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会组织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浅谈工会组织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浅谈工会组织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浅谈工会组织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宫强

青岛新闻网日期: 2007-03-10 来源: 青岛日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重要的社会支柱,是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工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实践证明,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要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大力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夯实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基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新建企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职工队伍不断壮大,职工队伍的内部结构、就业形式和物质文化需求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事关能否有效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好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这也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环节。因此,要加大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的工作力度。要把建会重点放在非公有制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建筑、餐饮、商贸等行业,并积极推动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机构等新型社会组织的建会工作,不断拓宽工会组织的活动领域和工作范围。要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外资企业的工会组建力度,积极稳妥地做好外资企业工会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要坚持边组建、边规范、边发挥作用,在建立工会并广泛吸收职工加入工会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工会依法开展工作的新路子。

二、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搭建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职工所求、企业所谋、社会所需,是保持职工队伍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工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一要围绕市场需求、企业用工需求,加强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确定培训重点,丰富培训内容,提高职工群众的劳动技能。二要深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着眼于新型工业化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健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组织职工群众投身到活动之中。三要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四要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五要加强职工文体活动阵地建设,结合行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和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在广大职工中营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注重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建立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工会组织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对此,一要进一步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交流沟通情况,使各级政府

能及时了解到工会对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商讨实现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双赢”之策,切实从源头上、从整体上协调劳动关系。二要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在抓好现有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镇(街道)推行三方协商机制,及时协商解决本地区、本行业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问题。三要切实抓好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机制建设。把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作为工会的重要工作来抓,以非公有制企业和改制企业为重点,努力扩大集体合同的覆盖面。四要坚持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切实落实职工民主管理的各项权利,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加快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做好困难职工群众的帮扶工作,既是工会的一项基本职责,又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困难职工群众的帮扶要从以往的生活救助向政策帮扶、就业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等综合帮扶拓展,主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落实和维护好困难职工群众的就业权。创造条件让困难职工就业,这是对困难职工群众的最大帮扶。要充分发挥工会再就业援助、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的作用,逐步在全市形成宣传教育、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帮扶救助“一条龙”的促进再就业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二是维护好困难职工群众的生存权。加大送温暖资金的筹集力度,健全困难职工档案,推动送温暖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三是保障困难职工子女教育权。建立完善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基金,形成帮扶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困难职工子女在工会组织的帮助下完成学业。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会干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要发挥工会组织在推进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工会干部素质至关重要。做好这项工作,一要切实加强教育。紧紧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契机,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二要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大胆创新学习培训方式,积极探索工会干部培训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培训质量,真正把工会干部培养成“学习型”、“实干型”的工会干部。三要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定期到基层调查了解和指导工会工作,帮助基层工会与企业建立起相互理解、互相支持的和谐关系;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深入探讨和研究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和完善工会工作的基本制度,实现工会工作的突破和创新。

论大学生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论大学生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人类追求和谐美德美好传统的扬弃与超越,是对现实中国与世界经验教训的批判与反思,是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与再总结。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是人的和谐,是个人与所处环境的和谐,个人精神与身体的和谐。只有人格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最终实现党的号召,完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知识分子,他们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此种社会的建设,就是对大学生和谐美德的呼唤。“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继力量。因此,作为社会知识群体的大学生,承担着祖国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谐个体、和谐家庭、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体现,个体和谐、家庭和谐和校园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水平。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体现。因此,探讨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缺失以及互联网广泛传播西方文化所造成的无序挤压,对新生代大学生价值认同危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大学时期是人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探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问题,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重塑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认同也成为重要课题。 大学生的优势在和谐社会中能得到最佳的展示机会,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成员和主力军。他们能够优化中国人的教育结构和就业结构,促使大学生群体自身社会层次的提升,形成对主流文化思想和主体价值体系的认同力量,成为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基础。要建构大学生的社会角色首要的任务是教育和引导他们进行角色学习,解决他们面临的角色转换与角色定位等问题。大学生社会角色建构的最终实现要依靠大学生对自我的认同和建构,依赖于其积极作用和潜在功能的有效发挥。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注重人的心理状况,培育并保持人的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和谐社会视角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冲突;同时既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又要积

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最后定稿)

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引导者,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发挥引导、协调和支持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在我国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和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政府作为公共权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府;和谐社会;作用 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特征的和谐社会,只靠社会、市场和民众的自发调节是无法达到的。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规制的权威调控和正确引导不可或缺。政府是拥有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代表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的特殊社会组织,它既可以通过控制意识形态和公共传播媒体来引导、营造社会的思想、文化和舆论,又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及公共政策来影响和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还可以通过社会动员、社会协调、社会强制等多种方式来整合各种力量。显然,政府作为一种公共权威,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在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的变革时代和社会转型期,就必须拥有一个整合力、感召力、高效能、服务型的政府,来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职能,并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权威作用。

一个务实、高效、服务型的政府,来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职能。并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使社会在良性的状态下运行。具体来说,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转变政府职能,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服务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和办法措施,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大力加强城乡就业 完善就业保障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与援助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失地群众技能培训,加快失地群众转移就业。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低保户、“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帮扶,强化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服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以创业实现就业。坚持实施政府公益性服务。落实技能扶贫任务。培育家政服务品牌,挖掘社区服务岗位。 1、是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分别吸纳了21.2%和17.8%的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占有固定资产却只有工业平均水平的54%和37%。要以发电设备、重型装备、石油钻采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工程机械为重点,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以白酒、粮油、肉类、饮料和

凝心聚力及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凝心聚力及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发表时间:2020-01-15T10:31:50.8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9期作者:刘瑛 [导读] 摘要:在企业经营发展期间,工会起到了联系企业与员工的作用。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在企业经营发展期间,工会起到了联系企业与员工的作用。加强工会的管理,将工会组织作用进行充分地发挥出来,能够使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以切实有效的维护,对于和谐工作环境的营造以及企业形象的树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文中,首先对工会在企业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工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工会组织;职工权益;作用 1.引言 在新时期下,工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此,也对工会相关的干部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新时期下,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将工会员工、干部以及工会组织量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当前企业工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样,这也是相应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2.企业中,工会组织重要作用概述 2.1工作组织能够将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更好的联系起来 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党领导的工人团体,工会组织始终坚持党领导的同时,对党部署的各项任务均能够有效完成,始终以工人利益作为宗旨和原则。所以,对于工会组织来说,应该在坚持党领导的基础上,对工会联系职工的桥梁作用进行充分发挥,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将对党负责与对企业职工负责融合起来,对职工的诉求进行充分反映出来。此外,工会还需要对职工的利益进行维护,对职工工作与生活中碰到的难题进行了解,与职工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在此期间,还需要及时地向党组织汇报职工实际情况,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党组织决策的制定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从决策层对职工利益进行确保。 2.2工会能够代表并维护职工的利益 对于工会而言,其最为基本的一项职责就是对职工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所以,在实际开展有关工作期间,应该将职工利益的维护居于首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原则,将群众工作作为任何工作开展的基本点,在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职工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期间,应该对职工经济权益、社会权益、精神文化权益以及安全健康权益等进行切实维护,在对企业各项制度,譬如职代会、集体合同的履行、职工诉求管理等制度进行推行期间,对工会组织的源头参与作用进行充分地发挥,对职工的生产生活权益及其民主政治权利等进行依法维护与保障。 3.企业工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工会组织难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现如今,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中,在对企业机构进行设置期间,基于工会组织,仍存在或有或无的错误理念,更有甚者,认为工会组织工作可以不必开展。这些错误想法的存在,归根到底在于其未全面地认识与了解工会组织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基层企业中,工会干部大多数属于兼职,专职人员不多,对于工会相关工作的研究少之又少,多数工会人员对工作态度敷衍,得过且过,致使工会组织难以与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3.2工会工作模式及其方法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该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会缺乏先进的理念与创新。多数工会干部在履行工作期间,大多上级部署什么做什么,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工作方法上,缺乏与职工的联系,针对性与时效性也比较差;在工作方式上,开展工作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现如今,企业职工最为迫切的需求就是工会能够切实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实际上,工会往往未真正发挥其作用,在保障职工权益方面,显得较为乏力。 4.凝心聚力,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作用的相关措施 4.1对职工人文关怀进行关注,助推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对于电力企业工会组织而言,应该对职工的人文关怀进行重视,积极主动建设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在建立企业劳动关系的时候,需要不断地优化与完善相应的维权机制,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针对企业运行期间存在着各种矛盾问题,工会应该从职工角度出发,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地为职工做好事,将工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帮助职工妥善处理与解决困难。同时,应该保证职工关怀的常态化,对一些生活困难的职工,应该对其帮扶力度进行加大,对党政支持、各个部门相互协作、上下联动、闭环管理的职工服务工作体系进行建立。并且,工会组织应该对职工的生活状态及其心理状态进行定期的了解,对其工作与生活给予关注,并对信息化手段进行充分利用,对职工服务实体站点资源、优选服务项目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对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开展,鼓励职工积极参加,从而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4.2对民主管理进行加强,实现企业向心力的增强 现如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单打独斗难成大事,无论哪种企业,只有团结好各部力量,凝心聚力,才能够不被时代发展所取代。因此,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应该对自身经营发展期间存在优越性与特殊性进行充分利用,在一些相对比较薄弱的部分,譬如人员配置、经济利益等,应该对风险与矛盾的规避工作进行做好,从而能够在问题出现后予以及时的回应,将矛盾与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鉴于此,在整个企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对工会组织的民主制度履行能力进行加强是十分必要的。在企业中,各级工会应该在职代会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民主集中制度进行加强,对于相应的民主参与制度进行不断地优化与完善,同时,不断健全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此外,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还需要对职工的维权机制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在实际工作开展期间,始终将职工最为关心的各类问题作为关键,对工会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地开展,充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获取企业职工的支持与信任,使整个工会组织的公信力得以切实提升,这对于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增强,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3对工会联系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对问题进行了解并将其有效化解 在工会组织开展日常工作期间,应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切实贯彻群众路线,扎实围绕职工群众诉求开展各项工作,将工作中存在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 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 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 由于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发展不平衡,城乡矛盾、区域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由于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人与社会的矛盾更加突出,等

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的进展。也只有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

工会基本职责和职能

工会的社会职能 一、维护职能: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的主要手段。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突出工会工作的特色。 二、建设职能: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三、参与职能: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管理。 四、教育职能: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教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更好地发挥教职工的主体能动作用。

工会基层委员会的基本任务 一、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工会的决定,主持基层工会的日常工作。 二、代表和组织教职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参加学校管理和监督。学校工会委员会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负责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执行。 三、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解劳动争议,与学校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协商解决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帮助和指导教职工与学校行政方面签订劳动合同,代表教职工与学校行政方面签订集体合同或其他协议并监督执行。 四、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教育教学革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好先进工作者和岗位能手等的评选、表彰、培养的管理工作。 五、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支持教职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工会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六、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协助和督促行政方面做好劳动保险,劳动保护工作,办好教职工集体福利事业,改善职工生活。 七、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同歧视、虐待、摧残、迫害女教职工的现象作斗争。

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 吴邦国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深化认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深化认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单位:明二油藏经营管理区 时间:二00九年十月十二日

深化认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中国工会章程》总则规定: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油田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拥有自己的工会组织,随着时代的变革与油田的发展,工会组织不断调整工作内容,完善制度,创新管理方法,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维护了职工群众利益。但是,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新形势对工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更新和提高,也使工会组织在服务过程中与其相背的矛盾突现。工会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于群众,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代言人?笔者根据基层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工会组织的发展浅谈一些看法。 一、工会组织性质不明确,工会组织威信不够 油田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有它的特殊性。工会组织的作用和职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比较纯粹地隶属于企业的党政,这使很多工会干部不能清楚工会组织的职责。特别是油田作为油气生产经营单位,油田的发展是关键,这使工会组织单纯地成为服务性行业,在职工群众的心中,工会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逢年过节开展文化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劳动竞赛,为职工群众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此外,就是进行计划生育宣传、丧葬补助、助学补助、慰问困难户等,仿佛完全成为解决职工生活难题的附属物,在为职工群众维权和成为职工代言人方面没有发挥突出作用。这使职工群众有一种错觉,也使职工群众在出现纠纷矛盾时,不会想到去工会组织寻求帮助,而是直接寻找行政领导,这无疑

工会的意义

工会的意义 ●工会工作的重点:源头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党的主张的要求,法律规定的要求,职工需求的要求。 ●工会工作的落脚点:依靠职工、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塑造职工、关心职工、服务职工。 ●工会工作的理念:做到亲职工、爱职工、为职工,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当好“五人”,即当好职工的贴心人、相对矛盾化解人、诉求的代言人、困难的帮助人、权益的维护人。 ●工会工作的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主动担当社会稳定第一责任,努力达到“三个满意”,一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创建各级党委满意工会。当好党的主张的宣传队和播种机,源头维护职工队伍思想稳定,拓宽职工诉求表达渠道;二是充分发挥广大职工主力军作用,创建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行政)满意工会。提升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广大职工的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素质;三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代言替行作用,创建职工群众满意工会。当好职工的“五人”。 ●工会组织要做到“三个强化”:强化源头发挥作用的思想;强化源头发挥作用的行动;强化源头发挥作用的成果。 ●工会组织要加强“三个保证”:加强思想保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加强组织保证,自加压力、提升动力、增强执行力;加强作风保证,力主创新求突破,虚功实做求成果。 ●工会组织要发挥“三个作用”: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凝心聚力促发展、

保稳定;发挥社会支柱作用,既要做促进发展的主力军,也要做维护稳定的主力军;发挥工会组织代言替行作用,既要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又要维护全体职工的整体利益。 ●工会组织要做到“四管”: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要管安全防护设施设备齐全、管工资及时发放、管生活条件保障、管保险足额缴纳。 ●职工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职工要争做“四有”“三型”铁人式职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知识型、创新型、智能型。 ●参与立法: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机关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听取工会意见。” 《工会法》将工会参与立法从原来的“研究起草”扩展到“组织起草或者修改”,参与立法的内容从“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变为“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重点是劳动关系和劳动权益、工会组织和工会活动、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方面的问题。参与立法的主体从原来的“同级工会”修改为工会。 ●参政议政: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同级工会的意见。”“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劳动就业、工资、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应当吸收同级工会参加研究,听取工会意见。” ●参加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是指由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六中全会准确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全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所作出的理论阐述和决策部署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充分的现实依据。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首先应全面理解、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上来。 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 构建和谐社会属于社会建设范畴。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其范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建设相对薄弱,满足不了人们多方面的社会需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社会建设的紧迫性日益显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鲜明地提到全党全社会面前,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确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去年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原来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明确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了要求。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民愿望,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立足世情国情,适应新的趋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世情国情,准确判断发展方位和趋势,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从世情看,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既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情看,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加速推进,出现了“四个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单纯的按劳分配体制发展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转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新世纪的头5年,城市化率提高6.8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年有1700多万从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这种社会结构转变的速度和深刻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变动,引起了社会成员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利益群体,形成了复杂的阶层关系和利益关系。随着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日益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越来越强。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六中全会的主题进行研究部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基于当

浅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浅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拿到老师布置的这样一个宽泛的题目,刚开始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于是上网搜索了一些2010年大事件,当回顾过去一年的事情,我们却会看到西南五省市旱灾、玉树地震、煤矿事故等等自然界的、人类社会的不和谐所导致的一个个悲剧,既然这样的矛盾围绕着我们整一年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就更加显得义不容辞。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信大家对它都并不陌生,这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胡锦涛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也许大家会觉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太多于抽象化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但如果我们认真想想,其实和谐社会的构建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正如,面对金融危机这一个大浪潮时候,中国采取的三个转变的应对政策,使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发展这就是一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伟大尝试。这是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的向和谐社会迈进的一大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像上述所说的,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归结为下面几大内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也是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各种来自国际环境的挑战和风险的客观需要。当前,尽管人类社会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天下并不太平,引起动荡的因素还很多。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有效地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力量,聚精会神进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工会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的组织作用

工会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的组织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和广阔空间,也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作用,集所有工会干部、工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之合力实现中国梦,是工会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工会组织必须发挥三大作用 1.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一方面,工会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联系职工密切的组织优势,善于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准确地把党的大政方针、阶段性目标和任务传达到广大职工中,帮助职工正确理解和接受,把职工的思想有效统一到党的决策上来,使广大职工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起到凝聚力的作用,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工会要坚持代表职工利益,做广大职工的代言人,经常深入到一线进行调研,体察职工的所思、所想、所愿,对职工的思想动态进行认真研究和归纳整理,真实迅速地把职工诉求向党委汇报,为党委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从决策层面保障职工的利益。 2.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 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组织优势,依法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不断创新工会组建形式,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在推进改革上,工会组织要在职工中大量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和要点,广泛听取职工群众对涉及切身利益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针对性的问题和现象,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使改革措施更趋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助推改革顺利实施。 在促进发展上,工会组织要积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大学校”的作用,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尤其针对近年来涌现出的新生代职工,调研制定符合新生代职工特性和产业特点的素质提升规划,加强职工的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民主法治素质、安全健康素质和社会文明素质。 在维护稳定上,工会组织要加强对职工的形势教育,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引导职工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对待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会做群众的工作,对因侵犯合法权益引起的纠纷,第一时间参与其中,找出矛盾焦点,主动帮助职工通过依法有

公司工会的作用

公司工会的作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工会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 为了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要求,公司应建立工会组织,这对于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工会在公司发展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一、有效合理的沟通渠道 沟通是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公司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员工也是利益相关者,公司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员工也应该参与公司的管理。而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途径就是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向管理层提出建议。由于员工自身素质的制约,员工的意见并非都是合理的,需要一个组织对员工的提议进行收集和整理,这个组织就是工会。 二、劳资关系的协调 工会作用的核心就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工会对本公司执行国家、地方以及公司颁布的有关劳动管理、职工奖惩、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工会有权要求公司在一定的时间内纠正,对处理不当的,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必要时工会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同时工会应当支持公司的合法生产经营,教育职工认真履行劳动合同,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这样可以做到以人为本,共赢互利,使广大职工都能共享公司发展的成果。 三、推动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工会协助公司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同时可以在工会的活动和工作过程中为公司的发展发现人才,推荐人才。

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简析

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简析 发表时间:2012-11-01T09:31:20.217Z 来源:《赤子》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陈涛[导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来共同建设,社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陈涛(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开展社会工作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工作;重要作用;简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来共同建设,社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现代社会工作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Social Work)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服务宗旨是“助人自助”;服务领域是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服务手段是依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方法;服务对象是需要帮助的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社会组织;目的是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解决已发生的社会问题,发展社会功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工作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举行,标志着社会工作在我国成为一项新的职业,从业者成为国家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简称“社工”。社工在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工服务的领域十分广泛,主要有教育辅导、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司法矫治、医疗卫生、残障康复、青少年服务等社会领域。在国外,社会工作者又被称为“社会医师”、“社会工程师”。 1 开展社会工作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发展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社会稳定是头等大事。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邓小平曾经讲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社会稳定是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性条件。伴随着我国改革攻坚的继续深化,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剧,有些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现实利益问题还没能很好有效的解决,如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城市管理创新问题、社会安全问题、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安全问题、质量安全问题等。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有可能引发对抗性的群体事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极大的破坏。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在民众和社会群体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起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及时有效地软化事件双方的对立心理,缓和调节社会情绪,协调和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2 开展社会工作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资源、社会财富、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向上层社会流动机会等公平公正公开分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使命。社会工作本身的力量有限,不能直接政策制定、社会资源分配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是通过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是通过促进政策公平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政策的不公平是社会不公平的最大基础性因素。社工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公义宣传、呼吁政府等形式,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社会资源来影响和推动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修正,来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利益的合理协调,从而实现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与保护。 二是通过专业技术和方法来使有困难、有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获得救助。社工根据弱势群体的艰难困境,从已有的丰富经验出发,不仅考察服务对象的性格特征、社会期望等个体因素,还考察服务对象的家庭状况、社区性质和工作单位性质等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的放矢地制定帮扶计划才能效果显著。 三是开发受助社会成员潜能,帮助其提高面对现实、接受困难的能力和积极克服困难的能力。社会工作的解困、助人、救难、发展的功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对于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具有重要作用,从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3 开展社会工作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主体的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不仅是要解决人们所遇到的各种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的各种困难,更注重促进受助人的潜能的发挥。并且这种救助不是强加的,他们有选择权;这种救助不是施舍的,尊重受助人的个人意愿。社会工作的结果是帮助受助人实现心态调整、行为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实现自我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潜能的发挥,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缺乏有效沟通和相互理解是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社工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如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以及社区社会工作等方法,在解决受助者的困难的同时与其有效沟通,建立互动关系,取得信任和依赖,感知社会的道德温度,从而减少爆发社会冲突的可能性。社会工作提供的人性化的服务内容、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在化解矛盾、缓和冲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通过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工会四项主要职能

工会四项主要职能的研究 摘要:工会工作是面向大众的基层工作,工会应该做好哪些工作,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工会怎样做好工作,是需要我们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的。本文通过对工会四项主要职能的研究,结合日常工作分析了基层工会组织在这四个方面开展的工作。使得工作方向更加明确。 关键词:工会职能工作研究 工会的主要职能分为四大方面:1、维护、2、参与、3、建设、4、教育。通过对工会四项主要职能认真学习和研究,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 一、维护 维护是指工会组织,尤其是基层工会组织必须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履行工会成为职工合法权益代表者维护者的作用。 工会法规定,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在企业,尤其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形式,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建立和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而事业全的管理体制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还是国家全额或者差额拨款,并且担负着国家赋予的一些管理职能,在这些单位如何实行平等协商需要继续研究。

其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工会要积极表达和维护教职工的具体利益,主动关心教职工的工作与生活,反映教职工的呼声。只要能够帮助广大教职工反应解决他们合法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他们的合法愿望、合法要求等都是维护工作的体现。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如本院职工经济适用房的房产证几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职工意见很大,连续三年作为校级教职工意见题案提交职代会,始终迟迟得不到解决。教职工意见非常大,甚至有些教职工提出采取过激措施,学院基层工会一面讲道理劝阻,一面积极与校工会和相关部门多次联系同时院工会主席亲自把这个问题作为校级教职工意见第四次题案提交职代会。今年终于获得可惜的工作进展。房产证解决有望,给教职工住户很大鼓舞。更好地激发教职工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实践证明,当基层工会组织确实把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帮助他们减轻在精神上和物质生活上承受的压力。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广大教职工精神面貌才会好、奉献精神才会强。 二、参与 参与是指工会组织应该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应该成为党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动员和带领教职工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参与、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工会法还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形式不仅可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管理,也还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依法确立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加强学校民主建设。教师是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没有广大教师的参与,各项改革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事业就会失去发展的原动力。只有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重大事件的参与和建议,依法行使教职工民主的权利,才能真正调动每一位教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是多样的。 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实行民主管理、强化民主监督、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主要有听取和审议校长工作报告、学校发展规划及改革方案、年度经费预决算、学校大型基本建设、教职工福利等重大事项都作为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内容,都需要征求教职工代表的意见并履行严格的表决程序。凡重大事项要学校教代会通过,学校才能实施。教职工代表也要把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建议、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困难、普遍关心的问题、希望学校发展的方向等都可以作为大会题案,提交给教职工代表大会。会后教职工还可以通过工会常设机构对提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 坚持做好校(院)务公开,是深化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这种形式将有助于扩大教职工知情权,促进学校依法办事、公正办事。校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办学思想、发展规划、年度工作目标、重大改革方案、学校学科规划、学校机构设置、人事变动、组织机构调整、党员发展、学生推免研究生等;另外还有学校(院)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民主评议干部、还有涉及教职工群众利益的重大原则事项等。校务公开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院)务公开栏、校报、网页、大会等基本形式。 三、建设 建设是指工会组织应该动员和组织职工参加改革和建设,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发挥工人阶级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 中国工会是由广大工人阶级劳动者组成,他们是国家的主人翁,是各项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工会组织有义务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基层工会是整个工会工作的基础。搞好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好广大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