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编(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第3章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3.1 复习笔记

一、概述

(一)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

1.理论基础

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决定论的深刻影响。

(1)孔德的实证哲学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不追究事实和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2)吕卡斯的《自然遗传论》认为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病例都与遗传有关,一个家族成员的过失可能影响整个家族。

(3)克洛德·贝尔纳的决定论认为在研究任何实物的性质时必须探讨实物的特性和环境。

2.理论主张

在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作家看来,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科学研究和科学课题”,其理论主张具体体现在:

(1)作家要从生理学、遗传学角度来研究人物行动和命运发展。

(2)创作要引入科学方法,进行扎实细致的实地考察和认真的调查研究。

(3)叙述要追求客观、中立的风格,“不要夸张,不要强调,只要事实”。

3.创作特征

(1)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是真实性和客观性。

(2)通过描写一段历史时期来反映整个社会历史。

(3)从生理学、遗传学的观点去表现人,理解人行动的原因。

4.艺术特点

(1)力图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的想象,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2)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

(3)淡化情节,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4)将某些压迫人、扭曲人的社会现象拟人化,这是物对人的异化的初步描写。

5.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

①爱德蒙·德·龚古尔和于勒·德·龚古尔是自然主义的倡导者。他们自称是描绘当代生活的小说家,乐于描写下层阶级,偏爱于研究病理学的特殊病例,追求一种精细的“艺术文笔”,并打乱句法的逻辑因素。

②左拉是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在其影响下形成了自然主义流派,核心为“梅塘集团”,莫泊桑是其中的重要作家。

(2)发展: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英国

①德国文学界大力引进并宣传自然主义,“自由剧场”的创立为自然主义戏剧提供了舞台。盖尔哈德·霍普特曼是德国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其《日出之前》以自然主义手法表现德国的社会矛盾。

②英国出现的“贫民窟文学”,热衷于表现生活中卑污、可怕的东西。乔治·吉辛的作品描写伦敦贫民窟中强徒横行,穷人无法摆脱饥饿、无法克服遗传的影响。

(二)唯美主义

1.理论基础

(1)康德强调美感的主观性、无功利性和纯粹性,为唯美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

(2)戈蒂埃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他反对艺术的功利目的。

(3)罗斯金主张美的理想就是道德的目的,对美的感受能力是一种“道德知觉”。

2.创作特征

(1)认为艺术超脱一切利害关系的纯粹自由活动,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注重形式美。

(2)主张艺术是心灵的故乡,在心灵的领域可以无限开拓。

(3)主张艺术应该超然于现世,向远古、未来、梦幻求美。

(4)强调艺术家对待题材的态度应该客观、冷漠。

3.发展阶段

(1)准备阶段

①英国诗人布莱克和基茨创作已有唯美主义倾向。

②济慈和柯勒律治从不同角度宣扬了唯美思想。

(2)促进发展

法国巴那斯派领袖勒贡特·德利尔认为艺术的最高任务是实现美,艺术独立于真理、功利和道德。

(3)充分发展

①文艺理论家瓦尔特·佩特认为:

a.艺术美是脱离社会现实的、孤立的、独特的。艺术批评探讨艺术表达的方式。

b.艺术欣赏强调刹那间的美感,人生的意义在于充实刹那间的美感享受。

②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他认为:

a.艺术家不应有任何功利目的;强调感觉,追求形式;艺术要美而不真。

b.生活对艺术的模仿多于艺术对生活的模仿。

c.现实社会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

4.评价

(1)积极影响:唯美主义开拓了审美的领域,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对形式美和美感的独特性的强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消极影响:片面强调美的超功利性,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将艺术与生活割裂开来。

(三)前期象征派

1.产生时期和地点

19世纪70年代法国。

2.理论基础

康德、叔本华等人的唯心主义哲学。

3.产生标志

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

4.创作特征

(1)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化丑为美,丑中见美。

(2)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运用通感和象征手法,以具体意象去反映抽象事物。

(3)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诗画结合,追求简练精粹、工整优雅的诗歌形式。

(4)诗歌不仅神秘,而且晦涩难懂,读者要从表面形式中寻找本质的东西。

5.代表作家及作品

(1)波德莱尔是象征派的先驱,代表作为《恶之花》。

(2)斯泰凡·马拉美是象征派的领袖,代表作为《海风》。

二、左拉

(一)生平和创作

1.人物简介

艾米尔·左拉是自然主义的领袖。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是继《人间喜剧》之后的一座文学丰碑。

2.《卢贡-马卡尔家族》

(1)作品简介

《卢贡-马卡尔家族》以卢贡-马卡尔家族5代人为线索,共20部长篇作品,描写了“第二帝国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2)思想内容

①作为一部社会史,《卢贡-马卡尔家族》通过家族的变迁,描写了第二帝国的始末和盛衰,反映了社会变革下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

②作为一部自然史,左拉运用遗传学理论,力图反映这个家族的血统和环境问题。

3.艺术特色

(1)左拉善于描写群体及群体性的行动,气势雄浑壮阔,创造出一种散文体的史诗。不注重典型人物的塑造,淡化人物性格的描绘。

(2)左拉擅长精细入微的描绘,力求纤毫毕现,开20世纪新小说描写物的先河。

(3)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期望,行文偶尔带有诗意的描绘。

(4)能迅速抓住新事物或重大事物,发现其包含的巨大意义。

(二)《萌芽》

1.作品简介

整部小说分七个部分。前四部分不厌其烦地交代着矿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之凄惨,矿工们的反抗情绪的产生、扩大、高涨。第五部分写矿工们世代累积的愤恨终于无法抑制,罢工酝酿成熟,自然爆发。六七部分写罢工的结果、失败经过和尾声。

2.思想内容

(1)小说成功地描写了工人的觉醒,再现了罢工的过程,正面描写了产业工人的罢工行动。

(2)通过贫富的强烈对比,指出资产阶级的财富是建立在榨取无产阶级的血汗劳动之上的事实,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3)《萌芽》用带有预示性的乐观情调赋予这场罢工斗争高昂的战斗气息,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3.艺术特征

(1)浩大的群众场面描写

罢工的描写展现了浩大的场面,罢工的队伍犹如破堤的洪水,从300人发展到2000人,把道路的栏杆都撞垮了,罢工的人流得到绘声绘色地再现。

(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艾蒂安是第一个有阶级觉悟的工人形象。马厄是逐渐觉悟的优秀矿工的代表,他正直善良、吃苦耐劳、乐于助人,最后在罢工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象征意义词汇的运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