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九、农家十、小说家十一、兵家十二、医家

《〈论语〉八则》(《孔子语录》)(七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

①损:损害。②谅:信实。③便辟:阿谀奉承。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⑤便佞:花言巧语。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子路》)

孔子说:“刚正不阿、果敢坚决、朴实无华、谨言慎语,这样就快接近仁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论语》

有教无类《论语》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①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论语》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翻译: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论语》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谚语,意思是鸟将死时的呼叫悲哀,人将死时说的话善良。《论语》

子曰:"道听而涂说①,德之弃也。" 《论语》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论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论语》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论语》

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论语》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论语》

小不忍,则乱大谋。

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论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给别人。《论语》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论语》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解释: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经过,他唱道:'凤呀!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竟如此衰败?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事物还来得及。算了吧!算了吧!眼下从政的人物都很危险!'孔子下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使孔子没有能够和他谈。

《孟子》三则(节选)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基本意思就是: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章句下》郑成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解释: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虽:即使。暴(Pù):通“曝”,晒。寒:冻。

--《孟子·告子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摘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解释: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没有固定产业的就不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那么违礼犯法、为非作歹的事,没有不去干的了。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君子的气量没有极限,器量宏大能胸纳百川。《孟子》

人无廉耻,王法难治。《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失败的次数越多,成功的机会亦愈近。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淡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解释: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权和度是权衡(权,称锤;衡,称杆.都是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度量的意思,引申为思考之义,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要经过仔细的思考才能够知道他们的内在本质。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解释:孟子说:"诸侯有三样宝:土地、人民和政事。如果错以珍珠美玉为宝,灾祸必定落到他身上。"《孟子·尽心章句下》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心:古代人认为心脏是用来思考的。官:功能。意思是:心是用来思考的,思考了就会有所收获,不思考就不会有所得。说明学习应善于思考。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翻译:“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君子所说的,虽然是眼前近事,而道却蕴含在其中”。《孟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专心致志出自《孟子·告子上》与对弈下棋有关。心无旁骛。

《道德经》-老子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1、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长;

2、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

你的缺陷; 3、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4、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5、你热,我便清凉,决不激化你的沸腾; 6、你冷,我便沸腾,决不漠视你的寒冷!——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解释: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道德经》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

《庄子》一则(节选)庄子:天人合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翻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庄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解释: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翻译】: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时穷节乃现)

【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

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翻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翻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翻译】: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

墨子-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意谓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不能得到发挥,说话不诚实的人,做事不会有成果。信:诚信,诚实。《墨子》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墨子》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的荣誉是靠身体力行地得到的。

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意思是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战国·墨子《墨子·大取》。这两句大意是在好处中要取大的,在害处中要取小的。在生活中会遇到好处,也会遇到坏处。对好处,无疑应择其大者而取之,以获取最佳利益;对坏处,能避免则避免,不能避免则择其小者而取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是普通的道理,多用于生活中对利害的选择。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解释:当官的没有永久高贵的,普通老百姓没有终身低贱的,谁有才能就选拔谁,谁无才能就罢免谁。官员责在施政,施政要有才能,谁有才能就选拔谁当官,民可以为官;谁没有才能就罢免谁,官可以为民。-《墨子·尚贤》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解释: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墨子·兼爱中》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选自:《墨子?亲士》解释:良弓很难张开,但张开后就可以射得高、钻得很深;良马难驾驭,但驾驭后就可以载重物、走远路;优秀的人才很难控制,但控制后就可以使君主赢得尊重。

礼记-《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其此之谓乎!

《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

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解释:形体弯,影子自然就是曲的。形体直,影子自然就是正的。影由形生,形影不离,身正不怕影子斜。品德正直,自然美名远播,道德败坏,邪僻就会泛滥。做人要行得正走得直。-《列子》

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列子》解释:列子说:“气色强盛的人骄傲,力量强盛的人奋勇,不可以和他谈论道的真谛。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解释:既然已立志使自己成为君子,就应当勤奋从事学习。凡是学习不勤奋努力的,一定是他的志向还未诚笃专一。《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列子》一则(节选)

人欲见其所不见,视人所不窥;欲得其所不得,修人所不为。-《列子》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出自《列子·说符》。时,时机。昌,指成功。亡,指失败。抓住了良机的人就能成功,错失良机的人就会失败。这句话是说时机对于做事成败的重要作用。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出自《列子·杨朱》。能将船吞下的大鱼,不会在江河的支流中游泳;翱翔万里的鸿鹄,不会栖息在污浊的池塘边。比喻英杰志向远大,秉性高洁。

善持胜者,以强为弱。出自《列子·说符》。善于保持自己胜利的人,总是将自己的强大看成是弱小的。说明要保持住胜利,就不能骄傲自满。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出自《列子·说符》。看见出去的,就能知道将要进来的(看到外表的,就知道内在的);观察过去的,就能知道未来的。

良工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出自《列子·汤问》。良工,此指造弓良匠。箕,簸箕。良冶,指冶金良匠。为裘,缝制皮裘。优秀的造弓良匠培养其子,一定先教他学习编织簸箕的手艺;冶金良匠培养其子,一定让他从学习缝制皮衣开始。这句话以优秀工匠培养人才的方法为喻,说明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的道理。

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出自《列子·说符》。尔,你。和,附和。随,跟随。对你自己的言语持谨慎态度,就将有人附和你的话;对你的行为持慎重态度,就将有人跟随你学习。对自己的言行持谨慎态度,说话说得有理,做事做得正确,就会有人拥护你,赞成你的观点,学习你的行为。只有自己做得好,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力。

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出自先秦《列子·黄帝》。常胜的方法叫作柔,不会取胜的方法叫做强。这句话说明柔能胜强、柔能克刚的道理,与老庄的思想相通。

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列子》

理无常是,事无常非。解释:道理没有永远正确的,事情没有永远错误的。《列子·说符》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解释:大体是说天地之间,没有完美无缺憾的事物.纵使圣人也不可能全知全能,天地之间万物,没有一样是在任何地方都能起到好的作用的.大概是说没有完美的事物,事事有缺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韩非子·说难》大意了: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好事。

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去蝇,蝇愈至。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大意:以肉去除蚂蚁,不但没有把蚂蚁除掉,反而会引来更多的蚂蚁;用鱼驱逐苍蝇,不但没有把苍蝇赶跑,反而能招致更多的苍蝇。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不然将适得其反。

矜伪不长,盖虚不久。出自《韩非子·难一》大意:欺骗性的自我吹嘘,不要很长的时间就会被识破;掩盖真相弄虚作假,不要多久就会被揭穿。这是对自我吹嘘、弄虚作假的至诚忠告。如果违反客观事实自我吹嘘,弄虚作假,必定会被事实揭穿,被民众识破。虽然时代更替,岁月流逝,但韩非的思想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出自《韩非子·五蠡》大意: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政策

和策略也应该随时而变。不论任何方法、措施都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况而制定的。没有不变的情况,也就没有不变的方法、措施。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冶强指的是国家太平强盛。弱乱就是国家纷乱衰弱。阿就是不公正,偏袒的意思。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只有实行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卖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民自然不服。

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出自《韩非子·显学》大意:有严厉家长的家庭里没有凶悍暴戾的奴仆,而溺爱子女的慈母却惯坏了不肖的败家子。如果实行严刑峻法,那么人人畏法不敢犯事,故可以禁止暴乱,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就有恃无恐,则难以制止乱事。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可以批判地继承。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出自《韩非子·功名》大意:一个人右手画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治学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

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出自《韩非子·显学》大意:冰块与炭火不能放在一个容器里,严寒与酷暑不能在同一个时间来到。这两个比喻说明,互相矛盾和敌对的学说,不能兼收并蓄,不能同时用来治理国家。后世形成“冰炭不相容”的成语,用来形容两种事物完全对立,矛盾尖锐,有你无我,不可并存。(自相矛盾)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大意:兔子死了,再也用不着猎狗,就把猎狗煮吃了;敌国灭亡了,谋臣再也用不着了,就把谋臣害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蜚鸟尽,赶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意: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发去寻找其间的小疤痕,不要洗掉污垢去细察难以知晓的毛病。韩非子以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明古代顾大体者不察寻细微,陷人以罪。现在可借用来说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无论对待上级或下属,都要看大体,看主流,对同志持宽容的态度,不可故意地挑剔别人的缺点、过错,构人以罪。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亦作“吹毛求瑕”。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出自《韩非子·观行》大意:眼睛失去了镜子,就无法修面剃须;立身失去了政治原则,就无法辨清是非曲直。以目失镜就无法刮脸剃须为喻,说明身失道就不辨是非的道理,强调了立身行道的重要意义。

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出自《韩非子·安危》大意:针刺骨上的病毒,局部感到小痛而整个身体却得到长远的健康;耳听深刻的忠言,心里感到小不舒服而国家却得到长久的洪福。韩非在这里以用刮骨

疗毒方法根治大病作比喻,说明了君主能听进逆耳之言,严于律己,改正错误,就能挽救危亡的国家,换来长治久安的政局。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出自《韩非子·五蠹》贾指的是经商,做买卖。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袖子长了好跳舞,钱财多了好经商。比喻有所凭藉,事业容易成功。现在可用于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可资凭借的条件越多越完备,事情就越容易做好。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意: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如果这句话对一个年轻人说,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人生五味。但是对于一个饱经世事的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说是不言自明的。看过庭前花开花落,望见天上云卷云舒,时间和生活总会让人明白,人生是很简单的。最大的利益是简朴、简单,最大的福气是平安、安定。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大意: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不思八九,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这都是正常的。所以,面对这些要释怀。但这不能称为懒人的借口,放下、舍得必须是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求之后的觉悟,而非消极的逃避。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意: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出自《韩非子·饰邪》大意:镜子保持明亮不受干扰才能照出美丑;衡器保持平正才能量出轻重。比喻要定出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就应当客观公正,不受外来的干扰。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出自《韩非子·饰邪》大意:有小聪明的人不可让他谋划政事,只知忠于私利的人不可让他掌管法制。只有小聪明的人缺乏远大的目光和探超的智谋,所以不能让小智者谋划政治大事。小忠属于私爱,而主法则须公心,若让只有私忠的人主法,则难免徇私枉法。

矛与盾·韩非子难一作者:韩非(先秦)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孙子兵法》吴国孙武《孙膑兵法》孙斌及弟子编撰继承孙子兵法的思想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

第一计

......................................................

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

名词解释: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瞒天过海

庞涓又会见孙膑,说他即使给楚王抄录了兵法,楚王还是不会放过他,不如为他抄写一部兵法,他可以帮助孙膑逃离楚国。孙膑将计就计答应庞涓的要求。按照庞涓和孙膑定下的计策,庞涓离开楚国。庞涓走后,孙膑拜见楚王,说兵法乃兵

圣之作,必须找一类似鬼谷的山谷抄写,才可不辱圣灵,否则将受到上天惩罚。楚人一向宠信鬼神,楚王答应了孙膑的要求。

孙膑选择了靠近楚魏边境的一条山谷,假意不敢前往。楚王得兵法心切,派军队保护孙膑。

庞涓带兵秘密袭击孙膑所在的山谷,意欲劫持孙膑。孙膑乘庞涓与楚军混战之机,在钟离春的帮助下,逃离楚国

......................................................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

围魏救赵 :

庞涓为报中山之仇,带重兵进攻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国都危在旦夕。

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主张救赵,相国邹忌等人惧怕魏国,坚决反对。齐威王力排众议,派兵救赵,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

田忌采取孙膑的计策,不去赵国,直逼魏国。田忌的堂弟田国是一个有战功的将军,他以为孙膑怕死,怂恿数名将军不听孙膑之令,定要前往赵国和魏军一决高低。孙膑好言相劝,田国等人不从。孙膑按军法斩杀田国手下一个有功之将,田国等人在军法的威慑下,带军向魏国开进。

魏国告急,庞涓只好从赵国撤军。回军途中,庞涓和齐军相遇,孙膑用计大败庞涓。庞涓这才知道孙膑没死,率残部逃回魏都,田国等人此时对孙膑口服心服。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

借刀杀人 :

齐威王派人监视田忌,孙膑告诉田忌,只有交出兵权才可免去杀身之祸。田忌听从孙膑的计策,主动交出兵权,齐威王打消斩杀田忌的念头。

公孙阅劝邹忌斩草除根,邹忌说在齐国难以得手。公孙阅让邹忌"借刀杀人"。

邹忌向齐威王建议与楚国建立联盟,共同对付魏国,并提议让田忌和孙膑出使楚国。齐王担心二人一去不回,邹忌说他们如果不回,就灭其九族。邹忌随后派心腹赶往楚国,密报田、孙到楚国是为了探查虚实。

孙膑和田忌一路上几遇危险,幸遇钟离春暗中保护,才化险为夷,到达楚国。楚国为了对付魏国,要留往田忌孙膑,并许以高官厚禄,田忌和孙膑执意要走,楚王一怒之下将二人困在楚国。

......................................................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以逸待劳

楚、韩、燕三国军队退去。庞涓也只好撤军。回军的路上庞涓越想越气,又带大军杀回。

魏国大军的突然返回,使齐国有此措手不及。齐威王命田忌和孙膑带兵抗敌。虽然楚、韩、燕三国的军队已经返回,齐军和魏军相比还是敌强我弱,孙膑令全军守而不出。

庞涓为激孙膑出营作战,命魏国士兵在营外高声漫骂。孙膑仍按兵不动。田国气愤不过,要求出兵,没想到孙膑竟然同意。田国率精干之兵不断袭击敌人,使魏

军更加疲惫。

庞涓战不能战,拖又拖不起,只好撤军,孙膑乘机出兵,大败魏军。......................................................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趁火打劫

庞涓听说孙膑被困在楚国,带着珍宝亲自出使楚国,将珍宝献给喜爱珍宝胜于自己生命的楚王,还答应将占据楚国的城邑还给楚王,以换取孙膑。楚说可以考虑庞涓的建议。

楚王要挟孙膑,说他如果不答应留在楚国,就把他交给庞涓。孙滨告诉楚王,庞涓要的不是他,是《孙子兵法》,有了《孙子兵法》,魏国就会称霸。孙膑答应为楚王抄录一套《孙子兵法》,楚王同意先放田忌回国。

钟离春收买众多敢死之士,欲救孙膑,孙膑为保田忌回国,没有答应,钟离春十分不快。

庞涓得知孙膑答应为楚王抄录兵法,进见楚王,说他知道兵法的一些内容,为防止孙膑抄录假兵书欺骗楚王,他可以为楚王监视孙膑,条件是他再把兵书抄录一遍带回魏国。楚王答应了他的要求。

......................................................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

声东击西

成皋是韩国北方的屏障,成皋失陷,韩国上下一片慌乱。

韩国不少大夫主张用孙膑换回成皋,韩王也打算把孙膑交给魏国。申大夫坚决反对,他说只要孙膑在韩国,成皋就不愁不能夺回,而且魏国也不敢小视韩国。身为大将军的韩国太子也反对交出孙膑,认为如此将是韩国的羞辱。韩王改变主意,命太子和孙膑带兵夺回成皋。

韩国的军队没有进攻成皋,而是直逼魏国的重镇中牟。庞涓估计孙膑会象当年围魏救赵一样故计重演,并未回兵中牟,而是率主力直逼韩国国都。韩王立刻命太子和孙膑回军。

孙膑让太子率大军明为回国救急,实为虚晃一枪,他与钟离春率领一支精干轻装军队,夜奔成皋,乘敌不备,夺回了成皋。

以上是胜战计......................................................

下面介绍......................................................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第11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

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

无中生有

庞涓回到魏国后,又气又恨,欲杀钟离秋。公孙阅为保钟离秋,说他可以用计让孙膑和田忌失去兵权,然后再治他们于死地。

公孙阅带着钟离秋来到齐国,投奔在相国邹忌门下,向邹忌讲述田忌得势的利害。邹忌本来就嫉妒田忌的功劳,便向齐威王进谗言,诬陷田忌和孙膑,齐王不信。公孙阅告诉邹忌,无中可以生有,多说几次,齐王就会相信。

钟离春向孙膑表露爱慕之心,孙膑以占卜者的话拒绝了钟离春,钟离春一气之下,离开齐国。

公孙阅冒充田忌的门人带重金请占卜者为其占卜,所问乃谋国之事。邹忌将此事禀告齐王,齐王终于相信了邹忌的谗言。

......................................................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暗渡陈仓

太子继位,是为宣王,齐宣王听从田忌之言,请孙膑回国,对付外敌和内乱。钟离春带着齐宣王的亲笔信回到韩国,孙膑知韩王不会放自己回国,庞涓也将在

路上派兵截杀,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安全回国。

孙膑请韩王把他当做韩国人,按照他的功绩,给他一富庶的城邑做为封地,这座城邑就是魏国的上党。韩王早就想得到上党,若夺取上党,就将上党赐于孙膑。

孙膑率军队前往上党,庞涓派兵在上党的必经之要道长山拦住孙膑的军队。孙膑假意准备进攻长山,暗中派钟离春寻到一路,然后带军队沿小路轻装奔袭上党。孙膑攻克毫无防备上党后,又离开上党,前往赵国,既摆脱了韩王的控制,又躲开了庞涓截杀。

......................................................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隔岸观火

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宣王派田忌和孙膑带兵救韩,孙膑不同意立即出兵,他说魏军强大,又将在魏国境内作战,胜负难定。不如先隔岸观火,待魏韩两军队打的筋疲力尽时,再出兵救韩。

田忌派禽滑到韩国把齐国出兵的消息告诉韩王。禽滑在韩都城外被魏兵所擒,庞涓要他向韩国军队喊话,说齐国不肯救韩,禽滑一口答应。当禽滑来到韩都城下时,却告诉韩军孙膑亲领齐国大军不日就到。庞涓一怒之下,当场杀死禽滑。

韩国得知孙膑将到,举国上下一片振奋,拼命抗敌,魏韩两国的军队一时相持不下。

......................................................

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