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参考文献

农业物联网参考文献
农业物联网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I GNACIO H UIRCAN J, M UNOZ C, Y OUNG H, et al. ZigB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localization for cattle monitoring in grazing field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10,74(2):258-264.

[2] B URGESS S S O, K RANZ M L, T URNER N E, et al. Harnessing wireless sensor technologies to

advance forest ecology and agricultural research[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0,150(1).

[3] Z HENG L, L I M, W U C,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mart mobile farming service system[J].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2010,In Press, Corrected Proof:1-10.

[4] C OLLIER T C, K IRSCHEL A, T AYLOR C E. Acoustic localization of antbirds in a Mexican rainforest

using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J].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0,128(1):182-189.

[5] L OPEZ R IQUELME J A, S OTO F, S UARDIAZ J,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precision

horticulture in Southern Spain[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8(1):25-35. [6] N ADIMI E S, S OGAARD H T. Observer Kalman filter identification and multiple-model adaptive

estimation technique for classifying animal behaviour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8(1):9-17.

[7] G REEN O, N ADIMI E S, B LANES-V IDAL V, et al.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side silage stacks using nove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9(2):149-157.

[8] M ATESE A, D I G ENNARO S F, Z ALDEI A, et al.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precision viticulture:

The NAV system[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9(1):51-58.

[9] H E H M, Z HU Z H, M AKINEN E. A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Minimize the Connected

Dominating Set for Self-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2009,20(6):973-982.

[10] N ADIMI E S, S OGAARD H T, B AK T, et al. ZigB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monitoring

animal presence and pasture time in a strip of new gras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8,61(2):79-87.

[11] L EA-C OX J D, R ISTVEY A G, A RGUEDAS F R,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real-time

management of irrigation and nutrient applications in the greenhouse and nursery industry[J].

HORTSCIENCE, 2008,43(4):1103.

[12] D IAMOND D. Special section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TALANTA, 2008,75(3):605.

[13] P IERCE F J, E LLIOTT T V. Regional and on-farm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agricultural systems

in Eastern Washington[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8,61(1):32-43.

[14] R UIZ-G ARCIA L, B ARREIRO P, R OBLA J I. Performance of ZigB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odes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fruit logistics[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8,87(3):405-415. [15] K IDO M H, M UNDT C W, M ONTGOMERY K N, et al. Integr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to

cyberinfrastructure for monitoring Hawaiian "Mountain-to-Sea" environments[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8,42(4):658-666.

[16] M ATHUNA C O, O'D ONNELL T, M ARTINEZ-C ATALA R V, et al. Energy scavenging for long-term

deployab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TALANTA, 2008,75(3):613-623.

[17] C AO X H, C HEN J M, Z HANG Y,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micr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J]. ISA TRANSACTIONS, 2008,47(3):247-255.

[18] M ORAIS R, F ERNANDES M A, M ATOS S G, et al. A ZigBee multi-powered wireless acquisition

device for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in precision viticulture[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8,62(2):94-106.

[19] V INEYARD W M. Wireless Vineyard Monitoring Technology[J]. Vineyard & Winery Management,

2007.

[20] Y UCE M R, N G S, M YO N L, et al. Wireless body sensor network using medical implant band[J].

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 2007,31:467-474.

[21] C AMILLI A, C UGNASCA C E, S ARAIVA A M, et al. From wireless sensors to field mapping:

Anatomy of an application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7,58(1):25-36.

[22] W ANG N, Z HANG N Q, W ANG M H. Wireless sensors in agriculture and food industry - Recent

developm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6,50(1):1-14.

[23] B ENINI L, F ARELLA E, G UIDUCCI C.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Enabling technology for ambient

intelligence[J]. Microelectronics Journal, 2006,37(12):1639-1649.

[24] H OWITT I, M ANGES W W, K URUGANTI P T, et al. Wireless industrial sensor networks: Framework

for QoS assessment and QoS management[J]. ISA TRANSACTIONS, 2006,45(3):347-359. [25] S URI A, I YENGAR S S, C HO E C. Ecoinformatics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 overview[J].

ECOLOGICAL INFORMATICS, 2006,1(3):287-293.

[26] P ORTER J, A RZBERGER P, B RAUN H W,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ecology[J].

BIOSCIENCE, 2005,55(7):561-572.

[27] P ORTER J, A RZBERGER P, B RAUN H W,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ecology[J].

BIOSCIENCE, 2005,55(7):561-572.

[28] X IJUN C, H M ENG M, H ONGLIANG R. Design of sensor node platform for wireless biomedical

sensor networks.[J]. 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05,5:4662-4665.

[29] B URRELL J, B ROOKE T, B ECKWITH R. Vineyard Computiong:Sensor Network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J]. 2004.

[30] R OMER K, M ATTERN F. The Design Space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2004.

[31] L AMPRINOS I, P RENTZA A, S AKKA E, et al. A low power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wireless medical sensor networks.[J]. 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04,3:2129-2132.

[32] 金攀. 用物联网提升现代设施农业[J]. 农机市场, 2010(3):27-28.

[33] 文黎明, 龙亚兰. 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5):54.

[34] 赵静, 王岩, 杨淼, 等. 物联网在农业病虫灾害中的应用[J]. 通信技术, 2010(11).

[35] 汪懋华. 物联网农业领域应用发展对现代科学仪器的需求[J]. 现代科学仪器, 2010(03):5-6.

[36] 管继刚.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J].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10(3):24-27.

[37] 孙忠富, 杜克明, 尹首一, 等. 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J]. 农业网络信息,

2010(5):5-8.

[38] 曹红兵, 魏建明, 刘海涛. 无线传感网中多传感器特征融合算法研究[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0(1):166-171.

[39] 余华, 孙艳红, 车银超, 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4):2172-2174.

[40] 高峰, 卢尚琼, 徐青香, 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进展[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10(05).

[41] 蔡镔, 袁超, 顿文涛, 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9).

[42] 陶梦江, 赵继聪, 秦魏.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

2010(09).

[43] 吴仲城, 徐珍玉. 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中应用[J]. 中国科技投资,

2010(10).

[44] 王晓敏. 面向精准农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J]. 福建电脑, 2010(3):107-108.

[45] 肖克辉, 肖德琴, 罗锡文, 等.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精细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英文)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11).

[46] 向西西, 黄宏光, 李予东, 等.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混合无线传感网覆盖优化[J]. 计算机应用

研究, 2010(6):2273-2275.

[47] 姚道远, 王海林, 张宝贤, 等. 基于QoS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感知调度协议[J]. 通信学报,

2010(5):128-134.

[48] 杨婷, 汪小旵. 基于CC2430的无线传感网络自动滴灌系统设计[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0,18(6):1332-1333, 1338.

[49] 金攀. “物联网”在设施农业方面的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10(5):40-41.

[50] 熊书明, 王良民, 王新胜, 等. 作物精量灌溉系统的无线传感网络应用开发[J]. 农业工程学

报, 2009(7):143-147.

[51] 杜晓明, 陈岩, Chen Yan.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温室农业监测中的应用[J]. 农机化研究,

2009,31(6):141-144.

[52] 徐刚, 陈立平, 张瑞瑞. 精准灌溉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休眠技术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09(S1).

[53] 张伟, 何勇, 裘正军, 等.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精细灌溉系统设计[J]. 农业工程

学报, 2009(S2):7-12.

[54] 牛孝国, 朱桂芝, 夏宁, 等.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业现场数据采集研究进展[J]. 中国农

学通报, 2009(24):515-519.

[55] 林元乖, 王龙, 吴蒋, 等.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J]. 琼州学院学报,

2009(5):32-34.

[56] 刘航, 廖桂平, 杨帆, 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农业网络信息,

2008(11):16-17.

[57] 乔晓军, 张馨, 王成, 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z2):232-234.

[58] 康绍忠, 蔡焕杰, 冯绍元, 等. 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技术创新与未来研究重点[J]. 农业工

程学报, 2004,20(1):1-6.

[59] 柳桂国, 应义斌. 蓝牙技术在温室环境检测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

生命科学版, 2003,29(3):329-334.

[60] 张起元. 无线传感器网络虚假数据检测排除机制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61] 张军国. 面向森林火灾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62] 叶佥昱.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息压缩与路由技术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09.

[63] 王怿. 水下传感网时钟同步与节点定位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64] 高峰.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施农业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研究[D]., 2009.

[65] 许华杰. 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环境不确定性数据处理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66] 马奎. 无线传感网移动接入与信息获取优化策略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67] 李莉. 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08.

[68] 李石坚. 面向目标跟踪的自组织传感网研究[D]. 浙江大学, 2006.

[69] 曹明华.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D]. 兰州理工大学, 2009.

[70] 侯佳佳. 基于ZigBee的温室WSN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江苏大学, 2009.

[71] 黄伟.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数据获取平台设计及相关问题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 2009.

[72] 陈学川.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粮情监测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邮电大学, 2009.

[73] 谢志超. 基于数据压缩的温室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技术[D]. 江苏大学, 2009.

[74] 张磊.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D]. 大连理工大学, 2009.

[75] 段俊丽.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微灌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76] 李栋.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江南大学, 2008.

[77] 李克伟. 时延与丢包对温室WSN测控系统稳定性的影响[D]. 江苏大学, 2008.

[78] 张晓峻. 基于ZigBee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79] 李兴鹤. 基于RFID的室内人员跟踪及药品防伪与管理的研究[D]. 山东大学, 2006.

[80] 陈玉兰. 基于CC2420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节点设计[D]. 东南大学, 2006.

解密工业物联网的安全现状与背后原因

解密工业物联网的安全现状与背后原因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如今,移动技术的应用和增长创造了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对即时信息和即时反馈已经习以为常,工业物联网涉及物联网技术在制造工艺和供应链中的应用。除了来自设备和传感器的数据外,工业物联网战略还应该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利用现有传感器、机器对机器(M2M)通信、自动化技术的组合,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见解。 被广泛视为“智慧工厂”核心支柱的工业4.0无疑是实现适应性、自动化与敏捷性的新型联网硬件基础。LNS方面发现,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有计划实施数字化转型,而这意味着网络安全问题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重要。遗憾的是,大多数计划迈入工业物联网

领域的企业都未能考虑到安全性这项因素,这主要是由于运营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严重隔阂,而这道鸿沟甚至有可能严重影响到工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未来命运。 报告指出,40%的工业企业已经启动工业物联网计划,另有24%则计划在明年之内开始着手。众多下一代工业物联网平台都将以即服务(*aaS)方式运行,这将带来更突出的灵活性、易用性并生成大量可量化数据。但这一切在网络安全层面又会带来新的软肋——特别是考虑到工业企业通常将安全保护视为一种附加因素,而非工业物联网PaaS体系中的固有部分。 LNS方面就工业物联网安全所面临的巨大风险给出了三项原因,首先是企业并不了解相关威胁的严重程度,再者是IT与OT在各自的孤岛内运作,还有就是严重缺乏网络安全最佳实践的实施经验。 1、威胁态势 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威胁态势并不清楚:47%的受访企业没有处理过任何安全违规事件。其中19%的企业曾因便携式存储介质上的恶意软件而遭遇安全事故,相比之下直接攻击活动则非常罕见。这使得众多企业面对网络安全工作抱有一种“迷之自信”。但这种自信显然站不住脚,例如美国国土安全部就曾警告称,目前每一家主要自动化方案供应商的产品中都包含有已知软件漏洞。这意味着直接攻击必将发生,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2、IT与OT间的彼此孤立 导致网络安全挑战的另一大问题在于IT与OT间的彼此孤立。OT包括工厂当中非企业模式的一切元素,例如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工厂硬件以及机器等等。 报告指出,“即使企业开始以认真态度对待工业网络安全,如果不能在IT与OT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问题仍然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IT技能与OT专业知识应当加以结合,从而为下一代工业技术创造行之有效的安全规划。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相继开展了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研究,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农产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推动了相关新兴产业及其标准化的发展。 一、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现状 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美国和欧洲主要利用资源卫星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其结果发送到各级监测站,进入信息融合与决策系统,实现大区域农业的统筹规划。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立的林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对加州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应部门提高实时的资源利用信息,为统筹管理林业提供支撑。我国主要将GPS定位技术与传 感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定位与采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传输;利用GIS技术实现农业资源的规划管理等。例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者研究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湿地水环境数据视频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对湿地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并对污染等突发事件和环境急剧变化所影响的水域的水环境状况实时报警等功能。 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美国、法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主要综合运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先进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美国已形成了生态环境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处理-信息发布的分层体系结构。法国利用通信卫星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对病虫害进行测报。我国研制了地面监测站和遥感技术结合的墒情监测系统,建立了农业部至各省、重点地县的农业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等一批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农业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例如我国每年通过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农业环境常规监测工作,获取监测数据10 万多个;融合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墒情监测系统已在贵阳、辽宁、黑龙江、河南、南京等地推广应用。 在农业生产精细管理领域,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在大田粮食作物种植精准作业、设施农业环境监测和灌溉施肥控制、果园生产不 同尺度的信息采集和灌溉控制、畜禽水产精细化养殖监测网络和精细养殖等方面应用广泛。例如,2008 年,法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区域监测网络,指导施肥、施

物联网-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1. 2论文构架.............................................................................................................................. - 1 -第二章物联网基本概念 (1) 2.1 物联网的概念...................................................................................................................... - 1 -2.2 物联网的开展步骤............................................................................................................ - 3 -2.3 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 4 -2.4 我国高校对物联网的研究.................................................................................................. - 5 -第三章智慧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5) 3.1智慧物流系统化的基本概念与实现思路 ........................................................................... - 6 - 3.1.1 智慧物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 6 - 3.1.2 实现智慧物流系统的基本思路 ................................................................................................... - 6 -3.2 智慧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 - 7 - 3.2.1 智慧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 - 7 - 3.2.2 智慧物流中应用到的物联网关键技术 ..................................................................................... - 10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3) 附录 (14)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毕业论文

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毕业 论文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家居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其中以基于电话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居多。目前在我国,使用家庭电话的用户越来越少,而且电话线路受地域的影响严重容易损坏,所以这类产品局限性很大。随着电信GSM网络覆盖范围的无缝化、广阔化以及手机的日益普及为基于GSM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提供了巨大的应用空间。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本系统采用cortexA8为系统控制核心,对家庭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使用各种传感器进行采集,然后通过GSM模块把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管理人员,管理员根据收到的信息发送相关指令给GSM模块来控制现场执行机构,完成意外情况的排除。 关键词:智能家居 GSM 传感器远程控制

目录 一、绪论--------------------------------------------------------- 1 (一)智能家居概述------------------------------------------- 1 (二)智能家居网络构成--------------------------------------- 2 1、家居网络控制平台--------------------------------------- 2 2、智能家居子系统----------------------------------------- 2 3、智能家居网络的信号传输介质----------------------------- 3 4、远程控制技术概括---------------------------------------- 4 5、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5 二、系统需求分析及方案-------------------------------------------- 6 (一)应用程序功能需求分析------------------------------------ 6 (二)开发环境需求分析---------------------------------------- 6 1、硬件环境---------------------------------------------- 6 2、软件环境---------------------------------------------- 7 三、硬件模块及其驱动设计实现-------------------------------------- 7 (一)主控模块----------------------------------------------- 7 (二)通信模块----------------------------------------------- 7 1、 TC35模块简介------------------------------------------ 7 2、 TC35模块与cortexA8连接方式--------------------------- 7 3、传感器模块--------------------------------------------- 8 四、系统软件部分------------------------------------------------- 36 (一)主程序及大致流程--------------------------------------- 36 1、温度监测线程------------------------------------------ 37 2、视频监测线程------------------------------------------ 38 3、报警流程---------------------------------------------- 39 (二)短消息程序设计----------------------------------------- 40 1、 AT指令介绍------------------------------------------- 40 2、PDU编码规则------------------------------------------- 42 3、短信模式设置------------------------------------------ 42 4、短信的发送方法---------------------------------------- 43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706-76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自XX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 告XX: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后,现代信息通 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促使物联网技术日趋 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 进行研究开发,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在“xx” 规划和其他政策意见中做了重点部署,物联网产业迎 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一、物联网概念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完成物品与

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需要利用物联网才能解决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没有考虑的、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 (一)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 一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物联网关键的技术之一。rfid标签,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无磨损、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当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通过特定rfid 读写器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二是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采用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实现物联网人与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4543396.html,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作者:姜博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04期 [摘要]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应用优势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这些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农业物联网研究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物联网的改进与完善,从而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农业物联网是指应用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活动中的物联网技术,主要通过各种感知设备的应用,采集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以及动植物自身的信息,利用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网及互联网等途径获取的信息进行搜集、整合、处理,最终通过智能化的操作终端,实现对农业活动的全过程监控,并为其提供实时服务。目前,我国的农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正在逐步向现代化转型,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是推动其走向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1.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农业物联网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显示出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大棚蔬菜、大田种植、花卉种植、水产养殖等多方面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物联网相关技术、体系、产品等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应用覆盖面也在逐渐增大。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1.1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建设不足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相应的技术研发也还处于起始阶段,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储备都远远不够,集成体系的建设也不成熟,很难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1.2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 我国农业的应用对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采集的信息也很复杂,传感器以及信息应用的标准化程度将左右农业物联网的运行成败。虽然我国在国际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主导作用,但在国内还没有统一、有效的标准体系,而且相关标准的制定缺乏与市场应用的结合,导致物联网与市场的脱节,从而影响到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定位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综合文档设计题目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定位系统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班级13级物联网班 学号 1333xxxxxxx 完成日期:2017 年 04 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义---------------------------------------------- 2 2 Zigbee系统简介----------------------------------------- 2 2.1 Zigbee系统基本组成------------------------------- 2 2.2 Zigbee系统基本原理------------------------------- 4 2.3 Zigbee系统工作频率与相关协议--------------------- 5 3国内外研究现状------------------------------------------ 6 3.1 Zigbee的研究发展现状----------------------------- 6 3.2 室内定位的研究发展现状---------------------------- 7 3.3研究概况以及趋势-----------------------------------------------------------------------------8 4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8 5其他系统的比较----------------------------------------------------------------------------------------9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讲课教案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 展现状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作者: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15年第09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相继开展了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研究,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农产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推动了相关新兴产业及其标准化的发展。 一、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现状 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美国和欧洲主要利用资源卫星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其结果发送到各级监测站,进入信息融合与决策系统,实现大区域农业的统筹规划。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立的林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对加州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应部门提高实时的资源利用信息,为统筹管理林业提供支撑。我国主要将GPS定位技术与传感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定位与采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传输;利用GIS技术实现农业资源的规划管理等。例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者研究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湿地水环境数据视频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对湿地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并对污染等突发事件和环境急剧变化所影响的水域的水环境状况实时报警等功能。 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美国、法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主要综合运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先进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美国已形成了生态环境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处理信息发布的分层体系结构。法国利用通信卫星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对病虫害进行测报。我国研制了地面监测站和遥感技术结合的墒情监测系统,建立了农业部至各省、重点地县的农业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等一批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农业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例如我国每年通过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农业环境常规监测工作,获取监测数据10万多个;融合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墒情监测系统已在贵阳、辽宁、黑龙江、河南、南京等地推广应用。 在农业生产精细管理领域,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在大田粮食作物种植精准作业、设施农业环境监测和灌溉施肥控制、果园生产不同尺度的信息采集和灌溉控制、畜禽水产精细化养殖监测网络和精细养殖等方面应用广泛。例如,2008年,法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区域监测网络,指导施肥、施药、收获等农业生产过程。荷兰VELOS智能化母猪管理系统在荷兰以及欧美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实现自动供料、自动管理、自动数据传输和自动报警。泰国初步形成了小规模的水产养殖物联网,解决了RFID技术在水产品领域的应用难题。我国在涉及田间环境土壤信息获取、联合收获机自动测产、农田作物产量空间差异分布图自动生产和农业机械作业监控等大田粮食作物生产方面;在设施农业环境数据采集、发布,调控等设施农业生产方面;在果园监测、水肥控制、节水灌溉自动化等果园精准管理方面;在养殖环境监控、健康养殖等畜禽水产养殖等方面研发了一批系统,且应用成效显著。例如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研制了基于GNSS、GIS、GPRS等技术的农业作业机械远程监控调度系统,可优化农机资源分配,避免农机盲目调度。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蛋鸡健康养殖网络系统和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物联网毕业论文

物联网毕业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迎来了电子信息时代。而智能家居照明控制技术随着智能化住宅的蓬勃兴起而飞速发展,成为照明控制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针对现有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缺点,根据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住宅的光环境决定照明的控制规律,研究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节约能源和提倡绿色照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主要从智能照明的发展现状、智能照明系统的优势、照明的方式和种类、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等方面研究了家居式照明系统的设计的常用方法,并且给出了智能化住宅各房间的典型照明技术。同时指出在进行照明系统的计时,不仅要根据场合的具体环境使照明系统能够实现视觉需求的光环境,同时要注意节约能源,实现绿色照明。 论文分析了现有的智能照明控制方式的控制原理及其优缺点,设计了基于家居环境的智能照明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及软、硬件的设计方法。 关键字:智能家居;照明控制技术;光环境;照明质量 前言

既互联网技术之后,物联网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代名词,掀起信息产业第三浪潮,大国纷纷将其纳为重点领域,显而易见,它将影响到政治,军事,经济, 环境等方方面面,必在未来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是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综合布线技术,建立一个由家庭安全防护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和家庭自动化系统等组成的家庭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从而实现全面、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便利的通讯网络家庭住宅。把与家庭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统一管理,使生活舒适、安全、和高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居不再是生活起居的场所,同时也是休闲、娱乐的地方。目前,高科技技术已经融入智能建筑当中,智能的概念也不断得到深化和更新。建设部要求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家居数字化、建筑智能化,产品便利化的发展,未来智能家居市场潜力巨大。 智能家居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它包括可视化对讲、家庭内部的安全防范、家电远程监控,远程视频监控、远程医疗诊断及护理系统,网上教育系统、家庭影星系统等。智能家居的基本目标是将家庭中各种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用安防等装置连接到一个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或异地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随着人类的应用需求和住宅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将拥有更丰富的内容,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齐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化时代,数字控制技术不断提高,网络化管理正逐渐渗透至各种传统控制系统中。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十照明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在一些中高档的建筑中,照明不再单纯地为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明暗效果,更应具备多种的控制方案,使建筑物更加生动,艺术性更强,给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美感。二十世纪90年代初,智能建筑己不再简单地等同于楼宇设备自动管理。在一些建筑物中的重要场所,简单地开关

工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工业物联网发展现状问题和关键技术应用工业物联网是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在能源、交通运输(铁路和车站、机场、港口)、制造(采矿、石油和天然气、供应链、生产)等应用领域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物联网的过程中,包含了各个类型的供应厂商,主要有: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平台供应商等。鉴于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链还处在形成初期,产业链条的界定和分工还不完全明晰,但随着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快速提升,行业处于爆发前期。各个环节的都必需得到良好的发展。 设备制造商 设备制造商主要涵盖感知层、传输层、现场管理层、应用层等工业物联网各层级主要设备厂商。感知层企业包括芯片、RFID、传感器、工业仪表、工业相机、二维码、PLC等企业;传输层则企业主要包括芯片、通信模块、通信设备等企业,如云里物里作为物联网企业,主要就是做蓝牙解决方案,生产蓝牙模组和iBeacon设备的厂家。现场管理层主要包括工控机、DCS、SCADA、FCS等;应用层涉及到的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智能装备等。 平台供应商 平台供应商主要为工业物联网应用提供支撑,能够为设备制造商提供终端监控和故障定位服务,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代计费和客户服务,为终端用户提供可靠全面的服务,为应用开发者提供统一、方便、低廉的开发工具等。主要包括工业物联网平台、工业数据平台、工业云平台提供商等。 网络运营商 网络运营商主要提供数据传输,是工业物联网网络层的主体,是连接传感数据和终端应用的中间环节。运营商将关注焦点放在了连接和应用这两个层面。其中连接是运营商最擅长的领域,而平台则是运营商未来突围的关键。 在网络部署方面,未来将会存在两种典型应用场景:一方面,企业的工业物联网接入移动运营商的物联网网络,比如移动物联网、NB-IOT网络、5G网络等,将数据汇总到公有云中;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关注数据安全,更倾向于先建立专有的工业物联网络和数据中心,再将一些安全级别低的数据汇总到公有云。 系统集成商 系统集成商主要致力于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使用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集成,相关企业包括自动化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企业、工业软件企业等各类工业系统解决方案企业。 工业物联网目前存在的问题 基础支持力量薄弱 现阶段,我国在传感器关键技术、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物联网共性技术方面滞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无法为我国的工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人才资金支持需要提升 目前,我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研发、企业培育、产品推广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的资金支持仍局限在国家科技计划,资金总量和资金的覆盖面有限,限制了我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 6 日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物联网简介及发展历程 (2) 1.1 什么是物联网 (2) 1.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3) 1.3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 (5) 第二章物联网关键技术 (6) 2.1 RFID技术 (6) 2.2 传感器技术 (7) 2.3 纳米技术 (9) 2.4 智能嵌入(Embedded Intelligence)技术 (10) 第三章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11) 3.1 智能交通 (11) 3.2 智能医疗 (13) 3.3 智能物流 (15) 3.4 智能家居 (16) 第四章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19) 4.1网络信息安全 (19) 4.2缺乏应用的统一标准 (19) 4.3亟待掌握核心技术 (19) 4.4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19) 4.5管理平台的建设 (20) 第五章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前景展望 (21) 5.1物联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政府高度重视 (21) 5.2物联网在高校的发展 (21) 5.3十大城市“十二五”规划全面布局物联网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形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在探 1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 索过程中。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给出了基于智能物体层、数据传输层、信息关联层、应用服务层的物联网四层体系架构,最后探讨了物联网在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物联网,RFID ABSTRACT Content networking as a new network form,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e is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concept of network, and gives the objects based on intelligence layer, data transmission layer,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layer, application service layer thing four layers 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system network in the fac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Keywords:things networking, RFID 第一章物联网简介及发展历程 1.1 什么是物联网 目前在国际上对于物联网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比较广泛的解释是,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 2

工业物联网发展几大阶段

工业物联网发展几大阶段 厂商不应只着眼于提供各种硬件、软件、平台、数据模型,而是要向使用者提供这些硬件、软件、平台、数据模型,为自己服务的方法。 近几年,工业物联网发展的如火如荼,各种服务商、集成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逐鹿市场。但工业物联网在工业制造中部署落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那么,发展工业物联网,难度究竟在哪里?或者说哪些能力才是工业物联网厂商们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将工业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分为以下七层: 层级L1、C1:设备联网,数据采集 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的工业制造企业将目光转向了设备数据,要实现智慧管理、数据处理,第一步需要拿到设备数据。那么对于工业设备来说,数据采集很难么?设备生产厂家自己不能做?当然不是。 其实工业设备数据采集,就是做一个硬件终端,与设备交互,只要弄明白交互的物理接口、交互协议、数据类型等,这个事情就不难。但拥有协议的设备厂家,为何自身没做数据

采集,而是通过第三方来获取数据,其中的难点不在数据采集本身,因为工业设备的数据具有海量且无序的特点。 除了数据采集,还要对数据进行存储、分类、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厂家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中国制造业现状决定数据采集将是非常大的市场需求,正催生了大量的硬件制造商、数据采集集成商等提供基础数据互通能力的服务企业。 层级L2、C2:数据接收,数据存储,云平台 云平台很难吗?设备生产厂家自己做不了,其他软件公司不能做吗?MQTT就是物联网了吗? 当然是否定的。 云平台的难度当然比做一个数据采集终端要难一些,但云平台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解决终端规模接入处理能力,如何解决大规模并发的数据存储问题,这也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即便设备厂家做不了,还是有很多物联网公司能去做这件事,例如阿里云、华为云、云里物里等企业。看中的正是它们的云部署能力和雄厚的实力,对于云中部署的数据有比较高的保障,这是一般的企业想做也没有能力做好的。 层级L3、C3:数据处理 云平台虽然解决了数据接收和存储需求,但业内人都知道,这是非常复杂的时序数据存储。数据被保存到云平台后,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是想着简单,实际部署却有一定难度。 所谓数据处理,就是把数据进行高度的抽象,并进行必要的处理,让这些数据更加有序的保存,高效的检索,便于后续的数据应用、统计、分析计算。 数据处理这个环节,事实上很容易被忽略,绝大多数物联网服务商并不明白数据处理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如何去做好数据处理,只能把采集到保存过程中的数据直接应用,这就带来一系列问题:

物联网现状及前景

物联网现状及前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物联网现状及未来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臵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最早于1999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相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现代意义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 简单的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互联网是人与人的互联,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无缝对接;而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互联,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然,五到十年后的时代,必然是物联网的时代。 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2 所示。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

我国农业物联网的现状

一、背景分析 (一)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近年来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粮食生产实现了1958年以来的首次连续7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连续7年快速增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的形势,为实现全局发展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也为我国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城镇规模扩大和人口的持续增加等必将促使农产品需求刚性持续增长以及对农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面对不断加大的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压力,农业发展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加剧等突出问题,需要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更好地支撑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二)物联网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新生力量,是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先进传感器、无线通讯和网络、辅助决策支持与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资源环境、动植物生长等的实时监测,获取动植物生长发育状态、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生态环境的实时信息,并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动态模拟和对生长环境因子的科学调控,达到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成本、改善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三)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基础良好 近年来,在政府、科研机构及农业生产企业等的共同推动下,部分地区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不少地方利用温度、湿度、气敏、光照等多种传感器对蔬菜生长过程进行全程数据化管控,保证蔬菜生长过程绿色环保、有机生产。也有地方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畜禽和水产养殖等进行监测,可实现准确感知、及时反馈,提升农业决策指挥水平。有的地方应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实现对农业用药、用水、用肥、用工状况的精确控制,减少浪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涵盖了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在政策扶持、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总体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存在关键技术产品及集成体系成熟度较低、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规范缺失、有效的运营机制和模式尚未建立、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应用示范基地,深入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探索产业化应用模式,制定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规范,

毕业设计物联网

毕业论文(设计) 设计题目: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系 部: 电子工程系 班 级: 12021071 学 号: 20120547 姓 名: 章运杰 指导教师: 汤平 成 绩: 二0一四年十二月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CHONGQING AEROSPACE

首页 本次为毕业设计论文其题目为: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 小组3人设计一个3点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 2、设计要求 要求完成设计(方案概述(系统框图)、器件选型(列出,做成表格,对主要器件进行参数规格说明),制作电路图,画出流程图,编写主要控制程序。) 3、设计参数 (1)要求能够实现3点的温度采集,以无线方式发送给上位机显示。 (2)温度范围为0-100℃,温度测量精度精确到整数个位。 (3)处理器可采用CC2530。 论文主要内容为: 封面、首页、摘要和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多路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或相应的可转换为温度量或供电故障监控的工业、农业、环保、服务业、安全监控等工程中,例如:城市路灯故障检测和供电线路防盗监视、城市居民小区供热检测、大型仓库温度检测、工业生产测控、农业生产温度测控、环保工程、故障监控工程等。考虑到许多工业环境中对多点温度进行监控,一般需要测量几十个点以上。此次设计多路无线温度监控系统,能够实现三点的无线温度采集。 针对传统温度采集系统存在的便携性差、准确率低、测温电路复杂等问题,此次提出了基于CC2530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方案。方案选用ADT7301芯片作为温度采集模块,选用CC2530作为主控芯片实现模块控制、无线数据传输的功能。 多个温度传感节点通过单总线与单片机相连形成分布式系统。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各节点的温度变化,并在液晶显示屏上循环显示各节点温度的变化。通过串口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回馈到上位机(PC机),从而远程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检测。 关键字:多节点无限温度传感器系统 cc2530 温湿度的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