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党校考试

经济学原理党校考试
经济学原理党校考试

经济学原理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凡是商品都是它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假的的对立统一。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1.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2.必须对别人有用,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3.必须通过出售把它转到需要它的人手里4.是商品进行交换的物质基础,即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劳动的二重性:具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具有特殊性质和具体形式的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特殊性质和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力即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生产的产生需要具备2个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私有制。后者是决定性的条件。货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因而商品也就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已使用价值表现的自然形式和以交换价值表现的价值形式。

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民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4.支付手段:货币执行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他们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引起和促进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具备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不得不以出卖劳动力为主。

劳动力价值:1.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维持劳动者家庭成员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2部分:1.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为必要劳动时间。2.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为剩余劳动时间。

就是剩余劳动的凝结,就是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绝对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工作日是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构成的,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的劳动值情况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大,剩余价值率越高,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越多,这种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量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作为资本的存在形式,在自己的循环过程中,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并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的生产时间:1.劳动时间2.劳动对象处于生产过程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3.生产过程中断的时间4.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生产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流动资本: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不变资本以及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可变资本。

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不变资本。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加快资本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流动资本的预付量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社会主义资本再生产研究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

物质补偿:实物替换,指资本家从哪里买进生产资料、资本家和工人又从哪里买到消费资料。

价值补偿:社会产品的各个部分怎样卖出、卖给谁,以收回垫支的货币资本并获得剩余价值。

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由机构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等因素。

平均利润率高低取决于2个因素:1.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水平2.社会预付资本在哥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商业资本: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品经营资本,称商人资本,它是在流通领域中发生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

商业利润:商业资本所获取的利润,即以平均利润形式所分占的产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特点:1.借贷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2.借贷资本是一种财产资本3.借贷资本是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形式

平均利润分割:1.利息,归借贷资本家。2.企业利润,归职能资本家。

平均利润: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也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

利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利息的真正来源。

利息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额的比率。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

资本主义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

垄断:就是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某种商品的生产的和销售

垄断价格=生产成本+垄断利润

垄断特点:1.竞争的目的已不是获取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而是垄断高额利润2.竞争的手段已不局限于传统的经济手段,还采取暴力手段、欺诈、盗窃、暴力手段3.竞争的主要对象已不是分散的中小企业,而是垄断组织内部的不同利益集团,非垄断组织,实力强大的国内外垄断组织4.竞争更剧烈、更加持久、更加具有破坏性

宏观调控体系:1.财政调节2.货币金融调节3.宏观计划调节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5.国际经济协调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必然趋势:1.由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产生的问题决定的2.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私有制,它不能永远持续下去3.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自身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在不自觉地逐渐扬弃和否定本身原有的一些东西4.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看,虽然社会主义运动遭受过多次曲折,目前仍处于低潮,但社会主义从它一诞生就具有不可能被战胜的性质,尽管其间挫折不少,可是它作为一种世界运动和制度一直存在并发展壮大着,中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强大和兴旺的事实,正吸引着世界公认阶级和劳动人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从经济社会的性质上看,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2.从社会主义的发育程度上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理论根据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现阶段中国国情最基本、最准确地判断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重要思想武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文明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生态文明

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经济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基本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这是由社会初级阶段特征决定的

3.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的形成: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成。其生产的基本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

市场竞争的主要表现:1.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竞争2.卖方竞争3.买方竞争4.不同商品的生产经营者为争夺投资领域的竞争

市场风险的因素:1.市场竞争的规模2.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3.市场竞争的方式

市场的功能:1.交换功能2.信息反馈功能3.激励功能4.资源配置功能5.调节功能

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平等性、自主性、逐利性、自发性

衡量经济增长:采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国民收入(NI)增长率等总量指标和人均增长率指标表示。

决定投资规模:资金规模、资源供给、社会需求

影响经济发展主要因素:

一、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

2.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优化

3.技术进步

4.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

5.对外开放水平

6.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能力

二、非经济隐私

1.社会政治环境

2.历史文化背景

3.社会教育水平

统筹兼顾:要从中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引进外资、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影响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垄断、经济周期、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商品质量与包装以及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经济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

2.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吸引外资

3.有利于促进对外投资,提高走出去能力

4.有利于国内改革的深化

二、面临的挑战

1.传统政治宏观调控手段受到制约,宏观调控水平面临新考验

2.农业基础脆弱,解决三农问题面临新困难

3.工业企业竞争加剧,企业生存面临新压力

4.服务业落后,第三产业发展面临临新挑战

5.就业问题突出,人才竞争加剧

GDP和GNP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具有相同的性质,即都是基于同一理论基础、对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概括,但在统计范围和量上二者还是存在差别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统计的。

在实现经济运行中,导致宏观总量失衡的原因是:

1.市场经济中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的分离,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的分离是造成宏观总量失

衡的主要原因。

2.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是造成宏观总量失衡的又一原因。

3.由经济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决定的经济主体的信息不完全性,是引致宏观总量失衡的另一原因

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条件:储蓄+政府收入+进口=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市场机制的缺陷:

1.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配置的盲目性

2.垄断抑制竞争活力进而影响效率

3.外部效果的非经济性

4.公共物品提供的困难

5.分配的非平等性

6.行为的非道德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1.界定政府职能的原则

2.经济调节职能

3.市场监管职能

4.社会管理职能

5.公共服务职能

宏观调控目标:

1.总目标: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均衡

2.具体调控目标:保持经济适度稳定增长、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宏观调控的方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经济参数间接调控市场,进而引导微观为主体行为,是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式。

宏观调控的手段:

1.政府计划

2.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3.法律手段

4.行政手段

通货膨胀:即经济繁荣,是社会总需求严重大于社会总供给时所引发的一种物价水平保持上涨的经济现象。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考试的心得分享电子教案

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考试的心得分享 我是个60后老大难,是学苑教育同等学力经济学全程班二班的学员,今年第一次参加同等学力经济学国考,成绩85分。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通过经济学考试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对备战同等学力的战友们有所裨益。 一、计划篇 1、因人而异确立目标 我自己的状况实属“老大难”。这“老”指要常年照顾瘫痪在床12年患脑出血、脑梗死、左眼失明、老年痴呆的不能自理的老母亲;“大”则指自己是60后,在同等学力考生中着实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的自然法则无法抗拒;“难”指人到中年,身为人女、人妻、人母。。。。。。琐事缠扰,还要兼顾工作以及照顾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弟弟等重重困难和干扰。面对上述种种难题,计划得又晚,复习时间极为有限的事实,考前我客观地梳理了一下预期目标:争取今年1次过经济,明到后年,1~2次过英语,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省的眉毛胡子一把抓,顾不过来。当然有精力、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考虑一年通双关,但一定要早做计划。确立目标还是要因人而异的好。这种考试很折磨人,能早点过关自然更好。 2、早计划早下手 确立目标后,应早落实行动。毕竟越早下手越主动,备考得越充分,心态也越好。关于报不报班,我个人的建议,当然是报一个好,有辅导经验的老师更能有效地帮你梳理重点、难点、考点、盲点和热点,能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效率自然高一些。我报的是学苑教育同等学力经济全程班的二班,是2012年3月份开班的,一班则是2011年11月份。选班这一步我不够明智,因自己没有报班的经验,原想自己先看看书,再参加二班的学习。好在遇到了马老师,非常感谢班主任马老师,1月份时他打来电话说我可以来听一班的课,不影响再听二班的课,早听更好。我于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来到了课堂,恍然大悟,真的应该报一班,早听课,看书更能有的放矢,效率自然会高不少。我启动得晚了些,是个教训。13年考试如果考虑报辅导班的同学,我建议早点上课,跟着辅导班的进度就行了。另外建议第一

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1 Q4Why should policy makers think about incentives? Policymakers need to think about incentives so they can understand how people will respond to the policies they put in place. The text's example of seat belts shows that policy actions can have quit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If incentives matter a lot, they may lead to a very different type of policy; for example, some economists have suggested putting knives in steering columns so that people will drive much more carefully! While this suggestion is silly,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centives. Q6what does the invisible hand of the marketplace do? The "invisible hand" of the marketplace represents the idea that even though individuals and firms are all acting in their own self-interest, prices and the marketplace guide them to do what is good for society as a whole. 2 Q1How is economics like a science? Economics is like a science because economists use the scientific method. They devise theories, collect data, and then analyze these data in an attempt to verify or refute their theories about how the world works. Economists use theory and observation like other scientists, but they are limited in their ability to run controlled experiments. Instead, they must rely on natural experiments.

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真题(1998-2012)

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类专业 考试科目:经济学综合 科目代码:802 一.政治经济学部分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有什么区别?资本有机构成对提高一般利润率有什么影响? 2.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3.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认识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4.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内容? 二.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5.什么是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各举一个例子? 6.对中国的家庭来说,住房和食物都是最重要的消费者,假定一个代表性中国家庭的仅仅消费两种物品,x 是住房,y 是食物,其效用函数如下公式:U (x ,y )=U1(x )+U2(y ),其中Ui ’>0,Ui ”<0,U1和U2可以不同,请解释1)这个效用函数的性质是什么?该性质和Ux ,y 有何关联?其经济含义是什么?2)证明:效用函数下,每种物品都不可能是低档物品。3)该效用函数下,x 和y 是总替代品或者是总互补品吗?为什么? 7.假设世界上只有南国和北国,每个国家都生产x 和y 两盒总山品,南国生产函数为Xs=lx 和Ys=ly ,L 表示劳动力数量,并且总量为100单位,北国的生产函数为Xn=lx 21 和Yn=ly 21 ,其劳动力的总量为100。1)试算南北国各自生产曲线(PPF )2)假如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计算全球的生产可能曲线。3)假设对外开放导致两个国家之间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计算全球的生产可能曲线,并比较两国灯亮生产x 和y 开放前后的全球总量。 8.2010年农产品价格出现了迅猛的上涨态势,根据一个记者的调查,一车西红柿,千里进京,成本为每斤1元,送菜进城的菜农每斤盈利0.1元,然而,西红柿在从批发市场到市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其价格却“野蛮上涨”,连番几个跟头,从1.1元涨价至3元,是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从需求,供给和一般均衡的角度分析这种涨价的现象,并提出抑制价格上涨的政策建议。 三.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9.新凯恩斯注意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争论和分歧主要有哪些? 10.在封闭经济IS-LM 模型中,假设价格可以变动,我们可以讲IS 曲线和LM 曲线分别表示为)e i I Y C Y π-==()(与),(i Y L =P M ,其中i 是名义利率,e π是预期通货膨胀;M 是名义货币供给,P 是价格,总供给函数为0-Y Y >+=βππβ),(e ,经济最初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公众预期通货膨胀发生变化,导致e π>0时,产品市场均衡,总需求和产出缺口)Y (-Y 分别将如何变化,传到机制是什么?其变化大小受什么因素影响?

经济学原理_试题(B)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2010级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B 卷)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任课教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 1、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下不正确的是:( ) A 、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国家利用资源所能生产出的最大商品集合的边界。 B 、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代表了增加某种商品产出的机会成本。 C 、 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 D 、 生产可能性边界随着技术进步而向右移动。 2、对一种奢侈品征税,很可能使税收负担( ) A 、 更多的落在买者身上 B 、 、 C 、 更多的落在卖者身上 D 、 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平等的分摊 E 、 完全落在买者身上 3、假设可以购买三个一样的鼠标。买者1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60元钱,买者2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50元钱,买者3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40元钱。如果鼠标的市场价格是50元钱,将卖出多少鼠标,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值是多少( ) A 、 将卖出一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60元钱 B 、 将卖出三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0元 C 、 将卖出三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10元 D 、 将卖出两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10元 ; 4、如果一个竞争企业的产量翻了一番,它的总收益( ) A 、 翻一番 B 、 翻了一番还多 C 、 翻了不到一番 D 、 不能确定,因为物品价格可能上升或下降。 5、在能供给整个市场的产量时,其平均总成本一直下降到最小的企业称为( ) A 、 完全竞争者 B 、 自然垄断 C 、 政府垄断

E、受管制的垄断 6、垄断竞争企业在长期内经济利润为零,是因为:() A、市场上存在许多卖者。 B、虽然产品有差异,但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够大。 C、企业可以无成本的自由进入与退出市场。 D、以上都是。 7、在以下商品中,提高价格最有可能使生产者的收入提高的商品是:() A、粮食。 B、》 C、高档服装。 D、汽车。 E、手机。 8、下列哪个事件影响了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A、2010年中国人的家庭劳动 B、2010年中国公司在海外承包的大型建设工程 C、2010年在中国的一家钢铁公司为另一家在中国的造船厂生产的特种钢材。 D、2010年在中国的一家汽车公司把生产出来的汽车封入库存,以便明年旺季销售。 . 9、X与Y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由去年的10元与2元上涨至今年的11元与元,如果一个篮子是由4个X和10个Y组成的,那么以去年为基期,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是() A、10% B、15% C、20% D、25% 10、下列情况中可能会降低社会的失业率的是() A、政府组织公共培训计划 B、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C、工会为其会员争取更高的工资待遇 D、| E、企业实行效率工资 11、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公开市场操作 B、法定准备金 C、贴现率 D、发行或回购国债 12、假定货币供应量是万亿,真实GDP是5万亿,物价水平是2,货币流通速度则是()

2016北师行管考研唐任伍《经济学原理》核心讲义,

第1章导论 本章节包括4个大知识点,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和经济学研究方法。其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帕累托最优,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 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知识点,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而后分析教材的例题知道怎么去掌握重要知识点,最后通过查阅资料完善自己的理解。这样就能熟悉相应知识点,最后再通过本讲义如下内容对应的例题,从分析、解题、易错点到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过程。 1.1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1】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无限欲望的 科学。 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组织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 产 【知识点2】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名师注:相当重要) 市场机制的运行基础: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它的作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得同样简单明了,他把价格在经济的作用简要归 纳为:第一,传递情报;第二,提供一种刺激,促使人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第三,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即收入的分配。作者观点: 1.市场价格能传递信息。从消费的角度而言,市场价格提供了重要信息从生产的角度说,市场价格提供了消费者对每种商品评价的最新信息。市场价格也为生产过程中豺资源 或要素的使用提供重要信息。 2.市场价格能协调人们的行为。 3.市场价格能提供有效激励。 4.市场价格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总之,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通过价格对需求与供给的调节,最终会使需求与供给相等。当需求等于供给时,消费者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生产者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价格机制分配于各种用途,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最大 化得以实现,这种配置就是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又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维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提出来的,用来评价资源使用和配置是否有效率,是资源

经济学原理二复习资料全

《经济学原理(二)》期末复习资料 参考教材信息:请到导学资料下载区,下载《经济学原理参考教材》、《经济学原理》讲稿》。 第21章选择题 1.消费者可以承担的消费组合的限制被称为C A.无差异曲线。 B.边际替代率。 C.预算约束线。 D.消费限制。 2.以下哪一对物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可能引起的替代效应最小?B A.7-11便利店的汽油和快客便利店的汽油。 B.右脚鞋和左脚鞋。 C.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D.百城淡啤酒和库尔斯淡啤酒。 3.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称为B A.权衡取舍率。 B.边际替代率。 C.边际权衡取舍率。 D.编辑无差异率。 4.消费者任何两种物品的最优购买量是A A.在预算约束线不变时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B.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C.两条最高无差异曲线的相交点。 D.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之点。 5.如果收入翻了一番,价格也翻了一番,预算线将C A.平行向外移动。 B.平行向内移动。 C.保持不变。 D.向内旋转。 第21章判断题 1.预算约束线是向消费者提供了同样满足程度的一组商品组合。错 2.当在一个用每条轴表示一种物品量的图上作图时,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负的)的直线。错 3.无差异曲线倾向于凸向原点,因为如果消费者拥有的想换出去的物品多,他们就愿意用大量的这种物品来换另一种物品。对 4.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替代效应总会引起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对 5.吉芬物品是极端的低档物品。对 第22章选择题 1.约翰的汽车需要修理,因此,约翰决定卖掉这辆破车,以避免修理费。由于不知道有问题,苏珊买了这辆车。这是以下哪一项的例子?A A.逆向选择。 B.道德危险。 C.效率工资。 D.隐蔽行为。 2.朱迪想避免买一辆次品车。在她购车之前,她把她想买的车给她的机械师。这称为D A.道德危险。 B.逆向选择。 C.发信号。 D.筛选。 3.克里斯是一家服装公司的外出推销员。在这种就业关系中,克里斯是B A.委托人。 B.代理人。 C.发信号者。 D.筛选者。 4.为了使信号有效,以下哪一种关于用来透露私人信息的信号的说法是正确的?B A.它对有信息一方应该是免费的。 B.它对有信息一方应该是有代价的,但对有高质量产品的一方是低成本的。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试大纲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2018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56 经济学综合基础考试大纲 经济学综合基础的考试内容包括四部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 一、考试要求: 学生应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规律,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以及宏观经济学中不同学派的观点和政策主张的分歧及其原因,并学会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二、考试大纲: (一)序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意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看宏观经济学的流派与方法之争;中国宏观经济现象和基本事实。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GDP 的三种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其他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可支配收入(DPI)等;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价格指数的构造、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CPI、PPI 和 GDP 消涨指数等)、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等。

(三)总产出-总支出模型:产品市场均衡 宏观均衡的概念和含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总产出-总支出模型和乘数;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财政政策;乘数-加速数原理。(四)货币、利息和收入:IS-LM模型 商品市场均衡和IS曲线;货币市场均衡和 LM 曲线;IS-LM 模型的含义及其均衡;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推导。 (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于IS-LM模型的分析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和挤出效应;其他宏观政策及其不同政策搭配。 (六)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国际收支与汇率;国际收支平衡的概念和国际收支平衡曲线;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和LM曲线;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克鲁格曼金三角及其政策含义。 (七)总供给:工资、价格和失业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其意义;工资-失业的关系;工资和价格为什么粘性;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关系;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以及货币扩张的效应;供给冲击对经济的影响;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八)通货膨胀和失业 就业、失业和失业率的概念及其核算;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失业类型: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非自愿失业;效率工资;失业的损失;通货膨胀的损失、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政治性经济周期。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综合历年真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综合历年真题(2010~2012)视频讲解【7小时高清视频】益星学习网提供全套资料 目录 第一篇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导学班)[视频讲解] 第二篇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2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2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1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0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0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第一篇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导学班)[视频讲解] 0:00 / 48:33 第一部分参考教材及教辅 一、参考教材(9本) 1.《政治经济学》(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政治经济学原理》(崔建华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3.《经济学教程—中国经济分析》(刘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4.《中级微观经济学》(张元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5.《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拓展》(尼科尔森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6.《宏观经济学》(张延主编,中国发展出版社) 7.《中级宏观经济学》(张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8.《宏观经济学》(苏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9.《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教辅(4本,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1.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3.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4.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部分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与分析 未名湖畔好读书,北京大学作为国内最高学府一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经济学作为当下的显学,吸引着众多青年才俊来学习、研究。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经济学教育重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每年都会吸引众多考生报考,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能够在入学的选拔性考试中脱颖而出,科学备考就显得十分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认真研究和比较经济学院的历年真题,科学分析命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北大经济学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 1.考试范围固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试题一直稳定在政治经济学60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合计90分的格局上,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也将如此。作为拥有政治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院系,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入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内不会放弃,这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区别于光华管理学院和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重要命题特征之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基础,支撑起现代经济学的大厦,北大经院的微观和宏观试题或简或难,但始终都紧扣经济学的核心,做到重点突出,特点鲜明。 2.题目开放性和保守性兼备 从以往的试题来看,经院试题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具有较强的保守性,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凡国内考核政治经济学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如此,北大概莫能外。2012年之前经院的宏观经济学试题偏重于老师的课堂讲义,具备一定的保守性,虽然这些题目难度很大,死记硬背的可能性比较小,但这些试题在讲义上的答案比较固定。从开放性来看,经院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就体现了这一点,虽然考试的内容都是来自

考博经济学原理

考博经济学原理 1998 一、概念 1、自然失业率 2、挤出效应 3、边际替代率 4、经济租 二、简答 1、用AVC与MC的关系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产量决策。 2、简述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3、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干预方式。 三、论述 论述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特征和产业组织状况的变化。 1999 一、概念 1、萨伊定律 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3、边际消费倾向 4、公开市场业务 二、简答 1、简述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2、试评结构学派与新古典学派关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存在隐蔽性失业的争论。 3、解决外部性的措施有那些? 4、在IS—LM模型中,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可以自动维持平衡的经济机制是什么? 三、论述 试论述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作用、意义和结果。 2000 一、简答题 1、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4、你如何看待“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 5、简述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6、简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7、简述199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孟德尔(Robert A. Mundell)对经济学的贡献。 二、论述题 1、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2001 简答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缺陷及其政府规制。 3、假定投资不受利率影响,利用IS--LM模型和AD--AS模型说明,产出、利率、物价总水平是如何决定的?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4、阐述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理论贡献。 2002年 论述 1、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说明什么情况下产量上升的同时价格下降,什么情况下产量下降的同时价格上升。 2、用图形分析说明企业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关系。 3、论述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理论。 4、2001诺贝尔获奖者的主要理论贡献及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2003年(每题必答1000字以上) 1、评论实验经济学对理性行为假设的挑战(30分) 2、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政策含义及其对中国实践的启示。(35分) 3、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解析中共十六大报告关于“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精神。(35分) 2004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需求弹性 2、基尼系数 3、汇价 4、垄断 二、简要回答(每题10分,共20分) 1、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么? 2、何谓帕累脱效率准则? 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每题答案不少于1000字) 1、简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与商品价值决定的关系。 2、简述宏观调控体系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其作用机理。 2005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答案每题不能少于30字) 1、环比价格指数(chain price index) 2、萨谬尔森均衡(Samuelson Equilibrium) 3、铸币税(Seigniorage) 4、试验经济学(Experimental economics)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答案不少于300字)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范文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真题及答案精解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国捐赠者对我国组织或个人的捐赠应列入________。(国/选/01/2)A.资本账户 B.经常账 户 C.金融账户 D.错误与遗漏 答案:C 解析:国际捐款在国际收支表中应列为金融账户。 2.进口配额制在国际贸易中属于________。(国/选/02/2) A.关税壁垒措 施 B.非关税壁垒措施 C.自由贸易措 施 D.与贸易政策无关的措施 答案:B 解析:进口配额分析属于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分析。 3.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最小值,这一定意味着_________。(西/选/03/2)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 本 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 润 D.厂商超额利润为零 答案:A 解析: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即平均成本最小。 4.以下哪几个假设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西/选/04/2) ①个体利润最小化。②理性预期,即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对经济变量作出预测。③市场出清,即劳动力价格和产品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使市场达到供求平衡。④价格粘性,即工资和价格都具有粘性,不能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 A.①② B.①② ③ C.①② ④ D.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利润最小化、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正确序号为②③ 5.在分析比较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时,经济学家们通常考虑以下税率形式_________。(财/选/05/2)

北京工业大学804经济学原理真题

海文专业课
北京工业大学 2010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 【题目】一、 (15 分)
什么是需求曲线的移动和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什么因素影响这些移动? 【解题】 :
影响需求量的变量 价格 收入 相关物品价格 嗜好 预期 买者数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 这些变量的变动将: 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分析】该题主要考察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命题人主要想考察同学对需求曲线的移动和沿 着需求曲线的移动的理解。复习时也应该关注供给曲线的移动和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及其移动原因。
【题目】二、 (15 分) 假若某国家通过对销售的每百公斤煤征收 0.5 美元的额外税收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请问: 1、 应该对生产者征税还是应该对消费者征税? 【解题】 :他们对生产者或消费者征税都可以。
(a)对消费者征税 对消费者征税,使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上升,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海文专业课
(b)对生产者征税 图 6—4 对煤征税 对生产者征税,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图 6-4(a)是对消费者征税,图 6-4(b)是对生产者征税,可见无论对谁征税,得到的市场效果都是一 样的。 2、 如果煤的需求较富有弹性,这种税收对减少煤的消费量更为有效还是更为无效? 解析:答:
图 6-5 需求弹性对税收效果的影响 如果煤需求较富有弹性,这种税收对减少煤消费更有效。从图 6-5 中可以看出需求曲线D1比D2更富 有弹性。对煤征税,其价格会上升。如果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会使需求量大幅下降。当需求曲线为D1 时,税收使需求量从Q下降到Q1。如果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当需求 曲线为D2时,税收使需求量从Q下降到Q2,小于D1的下降幅度。 3、 这种税收使得煤的消费者、煤的生产者受益还是受损? 解析:这种政策使煤消费者受害。因为他们必须支付更高的煤价格。 这种税收使煤行业工人受害。因为煤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下降了,而且,煤销售量下降,煤行业 的总收益下降,使煤工人的收入也下降。
【分析】该题主要考察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命题人主要想考察同学对税收如何影响市场结 果理解。同时还考察了税收归宿的问题。
【题目】三、 (15 分) 若某种香烟的供求如下所述:供给 Q =4P-80 ,需求 Q =100-2P .
S D

经济学重点总复习1.0

第一讲导论 第一讲重要内容回顾 1、稀缺性定义:人类需要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 经济学产生的根源—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而引发的选择的必要性。 2、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3、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练习题 1、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 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经营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2、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为零 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指(B) A.企业家以消费者的支出为代价而获取利润的不易察觉而隐蔽的方法。 B.尽管市场参与者是利己的,但自由市场仍能达到合意结果的能力。 C.即使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管制,但政府管制仍然可以有利于消费者的能力。 D.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不受管制的市场上给无关旁观者带来成本的方式。 4、政府可能为了( D )而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 A.保护产权 B.纠正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 C.达到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 D.以上全对 第二讲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讲重要内容回顾 (一)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 1、需求的定义: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 反向变化关系- 需求定理 ②收入(income) -- 正常物品(normal good) -- 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 ③相关物品的价格。 -互补品( complements ) PA↑→ QA↓→ QB↓ -替代品( substitutes ) PA↓→ QA↑→ QB↓ ④爱好(偏好)( preference )。⑤预 期(预测)( expectation )。

宏观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活动或宏观经济现象为考察对象。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异和联系。 答:差异: ①表现在研究对象上不同;②表现在研究的变量不同;③对待政府的态度不同。 联系: ①首先,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离开了微观分析这一基础,宏观分析 将成为空中阁楼;; ②其次,从根本目标上看,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也是一致的; ③再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虽然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二者是不能分开的; ④最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基本分析方法上也存在一致性。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与方法 3、在宏观经济学中,考察经济总量的各种指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 4、GDP核算的方法。 答:对于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的核算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得到:①产品法,即计算已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②支出法,即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者的总支出额;③收入法,即计算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所有收入。 5、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划分问题。 答:最终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最终结果而进入人们的消费或使用领域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与劳务则是指已经生产出来,但在同期中就在其他产品的生产中被用掉的产品和劳务。(注意:在GDP的核算中,资本品和存货投资都视为最终产品) 6、净利息是指个人从商业和国外渠道得到的利息收入减去为借款所支付的利息。 7、名义GDP与实际GDP。 答:在宏观经济学中,以现期市场价格计量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称为名义GDP;以在一个特定的基年或基期盛行的市场价格计量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称为实际GDP。名义GDP=实际GDP×物价指数;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 8、价格指数。 答:对于一个特定的商品和劳务组合,相对于一个特定的基期,计算其报告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即为价格指数。现期价格指数是现期某些物品的价值与基期同样物品的价值的比率,并乘以100%。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注意: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100%)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均衡 9、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答: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厂商和居民的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为:AD=AS或者C+I=C+S(AD代表总需求,AS代表总供给,C代表消费,S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综合(802)试题 科目代号:802招生专业:经济学各专业考试科目:经济学综合一、简答题(5*10分) 1,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2,请推导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并说明其为何向右上方倾斜 3,请用规模经济递增,规模经济不变和规模经济递减,来分析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 4,政府公开宣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的意义,通货膨胀如何自我维持 5,为何说“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计算题(2*20) 1,市场上黄瓜价格px=3元,西红柿价格py=4元,张三的收入为50元,其效用函数为 U(X,Y)=(X^2+Y^2)的平方根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张三的最大效用 (2)做出张三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图,分析张三的最优消费组合,与(1)对比,说明其有何

区别并说明理由 2,古诺市场上的寡头有n个,按固定边际成本C生产,需求曲线p=a—Q,行为总产量为Q (1)所有厂商独立生产时的均衡产量及利润 (2)n个厂商中有m-1个厂商合并,此时厂商的均衡产量及利润 (3)试说明合并外的企业可获得利润 三、论述题(3*20分) 1,本轮金融危机我国率先走出,试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2,在实行浮动汇率的开放经济中,试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实现机制及其影响 3,根据IS-LM模型,说明在什么条件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题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下列哪项不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何处生产 2、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整体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投入要素的增加 B、某种产品的技术进步 C、某种产品的价格上升 D、所有产品的价格同比例上升 3、下列表述属于规范分析的是() A、流动性陷阱下,货币政策无效 B、中央银行应该提高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 C、利率上升会引起投资下降 D、需求等于供给决定均衡的价格和产量 4、下列选项属于宏观经济学分析对象的是() A、家庭如何选择不同产品的消费需求 B、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如何制定价格 C、通货膨胀与货币量之间的关系 D、税收政策如何影响某种商品的市场均衡 5、小李毕业时面临三个选择,可以选择去银行工作,收入20万;可以选择去证券公司工作,收入25万;还可以选择出国学习,学费10万。问小李选择出国的机会成本是() A、20万 B、25万 C、10万 D、35万 6、下列因素会导致对商品A的需求量发生变化的是() A、收入上升 B、商品A的价格上升 C、商品A的替代品B的价格下降 D、人们变得更加喜欢商品A 7、下列因素不会导致商品A的供给变化的是() A、商品A的价格上升 B、投入品价格上升 C、生产商品A的技术进步 D、人们预期A 的价格将上升 8、政府对商品价格进行限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政府最高限价一定会降低产量 B、政府最低限价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C、政府最低限价政策只有在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D、政府的最高限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出现社会无谓损失 9、一个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如下:当价格为4时,购买12个单位;当价格为6时,购买8个单位。那么该消费者对X的需求价格的弧弹性是() A、1 B、2/3 C、1.5 C、2 10、下列因素会引起商品价格上升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