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不同的声音》是湖北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十课。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声音,并初步了解声音不同的原因。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大量的亲身实践活动,轻松地体会声音现象。从而认识到:声音的不同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声音高低,强弱,以及发声物体本身音色不同而造成的。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识噪音的危害,并要求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噪声的污染,提出防治噪音的建议。把知识的获取与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融为一体,使科学课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使学生知道声音有强弱、高低的区别;悦耳、嘈杂的不同。

(2)能力目标:在感知声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辩认能力。

(3)德育目标: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悦耳的声音使人愉快,嘈杂的声音危害人体健康。并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法

我们知道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其中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部分,强调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科学课程的一大特色。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开放课堂,让学生“学玩”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于是我采用了操作法、交流讨论法、游戏法、观察法、演示法(课件演示)等课堂教学方式,调控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但又始终曲不离谱,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的学习对他们来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

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我的原则是: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过程,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兴趣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兴趣又是求知的前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录像)课前将这些实验材料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让孩子们走进实验室就会感到好奇:自然课上为什么摆放着这么多的乐器呢?在学生的好奇中老师的第一句话更让他们兴奋不已,我设计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大家喜欢玩吗?今天,我们就来尽情地玩桌子上的这些东西。”学生的心理马上就会处于兴奋状态,在他们兴高采烈玩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这些物体敲敲打打后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我顺势提出疑问:“自然界中为什么会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声音?”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此环节安排在3分钟左右。)

(二)探究操作,玩中求知。

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设计者,最重要的是要更新观念,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继续玩,当然这种玩不是一种盲目的玩,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探究的过程,教师要当好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时候,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活动:

活动一:

猜声音游戏:找一名同学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位同学说一句话,让这个同学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用准备好的一段混合了各种声音的音像资料(边点图片边出示鸟鸣、笑声、读书声、汽车声、泉水叮咚声、琴声、歌声……)让学生来猜猜大自然中的声音。这样一来,学生马上就能初步感受到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音色的不同。虽然音色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但此时就好理解了。

理解之后,为了让学生有进一步的亲身体会,我让他们自行设计物体的发声实验。看谁能利用有限物体发出更多的声音。通过实验,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了“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我马上总结:每种物体的声音有都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音色。音色不同,声音就不同。

声音的不同除了与发声体的音色有关之外,还与声音的强弱高低有关。为了让学生发现声音的这些特性。我又准备了针对性的活动‘

活动二:

1、放一段相同的音乐,但两次播放时,音量一大一小。听完之后向学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此时马上会发现音乐都是相同的,但是通过改变音量的大小,所以相同的音乐便有了区别。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我放手让他们用身边的同一种物体发出这样大小不同的声音,并请学生上台演示。(课件)顺势引出结论:音量不同,声音就不同。

2、为了巩固和验证这个结论,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问学生,我们怎样通过外力来改变声音的大小,使发音物体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呢?我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有一个学生没有通过任何的实验器材的帮助,直接走到我的身边,用大小不同的声音叫我了一声“老师”;我马上给予了鼓励。学生自行总结出:用力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大小。

活动三:

声音的不同,除了音色和音量这两个因素之外,还与音调的高低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弄清楚这个知识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我用两种不同的音调唱了一句歌,紧接着提出问题:刚才从老师的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说我的声音一高一低,如同两个人发出的声音。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用声音进行改变音调的测试。并通过敲击大小不同的木鱼,吹排箫,拨粗细、长短、松紧各不相同的橡皮筋,总结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音,什么情况下会发出低音。总结过后,得出结论:音调不同,声音就不同。

就这样,学生一边玩一边体验一边讨论。“玩”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思索的状态,并从关心玩的过程发展到注意玩的结果。在“学玩结合”中,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参与、丰富的体验形成了初步的概念,在总结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尽情地表达和演示出来,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体验情况查漏补缺,帮助建立科学的概念。此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安排在15分钟左右。

(三)整理巩固,玩中求证。

科学必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和验证,概念形成后为了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概念,我又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任选实验材料或通过拍拍手、跺跺脚等各种方式自告奋勇走上讲台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怎样可以表现出声音的强弱,怎样可以表现出声调的高低。这样设计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胆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又为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和实践机会,使创造教育扎根于课堂。此环节安排在10分钟左右。

(四)辨别赏析,升华认识。

在学生对声音的音色、音量、音调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向学生进行噪音危害人体健康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为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延伸到具体的行为上,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情景: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在这陡然安静的瞬间,一个同学的铅笔盒及书本哗啦一声摔到了地上。(当然这是我提前设计并布置好的)在这强烈的反差下,学生必然深有感触。于是捉住时机马上提问:你愿意听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吗?你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声音是噪音?我们怎样才能杜绝噪声?

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自己的行为,如:有的同学说在父母亲午休的时候,不能打扰他们;有的同学说在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不能大声的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等等。这样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会有更直接的体会,我无需过多的说教,就能够达到良好的现实教育目的。这一环节安排在10分钟左右。

在课程的最后,播放一曲“歌声与微笑”,让学生随着乐曲齐声歌唱,在这美好的乐曲声中,在这美好的心情中结束。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3.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明白“人人可以为尧舜”,只要认真做好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1915年入北大学习,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三、整体感知,筛选信息,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一)提出默读要求:1.从文章形式上,力求搞清文章的结构;2.从文章内容上,力求搞懂文章的主题;3.默读时对重点地方做出标注。 (二)教师设疑导引,学生讨论交流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人生的境界 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3.人生的境界有哪几种?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4.人生的境界依据什么来划分?——“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人对所做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

兴趣、才华、人生说课稿

兴趣、才华、人生说课稿 一、说学情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高职是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的系统的学校教育阶段,走上社会,意味着学生要以一个“社会人”的形象面对人生的众多选择、机遇、困惑和坎坷。作为最能发挥德育功能的《大学语文》,承担着帮助学生提高修养、树立人格、调整心态的重要作用。 一、说教材 《兴趣、才华、人生》本篇课文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关于修养人生的的课文,文中写了兴趣、才华、人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写了一些关于人生的大道理。以及在教大学生该怎么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对矫揉造作等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且掌握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形容词和动词 2:我将借助多媒体,并且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探讨和互动,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3.通过学习本篇文章使学生了解兴趣、才华、人生三者

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理解兴趣、才华、人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教会学生们怎么处理好兴趣、才华、人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没有兴趣”仿佛已经成为口头禅,“怀才不遇”似乎已经是家常便饭。社会看起来永远索然无味,老板们一个个不识贤愚。其实,这不是一代青年的困惑,而是刚刚走进社会或者准备走进社会的青年的常见问题。 但是我们真的理解兴趣和才华的真谛吗?我们真的明白怎么样才能有兴趣盎然、才华舒展的人生吗?其实幸福人生的真谛很简单,就是“求均衡”:既重视个人的内部的均衡,又重视个人与社会的均衡。冯友兰的这篇文章在这些方面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1.学习1-6自然段,了解生字词学习、疏通文意。 2.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兴趣都有哪些?然后师生共同 精读课文,研讨1-6自然段的文章主旨。 4.小结:学习了第一段,我们明白了该怎样为人处事,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能够学习本文中为人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不同的声音》。本课选自于湖北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一、说教材。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声音,并初步了解声音不同的原因。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大量的亲身实践活动,轻松地体会声音现象。从而认识到:声音的不同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声音高低,强弱,以及发声物体本身音色不同而造成的。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识噪音的危害,并要求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噪声的污染,提出防治噪音的建议。把知识的获取与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融为一体,使科学课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三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使学生知道声音有强弱、高低的区别;悦耳、嘈杂的不同。 (2)能力目标:在感知声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辩认能力。 (3)德育目标: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悦耳的声音使人愉快,嘈杂的声音危害人体健康。并通过对声音

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具的准备: 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本课之前,我根据本课的特点,准备了很多的实验用具:(课件出示)以此让学生有了更加感性的真实体验。 在这些实验材料的基础上,我还在网上下载了很多声音素材,并制作了相关多媒体课件(课件演示)。 三、说教法 我们知道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其中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部分,强调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科学课程的一大特色。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开放课堂,让学生“学玩”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于是我采用了操作法、交流讨论法、游戏法、观察法、演示法(课件演示)等课堂教学方式,调控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但又始终曲不离谱,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的学习对他们来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

魏书生上《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教案

魏书生上《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们平时课前3分钟做什么呢? 生:介绍古诗。 师:怎么个介绍方法呢? 生:按照学号进行。 师:那今天该谁了? 生:**** (对不起,由于当时笔者没集中精力,没听清楚该学生的名字) 师:谁是****? (该学生起立) 师:平时你们下面介绍呢还是在讲台上介绍? 生:在讲台上。 被叫起的学生:老师,由于今天是在这儿上课,所以我没准备 师:(微笑)那怎么办呢? 师:(征求全班学生意见)让他非干不可?找人代替?还是不干了? (本人深深被魏老师上课的民主折服) 被叫起的学生:找人代替 (其它学生也小声回答:找人代替) 师:那找谁?

生:语文科代表! 师:谁是语文科代表? (语文科代表起立) 师:好吧,开始。 (语文科代表上台开始介绍古诗《春晓》,包括:作者、朝代、逐句抽学生回答含义、结束时全班诵读全诗)师:说得很好,上课! (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没有坐下) 师:我在我们班上课时,一般要要求他们进行口头作文,我们今天可不可做? (学生没有回答) 师:举手表决吧! (一半以上的学生举手) 师:一半以上的同学举手了,说明可以通过。那我们 今天说什么呢?(停顿一下)说“我的一天”吧!既然是我的一天,那么一定要说整天所做的事情,我的一天是 哪天呢?2020年3月28日!今年你们多大了? (有学生回答13岁、有学生会大14岁!) 师:算算看,中学还有2年,高中3年,大学4年吧,特殊专业可能更长一点,有的同学可能还会继续深造, 读完硕士研究生还需几年,到了2020年的今天大家参加工作了吧?

生:是。 师:好吧!到了那时,我们已经过上小康生活了,你们愿做什么就说什么,随便说说,别管别人,七嘴八舌地说。预备,开始! (学生开始口头作文,师到几个学生旁边询问他们说的什么。大略3分钟后,学生口头作文结束)师:看来同学们一天的工作干得够快的! (全场爆出一阵笑声)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有的当医生了,有的做警察了。好吧,我们开始上课!(生坐下) 师:教材发了没有? 生:发了。 师:(埋怨)我曾告诉你们老师课前不发教材,今天才发教材给你们,没想到他已经发了。那么你们预习了没有? 生:没有 师:为什么? 齐答:不知道上哪一课。 师:能猜到老师今天上哪一课吗?为什么能猜到? 生:《阿Q正传》,因为此文篇幅较长,占全书的比例大。 生:《蜀道难》,因为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人生难免有挫折》说课稿

《人生难免有挫折》说课稿 一、教材、学生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人生难免有挫折》本课共分两部份:第一部份“感受生活中的挫折”,先讲解挫折的含义,然后讲挫折往往会引起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一些消极反应,阐述了挫折难以避免在于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第二部份:“挫折也是财富”,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分析了面对困难和挫折有三种人生态度,这三种人生态度会导致三种不同的人生结果,引导学生要树立积极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 (二)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溺爱,在学习上得到过多的帮助,所以遇到困难很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并逐渐形成了行为退缩的不良人格。加上青少年的耐挫心理很弱,在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上也还存在偏差。这个问题已普遍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加强青少年耐挫心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以一种平常心来接受和对待挫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认识面对挫折时的态度。 2.能力目标:理解挫折带来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坚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挫折,做到扬长避短,健康成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挫折具有不可避免性,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挫折为什么是难以避免的”(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现在的青少年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而且在家里也是倍受宠爱,因此容易造成青少年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人生的旅途会事事顺利,畅行无阻。因此这个问题就显得很重要,讲好这个问题也为后面内容的讲解打下基础。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抗挫折的正确态度、能力讲清挫折的含义是本课的基础,要善于挖掘隐含的挫折含义,重点落在理解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后产生的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反应。正是这些不良心理反应,使人不能正确面对挫折,从而在挫折面前退缩。 (3)重难点的突破:从多种媒体挫折情境的导入,到学生成长过程或生活挫折的体验及名人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感悟,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四上《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三个方面的不同。 2、能研究橡皮筋的粗细、长短、松紧对音调高低的影响。 3、做到注意倾听、仔细观察、乐于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到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三个方面的不同。 教学难点:能研究橡皮筋的粗细、长短、松紧对音调高低的影响。 教学准备:塑料托盘、橡皮筋、记录单;多媒体、铝片琴、吉他。 教学过程: 一、听音辨人游戏,认识音色 1、做一个小游戏。教师介绍游戏名称和游戏规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 2、听声音判断是什么发出的?(狗、鸡、羊、摩托车) 3、交流为什么能听出来?声音各具特色。(板书:音色) 二、认识音量与音调 1、想想:生活中各种声音还有什么不同? 2、展开交流,声音大小,高低、长短……不同。(相机板书:大小、高低) 3、请学生制造大小不同的声音,一起进行拍掌活动——引导学生一起拍“声音小—大—小”,体验音量有大小。 4、你们看,声音有大有小,又强有弱,在科学上我们称之为音量。(板书)音量有大小、强弱不同。 5、帮助学生将音调高低与音量大小区分开。 ①你说声音有高低不同,你能不能制造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呢? ②学生制造。 ③同学们,这两个声音最大的不同是不是一个大一个小啊?这不就是音量的不同吗? ④这两个声音的确不同,高的声音我们听起来……,低的声音听起来……。还有谁会制造高低不同的声音?学生制造。 ⑤(出示铝片琴)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件乐器,它叫铝片琴,它是由铝片制成的,通过敲击产生振动来发出声音,请听(教师敲击)。听到了什么?1234567 ⑥是的,1234567就是音乐上的音阶,音阶表示音调的高低。(板书)请听(教师敲击低音和高音),这两个声音哪个音调高?哪个音调低?听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啊?(尖锐、清脆;低沉、浑厚)(板书) 6、小结:科学上,把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声音的大小称为音量、而把声音的从清脆到低沉的这种变化称为音调高低。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一、说教材(该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以及教学设想):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人生的境界》,它是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的开篇之作。 这单元学习的是哲学论文和随笔,本文属于哲学论文,学术味较重,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而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课文的题目又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 基于此,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的原则是深文浅教,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处理上,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把握,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能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因此在深文浅教的原则下,安排1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质疑思辨。要做到质疑思辨,就要注意融会贯通和联系实例。哲学论文中难点较多,需要质疑

是自然的,但是质疑解难不能只是停留在弄懂文本意义,更重要的质疑是根据事实,想想是不是真有道理,就是用实践去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收获、发现。 例如《人生的境界》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拿这几种境界来对照自己,也可以想想自己周围的人,想想他们的生活目的,想想他们的行为动机,就不难理解何为自然境界,何为功利境界,何为道德境界,何为天地境界。学生在文学作品中也接触了不少人物,想想他们是哪一种人生境界,就会觉得很有趣味,就会觉得通过对人生境界的划分与概括,有助于把握人物的灵魂。有的人物,其言行确是为功利所支配;有的人物,其言行确是为道德所支配。这样学生会感到阅读哲学论文大有好处,无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就感觉透彻一点了。多联系实例,学生对哲学概念的内涵就会领会得越来越深刻。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思路,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的内涵。 2.指导学生认真理解并深入探究文中含蕴丰富的语句的含义。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教学重点为: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

《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说课稿

《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说课稿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德育》第一册中《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这一知识内容,它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共同构成第一册教材第六课第一节《正确面对人生》的内容。《正确面对人生》是从人生常见的矛盾出发,在对其进行辩证分析后,提出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帮助学生实现观念上的适应。而《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这一知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把握人生真谛,正确看待世界、正确看待社会、正确看待人生,从而培养“终身”德育的能力。 一、主要内容: 阐述人生常见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合作,在对其进行辩证分析之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动力。 而现实是,我们有的学生,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面对困难,消极悲观;看待问题,片面武断;不能正确处理人生的各种矛盾。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有较强的事非辨别能力,只要社会和老师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实践中,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和实践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与学生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主动放权,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就能培育出一颗颗美的心灵,培养出一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青年。 所以,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体验人生的各种矛盾,懂得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 2、培养价值判断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析和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确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思考人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人生的各种矛盾,理清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四、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依据:这是因为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者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又是统一的。青少年看待问题容易走极端,往往认为竞争就排斥合作,合作就不

《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统编版

《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在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第四自然段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相关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朗读课文,背诵2-3自然段。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重点) 3.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在教学中应以读为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创设情境,走进文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让大自然带领学生聆听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置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是中职一年级《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本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全书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本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是本元和本教材的基本哲学观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共需两课时完成,本次说课涉及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即第一个知识点:人生价值贵在奉献。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但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已经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不善于思考,对人的存在价值不清,常感到迷茫,同时,缺乏对问题深入剖析的能力,行动时比较冲动。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理解并学会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教学重点: (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社会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 教学难点: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四、说教学理念和教法学法 依据中职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高效课堂,用“学哲学、用哲学”的思想,达到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德育目标。 具体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穿插案例分析比较、自主探究讨论等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增强学生行动的效率。使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提高。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实课堂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中央十套“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现场张也演唱的歌曲——《田野太阳》。创设情境,引出课前案例:“最美乡村医生”周月华。 (二)教师板书课题,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三)展开教学 这部分是教学主体,分四部分完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不同声音优秀范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不同声音优秀范文 幼儿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不同,培养幼儿的听、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了不同的声音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不同声音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感知不同的容器放入相同量的珠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或相同的长筒放入不同量(或相同量)的珠子发出的声音变化,感受探索声音所带来的乐趣。 2、幼儿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不同,培养幼儿的听、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1、长塑料瓶、长铁筒、长纸筒、长木盒、珠子等若干 2、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实录】 1、引导幼儿听一听各种声音,感受声音的不同,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师:我是魏老师,今天和你们交个好朋友,好吗?(好)那我提个要求,用你们的耳朵听听,好,请坐下,请听这些是什么声音?(汽车声、鸟叫声、流水声、雷雨声等) (在最后听到救护车时,插入小结:救护车为什么叫得这么急呢?幼:救人…,所以,我们要锻炼好身体身体,把身体练得棒棒的,还要注意安全,这样就可以减少救护车的出现了。)

师:我们刚才都听到有哪些声音?(幼:有鸟叫…有…)这些声音是一样的吗?(幼:不一样) 2、引导幼儿说一说。 师:那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身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呢?好,都站起来试试。 幼:我会拍手…、我会跺脚…、我会用嘴发出出声音…。 (待孩子表现完后插入老师的“声音”:哇,小朋友们真棒,魏老师也想用自己的身体表现不同的声音,看我的。) 3、出示不同的长铁筒、长纸筒、长塑料瓶、长木筒子等,以其也想发出声音为题,引起幼儿探索、动手、寻求知识的欲望。 师:刚才我们用身体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不同的长筒,想让这些长筒发出声音来,请小朋友们一起过来看看有什么长筒? 幼:这是铁的、这是塑料的…这是木的…,这是纸的…。 师:桌面上除了有不同的长筒外,还有什么? 幼:珠子。 师:这些珠子能帮长筒发出声音吗?(幼:能) 师:那请你们数10粒珠子装进筒子里,听听筒子里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 幼:不一样,因为有的是铁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木的…;有的是纸的…。 师:小朋友真聪明,原来呀,不同的筒子虽然都是装了10粒珠子,但是它们发出来的声音却不一样。 4、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感知大小不同的容器放入相同材料会发出不同的

课文《人生的境界》教案

课文《人生的境界》教案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

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严肃趋向 B.程度严格倾向 C.水平严肃倾向 D.水平严格趋向 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第二单元是关于哲学中辩证法的部分内容,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其中第五课是教会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的一课。由于内容较多,准备安排两课时来讲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能力目标: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情感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二、说学情 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框的学习打下了能力基础。同时,职专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社会热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生为本,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职专学生思想的深度、看问题的全面性还存在不足,知识迁移的能力也还不够强,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有效指导。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特点,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 (1)启发教学:适时运用媒体创设情景,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新问题,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中新初中校李德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来自中新初中的李德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八(上)《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我准备从以下八方面来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在新的教材体系中《声现象》是学生学习《机械运动》后接触的又一类物理现象。《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第二节,是声现象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声现象体系至关重要,为噪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尽管在新课程标准对于《声音的特性》一节的要求是: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运用,但在近五年的绵阳中考中,有两年都以本节知识作为对声现象的考察,由此可见,声音的特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初步接触“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两种基本探究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心智水平 对于刚刚开始了解并参与学习物理学的八年级同学来说,新奇和兴趣是他们进入物理殿堂的源泉。 (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从学生层面来理解,刚接触到的声现象,是学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因此,感性、直接、易于把握便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初感受。然而学生不足的是从生活中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如何更为科学地描述现象、总结规律,或是引导学生逐渐科学有序地建构模型,从而掌握新兴知识就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课在设计就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三)应对策略 因为声现象与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因而容易建立起知识体系。学生的理解难度也不是很大,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动感官,对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有帮助的。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初步形成科学探究方法的意识,并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决心和信心。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3.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明白“人人可以为尧舜”,只要认真做好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 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 “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1915年入北大学习,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1、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初读课文 请同学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设疑导引,学生讨论交流。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明确:人生的境界 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 明确: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3.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几种境界呢? 明确: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4.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觉解。什么是觉解?了解和自觉。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人对所做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四、整体感知 (一)自然境界 首先,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自然境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自然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该境界的具体内涵。(生七嘴八舌)。 明确:自然境界的人处于一种蒙昧状态,板书:蒙昧。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说课稿

树立正确人生观——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第三章的第一节。本章第二节讲的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必然是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后才可能实现,第三节是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必然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从而可以看出第一节是本章的起点和基础。 本节课涉及到“世界观与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四个方面。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结合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有三点,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含义,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情感目标是使学生端正对待大学的态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为人民服务。 四、教法学法

下面说教法。 我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打算运用案例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认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我详细的解释一下以上几种方法: 1、案例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 下面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 五、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启发式的提问:如果你有上百万,你打算做什么? 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和发言进而引入人生观的定义及内涵…… 其次,我会用PPT放映名人名言: …… 通过让学生欣赏名人名言引出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和确立人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接着我会让学生做这样的一个有意思的小算式: 中国传统称60 岁为花甲,70 岁为古稀。即使以现代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能活80-90 岁的人也不是太多。如果折算为天,人生也就大约 3 万余天。计算一下,若以 3 万天(82.2)计算,你的生命已用去?天,你的生命还剩下?天。让学生算完以后,谈谈自己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不同的声音》是湖北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十课。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声音,并初步了解声音不同的原因。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大量的亲身实践活动,轻松地体会声音现象。从而认识到:声音的不同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声音高低,强弱,以及发声物体本身音色不同而造成的。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识噪音的危害,并要求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噪声的污染,提出防治噪音的建议。把知识的获取与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融为一体,使科学课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使学生知道声音有强弱、高低的区别;悦耳、嘈杂的不同。 (2)能力目标:在感知声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辩认能力。 (3)德育目标: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悦耳的声音使人愉快,嘈杂的声音危害人体健康。并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法 我们知道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其中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部分,强调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科学课程的一大特色。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开放课堂,让学生“学玩”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于是我采用了操作法、交流讨论法、游戏法、观察法、演示法(课件演示)等课堂教学方式,调控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但又始终曲不离谱,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的学习对他们来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 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我的原则是: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过程,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兴趣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兴趣又是求知的前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录像)课前将这些实验材料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让孩子们走进实验室就会感到好奇:自然课上为什么摆放着这么多的乐器呢?在学生的好奇中老师的第一句话更让他们兴奋不已,我设计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大家喜欢玩吗?今天,我们就来尽情地玩桌子上的这些东西。”学生的心理马上就会处于兴奋状态,在他们兴高采烈玩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这些物体敲敲打打后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我顺势提出疑问:“自然界中为什么会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声音?”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此环节安排在3分钟左右。) (二)探究操作,玩中求知。 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设计者,最重要的是要更新观念,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继续玩,当然这种玩不是一种盲目的玩,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探究的过程,教师要当好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时候,

人生的境界教案1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两课时) 授课时间:2006年9月8日和9月11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本文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表达艺术;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多彩的语句。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作者: 在我们每一册的语文教材当中都会珍藏着几幅有价值的图片。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一位人物是冯友兰。(看教材首页的冯友兰照。)下面请听我来读一段当年有幸亲耳聆听冯友兰先生说课的学生郑敏的一段回忆: 一位留有长髯的长者,穿着灰蓝色的长袍,走在昆明西南联大校舍的土径上,两侧都是一排排铁皮为顶、有窗无玻璃的平房,时间约在1942年。这就是二战时期闻名世界的中国的最高学府——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那位长者正在走向路边的一间教室;我和我的一位同窗远远跟在我们的老师、哲学家冯友兰教授的后面,也朝着那间教室走去在那里“人生哲学”将展开它层层的境界。 正在这时,从垂直的另一条小径走来一位身材高高的,戴着副墨镜,将风衣搭在肩上,穿着西裤衬衫的学者。只听那位学者问道:“芝生,到什么境界了?”回答说:“到了天地境界了。”于是两位教授大笑,擦身而过,各自去上课了。那位戴墨镜的教授是当时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金岳霖教授,先生因患目疾,常戴墨镜。这两位教授是世界哲学智慧天空中的两颗灿烂的星星,在国内外都深受哲学界的景仰。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在这段话中所提到的境界说是冯友兰在国难中所形成的最精彩、最深刻、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也是他终生抱定,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政治高压下也没有真正放弃过的安身立命之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语文的角度来看看这一篇有名的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 (欣赏图片补充简介宗璞: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