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核心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想

京津冀核心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想
京津冀核心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想

京津冀核心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想《综合运输》2008年05期

目前,京津冀地区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正进入战略调整的机遇期,一方面是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主体、唐山曹妃甸新区和沧州渤海新区为两厢的渤海湾沿海地区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京津冀地区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由此面临着重大变革;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区域交通结构在顺应区域空间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在同步进行优化升级,区域内的国家高速铁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和首都第二机场的规划建设正同期在进行之中。在区域空间重大调整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区域交通体系尚存在城际快速轨道网与国家高速铁路网大部分线路走向重合、缺乏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等诸多问题,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体系亟待进行结构性地变革,其中以首都北京为中心构筑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应是调整和优化的关键环节。

一、北京市综合交通体系的调整和优化

北京目前是全国交通中心和最大的对外交通枢纽,业已形成了强大的中心辐射式的对外交通网络,并还在继续强化这一交通布局模式,如在新近公布的京津冀地区城际客运铁路网中,规划建设目标又是“以首都为中心,京、津为主轴,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的城际铁路网”。北京市这一中心辐射式交通结构为英国交通专家汤姆逊所说的“强大市中心”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模式,与“摊大饼”式的北京城市空间形态是相辅相成的。从各国的交通体系来看,国家级交通网络布局可大体分为网络化分布和以国家首都作为全国交通中心的中心辐射式分布两大类,前者如德国、美国等,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呈现多元化分布特征;后者如法国、日本等,毕竟巴黎、东京等首都城市中的交通枢纽服务人口和辐射范围有限。“条条大道通罗马”的中心辐射式交通网络布局对于中小型国家的首都未尝不可,但对于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和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就应权衡,“条条大道通北京”的后果只会使北京市中心虹吸了大量外来的中转旅客,将加剧北京城市交通的拥堵,这与北京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也是相背离的。

当前北京市存在的“交通中心化”趋向可以分别从公路、航空和铁路等主要交通方式来看。就现有公路网而言,“条条大道通北京”的思想得以充分贯彻和

实施。在国道公路网中,北京地区已经形成了公路两环加11条放射性干线公路的网络结构布局;而在以“72334”为建设目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也以北京为中心形成7条放射性国道主干线。目前北京市的公路环线建设基本上实现了过境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分流,但实际上主要过境交通流是西北地区与渤海湾沿海地区之间以及冀中南地区与冀东地区之间的客货流,这两大交通流在通过北京境内普遍采取沿放射线―环线―放射线的进出线路。这对北京环线局部路段构成较大交通压力,区域内缺乏西北与东南方向的下海公路直达通道以及东北与西南方向之间的直接过境公路通道。在公路客运方面,北京市计划将市中心区内的长途客运站迁至三环线以外,实现长途汽车旅客的“P+R”换乘模式,也不失明智之举。

就航空来说,目前京沪穗三地机场集中了我国约40%的航空客运量和50%的货运量,而服务范围覆盖全国的首都机场2007年年旅客吞吐量更是跃升至世界第8名,现在国内大部分城市都需绕道首都机场进出境。由于航班过于集中在单一机场,一旦出现天气等非正常情况或紧急事态,容易引起波及全国性的航班延误,甚至将导致全国性的大面积航空交通瘫痪。为此应加强京津冀机场群,尤其是首都第二机场的规划建设应考虑与首都机场及天津机场的衔接匹配,以保障区域机场之间的航班可替换性。再者,位于北京东北郊的首都机场地处京津冀地区的非发展重心位置,具有区位交通的先天劣势,1958年始建的首都机场地面交通集疏运体系经过50年后的完善和健全,至今才基本实现过境交通和始发终到交通的分流,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建立以多式联运为目标的地面集疏运系统。

在铁路方面,北京铁路枢纽是全路最大的铁路枢纽和全国四大铁路客运中心之一。现有由京广、京沪、京哈等10条干线所组成的呈放射状布局铁路网络,另还规划了市区内的客运环线和市外围的货运环线。北京枢纽客运系统规划为,由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四个主要客运站以及通州、丰台两个辅助站所构成的“四主两辅”客运站布局,规划建设中的京沪、京广、京沈三条高速铁路以及京兰快速铁路及环渤海城际轨道网将与这些车站衔接配套。所有高速线仅引入北京市内枢纽而不另设过境线存在着显著的弊端,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等这些超大规模的铁路枢纽站是华中、华南、华东与东北之间众多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站,所有的过境列车也必须经停或通过这些枢纽,且需要长距离地限速运行,如京广、京哈线之间的跨线通过列车由东向西贯穿整个

北京西站、北京站及规划中的北京东站(通州站)至少需要延时40分钟以上。另外,由于高铁存在约6小时非出行时间带,以至所有通过高速列车在北京站及北京西站经停站的时间控制已成为运行图编制的制约因素,限制了许多不停站通过列车的开通。此外,市内枢纽的多站点设置还存在着铁路中转旅客需要在不同车站进行换乘等问题。

现有的北京市内枢纽站对城市交通干扰大,预计成型后的高速铁路网以其强大的辐射网络和密集的列车车次,将进一步吸引京津冀地区的换乘旅客,甚至包括相当部分由天津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转运过来的天津中转旅客。这将给北京市中心带来更为集聚的经停或中转交通客流,将继续加大北京城市内部交通的压力。由于北京枢纽尚未实现过境旅客和始发终到旅客的分流,以至形成“马太效应”,北京枢纽开通的始发列车越多,吸引过境换乘的旅客也就越多。如北京铁路枢纽在2007年开通了148对始发跨局列车,37对始发城际动车组,22对始发直达列车和39对始发特快直达,远远超过以总数150对始发列车排名第2的上海铁路枢纽。而实际上京沪、京广和津秦客运专线上的跨线客流将占较大比重,以京沪高速铁路的预测客运量为例,预测京沪两地始发旅客仅占全部客运量的10%左右,大部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中转过来的旅客,预期跨线客流将占40%以上。

北京市城市职能的“大而全”和中心辐射形交通结构已经成为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症结之一。例如在2008年春节的客运高峰期间,仅北京西站的日上车旅客达19万人次,北京站的上下车旅客达26万人次,首都机场的日高峰客流接近18万人次,而在汽车站上车的旅客也突破30万人次。整个春运期间进出京客流总量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这些旅客中有相当比重的旅客仅仅是在北京中转。从地理区位来看,北京并未处于中国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也不是三北地区的必经之地。由西山和燕山所形成的“北京湾”地理也不适合形成适合于在平原地区所构筑的辐射形网络,尤其对于北京西部和北部靠山的区位条件下,其中心辐射型交通结构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交通功能。

二、北京市“泛交通中心化”的交通职能演变

北京市的城市职能应适度分化或淡化的思想目前已经获得广泛认同。自建国以来北京市已经先后完成了两次有关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重大修正。第一

次是“去工业中心化”过程,由于建国后的北京市政府提出“由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的建设目标,使得北京一度成为工业比重仅次于沈阳的重工业城市,为此在1982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摒弃了建设“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提法。而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对“去经济中心化”业已形成共识,北京城市定位由“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再次调整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由此而淡化了“经济中心”的提法,天津市转而明确了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的城市性质和定位有必要进行第三次重大变革举措,即城市性质应突出“泛交通中心化”,其含义是建立以京津冀核心区为空间范畴的区域交通体系,改变由北京市所承担的全国交通中心职能,力求使北京强大的对外交通枢纽功能分化和疏解,使得始发终到客流与过境中转客流在空间上分流,由京津冀地区区域交通体系共同承担这一功能。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要实现“泛交通中心化”,其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实现区域内的交通线网和场站规划布局的调整,其变革的核心是要在北京城外围的京津冀核心区规划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和高速铁路总站等城郊型综合交通枢纽。

三、京津冀核心区的综合交通枢纽设置

从欧洲国家发展高速铁路的经验来看,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城市交通体系和城市空间布局均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在高速铁路交通网络的推动下,法国以首都巴黎为中心的辐射性交通网络正向网络化交通体系转变。一方面是区域网络节点数量增多,使得巴黎周边各省之间的互通线路增多,另一方面是各大城市普遍设置中央车站和郊区车站等多个高速铁路站点。如巴黎市区拥有北站、东站、里昂站等9个高铁车站,主要用于始发终到的直达TGV高速列车,而在大巴黎地区东南部的市郊则布置全长128公里的高速铁路联络线,将北方线、东南线及大西洋线等三条TGV高速线连接起来,使这三线上的运行列车可绕过巴黎市中心相互通达,沿线还设置马希、切希和戴高乐机场等三个高速火车站。以欧洲空铁联运模式的应用来看,高速铁路干线在中心城市郊区的迂回线与枢纽机场的结合最为成功。

1、高速铁路总站的设置

京津冀地区路网性的高速铁路总站建议在北京永乐、天津武清以及河北廊坊所构成的三角地范围内选址,该高速铁路总站应汇集有京沪高速铁路、京广客运专线和津秦客运专线三线的联络线,其中京广客运专线和津秦客运专线的支线衔接成为京津之间联系关内外的直通高速铁路线路,该线路是北京枢纽和天津枢纽共有的联络线和过境线,与迂回线不同,该贯穿线将缩短关内外间的铁路线路距离和列车运行时间。另外,还衔接规划中的北京铁路枢纽外围的货运环线,以利于中速列车和普速列车的换乘。这样,该高速铁路总站将承担类似于枢纽机场的集疏运功能。

2、首都第二机场的选址

回顾国际航空枢纽的发展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荷兰史基浦、英国伦敦希斯罗、德国法兰克福以及美国的芝加哥奥黑尔;纽约纽瓦克等枢纽机场;第二个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在亚太地区兴起的日本大阪关西、韩国仁川枢纽、上海浦东和泰国曼谷素拉纳普等机场,随着A380、B787等大型洲际飞机投入运营,第三个阶段的枢纽化建设高潮即将出现,这将使得地区性的枢纽机场进一步集中化。目前新加坡樟宜机场为欧洲、中东地区与大洋洲的衔接点,东京成田机场和韩国仁川机场为东亚地区与北美洲之间的中枢,而地处中东的迪拜机场为欧洲与大洋洲、东南亚之间的枢纽。京津冀核心区的首都机场及首都第二机场和天津机场所构筑的机场群则可定位为大洋洲与欧洲、东北亚和欧洲之间的洲际航空枢纽。首都第二机场场址在战略布局上应考虑在贯通冀中南和冀东之间的交通走廊之中选址,并可兼顾京津城际快速轨道线的使用,以满足空铁联运的需求,在区域空间布局中应充分考虑高铁车站和航空城开发建设用地需求,使其成为区域空间中的主要节点和多式联运中心。

3、构筑以机场和高铁车站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

在京津冀地区核心区交通网络密集布局的前提下,各枢纽节点的换乘时间在整个出行时间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通过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中转”和“零换乘”则是缩短出行时间的关键所在。以首都第二机场、高速铁路总站建设为主的京津冀地区核心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应以“面向全球、服务全国”为主要目标,其性质和规模应是服务于区域性的世界级的综

合交通设施,是联系国际和国内的通道,体现“大流量、零换乘、集约化和综合化”等特点,并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优势:

(1)地处京津冀核心区的高速铁路总站可在北京铁路枢纽内大量开行通过列车,便于京津冀地区铁路中转旅客在北京市中心以外集中进行长途列车和中短途列车、国铁和城铁、高速与高速、高速与中速及普客之间等方面的换乘,减少北京地区城市交通的压力。而北京市区现有枢纽站则用于开行与主要城市互通的直达列车以及市郊列车,如北京市西南与东部、东北部之间的市郊列车等。

(2)方便冀东地区与冀中南地区之间的城际列车或过境列车的开行,也为关外地区与关内地区的铁路直达客货流提供不直接经过京津铁路枢纽的直通通道,缩短通过列车在北京枢纽或天津枢纽的运行时间,也便于国家铁路网络和城际铁路网络的换乘,实现京沪、京哈、京广铁路客运专线与环渤海地区城际客运系统的衔接换乘。

(3)结合首都第二国际机场、高速铁路总站、天津港国际邮轮母港、渤海湾海上国际货运机场等区域性综合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京津冀核心区范围内还可实现铁海联运、铁空联运、空海联运、铁公联运等海陆空联运方式。例如,京津城际快速轨道线延长线在满足首都机场、北京第二机场和天津机场之间航空客货转运需求的同时,也可迎合京津两地城际旅客的高速交通出行需求,筹建中的秦皇岛机场也应考虑与津秦客运专线衔接;远期促成服务于天津和唐山两市的渤海湾海上国际货运枢纽机场与天津港邮轮母港之间进行海空联运。

(4)京津冀地区实现高速铁路网、普通铁路网、城市轨道网以及高速公路网、航空网络甚至水运网络的全面优化整合,以此减少客货的换乘中转次数和距离,并提供可替代性的交通方式和交通线网。在战争、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情况下,还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迂回路径进行集疏运,提高客货运输的可换乘性和可达性。

当前京津冀地区的国家高速铁路网、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的规划建设和首都第二机场选址正进入关键性时期,沿循常规的交通规划布局有可能将付出昂贵的外部成本和机会成本。

正通过改扩建方式实施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及其面临的问题已经给我们太多的启迪和思考,而新建的首都第二机场和高速铁路车站更没有理由为后人所诟病。在实施大部委制的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分别提出“跨越式发展”的铁路部门和“建设民航强国”的民航部门应本着合作胜于竞争的理念,与京津冀地区各地方政府充分协商,不再局限于行政区划和行业分隔,促使京津冀核心区的首都第二机场和高速铁路总站建成为世界性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摘要:对国际上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进行了剖析,包括旧金山的港湾站、巴黎的拉德芳斯站及柏林的来哈特站;描述了其内部的换乘流线,概括了其平面及立面布局的特点,为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流线,平面布局,立面布局 Analysis of Typical Layout Design in Foreign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layout design of integratedtransport hub abroa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ransport hubs of Transbay Terminal in San Francisco, La Defence Terminal in Paris and Laher Bahnhof in Berlin,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ansect and the vertical sections, holds that the know-how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abroad shall be introduced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transfer line, transect section, vertical section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尚不完善,与国外发达城市的先进枢纽有不小的距离。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但设计理念和布局设计方案不合理也是一项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剖析国外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案例,包括旧金山的港湾枢纽(Transbay)、巴黎的拉德芳斯(La Defence)换乘枢纽及柏林的来哈特枢纽(Lehrter Bahnhof),重点分析其布局设计特点,从中提炼其设计理念,供有关的设计和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1 旧金山的港湾枢纽 美国旧金山的港湾枢纽(Transbay)是21世纪现代化的集轨道交通(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通勤铁路)以及长途汽车客运、城市道路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于2003年开工建设,将于2007年建成。该枢纽建筑面积76645㎡。其中55742㎡用作各种交通之间的换乘空间,20903㎡用作综合开发空间,含各类住宅、宾馆、办公、零售用房约3 000间。工程投资约8.88亿美元,预计的综合开发收入为3.25亿美元。轨

《南京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附件一: 《南京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任务书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主城区、东山副城、仙林副城、江北副城。面积834平方公里。涉及玄武、秦淮、鼓楼、建邺、雨花、栖霞、江宁、浦口、六合9个行政区。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2013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2030年。 三、规划内容 包括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阐述、评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规划总论、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和资源化利用、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城市防涝系统规划、近期建设计划、管理规划及保障措施等。 四、规划依据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江苏省城市排水规划编制纲要》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

五、编制要求 1、成果要求:编制单位负责提交《南京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征求意见稿、评审稿、送审稿及最终稿,均由四部分构成:①规划文本;②规划图册;③规划说明书和管道计算书;④规划附件。提交修订后的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 编制单位负责提供市供节水处组织的审查所需的中间成果文件(征求意见稿、评审稿、送审稿,数量满足评审需要),最终稿(市政府批复后)要求提供纸质文件40 份(含所有附件),最终稿文本、文本说明、图集等电子版光盘2套(含word、PDF及CAD格式)。编制单位负责提供暴雨强度公式修编成果文件40份。 2、质量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进的理念及超前思维,科学合理的完成规划编制,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涝能力和生态功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打造“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的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规划应达到住建部、江苏省城市排水规划编制大纲及相关标准、规范深度要求,规划成果通过有关各方组织的专家评审。 3、时间要求:2014年7月30前完成征求意见及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修编专家评审;2014年9月30日前完成专家评审稿;10月15日前完成专家评审;2014 年11月30日前完成送审稿。 六、意向参选单位要求 (1)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的企事业法人; (2)同时具备市政公用行业(排水)专业设计甲级资质和水利

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故事

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故事 新世代终极交通枢纽的秘密: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站上海是西方世界最初进入中国的门户型城市,周边区域的人口膨胀到1千8百万,他们都需要通过以上海为中心的交通网络进行活动。快速增长的人流很快将现有的交通容量推至极限。上海再次领域突破原有思维,将所有的运输方式融合起来,最终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让我们通过《Discovery》频道的镜头共同了解这一“建筑奇观”(注:探索频道纪录片系列名称)。图1 虹桥枢纽鸟瞰图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始建于2006年,于2010年启用并成功服务当年的世博会。该交通枢纽位于上海闵行区北部,内有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虹桥铁路车站、长途客车总站、地铁2号线和机场,这足以满足1百万人在七种交通工具之间的切换,这项激进的工程背后也面临着诸多技术上的挑战。中国1/4的人口居住在上海周边的区域,和其他城市一样,火车站、公交车、地铁站和机场四散在城市周围,要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需要一些革命性的设计——将所有路线都纳入一栋建筑中,也就是综合交通枢纽。按照之前的交通布局,搭乘出租车从机场到火车站要耗时1小时,现在则只需步行5分钟,这个概念很好理解,但实施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图2 堆叠式建筑1 如何将立体交通系统融入一栋建筑中?工程师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将其中不同的运输方式规划进 一栋建筑内。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设计,该交通枢纽的主体建筑将

延伸6公里长,走完全程要花费1个小时,他们给出的方案是——多层堆叠式(图2)。将枢纽站的每个部分拆分开,再根据功能型 的不同进行叠加,从地下到地上一共6层,高43米(共72米高),这样就能将整个建筑缩短到2公里。看似简洁的主体建筑大有玄机,其中包含有20条火车线路和5条地铁线,要用去8万吨钢铁(北 京鸟巢体育馆用钢量的2倍)。堆叠式建筑的问题是要将很大的重 量压在较小的范围上,这对地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雪上加霜的是建筑下面是古代河床,地面潮软并充满了淤泥。解决方法是建造一个巨大的基座,工人们要将桩基打到80米深的地方。工程师发现 土壤中水分会对桩基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漂浮的建筑物会拉扯桩基,迫使它延伸并降低桩基的强度,加上列车停站时带来的水平力,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每个桩基的柱子中间加入钢圈(图3),钢圈中再加入钢条。在工程师们 艰苦的作业下,仅用17个月便完成了车站的主体结构。图3 桩基内部示意图2、如何将枢纽站无缝链接城市道路系统?主体结构的完工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地步,工程师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枢纽站无缝融入城市道路系统。拥挤的交通(尤其是早晚高峰期)早已成为上海市的常态,这也是交通系统工程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的道路设计远不敷虹桥枢纽的使用。交通堵塞一般发生在十字路口,传统的应对方式就是信号灯,工程师决定避开这一选择,而是采用单行高架桥(图4)的设计,路面宽度达到50米,并环绕整个枢 纽站。道路系统由4条封闭的环形道路构成,1条来自北方,1条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 摘要:作为城市综合客运网络中的重要关节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合理规划、建设、设计对综合客运网络的整体效率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乘客在枢纽内集散换乘的出行效率。近年来,我国对轨 道交通枢纽的设计和规划还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基本的交通工程学理论的运用。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对枢纽交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 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理论;模型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交通道路十分拥挤,为了缓解 巨大的交通压力,许多城市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公共交通和有轨交通上,所以地铁、轻轨等快捷便利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 我国轨道交通的网络化水平正在高速发展,有数据表明,我国正在筹备建设的城 市轨道交通已涉及36个城市,其中国务院已批复的有29个城市,但是从枢纽建 设的实际运营状况的角度来看,轨道交通枢纽的建设仍然跟不上轨道交通线网的 发展速度,枢纽内部的布局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换乘距离过长,枢纽空间不足,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换乘线路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们在枢纽内换乘 效率。 1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内涵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是城市多方式交通的集散地,它以公共交通为主,承载着 公交网、道路网、信息网三项功能,直接影响着客流集散和出行方式的转换与组合,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枢纽需要充分运用城市设计原理,交通心理学,城市规划理论,交通工程学和交通行为学等理论和方法,以公共交通系统的最优 化为目的,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设计的外部环境,使轨道交通枢纽达到最佳 的效率和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对象是交通的使用者,实现通畅性、效率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是枢纽运行的目标,将交通系统的资源作为限制条件,能够 对现有的和未来的建设枢纽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 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体系 2.1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2.1.1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公 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对城市建设而言,公交运营商、行人、土地开发商和周 边的交通系统是利益相关的交通主体,在对交通枢纽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将出 行者的便利作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尽力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 2.1.2 枢纽交通设计的原则 设计理念是枢纽交通设计原则的重点,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对设计效果有着 直接的影响,交通枢纽设计应当重视以人为中心,兼顾人车关系的理念,并遵循 以下七项原则。第一,尽力缩短出行者在枢纽内的步行时间和距离,保障行人安全。第二,最大程度的利用枢纽内空间,使交通内的各个子系统既能有效分离, 避免相互干扰,又能保障内部的有效衔接。第三,增加枢纽整体和各个子系统内 部的客流量,降低乘客在枢纽内的出行成本。第四,平衡枢纽与周边交通系统的 压力。第五,为残障人士提供专座。第六,为出行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第七,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案

? ?登录 中国政府网| 四川省政府网站| 自贡市人民政府网站登录 返回主站 ?首页 ?组织机构 o机构职能 o权力清单 o领导班子 ?政务公开 o工作动态 o通知公告 o方案公示 o业界动态 o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o总结公报 o法律法规 o财政资金 o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o民生工程 ?机关党建 ?办事服务 ?重点领域 o棚户区改造 o农村危房改造及保障性住房 o公共企事业服务 o重大项目推进 ?项目信息 o招标信息 o中标候选人公示 o重点项目系统 o招标澄清补遗 o预售许可 ?执业资格 ?工程造价

o规范定额 o人工信息 o材料价格 o造价指数 o造价指标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政务公开/ ?通知公告/ 政务公开政务公开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方案公示 ?业界动态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总结公报 ?法律法规 ?财政资金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民生工程 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中央扫黑除恶第10督导组督导及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电话[2018-09-12] ?自贡市城乡建设档案信息中心关于清退1998年以前档案保证金的公告[2019-01-25]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四川博意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资质审批决定的通告[2019-01-23]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担保公司担保市场管理的通知[2019-01-17]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行差异化缴纳的通知[2019-01-17]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开展工程担保公司年度审核登记工作的通告[2019-01-17]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自贡市格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和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资质审批决定的通告[2018-12-28]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2018年第二、三季度施工图审查质量动态监管工作情况报告[2018-12-27] ?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富顺金沙燃气有限公司申请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公示[2018-12-27]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港站与枢纽概述 一、交通枢纽定义 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 仓储、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二、主要功能 1. 运输对象(人):旅客换乘、餐饮、住宿、娱乐等;货物的存储、包装、处理及 各种手续; 2. 运输工具(车):停放、给养、维护和调度; 3. 运输网络(路):连接运输线路,形成运输网络。三、交通枢纽的分类 (1)按交通运输方式分:单式交通枢纽和复式交通枢纽。 (2)按地理位置分:①陆路交通枢纽;②滨海交通枢纽;③内河交通枢纽。(3)按 运输方式组合分:①铁路—公路枢纽;②水路—公路枢纽;③水路—铁路—公路枢纽;④ 综合交通枢纽。 (4)按交通干线与站场空间分布形态分类:①终端式枢纽;②伸长式枢纽;③辐射 形枢纽;④辐射环形枢纽;⑤辐射半环形枢纽。 (5)按交通网络上的位置分:已定型、半定型和全定型。四、我国交通枢纽相关规 划 1992年,交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确定了全国45个公路主 枢纽的布局方案。 2019年8月,交通部公布了《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共确定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其中12个为组合枢纽,共计196个城市。 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综合交通枢纽分为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三个层次。 根据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定位,规划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42个。 五、运输线路 1. 骨干线路:全国运输网的骨干和大动脉; (1)国道主干线(122830); (2)公路主骨架(“五纵七横”) ;(3)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

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设计理念 伏永政

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设计理念伏永政 摘要:建筑,源于人们的需要。客运枢纽站是当代社会中的一种实现交通功能 转换的场所,是不同的交通方式、不同的方向客流的转换点,同其他的交通建筑 一样,它的形象是一个城市中的区域性的标志,更承载着人们对出行品质的需求。“人性化”,则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的指导元素。遵循人的基本行为的特征,结合空间与功能的性质,让使用者、建筑和环境之间组成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给人们以舒适的视觉上的感受与心理上的感受,同时引导人们行为的方向, 避免部分时间与空间上的浪费,这样就可以带来更大的集约价值。 关键词: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设计理念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增长以及区域交通系统规划的实施,全国各地 的城市都在争相引入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概念。客运枢纽建设项目集中高铁、铁路、公路、飞机换乘、常规公交、出租以及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融于一体 进行建设,阐述了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功能特性和设计的理念。城市综合交 通客运枢纽项目建设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城市综合交通 客运枢纽建设的基本原则,才能够更好地为旅客服务。 1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功能特性分析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一般由客流系统、交通组织线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运 输工具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这六部分构成的。按照客流活动可以 将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分为客流直通、换乘和集散三个过程。 1.1直通功能特性分析 从乘客在枢纽内的直通过程分析,无论乘客采取运输方式中的哪一种类型, 在枢纽内不存在运输方式的转换,乘客会使用同一种交通工具通过枢纽,这种客 流叫做过境客流。通过乘客在枢纽内的直通效率来衡量直通功能的强弱。 1.2换乘功能特性分析 客流的换乘与换乘组织线路的交通特性关系密切。换乘是乘客步行途经枢纽 内的换乘组织线路,从某一场站设施和集散平台到达其它场站设施和集散平台的 过程。客运枢纽的换乘功能主要包括组织换乘通道设施的服务水平、换乘组织的 有效性和换乘过程的舒适性三个方面。 1.3集散功能特性分析 枢纽的集散功能要求枢纽的规划布局合理和交通组织高效,使进入枢纽的客 流“集零为整”,离开枢纽的客流“化整为零”。交通枢纽的集散特性使客流在枢纽 内合理的流动,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善了拥挤的状况。交通枢纽的集散功 能主要包括枢纽集散服务范围、场站设施规模适应性、集散平台设施规模适应性 和枢纽内不同交通方式的时空协调这四个方面。 2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的设计理念 2.1立体化布局 交通枢纽以步行系统组织水平、竖向交通,利用多个层面组织各种流线,实 现综合换乘。 2.2综合换乘 城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项目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 并优化了换乘的环境,枢纽要贯彻“以人为本”综合运输发展得理念,促进飞机、 公路、铁路客运间“无缝连接”的设计理念。

《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2014—2020年)》

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前言 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为主要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高效衔接多种运输方式,辐射一定区域的客、货转运中心,是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物流集散中心、贸易中心的基础平台。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加快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的关键时期。我省在探索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产业群、产业群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发展思路。建设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是我省现代化之路的基础;是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轴带式向心布局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培育竞争新优势,发展高端服务业,支撑城市群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巩固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推动区域开放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依据《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和《河南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阶段性目标年为2015年和2017年。 第一章发展形势 (一)发展现状 郑州地处中原,居于九州之中,是国家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交汇节点,长期以来承担着全国客货运输集疏中转的重要任务,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美誉,具有辐射全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近年来,郑州市紧紧抓住推进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历史机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以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拓展,确立了“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二十六新市镇”的战略发展格局;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国际性物流节点作用日益凸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建设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1.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目前,郑州已初步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京广、陇海干线铁路与京广、徐兰高速铁路在此交汇,形成国家干线铁路“双十字”交叉;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国道107线、310线在此交汇,形成国家公路“双十字”交叉;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五市之间的快速通道网络逐步建成,中心城区到周边城市组团之间一级公路快速通道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快速通道网络基本形成;郑州至重庆、合肥、济南、太原等快速铁路前期工作以及郑开、郑焦、郑州至机场等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初具形态;干支结合、货运优先、突出中转的民航运输体系和航线网络初步形成。截至

武汉火车站交通枢纽综合体复合空间规划

武汉火车站交通枢纽综合体复合空间规划 李继春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本文试图从交通枢纽综合体这个宏观的层面上,探讨武汉站复合空间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功能定位,从而揭示出交通枢纽综合体复合空间规划原则必须回到以人性化、衔接性、经济性设计本源。 关键词武汉站交通枢纽复合空间规划 中图分类号:U291文献标识码:A Plan of Wuhan Railway Station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Synthesis Blended Space LI Jichun (Artistic Design College,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430068) Abstract This paper try to discuss the components and fnctional localization of Wuhan railway station blended space system, from the macroscopical level of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synthesis in order to revel the origin that the plan principle of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synthesis blended space must back to humanity,engagement and economy. Key Words wuhan railway station transportation junction;blended space;plan 0引言 武汉火车站是一座运用国际一流水准理念设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范围从武青四干道—三环线—中北路延长线—站西大道的围合区域,规划用地面积约110公顷,枢纽汇集多种轨道交通、路面交通各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真正实现了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紧密衔接的“零距离”换乘的一个国际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1建设背景 武汉市,地处华中腹地,长江与汉水在此相汇,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美誉,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承东启西的交通骨架网已成定局。如今,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武汉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在急剧增加,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道路交通普遍存在着秩序混乱,车辆拥挤堵塞的现象,道路改造和建设本身拖延工期现象,让交通不畅更加雪上加霜。诊治武汉道路交通“肠梗阻”的良方何在?已成为武汉市民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大众的迫切呼声。 近几年来,武汉受益于国家各项利好政策:2007年,国家出台“中部崛起”战略规划;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武汉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这些政策,加快了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化建设,促使武汉对旧的城市系统硬件进行升级。 武汉火车站交通枢纽综合体规划设计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2006年10月开工建设,建成后的武汉站形成以车站为中心,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超级车站”,将与三镇城市轨道实现无缝对接,武汉市的交通骨架不再只是一张平面交通网络。 2交通功能与复合空间的结合 2.1复合空间的概念 复合的定义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合在一起,结合起来。” 复合公共空间与独立的过渡空间、开放空间有所不同是指某空间单元同时具备建筑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双重性质和双重归属。公共空间复合化使各种功能的建筑空间相互交叉、渗透,具有相应的灵活多样性,同时也大大提升空间的使用效率并适宜与公共性、开放性功能较高的综合群组,如交通、商业、商务等等。 2.2交通复合空间体系 交通功能是公共复合空间的另一大主要职能特征。交通综合体与城市空间联系紧密,在地面以上有广场、高架桥等交通空间将城市与综合体紧密相连,在地下通道、地铁站等城市交通空间中也有直接通往综合体内部的交通空间。武汉站为高架车站,站房主体三层,一层为地面架空层,二层为站台层,三层为候车层。候车厅、高铁站房、地铁车站、商业空间、前后广场空间……等在武汉站形成大型轨道交通综合体。因此交通空间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多向度的立体化交通复合空间体系。 2.3交通复合空间体系构成要素 (1)候车空间。在交通建筑中,候车空间是整个站房建筑的主体,武汉站候车室位于站房中央的大厅,根据不同的运营性质分为普速候车室、高铁候车室和VIP候车室。武汉火车站摈弃了传统火车站候车空间设计模式,候车厅就在站台的正上方,东西两端分别与高架层相连,架起弧形人行天桥,而且在两个进站口之间,还有两座宽100米左右的公共通道,它可以让从两个不同进站口进站的旅客,快速地抵达另一端。 (2)高铁站房。高铁站房,主要服务于武广客运专线、武合客运专线、武黄城际铁、武孝城际铁、武咸城际铁、武天城际铁。武汉站是中国目前唯一有火车驶入中央大厅的车站,设客运专线、普速两个车场,旅客从候车大厅通过玻璃幕墙俯视列车站台,一览无遗。 (3)地铁车站地铁车站,具体包括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起自武昌火车站,经紫阳东路-中南路-中北路-岳家嘴-中北路延长线至武汉火车站),轨道交通5号线(黄家湖—武汉火车站)。 地铁车站在武汉站房地下,站厅层设于地下一层。站内“三线横布、两线纵列、分散设站”,下火车的旅客不用出站,经楼梯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Social Sciences Discipline Research 艺术学研究Arts Research

(完整word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资料

第二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一、交通枢纽概述 交通枢纽: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作为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速度的关键环节。 单式交通枢纽:服务于一种交通方式的枢纽,例如单一的铁路枢纽、水运枢纽、公路主枢纽、航空枢纽等。(图) 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方式的枢纽,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网络相邻路径的交汇点,是拥有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及城市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为一体的运输空间结构,对所在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对其所依托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带动作用,是城市对外交通的桥梁和纽带,并与城市交通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趋势:(举例说明) 1. 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复合性(多元化)。 2. 综合交通枢纽内涵的演进性。 3. 网络经济的发展将综合交通枢纽纳入全球性的物流配送体系中,它加强了综合交通枢纽与整个运输网络体系的联系。 4.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呈立体化和综合化。 二、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 交通枢纽规划: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上级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专门规划。 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和枢纽的规划设计。 1. 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属于长期发展规划,对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观指导作用。 1)关键问题: 交通枢纽与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协调性、与城市布局的协调性,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分析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分析 摘要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为旅客和货物完成全程运输提供便捷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国内综合交通枢纽现状,结合实例分析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一体化布局,包括结构设计、枢纽换乘等,以进一步促进城市交通的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布局设计 前言 现阶段,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呈现了两大趋势:一是实现了运输工具和设备的现代化发展,二是实现了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输过程的统一化发展,可见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已成为我国运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缓解我国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重要手段。近几年,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开展了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为旅客提供了良好的出行环境。 1 国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情况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战略思想,大量实践表明,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一方面实现了交通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实现了交通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经验,我国一些重大城市相继开展了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工作,总结得出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具体特征为: (1)复式枢纽。复式枢纽集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旅客无须出站即可换乘所需的交通工具,换乘效率高、换乘时间短。 (2)多功能。为了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逐渐形成了集交通、商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交通综合体,可进一步提高枢纽的商业价值。 (3)立体布局。立体化空间布局即是充分利用地上、地面和地下空间来提高旅客换乘的效率[1]。 2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一体化布局 2.1 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交通枢纽规划以城市总体为前提;②枢纽场站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③枢纽的服务水平以城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研究_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

85【摘要】广州铁路枢纽是我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广州铁路新客站的规划建设,不但改变了广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而 且对广州市城市规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下的城市协调发展。本文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从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各方面出发,初步探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选址、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交通衔接、工程设计等一系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关键词】城市规划;广州铁路;交通枢纽;协调发展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IT JUN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A CASE STUDY OF NEW GUANGZHOU RAILWAY STATION DU Hongtao ABSTRACT: Guangzhou is one of the four biggest railway junc-tions in china.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Guangzhou railway station will transform Guangzhou railway network and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mjacent region. Tak-ing Guangzhou new railway station plann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urba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rategy,land use planning and urban integrative traffic planning of the station. Then it discusses some issues such as site selection, land use planning, plan adjustment, passenger transfer and engineer design.KEYWORDS: urban planning; Guangzhou railway; transit junc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1 引言 城市交通枢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铁路事业,尤其是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线的快速发展,铁路客运站作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受到城市规划建设者的高度重视,其所在地区往往被视为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广州铁路枢纽是我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由于武广客 运专线、广深港客运专线及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线等新建铁 路线的引入,广州铁路枢纽将规划建设新的铁路客运站,成 为服务珠三角城市群的综合交通枢纽站。广州铁路新客站的规划建设,不但改变了广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而且对广州市城市规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下的城市协调发展。 本文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从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方面出发,初步探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在规划建设中所涉及的工程选址、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交通衔接、工程设计等一系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2 铁路枢纽概述 近年来,广州铁路枢纽每年均完成旅客发送3400万人次左右,是国内最繁忙的铁路客运枢纽。枢纽内现有京广、广深及广茂三条铁路干线相交汇,主要客站有京广线上的广州站及广深线上的广州东站。广州站主要办理京广线和广三线旅客列车始发终到作业,广州东站主要办理广深、京 广及广梅汕旅客列车始发终到作业。根据枢纽总图规划,将 引入武广客运专线、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线等客运线路和广珠铁路、东北/西北联络线等货运铁路,从而形成环 形框架结构,通过线路、站场及疏解区等的合理布局,形成 客在内、货在外,地方车流在内、通过车流在外,客货分流 的运输方式,提高枢纽的综合运能和服务水平。拟建的新客站是枢纽内最主要的客运站,它既是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的终点,也是广深港客运专线和广珠城际铁路的起点,并向西衔接广茂线,主要办 理上述几条线路内的旅客列车始发终到作业,以及各线路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 杜洪涛 【作者简介】杜洪涛(1970-),男,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收稿日期】2006-06-19【文章编号】1002-1329(2006)07-0085-04【中图分类号】TU984.191【文献标识码】B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_缪宇宁

第6卷 第2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 o.l6 2010年4月 Ch i nese Journa l o f U nderg round Space and Eng ineer i ng A pr.2010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 缪宇宁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 摘 要:结合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发建设,介绍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通枢纽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核心体地下空间开发与总体布局方案。同时,依托枢纽的建设,分析了枢纽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条件,对虹桥枢纽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虹桥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目标、原则及总体思路,在对地下空间的功能、规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控制要求,对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综合体的设置及地下空间规划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虹桥交通枢纽;地下空间;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836(2010)02-0243-07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 ng of ShanghaiH ongqi ao Integrated T ransportation H ub R egi on M iao Yuning (D epart m ent of G eo techn ical Engineering,T 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 stract:In consi derati on o f t he develop m ent and construc tion of the Shangha i H ongq i ao i ntegrated transpo rtati on hub,the overa ll l ayout and t 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 lop m ent progra m o f the w orld s larg est transpo rtati on hub-H ongqiao i n teg ra ted transporta tion hub are introduced.A t the sa m e ti m e,based on the hub constructi on,an ana l y si s o f the pivota l cond itions o f t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 l op m ent i n the reg i on had been done. T 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 f underg round space deve l op m ent i n H ongqiao i ntegrated transpo rtati on hub reg i on w ere stud i ed.T he objecti ves,pr i nciples and genera l i deas o f underg round space deve l op m ent in H ongq i ao i ntegrated transpo rtati on hub reg i on are proposed.Based on the st udy o f f unc ti ons and sca le of underg round space,t he contro l requ i re m ents o f underg round space planni ng w ere g iven,and t he suggesti ons on p l ann i ng o f underground tra ffi c facilities,underg round comp l ex setti ngs and i m ple m entati on of underg round space planni ng w ere reco mm ended. K ey w ords:H ongq i ao i ntegrated transporta tion hub;underground space;planning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和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日益拓展,配置资源的区域范围日益扩大,迫切需要自己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业已兴起的沿海经济带和正在兴起的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带为上海从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崛起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和坚实的基础,而完善的交通体系无疑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构建世界级国际大都市发展框架,上海需要 *收稿日期:2009-12-21(修改稿) 作者简介:缪宇宁(1973-),男,福建福安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及科研工作。E-m ai:l s m ed i_m yn@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272982.html,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世博科技专项项目(050431011);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世博科技专项项目(05dz05806)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推进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实施规划,按照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要求,围绕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加快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效率、服务水平,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有关工作部署安排,结合我县交通运输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前期计划完成情况 近年来,县交通运输局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划任务目标,全县交通运输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县把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作为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推进,着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截至2013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04.5公里,其中国、省道123公里,县道230公里,乡村道1451.5公里,公路密度为12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国、省道公路均已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县道公路基本上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全县村村通硬化路率达到99%,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

达到100%。 2、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打造便民、利民优美线路。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公路建设与绿化美化、标准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落实,所有列养农村公路全部划设了中心标线,新建改建公路绿化带统一加宽到3-5米,路沿石、下水槽、警示桩、标志牌等配套工程一步到位,全面健全农村公路安保附属设施。凡是经过镇村大街路段的县道公路,全部实行了路宅分家,累计美化乡村大街59条,建设路边花园36处,共垒砌排水沟1.6万米,安装路沿石10.2万米,下水槽1360个,设立反光标志牌16个。公路绿化坚持一条路一个模式,一条路一个特点,采用法桐、紫叶李、雪松、北京栾等美化苗木、高标准高质量地对文泗路、汀大路、陡大路、良沂路等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成高标准“优美线路”193公里。坚持管养结合,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由县政府牵头制订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事权划分、标准要求、检查奖惩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全县年终工作综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上上下下的积极性,确保农村公路有路必养、管必管好。 3、全县道路运输业发展迅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营运机动车7979辆,载货汽车7421辆;等级客运站1个,三类以上维修企业82家,驾校2家,危险品运输企业1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家,全县客货运输企业分

郭志刚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评价与分析

郑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评价与分析 1.绪论 禹分九州,豫居其中,八方辐辏,是为“中原”。河南自古作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九省通衢之地,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在全国交通运输网中处于枢纽地位。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活动的重心,无论是其十字核心区的形成与发展,还是各产业带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城市群的内外联系,都需要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支撑。近年来,河南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新跨越,铁路运输能力明显提高,航空运输、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取得长足发展,运输生产稳步增长,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综合运输网络尚待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不尽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配合,运输设施缺乏统筹规划,交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成为当前制约河南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瓶颈。 河南省针对人口众多、土地、能源等人均资源短缺的现状,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原材料运输能力的要求,不断更新思路,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形成了快速发展之势,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一。“双十字”结构的铁路枢纽,郑州、洛阳、周口、南阳四市率先完成环城高速,全国重要节点城市,中部物流黄金大通道,中部崛起就是河南领先崛起,交通运输大发展促成商界新一轮的逐鹿中原。 2.城市交通枢纽现状 综合交通枢纽主要的特点有:运输方式复杂,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城市交通等多种方式;运输流线、流向复杂,包括列流、车流、客流、货流;中转作业复杂,包括方式不同、站点间的中转不同;枢纽始发和终到客货量大;枢纽布局影响因素多。 当前,我国交通规划和建设正处在从关注运载效力、被动提高交通效率转向以人为本、主动提高交通效率的过程中,在这样的过程中交通枢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