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霞记者节座谈会发言稿

海霞记者节座谈会发言稿
海霞记者节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在第十二个记者节来临之际,首先我预祝大家节日快乐,工作顺利!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次会议。作为一名一线的记者,我想谈一下这几年来的体会和收获,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纠正,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是04年8月到通辽广播电视台蒙语广播新闻中心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到现在,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工作中,一方面,我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帮助关怀和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我不断的摸索学习,充实自己,从一个不懂业务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

能熟练运用各种新闻文体的记者。在业务锻炼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采访。我深深的体会到新闻界老前辈常说的那句感悟颇深的话——七分采访,三分写。说到底,只有深入,才能写出有高度、有深度、有质量的新闻作品。

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我觉得必须深入实际。只有深入采访,才会写出客观真实的报道。同样一个新闻题材,有的记者采写得有声有色,有的记者采写得却枯燥乏味,区别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实践出真知”、“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就是这个道理,一些影响面大、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闻作品,都是记者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素材,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后才完成的。

因此,我要求自已做到“四勤”“两不怕”,即“脑勤、腿勤、耳勤、眼勤”和“不怕苦,不怕累”。对得到的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到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为止。

在2009年度八省区蒙古语广播评析会中,我采写的新闻专稿《蒙古族沙漠水稻专家——塔木扎布》获得了新闻类一等奖。我在采写这篇录音报道的时候,跟着塔木扎布老师,深入到他的技术推广点之一的——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东巴胡塔嘎查,对塔木扎布老师给当地农民种沙漠水稻提供技术指导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踪采访,并采访了受益的当地农民、相关部门领导以及他本人。采写了7分多钟的录音报道,在报道中充分展现了市民委水稻技术员塔木扎布

直面荒漠20载春秋,推广沙漠水稻技术20多万亩,创造出1.6亿元产值的先进事迹。播出后得到了广大听众和台领导的好评,带动了广大农牧民生产生产积极性。

学习和创新是记者的天职。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觉得站在时代前沿的记者必须善于学习。除了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形成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还有,我觉得要想写出一篇真实感人的采访报道,还要做好策划,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因为,采访前准备的充分,就等于

完成了采访工作任务的一半。采访前除了备足采访时所需的工具以外,还要对采访对象和采访的内容有所了解,拟好采访提纲,努力做到采访工作得心应手,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详细、真实、有价值的素材,使我们的采访工作获得最大的成功。

新闻界的前辈也曾说过,记者是一种全天候的职业,即使在睡觉时,也得睁着一只眼。其实,这仅仅是对记者的一种“时效”要求。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作为记者,要全面驾驭新闻事实,准确选择报道角度,还得有“第三只眼”,否则就会产生偏差,甚至导致采访、报道的顾此失彼。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为我台的新闻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