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摘要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总结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展布的控制作用,最后分区总结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两期强烈构造运动以及后期多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更加复杂。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构造圈闭;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呈一个不规则菱形区带。盆地东西长850km,南北宽150~300km,面积约12.1×10km2。盆地内沉积岩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7000 m,体积60×10km3[1],是国内七大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1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型山间盆地。盆地西部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盆地北部为南祁连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南部为东昆仑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具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结晶基底。地块结构破碎、岩相复杂、深大断裂发育。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定向性,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分区性和盆缘结构的分段性。盆缘边界断裂为多组复合、多期活动的复式断裂带,构造活动差异性较强。盆内构造在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下,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点[2],构造单元单元划分如图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翟光明等)

I A—赛北断陷亚区;I B—大红沟隆起亚区;I C—鱼卡红山断陷亚区; I D—德令哈断陷亚区;

II A—一里坪坳陷亚区;II B—大风山隆起亚区;II C—茫崖坳陷亚区; II D—尕斯断陷亚区;

II E—昆北陷阶带;III A—盐湖斜坡;III B—三湖坳陷亚区;III C—格尔木斜坡带

盆地发育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套构造层,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晚古生代经历了石炭系陆表海盆地的演化阶段,形成了柴东残留海相石炭系盆地;中生代经历了早侏罗世断陷和中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挤压坳陷的发育阶段,形成了J1、J 2个并列的沉降中心。中、新生代以来经历了燕山、喜山2期强烈的构造运动。燕山构造运动西强东弱,柴北缘西段侏罗系强烈变形剥蚀,形成了残留下侏罗统凹陷;东部活动较弱,中、新生代连续沉降沉积。新生代为大型走滑挤压盆地,第三纪沉降中心在盆地西部,发育多个沉降中心,晚第三纪以来沉降中心向东迁移,第四纪在三湖地区形成统一的大型沉降中心。

晚第三纪一第四纪以来,由于印度板块强烈俯冲和阿尔金断裂带大规模左行走滑,盆地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盆缘区以走滑冲断为主,盆内区以压扭变形为主,形成了多隆多坳的现今构造格局[3-4]。

2 断裂发育特征

柴达木盆地基底大断裂主要存在两组,一组呈北西西至近东西向延伸,如,控制盆地南边界的昆北断裂,控制盆地北边界的柴北缘断裂、祁连山南缘断裂(赛南断裂)等,另一组为北东向断裂,主要有塔尔丁-鱼卡断裂和格尔木-锡铁山断裂,以及盆地西缘控制性的阿尔金南缘断裂。这些基底深大断裂规模大,延伸远,断穿地层多,深切基底,在盆地形成与演化程中呈继承性活动,成为分割构造单元、决定烃源岩分布、控制油气生运聚散和展布的重要因素[5](图2)

图2 柴达木盆地主要断裂展布与分级及与油气藏关系(据陈少军等)

①—赛南断裂;②—阿尔金山南断裂;③—昆北断裂;④—陵间断裂;

⑤—狮子沟#油砂山断裂;⑥—马仙-茫崖断裂;⑦—横泥滩-甘森断裂

盆地内控盆断裂(一级断裂)主要有柴北缘山前赛南断裂、阿尔金山南(山前)断裂、昆仑山山前昆北断裂,其特点是:倾向指向盆外,其上盘老地层沿断面向盆内方向逆冲推覆,在其下盘,常形成由其控制的压陷凹(断裂)槽,如柴北缘断裂带控制的赛什腾凹陷、昆北断裂带控制的阿拉尔,切克里克断槽等。分区断裂(二级断裂)有:控制柴北缘反“S”构造体系的陵间断裂,分割牛东-一里坪坳陷与中部构造带的碱-旱断裂,分割英雄岭凹陷与茫崖的油泉子南-土林堡南断裂和分割昆北压陷断阶带的XI号断裂,这些二级断裂进一步将盆地中西部区划分为五个构造区域,即北缘反“S”构造区,宽而深的一里坪-甘森坳陷区,中部两断夹一隆断褶构造区,狭而深的英雄岭-茫崖坳陷区和昆北压陷断阶构造区。

3 盆地内烃源岩发育特征

根据前人对盆地内烃源岩已做的大量研究工作[3-7],盆地发育侏罗系、第三系、第四系3套现实烃源岩。

侏罗系烃源岩主要是一套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为主(II1+2)。侏罗系主要分布在柴北缘地区(图3),发育中、下侏罗统2套烃源岩。下侏罗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柴北缘西段,中侏罗统烃源岩分布在山前和柴北缘东部[8],向盆内可追至碱山、鸭湖、盐湖一带,其次在阿尔金山前的红沟子—南翼山、小梁山一带及盆地东部霍布逊坳陷的全吉与宗家也有小范围分布。侏罗系生烃期因埋深及上覆地层厚度不同而呈多期。

第三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柴西地区(图3),为盐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转化率高,生烃潜力较大,形成了柴西富油气凹陷。第三系有利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下第三系下干柴

沟组和上第三系上干柴沟组,其次在上第三系的下油砂山组及上油砂山组也具较厚的烃源岩,前两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盆地西南区,而后两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西部北区及近盆地中央一带。

图3 柴达木盆地生烃凹陷与控凹断裂关系(据陈少军)第四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三湖地区,气源岩丰度较低,且因其埋藏时间短,且无上覆地层,因而成熟度低,但生气速率高,生气总量大。

4 盆地内构造圈闭成因类型及有效性分析

4.1 构造圈闭成因类型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圈闭十分发育,其形成和分布均受大断裂控制,而呈北西-北西西向展布。

(1)生长断展背斜逆冲断裂在向更高层位扩展时在其锋端形成的背斜叫断展背斜。研究区断展背斜十分发育,主要发育于北缘和昆北两个断裂构造系统中的基底断裂的上盘。如北缘断裂构造系统中的小林丘-玛瑙构造带、冷湖-南北仙构造带;昆北断裂构造系统中的红柳泉-跃进1号构造带、阿拉尔构造带等。

(2)挤压断鼻挤压断鼻发育于基底生长断裂的下盘。在区域持续挤压作用下,基底断裂下盘地层长期受挤压和基底断裂上盘刚性基底的阻挡而弯曲变形,在背斜部位形成断鼻或断背斜。主要分布于北缘和昆北断裂构造区的基底大断裂的下盘,如沿昆北断裂下盘展布的切6、7、8、9号断鼻构造,另外,阿南斜坡沿阿尔金断裂下盘也有分布。

(3)冲起(背斜)构造这是一种两断夹一隆构造样式,在中部地区极为发育。背斜构造两侧被两条相向基底生长逆断层所夹持,具有顶厚的特征。

(4)断滑背斜晚第三纪末—第四纪时期由于强烈挤压,在中浅层产生许多后生逆断层,这些断层上陡下缓,最后消失在地层层面中而成为滑脱断层,在其锋端由于地层向前滑动过程中断裂产状变陡而受阻,形成背斜。发育于XI号断裂之上受狮子沟油砂山滑脱断裂控制的狮子沟-油砂山背斜带、北缘冷湖背斜带、鄂博梁-胡芦山背斜带顶部的浅层背斜最为典型。

(5)断块构造柴达木盆地发育北西西-北西、北东东-东西和近南北向多组断裂,它们相互交叉、切割就形成断块构造。如冷湖三、四、五号构造就是由许多断块构成。

(6)生长背斜构造在基底古隆起基础上上覆地层逐渐披覆并受挤压进一步褶皱的继承性背斜,晚第三纪末—第四纪时期进一步挤压定型。这类构造分布很局限,主要受古隆起控制,或早期受基底断裂控制,典型例子为阿拉尔断陷中的阿地构造、东柴山地区的柴东构造和弯梁构造。

4.2 圈闭有效性分析

据前人研究,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开始形成期主要有两期,一期为古新世(E1+2),该时期开始形成的圈闭主要分布在柴西南区和北缘地区,是受早喜山运动的影响而开始形成其雏形。另一期是中新世(N21,N22 ),该时期开始形成的圈闭则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如碱山、大风山、开特米里克、油墩子等。从定型时期统计结果来看,主要圈闭定型期有3期,即中新世(N22 )、上新世(N23 )和第四纪(Q)。这主要是由于受晚喜山运动的影响,各圈闭逐渐发展至目前形态而最终定型。再结合生烃期可判断各圈闭的有效性,即早于大量生排烃期形成的圈闭或同沉积圈闭都是有效的。

5 盆地内油气分布

就目前的勘探成果来看[3-6],柴达木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柴西地区(特别是柴西南)、柴北缘、及东部的三湖地区。

5.1 柴西地区

多年的勘探成果及研究[3-6、10-12]表明,柴西地区是柴达木盆地内最主要的含油区之一。第三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柴西地区,目前已证实的有效生烃凹陷有红狮凹陷、英雄岭生烃凹陷、茫崖生烃凹陷以及切可里克生烃凹陷[10]。第三系含油气系统的有利富烃区为位于茫崖坳陷中部及周围的背斜构造带以及各构造所夹断裂的断层下盘遮挡构造、鼻状构造,次为与这些北西、北西西向构造带相交的北北西向(常称南北向)潜伏构造[6](图4)。

图4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断裂与油藏分布图(据青海油田资料, 有修改)

柴西南区沿阿拉尔断裂、XI号断裂、阿尔金断裂发育一批早喜山期同沉积构造带,这些构造带及其外围斜坡区紧邻富油气凹陷,河流三角洲相储层发育,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条件好,区带面积较大,目的层系较多,勘探潜力较大。目前柴西南区已发现七个泉、红柳泉、狮子沟、花土沟、尕斯库勒、跃进、油砂山、乌南等油田,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46×108t[1],剩余资源量丰富。

5.2 柴北缘

柴北缘是柴达木盆地内除柴西坳陷区外有一富含油气区[3、6、13-18]。该区油气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17],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有利富烃区为位于该生烃区中部的反“S”形构造带——冷湖构造带及南八仙马海构造带,次为山前逆掩推覆带和结绿素、鱼卡、红山和近盆内的鄂博梁构造带。柴北缘地区下侏罗统烃源岩分布在昆特依凹陷、鄂博梁凹陷、伊北凹陷之中,这些凹陷的南北分别有鄂博梁-鸭湖构造带和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两个构造带都紧靠生油凹陷,前者的保存条件还优于后者,在冷湖- 南八仙构造带上,多数圈闭位于优势通道上,形成许多油气田(图6)。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勘探,在柴北缘已发现冷湖三、四、五号,南八仙、马海和鱼卡六个工业油气田,马海西和冷湖七号冷七1 井区两个低产气藏,冷七2井区一个低产油藏,油气藏和显示主要集中在冷湖、南八仙—马海构造带。侏罗系原生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山前地带[18]。

图5 柴北缘构造简图及油气分布(据增联波等)

当前,柴北缘发现的冷湖三、四、五号油田、南八仙油气田、马海气田是围绕下侏罗统生烃中心分布的;鱼卡油田是围绕中侏罗统生烃中心分布的。冷湖三、四、五号的油源来自昆特依凹陷下侏罗统;南八仙油气田、马海气田的源岩为伊克雅乌汝凹陷下侏罗统;鱼卡油田油源来鱼卡凹陷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七段的油页岩[15、19-20]。

5.3 三湖地区

三湖地区为盆地内主要的含气区,油气主要来源于第四系烃源岩。但由于勘探时间不长,对该区的油气分布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结论

柴达木盆地属山前盆地,盆地内断裂发育,且规律性明显,使得整个盆地呈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构造格局。盆内发育侏罗系、第三系、第四系三套烃源岩,与之匹配的有三套含油气系统,分别主要分布在柴北缘、柴西和三湖地区。盆内构造圈闭发育,类型多样,都与断裂有密切关系,与盆内多期生烃期相配合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柴西、柴北缘是研究区两个最主要的含油气区,其次为三湖地区。就目前勘探成果来看,柴达木盆地还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参考文献

[1] 徐凤银,彭德华,侯恩科.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J].石油学报,2003,24(4):1-6.

[2] 贾承造.21世纪初中国石油地质理论问题与陆上油气勘探战略[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355

—370.

[3] 袁剑英,陈启林等.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第17卷5期.

[4] 吴光大,葛肖红等.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世界地质,2006,第25卷4

期.

[5] 陈少军,罗群等.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新疆石油地质,2004,第25卷1期.

[6] 王明儒.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含油气系统演化.新疆石油地质,2003,第24卷1期.

[7] 翟光明,徐凤银等.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力争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石油学报,1997,第18卷2期.

[8] 李相博,袁剑英,陈启林,等.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成盆动力学模式[J].石油学报,2006,27(3):6-10.

[9] 余一欣,汤良杰等.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特征与含油气性.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第21卷5期.

[10] 曹海防,夏斌等.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油气分布规律.桂林工学院学报,2007,第27卷1期.

[11] 付国民,苏建平等.柴达木西部第三纪盆地陆相层序与油气分布规律.矿物岩石,2002,第22卷2期.

[12] 曹海防,闫林等.柴西南古近系和新近系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新疆石油地质,2007,第28卷3期.

[13] 谢宗奎,谭万金等.柴达木盆地北部块断带圈闭特征与油气分布的有序性.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

油学院学报),2006,第28卷5期.

[14] 增联波,金之钧等.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分形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地质科学,2001,36

(2):241-247.

[15] 薛光华,杨永泰.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石油实验地质,2002,第24卷2期.

[16] 李宏义,姜振学等.柴北缘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6,第21卷2期.

[17] 增联波,金之钧等.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

第21卷1期.

[18] 陈淑兰,罗群.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聚集.天然气工业,2004.

[19] 罗铸金.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原油的地化特征及油源问题[J].石油实验地质,1986,8(2):107-114.

[20] 杨永泰,张宝民,李伟等.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J] .地学前缘,2000 ,

7(3):145-151.

[21] Dang ,Y. Q. ,Hu ,Y. ,Yu , H. L. ,et al. ,2003. The petroleum geological feature of the northern edge of Qaidam basin.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 45 - 78 ( in Chinese) .

[22] Gao ,X. Z. ,Chen , F. J . ,2002. Accumulation model of petroleum in the Tertiary system of the northwestern Qaidam basin. 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7(6) :757 - 762 (in Chinese with Eng2lish abstract) .

STRUCTURAL CHARACTER AND HYDROCANBON DISTRIBUTION IN

QAIDAM BASIN

HAO Jiangua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results and geological cognition obtained in Qaidam basin, this paper generalizes the character of structural evolution, faulting character and its dominant effect on structural trap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s. Finally, several favorable areas are shown. The basin experienced three basin—forming cycles of Neopaleozoic, Mesozoic and Cenozoic Eras. Mesozoic fault and depression compounding basin composed the northern margin Jurassic petroleum system and the Cenozoic large-scale strike-slip and compressional basins composed the Tertiary petroleum system of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 and Quaternary petroleum system of Sanhu. The intense tectogenesis of Yanshan and Xishan made the petroleum geological character more complex.

Key words: Qaidam basin; Structural character; Source rocks; Structural traps;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摘要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总结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展布的控制作用,最后分区总结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两期强烈构造运动以及后期多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更加复杂。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构造圈闭;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呈一个不规则菱形区带。盆地东西长850km,南北宽150~300km,面积约12.1×10km2。盆地内沉积岩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7000 m,体积60×10km3[1],是国内七大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1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型山间盆地。盆地西部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盆地北部为南祁连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南部为东昆仑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具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结晶基底。地块结构破碎、岩相复杂、深大断裂发育。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定向性,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分区性和盆缘结构的分段性。盆缘边界断裂为多组复合、多期活动的复式断裂带,构造活动差异性较强。盆内构造在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下,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点[2],构造单元单元划分如图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翟光明等) I A—赛北断陷亚区;I B—大红沟隆起亚区;I C—鱼卡红山断陷亚区; I D—德令哈断陷亚区; II A—一里坪坳陷亚区;II B—大风山隆起亚区;II C—茫崖坳陷亚区; II D—尕斯断陷亚区; II E—昆北陷阶带;III A—盐湖斜坡;III B—三湖坳陷亚区;III C—格尔木斜坡带 盆地发育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套构造层,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晚古生代经历了石炭系陆表海盆地的演化阶段,形成了柴东残留海相石炭系盆地;中生代经历了早侏罗世断陷和中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挤压坳陷的发育阶段,形成了J1、J 2个并列的沉降中心。中、新生代以来经历了燕山、喜山2期强烈的构造运动。燕山构造运动西强东弱,柴北缘西段侏罗系强烈变形剥蚀,形成了残留下侏罗统凹陷;东部活动较弱,中、新生代连续沉降沉积。新生代为大型走滑挤压盆地,第三纪沉降中心在盆地西部,发育多个沉降中心,晚第三纪以来沉降中心向东迁移,第四纪在三湖地区形成统一的大型沉降中心。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的地质特征及其成藏规 律 勘探1001 高艺魁 201011010127

2.挠曲作用 ①概念:压陷作用使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上冲到另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之上,下伏的地壳断块体在受到上覆地壳断块体的垂直载荷作用力时还会发生挠曲变形,这种构造作用称为挠曲作用(flexing)。 ②概念理解:在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由于板块俯冲、大陆碰撞或板块的构造作用、火山作用等都会造成岩石圈的某些部位受到垂直载荷作用,从而使岩石圈发生向下弯曲的挠曲变形,这些构造作用过程都可以称为挠曲作用。 挠曲作用也可以发生在非挤压环境中,如被动大陆边缘形成陆堤的过程中,大量沉积物堆积在早期裂陷的大陆边缘地壳表面,并引起地壳的挠曲变形。这也是将挤压型盆地称为“压陷(挠曲)盆地”而不直接称为“挠曲盆地”的原因。 3.“压陷”与“挠曲” ①“压陷”和“挠曲”通常是挤压动力学过程中有密切联系的两种构造作用方式,也是压陷(挠曲)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②挠曲作用造成的地壳变形实际上是一种“横弯褶皱”变形,它只是引起地壳表面的垂直升降位移,并不引起地壳的大规模收缩应变;压陷作用不单是造成地壳的收缩应变,而且为挠曲作用提供了构造负荷。 ③“压陷”是挤压体制下盆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动力学机制;“挠曲”是盆地形成过程的具体体现。 二造山楔动力学 造山楔是指在俯冲带(通常是A型俯冲)之上的楔状增生体,主要由沉积岩层组成。 在来自后方的水平推挤力作用下(这种力源可能与板块的聚敛运动有关),使造山楔内部的结构及应力状态在演化过程中发生变化,并对前陆板块的挠曲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造山楔对前陆挠曲变形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东营凹陷构造特征

xx凹陷的构造特征 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的一个中新生代断陷,东西长90km,南北宽65km,面积5700km2。从区域构造上分为: 北部陡坡带、中央隆起带、洼陷带和南部缓坡带四部分。 从方位上划分: 其南为鲁西隆起,北为陈家庄凸起,东有青坨子凸起,西有滨县、青城凸起,是一个四周有凸起环绕的凹陷。凹陷具有北断南超的萁状凹陷特点,凹陷内部发育一系列正向二级构造带,近东西走向的中央断裂背斜带就发育于深洼陷之中。 平方王潜山披覆构造带是在前第三系古地形隆起的背景上,下第三系地层超覆,上第三系地层披覆的沉积构造,位于东营凹陷西部边缘地带,东北部紧邻利津洼陷,南部为博兴洼陷,西为里则镇洼陷,为一洼中之低隆起。其南面为青城凸起和鲁西隆起区,北面为滨县凸起,为平方王地区提供充足的物源。 平方王—平南潜山是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斜坡上的北东—南西方向上延伸的断块型古生界潜山带,构造上处于北东—北西断裂带的交汇处,应力集中,中深层断裂很发育。南侧的断层长期剧烈活动,一方面,在断层上升盘形成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的一系列中古生界断块山;另一方面,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使断层附近古生界地层产生裂缝,为潜山创造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本区南临博兴生油洼陷,东临利津洼陷,距油源区近,油气资源充足,断层可作为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具备良好的潜山成藏条件。通过地质分析及钻井揭示,平方王—平南潜山带存在4套潜山储集层,形成了该潜山带特有的“四层楼”潜山成藏模式,是寻找潜山油气藏的重要场所。 平方王—平南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分布不均匀,裂缝、溶孔和溶洞发育,储集空间具有结构形态上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化的突变性。研究区裂缝的方向主要是北东向,裂缝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西北部沿断层走向有个裂缝不发育的条带,其他各层段储层的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

第21卷 第2期 2000 西北地质科学 NORTHWEST GEOSCIENCE Vol.21,N o.2 文章编号:1004-7786(2000)02-0057-07 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 戴俊生1,曹代勇2 (1.石油大学资源系,山东 东营 257062;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100083) 摘 要:盆地构造样式及展布规律研究是盆地构造研究的基础,对确定构造圈闭类型,指导油气 勘探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各种资料综合分析,将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归为14种基本类型,即生 长逆断层、单冲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反冲构造、生长背斜、断展背斜、纵弯背斜、滑脱褶 皱、断鼻构造、裂陷伸展构造、局部伸展构造、斜坡带和横向构造变换带。从动力学背景、基底 卷入性、级别划分等方面讨论了构造样式的基本特征。对控制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类型和展布的 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岩石物理性质和构造演化阶段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构造样式;构造圈闭;柴达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P452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南邻昆仑山,北接祁连山,西北界为阿尔金山,位于青海省的西北部,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亚洲中轴构造域〔1〕。是我国西部一个重要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内部构造特征具有明显地三分性特点,北部祁连山前地区以冲断构造为特征,称北部块断带。南部昆仑山前地区也表现为冲断构造,称昆北断阶带。中部发育巨厚的中新生界,以褶皱构造为特点,称为中央坳陷(图1)。 受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岩石物理性质、构造演化阶段等因素的控制,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具有自身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不仅对揭示该盆地的构造特征和认识同类型盆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确定构造圈闭类型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构造样式的基本类型 在揭示柴达木盆地基本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从油气勘探的需要出发,主要考虑与油气藏密不可分的正向局部构造和断层,强调构造样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各种资料综 收稿日期:1999-11-22 修回日期:1999-12-20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油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编号:970208-02-02) 作者简介:戴俊生(1958-),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教学及科研.

东营凹陷构造特征

东营凹陷的构造特征 东营凹陷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的一个中新生代断陷,东西长90km,南北宽65km,面积5700km2。从区域构造上分为:北部陡坡带、中央隆起带、洼陷带和南部缓坡带四部分。从方位上划分:其南为鲁西隆起,北为陈家庄凸起,东有青坨子凸起,西有滨县、青城凸起,是一个四周有凸起环绕的凹陷。凹陷具有北断南超的萁状凹陷特点,凹陷内部发育一系列正向二级构造带,近东西走向的中央断裂背斜带就发育于深洼陷之中。 平方王潜山披覆构造带是在前第三系古地形隆起的背景上,下第三系地层超覆,上第三系地层披覆的沉积构造,位于东营凹陷西部边缘地带,东北部紧邻利津洼陷,南部为博兴洼陷,西为里则镇洼陷,为一洼中之低隆起。其南面为青城凸起和鲁西隆起区,北面为滨县凸起,为平方王地区提供充足的物源。 平方王—平南潜山是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斜坡上的北东—南西方向上延伸的断块型古生界潜山带,构造上处于北东—北西断裂带的交汇处,应力集中,中深层断裂很发育。南侧的断层长期剧烈活动,一方面,在断层上升盘形成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的一系列中古生界断块山;另一方面,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使断层附近古生界地层产生裂缝,为潜山创造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本区南临博兴生油洼陷,东临利津洼陷,距油源区近,油气资源充足,断层可作为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具备良好的潜山成藏条件。通过地质分析及钻井揭示,平方王—平南潜山带存在4套潜山储集层,形成了该潜山带特有的“四层楼”潜山成藏模式,是寻找潜山油气藏的重要场所。 平方王—平南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分布不均匀,裂缝、溶孔和溶洞发育,储集空间具有结构形态上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化的突变性。研究区裂缝的方向主要是北东向,裂缝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西北部沿断层走向有个裂缝不发育的条带,其他各层段储层的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受北东和北西向断裂作用的影响,东营凹陷西部地区形成了北东、北西2个方向上的潜山带。 北东向德青城凸起、于家庄、平南、滨县、陈家庄西段构成了东营凹陷西部边界;北西向德草桥、纯化、平方王、林樊家构成了东营凹陷内部分隔博兴洼陷和利津洼陷的古隆起带。平王方—平南—于家庄潜山带位于北东—北西断裂带的交汇处,平王方—平南地区构造活动频繁,新老断层都很发育。断层以北东走向为主。由于断层长期剧烈活动,一方面,在断层上升盘形成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的一系列中古生届断块山;另一方面,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使断层附近古生界地层产生裂缝,为潜山创造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本区南临博兴生油洼陷,东临利津洼陷,距油源区近,油气资源充足,断层可作为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具备良好的潜山成藏条件。平方王潜山发现的滨78.、滨188块含油富集区块;平南潜山上探明含油面积4.5km2,石油地质储量为443*10^4吨,都充分说明了平方王—平南潜山带成藏条件良好,油气资源丰富。但鉴于该潜山带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以及对潜山成藏规律认识不清,为此多年来对该地区的勘探一直未有大的进展。 1.东营凹陷历经了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三期重要的构造运动。其潜山的形成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 2.东营凹陷潜山油藏主要分布在凹陷的南部、北部和西部边缘。 3.王古1潜山是属于内幕式的褶皱块断山,该潜山的内幕构造十分复杂,是经历了从古生界到新生界多期次挤压、拉张应力场相互叠加所发展起来的复杂地质体。 4.东营凹陷南斜坡能够形成油气藏的潜山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⑴具有有效的烃源岩(沙四上、沙三段或孔二段)及油气运移通道;⑵有发育大量裂缝以及溶蚀孔洞的有效储集层;⑶具有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并且指出了下一步可能的有利勘探区。 中央隆起带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含油气构造。 东营凹陷属渤海湾盆地济阳凹陷南部的一个一级凹陷,凹陷中构造特征是褶皱少、断层

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

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一)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柴达木神秘多彩的聚宝盆,范围包括格尔木市柴达木部分,德令哈市、天峻县、乌兰县、都兰县、大柴旦行政区,冷湖行政区,茫崖行政区。旅游区包括:格尔木旅游区(含昆仑旅游小 区,盐湖旅游小区、雅丹旅游小区);天峻-德令哈旅游区(天峻旅游小区、德令哈旅游小区);都兰旅游区(都兰旅游小区、诺木洪旅游小区)。 格尔木旅游区拥有丰富的高品位旅游资源,是青海省西部旅游发展中心。格尔木为青海旅游中转枢纽和西部旅游中心,以寻根朝觐、文化旅游、洞经古乐、观光购物、蒙古风情为主题。昆仑山是昆仑第一文化山,朝觐修炼圣地、华夏儿女寻祖地。格尔木是融观光、娱乐、健身、修学、科考为一体的盐湖旅游胜地。它将是西北靓丽的,独具魅力的高原旅游名城,成为吐蕃、吐谷浑古文化研究重要科考园地。 柴达木是神仙福地,道教圣境、盐湖之王,是神秘多彩的聚宝盆。柴达木旅游区北依祁连、南靠昆仑,有八百里瀚海之称。位于本区西

南的昆仑山是昆仑神话的摇篮。巍巍昆仑,横空出世,被世人誉为万山之祖,亚洲的脊柱。玉珠峰、玉虚峰传说是玉帝两位妹妹的化身,终年积雪,多冰川。即使在盛夏六月,依然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妙景观。玉虚峰脚下是中华道教昆仑派发祥地的昆仑主道场。传说是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山间奇峰怪石,飞禽走兽出没。山谷昆仑河清澈见底。西王母瑶池,湖水粼粼,碧绿如染,清澈透亮,水鸟云集。湖畔水草丰美,野生动物出没,传说是西王母举行蟠桃盛会之所。昆仑神泉传说是西王母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堪称中华第一湖,形成了沃野千里的奇观。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不沉的湖。由于盐盖异常坚硬,所以在湖面上可以修公路、建铁路、造高楼,形成湖面车水马龙,湖下碧波荡漾的奇观。横跨湖上长32公里的万丈盐桥,是世界上最长的盐桥。整座桥由盐铺成,堪称世界奇桥。察尔汗盐湖上建有多座钾肥厂,其中青海钾肥厂先进的船采船运生产工艺构成盐湖上一道亮丽的工业旅游风景线。钾肥厂内的大型人工盐池,在日光照耀下,绚丽多彩,形成盐海玉波的奇观。此外千奇百态的盐花、盐脑、盐钟乳是盐湖孕育出的自然奇观。 位于本区西北的风蚀地貌雅丹群,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尤其是南八仙,一里坪一带,分布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被世人视为魔鬼城,迷魂阵。南八仙一带雅丹犹如一个动物世界,有野马奋蹄,骆驼昂首,巨鲸戏水,虎卧龙腾,妙趣无穷。一里坪雅丹则是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分区及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tectonic divisio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in western region of Qaidam basin WU Mengmeng 1,YUE Zhenqi 1,MENG Ziyuan 1,WANG Wanjun 2,ZHANG Jinning 3 (1.Department of Ge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69,China ;2.Oil Production Plant 11of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Shanxi 710000,China ;3.Dagang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Tianjin 300280,China ) Abstract:The basic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basin and the basic geological knowledge can be revealed by the division of basin tectonic units.On the basis of the structural unit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in this area,to forecast the favorable zone and to guide the next exploration of the oilfield.It is found that the combi -nation of the high and low parts of the source rock in the basin is used for the division of tectonic units,which can make clear the oil and 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pattern in the reg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urce rock and the discovered reservoir.Key words :tectonic division ;tectonic evolution ;western Qaidam basin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分区及 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吴萌萌1,岳祯奇1,孟子圆1,王婉君2,张津宁3 (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9;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00;3.中国石油大港油田, 天津300280)摘要:通过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能够揭示盆地内部基本构造特征, 明确基础地质认识,是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基础工作。在已划分构造单元的基础上,进而研究该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对于有利区带的预测,指导油田下一步勘探有重要意义。在调研前人对构造分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方案后,发现将盆地源岩构造高部位和构造低部位结合起来进行构造单 元划分,更能明确该地区油气运聚模式, 清晰源岩与已发现油藏的分布相关性。关键词:构造分区;构造演化; 柴西地区中图分类号:TE1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285(2018)10-0005-04 DOI:10.3969/j.issn.1673-5285.2018.10.002 *收稿日期:2018-09-12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非常规能源矿产调查评价”基础地质调查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120113040700;中国石油天然 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科技项目, 项目编号:研究院2014-技术-勘探-07。作者简介:吴萌萌(1992-),在读硕士研究生,201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从事油气成藏研究工作。石油化工应用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第37卷第10期2018年10月 Vol.37No.10Oct.2018

全球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全球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文|康玉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全球共发育上千个沉积盆地,它们的形成演化以及所经历的构造作用非常复杂,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沉积盆地类型进行过多种划分,但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笔者基于对全球主要大型盆地进行的几十年的研究工作成果,对沉积盆地提出以下划分标准: ①大地构造背景及环境、构造体系特征、地球动力学因素等; ②盆地形成演化及纵横向结构特征; ③盆地充填沉积及相变。 据此将上千个沉积盆地总体上划分为3大类型: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其演化特征、沉积体系及油气分布规律等均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研究盆地类型及盆地演化特征,不但可以丰富石油地质 理论,而且对油气勘探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古生代克拉通盆地 1.1克拉通盆地的概念 克拉通盆地的概念:有广泛沉积、-般规模较大,以浅海相沉积为主,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岩浆活动较弱,多呈碟状、大而平缓的沉积盆地。该类盆地主要发育在古生代及中生代早期。

全球克拉通盆地分布广泛,在各大地块均有。如中国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盆地,俄罗斯西伯利亚盆地,美国密执安、二叠盆地,中东波斯湾盆地,非洲利比亚木祖克盆地等(图)。 1.2克拉通盆地的演化 1.2.1中国克拉通盆地的演化

中国大陆的形成及演化情况如表所示。 中国克拉通盆地演化共分4个阶段(表),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演化特征如图所示。

1.2.1.1裂陷-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Z-O2) 震旦纪早期-早寒武世昆仑-秦岭裂谷带已扩张成洋盆,发育了完整的洋脊型蛇绿岩套,华南陆块与华北-塔里木-柴达木陆块分离。此时,后3个陆块尚未分离,遍布于华北陆块南缘,如河淮、豫西、北秦岭、北祁连镜铁山、北山,柴达木陆块欧龙布鲁克、阿尔金山,塔里木陆块鲁克塔格等地,震旦系-下寒武统冰碛岩是充分的证据。 祁连-阿尔金的裂谷期延续到中寒武世早期。甘肃郭米寺一带早寒武世晚期-中寒武世早期大面积出露的富钠酸性火山岩和少量双峰式基性火山岩,含有多金属硫化矿产的较深水硅泥质沉积标志了裂谷轴之所在。中寒武世中晚期洋脊型-裂谷型蛇绿岩的出现表明北祁连已从裂谷阶段演化到了洋盆阶段。这时塔里木陆

一、东营凹陷地层及层序地层特征

东营凹陷底层及层序地层特征 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部,属于济阳凹陷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凹陷内古今系地层沉积厚度超过五千米,主要由湖泊成因的砂岩和泥岩组成。东营凹陷古近系由深到浅依次发育孔店组(Ek)、沙河街组(Es)、东营组(Ed);新近系由深到浅依次发育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Nm);第四系发育有平原组(Qp)。 一、古近系 东营凹陷在古近纪构造演化中发育了5个较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或局部不整合面,在地震剖面上相当于地震标准层TR(前古近系基底与古近系孔店组之间的不整合面)、T7(沙河街组四段与孔店组之间的不整合面)、T6′(沙河街组四段与三段之间的不整合面)、T2′(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与下亚段之间的不整合面)、T1(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图1),由此将东营凹陷古近系分为4个二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东营组。 (一)孔店组(Ek) 孔店组呈角度不整合主要覆盖在中生界之上地层年龄65Ma,其中凹陷西部的临商地区孔店组之下是下白垩统,凹陷北部是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凹陷中部以及与东营凹陷的过渡地区,孔店组主要覆盖在古生界之上,局部地区在太古界之上。处于盆地初始缓慢沉降时期,扇三角洲、湖底扇等沉积相均有发育,凹陷中央发育烃源岩和大套膏盐岩; 形成于早期初始裂陷构造演化阶段,处于湖泊、河流冲积扇沉积环境。 其中,孔店组二段以砾岩、泥岩互层分布为主,发育湖相暗色泥岩沉积,夹杂轴页岩和碳质泥岩,目前认为孔店组地层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的深层,;孔店组一段砂岩和碳质泥岩广泛分布。 孔店组层序在东营凹陷分布范围较广,在地震剖面上较易识别初次湖泛面与最大湖泛面,这两个面将孔店层序划分为地震反射特征明显不同的三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二)沙河街组(Es) 沙河街组又进一步细分为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和沙四段。 其中,沙四段主要分布膏岩、泥岩和少量白云岩,地质年龄50.5Ma。处于晚期初始断陷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形成于滨浅湖、咸水湖、辫状河三角洲冲积扇、扇三角洲及半深湖等沉积环境; 沙三段主要由深色泥岩组成,同时含有砂岩和页岩,砂岩透镜体发育。地质年龄42Ma。处于断陷伸展期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形成于湖底扇、扇三角洲、三角洲等沉积环境。沙三段是东营凹陷第三盆主要断陷期,也是湖盆最大扩张期。 沙二段主要由砂岩、砾岩、碳质泥岩组成。处于构造演化的断陷伸展期于断陷收敛期的过渡阶段。主要形成于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环境; 沙一段主要分布砂岩、泥岩和生物灰岩,地质年龄36Ma。处于断陷收敛期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形成于浅-半深湖体系、碳酸盐岩沉积以及三角洲和辫状河流环境; (三)东营组(Ed) 在东营组沉积末期,东营凹陷处于整体上升剥蚀过程东营组沉积末期至馆陶组沉积前具有8-10Ma。沉积间断期间东营组遭受明显剥蚀,一般剥蚀厚度为400米以上。地层年龄为32.8Ma,处于断陷收敛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形成于浅水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 岩性为紫红、棕红色及灰、灰绿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局部夹炭质泥岩、油页岩及灰岩。一般厚600—800米,最厚1000—1500米。 二、新近系 东营凹陷之新近系由深到浅发育有馆陶组和明化镇组。 (一)馆陶组 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其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主要是由河道下切冲刷面构成,每个完整的 河流沉积相序组合均可构成一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单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地层厚度较小, 旋回界面只能在岩心、露头和测井曲线上识别。东营凹陷馆陶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可划分为

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探讨

文章编号:1001-6112(2008)02-0115-06 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探讨 罗 群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气藏研究中心,北京 102200) 摘要: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多成因的叠合含油气盆地,不同学者对其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成因特征和形成机制认识有较大差异;在分析、归纳、总结了4种有代表性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沉积发育、构造发育史恢复、地震反射特征,提出柴达木盆地形成与演化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盆地、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挠曲盆地、古近纪挤压坳陷盆地和新近纪—第四纪前陆盆地共4个阶段的新观点,统一了对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的认识,对深化盆地地质认识、正确评估盆地资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成因类型;形成机制;柴达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1.2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F BASIN GENETIC TYPES OF THE QAIDAM BASIN L uo Qun (Research Center of B asin and Reservoi r ,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 ,B ei j ing 102200,China ) Abstract :The Qaidam Basin is a pet roliferous basin wit h multiple genetic types.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view point s about it s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during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Based on 4main view point s ,combined wit h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sedimentary generation ,tectonic history restoration and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it is concluded in t his paper t hat ,t he Qaidam Basin has experienced 4stages :rift 2subsidence basin from early to middle J urassic ,compression 2inflection basin f rom late J urassic to Cretaceous ,comp ressio n 2depression basin during early Tertiary and foreland basin from late Tertiary to Quaternary.This new opinion unifies knowledge about basin genetic types and mechanisms of t he Qaidam Basin.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f urt her research of basin geology and resource evaluation. K ey w ords :genetic types ;genetic mechanisms ;t he Qaidam Basin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重要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面积12×104km 2。已找到20余个油气田。由于勘探和研究程度总体较低,且地质结构复杂、演化历史多变,对其成因类型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1~17],甚至截然相反,主要表现在盆地演化阶段划分、各阶段成盆机制及出示的证据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不同演化时期成因类型认识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对盆地地质特征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的估计。因此,合理解释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恢复其形成机制,对于深化对柴达木盆地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1 成因类型现有观点 李春昱等[1]根据板块构造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属于塔里木—中朝板块,可能是由中朝地块分裂出来的微型古陆,夹持在秦祁昆古生代地槽褶皱带之间。在塔里木—中朝板块的北侧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南侧为羌塘—华南板块、冈底斯板块和印度板块(图1)[2]。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与上述板块或地块间复杂的拉张裂解、俯冲消减和碰撞闭合作用密切相关。 对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的认识,存在多种观点, 收稿日期:2007-11-08;修订日期:2008-02-19。 作者简介:罗 群(1963—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成藏机理研究。E 2mail :luoqun2002@https://www.360docs.net/doc/233176779.htm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CB202306)。 第30卷第2期2008年4月 石 油 实 验 地 质PETR OLEUM GE OLOG Y &EXPERIMENT Vol.30,No.2Apr.,2008

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姓名:龚文 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班级:矿物S101 学号:201071012 2011 年 6 月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班级:矿物S101 学生:龚文学号:201071012 资源评价是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在大量勘探数据、成果与地质认识综合分析归纳基础上,通过恰当方法,对地下油气资源总量与分布做出估算与评价。油气资源评价是为油气勘探决策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油气勘探决策的依据,为政府制定国家能源政策提供依据的一门科学,它是石油勘探综合研究与系统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介于石油地质学和勘探经济学之间的一门应用学科。 油气勘探评价包括区域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具体勘探目标评价两大方面。油气勘探评价结果是制定勘探部署决策、开展具体勘探生产实践的主要依据与基础,可以说,勘探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中首要且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因此,探讨与分析油气勘探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技术发展水平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对于进一步提高勘探评价水平,不断满足勘探生产的实际需要,以及促进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油气勘探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 1 .1区域资源评价只关注总资源量,不能提洪资源的空间分布,无法称总资源量落实到具体目标,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成因法、类比法、统计法及专家特尔斐法等四大类川。 以盆地模拟为主的成因法,虽然能够较好地揭示评价区内各烃源灶的生烃潜力,但由于目前在油气运聚模拟方面还存在诸多的技术难题,尚无法在工业评价中真实重建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从而难以直接得到各勘探目标的工业聚集量(资源量)。因此,在实际工业化评价中,成因法资源量计算一般采用生烃量乘以运聚系数或排烃量乘以聚集系数的方式得到。 类比法是在对低勘探程度地区进行评价时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理论依据为地质成因与结构相似的地质对象之间,其油气资源潜力具有相应的可比性。因此,类比法的主要做法是:首先进行评价对象的地质特征分析并选定已知类比对象;然后根据类比对象之间的具体参数指标值确定两者的相似性与相似系数,从而确定评价区的关键参数—资源丰度值;最后利用资源丰度值,采用对应的面积丰度法、体积丰度法、沉积岩体积法得到评价对象的总资源量。可见,作为一类应用于低勘探程度地区的简便评价方法,类比法无法提供具体目标及目标资源量。 统计法,是根据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整理、分析已完成的勘探工作和(储量)成果,建立预测模型,进而预测未发现油气资源量并估算总资源量。根据其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及着眼点的不同,又可分为统计趋势预测法、油气田(藏)规模概率分布法、地质因素分析法等3类。

全球裂谷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2019.23科学技术创新全球裂谷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张立伟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100083)1裂谷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 裂谷盆地是伸展盆地常见的型式。国内外学者通过对裂谷 盆地大量研究,将裂谷盆地定义为: 由于整个岩石圈遭受伸展破裂而引起的,常常是一侧或两侧为正断层的盆地。受断裂作用影响是此类盆地的主要特点。在不同基本的断裂作用影响 下,盆地出现隆坳相间、凹凸相邻的构造格局, 在持续的沉降期内沉积巨厚的沉积物,其间生成的油气进入背斜、 断块、不整合及岩性等圈闭形成油气藏。 根据裂谷盆地的区域构造位置, 可将其划分为大陆裂谷、大洋裂谷和陆间裂谷三类,大陆裂谷的典型实例为东非裂谷, 大洋裂谷的典型实例为大西洋中央海岭上的裂谷, 而陆间裂谷的典型实例为红海裂谷。大陆裂谷向陆间裂谷发展,陆间裂谷进一步向大洋裂谷发展,成为裂谷的演化系列,油气的勘探实践证明,大陆裂谷盆地油气丰度最高,其油气源岩层不仅有普通沉降 的断裂晚期和后断裂期的海侵层, 还有自身断裂期的构造湖相层。根据裂谷盆地的发展演化, 可分为前裂谷期、同裂谷期和后裂谷阶段。 裂谷盆地的分布主要与板块构造的分离或碰撞有密切关 系。总体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大西洋型裂谷系, 主要形成于大陆板块的开裂时期,可能是对流环重新调整的结果。在南美 东海岸和西非海岸分布一系列的裂谷盆地, 并逐渐演化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同时由于中非裂谷系的走滑伸展作用,在非洲板块内部由于远源应力场作用形成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二是西太平洋型裂谷系,其形成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的结果,如中国东部的裂谷盆地群。三是与板块碰撞有关的裂谷,一般是在陆一陆碰撞过程中和随后的应力场的衰减过程中局部伸展形成的裂谷,如秘鲁的塔拉盆地等。 2裂谷盆地成因机制 Allen 等(2005)提出裂谷、夭亡裂谷、 内克拉通坳陷、被动边缘是岩石圈伸展过程统一控制的裂谷-漂移盆地演化序列, 它们的发育受大陆持续增加的伸展率控制。两种相联系的机制可以解释这类盆地的许多特征:a.地壳脆性伸展,造成伸展断层系 和断层控制的沉降;b.岩石圈韧性伸展后的热松弛作用, 造成区域性的后裂谷沉降。当张性应力不足以克服岩石强度时,形成 陆内坳陷盆地;当张性应力足够大时, 足以克服岩石强度,产生控制边界的正断层,形成裂谷盆地; 当裂谷继续伸展,如果为三叉裂谷,其中两支演化为原始洋或大洋盆, 另外一支发育不足,形成坳拉槽;裂谷继续发展,即从大陆裂开进入漂移阶段, 则在洋盆边缘发育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导致裂谷盆地发育的驱动力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板块边界驱动力、软流圈对流在岩石圈基底造成的摩擦应力和偏向拉张应力以及岩石圈的伸展,这是控制着裂谷盆地发展的主 要动力;第二是发生在造山带上部以及地幔对流、 地幔柱上部的岩石圈内部的偏向拉张应力,其虽然不是产生裂陷作用主要的 驱动力,但对岩石圈减薄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控制着与裂谷相关的火山活动的发生,如果这些偏向应力与板块边界和地幔 拉张应力相互作用,岩石圈的屈服强度会超过极限, 从而导致裂谷作用。 3全球典型裂谷盆地地质演化特征 裂谷盆地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是极其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油气资源占全球总油气资源的三分之一,目前国内外在该类盆地的油气勘探中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Mann 等(2007 年)对世界945个巨型油气田构造背景的统计, 有283个位于裂谷盆地中。大部分裂谷盆地油气储量丰富,例如非洲的锡尔特 盆地、阿布加拉迪盆地、苏伊士湾裂谷盆地; 欧洲的北海北部盆地、东北德国盆地、东巴伦支海盆地、 第聂伯-顿涅茨盆地、伏令-特伦纳拉格盆地、阿基坦盆地、 莫尔盆地、东爱尔兰海盆地;亚洲的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马里盆地、 库泰盆地等。少数裂谷盆地无油气储量,如北美洲的东、西格陵兰盆地、亚洲的Laptev Basin 、欧洲的朗吉多克盆地、利翁湾盆地和加里西亚盆地以及非洲的安扎盆地、东非裂谷系东支等。 3.1欧洲裂谷盆地 欧洲裂谷盆地发育在古生代造山缝合线之上,主要在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发育,广泛分布在西欧和大西洋地区东欧南部 边缘的赛特造山带、 阿蒂曼-巴伦支海地区和贝加尔地区。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时期是西伯利亚地区主要的构造和岩浆活动期,发育西西伯利亚、皮亚西纳-哈坦加(Pyasina-Khatanga )和南喀拉海(South Kara Sea )裂 谷系。在晚古生代,受碰撞造山的影响, 晚前寒武纪地壳增生了至少2km ;在中二叠世,乌拉尔造山带为喜马拉雅型; 在二叠纪-三叠纪转换期,西伯利亚组成劳亚古陆的一部分, 其侧翼为上扬斯(Verkhoyansk )被动边缘,该被动边缘受到中-晚泥盆世 的裂谷作用,陆壳分离在石炭纪达到发育顶峰; 到侏罗-白垩纪,西伯利亚东南部变为安第斯斯型造山带的一部分。 摘要:裂谷盆地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是极其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不同地区裂谷盆地构造演化的特征不同:欧洲裂谷盆地发育在古生代造山缝合线之上,主要在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发育;非洲裂谷盆地的发育与冈瓦纳大陆解体有关, 是非洲大陆板内和边缘伸展作用的结果,侏罗纪时期,冈瓦纳在非洲西北部与劳亚分离, 与此同时或稍后,在东南部与印度-澳洲板块分离,白垩纪早期,冈瓦纳内部非洲大陆与南美分离,古近纪,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板块分离。亚洲裂谷盆地主要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 亚板块的俯冲,主要在新生代发育,裂谷阶段后期一般经历构造反转碰撞造山; 北美裂谷盆地数量较少,形成于冈瓦纳古陆裂解时期,构造演化特征表现为基底及前裂谷发育阶段较长,同裂谷演化阶段较短。 关键词:全球;裂谷盆地;构造演化中图分类号:P5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390(2019)23-0015-0215--

柴达木盆地盐湖简介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内陆大型的山间盆地,盐类沉积储量居世界之冠,是一个盐的世界,有“聚宝盆”的美誉。“柴达木”在蒙语中的意思是“盐泽”,这个名字非常确切地表达出了柴达木盆地的自然景观,盆地内有湖泊51个,其中淡水湖1个(克鲁克湖),半咸水-咸水湖7个,盐湖43个。 柴达木盆地居于青藏高原的东北侧,位于东经90°00′-98°20′,北纬35°55′-39°10′之间,四周为高大山系所围绕,构成了一个轴向为北西-南东向的不规则的菱形向心汇水盆地,盆地长轴约为650km,短轴约为250km,面积为121000km2。柴达木盆地南侧是昆仑山系的祁漫塔克山和布尔汗布达山,海拔高度一般在3500-5500m;盆地北侧由祁连山系的乌兰大坂山、马海大坂山、达肯大坂山和中吾农山等一系列阶梯状的山脉所耸崎,海拔都在3500-4500m以上;阿尔金山系东段的阿哈提山、安南坝山位于盆地的西北侧,构成了与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分水岭,海拔一般都在4500m以下。 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多风少雨,具有高原荒漠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2-4℃,年平均气压为725mbar。以西风为主,最大风速为20-22m/s。年日照时数可达3200-3600h。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尤其是盆地西部不足20mm,东部稍高些,只有德令哈和都兰地区有时年降水量大于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6、7、8月份。柴达木盆地年蒸发量在2000-3000mm之间,最高可达3700mm,是世界上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柴达木盆地盐湖的主要特点是:(1)湖面海拔高,湖水深度浅;(2)表面湖水具有很高的含盐度,硼、锂及其它稀散元素较富集;(3)“干盐滩”占主导地位,表面湖水和“干盐滩”的晶间卤水之间有广泛的水力联系。 柴达木盆地是世界海拔较高的盐湖区之一,盆地内各盐湖的湖面海拔分布在2675-3171m之间,其中涩聂湖海拔最低,小柴旦湖海拔最高。柴达木盆地盐湖表面湖水深度都比较浅,一般只有几十厘米。柴达木盆地各盐湖的平均含盐量为332.4g/L,比海水高出10倍,其中团结湖最高,可达526.46g/L。在柴达木盆地的“干盐湖”和“干盐滩”的盐类沉积层中,都含有丰富的晶间卤水,而且由于各湖区盐类沉积的厚度远远大于表面湖水的厚度,所以晶间卤水的总量也远远大于表面湖水的总量,因此“干盐湖”的晶间卤水也就成为柴达木盆地盐类资源

全球油气分布特征

目录 一、前言 (2) 二、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产量分布 (2) 2.1世界石油储量 (2) 2.1.1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不足 (2) 2.1.2世界石油储量分布不均 (3) 2.2全球石油价格及发展趋势 (5) 2.3全球石油的分布和储量 (5) 三、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产量分布 (9)

一、前言 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因石油而引起的争端和战争不断,甚至有人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对能源争夺的战争。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它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求矛盾及其对外依存度相联系,同时它还与该国对世界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及控制力相联系。在此种情况下,各国都在努力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对经济的作用越大,就越造成世界经济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日本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但其自身能源匾乏,主要依赖进口。中国虽然自己有石油生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93年起,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中国2003年日消费石油546万桶,己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二、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产量分布 2.1世界石油储量 2.1.1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不足 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是非再生资源,探明储量对石油价格影响很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世界油价长期走低,导致国际资本从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大量撤离,自此世界石油勘探再无重大进展,国际石油市场新增产能停滞不前,而原有产能却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据工AE估计,现在低成本的大油田基本上都己被发现,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 陆广彦 青海省都兰县气象局816100 摘要: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基本功能单元,是指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柴达木盆地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形势和其特殊性要求必须采取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方针,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本文从分析研究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后果,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变化原因对策 一、引言 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因在青海湖西而得名。北与甘肃交界,西与新疆接壤,南与西藏为邻,地域辽阔,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5.17%,其主体是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我国蒙古族、藏族自治的地区。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寒冷干旱,多风沙,从边缘至中心的地貌依次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沼泽、湖泊六个环形带,以干燥剥蚀山地、风积地貌、湖积和洪积地貌为主,属干旱风成的地貌组合,集中了青海省大部分沙漠、戈壁、风蚀残丘、盐沼和碱滩。柴达木盆地风能、太阳能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海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全省生态环境改变具有深刻影响,近五十年来,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从柴达木盆地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后果,提出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措施,这对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柴达木盆地生态现状 柴达木盆地生态以山地、滩地、湖泊、草原、野生动植物以及石油、盐等矿藏资源为主,高寒干旱,处于大陆气候与东部季风气候接触的边缘。气候的基本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差大,年差较小;降水分布地区差异大,一般承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增。西部地区最为干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