内脏器有病时,可在耳廓上出现反应,“有诸内,必行诸外”。耳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其中与肾的关系最密切,《灵柩·口问》:“耳者,肾之官也”。机体大便的排泄虽然主要在于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但与肾的功能也密切相关。肾阳不足可致气化无权而便秘;而肾阴不足也可因肠液枯涸而便秘,如《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所言“大便秘结,肾病也”。 (3)现代医学生物全息理论全息研究发现,耳穴是机体信息的反应点和控制点,有丰富的神经支配耳廓,因此,耳廓的学位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有高度敏感性。疾病状态下,病理性刺激的传入冲动与接受这些冲动的相应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性联系增强,并提高相关耳穴的感觉阈与敏感性。而外在治疗方法所产生的良性刺激传入冲动;或者产生强烈的兴奋性,并按优势原则使邻近原有的病理兴奋性被抑制,从而阻断了病理冲动的恶性循环,代之以正常的生理调节,致使病患减轻或消失。 综上所述,耳穴压贴对便秘的影响,主要刺激穴下神经,以及药物透皮吸收,提高了自主神经反射与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增强肠蠕动和便意刺激,并建立正常的生理调节机制。因此耳穴压贴对于便秘的治疗和预防具有独特优势,且经济安全,操作简便,适于推广运用。耳穴压贴的常用穴位及功效(1)主穴 A、肺:耳甲腔中心凹陷处、心区下方,有清泄腑实、利湿导滞之功。 B、胃:耳轮脚消失处,有和胃消食导滞之效。 C、大肠:在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主传导糟粕,有清热通便之效。 D、小肠:在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主消化吸收,有清热利湿、通便之效。 E、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有清热通便之效。 F、三焦:外耳道孔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有理气健脾、补肾利水之效,在治疗中是要穴、气穴、广谱穴。(2)配穴 ①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的中点。有清热利湿,补气通便之效。 ②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壮阳气,利水道,为对症穴。③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处。有调节内分泌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 ④神门:三角窝外上象限1/3处。有清利湿热之效。辩证选穴 A、实秘:大肠、小肠、乙状结肠、肺、胃、三焦、神门; B、虚秘:胃、小肠、大肠、脾、肾、内分泌、三焦。 一些便秘者可表现为本虚标实之症,故根据当时的主证选穴。如:有一些病例在早期选用的是实证穴,后期可根据病情变化选取虚证穴位压贴。 耳穴压贴的的操作手法和注意事项 (1)操作方法:清洁耳穴周围皮肤,选取相应耳穴;将胶布剪成0.5cm×0.5cm大小,中间置王不留行子或其它药丸一粒成药贴,或直接选用耳穴磁珠贴;以探棒将药贴敷贴于所选穴

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1.感冒 (1)主穴 ◇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2)配穴 ◇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伴有流鼻涕、流眼泪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咽喉痛者加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的中点) ◇头痛者加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咳嗽 (1)主穴 ◇肺◇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肾上腺◇屏尖对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终点◇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3.哮喘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对而轮上1/5)◇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4.肺气肿 (1)主穴 ◇肺◇气管◇脾◇肾 (2)配穴 ◇胸闷者加心、胸椎 5.慢性支气管炎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6.肺炎 (1)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7.心律失常 (1)主穴 ◇心◇交感◇皮质下◇神门 配穴 ◇心悸者加肾上腺◇失眠者加脾、肾◇眩晕者加枕、肝 8.失眠 (1)主穴 ◇心耳甲腔中央凹陷处 ◇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

(2)配穴 ◇心烦易怒者加肝(耳甲艇的后下方)◇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腰膝酸软,夜尿多着加肝◇食欲不振者加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9.嗜睡 (1)主穴 ◇心◇肝◇脾◇胃◇皮质下◇兴奋点对耳屏内侧底部,与枕穴相对。 (2)配穴 ◇腰膝酸软、面色暗者加肾 10.胃痛 (1)主穴 ◇胃◇脾◇肝◇交感 (2)配穴 ◇疼痛剧烈者加皮质下、神门◇伴有呕吐者加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11.胃下垂 (1)主穴 ◇胃◇脾 (2)配穴 ◇便秘者加三焦、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腹泻者加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眩晕心悸者加神门12.呕吐 (1)主穴 ◇贲门◇食道耳轮脚下方中1/3处◇胃 (2)配穴 ◇胸部胀痛者加肝◇饮食不节者加脾、小肠 13.泄泻 (1)◇大肠◇小肠◇脾◇胃 (2)配穴 ◇呕吐者加食道 14.便秘 (1)主穴 ◇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 ◇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处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 (2)配穴 ◇口渴心烦者加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15.眩晕 (1)主穴 ◇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 (2)配穴 ◇烦躁易怒者加神门◇体质虚弱者加胃 16.神经衰弱 (1)主穴 ◇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2)配穴 急躁易怒者加肝 17.健忘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 1、定义:是指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部穴位处,通过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相应穴位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已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穴压痛为主。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所以耳穴取穴不能机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该耳穴的区域内探查压痛阳性反应点,这是耳穴准确定位的重要步骤。探查工具常以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1.5~2 毫米。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除耳廓有破溃(如湿疹疮疡冻疮等)及孕妇外,故绝大多数病人均可放心应用此疗法。 ②年老体弱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前要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要轻柔,刺激量不宜过大,若治疗后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应用此方法治疗。 ③注意定期消毒更换。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3、内分泌科耳穴压豆疗法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除耳廓破溃及孕妇,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消渴病痹证、消渴病胃痞、眩晕、头痛、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 ①消渴病: 取穴:肺、脾、肾、内分泌 配穴:多饮者加渴点;多食者加饥点;多尿者加膀胱。 ②消渴病痹证: 取穴:肝、脾、肾、臀、坐骨神经、膝、神门、交感。 ③消渴病胃痞: 取穴:脾、胃、肝、胰、神门、小肠、大肠、内分泌、三焦、皮质下 ④眩晕: 取穴: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

配穴:烦躁易怒者加神门;体质虚弱者加脾。 ⑤头痛: 取穴:脑干、额、枕、神门、皮质下 配穴:烦躁易怒者加肝;体质虚弱者加脾。 ⑥不寐 取穴:皮质下、神门、心、交感。 配穴:郁火扰心者加用肝、枕、角窝上;脾胃不和者加用脾、胃、大肠;心胆气虚加用肾、胆。 ⑦便秘: 取穴:直肠、大肠、皮质下。 配穴:口渴心烦者加肺;体质虚弱者加脾。 5、操作: ①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安尔碘、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弯盘、胶布等。 ②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准备,核对患者信息及诊疗方案。 ③为患者选择合理舒适体位,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④选择相应耳穴部位并探查。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环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不适情况。 ⑤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粘附固定在相应耳部穴位处。嘱患者留埋期间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⑥在记录本上标记时间,以备下次定时消毒更换治疗。应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6、常用耳压方法: 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包括强刺激按压法和弱刺激按压法。 (1)强刺激按压法: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 遍,每天3~5次。本法适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失眠的耳穴治疗

浅谈耳穴压豆治疗不寐 一、定义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 于脏卫阳,不能入阴所得。不寐又称“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 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轻者——人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 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现代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可以不寐为主要症状。 二、病因病机 l.常见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2.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 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现为 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三、诊断依据 1、主证: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兼症: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病史: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4、实验室检查: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它器质性病变。 四、辨证要点 辨证当辨虚实。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 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 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 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 五、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 镇惊安神,清心安神,配合精神治疗。 五、鉴别诊断 六、证型 (1)热扰神明

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1.感冒(1)主穴 ◇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2)配穴 ◇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伴有流鼻涕、流眼泪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咽喉痛者加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的中点) ◇头痛者加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咳嗽 (1)主穴 ◇肺◇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肾上腺◇屏尖对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终点◇交感(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3.哮喘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对而轮上1/5)◇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4.肺气肿 (1)主穴 ◇肺◇气管◇脾◇肾

◇胸闷者加心、胸椎 5.慢性支气管炎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6.肺炎 (1)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发热者加耳尖放血7.心律失常 (1)主穴 ◇心◇交感◇皮质下◇神门 配穴 ◇心悸者加肾上腺◇失眠者加脾、肾◇眩晕者加枕、肝 8.失眠 (1)主穴 ◇心耳甲腔中央凹陷处 ◇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配穴 ◇心烦易怒者加肝(耳甲艇的后下方)◇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腰膝酸软,夜尿多着加肝◇食欲不振者加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9.嗜睡 (1)主穴 ◇心◇肝◇脾◇胃◇皮质下◇兴奋点对耳屏内侧底部,与枕穴相对。 (2)配穴 ◇腰膝酸软、面色暗者加肾 10.胃痛 (1)主穴 ◇胃◇脾◇肝◇交感 (2)配穴 ◇疼痛剧烈者加皮质下、神门◇伴有呕吐者加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11.胃下垂 (1)主穴 ◇胃◇脾 (2)配穴 ◇便秘者加三焦、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腹泻者加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眩晕心悸者加神门 12.呕吐 (1)主穴 ◇贲门◇食道耳轮脚下方中1/3处◇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