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教案

教学目标:1、能够用想象再造诗歌意境,理解情感

2、能够分析表达情感的手法: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衬哀情

3、能够运用集中诗歌解读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生:书中自有颜如玉,)猜一猜,这是谁写的诗句?(生:不知道)这是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叫《励学篇》,传布天下,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人不知,一朝高中天下闻。有一个人14岁中进士,一路攀升,官至丞相。人称富贵宰相,门生有范仲淹、欧阳修等大佬。这便是“太平宰相”晏殊。他曾写过一名句叫无可奈何花落去,(生:似曾相识燕归来。)

师:花落,归燕很自然的景物,加了“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词,惋惜与欣慰交织一起,蕴涵着一种生活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它消逝,但消逝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重现,生活不会因为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变得一片虚无。写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首代表作,《蝶恋花》,这首词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呢?

二、整体感知

1、要理解一首诗歌,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1:读。反复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我们打开诗歌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生2:抓意象。意象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凝结着诗人的情感,抓住了意象就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那我们最近接触过哪些意象。

生:酒,风,梧桐,菊花,雁,杜鹃,月……

师:还有什么解读诗歌的方法?

生:知人论世。对作者创作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内容,情感的把握,有助于理解他的其余诗歌。

2、运用第一把钥匙,我们来认真读这首词

请一个同学用最有感情的方式来读一下本词。

一生读。

一首词,要想读好,首先我们要能读好重音、节奏、语调和拖音。

诵读指导

3、这首词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离别的愁苦。

从哪里读到的?(明月不谙离别苦)(我们称这句话是全词的——词眼)(板书:理解诗歌的情感可以抓住诗歌的诗眼、词眼)

师:离别总是充满了悲愁,怨恨、苦闷的,它折磨着无数的迁客骚人,刻骨铭心,让人肝肠寸断,正如:江淹说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柳永就也曾经慨叹过“多情自古伤离别!”

你读的时候感觉到了主人公的愁与恨了吗?让我们走进诗歌,切身体会。

三、文本研习

1、品读上片:

晏殊是位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他没有苏轼宦海沉浮的经历,也没有杜甫颠沛流离的苦痛,却也逃不脱人间的悲欢离合之情。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主人公的愁与恨的?请从上片中任选一句进行解析。

(1)槛菊愁烟兰泣露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3)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上片小结:

上片融情入景,借助丰富的意象传达了浓厚的悲愁之情。

2、品读下片:

(1)问:内心充满了悲愁的主人公又会用哪些方法来排遣苦闷呢?

明确:独上高楼、欲寄彩笺。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2)“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4)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

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3、综合分析上下阙意境有什么不同

我觉得是两种不同的意境。上片,主人公的视线一直停留在周遭的事物,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小小的庭院。栏杆边的菊花,兰花,然后随着罗幕轻启,又借那一双眼,我们看到了双飞的燕子,视线上移,又看到了天空中的一轮圆月,这样的意境是比较狭小。下阕,我们又看见那个主人公,他立于楼的最高层放眼望去,所有一切尽收眼底,视线一直到达了路的尽头,虽然眺望的人儿没有出现,但是意境是阔大的。

四、对比阅读

对于晏殊的这首《蝶恋花》,正好有一首杜安世的《端正好》一词与之相映照。这两首词构思、内容皆相似,且两人生年相近,无法判断是否有抄袭之嫌,但相比照,粗精优劣自现。

杜安世《端正好》

槛菊愁烟沾秋露。天微冷、双燕辞去。月明空照别离苦。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凋寒树。凭阑望、迢迢长路。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

这两首诗构思内容非常相似,请任选一处从诗歌炼字用词方面谈谈各自的优劣。

提示:“泣”比“沾”更加生动,赋予景物人的情感,客观景物染上人的主观情感。而且晏词的意象比杜词更丰富。

“明月不谙”拟人化手法,写出主人公的埋怨,这无理的埋怨正说明离愁的煎熬。

“斜光到晓穿朱户”,“到晓”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彻夜不眠。

“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照应前文的“到晓”,一夜西风使绿树凋尽,可见西风之烈,以衬人物内心之愁。

“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所谓望穿秋水是也,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问句作结,全词在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增添了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余韵。

教师总结:

虽然是看似相同的两首诗歌,但是不同的用词、修辞会产生差别甚大的效果。古时候有很多善于炼字苦于炼字的例子,比如郊寒岛瘦。

五、归纳方法

今天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解读这首词?

1、朗读体会

2、抓诗眼词眼

3、想象复活意境

4、对比鉴赏

随堂练习

鉴赏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撼庭秋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具体分析上阕中景和情的关系。

古诗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翻译赏析

古诗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翻译赏析《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前言】 《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翻译】 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鉴赏】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

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

古典诗词鉴赏: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及训练

古典诗词鉴赏: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鉴赏及训练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 1、无定据:没有一定。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几许:多少。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创作背景】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八岁。[13] 【作品鉴赏】 《蝶恋花·出塞》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首小令,是侍从康熙帝出塞之作。表面是吊古,但有伤今之意,刚健中含婀娜。说从前幽怨,也不是很古的从前,铁马金戈,青冢黄昏,隐约透示着满清入关以前各族间的战事痕迹。今古河山无定据,含而不露,不让人得以指摘。纳兰氏与爱新觉罗氏是世仇,虽仕于清廷,怕还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来。面对大好河山,多少风云人物,你争我夺,或长期或短暂地占据它,但谁也没有永久地据有这些地方。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二句白描,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景,画角声声,矫健的牧马频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使人联想起为争夺这块土地鏖战厮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这些红叶,又一次把人带进了对历史的回忆,加深了作品的纵深的历史感。 词的下片抒情,写自己出塞的感触。从前幽怨应无数。首句议论,直接承上阕对古战场

宋词英译:苏轼《蝶恋花·春景》汉英译

【引】《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写的一首词作。上片写伤春:触目红花纷谢,柳绵日少,青杏初结,普天芳草,充满了繁华易逝,“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下片写伤情:借“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意象,寓有对朝廷一片痴心却被贬官远谪的惆怅,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坎坷、飘泊天涯的失落心情(据百度词条)。本词写了一个初遇动情却未得芳心的爱情故事片段,其中“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已成为名句。 本译诗采用明白晓畅的现代英语翻译,格律为抑扬格七音步,无韵。译者在追求信、雅、达的基础上,较为注重文意的忠实、自然、顺畅和诗意的最大限度的保留。之所以有格律而不用韵,也是考虑到如果刻意押韵的话,必然会因韵害义,一来可能会歪曲原义,二来会使文意不自然,不通畅,甚至显得拗口。英文和中文毕竟有很大差别,

为了套上一个韵脚,难免要作文意的变换,甚至不得不生搬硬套,牵凿附会。这样就会舍弃最贴切、最合意的词语和句子,得不偿失。对于诗歌来说,语言通顺、文意流畅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语义都不通畅,即使押韵了,诗意也荡然无存。诗歌是最美的语言,语言拗口的诗句,即使写得巧妙,也是无诗意的。 本诗译者为本文档上传者,请尊重劳动成果,勿剽窃,引用时请注明译者:罗沐。 【Love of Butterflies and Flowers】蝶恋花 Spring Scene 春景 Su Shi 苏轼 罗沐译 The flowers shed the red remains, the green almonds were small; The swallows flied back here where a river green surround’d a house; The willow branches kissed apart its fewer catkins in wind; Anywhere rose up the grass that perfumed any corner of land. The wall inside ran a sting, the wall outside ran a road; Out of the wall a man walked, within the wall a lass laughed; Then the laughter faded away, and the voices down died; Just the warm-hearted was hurt but by the cold-hearted.

苏轼古诗词《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词《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原 文译文赏析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宋代:苏轼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译文】 昨夜的秋风好似来自万里之外的家乡。月亮攀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冷气透入人的衣袖。在异乡作客的我抱着被子愁得睡不着觉。更哪能忍受漏壶一滴滴的声音,越发觉得长夜漫漫。 寄居他乡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梦里醒来凄绝伤神,一觉醒来满面都是相思的泪水。衣带渐渐宽松,不为别的什么。只为新

到的书信,又平添了许多憔悴。 【赏析】 此词写的是一个“愁”字。 为何而愁?乍看是秋风冷月触动了离人的乡愁。秋风、明月是容易触发乡愁的,不过读完全词才知道几乎被词人瞒过,原来激发词客乡愁的,并非秋风明月,而是思妻之愁。 其愁若何?答曰:”有客抱衾愁不寐“。“羁舍留连”、“梦断魂销”、“衣带渐宽”,都是写愁,但都不如“抱衾不寐”深刻形象。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中“长如岁”三字又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对与妻子相见的期盼,怨时间过得太慢。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这里用“相思泪”来抒写思妻之情。 “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此句尤为抒写了羁旅思妻的感伤情怀,为相思而憔悴消瘦。“新书报我添憔悴”,妻子近日来信,说她因思“我”而一天比一天憔悴!说月能“冷透人衣袂”,说“玉漏长如岁”,是无理的,但却合情。另有龙注引简文帝诗,仅出“衣带宽”意,没有联系两句词的上下文意笺释。

按此处词意当从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中脱化而出,况且,“衣带渐宽”、“憔悴”等字面也有关连。 月冷、夜长,用今天美学术语来解释,是一种移情作用。文学大家其风格是多样化的。苏轼写豪放词,亦间写婉约词,此词风格即属于后者。 扩展阅读:苏轼轶事之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词牌的名称,分为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刘永、苏轼、晏殊、纳兰性德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下文收录了多人的《蝶恋花》 纳兰 蝶恋花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著香肩无可说,樱桃暗解丁香结 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瘦断玉腰沾粉叶,人在那不相思绝。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皎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榻帘钩说。唱罢秋风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 又到杨柳曾折处,燕子依然,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明日春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蝶恋花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之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蝶恋花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班骓一系无寻处。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聃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晏殊 蝶恋花 碾玉枝头双凤小。倒晕诀,画得宫眉巧。嫩青罗裙胜碧草。鸳鸯绣字春衫好。 三月露桃芳意早。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水调声长歌未了。掌中杯尽东池晓。 蝶恋花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为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东南挂。 分钿擎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蝶恋花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蝶恋花 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一曲阳春春已暮。晓莺声断朝云去。 元谁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月细风尖垂柳渡。梦魂长在分襟处。 晏几道 蝶恋花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分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飘酒面。燕子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蝶恋花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

蝶恋花

《蝶恋花》教案 教学目标:1、能够用想象再造诗歌意境,理解情感 2、能够分析表达情感的手法: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衬哀情 3、能够运用集中诗歌解读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生:书中自有颜如玉,)猜一猜,这是谁写的诗句?(生:不知道)这是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叫《励学篇》,传布天下,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人不知,一朝高中天下闻。有一个人14岁中进士,一路攀升,官至丞相。人称富贵宰相,门生有范仲淹、欧阳修等大佬。这便是“太平宰相”晏殊。他曾写过一名句叫无可奈何花落去,(生:似曾相识燕归来。) 师:花落,归燕很自然的景物,加了“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词,惋惜与欣慰交织一起,蕴涵着一种生活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它消逝,但消逝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重现,生活不会因为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变得一片虚无。写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首代表作,《蝶恋花》,这首词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呢? 二、整体感知 1、要理解一首诗歌,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1:读。反复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我们打开诗歌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生2:抓意象。意象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凝结着诗人的情感,抓住了意象就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那我们最近接触过哪些意象。 生:酒,风,梧桐,菊花,雁,杜鹃,月…… 师:还有什么解读诗歌的方法? 生:知人论世。对作者创作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内容,情感的把握,有助于理解他的其余诗歌。 2、运用第一把钥匙,我们来认真读这首词 请一个同学用最有感情的方式来读一下本词。 一生读。 一首词,要想读好,首先我们要能读好重音、节奏、语调和拖音。 诵读指导 3、这首词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离别的愁苦。 从哪里读到的?(明月不谙离别苦)(我们称这句话是全词的——词眼)(板书:理解诗歌的情感可以抓住诗歌的诗眼、词眼) 师:离别总是充满了悲愁,怨恨、苦闷的,它折磨着无数的迁客骚人,刻骨铭心,让人肝肠寸断,正如:江淹说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柳永就也曾经慨叹过“多情自古伤离别!” 你读的时候感觉到了主人公的愁与恨了吗?让我们走进诗歌,切身体会。 三、文本研习 1、品读上片:

(完整版)高考真题边塞诗鉴赏汇编,推荐文档

高考真题边塞诗汇编 1、(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边塞诗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5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边塞诗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3、(05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边塞诗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答案:(1)D(2)C(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4、(06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边塞诗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6.答案:(5分)(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5、(0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边塞诗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6、(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边塞诗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

蝶恋花苏轼扩写

蝶恋花苏轼扩写 时间:2019-06-30 12:40:13 | 作者:李思琦 那几瓣花瓣,曾像女人家腮边的胭脂一般嫣红,如今却像浸过水似的,无力地垂在枝头,就待春风一吹,幽幽坠地泥地。看着看着,不禁对春尽的那一幕,感到惋惜。 “啾”,我被这声鸟叫激地回过神来,目光就追随着那只燕子看了去,它似乎很爱说话,尽管这附近没有什么能陪它交谈的鸟儿,它还是自顾自地叽喳着。自己也有满肚子话想说的我,倒不嫌它烦,这冷清的街道,反而因为有了这一两声才灵动起来。“啾”,我也学着叫了一声,那只燕子却没有一丝看我的迹象,扑着翅膀,从杏树上飞走了。现在只留下我,与这杏树做伴咯,可惜它不会说话,那刚冒出脑袋的青杏也给不了我什么兴趣。燕子飞得匆匆,就像时间总是很快逝去,眼下这美丽春光,也会在不久后消散。可我只要想起明年的春、将来更多的春,伤春的心思就明朗了不少,艳丽的春天不止这一年。也许我也是一样,总会有盼到云开日出的一天,只是需要时间。 大片的绿色闯进我的眼帘,不同于青涩的杏子,更显生机,更有活力。那是一片爬山虎,贴在洁白的墙上,风拂过时,它便朝我微微颔首。墙边一湾流水,并不深,却有着翡翠的色泽,隐约倒映出柳树的身影。能在街巷中见到杨柳与绿水这等美景,足够幸运了。我莫名羡慕起刚才那只燕子,能见到团团柳絮被风一次次撕下,像蒲公英一般弥漫在空中;能见证水流与清风的交谈与共舞;能在爬山虎的陪伴下,经历全盛的春天。 不知不觉,街巷的人多了,他们大多行色匆匆,仿佛忙得停不下脚步。只是有几个路过我时,投来奇异的目光。大概是惊奇世上竟有如此清闲的人吧。我抬手摸摸柳树苍老的枝干,这群为生计奔波的人,连生机勃勃的春意都无暇留意啊。至于他们怎么看待我,我倒不在乎,几时老百姓能有闲情逸致欣赏春光就好了。是吧,老垂柳。 正喃喃自语着,墙内传出银铃般的笑声,霎时间,我的呼吸都放轻了。多么美妙的笑声,那一定是个花儿般年纪的女子,让人不由地猜测院子里的情景,是什么事引发着无邪、愉悦的笑?噢,一定是在荡秋千,我听到了风的呼声。听多了民间疾苦的耳朵,此刻化成了干涸的土地,急需要这种愉悦笑声的滋润。可是,我静了,那一头也不再笑了。等了许久也没听到她再出声,想必是回屋休息了吧?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求而不得的愣头青,而那位姑娘则是随着春风远去的无情流水。 转身,又看到一颗青杏,杏子青涩,也是满满的希望。突然有一种冲动,要与它分享那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要同它谈谈在别处不敢轻易出口的理想……

伟华《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蝶恋花》教案定稿(伟华制作) 另有配套课件 【教学目标】 1、把握词中常用意象,感悟全词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情感。 3、欣赏探究名句,理解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情感。 2、欣赏探究名句,理解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欣赏探究名句,理解掌握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灿若群星的文人中,有一个人一定值得我们记住,他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也一定已经被我们铭记。好,今天就让我们身化蝴蝶,到他的那朵《蝶恋花》间驻足流连。那么他是谁呢?他为什么能写出如此绝妙好词,请看大屏(播放课件—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兼文武二职的宰相,进入了人生的巅峰阶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咏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词作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吟弄风月,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亦颇有意味深长者。有《珠玉词》。 (三)、师范读 (四)、文本初步梳理。 1、看注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⑴,罗幕轻寒⑵,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⑶,斜光到晓穿朱户⑷。昨夜西风凋碧树⑸,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⑹,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品注释 ⑴槛(jiàn):栏杆。 ⑵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⑶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 ⑷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⑸凋:衰落。碧树:绿树。 ⑹彩笺(jiān):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2、写出全词大意。 译文

《蝶恋花》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

《蝶恋花》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联系全词及写作背景,你从“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中读到哪些隐含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解析]①园林富丽,春色迷人,但“似此”二字却流露出这好风景已与自己无关的感受。因为词人遭遇贬谪外放,虽然重回汴京,又到旧时园林,但已物是人非,词人临老,妻子过世,再无欣赏“好风景"的心情了。②“流落归来”看似轻轻一笔,却内涵丰富,概括了词人七年的迁谪生涯,包蕴无穷的辛酸。 (2)把上下阕对照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解析]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以上阕的乐景反衬下阕的哀情;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赏心悦目,令人留连;但词人对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境况凄凉孤寂,苍茫暮色与垂老之人,令人悲徊不已。情景之间形成强烈反衬。(或“写景设色愈是富丽,就愈反衬出词人心情的黯淡凄凉”)

其他答案:象征手法(或比喻手法)。首句写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象征(比喻)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天晴虽可喜,但夕阳黄昏义可悲,这又比喻了被贬之人被召固然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现实。 [诗词简析] 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起笔“小雨初晴回晚照。”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终见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阳黄昏,亦复可悲。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这初晴晚照之中。接下来“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二句更需玩味。楼台本已巍峨壮观,叠下“金翠”二字状之,气象更加富丽堂皇。如此金碧辉煌的楼台,沐浴于晚照霞辉之中,其倒影又映现于荷池之水面,楼台本身与其倒影,遂构为一亦实亦幻的庄严景观。难怪《宣和画谱》称王诜“风流蕴藉,真有王谢家风气”。“杨柳垂垂风袅袅。”词人更以如画之笔,渲染出池塘上一片春色。杨柳垂垂,原是静态;风袅袅,则化静态为动态,姿态具动静相生之妙。“袅袅”二字极美。从其手迹可见,此二字真是姿媚无限,笔意之美,与词情相得益彰。“嫩荷无数青钿小。”歇拍承上文芙蓉沼而来。时值春天,初出水面之嫩荷,宛如无数青钿。至此,盎然春意触目萦怀。

苏轼《蝶恋花·春景》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蝶恋花·春景》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 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 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 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 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 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 容简要赏析。(5 分) 答案: (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 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 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 比较“绕”和“晓”的,言之成理,给 2 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 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 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 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 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 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 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 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 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 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 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蝶恋花的唯美句子

蝶恋花的唯美句子 1、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2、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3、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4、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6、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7、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8、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9、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10、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11、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12、桃叶不言人不语,眉尖一点君知否。 13、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4、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难相应。 15、忙处人多闻处少。闲处光阴,几个人知道。 16、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17、屏上罗衣闲绣缕,一晌关情,忆遍江南路。 18、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19、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 20、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21、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 22、花儿花儿为谁开,一年春去春又来,花儿说她为一个人等待。 23、泪花落枕红棉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24、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25、淡红褪白胭脂涴。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 26、重到旧时明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27、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8、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29、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去去丁零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 30、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31、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32、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3、若道客愁容易辍,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一纸乡书和泪摺,红闺此夜团圞月。 34、欲尽衷情书尺素,素把人误,误被红绳缚。如今道尽衷肠苦,执

《蝶恋花》诗词鉴赏

《蝶恋花》诗词鉴赏 《蝶恋花 》诗词 鉴赏 宋·晏殊作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析晏殊的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愁?词中已 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古今写离愁的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 处,以致能脍炙人口。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 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 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的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如果说词 的上片对愁的刻画是内倾的幽深的, 那么词的下片对愁的展现则是外向的悲壮的, 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的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的诗词。 词的上片,作者寄愁于景,通过槛菊、兰花、月光等意象渲染离愁之苦,这 种情感呈现方式是含蓄的,幽微的,非常的真切。“槛菊愁烟兰泣露”,传神在 “愁”、“泣”二字,用拟人化手法隐约透露主人公内心情感。试着将这二字改 成“绕”和“滴”,就韵味全无了。“燕子双飞去”、“月光穿朱户”,这些景 象触动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隐秘处,使其内心愁绪弥漫扩散,彻夜难眠。 内心之愁实在无法装盛了, 那就只好设法排解, 于是很自然地有下片“独上 高楼”的举动和“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愿望。 “望尽天涯路”似乎为情感宣泄找 到了一个突破口, 但天涯路的尽头是什么呢?除了虚空还是虚空, 这使主人公内 心之愁更深更浓了。欲寄书信,却又是山长水阔,无处可达,更使内心之愁带上 一点悲凉甚至悲壮的色彩了。 “曲尽幽微,富于变化,境界宏阔,格调高远”是晏殊这首《蝶恋花》的过 人之处。 附词话三则:
1/5

《蝶恋花》的格律及古词写法

《蝶恋花》的格律及古词写法 蝶恋花的格律: 蝶恋花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定格】例词: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谁道闲情抛掷久?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格律说明: 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

使用楷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 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 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表示句; 顿号“、”:表示逗。 粗体字: 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 下划线:领格字。 『』: 例作对偶; 〖〗:例作叠韵。【定格】例词: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槛菊愁烟兰泣露。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昨夜西风凋碧树。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格律说明: 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楷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 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 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表示句; 顿号“、”:表示逗。 粗体字: 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 下划线:领格字。 『』:例作对偶; 〖〗:例作叠韵。 例词: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伫倚危楼风细细。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美诗文】蝶恋花,翻阶蛱蝶恋花情

【美诗文】蝶恋花,翻阶蛱蝶恋花情 【导读】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词牌介绍】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其词牌始于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词牌格律】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 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以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其规范格律如下:

《蝶恋花》 中仄中平平仄仄。 谁道闲情抛掷久?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中仄中平平仄仄。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典范佳作欣赏】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

蝶恋花读后感

苏轼——蝶恋花读后感 苏东坡乃北宋一代大文豪,其书法与诗词并雄于世。词风则更是独具一格,自成一家。后人皆称之为豪放派代表,曰其词风流豪迈,大气浑雄。然而他的多情婉约之作却占多数,此首便是极具典型的伤春多情之作。 此词作于东坡被贬惠州途中,时值残春,遂开句便点出时节,正是伤春之笔,与“红英落尽青梅小”异曲同工。道旁流水人家,轻燕斜飞,何等幽美安详之境!此一笔乃为过片写“秋千佳人“作暗示和铺垫。紧跟着的两句最为要紧,乃全篇之警策。 此作上片写春天的景色,本应美好的春景在词人眼中却变成了“花褪残红青杏小”让人感到词人的落寞。“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 下片抒写出了词人见不到佳人的相思之愁,随只有一墙之隔,却咫尺天涯,词人驻足观望,只看到露出墙头的秋千架。闻得墙里佳人笑,原来词人只是一行人。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词人的懊恼与惆怅。“天涯何处无芳草”词人强打精神,安慰自己。让读者看到词人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虽不得志却懂得随遇而安。 我很是佩服苏轼的情怀,经历了种种,面对这一切还能泰然处之,一笑解千愁,虽然这个笑是自嘲的笑,可谁又能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 词中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毕竟是人,大诗人苏轼也是有矛盾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学会诗人的洒脱,也要看出面对世间的种种,他们是用什么来充实,来调节自己的内心的。我认为人生观是我们很重要的一课,当你遇到不如意,不得志时,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苏轼很好的诠释给了我们,从中我们能得到许多的哲理,随遇而安。做人不能一味的激进,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困难,不如意,我们不仅要学会去克服,有时也要懂得妥协。

苏轼《蝶恋花》赏析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此作题一作“春景”。上片写暮春自然风光。从郊游少年的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既是对暮春景色拓开一景,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引发下片境界。下片写自然背景中的人事: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绾合,优美地表现出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有声有色,情韵悠远,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是一篇天韵圆转的佳作。《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妆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就眼前所见写景,写春光将尽,这实写。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 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红花落尽,枝条上留下的是花的残痕和苦涩的小青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 “燕子”二句,小燕子逐春飞来,恋春不已。绿水环绕山村人家,春情留连不断。细细品味,残破、惨淡之情油然而生。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然而,我们读词时,却必然会联想到当日春光明媚的景象:山花烂漫、柳絮飞扬,冰消雪融后的小溪水,淙淙流过山村人家,燕子戏水闹春,这样的春日,怎不令人神往!两相对照,眼前春的归去,又怎不令人黯然神伤!这种情景交炼而得言外之意的妙笔,正好比一抹彩云,去留无迹。而这种对春的向往却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迹。

《蝶恋花》练习及答案

<蝶恋花>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晏殊(991-1055),_____著名词人。字____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清新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浣溪沙》中“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句,传诵颇广。 2.解释词语。 槛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默写。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语段精读 4.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回答下列问题。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如何理解“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