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碾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验

1 试验目的

测定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所用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然后进行碾压混凝土实验室的配合比设计。

2 试验方案

本试验根据配合比设计所需的技术资料,首先对选定的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测定试验,再依据配合比设计规程及原则来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对于碾压混凝土,设计时主要考虑其三大参数的要求。本试验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试验流程图

3 试验方法

3.1 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本试验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粉煤灰、石灰、粗细集料、

水及外加剂等。

3.1.1水泥试验

水泥试验主要包括:水泥细度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等。

水泥细度试验采用手工干筛法来检验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及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雷氏夹法)按GB/T 1346-1989《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用沸煮法,对该水泥进行了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通过ISO法来测定水泥的强度等级。

通过试验,得到本试验所用水泥的物理性能见表1.1。

表1.1 水泥的物理性能表

水泥品种

初凝

(h:min)

终凝

(h:min)

安定性

(mm)

筛余量

(%)

标准稠

度(%)

抗压

(Mpa)

抗折

(Mpa)

3d 28d 3d 28d

P.C32.5R 2.1

3.1.2 粉煤灰试验

根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以及国家标准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的规定,需对粉煤灰的细度、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和强度及强度等级等主要技术性质经行测定。

通过试验,该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见表1.2。

表1.2 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表

粉煤灰等级

密度

(g/cm3)

堆积密度

(g/cm3)

细度

(%)

比表面积

(g/cm2)

需水量

(%)

28d抗压

强度比

(%)

Ⅱ级 2.302 26

3.1.3集料试验

集料试验主要包括测定砂、石的近似密度试验、砂、石的堆积密度试验、砂、石的空隙率计算和砂、石的筛分析试验等。

通过试验,测得所用砂子、石子的物理性能见表1.3、表1.4。

表1.3 砂子的物理性能表

近似密度(g/cm3)堆积密度

(g/cm3)

细度模数含泥量(%)空隙率(%)

2.623 1.603 2.1 38.9 表1.4 石子的物理性能表

近似密度(g/cm3)堆积密度

(g/cm3)

颗粒级配含泥量(%)压碎值

空隙率

(%)

2.609 1.440 44.8

3.1.4 石灰试验

按现行建材行业标准《建筑生石灰》JC/T479—92、《建筑生石灰粉》JC/T480—92的规定,需对生石灰中的钙、镁含量及其等级、细度、体积安定性等技术指标进行测定。

通过试验,测定石灰的物理性能指标如表1.5所示。

表1.5 石灰的物理性能表

等级

密度

(g/cm3)

堆积密度

(g/cm3)

细度(%)

3.1.5 水

要求PH>4,采用自来水即可。

3.2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考虑其三大参数:

(1)水灰比,主要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单位用水量,主要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

(3)砂率,它表明了粗细骨料的组合关系,主要控制混凝土和易性中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要求。

对于碾压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至今都没有统一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比较公认的设计方法有正交设计法和日本建设部关东技术事务所与水泥协会共同推荐

的碾压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设计思想都是:尽可能减小碾压混凝土的孔隙率,用碾压混凝土最优含水量,确定最佳的水灰比。采用标准击实实验确定最佳含水率,再确定碾压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再结合施工经验,确定基准配合比,最后从中选择适合本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的施工配合比。

本试验在进行配合比设计中主要采用了碾压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多个主要因素联系在一起,根据混凝土学原理,按照细骨料和粗骨料的空隙分别由水泥浆和砂浆填充的原则,引入水泥浆填充系数(水泥浆富余系数)Kp 和砂浆填充系数(砂浆富余系数)Km ,即:

Kp = 水泥净浆体积/细骨料空隙体积≥1 Km = 砂浆体积/粗骨料空隙体积>1

通过试验研究,在一定的密实功下当填充性良好时,Kp ,Km 值可分别取1.1~1.4和1.2~1.6,本试验的Kp 、Km 取值为1.3、1.6。确定出Kp ,Km 值后,碾压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用量可按下式来进行计算:

100010101

a

G m G G

V G V K W ρ-=

+

10101()G m

S p G

S S

V K S G V K W W ρ=

?+?

10S p

C

S

V K C

W S W ρ+

=

?

式中 Va ——含气量,%;

Ws ,W G ——干细骨料、粗骨料在充分密实下的单位质量,kg/m 3; Vs , V G ——干细骨料、粗骨料在充分密实下的空隙率,%; ρs ,ρG ,ρc ——细骨料、粗骨料、水泥的密度,g/cm 3; G ,S ,W ,C ——粗骨料、细骨料、水、水泥用量,kg/m 3。

碾压混凝土的主要参数有:水灰比W/C ;砂浆富余系数K m ;水泥浆富余系数K P ;粉煤灰掺量f ,W/C 和粉煤灰用量是影响碾压混凝土可碾性、强度、耐久性的主要因素,若在碾压混凝土中加入其他材料,如减水剂、缓凝剂等,就应考虑添加材料对碾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3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一)碾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验

1试验所用原材料及其物理性质(见章节3.1)

(1)胶凝材料:粉煤灰、石灰、水泥;

(2)集料:砂子、石子;

(3)自来水等。

2 试验所用仪器:

(1)台秤,电子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2)砼拌合物维勃稠度测定仪、圆形配重盘;

(3)量筒、烧杯、秒表等。

3 基准配合比设计

基准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所用各材料用量如表3.1所示。表3.1 各组材料用量数据表

组别粉煤灰

(g)

石灰(g)砂子(g)石子(g)水(ml)

混合料

总质量

(g)

1 200 50 740 1380 135 2370

2 175 75 740 1230 185 2220

3 280 70 830 1140 150 2320

4 280 70 830 1140 160 2320

5 280 70 830 1140 170 2320

4 可碾性、易压实性及强度的测定方法和试验装置

由于碾压混凝土属于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因此工作性指标的选择、检验与控制对于其压实度、弯拉强度及平整度至关重要。

(1)可碾性的测定

可碾性的测定方法可用改进VC值法来评价。试验中的“试样表面出浆评分”宜为4~5分,并不应低于4分。试样表面评分标准值见表3.2。

表3.2 试样表面出浆评分表

评分 5 4 3 2 1

表面状况

平整

出浆很好

平整

出浆较好

平整

基本出浆

有缺陷

出浆不足

不平整

无浆

(2)易压实性的测定

本试验采用RA法来测定碾压混凝土的易压实性及其湿密度。首先将搅拌好的2.3 kg的碾压式混凝土放入圆筒模具中,再把19.5 kg的配重放进圆筒,开启仪器振动20 s后,测定其压实度,以此来量度易压实性。试验装置见图3.1、图3.2。

图3.1 RA法测定装置图3.2 RA法高度H测定方法(3)抗压强度的测定

将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分两层装入200mm×200mm×200mm试模中,试模固定于振动台上,碾压混凝土拌和物表面加配重(21kg),施振时间为20s,成型24小时后拆模,试块放于标准养护室中养护。以3d、7d、28d各自抗压强度R3、R7、R28及抗折强度F3、F7、F28为考核指标,分别对五组不同配比的试件进行试验。具体试验部分见充填结构体压缩性能试验部分。

5 试验主要步骤及过程

(1)称料、拌合

按表3.1中所给的各组材料的各自用量进行称量。先将称量好的第1组材料倒在拌合板上,不加水将各材料拌合均匀,然后加水进行充分均匀拌合。(2)装料

将拌合好的碾压混凝土装入维勃稠度测定仪的圆筒内,装入后再将其表面刮平,在振动台上固定好圆筒后,将预定重量的圆形配重盘(19.5kg)加在刮平的

碾压混凝土上面。

(3)振动

启动仪器,用秒表计时,振动20s即暂停,然后观察圆盘周围的反浆情况,或去掉配重后查看表面的平整性,并结合表3.2进行可蹍性评分。

根据振实情况,如果表面不很平整及无浆泌出,可考虑继续振实10~20s;如果表面很平整且有足够浆泌出,即可认为已达到最佳密实情况,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

(4)配合比调整

通过上一次的试验,改变相关混合料的质量,进行配合比的调节,确定出一组新的掺量值,按表3.1中的其他各材料用量再次称量,并重复试验步骤(1)、(2)、(3),直至拌合物的碾压性能够达到实验室要求,从而确定出最优的每立方各个材料的用量。

6 试验结果及分析

对应各组分别振动20s后所测得的可碾性及湿密度如表3.3所示。

表3.3 可碾性和湿密度试验记录表

组别混合料上

部筒高平

均值

(cm)

混合料厚

度值(cm)

混合料体

V(cm 3)

湿密度

(g/cm3)

水灰比

W/C

可碾性

评分

1 17.6 2.5 1139.84 2.199 0.54 1

2 17.9 2.2 1003.07 2.490 0.74 5

3 17.8 2.3 1048.66 2.380 0.43 2

4 17.6 2.

5 1139.84 2.193 0.4

6 3

5 17.7 2.4 1094.2

6 2.285 0.49 4

通过以上试验,采用RA法测定了在胶凝材料中不掺水泥时,固定砂率,看不同水胶比对碾压混凝土可蹍性能的影响,初步确定了本试验范围内合适的水胶比及砂率。

在接下来的试验中,采用VC值法分别做了以下五组试验,试验记录如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记录表1、表2所示。确定胶凝材料的总量为300g,同时固定砂率都为0.41。前三组胶凝材料中只掺加了粉煤灰和石灰,未掺加水泥,看该情况下

不同水胶比对碾压混凝土可蹍性能的影响;后两组在胶凝材料中只掺加水泥,看此种情况下不同水灰比对碾压混凝土可蹍性能的影响。

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又分别做了六组试验,试验记录如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记录表3、表4及表5所示。此时,固定用水量为160g,水灰比为0.53,砂率为0.40,胶凝材料的总量都为300g。在前三组试验在胶凝材料中未掺加水泥,后三组试验的胶凝材料中掺加了水泥,且三组水泥各占胶凝材料总量的17%、33%和50%。通过这六组试验,保持水灰比、砂率及用水量不变,看不同比例的胶凝材料用量对碾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综合以上试验,确定出了五种适合于本工程的碾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其中VC值法所用材料总用量为2.43kg,确定的配合比参数为:水胶比0.53,砂率0.40,并采用表3、表4及表5中的第1、2、4、5、6组试验材料用量作为强度试验中的五种配合比,以此来进行碾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试件的制备。

通过以上几组试验可以看出,第5组情况下的可压实性效果较好,并结合现场施工可蹍性的设计试验,得出其压实率为:2.255/2.285=97.8%。

(二)碾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制备试验

1 各材料用量

由上面配合比设计试验中所确定的水灰比和砂率,以及试模大小尺寸,称取5L的材料用量,各材料用量如表3.4所示。

表3.4 材料用量数据表

材料粉煤灰(F)石灰砂子(S)石子(G)水(W)质量(g)1400 350 4150 5700 850

2 试验所用仪器

(1)台秤;

(2)砼拌合物维勃稠度测定仪、方形配重盘;

(3)200mm×200mm×200mm立方体试模;量筒、烧杯、捣棒等。

3 试验主要操作过程

(1)称料拌合

通过表3.3可以看出,第5组的材料配合比能够达到较好的碾压效果,因此,本试验的各材料用量分别取第5组各材料用量的5倍(5 L)。将称量好的各材料

倒在拌合板上,先不加水将各材料拌合均匀,然后加水进行充分拌合。

(2)装料

将拌合好的碾压混凝土装入200mm×200mm×200mm立方体试模内,分两次装满,并每次用捣棒各倒50下(由外向内螺旋次序振捣)。随后将其表面刮平,在振动台上固定好试模,将预定重量的方形配重盘(21kg)加在刮平的碾压混凝土上部。

(3)振动

启动仪器,用秒表计时,振动20s即暂停,去掉配重后查看表面的平整性,并结合表3.2进行可蹍性评分。

根据振实情况,如果表面不很平整及无浆泌出,可考虑继续振实10~20s;如果表面很平整且有足够浆泌出,即可认为已达到最佳密实情况,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

(4)配合比调整

通过上一组的试验,若表面很平整且有水泥浆泌出,即可认为已达到最佳密实情况,可以用该组的配合比来进行强度试验;若表面不很平整且无浆体泌出,则需考虑改变相关混合料的质量,进行配合比的调节,确定出一组新的掺量值,再次称量,并重复试验步骤(1)、(2)、(3),直至拌合物的碾压性能够达到实验室要求,从而确定出最优的每立方各个材料的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只需按所给材料的物理性能参数进行相关系数的调整即可。

4 试验结果及分析

试验数据记录如表3.5所示。

表3.5 可碾性和湿密度试验记录表

组别试模内砼

上部高度

平均值

(cm)

混合料厚

度值(cm)

混合料体

V(cm 3)

湿密度

(g/cm3)

水灰比

W/C

可碾性

评分

1 6.

2 13.8 5520 2.255 0.49 4

振动20s后取掉配重,可以观察到表面返浆明显,说明用水量稍许偏多。拆除模具后,可以观察碾压砼四周内侧上表面均密实,下表面有少许部分呈蜂窝不平状。拨开砼后,发现砼内部已基本全部挤密压实了,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制备

抗压强度试验所需的试件,该试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5 其他

该试验过程中试验设备参数如表3.6、表3.7所示。

表3.6 砼拌合物维勃稠度测定仪圆筒的尺寸参数表

名称圆筒内壁高度

(cm)

圆筒内径

(cm)

圆筒底面积

(cm3)

尺寸20.1 24.1 455.94 表3.7 试验配重的质量参数表

名称仪器原配

带杆塑料

圆盘

单个薄铁

圆盘

单个厚铁

圆盘

带螺丝杆

单个薄方

铁盘

单个厚方

铁盘

质量(g)2720 2470 4770 610 3000 5910

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记录表1

试验日期:2012-7-28

试验编号

试验配合比(g)

水灰

砂率

工作性测定

湿密度

(kg/m3)

干密度

(kg/m3)

最佳

含水率

(%)

备注粉煤

石灰水泥砂子石子水

振动总

时间

(s)

工作性评

分(1~5)

1 240 60 0 800 1170 140 0.47 0.41 20

2 199

3 1913

~30 2 2028 1925

40 2 2051 1942

2 240 60 0 800 1170 160 0.5

3 0.41 20

4 2132 1991

6.6 30 5 2221 2075

40 5 2287 2137

3 240 60 0 800 1170 150 0.50 0.41 20 2 1997 1917

6.2 30 3 2039 1953

40 3 2123 1991

80 4 2240 2101

试验有关事项

说明(1)第1组材料总量2410g,第2组材料总量2430g,第3组材料总量2420g,第4组材料总量2410g,第5组材料总量2430g;

(2)圆筒内底面积取值为455.94cm2;配重:3×4770(厚圆板)+2470(薄圆板)+2720(原配杆)=19500g。

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记录表2

试验日期:2012-7-28

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记录表3

试验日期:2012-7-29(上午)

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记录表4

试验日期:2012-7-29(上午)

碾压混凝土工作性记录表5

试验日期:2012-7-29(上午)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通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1.10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binder content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2.1.13 水胶比water-binder ratio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percentage of mineral admixture 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 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碾压砼配合比

2014年8月22日报业主(605号信) Notes for the above table: W-Water, C-Cement, F-Fly ash, RS-River sand, QD-Crushed sand, FDN-2002-Superplasticizer, FDN-MTG-Set retarding superplasticizer, NK-Air entraining agent, G25-Small aggregate, G-38-Medium aggregate, G63-Large aggregate.

2014年9月8日报业主(662号信) Table 26 Proposed Mix Proportion of Mortar and Grout for Treatment of RCC Layers and Joint Surface

2014年9月13日报业主(681号信) 2014年9月25日报业主(716号信)Mix Design of GEVR Grout (加浆量6%)

2014年10月8日,在报业主751号信(1~2坝段137~138.8碾压砼施工措施中整理提交),业主于2014年10月21日1176号信中同意施 工措施。 Table 1.4-1 RCC Mix Design Table 1.4-2 GEVR Grout Mix Design(加浆量4%)

Table 1.4-3 Proposed Mix Proportion of Mortar and Grout for Treatment of RCC Layers and Joint Surface Table 1.4-4 GEVR Grout Mix Design(加浆量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分析报告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2)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3)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4)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5)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方法等。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水泥。粗集料(石子)、细集料(砂)这4项组成材料之间的三个参数。即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砂和石子间的比例——砂率;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在配合比设计中能正确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配合比设计的4项基本要求。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 3 基本规定 3.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 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0.60 250 280 300 0.55 280 300 300 0.50 320 ≤0.45330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0.40≤45≤35 >0.40 ≤40≤30 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 >0.40 ≤55≤45 钢渣粉-≤30≤20 磷渣粉-≤30≤20 硅灰-≤10≤10 复合掺合料≤0.40≤60≤50 >0.40 ≤50≤40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3.0.5-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0.40≤35≤30 >0.40 ≤25≤20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碾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验 1 试验目的 测定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所用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然后进行碾压混凝土实验室的配合比设计。 2 试验方案 本试验根据配合比设计所需的技术资料,首先对选定的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测定试验,再依据配合比设计规程及原则来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对于碾压混凝土,设计时主要考虑其三大参数的要求。本试验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试验流程图 3 试验方法 3.1 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本试验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粉煤灰、石灰、粗细集料、

水及外加剂等。 3.1.1水泥试验 水泥试验主要包括:水泥细度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等。 水泥细度试验采用手工干筛法来检验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及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雷氏夹法)按GB/T 1346-1989《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用沸煮法,对该水泥进行了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通过ISO法来测定水泥的强度等级。 通过试验,得到本试验所用水泥的物理性能见表1.1。 表1.1 水泥的物理性能表 水泥品种 初凝 (h:min) 终凝 (h:min) 安定性 (mm) 筛余量 (%) 标准稠 度(%) 抗压 (Mpa) 抗折 (Mpa) 3d 28d 3d 28d P.C32.5R 2.1 3.1.2 粉煤灰试验 根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以及国家标准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的规定,需对粉煤灰的细度、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和强度及强度等级等主要技术性质经行测定。 通过试验,该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见表1.2。 表1.2 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表 粉煤灰等级 密度 (g/cm3) 堆积密度 (g/cm3) 细度 (%) 比表面积 (g/cm2) 需水量 (%) 28d抗压 强度比 (%) Ⅱ级 2.302 26 3.1.3集料试验 集料试验主要包括测定砂、石的近似密度试验、砂、石的堆积密度试验、砂、石的空隙率计算和砂、石的筛分析试验等。 通过试验,测得所用砂子、石子的物理性能见表1.3、表1.4。 表1.3 砂子的物理性能表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与确定试验检测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第1题 已知水胶比为0.40,查表得到单位用水量为190kg,采用减水率为20%的减水剂,试计算每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 kg A.425 B.340 C.380 D.450 :C答案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普通混凝土的容重一般为 _____ kg/m3 A.2200~2400 B.2300~2500 C.2400~2500 D.2350~2450 :D答案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3题 已知水胶比为0.35,单位用水量为175kg,砂率为40%,假定每立方米混凝土质量为2400kg,试计算每方混凝土中砂子用量 kg A.438 B.690 C.779 D.1035 :B答案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4题 某材料试验室有一张混凝土用量配方,数字清晰为 ,而文字模糊,下列哪种经验描述是正确1:0.61:2.50:4.45. 的。 A.水:水泥:砂:石 B.水泥:水:砂:石 C.砂:水泥:水:石 D.水泥:砂:水:石

:B答案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5题 预设计 C30 普通混凝土,其试配强度为() MPa A.38.2 B.43.2 C.30 D.40 :A答案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关于水灰比对混凝土拌合物特性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灰比越大,粘聚性越差 B.水灰比越小,保水性越好 C.水灰比过大会产生离析现象 D.水灰比越大,坍落度越小 :D答案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7题 要从控制原材料的的质量上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尽量使用新出厂的水泥 B.选用含泥量少、级配良好的骨料 对水质没有要求C. D.合理选择、使用减水剂 :C答案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8题 配制C30混凝土,假定配制强度为38MPa,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为45MPa,则按标准计算水胶比为,采用碎石。 A.0.56 B.0.54 C.0.5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一、配合比设计理论依据 1、《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 2、《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场道道面工程补充施工技术要求》 3、《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4、《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97—87 6、《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 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J64—2000 8、《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9、《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 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二、道面混凝土设计要求如下: 2.1、强度:28天抗折强度5.0Mpa; 2.2、和易性要求:维勃稠度20-40s,或塌落度小于10mm; 2.3、耐久性要求: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也不宜大于330Kg/m3; 水灰比不宜大于0.44; 2.4、水泥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中的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2.4.1水泥道面及道肩面层混凝土可采用标号为525的硅酸盐水泥。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宜大于3%,碱含量不大于0.6%。水泥的其他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

2.4.2砂宜采用细度模数为2.65~ 3.20的中粗河砂。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冲洗。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砂不得使用。 2.4.3碎石圆孔筛最大粒径为40mm。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碎石不得使用。碎石应按圆孔筛5~20mm、20~40mm两级级配分别备料,两种碎石混合后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颗粒尺寸筛孔尺寸mm(圆孔筛)40 20 10 5 累积筛余(%)0~5 50~70 70~90 90~100 2.4.4水冲洗集料、拌和混凝土及混凝土养生可采用一般饮用水。使用河水、池水或其他水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水中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如油、糖、酸、碱、盐等;②硫酸盐含量(按SO2-1计)不超过2.7mg/cm3;③pH值大于4;含盐总量不得超过5mg/cm3。 2.4.5外加剂水泥混凝土中需要掺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试验选定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的规定要求,其使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的规定要求。不得使用pH值大于8的碱性外加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外加剂剂量,现场有专人配制。 三、确定原材料 我们根据招标文件、投标书、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及施工图纸的要求确定使用下列材料: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基本特点: 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 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 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 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10%~15%)复掺; 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 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 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 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 基本规定 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讲义

第七讲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与混凝土有关的基本概念 1.混凝土—用水泥、砂、石、掺合料、水以及外加剂按设计比例配制,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称为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它是一种原料易得、施工便利、具有较好耐久性和强度的建筑材料。 2.混凝土标号—是指混凝土按标准方法成型,标准立方体试件(200mm×200mm×200m)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3℃,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28d所得的抗压强度值,单位为kgf/cm2(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三个测值中的最小值与较大值之差超过较大值20%时,舍去最小值,以剩余的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3.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按标准方法成型、标准立方体试件(150mm×150mm×150mm)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28d所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以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N/mm2)表示。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20MPa,其强度等级表示为C2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当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取中间值做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值,当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

的15%时,则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值无效。)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混凝土标号的换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标号÷10-2 5.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换算系数。 6.混凝土强度与齡期的关系 龄期—是指混凝土强度增长所需的时间。强度与龄期的关系,在标准养护时:R3→40%R28; R7→60~70%R28; R28达到设计强度。 7.砂率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在骨料(砂及石子)总量中所占的质量百分率。影响砂率的一般因素为: ⑴砂率随粗骨料的粒径增大而减小;随粒径减小砂率应增大。 ⑵细砂时砂率小,粗砂时砂率应增大。 ⑶卵石时砂率小,碎石时砂率应加大。 ⑷水灰比小时砂率小,水灰比增大时砂率应增大。

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SL53-94 条文说明 目录 前言 1总则 2材料 3配合比设计 4施工 5质量管理和评定 前言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暂行规定》SDJS14一86系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标准,自颁发执行以来,对推动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在起草该规范过程中,比较多地参考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和国外有关技术标准。随着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因此有必要也有条件对《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暂行规定》SDJS14—86进行修订,以确保碾压混凝土工程质量,进一步推动碾压混凝上筑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989年5月,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委托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负责组织对《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暂行规定》SDJS14-86进行修订。1989年8月提出了修订大纲、总体框架及原则,同年10月提出初稿,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并于同年11月在岩滩水电站工地组织专家对初稿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于 1990年3月提出了征求意见槁,发送至国内有关勘测设计、施工、科研及高等院校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修改整理后,1990年6月提出了送审稿。 1990年8月21日至24日,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和能源部水电开发司组织专家在天津杨村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认为该规范(送审稿)内容基本可行,可按审查意见进一步修改整理后报主管部门审批颁布,并建议该规范为水利水电行业强 制性标准。 由于该规范报批过程较长,历时三年,正式发布前,水利部建设司又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对一些重要的参数、指标重新进行了核定,以保证该规范能较好地 反映当前的施工技术水平。 本规范(送审稿)审查委员会主任为林伯诜同志,参加送审稿和报批稿的修改及审定工作的有王圣培、李丰、李允中、许红波、张严明等同志。 鉴于碾压混凝土试验技术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该规范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修订,为此,希望各有关单位和使用者继续提出意见和建议。 1总则 1.0.1本条阐明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1.0.2本条阐明本规范与现行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关系。这些标准主要包括:《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SD108-83,《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DJ 275-88及有关材料方面的国家标准等。 1.0.3本条强调现场碾压试验的重要性,通过现场碾压试验可以验证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检验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生产系统、混凝土制备系统、运输系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C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C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所依据的试验规程及规范: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二、设计要求: C25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施工要求的工作性、结构要求的力学性能; 体积稳定性能和混凝土结构在所处环境条件下要求的耐久性,设计坍落度120-160mm,能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要求,确保其施工要求的工作性,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和设计强度等级要求。主要应用桥涵工程墩台基础、台身、台帽、墙身基础、排水工程等。 三、原材料情况: 1.粗集料:采用接山镇前寨子砂石料厂生产的碎石、规格为5-10mm:10-20mm:16-31.5mm,比例为(30%:50%:20%)。 2.细集料:采用接山镇前寨子砂石料厂生产的河砂,规格为Ⅱ级中砂。 3.水泥:山东鲁珠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水泥。 4. 外加剂:长春北华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0.9%,减水率初 选15%。 5.水:饮用水。 四.初步配合比确定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已知设计强度等级为25Mpa,无历史统计资料,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表4.0.2查得:标准差σ=5.0 Mpa ?cu,0= ?cu,k+1.645σ= 25+1.645×5.0=33.225MPa 2.计算水泥实际强度(?ce) 已知采用P.O 42.5水泥,28d胶砂强度(?ce)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也可按表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红水河龙滩水电站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1 总则 1.1 工程概况及现场试验的必要性 龙滩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坝顶高程406.5m,最大坝高为216.50m;初期设计时,坝顶高程为382.00m,最大坝高为192.00m,坝轴线长761.26m;共分31个坝段,坝体混凝土总量约580万m3(其中RCC约为385.4万m3)。根据坝体结构要求,除基础垫层、引水坝高程300.00m以上部位、通航坝段、底孔周边、溢流面、导墙及闸墩等部位为常态混凝土外,其余均为碾压混凝土。坝体防渗结构的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和变态混凝土沿高程各分为一个区(RⅣ和CbⅠ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18;内部混凝土沿高程划分为3个区(RⅠ、RⅡ、RⅢ),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分别为C18、C15、C10。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高度最高、碾压混凝土方量最大的碾压混凝土坝。由于工程规模巨大,施工质量要求高、混凝土浇筑强度大、工期紧,要求全年施工,因此龙滩高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特别是高温和多雨环境下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尤为重要,应在大坝碾压混凝土浇筑前针对本工程实际选用的材料和施工设备,室内试验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拌和预冻方式,常温和高温及多雨环境条件的施工措施等,分别在常温和高温季节各进行一次现场试验,为大坝施工积累经验,确定并提出适合龙滩高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 为便于承包人进行试验安排,特提出本试验技术要求。承包人应根据本本试验技术要求编制完整详细的现场试验大纲报监理人审批。 1.2 本技术要求系根据LT/C-Ⅲ-1《红水河龙滩水电站主体土建工程Ⅲ-1招标文件(右岸大坝工程)》第二卷技术条款和DL/T 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12-2000《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50-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的有关条款规定,结合现场碾压混凝土试验的具体要求编写而成。因此,在混凝土试验中,除应遵守本技术要求外,凡技术要求未提及或不够详尽之处,仍应遵守上述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1.3 在试验过程中,如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必须预先向监理人申报原因、对策措施等有关事宜,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配合比计算案例-C3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配合比计算案例 某高层办公楼的基础底板设计使用C30等级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工艺。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JGJ 55的规定,其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1、原材料选择 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原材料并检测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水泥 选用P.O 42.5级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 (2)矿物掺合料 选用F类II级粉煤灰,细度18.2%,需水量比101%,烧失量7.2%。 选用S95级矿粉,比表面积428m2/kg,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99%。 (3)粗骨料 选用最大公称粒径为25mm的粗骨料,连续级配,含泥量 1.2%,泥块含量0.5%,针片状颗粒含量8.9%。 (4)细骨料 采用当地产天然河砂,细度模数 2.70,级配II区,含泥量 2.0%,泥块含量0.6%。 (5)外加剂 选用北京某公司生产A型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25%,含固量为20%。 (6)水 选用自来水。 2、计算配制强度 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σ为5.0MPa。 表4.0.2 标准差σ值(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C20C25~C45 C50~ C55 Σ 4.0 5.0 6.0 采用《规程》中公式4.0.1-1计算配制强度如下: (4.0.1- 1)式中: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计算结果:C30混凝土配制强度不小于38.3MPa。 3、确定水胶比 (1)矿物掺合料掺量选择(可确定3种情况,比较技术经济) 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粉煤灰掺量。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1 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2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 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综合考虑:方案1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30%。 方案2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30%,矿粉掺量10%。 方案3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25%,矿粉掺量20%。 (2)胶凝材料胶砂强度 胶凝材料胶砂强度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GB/T 17671规定执行,对3个胶凝材料进行胶砂强度试验。也可从《规程》中表5.1.3选取所选3个方案的粉煤灰或矿粉的影响系数,计算f b。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例题 设计C20泵送混凝土,材料:水泥P.O42.5,中砂(筛余量25-0%),碎石(5-30mm)连续级配,减水剂YAN(参量0.8%,减水率1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或工作度——维勃稠度)指标进行。如果混凝土还有其他技术性能要求,除在计算和试配过程中予以考虑外,尚应增添相应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确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可参见表1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1 注:1.当采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2.配制C15级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 混凝土拌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适宜的坍落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有较适宜的技术经济性。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出要求的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 (2)选取每立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由此计算出每立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选取合理的砂率值,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 以下依次列出计算公式: 1.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W/C) (1)混凝土配制强度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 cu,0≥f cu,k+1.645σ 式中f cu,0——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 f cu,k——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σ的取值,如施工单位具有近期混凝土强度的统计资料时,可按下式求得: 式中f cu,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强度值(MPa); μfcu——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 N——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总组数,N≥25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时,如计算得到的σ<2.5MPa,取σ=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30时,如计算得到的σ<3.0MPa,取σ=3.0MPa。 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为一个月;对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 施工单位如无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可按表2取值。 σ取值表表2 查表取σ=5N/mm则f cuo≥20 N/mm+1.645×5 N/mm≈28 N/mm (2)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1. 1 坚固性 坚固性是指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因为混凝土的质量在目前是以抗压强度指标为主要依据的。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泥强度等级及水灰比、骨料种类及级配、施工条件等。 1) 水泥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大致代表了水泥的活性,即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主要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选择水泥强度等级,如果对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没有选择的余地,那只能靠在配合比设计中调整比例,掺加外加剂等综合性措施加以解决。 2) 水灰比: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所用水的重量和水泥的重量比被称为水灰比。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为此,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混凝土用水量越少越好,这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3) 骨料的种类及级配:砂子、石子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因此统称骨料。砂石由石材的品种、颗粒级配、含泥量、坚固性、有害物质等指标来表示它的质量。砂石质量越好,配制的混凝土质量越好。当骨料级配良好,砂率适中时,由于组成了密实骨架,可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强度。 4) 施工条件:如果施工条件较好,并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时,可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反之,如现场施工条件较差时,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

1. 2 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在一定施工条件下,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成分均匀,在成型过程中满足振动密实的混凝土性能。常用坍落度和维勃稠度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构件,对和易性的要求在施工验收规范中已有规定,但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来确定。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一条就是用水量。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因此,采用使用减水剂的方法成了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最经济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法。 1. 3 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它抵抗外来及内部被侵蚀破坏的能力,新疆(北疆) 地处严寒地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严寒多雪,混凝土受大气的侵蚀很严重,所以,施工验收规范对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泥用量都作了规定,但是仅仅执行这些规定还不能完全满足耐久性的要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在配合比设计中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的选择,砂石级配和砂率的调整,但最主要的是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1. 4 经济性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省工省料才是最经济的。水泥是混凝土中价值最高的材料,节约水泥用量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目标,但必须是采用合理的措施达到综合性的经济指标才是行之有效的。首先,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使用减水剂既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可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掺加粉煤灰可以代替部分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其次,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最后,根据当地的砂石质量情况采用合理砂率和骨料级配。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2. 1 熟悉现行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应该遵守国家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J GJ 5522000 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该标准规定了配合比设计应分三个步骤。 1) 配合比的设计计算;2) 试配;3)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该标准给出了许多全国性统一用的技术参数,如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公式、混凝土用水量选用表、混凝土砂率选用表等。此外,配合比设计还必须掌握GB 50204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 J10728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2. 2 原材料的准备和检验混凝土由四种材料组成: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新规范)

6.1.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某配合比:水泥240kg,水180kg,砂630kg,石子1280kg,矿物掺合料160kg,该混凝土1m3总质量为2490kg; 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石∶掺合料=1∶2.63∶5.33∶0.67,水胶比=0.45。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基本要求 市政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须满足以下五项基本要求: (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要求; (2)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 (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要求; (4)满足业主或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要求; (5)满足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性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胶凝材料、水、砂和石子这四种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

系: (1)水与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胶比表示; (2)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 (3)胶凝材料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来表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等。 (1)初步配合比计算 1)计算配制强度(f cu,o)。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 cu,o≥f cu,k+1.645σ 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②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 包工头队(10级土木9班) 邬文锋、陈天楚、曹祖军、张雄

(一) 砂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方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将孔径9.5、4.75、2.36、1.18、0.6、0.3、0.15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生产控制检验时 m r= A.d1/2/200 式中 m r——筛余量(g);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试样重(g) 筛余累计重(g) 试验重量误差(g) (3) 细度模数计算: (4) 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二) 石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方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将孔径9.5、4.75、2.36、1.18、0.6、0.3、0.15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生产控制检验时 m r= A.d1/2/200 式中 m r——筛余量(g);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筛余累计重 (g) 试验重量误差 (g) (3) 细度模数计算: (4) 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