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汇报材料(定)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汇报材料(定)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汇报材料(定)

济宁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济宁市委济宁市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1日)

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接壤,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现辖12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0.5万亩;总人口84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76.9万人,占68.4%。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2.8亿元,财政总收入3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50元。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农民群众建设幸福生活美好家园的新期待,立足济宁实际,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了以农民增收致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为重点的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即鲁发…2011?10号文件,特别是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后,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部署

要求和建设内容,对农村六大重点工程的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实施措施进一步细化、实化和深化,把实施六大重点工程作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坚持“大投入、大力度、大建设、大提升”,统筹谋划,精心实施,强力推进。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指挥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的专门班子,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独立办公、实体运作的组织指挥机构和工程项目建设指导协调体系,各县市区也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市、县、乡三级都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编制了三年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全市上下形成了决策、执行、督导、考核相互衔接配套,上下贯通、左右相连、运转高效、推进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为各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宣传发动,营造社会氛围。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市、县、乡三级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调度会和现场推进会,市、县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各项重点工程细化量化为具体项目,明确建设目标和标准时限,制作新旧对比效果图表和声像制品,充分运用媒体、墙报、宣传

栏等载体进行宣传引导,组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专题“三下乡”等活动深入乡村进行宣讲,通过美好前景展望及效益实惠分析,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热情,激活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为各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政策扶持,构建支撑体系。按照“大投入、大力度、大建设、大提升”的要求,一是努力增加财政投入。从今年起,市里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采取“项目配套、先干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行支持和奖补;从新增地方财政收入中拿出5%、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15%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各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投入,各县市区也普遍增加了相应投入,确保每年全市财政投入总额不低于12亿元。为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尽快发挥效益,最近市里又整合筹措了1亿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资报酬、乡镇垃圾转运站和新型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奖补。二是强化公共资源整合投入。将市县两级涉及农村路、水、电和治安、社保、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有机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捆绑使用、各记其功”原则,集中用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三是广泛吸引金融信贷投入。通过积极培育发展镇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抵押融资机制,引导各级各类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金融投入累计达到XX亿元,

同比增长X%。四是广泛吸引社会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拉动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团体和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菱花集团,计划3—5年,完成投资27.45亿元,在全市建设100万亩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曲阜市尼山镇制定出台了鼓励支持发展规模经营的扶持政策,吸引39家工商企业转包了3000多家农户的1.3万亩承包地,用于发展高效设施、特色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全市通过招商引资,兴建了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和生态旅游示范村及生态旅游度假园区。

(四)突出示范引领,创新建设模式。为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立得住、学得会、推得开的典型,依据不同条件、不同类型,在全市选择300个村(居)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先导村,重点推进、率先突破。同时,建立市级领导联系点制度,31位市级领导每人联系包保1个示范村;市直113个部门、单位选派229名干部,对111个市级示范先导村实行驻村帮扶,市、县、乡共选派3480名干部,对1949个村进行重点帮扶,约占全市行政村的三分之一。

(五)着眼富民惠民,突出建设重点。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重点在抓好常规农业和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和以秸秆养畜、养菌、沼气建设等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在农村基

础设施提升上,重点抓好河、湖、库、塘等引水工程的渠系配套建设,突出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卡脖子”问题;同时,将农村公路“村村通”提升为“村内通”、“网络化”,将村村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等深化为“户户通”。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上,集中开展以整治和改变农村“十大不文明现象”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农村文明水平。在绿化美化方面,深入推进绿化示范镇村创建活动,量化标准,提高档次,着力提升农村生态建设水平。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突出城中城郊村、镇中镇边村、园(区)中村、压煤搬迁村和经济强村等五个重点,连续三年,每年建设120个左右市级示范点,配套建设涵盖农民生产生活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综合服务中心。

(六)强化推进措施,构建长效机制。一是抓督导,建立周督查、旬调度、月通报制度。采取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暗访相结合,每次检查、暗访情况排出名次,并在媒体公开曝光通报;对工作不力、进展不快、成效不大的,通过定期交流、单独约谈等形式进行督促。二是抓监督,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项视察活动。采取专项视察监督与评议相结合,视察评议结果进行记分排名并公开。三是抓调研,探索工程建设推进新思路、新举措。组织专门调研组,分别到江苏、浙江等省和我省沿海市县考察学习,对照先进地区找差距,研究提出系统科学推进我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决策建议。四是抓考核,建立绩效、奖惩、责任追究制度。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任务

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体系并加大权重。同时,研究制定了专项考核的指标体系和奖惩标准。实行日常督导、定期现场观摩、年终考核、群众满意度评测“四位一体”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并与政治、经济等待遇相挂钩,努力形成“硬约束、严考核、重奖惩”激励机制。

二、主要成效

我市以农村六大工程为重点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启动实施不到一年时间,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农民增收为重点的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迈出新步伐。在全年粮食生产保持连续八年增产,肉蛋奶、果品、水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的基础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格局日益凸显。全市特色农业专业镇、专业村分别发展到19个、668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67家,比上年增加151家,其中今年新上投资过亿元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5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规划建设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基地398处、3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个,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51处、106万亩,累计认证农业“三品”926个、375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95家,入社成员8.4万人,辐射带动农户22.9万户,覆盖率达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

渔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同比增长3.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549元,同比增长19.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

(二)以水电路气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新提升。农田水利建设,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开工建设水利项目6773个、完成5940个,新增改善灌溉面积67.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26.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农村饮水工程,完成投资8314万元,开工建设水厂12处,新打水源井60眼,完成180个村的自来水入户、入室改造提升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完成投资1100.6万元,修缮恢复户用沼气池18980个,新建完善沼气服务网点138处。农村公路建设,按照村内通、网络化要求,完成投资4.1亿元,开工建设农村公路项目576个、1114.2公里,桥梁35座。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工程全面启动,争取上级资金1.5亿元,完成投资1.27亿元,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96244户,累计达到164.7万户。

(三)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为重点的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县域内村镇体系规划全面完成,全市6274个建制村,将其中的5572个村规划整合为792个农村社区,其余702个具有传统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的村,按照生态文明村的标准和田园风光、乡土风情、民俗风韵、传统风貌要求,已基本完成规划编制。今年新开工建设农村住房10.3万户,

占年度任务的128.8%,完成投资93.98亿元,其中整村迁建项目149个、9.2万户,其中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108个、6.4万户;启动农村危房改造2.05万户,占年度任务的102.5%;启动纯农村社区污水处理项目24个,总投资2300万元,已完成投资1450万元。2009年以来,共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82个,涉及村庄1359个、农户30.6万户,已经或即将迁入新居的农户达到25万户。所有农村社区按照“八有”标准配套建设了功能齐全的服务中心。

(四)以“三清五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要求,全市各级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投入达到5.39亿元;145个镇街全部建立了环卫队伍,村居保洁员实际到位14772人;配备大型垃圾清运车辆1865辆,建成垃圾处理场316处、垃圾中转站695处,村级建立垃圾池40571处、配备垃圾箱40226个;累计清理“三大堆”75.2万处,垃圾98.1万吨,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初步形成。秸秆还田、农村沼气、食用菌生产等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规模化养殖小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一批生态湿地修复和湿地公园项目、国民休闲农家乐旅游项目等迅速启动,正在加紧建设。

(五)以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事业

加快发展。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小学、初中适龄人群入学率达到99.99%和99.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人数达到612.9万人,参合率98.7%。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员13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2.9%,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35.2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3亿元。达到“八有”标准的村居?个,比重达到?%。

(六)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异彩纷呈。全市共开展乡村文明欢乐行、道德模范评选等主题实践活动10余项,涉及全市所有县市区和乡镇;大力推进破陋习、改陈规、告别不文明行为等宣传教育,积极实施精神文明进村庄、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参与群众达16万人次。全市文明村(居)达到?个,占总村(居)数的?%,“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三高三强”型领导班子的比重达到?%,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及群体性事件发案率比去年降低了?个百分点。

三、下步打算

我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效,也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无论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还是与先进地区提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建设理念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体化推进的思路,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更高层次上全方位谋划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转变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

强化;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二是在建设目标上,定位标准不高、建设档次偏低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治标不治本、重当前轻长远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在保障机制上,过分或单纯依赖上级投入或支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户户创业、人人参与、合力共建的机制尚未形成。省委这次督导考核,对我们既是鼓舞鞭策,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一是在发展思路上坚持高点定位、统筹谋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建设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协调,标本兼治;坚持大气魄、大手笔、大力度,向一流看齐,按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以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为切入点,综合实施,配套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生态文明体系。

二是在运作机制上坚持拓宽思路、注重创新。在集中推进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着力构建工程建设、维护、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长效机制,保障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规范化、常态化发展,不断巩固扩大建设成果。

三是在工作推进上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由于各地情

况千差万别,经济条件、资源禀赋、群众基础各不相同,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注重特色,防止和避免“一个模式”、“一刀切”、“齐步走”。在已经建成的农村社区,重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发展富民产业,尤其是在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基础条件好的村重点在配套、完善、提高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成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样板村、精品村;对于那些有一定资源或产业优势的乡村,要从最基础的项目抓起,循序渐进,努力打造成特色专业村。

四是在支撑保障上坚持集中资源、合力推进。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一把手”工程,动员全党、全社会参与,努力形成强力推进、合力共建的强大氛围。在全面落实省委…2011?10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抓住各级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大机遇,精心谋划筛选一批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扶持。积极引导各类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市县领导联系点制度和“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帮扶制度,明确部门单位帮扶共建任务,完善帮扶共建制度,强化帮扶共建措施,确保帮扶共建实效。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

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 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 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

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

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 一、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道路硬化、村内主要街道架设有路灯;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有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三项机制落实;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学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经常;村办学校符合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无计划外生育。 三、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行政,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

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 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五、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村民委员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穆庄村民委员会

心得体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之路(最新)

心得体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之路(最新) 近年来,X省X市X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切入,积极推进“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经济与社会互融、互促、互补发展的道路,成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 一、建立以高品质农业为基础、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资源生长型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农药化肥“全域减量”“区域禁用”,全面推进全县域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行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培育46个高品质生态农业基地,建成全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推进自然农法农产品专柜、生态农产品集市常态化运营,探索家庭定制生产供应模式,建立“订单式”“定制式”渠道,多环节引导、培养、推广有机生活方式。二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精准确定“高品质、小众化、中高端”的发展定位,系统推进全

县域慢行系统和八条全域乡村旅游路线建设,建成先锋书店、大木山茶室、石门圩廊桥、独山驿站等一批高品质精品示范项目,建成红糖工坊、豆腐工坊、白老酒工坊等农业特色工坊。目前,全县近120个村庄植入了民宿、农家乐、生态农业、文化产业等新型业态,近三年旅游收入年均增幅54.3%,排名全市第一。三是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医药复兴地”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积极推广中草药野化抚育,探索建立集种植、医疗、康养、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链。开展养生基地建设,打造了李坑、上梅、象一等一批养生村,碧云天、仙人源、正德和等一批养生企业。依托茶园、绿道、古村落等资源,发展培育赛事经济,举办国际天空跑、亚洲山地竞速赛、中国·田园X半程马拉松、X省自行车公开赛等高等级赛事。 二、建立自然生态与村庄形态和谐融合、全面提升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推动乡村生态宜居。一是注重乡村意蕴维持。坚持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最有效的人工干预,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点规划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核心区严控建新房,外围区域建房注重建筑布局、高度、风格、色调上与村庄传统风格相协调。二是注重

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调查过程: 在寒假的这段时间里,我实地考察过家乡的河道,也去了村委会询问。在与村委会领导的交谈中,我得知前几年,县里加大对乡村的经济建设,村委会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资工作,村里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流经村里的一条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里倒。从前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垃圾四处漂浮,边缘仿佛污秽的水沟一样。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导致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反还使部分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基本情况与分析: 1、平林开扩土地,绿态严重遭到破坏,由于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缺乏,为了开扩 更多土地空间,从而进行了平山伐林,导致了更多的自

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批树木被伐,绿地呈现指数上升减少人口的增多同时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国家在很早之前就颁布了保护环境条令,同时也实施了许多措施,禁止人们随地扔垃圾,废品回收利用,城市还设有专门的收垃圾场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然而在农村,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头支票,没有专门的回收垃圾场所,人们为了方便,都是会随地找个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为人们倒垃圾最“关照”的场所,积堆成山的垃圾引来了喜爱垃圾的动物,散发出阵阵臭味,河水在人们的照顾之下,清澈之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从此望不到里,街道上散布着的是人们不自觉随手扔的垃圾,没有人扫,这些垃圾就像到处漂流的浪子,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飘到哪儿就是哪儿废品重新利用的不够全面,在这些生活垃圾里,有许多塑料袋,纸袋,旧衣服,旧玩具,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别是塑料袋,塑料袋属于一级污染品,人们购买东西的商品袋用过一次之后都会随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旧衣服、旧玩具已被人们远远抛之而去,有些以捡垃圾为生的就会捡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环保。 调查结论: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XX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一、指导思想 以临委发[2014]54号、临委发[2014]55号文件和六月三十日动员大会精神为指导,镇教育中心校进行了认真排查,科学安排,草拟了本单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案。从秋季开学起,将狠抓落实,有效推进,弘扬生态理念,倡导绿色文明,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工作目标 全面动员,在全校师生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开展多种创新活动,结合德育工作,环境教育工作,团队工作等,在师生中全面开展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为临泽镇生态文明建设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三、工作步骤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单位的工作实际,拟定具体工作步骤。 1、成立创建生态文明工作领导小组 为使学校创建工作有保障,工作落实到实处,中心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学校幼儿园校园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和全体教职工会议,宣传、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创建工作有保障,按要求扎实开展。 2、拟定计划,宣传发动 利用秋季开学会,正式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各学校幼儿园设置宣传栏,对生态文明创建进行广泛的宣传。

四、工作内容 (一)制度完善、资料完整 1、资料收集归档。 有关生态文明创建的文件,会议记录,活动图片、教案、等可收集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单独建档。 2、相关制度。 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等相关制度,并上墙公示。设立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监督员 (二)教育活动 1、学科教育。 有机渗透“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2、生态教育。 (1)每学期的班(团)队活动至少安排2次生态文明教育专(主)题活动 (2)开辟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宣传专栏,每月更新一次,对宣传内容照像存档 (3)语文、科学等相关学科对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保护等问题要开展专题研究,形成课题 (三)环境整治 1、校园生态。 各校园在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环境: (1)可绿化面积绿化率90%以上。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推进“XXXX”建设为目标,以“XX”建设为抓手,围绕“四项行动、两类建设、一个保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覆盖,强效果,“五头护水”持续深化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共设乡级河长X人,均为乡班子成员;村级河长X人,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设立“河长制”公示牌X块,完善县、乡、村三级举报投诉机制,公示河长联系电话,并发放《河长手册》以明确工作职责,乡级河长巡河每月至少一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乡村两级河长积极巡河并按要求填写《巡查日志》。二是水质保持与提升。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改善沿线环境,水质全年平均保持在三类。 二、抓治理、防污染,环境治理全面推进 一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行动。紧紧围绕县减排办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水污染治理方面,深入开展生活污水纳管工程,全年完成罗坊、灵潭的污水纳管改造。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对秸秆禁烧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深入田间地头,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域、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巡查、重点监控,确保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成效。进一步强化综合利用,着力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化”综合利用上实现新突破。 三、强责任、抓落实,环保制度全面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配强工作力量。按照环保监管对象的差异性,将全乡除,划分为乡、农村、和企业三类区域,其中乡级网格X个、村级网格X个、企业网格X个。制定出台《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基本解决了基层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环保所对环境安全监管企业和各类风险源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落实措施,限期改正到位。二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求。建设项目环评先行,确保项目批建统一,并根据上级要求,对园区企业规划环评的编制和审核提供帮助。三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积极鼓励工业企业购买绿色保险,对企业环境污染委托第三方机构治理等。同时,依托环保办工作力量,妥善处置环保信访问题,积极应对环保部集中督查期间相关信访案件的调处。 四、2020年,我们将继续以“美丽建设”为主题,全面开展环境治理、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等工作,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1.美丽大坑建设。以项目为依托,做好“点上美”的文章。始终以“风格乡土化、材料本地化、设施实用化、生态自然化、内容特色化、成果惠民化”为原则,围绕美丽乡村“六化一配套”要求,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艺、一村一特色”,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点和示范点。 2.生态环保建设。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绿化改造提升工作。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深入开展绿色示范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抓好主要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四清四绿”行动,继续实行“路长制”,大力推进城乡主要道路攻坚行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篇一:×××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汇报 立足×××建设生态镇 ——×××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以“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统揽工作全局,按照“面向城市、经营农村、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工作思路。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全镇的各项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村镇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红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市西南面,距××市中心23公里。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97亩。辖2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54265人,其中农业人口32845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61%。镇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贵黄公路、清·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属城郊型生态经济重镇。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9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8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新增774元。 二、目标执行情况

(一)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保护水体为前提,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为核心,抓好×××水源环境的保护。通过实施“一基四化”的建设,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为×××水环境的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镇落实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有:道路“村村通”工程,全 镇22个村均硬化道路连接公路干道,完成串户路104个村民组,硬化率达85%;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四改一气”,清洁能源占能源使用户的45%;居有所安工程,农户居住危房改造率达92%;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我镇加强滥砍滥伐和预防森林火灾的监管力度,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努力,我镇村镇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4%以上。另外,对农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引导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整脏治乱改差工程,我镇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镇延伸的试点单位,认真抓好方案制作,落实好“精细化管理人本化服务”理念。主要以“整脏治乱改差”为突破口,以“三清八治三创建”为载体,着力抓好镇村两级的环境卫生建设,制定保洁制度,落实清洁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确保无“五乱”(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房屋乱建)现象发生,分别在××、××、××、××等村修建垃圾池,在实施“四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560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

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篇一: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上半年,XX镇认真贯彻XX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XX书记提出的“宣传好、发动好、实施好、效果好”的要求,积极推进我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目前,X条创建村累计义务投工X个,清理沟渠X条X㎡,整洁公共场所X㎡,清理卫生死角X个,清理淤泥X吨,较好地改善了创建村人居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取得初步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机构责任落实。为加强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200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精神文明建设和卫生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跟踪监督工作。各有关村委也分别成立了以支书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有关工作。同时,印发了《XX镇200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措施。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挂点领导共同抓的工作责任,将镇副科级干部分成X个组分别挂一个创建村,并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对完成创建任务的,镇给予奖励,对不完成创建任务的挂点领导和相关村委不能参加年终评奖考核。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奖

惩制度,使各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使工作组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抓宣传发动到位。X月X日,我镇召开了全镇创建生态文明村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创建工作,会上,镇委书记XX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确定我镇重点创建村X个:XX、XX。一般创建村X个:XX、XX、XX、XX、XX、XX,各工作组分别到责任创建村召开群众动员会议,走家串户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做法、好处,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如XX村委会XX村对创建生态文明村热情高涨,该村部分农户已经由村小组统一规划进行改厕。今年,该村争取进行创建生态文明村,村民对创建工作出谋献策,与工作组一起进行科学规划。 (三)抓环境卫生整治。我镇抓住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全力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通过引导,X条创建村都组织了村民群众进行义务投工,大抓环境卫生整治,确保生态文明村创建有序开展。如XX村创建工作组针对该村垃圾乱堆乱放的陋习,在工作中,做到边规划,边整治环境卫生。组织村民大搞村内卫生环境,清理卫生死角,并在村边规划出合理的地方,进行垃圾集中堆放,填埋处理。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优先规划好垃圾屋的选址,一改过去村内垃圾乱堆乱放,臭气熏天的现象。该村前面有条排水圳,由于平时部分村民乱投垃圾、杂物,淤积阻塞,成为臭水沟。

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

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 繁峙县繁城镇南城街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中共关于制定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U标和集体标准即生产发展、生活 a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指出了推进农村建设的磴大任务?并把农村建设和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起来?提出了保护自然环境?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这是在农村建设中一个具有统观全局的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从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角度指出了农村建设的新U标?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中 指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在农村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而创建生态文明村正是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探索?也是农村发展史上 的重大创举?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中的具体表现。本文正是通过分析 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来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生态文明村是农村发展观念的新突破 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村?U前理论界还没有定论?但我们还可以从生态文明村的特 点和具体U标来理解它的涵义。生态文明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 环境五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subject adolescents and youth work process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global, strategic, forward-looking major problems,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 pay attention to plan and implement the specific tasks assigned by the leadership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ink ahead 方面的综合概念。生态文明包括:净化、绿化、美化、壳化、硬化、沼气化,精神 文明包括:文明化、知识化,政治文明包括:两室标准化、民主化,物质文明包括: 产业化这四大方面。而把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原因在于生态文明的提出根本U的是通过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这并不是在强调生态环境决定政治文明?而是充分考虑了U询在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我们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的重大影响。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提出时要使农村的发展达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党农村发展的重大突破?是农村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村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没有农村的发展? 就无所谓整个社会的发展,不促进农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很难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 和谐发展,破解“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而我们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内容。而农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正是在你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 举措?是一项a民工程、民心工程?更是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破解 “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1、文明生态村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村容整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

探求2013年第3期(新151期·总214期)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基本历程及经验启示》(编号:GD11CDS01)的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3—3—18 作者简介:黄克亮(1965—),男,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 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政治学;罗丽云(1969—),女,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新型城市化研究·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黄克亮1 罗丽云2 (1、广州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0; 2、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 发展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笔者认为,要使中国美丽起来,首先要让我国广袤的农村美丽起来。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 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关键词] 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美丽乡村;广州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3)03—0005—08

生态文明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材料

生态文明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材料 生态乃生存之本,环境是发展之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立足生态优势、创建生态大县,既是我县自觉服务长株潭“两型社会”核心试验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责任所在、使命所在,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书写中国梦我县篇章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 一、深化执政理念,自觉担当生态使命 近年来,我县县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所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部署,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绿色湖南”和“两型社会”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建设“美丽幸福岳阳”的总动员。我县作为“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理应响应中央、省、市的号召,担当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光荣使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责任所在。我县县地处省会长沙一小时经济圈内,版图面积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五,境内有过境193公里的汨罗江和20余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覆盖率达%,比长株潭地区高近10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位于全省前列。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为长株潭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补充碳汇资源,减少重金属污染,拓展环境支撑区域,起到十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意义十分重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竞争所逼。随着拼政策、拼资源、拼成本增长方式的转变,优美的人居环境逐渐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优势。到2013年为止,全国已有12个省市的55个县市区获得“国家生态县(市、区)”命名。目前,湖南省虽然没有一个县市获此命名,但浏阳等县市已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我县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在生态,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获得先机,就必须把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和生态品牌,否则发展又会慢人一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民心所向。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质量、原生态生活环境的追求日益强烈,都期盼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近年来我县生态建设虽然小有成绩,但生态基础条件落后、生态资源保护不力、生态整治容易反弹、生态修复任务艰巨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必须顺应民意,下决心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机遇所赐。从战略布局看,长株潭城市群正在成长为国家重量级经济板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板块。我县已进入长株潭城市群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并被视作“一肾两肺”生态规划的“左肺工程”,生态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重要。从宏观政策走势看,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如果错失良机,不但难以积蓄能量后发赶超,今后还须付出更大的发展代价和生态建设成本。基于以上几点理由,我县必须主动担当历史使命,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描绘生态蓝图 生态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和纲领。为提供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指南,我县邀请湖南农业大学生态研究所高标准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重点从三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一是划分功能区域。根据我县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以及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按照“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城市精致、乡村美丽、人民幸福、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定位,对全县生态功能进行科学合理分区,其中:按生态功能将全县分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人居保障三大功能区域,按主体功能将全县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大功能区域。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坚持和谐发展、环境优先的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发展基础上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坚持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构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严莉班级:服艺111 学号:1115043017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力的同时,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与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久治安。 1、调查对象:生活中所接触的人群。 2、调查方法:观察法、无记名随机抽样调查法。 (一)人民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人民不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针对人民是否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们展开了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上大多数人生态文明知识欠缺,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不重视。 2、人们某些行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乱扔垃圾、乱砍滥伐、随意焚烧垃圾、工厂乱排污水和有毒气体。二是浪费各种生活资源,如: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浪费水、浪费电,没有深层次的节约概念和行为。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汇报材料(定)

济宁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济宁市委济宁市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1日) 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接壤,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现辖12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0.5万亩;总人口84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76.9万人,占68.4%。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2.8亿元,财政总收入3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50元。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农民群众建设幸福生活美好家园的新期待,立足济宁实际,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了以农民增收致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为重点的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即鲁发…2011?10号文件,特别是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后,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部署

要求和建设内容,对农村六大重点工程的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实施措施进一步细化、实化和深化,把实施六大重点工程作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坚持“大投入、大力度、大建设、大提升”,统筹谋划,精心实施,强力推进。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指挥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的专门班子,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独立办公、实体运作的组织指挥机构和工程项目建设指导协调体系,各县市区也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市、县、乡三级都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编制了三年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全市上下形成了决策、执行、督导、考核相互衔接配套,上下贯通、左右相连、运转高效、推进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为各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宣传发动,营造社会氛围。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市、县、乡三级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调度会和现场推进会,市、县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各项重点工程细化量化为具体项目,明确建设目标和标准时限,制作新旧对比效果图表和声像制品,充分运用媒体、墙报、宣传

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XX村位于XX乡西部,是XX烤烟种植的发源地,全省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全村共有人口2026人,13个村民小组,43名党员。其中水库移民80户,292人。该村耕地面积3850亩,林地面积2376亩。20**年人均村收入过万元。现将我村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领导和各项制度,确保文明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确保我村创建文明村活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我村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和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为成员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把“团结协作,创先争优”作为班子建设的目标,把创建阜阳市文明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目标。 1、健全党总支、村民委员会、文明创建领导小组等组织建设,明确班子职责,发挥各自作用。建立三套班子每周例会制度,讨论村级日常事务,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严格落实党员议事会、村民理事会制度,在民主决策上,由村党总支提出意见、建议,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交党员议事会、村民理事会、党员大会讨论,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最终形成决议。在民主管理、监督上,村中凡涉及村民利益的各项事务,都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同时,建立各种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机制,如村民理财小组、财务管理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等,真正体现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保障了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2、党建工作不断加强,给组织注入新的血液。在发展新党员时,严格按照党员条件,把好入口关,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活力,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近年来,多次选派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上级党组织举办的培训班。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做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制度,给他们一定的任务,使其不断在工作中积累

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构建幸福美好家园

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构建幸福美好家园 近年来,蒙阴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生态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协调推进,以生态社区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倾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人口集聚、生态宜居”的生态社区。 一、围绕生产发展,加快培植社区产业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实现生产发展是生态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农产品,依靠发展林果、花卉、黄烟等特色产业,以产业为主导,以生态为优势,以标准化、合作化、精品化经营为手段,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之路,加快培植社区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响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农产品为核心,依据所在地域独特的优势,围绕特色生态农业,实行专业化经营,把以果园、种植、养殖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推向市场,北部乡镇突出抓好苹果、桃的种植,垛庄突出抓好板栗的种植,蒙山管委会以桃花源、百泉峪的桃文化做好农业观光旅游。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盘活农业资源,带动当地农副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围绕生活宽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生态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要广辟增收渠道,依靠发展农

户庄园式农业,建设农业精品园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庄园经济模式。一是大力发展专业村经济。加强了对专业村的扶持和引导,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植营销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带动周边的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各自优势,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选择一批自主创业、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带头推广新技术、引进新项目、发展新产业,为广大群众做好创业典范。三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新型农民为目标,通过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着力培养一批致富能手,以能人效应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三、围绕乡风文明,树立良好社区风貌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是生态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下乡活动,不断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搞好乡规民约建设,改变俗风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一是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民践行“八荣八耻”,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二是大力开展平安村居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抓好“五五”普法,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为建设和谐社区奠定良好基础。三是依靠地域特色文化,提高文化品味,以文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生态社区建设。加快文化大院建设进度,建设生态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开办娱乐活动中心、阅览室、文体活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

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万公顷;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 600多公里;加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