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上的BPO及其运行机制(精)

价值链上的BPO及其运行机制(精)
价值链上的BPO及其运行机制(精)

价值链上的BPO及其运行机制

南京财经大学徐苏芳

摘要:BPO与企业价值链在内容、理论基础及发展方向上基本一致,它还具有拆分和重建价值链的作用。本文运用美国通用公司的案例,重点分析了BPO在价值链上内在的运行机制。比较美国、印度及中国BPO运行机制的基本因素后,发现中国BPO存在着业务来源不平衡(发包国业务)、价值链低端、基础薄弱和人才缺乏等问题。中国需要采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企业业务水平,培育BPO人才等措施构建高效的BPO运行机制。

关键字: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业务转型外包;价值链;运行机制

Research on BPO Service in the Value Chain

and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Abstract: BPO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nterprise Value Chain in theoretical base and content and evolutionary direction, it also takes a role to separate and reconstruct to the Value Chain. This article analyzes BPO innate operation mechanism by the case of American General Motor. Compared BPO operation mechanism underlying factors with America and India, China BPO Service exists in some problems, such as imbalanced original business (contract market), low-level value chain, weak foundation and insufficient talent. China needs increasing government support, raising business level, cultivating BPO talent to build high efficient BPO 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Outsourcing; Value Chain; Operation Mechanism

一、引言

企业实施BPO,出于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经分析,BPO可以实现价值链中的1+1〉2的协同效应。对于发包商:可以控制成本;分担企业经营风险;优化配臵资源;实现管理的灵活性,多样性,提高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对于接包商:可以提升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实现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国民技能。而对于中国的意义: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关系;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带动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

本文通过对外包、BPO和价值链的综述,阐述BPO与价值链的关系。通过表1和通用汽车案例,比较美、印、中三国BPO运行机制基本因素,概括出中国BPO运行机制现状,从三个方面提出构建高效中国BPO运行机制的措施。

二、外包及BPO的理论综述

(一)关于外包定义的综述

经研究分析,外国学者认为外包主要包括零部件外包(Lei〃D,1995)、第三方外包(Lonsdale,1998)、供应商外包(Gilley,2000)、部分业务外包(伊恩〃本,2004)。国内学者主要从“企业核心竞争力”角度理解:戴和忠(2001)认为外包是“企业为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能使企业获得绝对优势并能为客户提供独特价值的核心能力上,将内部无法胜任或非优势的业务剥离,转而向外部专业高效的供应商购买的一种活动”;韩瑾(2007)等人认为外包指企业通过利用外部优秀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运营模式。

总结得出:外包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把其他业务通过“委托一代理”契约分包给其他企业或组织完成,最大限度发挥本企业的核心优势,优化资源配臵,实现其自身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战略管理方法。(刘伟,2006)(二)国内外学者对BPO的解释

全球有45%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然而,对于其含义,却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定义。随着供应商不断的细分市场,其概念不断更新,复杂化。

世界一些著名咨询公司对BPO解释:Gartner :BPO是“把一个或多个IT密集型业务流程委托给一家外部提供商,让他拥有管理和控制选定的流程。以上这些业务是基于已定义好和可测量的方法来执行的。”毕博管理咨询公司:BPO就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

国内的一些学者主要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安百尚(2001)等人认为业务流程外包是指企业将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些重复性、辅助性的功能或业务以市场交易的形式外包给外部的专业服务机构,自身则集中力量专精核心业务,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商业活动。张磊和徐琳(2006)认为,业务流程外包是一种新型的服务贸易形式,主要做法是将国外客户某一部分的业务通过环联网转移到其他国家进行处理,以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李菲菲(2007)认为,业务流程外包最直接的解释是在外部寻找资源,把不属于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包出去;把自己做不了、做不好或别人做的更好、效率更高的事交给别人做,使企业在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并利用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企业对竞争适应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本文从价值链角度分析BPO,认为其概念:企业为在同行业中占有优势地位,改变传统战略,即从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的生产、采购、组装、营销、服务、研发和设计等整条价值链的全部环节中脱离出来,只抓自己最擅长的且是核心的环节,并将其他非核心环节外包给其他专业企业,获取更高利润的一种经营模式。

(三)关于BPO的升级研究

近几年,随着外包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不断的细化,出现了更高端的外包形式:KPO

(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和BTO(Business Transformation Outsourcing)。

KPO(知识流程外包):是一个帮助客户研究解决方案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经过即时、综合的分析、判断和研究解释,并提出建议,将报告呈现给客户,作为决策的依据。它包括评估研究、投资研究、技术研究、专利申请和网上教育等①。一般认为KPO是BPO的一种更高端的服务形态。目前,许多大型企业开展的研发(R&D)可以看作是KPO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BTO(业务转型外包):指企业联手合作伙伴,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市场定位、产品与服务类型等重新定义,进行企业业务的转型,实现企业的飞跃式发展。在这一形式下,企业与承接业务的服务提供者是一种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不仅承接客户外包的业务,还与客户相互共享资金、市场、信息等资源。②开展BTO外包的企业一般都是大型跨国企业,规模较大,可以达到BPO规模的三倍以上。

三、价值链与BPO的关系

价值链理论最早由美国管理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1985

年在其《竞争优势》中提出,最初只是作为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他认为价值链(Value Chain)是企业为客户等利益集团创造价值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价值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微观角度,为企业价值链;另一个是宏观角度,为系统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就是以企业的内部价值活动为核心所形成的价值链体系。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共计九项活动。基本活动是那些涉及到产品实物形态的生产、营销和向买方的支付,以及产品支持和售后服务等,即理解为图1中的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五种基本活动;辅助活动是那些对企业的基本活动进行辅助并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公司范围内的职能以相互支持(见图1)。企业价值链又包括在系统价值链中,系统价值链包

①参见:https://www.360docs.net/doc/228052070.html,/view/1307823.htm.

②参见:杨富民.中国的三大当务之急.2007,12.https://www.360docs.net/doc/228052070.html,/wenji1208.htm.

括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购买者价值链,从而形成上游价值活动、企业价值活动和下游价值活动(波特,1997.26-28)。

图1. 企业基本的价值链模型①

(一)内容一致

BPO按照简繁程度不同,从低端到高端分为以下五个层次:一是后勤办公,如数据输入、转化和文件管理等;二是顾客服务,如呼叫中心、在线顾客服务、远程营销等;三是普通公司业务,如金融、会计、人力资源、采购、信息技术服务等;四是知识服务和决策分析,如研究咨询、顾客分析、证券分析、保险索赔、风险管理等;五是研究开发,如软件开发、建立数据中心、医药检测与分析、技术系统设计工程设计、建筑设计、新产品和新工艺设计等。(李菲菲,2007)这五个层次的BPO内容,与图1中的企业价值链的上、中、下游的各项活动对应一致,为九项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根据孙金学(2006)对价值链的分析,认为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项业务流程,是为特定的顾客或市场提供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而实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而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单独的企业内部价值链,一个业务流程就是一组以顾客为中心的从开始到结尾的连续活动,即BPO的“业务流程”就是企业价值链的“环节”,两者内容基本一致。

(二)理论基础一致

①参见: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根据文章上节,企业选择BPO,主要是为了缩减成本,获取更多利润,抓住价值链的战略环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即把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中的一项或多项活动外包出去。只要企业认为不是其核心的业务,都可以外包出去。如耐克公司,只抓产品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环节,把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外包给专业的BPO公司。这样,企业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于其核心业务,产品定位在高档运动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营销,成功成为运动鞋业中利润最丰厚的企业之一。

同样根据波特(1997,28)的理解,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能够拥有一个长久竞争力,保持长久的利润收益,而企业所有的利润都体现在价值链上。他认为是价值链上的各环节分别创造价值,这个价值创造的过程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从而构成企业“价值体系”,每一环节上的活动都是这一体系中的一个“价值链”。而任何一个环节都对整体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行不好会损坏企业价值链整体。为此,企业就需要把非核心的战略环节外包给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行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正是BPO的实施原理。由此可见,两者的研究理论基础基本一致,都是核心竞争力理论。

(三)发展方向一致

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所要求的要素、能力的不同,导致了价值链各环节产生的价值分布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U型曲线,也有人称之为“微笑曲线”。这表明在价值链的两端才是获取利润的位臵,且上游是创造价值最多的环节,位于中间的则创造很少的价值,这种价值分布特征和企业承接的BPO业务发展方向是基本一致的。BPO 接包商一开始都是承接像数据录入、整理等业务,而这些业务对应的就是价值链的中游环节,所创造的价值最少,一般是发包商最早采取外包的业务。随着竞争的加剧,各企业积极寻求BPO的内容升级,以承接更多高端业务,例如出现的KPO、BTO等形式。承接价值链上游的业务,接包企业可以学习到一些核心技术,形成竞争力,发展企业自身。而承接中下游的劳动、人力密集型的业务,企业只是在从事一些无技术的工作,不能形成长久竞争力,最后只能被淘汰。

(四)BPO拆分了价值链

波特(1997,30)认为,企业参与的各项价值活动,并非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即使创造也是很小的价值,实际上只是某些特定的活动才能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要在这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保持优势。企业在实施BPO业务时,紧紧抓住自身的核心业务流程,把其他非核心业务流程都尽可能的外包给外部的专业服务提供商。这样一来,企业原先完整的价值链被拆分了出来,就可能会出现企业价值链的某个环节独立出来的现象,从而形成一个单独的价值链,这个环节形成的单独价值链可能正好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企业价值链相适应,使一个在原企业里无足轻重的价值链在其他产业价值链条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BPO重建了价值链

BPO作为企业实施归核化战略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把价值链条上的非核心业务分离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价值链或与其承接企业的价值链形成一个整体。通过BPO这种类似于中间组织的活动或环节,把原本不相关或甚至是竞争对手的企业联系在一起,这就重建了企业的价值链,形成以一个单独的企业核心价值链为主,与众多接包企业价值链紧密联系的新价值链体系。这实际上扩宽了企业的边界,便利地获取重要的外部资源,而且还与竞争对手形成紧密联系,解决了一些由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用“木桶效应”也可以解释,把企业整体看成一个木桶,通过BPO把非核心业务流程外包出去,就是把其中最短的木板交给其他外部专业企业制造,提高该木板的长度,从而提高木桶的整体“容量”,这样整个企业的边界就被无形的扩展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够找到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把资源集中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环节,通过外包方式舍弃非战略环节,就可以打通价值链的上下游,改善与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关系。

四、BPO在价值链上的运行机制

(一)运行机制

机制是指在一个工作系统的运行中,其内部各部门各自履行职能时,其产生的客观

效果与影响汇合后所形成的功能或作用。

企业运行机制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是引导和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企业经营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它还是企业的经营系统、技术创新系统、财务系统等运行过程中各环节内部以及各环节之间本质的内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作方式的总和①。

企业通过实施BPO把价值链上的非核心业务流程分离出来,与外部的服务提供商的企业价值链联系在一起。然而企业在进行BPO业务时,通常不仅仅只与一家外部服务提供商合作,对于同一个业务流程,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服务商,这样企业之间就形成一个价值星系。各企业的价值链作为整个价值星系的一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会影响整个体系的变化。这样各企业的价值链在单独运作的同时,已经影响了价值星系中的其他企业的价值链,而且这个星系的边界会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出现无边界。因为在一个企业的价值链上有九项基本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衍生出更多的具体的各项活动,这样一个企业就可以和很多外部提供相应服务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各个企业的合作伙伴在无形中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这就是BPO在价值链上的运作方式,即运行机制。

(二)案例分析②

本文以通用汽车Pontiac Le Mans车系为例来建立一个商业模式,说明BPO在价值链上的运行机制。由于汽车行业需要材料、配件的多样性,为了缩减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汽车行业也算是较早采用外包的行业。作为汽车业巨头的通用汽车也利用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在各个国家、地方建立分公司,采购原料、生产配件,把价值链上的一些非战略核心业务外包给各地的专业服务提供商(见图2)。

①参见:成冀西.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科研管理的新任务[J].中国科技论坛,1996,5.

②本案例取自于两份材:“供应链管理(一)”和“通用汽车公司”,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可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228052070.html,/view/29696.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228052070.html,/e_qishi/blog/static/39903540200782512945688.

通用汽车公司(GM)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年工业总产值达1000多亿美元。迄今为止,其核心业务和子公司遍布全球,在全球33多个国家都建立了汽车制造业务,拥有325000名员工,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2005年,公司在全球售出了917万辆轿车和卡车。

该公司在全球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了意大利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日本富士重工株式会社和铃木汽车株式会社等,内容包括了产品、动力总成及联合采购。同时,它还是韩国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最大的股东,与德国的宝马汽车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和日本的本田汽车公司开展技术协作,与丰田汽车公司、五十铃汽车株式会社和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俄罗斯AVTOVAZ汽车公司及法国雷诺汽车共同研发生产汽车。旗下包括别克(BUICK)、凯迪拉克(Cadillac)、雪佛兰(Chevrolet)、GMC、通用大宇(GMDAEWOO)、霍顿(Holden)、悍马(Hummer)、欧宝(OPEL)、庞蒂亚克(PONTIAC)、萨博(Saab)、土星(Saturn)和富豪(VOLVO)等轿车和卡车品牌。

该公司进入中国已有80多年历史,建立了7家合资企业和2家全资子公司,拥有超过两万名员工。子公司有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AC德科及通用-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学院等公司。还在中国进口、生产和销售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欧宝、Saab萨博及五菱等品牌的系列产品,提供产品类别丰富,位居所有在华跨国汽车企业之首。2006年,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汽车产销总量876.747辆,比2005年增长31.8%。

在这个案例中,Pontiac Le Mans系列的车只有总成本的40%发生在美国本土:产品组装是在南韩进行的;发动机、车轴、电路等汽车配件是在日本采购的;汽车设计是在德国完成的;市场营销、广告、产品售后服务等是由西班牙的公司负责的;其他一些零部件是由台湾、新加坡和日本的公司提供的。

实行BPO 之前 实行BPO 以后

原有的业务流程 发包商(美国)

图示: BPO 外包

价值链运行机制

图2 通用汽车Pontiac Le Mans 实施BPO 前后在价值链上的运行机制概况

通用汽车的这个车系通过实施BPO 后,专注核心的生产、设计环节,充分利用各国优势,优化各国资源,在市场上销售良好,大大节省了通用汽车公司管理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当地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把汽车设计得更加贴近消费者,更好满足顾客的需求。

企业通过实施BPO ,把价值链上的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程外包出去,可外包给一个企上游下游中游

业,也可以分给多个企业,从而与外部专业的服务提供商的企业价值链形成一个网络价值链体系,相互制约、相互利用,共同发展。在本案例中(图2),通用汽车原来价值链是单独的,由产品研发、设计、组装、生产制造、配件采购、原料采购、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环节构成传统的完整的企业价值链。但现在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实施BPO,分化了企业的价值链,如图2所示,分化为只抓企业价值链中的生产和研发环节的企业核心价值链和由众多接包企业构成的非核心业务价值链。通过BPO,通用汽车就与台湾、日本的一家或多家企业价值链上的采购环节相联系,与南韩的企业的价值链上的产品组装环节相联系,与西班牙的企业的价值链上的市场营销、产品售后服务环节相联系,与德国的企业的价值链上的产品设计环节相联系。这样通用汽车就和这些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价值网络,这个网络里任何一家企业的价值链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全局,各自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而这些接包的国家的企业可能也承接其他的同类或不同类的企业的外包业务,相互之间也互相制约,共同影响BPO在价值链上的运行机制,这就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超企业的价值星系,各个企业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合作的动态战略联盟。各企业各取所需,各自发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然而这只是一部分,通用汽车的Pontiac Le Mans系列的BPO外包业务,对于整个通用汽车的价值链,会更加复杂。但作为影响BPO在价值链上的运行机制,却是一样的,只是更加复杂,企业数目更多,超企业体系更大。

五、构建中国高效的BPO运行机制

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调整和重组,整个世界变得平坦;网络的不断普及,通信费用的不断下降,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据IDC统计显示,利用互联网,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可降低60%-80%。①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作者把外包比喻为碾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机之一。以上变化,增加了影响BPO运行机制的因素,要想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就要把市场份额、主要业务内容、企业质量、企业规模、增长率、产业价值、成本控制以及员工流失率这些基本因素紧密联系,管理①张芬霞,刘景江.“离岸外包”发展评述[J].经济问题.2005(8).24-26.

每一个因素良好发展,促进外包发展更加快速,普遍,这样才可以达到“高效”。

BPO作为外包的主要形式,发展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据统计,2004年,全球BPO总值达到5889亿美元左右,全球BPO增长率为69%。内容已经涉及到更多的领域:保险、银行、医院、人力资源、负债管理、顾客关系以及市场营销等。BPO出口市场分布不平衡,BPO发包方主要在欧美,美洲占63%,欧洲占26% ,其他国家占11%。①以下通过比较美国、印度、中国BPO运行机制的基本因素(见表1),分析中国BPO运行机制现状。

表1 关于美、印、中三国的BPO运行机制基本因素比较

2004年的全球BPO增长率,行业价值就是2004年全球BPO行业总价值。

2.表中的数据采用2004年的调查数据,除BPO企业规模的数据是2007的。

3.员工流失率只研究中国和印度,美国不研究

(一)承接业务的发包国市场不平衡

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与印度同作为BPO承接国,所获得发展的差距却很大。印度占据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而且承接的大部分都是欧美等BPO的主要发包市场;中国主要承接的都是日韩的BPO业务,大概占据60%以上。而日韩占全球BPO市场份额只①参见:魏刚.BPO与国家化软件外包新趋势[J].中国投资.2006,6. 99-101.

是微小的一部分。

(二)主要业务内容处于价值链低端

从表1和图4中可以看出,发包商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而像中国、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一般负责产品的制造、组装等业务。从左边对应的企业价值链环节明显得出,这些环节都处于价值链下游,一般是劳动密集型,没什么技术含量,不具有长久竞争力。而发达国家保留着上游的核心业务,这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且根据赛迪数据网信息,中国BPO的主要业务都是在从事低端的类似像数据录入、转化等业务,这部分占据所有承接BPO业务的87%。而在欧美等BPO发包国家,BPO的潜力和优势已经被完全开发利用了,从数据整理到选择性的业务,从决策性业务到与客户交流的业务,甚至策略研究和分析也开始交给了BPO企业。作为比较国家印度,虽然绝大多数也从事劳动密集型,但印度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BPO产业。已经开始涉足一部分的高端业务KPO,而且根据印度新德里的一项最新的工业研究①结果预测,到2010年,印度的KPO产业将创造印度经济年增长率46%的财富,届时,印度将由BPO中心过渡成为一个价值170亿美元的知识处理外包基地。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0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②指出,在印度18万的BPO 从业人员中,有65%从事呼叫中心或者支票处理等交易密集型服务。这一事实值得所有正大力承接BPO业务的国家关注,因为印度是国际上承接业务流程外包量最多的国家,他承接的业务占据了65%的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和46%的其他服务外包市场。③印度尚且如此,中国BPO的未来呢?因此,提升BPO接包国在价值链上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企业自身基础薄弱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所有软件企业中专门从事BPO的数量很少,企业员工数目很少,一般只有几百个人,少数有员工上千的大规模企业;而印度的BPO专业企业就有一千五百多家,还有几十家是员工上万的大规模企业。还有中国BPO企业的员工很多都

①刘林森.印度从BPO到KPO的战略转型[J],经济导刊,2007,9.60—63.

②参见:王玮冰.BPO快跑[J].IT经理世界,2007,5.30-32.

③参见:印度何以成为服务外包大国. https://www.360docs.net/doc/228052070.html,/v/showNews.jsp?NewsID=110212.

是高中毕业生,最高学历也只是大专科,计算机专业技能、英语交流和表达等技能都比较低;而印度企业员工大多数都是大学本科,甚至是硕士、博士学历,英语又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平时运用比母语还流利。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中国的大部分BPO企业都没有国际质量意识,在中国最大的30家软件企业中只有5、6家获得CMM4、5(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而印度的30家大型的企业几乎全部达到这一水平。

(四)人才缺乏

BPO对计算机、英语等技能的特殊要求,使中国BPO企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印度。中国在日语方面比较占优势,所以主要承接日本的业务。在印度,英语几乎成为他们的母语,使其承接了大部分的欧美业务。中国大学生在大学里很少能够学到外包方面的专业知识,整个国内也没有专门培训外包人才的机构,计算机知识水平都没达到一定的深度,所以,就连基本的业务承接量也还处于较低水平。而想进行类似程序研发、设计等高端业务的可能性就变得更低了。对比鲜明的是,印度软件人才已经高达50万,并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递增。印度有214所大学,7500多所研究学院,都开设有信息专业,除此之外,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四所专门培养高级信息技术人才的学校。①中国BPO企业里的员工一般都是中低学历,像中高级企业管理层的人才几乎很少,这就导致了中国只能承接低端的数据录入、编整等无技术业务,而印度企业里从事BPO的几乎都是专业高级人才。

综上所述,对中国而言,建立一个高效的BPO运行机制已迫在眉睫,下文将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六、发展方向及措施

我们要探寻一条适合中国的BPO发展道路,对于“印度模式”,可以借鉴,但不可以完全复制。目前,全球的BPO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而且从表1可以得出中国的BPO 发展潜力巨大:发展速度很快,增长率不断提高,行业总价值较高;人力成本相比印度、美国低很多;员工流失率也较印度低很将近一半,这些都为承接更多BPO业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IDC最新的一份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BPO产业的平均增长率①参见:https://www.360docs.net/doc/228052070.html,/pro/汉语编程的BLOG

会达到34.8%,到2009年其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17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BPO 承接国的市场地位被越来越多的发包国家重视,并不断得到提高。近年来,像通用电器、埃森哲、IBM及松下等国际知名的BPO专业企业都纷纷在大连、北京、西安和上海等城市建立了BPO分公司,这对加快中国BPO产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增强中国的接包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且,像东方软件集团、华道数据处理公司、炎兴科技有限公司和新聚思等中国BPO实力企业,虽还没发展到印度BPO企业的规模,但这几年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得到扩张。中国政府也在各个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措施,方便承接BPO 业务,已经在北京、大连、西安、南京、上海和广州等11个城市成立了外包基地。

鉴于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充分利用本身拥有的廉价劳动力、便利的基础设施服务和丰富的资源等优势条件,大力承接日韩BPO业务,扩展欧美市场,实现产业升级;转变业务承接方式,由以转包为主转变为直包为主,更甚者可以自行向其它承接国发出发包订单,提升企业在价值链的位臵,集中资源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个国家在BPO产业竞争力。

针对中国BPO运行机制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来构建高效运行机制。

(一)政府角度

由于BPO对计算机硬件环境、对转移地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安全环境的要求的特殊性,导致承接BPO的地区要有稳定的网络和市场。因此,承接BPO的地区必须提供基本的硬件条件,以保护BPO的顺利进行,而这点主要通过国家政府部门的促进。

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硬件环境,为发展BPO提供完备的基础条件;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促进更多的发包公司的订单进入中国;建立专业BPO外包网站,成立BPO外包协会,如印度的NASSCOM;加强政府与行业协会联系,推进BPO数据库建设,为企业提供BPO外包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工作;把服务业看成产业新主力建设;推行阶段性产业发展战略,当前应以承接ITO和BPO 的低端业务为主,帮助有利地区的实力企业实现规模效益,集聚产业要素,为产业升级

做准备。下一步要推动BPO 产业价值链升级,承接高端BPO外包业务。

(二)企业角度

随着BPO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BPO业务。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实力都较低、规模较小,所以要不断提升竞争力,方便承接更多的高层次的BPO 外包业务。

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提高企业的业务沟通能力、专业技术水平,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国际质量意识,争取更多的企业获得专业的国际认证;经常与发包商接触,保持良好关系,熟悉BPO业务的国际标准与规范,了解发包商的社会制度与文化习俗;提高企业商业信用;探寻一条适合企业自己发展的道路,即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在BPO 发展较快的几大核心城市都建立分公司,建立以城市为核心的全国BPO网络,发展大城市的高端BPO业务,把相对低端的业务移到二线城市;重组和设计企业价值链,与发包企业价值链紧密联系,明确企业核心业务,发展核心价值链;扩展欧美BPO市场,大力承接欧美国家的订单;继续保持日韩BPO业务市场份额,并逐渐提升BPO业务内容,实现价值链升级,争取高端BPO业务;提高承接国际BPO外包业务量,抓住现今一些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分公司、研发机构等的机会,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抬高中国企业承接BPO起点;企业积极打造"中国外包"国际品牌。

(三)人才培育角度

中国BPO产业的发展之所以远远落后于印度,人才素质是关键因素之一。对此,高校、企业、政府在这方面要担负自身的任务。

高校作为人才最聚集的场所,应增设硬件设施,确保学生有完备的学习基础;加强英语、日语等外语的教学,提高大学毕业生基本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基本看懂西方英文说明文献或软件说明书,保证口语流利;开设业务流程外包等外包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外包专业、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学习,增设一些实际操作课程和项目,提高专业研发、设计水平;建立培训基地,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动手研究的机会;与国外高校合作,交换学生,增进了解,引进国外优秀管理人才,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企

业应加强人才招募流程的管理,培养和吸收更多高级人才,利用人才快速流动性,引进一些经验丰富的外国人才;与高校展开合作,设立BPO研究学院,培养高级BPO管理人才,积极争取承接价值链高端业务。同时,政府在人才培养上要给予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设立一个外包专业创业基金,成立专门培养BPO人才的学校或培训机构。

七、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BPO在价值链上的运行机制,结合通用汽车案例分析中国BPO运行机制存在问题,认为中国应该构建高效的BPO运行机制,并在文章末尾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研究资料有限,分析中国BPO运行机制的因素的数据较少,大多是间接引用。今后的研究将主要集中于解决中国BPO运行机制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个方面,以期对本论文研究问题进行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Lei〃D, Hitt〃M .Strategic restructuring and outsourcing :the effe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bloson building firm skills and capabilities [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5,Vol.21,No.5:835-859.

[2]Lonsdale, Chris. Outsourcing: A business guide to risk management tools and techiques

[J].Birmingham:Earlsgate Press,1998.

[3]Gilley, K.M., Rasheed Abdul. Making more by doing less:An analysis of outsourcing and

its effects on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Vol.26,No.4:763-790.

[4]伊恩〃本,吉尔〃珀斯著,陈瑟译.外包制胜——利用外部资源提高竞争优势[M].北京:人民邮电出

版社,2004.5, 1.

[5]戴和忠.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资源外购战略[J].科研管理,2001.2, 112-114.

[6]韩瑾.金融外包与产业链延伸:信用卡产业集约化发展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07.4, 76-79.

[7]刘伟.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外包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

[8]安百尚,李华.陕西省发展BPO 产业的策略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1, 8-9.

[9]张磊,徐琳.服务外包BPO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世界经济研究,2006.5, 33.

[10]李菲菲.非对称信息下BPO风险、成本和决策博弈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1.10.

[11]https://www.360docs.net/doc/228052070.html,/view/1307823.htm.

[12]杨富民.中国的三大当务之急.2007,12. https://www.360docs.net/doc/228052070.html,/wenji1208.htm.

[13]孙金学,韩洪云.价值链流程分析:成本控制方法的创新[J].理论界.2006,7.256-257

[1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5]成冀西.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科研管理的新任务[J].中国科技论坛,1996.5.

[16]https://www.360docs.net/doc/228052070.html,/view/29696.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228052070.html,/e_qishi/blog/static/39903540200782512945688.

[17]张芬霞,刘景江.“离岸外包”发展评述[J].经济问题,2005(8),24-26.

[18]魏刚.BPO与国家化软件外包新趋势[J].中国投资.2006,6. 99-101.

[19]刘林森.印度从BPO到KPO的战略转型[J].经济导刊,2007.9,60—63.

[20]Dong-Hoon Yang, Seongcheol Kim, Changi Nam, Ja-Won Min.Developing a decision model

for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J].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34, 2007,3769 –3778.

[21]王玮冰.BPO快跑[J].IT经理世界,2007,5.30-32.

[22]印度何以成为服务外包大国. https://www.360docs.net/doc/228052070.html,/v/showNews.jsp?NewsID=110212.

[23]https://www.360docs.net/doc/228052070.html,/pro/汉语编程的BLOG.

(完整版)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与联系

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它反映企业所从事的各个活动的方式、经营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企业各项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产业链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间构成的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 一、它们三者的区别: 概括地说三者的区别是:产业链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它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而价值链是互不相同但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两大部分。供应链是来自于物流范畴,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指的是跨企业的物流管理 价值链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值分析,它的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所以价值链主要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企业具有的不同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它们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如生产、研发、营销或管理等。如果企业在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远远超过同行,那么这个企业在这方面就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而供应链是企业之间的链条连接,它是对多个企业而言的,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可能会构建自身的供应链,但对于中小型企业一般很难构建自身的供应链。供应链来自于物流范畴,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一般指跨企业的物流管理。但是,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完成自身流程的变革后实现同其他企业的连接已不仅仅局限于物流管理上,这使供应链管理又增加了商流的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也是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和虚拟经营的结果。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降低成本,二是提高反应速度,它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产业链是相对于不同企业的,甚至是相对于不同地区和国家。可以说,产业链是企业社会分工的有序结合。所以,产业链的含义范围大于供应链。产业链理论在宏观经济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经济板块联系的加强以及产业复合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它们三者的联系: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 研究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 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当前 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 狭窄,质量不一。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 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 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 , 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 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 2009 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 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 链的掌控能力。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 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 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 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 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 通。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 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行业内竞争激烈。仅靠企业内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 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核心 技术的发展,而国内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通 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联系与区别

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联系与区别 1三个概念的定义 所谓价值链(Value Chain ),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它 反映企业所从事的各个活动的方式、经营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企业各项活动本身 的根本经济效益。 供应商生产帝经誚商零售户I—消费看 价值上游价值琏下游 图一价值琏图示 企业价值链分析示意图 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所谓产业链(Industry Chain),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间构成的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 我国通用航空全产业链

图2服装产业链架构 2.三个概念内涵的区别 由定义可见,价值链主要是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 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 值分 析,其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 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 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不同其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 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其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有的在生产,有的在研发,有的则在营 销或管理上。如果企业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在同行中遥遥领先, 我们可以说这个 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 供应链往往是相对多个企业而言的, 除非是大型的企业集团,否则很难构建其自身 的供应 链,即便如此,有时也难免向集团外部延伸。因此,供应链可以说是企业之间的 链条连接。供应链来自于物流XX ,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一般来讲指的是跨企业的 物流管理。但是,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完成其自身流程的变革后实现 同其他企业的连接已不仅仅局限在物流管理层面上, 这使得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增加了商 流的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推动的, 同时也是企业实施战略联 盟和虚拟经营的结果。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 提高反应速纺织技术研发 面辅料生产 K ______ __ _______ 服装设计 服装加工 ----- ------------- \ 时装 辅料 成衣 I ________ ) 国内市场 际市场 __________ )

论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_韩士元

一、价值链、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及关系 价值链概念是1985年由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上下游相关联的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实现的价值造成影响。价值链构成了企业的生命链,是企业具有生命价值的基础。波特认为,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一方面创造了价值,另一方面也须负担各项价值链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尽量增加增值作业,减少非增值作业,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形成竞争优势。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它包含四层含义: ①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②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 达;③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④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孤立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通过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产业链的 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它存在两维属性,即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按照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取决于在一个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的这种关系所反映的产业结构的价值链体系如下图所示: 产业链企业在竞争中所执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称为产业价值链。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产业价值链代表了产业链的价值属性,反映了产业链更深层的价值含义,决定了产业链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有效地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反映价值的转移和创造。如果说产业链描述了产业内各类企业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那么,“产业价值链”概念则更加突出了“创造价值”这一最终目标,描述了价值在产业链中的传递、转移和增值过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正是在产业链的结构下遵循价值的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充分整合产业 论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 【摘要】本文对价值链、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价值链产业链产业价值链 2007.9财会月刊(理论)?83? □韩士元陈柳钦(教授)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

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区别与联系

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联系与区别 产业链: 属于产业经济学的范畴,研究对象是一个产业,产业的组织、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布局、产业的政策等。 企业研究产业链是为了在这个产业中更好地定位和业务布局。企业需要定位以后才能在整个的上下游中发生关系,搞清楚产业链是供应链的一个前提。 价值链: 最初价值链是使用在企业内部的,企业运作时一系列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还有一些辅助工作,就是按照价值链来做的。后来价值链也被运用到企业外部,成为分析业务链条和经营活动工具的一个方法。 价值链是对产业链的一种结构性的描述,价值链就是从价值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环节是怎样的,事实上价值链可以作为分析产业链的方法和工具,用价值链来分析产业链的时候,价值链和产业链是一致的。 供应链: 供应链是操作层面的概念,对象是服务和产品,是企业在既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基础所进行的价值链和产业链的研究。 产业链是用来分析一个产业的宏观格局和趋势的;价值链是进行产业链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之一;供应链则是连接产业链中的具体产品和服务输入、输出的一系列链条。 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联系 价值链理论的应用有助于人们了解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其既是一个分析竞争优势的工具,同时也是建立和增强竞争优势的系统方法。但是,价值链并不是孤然的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可以进行外向延伸或连接。如果几个企业之间形成了供应链连接并实现了同步流程管理,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企业的价值链已经实现了一体化连接,因此可以说企业辨清自身的价值链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 产业链虽然是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但在运作上企业却是其构筑的载体,就是说,产业链条的构筑依赖于企业之间在经营上的有序连接,所不同的是,供应链连接可能是多向的,也可能发生在有限的产业范围内,而产业链条往往则是垂直的和广范围的或者说是多环节的。同样可以认为,供应链的连接往往是产业链生成的基础,而产业链条正是多重供应链条的复合体。 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

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联系与区别

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联系与区别 1.三个概念的定义 所谓价值链(Value Chain),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它反映企业所从事的各个活动的方式、经营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企业各项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 企业价值链分析示意图 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所谓产业链(Industry Chain),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间构成的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 我国通用航空全产业链

2.三个概念内涵的区别 由定义可见,价值链主要是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值分析,其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不同其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其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有的在生产,有的在研发,有的则在营销或管理上。如果企业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在同行中遥遥领先,我们可以说这个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 供应链往往是相对多个企业而言的,除非是大型的企业集团,否则很难构建其自身的供应链,即便如此,有时也难免向集团外部延伸。因此,供应链可以说是企业之间的链条连接。供应链来自于物流范畴,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一般来讲指的是跨企业的物流管理。但是,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完成其自身流程的变革后实现同其他企业的连接已不仅仅局限在物流管理层面上,这使得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增加了商流的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推动的,同时也是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和虚拟经营的结果。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提高反应速度,其本质目的是为了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 供应链则是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个产物,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并已在制造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概念有这样的解释:“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囊括了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努力,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换句话说,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的业务流程,被看着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由于

价值链分析案例

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法是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价值链分析更多的关注于企业内部活动的价值产生。通过分析识别企业活动,将企业活动归类分析、加以区分,确定企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从而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 产业价值链分析与企业价值链分析的重点有所不同,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目的是寻找产生价值的关键环节(如采购、库存、研发、生产、营销、销售、服务等),最终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产业价值链分析的目的除了分析产业价值产生的关键环节(如开发商、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之外,还要分析产业价值分配模式,进而确定企业在所处产业的价值链条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产业价值链的几个例子: 1、汽车产业价值链——五十铃和福特 汽车行业的价值链:汽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贷款购车/汽车保险/汽车租赁。越是价值链后端利润约微薄,汽车制造业务已经成为“鸡肋”,虽然能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收入但其利润贡献正逐渐降低; 而且竞争日趋激烈,谋求更大发展已经十分艰难。相反,与汽车相关的金融服务业蓬勃发展,虽然目前市场容量有限,但利润丰厚、前景广阔。 五十铃公司,80年代初已经是世界知名的卡车制造经销商;为更大的发展,花了7年时间成功将品牌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转扩展到轿车生产方面,但是,遭遇轿车制造业不景气,轿车事业部连年巨额亏损;最终不得不出售给日产汽车公司。在同一时期,福特汽车公司,明智地及时将企业发展的重点转向汽车租赁、贷款购车、汽车保险等业务,1996年这三块业务的销售收入只占整体的1/5,但利润却占到50%。五十铃公司的失败在于没有把握住价值链增值的关键环节;在“利润会随销售收入增长”这一逻辑指导下,最终将企业带入一种危险境地;福特公司的成功在于能够迅速识别成熟行业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借助雄厚的财力和卓越的市场声望,步步为营地推进;使其获得了巨大的先机优势。对手眼睁睁地看到原来不起眼的“边缘”业务成为福特公司的利润源泉。 2、日用品产业价值链——宝洁与沃尔玛 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原材料生产商=》日用品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如果看了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就认为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也有相同的特点,那就大错特错了。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比起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更为复杂,产业内生产商与销售商的利润分配根据两者竞争力的差别可分为三中情形: A、生产商导向:当生产商实力强大,而分销商劣势明显时,生产商在价值链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可以瓜分更大份额的产业利润。如宝洁,对于一般的分销商、零售商,宝洁可以提出统一销售价格、商品摆放位置、促销活动等要求。 B、销售商导向:当销售商实力远胜与生产商时,销售商在产业利润分配中则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例 如沃尔玛可以通过其全球采购中心,制定商品采购的质量标准、价格标准、供应商供货时限等,从而确立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 C、战略联盟——当宝洁遇上沃尔玛:强强联合是最合理的结局,谁都明白失去对方将会造成的损失。 3、家电产业价值链——以空调为例 空调业价值链:零部件供应商=》空调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服务提供商)

产业链

产业链 产业链(Industry Chain) 什么是产业链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1] 产业链的内涵 (1)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 (2)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

(3)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 (4)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 产业链的类型 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 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 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人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产业链的形成[2]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姚小涛,席酉民,2002)。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和联系

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和联系 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和联系 1.三个概念的定义 所谓价值链(Value Chain),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它反映企业所从事的各个活动的方式、经营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企业各项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 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所谓产业链(Industry Chain),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间构成的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2.三个概念内涵的区别 由定义可见,价值链主要是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值分析,其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不同其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其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有的在生产,有的在研发,有的则在营销或管理上。如果企业

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在同行中遥遥领先,我们可以说这个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 供应链往往是相对多个企业而言的,除非是大型的企业集团,否则很难构建其自身的供应链,即便如此,有时也难免向集团外部延伸。因此,供应链可以说是企业之间的链条连接。供应链来自于物流范畴,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一般来讲指的是跨企业的物流管理。但是,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完成其自身流程的变革后实现同其他企业的连接已不仅仅局限在物流管理层面上,这使得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增加了商流的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推动的,同时也是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和虚拟经营的结果。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提高反应速度,其本质目的是为了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产业链是相对于不同企业的概念,甚至是相对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产业链是企业社会分工的有序绞合。因此,产业链的含义范围大于供应链。产业链理论在宏观经济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对于经济板块联系的加强以及产业复合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也就是说,产业链条的构筑已经成为地方乃至国家在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3.三个概念的联系 价值链理论的应用有助于人们了解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其既是一个分析竞争优势的工具,同时也是建立和增强竞争优势的系统方法。但是,价值链并不是孤然的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可

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区别与联系

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区 别与联系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联系与区别 产业链: 属于产业经济学的范畴,研究对象是一个产业,产业的组织、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布局、产业的政策等。 企业研究产业链是为了在这个产业中更好地定位和业务布局。企业需要定位以后才能在整个的上下游中发生关系,搞清楚产业链是供应链的一个前提。 价值链: 最初价值链是使用在企业内部的,企业运作时一系列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还有一些辅助工作,就是按照价值链来做的。后来价值链也被运用到企业外部,成为分析业务链条和经营活动工具的一个方法。 价值链是对产业链的一种结构性的描述,价值链就是从价值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环节是怎样的,事实上价值链可以作为分析产业链的方法和工具,用价值链来分析产业链的时候,价值链和产业链是一致的。 供应链: 供应链是操作层面的概念,对象是服务和产品,是企业在既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基础所进行的价值链和产业链的研究。 产业链是用来分析一个产业的宏观格局和趋势的;价值链是进行产业链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之一;供应链则是连接产业链中的具体产品和服务输入、输出的一系列链条。 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联系 价值链理论的应用有助于人们了解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其既是一个分析竞争优势的工具,同时也是建立和增强竞争优势的系统方法。但是,价值链并不是孤然的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可以进行外向延伸或连接。如果几个企业之间形成了供应链连接并

实现了同步流程管理,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企业的价值链已经实现了一体化连接,因此可以说企业辨清自身的价值链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 产业链虽然是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但在运作上企业却是其构筑的载体,就是说,产业链条的构筑依赖于企业之间在经营上的有序连接,所不同的是,供应链连接可能是多向的,也可能发生在有限的产业范围内,而产业链条往往则是垂直的和广范围的或者说是多环节的。同样可以认为,供应链的连接往往是产业链生成的基础,而产业链条正是多重供应链条的复合体。 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

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区别与联系知识讲解

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区别与联系

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联系与区别 产业链: 属于产业经济学的范畴,研究对象是一个产业,产业的组织、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布局、产业的政策等。 企业研究产业链是为了在这个产业中更好地定位和业务布局。企业需要定位以后才能在整个的上下游中发生关系,搞清楚产业链是供应链的一个前提。 价值链: 最初价值链是使用在企业内部的,企业运作时一系列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还有一些辅助工作,就是按照价值链来做的。后来价值链也被运用到企业外部,成为分析业务链条和经营活动工具的一个方法。 价值链是对产业链的一种结构性的描述,价值链就是从价值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环节是怎样的,事实上价值链可以作为分析产业链的方法和工具,用价值链来分析产业链的时候,价值链和产业链是一致的。 供应链: 供应链是操作层面的概念,对象是服务和产品,是企业在既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基础所进行的价值链和产业链的研究。 产业链是用来分析一个产业的宏观格局和趋势的;价值链是进行产业链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之一;供应链则是连接产业链中的具体产品和服务输入、输出的一系列链条。 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联系 价值链理论的应用有助于人们了解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其既是一个分析竞争优势的工具,同时也是建立和增强竞争优势的系统方法。但是,价值链并不是孤然的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可以进行外向延伸或连接。如果几个企

业之间形成了供应链连接并实现了同步流程管理,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企业的价值链已经实现了一体化连接,因此可以说企业辨清自身的价值链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 产业链虽然是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但在运作上企业却是其构筑的载体,就是说,产业链条的构筑依赖于企业之间在经营上的有序连接,所不同的是,供应链连接可能是多向的,也可能发生在有限的产业范围内,而产业链条往往则是垂直的和广范围的或者说是多环节的。同样可以认为,供应链的连接往往是产业链生成的基础,而产业链条正是多重供应链条的复合体。 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

产业链的全球延展与我国地区产业发展分析

2005年l 月第27卷 第l 期当代经济科学Modern Economic Science Jan.,2005Vol.27 No.l 产业链的全球延展与我国地区产业发展分析 郑胜利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和拓展,引发世界价值创造体系的整合重构及产业链的跨国延展,并形塑了区域产业链群演进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本文基于此宏观背景,提出我国地区产业发展的策略取向与企业战略的选择组合。前者包括强化苦笑曲线中制造功能的专属优势、逐步抬拉曲线两端的竞争能力和采取另起炉灶的技术创新,后者包括品牌导向战略、产能导向战略和因势借势战略。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苦笑曲线;产业发展;企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2-2848(2005)0l -0087-07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浙江省和广东省等其他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一县一品、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或“专业镇经济”现象。这种在某一特定区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区域产业组织,理论界称为产业集群。随着产业集群在我国各地区的蓬勃兴起,与之息息相关的产业链概念也不时见诸报端,不仅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焦点,更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经常采用的关键词汇。然而,近期我们在福建各地进行有关产业链和产业群发展情况调研时发现,对于什么是产业链、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产业链、怎样选择基于产业链的区域产业发展目标和政策设计等问题,各级政府的理解并不一致,认识上也还不十分清晰。而对这些问题的准确和深刻体悟,是培育和延伸本地产业链以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尤其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认识前提。 收稿日期:2004-l0-28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世贸组织框架下闽台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研究”(批准号2003C0007) 作者简介:郑胜利,男(l975-),福建漳州人,经济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主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台湾经济研究、产业集群研究。 一、产业链的定义与特征 在经济学、地理学和管理学中,有关“链”的术语很多,如价值链、供应链、生产链、商品链、创新链、知识链、技术链等等,这些不同“链”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即表达具有某种特征的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产业链主要是指产业价值链。价值链管理思想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销售、运送和管理等活动的集合体。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它利益相关者(员工、顾客、供货商等)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或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构成企业的“价值链”。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传统的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相互构成上下游关系,共同创造价值。围绕服务 7 8

从价值链到产业链

从价值链到产业链 近些年来,价值链的概念经常被提及,但通常都是用来描述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或职能间的联系的。事实上,随着产业和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职能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同时也伴随着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本存在于单个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正在极大地向外扩展,发展成为多类、多级企业共生共存的形式,形成新的产业链或者转化为新的产业链形式。 本文就是希望与读者一起探讨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关系,从价值链到产业链的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对企业进入新产业或应对产业竞争与变革的启示。 从价值链到产业链 迈克尔·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活动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产品都必须经过设计、生产、销售、发送等过程,但这些过程却未必由一家企业来完成。比如一辆汽车,可能由A公司设计,B、C、D、E……等很多家公司共同提供零部件,由X公司组装,由Y公司销售,由Z公司负责物流配送。 我们先来看一个传统产业的产业链——铁路产业链的例子(如图1所示)。 图1 铁路产业链(资料来源:兴业证券研发中心)

再来看一个新兴产业的产业链——GPS电子地图产业链(如图2所示)。 图2 GPS电子地图产业链(资料来源: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价值链上的“加”与“减” 价值链即可以存在于一个企业的内部,如一个企业包办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整个链条,也可以由多级多类的企业所组成,包括由同一个企业进行职能分化而产生出的企业。那么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到底什么时候应该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职能拓展和纵向多元化,形成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渗透和布局?什么时候应该专注于少数核心职能与领域,建立自己专业化的优势呢?换言之,企业在业务领域与职能上,什么时候应该做加法,什么时候应该做减法?AMT咨询认为,这取决于产业成熟程度、企业自身规模、技术发展等多项因素。 产业成熟程度 产业成熟程度对企业选择做加法还是减法,以及何时作加减法的影响最大。产业越成熟、企业的各项职能就越完善,越倾向于做减法,反之则倾向于做加法。 一个新兴产业,其各项职能需求还未形成规模,市场上通常缺乏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的职能提供者,所以产业中的领先企业往往不得不自己建立职能机构来为自己服务。例如在电力、电信和物流等服务行业发展之初,因为电力、电信和物流服务提供商很缺乏,服务价格高,许多企业会自己购买设备,铺设网络,建立车队,来为生产经营提供电力、通信和物流运输服务。但是随着全国性发电和输配电网络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