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

SQL2000数据库置疑解决方法

2009-03-21 09:12

按下面的步骤处理:

1.新建一个同名的数据库

2.再停掉sql server

3.用备份的数据库MDF的文件覆盖掉这个新建的同名数据库文件

4.再重启sql server

5.此时打开企业管理器时新建的同名数据库会出现置疑,先不管,执行下面的语句(注意修改其中的数据库名)

USE MASTER

GO

SP_CONFIGURE 'ALLOW UPDA TES',1 RECONFIGURE WITH OVERRIDE

GO

UPDATE SYSDATABASES SET STATUS =32768 WHERE NAME='数据库名'

Go

sp_dboption '数据库名', 'single user', 'true'

Go

DBCC CHECKDB('数据库名')

Go

update sysdatabases set status =28 where name='数据库名'

Go

sp_configure 'allow updates', 0 reconfigure with override

Go

sp_dboption '数据库名', 'single user', 'false'

Go

数据库置疑恢复之经典

/*****************************************************************

* 这类故障是一般是由于磁盘读写问题造成的。

* 下面的语句是修复总部数据库的SQL,如需要修复分部的数据库,请将'hbposv5' 改为'hbposv5_branch'

* 超市之星系统直接执行

* 快捷通、进销存系列,请将'hbposv5'改为'isd2001v3',如果是分部,改为'isd2001v3_branch' * 商务通系列,请将'hbposv5'改为'isd2001v4',如果是分部,改为'isd2001v4_branch'

******************************************************************/

--请在查询分析器中执行下列语句.执行前断开其它所有数据库连接,最好是断开网线

USE master

Go

--单用户模式

EXEC sp_dboption 'hbposv5', 'single user', 'TRUE'

go

--数据库检查

DBCC CHECKDB ('hbposv5')

Go

--如果返回结果出现了红色的提示文字,说明数据库中存在错误,需要修复

--数据库修复

DBCC CHECKDB ('hbposv5',repair_rebuild)

Go

--再次数据库检查,如果返回结果中没有了红色的提示文字,说明修复成功;

DBCC CHECKDB ('hbposv5')

Go

--否则意味着还需要更高级别的修复;尝试将上面修复语句的'repair_rebuild'换为'repair_allow_data_loss'再试,之后再次检查数据库。

--如果还有错误未修复,

--退出前请一定要执行以下语句返回到多用户模式

EXEC sp_dboption 'hbposv5', 'single user','FALSE'

go

数据库置疑处理方法

步骤1:

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命名为原来数据库的名字。

步骤2:

停止SQL Server

步骤3:

把老数据库的MDF文件替换新数据库的相应的MDF文件,并把LDF文件删除。

步骤4:

重新启动SQL Server服务,然后运行如下命令:

Use Master

Go

sp_configure 'allow updates', 1

reconfigure with override

Go

begin tran

update sysdatabases set status = 32768 where name = 'hbposv5'

--Verify one row is updated before committing

commit tran

步骤5:

停止SQL然后重新启动SQL Server服务,然后运行如下命令:

DBCC TRACEON(3604)

DBCC REBUILD_LOG('db_name','c:\mssql7\data\hbposv5_log.ldf')

Go

步骤6:

停止SQL然后重新启动SQL Server服务,然后运行:

use master

update sysdatabases set status = 8 where name = 'hbposv5'

Go

sp_configure 'allow updates', 0

reconfigure with override

步骤7:

运行dbcc checkdb(hbposv5) 检查数据库的完整性

注:都要替换成真实的数据库名字。

数据库备份及修复

随着SQL Server 版软件越来越多,与此相关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下:

一、备份各种形式

①从系统管理里作备份,包括帐套的备份和年度帐的备份,这种份的优点是简单,易操作,压缩性好,占用硬盘空间小,但速度慢,并且如果是软件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能无法进入系统管理.

②从Enterprise Manager里做数据库的备份.每个数据库都有一个单独的备份.这种备份的优点是备份速度快,如果对SQL Server有一定了解的话,也是很简单的.

③如果SQL Server无法启动的话,上述两种方法都是无效的,只能采用复制物理文件的方法,把用户帐套的ufdata.mdf ufdata.ldf 和ufsystem.mdf 和ufsystem.ldf

二、恢复数据的方法

①如果有帐套的备份的话,直接使用系统管理里的帐套引入功能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操作员的权限信息可以丢失,可以重新赋予权限,也可心恢复原来的ufsystem系统控制库

②如果是年度帐的备份,并且软件中还有这个帐套和年度的话,可以用帐套主管注册,然后从年度帐菜单下引入;如果是没有这个帐套存在,就要在系统管理中新建一套帐,建帐时只要注意启用日期、行业性质、帐套主管即可,其他均可忽略,然后把备份中的ufdata.ba_ 用APP目录下的ufuncomp.exe 将它解压缩为ufdata.bak 再将此文件在enterprise manager 里restore 即可

③通过Enterprise Manager 做的单个数据库的备份的和年度帐的备份可以通过restore database 功能来操作,具体过程为右键该数据库—所有任务—还原数据库—从设备—选择设备—磁盘—添加—浏览该文件—确定,在选项标签里把‘强制还原’选上,移至的物理文件名为该帐套的目录和文件名。然后就可以正常恢复了。

④如果是从其他数据库的备份信息里恢复的话,就可以选择还原自数据库,然后在参数处查找该数据库和数据库的备份信息。在选项标签里把‘强制还原’选上,移至的物理文件名为该帐套的目录和文件名。然后就可以正常恢复了。

⑤如果是帐套的备份,而该帐套又包含很多个年度,可以先将该文件解压缩,然后通过方法③所述找到该备份文件(备份设备),查看该设备的内容,选择要恢复数据库对应的备份号(每个年度一个号),在选项标签里选强制恢复,配置正确的物理文件位置

⑥如果只有ufdata.mdf(数据库文件),ufdata.ldf(日志文件)可以运用系统数据库(master)里的系统存储过程sp_attach_db 来恢复,具体操作过程:在Query Analyzer 或者Dos 里的osql 命令来实现,exec sp_attach_db '数据库名','参数1(第一个物理文件的目录及文件名)','参数1(第二个物理文件的目录及文件名)' 如exec sp_attach_db 'ufsystem','D:\wf821\admin\ufsystem.ldf','D:\wf821\admin\ufsystem.mdf'

注:如果是该数据库为灰色,则需要先断开该物理文件与数据库的连接, 使用sp_detach_db 语法: exec sp_detach_db '数据库名'

⑦如果是只有mdf 文件(数据库文件),则需要另外一个系统存储过程sp_attach_single_file_db

具体语法为exec ap_attach_single_file_db 'ufsystem','D:\wf821\admin\ufsystem.mdf'

⑧stop SQL Server service ,replace physname by new files and start SQL server service. 其实这一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当数据库出现损坏的情况,利用SQL Server 在启动时主动检测数据库是否完好的功能。

怎样通过命令提示符打开端口

2007-09-07 13:19:20| 分类:计算机网络技术文|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如何开启系统端口

--------------------------------------------------------------------------------

win本身大部分的端口应该都是开的吧,只能是关哪个端口。

试试这片文章:

查看端口

在Windows 2000/XP/Server2003中要查看端口,可以使用Netstat命令:

依次点击“开始→运行”,键入“cmd”并回车,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在命令提示符状态下键入“netstat-a-n”,按下回车键后就可以看到以数字形式显示的TCP和UDP连接的端口号及状态。

小知识:Netstat命令用法

命令格式:Netstat -a -e -n -o -s

-a 表示显示所有活动的TCP连接以及计算机监听的TCP和UDP端口。

-e 表示显示以太网发送和接收的字节数、数据包数等。

-n 表示只以数字形式显示所有活动的TCP连接的地址和端口号。

-o 表示显示活动的TCP连接并包括每个连接的进程ID(PID)。

-s 表示按协议显示各种连接的统计信息,包括端口号。

关闭/开启端口

在介绍各种端口的作用前,这里先介绍一下在Windows中如何关闭/打开端口,因为默认的情况下,有很多不安全的或没有什么用的端口是开启的,比如Telnet服务的23端口、FTP服务的21端口、SMTP服务的25端口、RPC服务的135端口等等。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关闭/开启

端口。

关闭端口

比如在Windows2000/XP中关闭SMTP服务的25端口,可以这样做:首先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管理工具”,再双击“服务”。接着在打开的服务窗口中找到并双击“Simple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服务,单击“停止”按钮来停止该服务,然后在“启动类型”中选择“已禁用”,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这样,关闭

了SMTP服务就相当于关闭了对应的端口。

开启端口

如果要开启该端口只要先在“启动类型”选择“自动”,单击“确定”按钮,再打开该服务,在“服务状态”中单击“启动”按钮即可启用该端口,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21端口:21端口主要用于FTP(File 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服务。23端口:23端口主要用于Telnet(远程登录)服务,是Internet上普遍采用的登录和仿真程序。25端口:25端口为SMTP(Simple Mail Transfer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服务器所开放,主要用于发送邮件,如今绝大多数邮件服务器都使用该协议。53端口:53端口为DNS(Domain NameServer,域名服务器)服务器所开放,主要用于域名解析,DNS服务在NT系统中使用的最为广泛。67、68端口:67、68端口分别是为Bootp服务的Bootstrap ProtocolServer(引导程序协议服务端)和Bootstrap ProtocolClient(引导程序协议客户端)开放的端口。69端口:TFTP是Cisco公司开发的一个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类似于FTP。79端口:79端口是为Finger服务开放的,主要用于查询远程主机在线用户、操作系统类型以及是否缓冲区溢出等用户的详细信息。80端口:80端口是为HTTP(HyperText Transport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开放的,这是上网冲浪使用最多的协议,主要用于在WWW(WorldWide Web,万维网)服务上传输信息的协议。99端口:99端口是用于一个名为“MetagramRelay”(亚对策延时)的服务,该服务比较少见,一般是用不到的。109、110端口:109端口是为POP2(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2,邮局协议2)服务开放的,110端口是为POP3(邮件协议3)服务开放的,POP2、POP3都是主要用于接收邮件的。111端口:111端口是SUN公司的RPC(Remote ProcedureCall,远程过程调用)服务所开放的端口,主要用于分布式系统中不同计算机的内部进程通信,RPC在多种网络服务中都是很重要的组件。113端口:113端口主要用于Windows的“AuthenticationService”(验证服务)。119端口:119端口是为“Network News TransferProtocol”(网络新闻组传输协议,简称NNTP)开放的。135端口:135端口主要用于使用RPC (Remote ProcedureCal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并提供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服务。137端口:137端口主要用于“NetBIOS NameService”(NetBIOS名称服务)。139端口:139端口是为“NetBIOSSessionService”提供的,主要用于提供Windows文件和打印机共享以及Unix中的Samba服务。143端口:143端口主要是用于“Internet Message AccessProtocol”v2(Internet消息访问协议,简称IMAP)。161端口:161端口是用于“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简称SNMP)。443端口:43端口即网页浏览端口,主要是用于HTTPS服务,是提供加密和通过安全端口传输的另一种HTTP。554端口:554端口默认情况下用于“Real Time StreamingProtocol”(实时流协议,简称RTSP)。

1024端口:1024端口一般不固定分配给某个服务,在英文中的解释是“Reserved”(保留)。1080端口:1080端口是Socks代理服务使用的端口,大家平时上网使用的WWW服务使用的是HTTP协议的代理服务。1755端口:1755端口默认情况下用于“Microsoft MediaServer”(微软媒体服务器,简称MMS)。4000端口:4000端口是用于大家经常使用的QQ聊天工具的,再细说就是为QQ客户端开放的端口,QQ服务端使用的端口是8000。5554端口:在今年4月30日就报道出现了一种针对微软lsass服务的新蠕虫病毒——震荡波(Worm.Sasser),该病毒可以利用TCP5554端口开启一个FTP服务,主要被用于病毒的传播。5632端口:5632端口是被大家所熟悉的远程控制软件pcAnywhere所开启的端口。8080端口:8080端口同80端口,是被用于WWW代理服务的,可以实现网页端口概念在网络技术中,端口(Port)大致有两种意思:一是物理意义上的端口,比如,ADSLModem、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用于连接其他网络设备的接口,如RJ-45端口、SC端口等等。二是逻辑意义上的端口,一般是指TCP/IP协议中的端口,端口号的范围从0到65535,比如用于浏览网页服务的80端口,用于FTP服务的21端口等等。我们这里将要介绍的就是逻辑意义上的端口。端口分类逻辑意义上的端口有多种分类标准,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分类:1. 按端口号分布划分(1)知名端口(Well-Known Ports)知名端口即众所周知的端口号,范围从0到1023,这些端口号一般固定分配给一些服务。比如21端口分配给FTP服务,25端口分配给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服务,80端口分配给HTTP服务,135端口分配给RPC(远程过程调用)服务等等。(2)动态端口(Dynamic Ports)动态端口的范围从1024到65535,这些端口号一般不固定分配给某个服务,也就是说许多服务都可以使用这些端口。只要运行的程序向系统提出访问网络的申请,那么系统就可以从这些端口号中分配一个供该程序使用。比如1024端口就是分配给第一个向系统发出申请的程序。在关闭程序进程后,就会释放所占用的端口号。不过,动态端口也常常被病毒木马程序所利用,如冰河默认连接端口是7626、WAY2.4是8011、Netspy 3.0是7306、YAI病毒是1024等等。2. 按协议类型划分按协议类型划分,可以分为TCP、UDP、IP和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等端口。下面主要介绍TCP和UDP端口:(1)TCP端口TCP端口,即传输控制协议端口,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这样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常见的包括FTP服务的21端口,Telnet服务的23端口,SMTP 服务的25端口,以及HTTP服务的80端口等等。(2)UDP端口UDP端口,即用户数据包协议端口,无需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常见的有DNS服务的53端口,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服务的161端口,QQ使用的8000和4000端口等等。查看端口在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中要查看端口,可以使用Netstat命令:依次点击“开始→运行”,键入“cmd”并回车,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在命令提示符状态下键入“netstat-a-n”,按下回车键后就可以看到以数字形式显示的TCP和UDP连接的端口号及状态(如图)。小知识:Netstat命令用法命令格式:Netstat -a -e -n-o -s -a表示显示所有活动的TCP连接以及计算机监听的TCP和UDP端口。-e表示显示以太网发送和接收的字节数、数据包数等。-n表示只以数字形式显示所有活动的TCP连接的地址和端口号。-o表示显示活动的TCP连接并包括每个连接的进程ID(PID)。-s表示按协议显示各种连接的统计信息,包括端口号。关闭/开启端口在介绍各种端口的作用前,这里先介绍一下在Windows中如何关闭/打开端口,因为默认的情况下,有很多不安全的或没有什么用的端口是开启的,比如Telnet服务的23端口、FTP服务的21端口、SMTP服务的25端口、RPC服务的135端口等等。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关闭/开启端口。关闭端口比如在Windows2000/XP中关闭SMTP服务的25端口,可以这样做:首先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管理工具”,再双击“服务”。接着在打开的服务窗口中找到并双击“Simple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服务,单击“停止”按钮来停止该服务,然后在“启动类型”中选择“已禁用”,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这样,关闭了SMTP服务就相当于关闭了对应的端口。开启端口如果要开启该端口只要先在“启动类型”选择“自动”,单击“确定”按钮,再打开该服务,在“服务状态”中单击“启动”按钮即可启用该端口,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提示:在Windows98中没有“服务”选项,你可以使用防火墙的规则设置功能来关闭/开启端口。79端口端口说明:79端口是为Finger服务开放的,主要用于查询远程主机在线用户、操作系统类型以及是否缓冲区溢出等用户的详细信息。比如要显示远程计算机https://www.360docs.net/doc/235570525.html, 上的user01用户的信息,可以在命令行中键入“fingeruser01@https://www.360docs.net/doc/235570525.html,”即可。端口漏洞:一般黑客

要攻击对方的计算机,都是通过相应的端口扫描工具来获得相关信息,比如使用“流光”就可以利用79端口来扫描远程计算机操作系统版本,获得用户信息,还能探测已知的缓冲区溢出错误。这样,就容易遭遇到黑客的攻击。而且,79端口还被Firehotcker木马作为默认的端口。操作建议:建议关闭该端口。80端口端口说明:80端口是为HTTP(HyperText Transport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开放的,这是上网冲浪使用最多的协议,主要用于在WWW(WorldWideWeb,万维网)服务上传输信息的协议。我们可以通过HTTP地址加“:80”(即常说的“网址”)来访问网站的,比如https://www.360docs.net/doc/235570525.html,:80,因为浏览网页服务默认的端口号是80,所以只要输入网址,不用输入“:80”。端口漏洞:有些木马程序可以利用80端口来攻击计算机的,比如Executor、RingZero等。操作建议:为了能正常上网冲浪,我们必须开启80端口。109与110端口端口说明:109端口是为POP2(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2,邮局协议2)服务开放的,110端口是为POP3(邮件协议3)服务开放的,POP2、POP3都是主要用于接收邮件的,目前POP3使用的比较多,许多服务器都同时支持POP2和POP3。客户端可以使用POP3协议来访问服务端的邮件服务,如今ISP的绝大多数邮件服务器都是使用该协议。在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程序的时候,会要求输入POP3服务器地址,默认情况下使用的就是110端口(如图)。端口漏洞:POP2、POP3在提供邮件接收服务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漏洞。单单POP3服务在用户名和密码交换缓冲区溢出的漏洞就不少于20个,比如WebEasyMailPOP3Server合法用户名信息泄露漏洞,通过该漏洞远程攻击者可以验证用户账户的存在。另外,110端口也被ProMailtrojan等木马程序所利用,通过110端口可以窃取POP账号用户名和密码。操作建议:如果是执行邮件服务器,可以打开该端口。135端口端口说明:135端口主要用于使用RPC(Remote ProcedureCal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并提供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服务,通过RPC可以保证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可以顺利地执行远程计算机上的代码;使用DCOM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通信,能够跨包括HTTP协议在内的多种网络传输。端口漏洞:相信去年很多Windows 2000和WindowsXP用户都中了“冲击波”病毒,该病毒就是利用RPC漏洞来攻击计算机的。RPC本身在处理通过TCP/IP的消息交换部分有一个漏洞,该漏洞是由于错误地处理格式不正确的消息造成的。该漏洞会影响到RPC与DCOM之间的一个接口,该接口侦听的端口就是135。操作建议:为了避免“冲击波”病毒的攻击,建议关闭该端口137端口端口说明:137端口主要用于“NetBIOS NameService”(NetBIOS名称服务),属于UDP端口,使用者只需要向局域网或互联网上的某台计算机的137端口发送一个请求,就可以获取该计算机的名称、注册用户名,以及是否安装主域控制器、IIS是否正在运行等信息。端口漏洞:因为是UDP端口,对于攻击者来说,通过发送请求很容易就获取目标计算机的相关信息,有些信息是直接可以被利用,并分析漏洞的,比如IIS服务。另外,通过捕获正在利用137端口进行通信的信息包,还可能得到目标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利用专门的工具来攻击。操作建议:建议关闭该端口。139端口端口说明:139端口是为“NetBIOSSessionService”提供的,主要用于提供Windows文件和打印机共享以及Unix中的Samba服务。在Windows中要在局域网中进行文件的共享,必须使用该服务。比如在Windows98中,可以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网络”图标,在“配置”选项卡中单击“文件及打印共享”按钮选中相应的设置就可以安装启用该服务;在Windows2000/XP中,可以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网络连接”图标,打开本地连接属性;接着,在属性窗口的“常规”选项卡中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单击“属性”按钮;然后在打开的窗口中,单击“高级”按钮;在“高级TCP/IP设置”窗口中选择“WINS”选项卡,在“NetBIOS 设置”区域中启用TCP/IP上的NetBIOS。端口漏洞:开启139端口虽然可以提供共享服务,但是常常被攻击者所利用进行攻击,比如使用流光、SuperScan等端口扫描工具,可以扫描目标计算机的139端口,如果发现有漏洞,可以试图获取用户名和密码,这是非常危险的

数据库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数据库基础知识试题 部门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 1.DELETE语句用来删除表中的数据,一次可以删除( )。D A .一行 B.多行 C.一行和多行 D.多行 2.数据库文件中主数据文件扩展名和次数据库文件扩展名分别为( )。C A. .mdf .ldf B. .ldf .mdf C. .mdf .ndf D. .ndf .mdf 3.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表中或视图中导出的()。A A 表 B 查询 C 报表 D 数据 4.下列运算符中表示任意字符的是( )。B A. * B. % C. LIKE 5.()是SQL Server中最重要的管理工具。A A.企业管理器 B.查询分析器 C.服务管理器 D.事件探察器 6.()不是用来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数据库中数据的语句。D 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ROP 7.在oracle中下列哪个表名是不允许的()。D A、abc$ B、abc C、abc_ D、_abc 8.使用SQL命令将教师表teacher中工资salary字段的值增加500,应该使用的命令 是()。D A、Replace salary with salary+500 B、Update teacher salary with salary+500 C、Update set salary with salary+500 D、Update teacher set salary=salary+500 9.表的两种相关约束是()。C

数据库基本知识(自己整理,初学者可以看一下,基于某MySql)

数据库

1常见数据库 1.1MySql : 甲骨文 1.2Oracle: 甲骨文 1.3SQL Server: 微软 1.4Sybase: 赛尔斯 1.5DB2: IBM 2MySql基础知识 2.1关系结构数据模型数据库 2.2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2.2.1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对象:库、表、列等 操作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IF NOT EXISTS]mydb1 USE mydb1 DROP DATABASE [IF NOT EXISTS] mydb1

ALTER DATABASE mydb1 CHARACTER SET utf8 操作表 插入表 CREATE TABLE stu( sid CHAR(6), sname VARCHAR(20), age INT, gender VARCHAR(10) ); 更改表 ALTER TABLE t_user ADD (student varcher(20)) ALTER TABLE t_user MODIFY gender CHAR(20) ALTER TABLE t_user CHANGE gender VARCHER(20) ALTER TABLE t_user REMANE genderTO genders ALTER TABLE t_user DROP gender 删除表 DROP TABLE t_user 2.2.2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操作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记录(数据) 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t_user VALUES() 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值1,值2,…)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基础的知识点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 1.基本概念: 数据:数据泛指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以适合于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数据是形成信息的源泉,信息是有价值的数据是数据的内涵。 信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S的核心):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可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相关硬件、软件和各类人员组成。 2.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没有直接存储设备、操作系统、管理软件 2.文件系统阶段:把计算机众多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 3.数据库系统阶段:一定的格式、统一管理、冗余度小 4.分布式数据库阶段:物理上分离、逻辑上统一 5.面向对象数据库阶段 3. 数据模型: (1)基本概念: 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形式框架,用来描述数据的一组概念和定义,包括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操作、数据语义以及数据一致性的概念工具。 概念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强调语义表达功能。 实体:客观存在的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 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属性:描述实体的特征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主键:用来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 联系(1:1,1:n,m:n):实体集之间的关系,反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也是主体,也可具有属性

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以及实体之间关系的模型。本质是一张表。 关系、关系模式:1:1关系名(属性1,属性2,……) 1:n 将1的主键放入n中学生(班级编号,……) n:m 将实体的主键放入关系的属性中 (2)E-R模型:能根据具体问题构建E-R模型、画出E-R图 实体集:矩形框 属性:椭圆 联系:菱形 (3)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的性质 数据查询、数据插入、数据删除、数据修改 关系运算:选择(减少个体保留所有属性)、投影(所有个体的部分属性)、联结 (4)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5)关系模型的完整性(实体、参照、自定义) 实体:主键不能为空 参照:外键为空或在其担任主键的实体集中存在 自定义:用户自己定义的语义要求 第二章A ccess数据库与表的操作 1. Access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 2. 基本概念:Access数据库、表、记录、字段 3. 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 (1)字段名命名规则 不能空格开头、不能用.!()[]、最长64个字符 (2)字段类型:文本、数字、日期/时间、是/否、查阅向导(备选项中选择) (3)字段属性:字段大小、输入掩码(控制数据的输入)、有效性规则(规范、核查)、有效性文本(提示信息)、默认值、索引(搜索或排序的根据,加快查询速度)、必填字段 (4)设置主键

服务器基础知识考试题

服务器基础知识考试题 姓名:职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服务器按机箱外形结构分为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服务器3种。 2.在服务器接线工位,为了保持服务器机箱布线整齐,使用扎带和胶垫固定线材。 3.服务器安全测试的项目包括:接地电阻测试、泄露测试和耐压测试。 4.为了防止服务器机箱盖表面划伤,要求在机箱盖上面贴保护膜;为了防止装配的板卡 在运输途中发生松动,需要在板卡与主板插槽连接部位点胶。 5.通过CCC认证的服务器按要求需要在产品铭牌上面加贴CCC标记,生产过程中要对产品 外观结构一致性进行核对。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28分) 1、RM23608的服务器机箱高度是(B) A.1U; B.2U C.3U D4U 2、Z10PA-D8双路主板只安装一颗CPU,主板有8个内存插槽,当要求安装两颗内存条时,内存条正确的安 装位置是(A) A. A和B B. A和C C.A和E 3双路主板2600CW2安装两颗CPU,主板有16个内存插槽,当要求安装两颗内存条时,内存条正确的安装位置是(D) A. A1和B1 B. A1和A2 C.A1和C1 D.A1和E1 4.9260-8iRAID卡需要安装在(D)速率的PCI-E插槽上面,才能保证与主板插槽速率相匹配。 A. X1 B.X2 C.X4 D.X8 5. Intel S1200V3RPL单路主板上面安装的处理器最高是(B) A.双核 B.四核 C.八核 D.十二核

6.当使用超微X10DRL-i主板时,只有CPU1位置安装了处理器,下列哪个PCI-E扩展插槽不能插PCI-E 扩展卡(D)。 A.PCI-E 1 B.PCI-E 2 C.PCI-E 3 D.PCI-E 4 7.当使用MINISAS转SATA线时,连接在23608机箱背板上面SATA线正确的插入顺序是(A) A. 1,2,3,4 B.1,3,2,4 C.1,4,2,3 D.4,3,2,1 8.当机箱上面使用长城GW-ERP2U550B-2H电源时,初检需要在机箱盖右上角粘贴(B) A.产品铭牌 B.双电冗余标识 C.易碎标识 https://www.360docs.net/doc/235570525.html,C标识 9华硕Z10PA-D8的主板共有6个PCI-E内存插槽,其中PCI-E 5为X16速率,PCI-E为 X8速率,当PCI-E5和PCI-E6同时安装扩展卡时,PCI-E5运行速率将会(B)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都不对 10.JD3U定制长款机箱需要安装2块2.5寸硬盘,已知机箱横梁正面已经安装有3.5寸硬盘,为保证服务器美观以及最佳散热效果,该2.5寸硬盘应安装在(A) A.2.5寸硬盘支架上 B.3.5寸硬盘支架上C,横梁背面 11.以下那个是刻录光盘使用到的设备(B) A.移动光驱; B.拷贝机 C.拷机架 D.交换机 12.以下机箱主板上那个位置不需要点胶(C) A.机箱信号灯线 B.机箱USB连接线 C.带卡扣的SATA线D内存插槽 13.JD客户要求将Z10PA-D8主板上面的网络管理口(B) A.打开 B.封住 C.拆除 14所有出厂的服务器均需要在常温下烤机达到(C)个小时。 A. 4 B.8 C.12 D.24 三.多项选择题(每空4分,共28分) 1.以下哪些属于CCC认证的安全关键件(ABCD)

标准化基础知识(1-25答案)在线测试

标准化基础知识(1-24答案) 在线测试 1、服务标准化和服务质量体系在促进服务质量稳定和提高方面有(B )性。 A.基本一致 B.完全的一致 C.非一致 D.对立 2、在服务质量环中包括的三个主要作业过程是(A )。 A.市场开发、设计及服务提供 B.市场开发、设计及售后服务 C.供方评价、顾客评价及服务业绩分析与改进 D.供方评价、顾客评价及服务业绩评价 3、服务提供不仅包括与顾客直接接触的供方活动,也包括为了完成服务不与顾客直接接触的供方活动,常常后者是前者的()。 ( D ) A.提升和完善 B.完善和补充 C.补充和优化 D.前提和保证 4、服务质量体系的四要素是:管理者职责、人员和物质资源、(C )。 A.质量体系结构、环境 B.环境、安全 C.质量体系结构、顾客 D.环境、顾客 5、服务的基本要求应贯彻(A)的指导思想,在人员及物质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要求。 A.“顾客第一” B.“安全第一” C.“卫生第一” D.“收入第一” 6、世界贸易组织认为服务贸易是当今世界贸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并为此成立了一个

专门机构(B)以掌握这一广阔领域的动态,防止由此产生的贸易壁垒。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B.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C.国际电信组织(ITU) D.国际标准实践联合会(IFA.N) 7、美国石油学会(A.PI)分四个标准化执行委员会,其中,第一委员会指的是(C )。 A.近海和浅海委员会 B.钻井标准委员会 C.开发标准委员会 D.质量标准委员会 8、采标标志是我国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的一种专用证明标志,是企业对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要求的(A)形式。 A.自我声明 B.自我证明 C.对外声明 D.对外证明 9、我国从1982年,先后召开了(B)次采用国际标准会议,还制订了许多推动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政策、办法和措施。 A.三次 B.五次 C.七次 D.九次 10、国际标准化组织,主要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D )以及其它国际标准化组织。 A.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 B.美国国家标准(A.NSI) C.国际电信组织(ITU) D.国际标准实践联合会(IFA.N) 11、编辑性修改指的是,国家标准对国际标准在不变更(C )条件下允许的修改。 A.生产内容 B.产品质量要求 C.标准技术内容 D.管理范围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存在着大量重复数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 【2】文件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系统软件尤其是文件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文件系统来帮助完成数据管理工作,具体讲就是:数据以多种组织结构(如顺序文件组织、索引文件文件组织和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等)的文件形式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用户通过文件系统而无需直接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以此来完成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检索等管理操作;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减轻进行数据管理的应用程序工作量,更重要地是,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数据的逻辑组织可以不受任何影响,从而保证了基于数据逻辑组织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受硬件设备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得程序和数据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但由于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完全是根据应用程序的具体要求而设计,它的管理与维护完全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完成,因此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修改时,应用程序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修改;同样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变动时,常常又会要求数据的逻辑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管理中的维护工作量也是较大的。更主要的是由于采用文件的形式来进行数据管理工作,常常需要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人为地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文件,以便通过基于文件系统的编程来实现来对它们的管理操作。这样做同样会导致数据的过多冗余和增加数据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例如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医务部门对学生数据信息的管理,这三个部门中

标准化基础知识(一)

第一章标准化概论 一、判断题 1. 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已经孕育着现代标准化的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利用等方法和原理。() 2. 近代标准化的发展是在大工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 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程师惠特沃斯提出的统一的螺纹尺寸制度,即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的“惠氏螺纹”螺纹尺寸标准,被人们认为现代标准化的开端。(√) 4. 1980年国际电信联盟恢复了我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 5. 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可以另行制定企业标准,只需报送标准化部门备案(x) 6. 标准应由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企业标准则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x) 7. 标准的使用价值通过其适用性表现出来,是标准的自然属性。标准的适用性如何,可以作为衡量该项标准使用价值大小的客观尺度(√)。 8. 标准的价值是指在标准的生产过程中物化在该标准(这项产品)中的一般性人类劳动是标准的社会属性。(√) 9. 标准的载体就是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 10. 标准的运用使重复出现和无限延伸的需求简单化,因此,标准的本质就在于简化。( x ) 二、单项选择题 1 A.服务标准; B工作标准; C产品标准; D图形符号标准。 2 A.专利技术; B实践经验; c工艺规程; D先进技术。 3 A.多样性; B先进性; C国际性; D综合性。 4 A.企业自己;B.企业的主管部门;C.企业听取主管部门意见后;D.市场及客户。 5 A.标准数量太多; B.标准数量太少; C.标龄过长,修订不及时; D.标准编写格式与国际标准不一致。 6 A.人工属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市场属性。 7.根据《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

数据库系统基本知识讲解

三、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库呢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同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严谨。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

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的优点 人事基本档案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

数据库系统基本知识讲解

数据库系统基本知识讲解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三、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库呢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同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严谨。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的优点 人事基本档案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微型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ASELL,操作直观,使用灵活,编程方便,环境适应广泛(一般的十六位机,如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3)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市政务服务实用标准化知识竞赛题库

市政务服务标准化知识竞赛题库(1) 一、必答题 1.什么是标准? 答:标准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2.什么是标准化? 答: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3.什么是服务标准化? 答:通过对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标准化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以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获得优质服务的过程,称为服务标准化。 4.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内容是什么? 答:政务服务综合标准体系由政务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政务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政务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三大子体系组成。 5.什么叫服务通用基础标准? 答:在服务业组织内被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规范性文件。6.什么叫服务保障标准? 答:为支撑服务提供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7.什么叫服务提供标准? 答:为满足顾客的需要,规范供方和顾客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活动过程的规范性文件。

8.列举3部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标准制修订经费管理办法》、《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标准出版管理办法》等。 9.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内容包括哪些? 答:行政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行政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和行政服务保障标准体系。 10.行政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内容包括哪些? 答:行政服务标准化导则、术语和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和信息编码规则。 11.行政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内容包括哪些? 答:行政服务提供规范、行政服务过程控制规范、行政服务评价与改进。12.列举任意三项属于行政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的内容? 答:人力资源标准、设施设备标准、能源与环境标准、电子政务标准、政务信息管理标准、财务管理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后勤事务管理标准、党建与文化建设标准。 13.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14.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方针是什么? 答:健全标准化体系,实施规范化管理。 15.标准化目标是什么? 答:一切工作有标准,一切标准有程序,一切程序有监督,一切监督有公开。

VB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 几乎所有的商业应用程序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并将其组织成易于读取的格式。这种要求通常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MDBS)实现。MDBs是用高级命令操作表 格式数据的机制。数据库管理系统隐藏了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放方式之类的底层细节,使编程人员能够集中精力管理信息,而不是考虑文件的具体操作或数据连接关系的维护。 下面,先介绍几个基本的概念。 数据库:数据库就是一组排列成易于处理或读取的相关信息。数据库中的实际数据存放成表格(table),类似于随机访问文件。表格中的数据由行(row)和列(column)元素组成,行中包含结构相同的信息块,类似于随机访问文件中的记录,记录则是一组数值(或称为字段的集合),如图1所示: 图1:数据库和表格结构的图形表示 记录集:记录集(RecordSet)是表示一个或几个表格中的对象集合的多个对象。在数据库编程中,记录集等于程序中的变量。数据库中的表格不允许直接访问,而只能通过记录集对象进行记录的浏览和操作。记录集是由行和列构成的,它和表格相似,但可以包含多个表格中的数据。如图2所示网格中的内容来自于一个表格,形成一个记录集。图中所示的查询结果是所有作者的资料。 图2:BIBlIO数据库的Authors表,所选的行是Authors的相关记录 注意:可以把记录看成一种浏览数据库的工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指定要选择的数据,记录集的类型有三类:

(1)DynaSets:这是可修改的显示数据; (2)SnapShots:这是静态(只读)的显示数据; (3)Tables:这是表格的直接显示数据。 DynaSets和SnapShots通常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语句生成,SQL将在以后介绍,但现在只要知道SQL语句是从指定数据库中读取数据的标准命令即可。DynaSets在每次用户数据库时更新,而对记录集的改变会反映在基础表格中。SnapShots是同一数据的静态显示,其中包含生成snapshots时请求的记录(基础表格中的改变不会在SnapShots中反映出来),自然也不会更改SnapShots。DynaSets是最灵活、最强大的记录集。虽然Table类型记录集需要大量间接成本。SnapShots是最缺少灵活性的记录集,但所要的间接成本最少。如果不需要更新数据库,只要浏览记录,可以用SnapShots这种类型。 SnapShots类型还有一个变形正向型SnapShots,这种类型SnapShots的限制更多,只能正向移动,但速度更快。正向型SnapShots可以用于要扫描多个记录并顺序处理(进行数值计算,复制所选记录到另一个表格中,等等)数据库记录的情况。这个记录集不提供反向方法,所以间接成本少。 Tables型记录组可以用于调用数据库表格。Tables比其他记录集类型的处理速度都快,可以保持表格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同步,也可用于更新数据库。但Table 只限于一个表格。此外,通过Tables型记录集访问表格时,可以利用Tables 的索引值进行快速查找。 https://www.360docs.net/doc/235570525.html,数据集(Datasets)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数据集是一种离线了的缓存存储数据,它的结构和数据库一样,具有表格、行、列的一种层次结构,另外还包括了为数据集所定义的数据间的约束和关联关系。用户可通过.NEt框架的命名空间(NameSpace)来创建和操作数据集。 用户可以通过一些诸如属性(properties)、集合(collections)这些标准的构成来了解Dataset这个概念。如: (1)数据集(DataSet)包括数据表格的Tables这个集合以及relation的"Relations"集合。 (2)DataTable类包括了数据表格row的"Rows"集合,数据columns的"Column" 集合,以及数据relation的"ChildRelations"和"ParentRelations"集合。(3)DataRow类包括"RowState"属性,这些值是用来显示数据表格首次从数据库 被加载后是否被修改过,这个属性的值可以为:"Deleted"、"Modified"、"New"以及"Unchanged"。 2.定义(Type)和未定义(Untyped)的数据集 数据集有定型的和未定型的之分,定型的数据集是基本的DataSet类的一个子类,并且含有图表(.xsd文件),它用来描述数据集所拥有的表格的结构。这些图表 文件,包括了表的名字和列名、列所代表的数据的类型信息,以及数据间的约束关系。而一个未定型的数据集则没有这些图表的描述。 在程序中用户可以使用任意两种类型的数据集,然而,定型的数据集可以使得用户对数据的操作更加明了,并且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定型的数据集可以生成一些对象模型,这些模型的第一层次的类(first-class)就是数据集所包含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 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 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 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 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服务器基础知识

服务器基础知识 1 双路等于双核么? 问题:常听说双路至强XX式服务器,最近又出现了双核至强,都是两个CPU,是不是双路等于双核? 答案:不是 无论服务器的单路、双路、四路乃至八路,其中的“路”都是指服务器物理CPU的数量,也就是服务器主板上CPU插槽的数量。 最近出现的双核处理器,是在一颗物理CPU内部封装了两个CPU核心,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让用户在成本增加不多的前提下,拥有更强劲的性能。而且能够比较显著的降低性能功耗比,这对企业用户节约使用成本也有积极的意义。 2 至强与奔腾的区别 问题:在不少服务器中,有拿至强作处理器的,也有拿奔腾4当作处理器的,除了用奔腾4处理器的服务器产品呢便宜些,至强与奔腾还有什么区别? Intel 奔腾4 631 3.0GHz(盒) Intel Xeon 3.2G(800MHz/2M/盒) 答案:服务器上用的至强处理器和普通的P4处理器其内核基本上是一样的。 区别之一是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开始,便将奔腾4处理器归为个人处理器,用户不能以2颗奔腾4处理器来构架2路服务器系统,而开发出运算效能更高的至强处理器。至强处理器目前分为至强DP(最大支持双路处理)和至强MP(最大支持8路处理)。 区别之二就是二级缓存不同。至强的二级缓存是1MB~16MB,P4的二级缓存是512KB~1MB,而二级缓存的容量也是决定服务器处理效能的重要因素。 至强系列CPU多为604接口,而P4的CPU,多为478针或是775架构。 注:在X86架构下,服务器除了使用英特尔奔腾、至强系列处理器外,AMD也为服务器提供了专门的处理器-皓龙Opteron,最大可支持8路。 AMD Opteron皓龙 865(散) 3 服务器的几种类型 问题:服务器按照结构划分,有几种类型? 答案:目前按照外形结构划分,服务器可分为塔式、机架式、刀片式三种类型。 塔式服务器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答案

第 一 章 数 据 库 系 统 基 础 知 识一、选择题 秋: .根据关系模型的有关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二维表中的每一列均有唯一的字段名 .二维表中不允许出现完全相同的两行 .二维表中行的顺序,列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 .二维表中行的顺序,列的顺序不可以任意交换

年(春) . 是一个。 . 数据库系统 . 数据库管理系统 . 数据库 . 数据库管理员 . 实体模型反映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是人们的头脑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及其 相互联系的认识,而是实体模型的数据化,是观念世界的实体模型在数据世界中的 反映,是对对现实世界的抽象。 . 数据模型 . 物理模型 . 逻辑模型 . 概念模型 年(春) .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最主要区别是 A.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B.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 C.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小,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 D.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 . 关系模型的基本结构是。 .树形结构.无向图.二维表.有向图 秋: . 目前数据库管理系统()有许多不同的产品。在下列产品中,不属于()公司开发的是. . . . 年春 . 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每一个关系都是一个二维表 .在关系模型中,运算的对象和运算的结果都是二维表 .二维表中不允许出现任何数据冗余 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 .关键字是关系模型中的重要概念。当一个二维表(表)的主关键字被包含到另一个二维表(表)中时,它就称为表的。 .主关键字 .候选关键字.外部关键字 .超关键字 . 在关系模型中,关系运算分为传统集合的关系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在下列关系运算中,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即属于传统集合的关系运算)的是。 .投影 .联接 .选择 .合并 年(秋) .下列不属于关系代数运算的是。 . 查询. 投影 . 选择 . 联接 .实体是信息世界的术语,与之对应的数据库术语是。 . 文件.数据库. 记录. 字段 年春: .关系模型中,超关键字。 . 可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 能由一个属性组成,其值能唯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一个元组 . 可由一个或多个属性组成,其值能唯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一个元组

数据库模型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库模型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2.数据库(DataBase,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data model)也是一种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模型的分类 第一类:概念模型 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联系 ?实体集(Entity Set): 同类型实体的集合。每个实体集必须命名。 ?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 ?属性值(Attribute Value): 为实体的属性取值。 ?域(Domain): 属性值的取值范围。 ?码(Key): 唯一标识实体集中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学号是学生的码?实体型(Entity Type): 表示实体信息结构,由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表示。如:实体名(属性1,属性2,…) ?联系(Relationship):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型内部的联系(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各实体集)。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 第二类: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逻辑模型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方式

安全生产标准化名词解释基本知识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名词解释 1.金属非金属矿山: 开采金属矿物、放射性矿物以及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冶金辅助原料、耐火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煤 炭除外)的矿山。 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以平硐、斜井、斜坡道、竖井等作为出入口,深入地表以下,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 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3.尾矿库: 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 所。 4.员工代表: 在企业员工中产生、由员工自主选举并经主要负责人任命的代表员工职业安全健康利益的人员。 5.任务观察: 对执行某一任务的员工进行的正式观察,有完全和部分两种类型。 6.关键任务: 属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其未正确执行,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 7.事件: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8.事故处理“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 制定整改措施不放过。 9.危险源: 在一切生产活动和服务工作中,客观存在着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因 素,又叫危害因素。 10. 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 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位 (包括场所和设施)。 11.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12.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风险范围的全过程。 13.“三同时”: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数据库基础知识和Access入门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员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文件 2. A.记录 B.字段 C.域 3.Access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是。 A.DOC B.XLS C.HTM D.MDB 4.DB、DBMS和DBS A.DB包括DBMS和DBS 包括DB和DBMS C.DBMS包括DBS和DB D.DBS与DB和DBMS无关 5.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 A.硬件与操作系统之间 B.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 C.用户与硬件之间 D.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之间 6.使用二维表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A.实体-联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关系模型 D.网状模型 7.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修,则学生—课程之间的联系为。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一 D.多对多 8.Access A.层次型 C.网状型 D.树型 9.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关系运算有。 A.选择、投影和删除 B.选择、投影和添加 C.选择、投影和连接 D.选择、投影和插入 10.在E-R图中,用来表示联系的图形是。 A.矩形 B.三角形 C.椭圆形 D.菱形 二、填空题 1.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2.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有3种,它们是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3.二维表中的列称为关系的属性,二维表中的行称为关系的元组。 4.Access数据库中的7种数据库对象分别是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 5.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属性的取值范围为域。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数据?什么是数据库?

答: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形式,是利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可以识别的信息,数据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描述事物特性的数据内容;二是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的数据形式。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并按特定的组织方式将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上,同时可以被各种用户所共享。数据库不仅包含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也包含数据之间的联系。

二级Access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章Access数据库基础知识(4%-10%)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考点一: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 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经典考题: 1. 数据库技术发展过程经历过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其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数据库系统阶段。(05/9) ) 考点二: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 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用物理符号记录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2. 数据处理:是将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 3. 数据库(DB):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功能:数据定义(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库运行控制、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5. 数据库系统(DBS):硬件系统、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DBA)、用户。 6.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 经典考题: 1.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06/4) A. DB包含DBS和DBMS B. DBMS包含DB和DBS C. DBS包含DB和DBMS D. 没有任何关系

答案:C 2.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05/9) A. 数据模型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库 D. 数据库管理员 答案:B 考点三: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 数据库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数据库应用系统和各类人员。 经典考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04/9) A.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B. 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数据数据共享的问题。 D.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和逻辑结构一致。 答案:C 考点四: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1) 数据结构化 2) 数据的共享性提高 3) 数据独立性提高 4) 数据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