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25基站设备介绍

RL25基站设备介绍
RL25基站设备介绍

目前各个诺西项目RL25是主流配置,RL15后期基本不用,未来会采用RL35新设备进行组网,本文档用于基站工程师快速熟悉了解RL25基站设备组网架构。

一.RL25基站设备单元模块介绍

eNodeB分为BBU与RRU,RRU采用的是光纤拉远的方式与BBU组网。BBU 具体的主控模块叫做FSMF,宏站常用RRU为8通道RRU,叫做FHZA

1.RRU介绍

RRU底板图如下:

和3G 的RRU类似,有2对光纤通过CPRI口连接F9SMF或FBBA,有1个CAL校准口和8个path通道口,通过馈线连接天线。

2.BBU侧相关设备模块介绍

从上图可以看到,满配的BBU分为3层,

第一层是传输扩展板和电源扩展板,目前项目上并未使用,所以该层是假面板;

第二层是基带处理主控板FSMF,电源口,调测网口和传输口均在该层,另外还有4个光口供RRU使用;

第三层平分为2块,左右都为FBBA基带处理扩展板,每个FBBA板上有1个光口连接RRU;

需要注意的是板件间的连线,

1)FSMF上有电源口获取电力资源给FSMF板供电,然后引出一根电源线到第一个FBBA板供电,再引出一根电源线给第2个FBBA板供电

2)FSMF上有2个数据bus线端口,出2跟数据BUS线,分别与2个FBBA板上的bus线端口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BBU主设备介绍完之后,再说一下辅助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

1)BBU侧的DCDU:用于直流配电单元,用于-48V分路配电给BBU和RRU

2)RRU侧的ACDC:交直流转换,该设备通常用于室分或RRU拉远过远的情况。

3)时钟盒:用于与TDS-CDMA系统共路使用GPS的情况

4)E/O光电转换模块:把FSMF用于连接传输的网口转换为光口,连接对端PTN的光口5)GP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提供时钟同步

6)避雷器:用于防止雷击,通常放在BBU侧,物理位置位于时钟盒之后。

现场设备拍照截图如下:

3.站点各个模块单元之间的线缆配置连接方式见下图: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全球定位系统(GPS)天线解决方案有2种,

1)采用有源GPS天线系统,使用HDMI数字线提供信号及供电。同时配有GPS时钟盒,以满足与原有TD-SCDMA GPS系统进行合路。

2)新建GPS天线

二.RL25基站设备安装注意事项

基站具体安装流程请参考《TD-LTE_eNodeB安装指导手册_RL25_v1.1》,

这里提几点安装时容易犯错或出现问题的地方:

1.RL25基站系统BBU与RRU光纤连接需注意,具体连接要求如下:

BBU上的光口Opt1/2 对应RRU1上的Opt1/2,Opt1为主光口,Opt2为辅光口,如图1.2中蓝线所示。

BBU上的光口opt3/6对应RRU2上的Opt1/2,Opt1为主光口,Opt2为辅光口,如图1.2中黄线所示。

而BBU上的光口opt4/5则对应RRU3上的Opt1/2,Opt1为主光口,Opt2为辅光口,如图1.2中紫线所示。

2.RL25基站系统RRU与8通道天线间连线方式如下:

RL25基站系统所使用的8通道天线,从原理上说,天线的1,2,3,4端口和5,6,7,8端口分别组成了两个大的逻辑通道,换言之,天线的1,2,3,4端口是一组,连接RRU的1,3,5,7端口,天线的5,6,7,8是另一组,连接RRU的2,4,6,8端口。

注意:如果馈线连接错误,会影响小区性能,比如不能达到峰值业务速率,或者速率抖动等,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

3.基站时安装RRU侧的防水处理一定要做好

RRU侧防水处理体现在很多方面:

1)RRU侧9根馈线QN接头需要做好防水,使用冷缩管。

对端天线N接头处可以建议客户也优先使用冷缩管,没条件的使用防水胶泥

2)RRU安装位置要正确,不要倒立或斜放,防止底部面板暴露进水。

3)对于FZHA底部和BBU、天线阵的连接电缆来说,考虑到室外自然环境的变化,需要防水

保护处理。通常我们采用的防水处理方法为做防水胶泥(胶带)保护。对于FZHA直流电源线接头、光缆接头、和100米到200米间加粗跳线的接头来说,需要采用三层防水胶泥密封,即PVC+胶泥+PVC

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 2015年2月

目录 一、总则 (1) 二、规范引用文件 (2) 三、新增机房建设要求 (3) 1 新增机房总体要求 (3) 2 自建砖混机房 (4) 3 地面活动机房 (5) 4 屋面活动机房 (7) 5 租用机房 (8) 5.1租用机房总体要求 (8) 5.2租用机房装修要求 (9) 5.3租用机房的负荷分担 (10) 6 机房布置要求及布置模板 (11) 6.1新建标准机房摆放布置(5米×3米) (11) 6.2新建标准机房摆放布置(5米×4米) (11) 6.3紧凑型机房摆放布置(5.7米X2.2米) (12) 7 围墙及排水沟等其他土建部分 (13) 7.1围墙 (13) 7.2排水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堡坎 (13) 7.4其他 (14) 8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4) 8.1新建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4) 8.2租用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6) 9 集装箱式机房 (16) 10 活动机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现网机房改造 (20) 1 砖混机房或活动机房改造措施 (20) 2 活动机柜改造措施 (20)

一、总则 为规范网络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特制定本建设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为新增机房和机房改造两部分内容,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业务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基站配套机房工程建设。机房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验收在遵从工程建设相关技术规范的同时必须遵从本指导意见。 在本指导意见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不一致时,应执行其中相对较高的标准。

铁塔基站一体化塔房技术规范书

一体化塔房技术规范书 1.前言 本技术要求的编制依据是现行的国家标准、信息产业部发布的《YD/T1624-2007通信系统用室外机房》行业标准以及其它行业的相关标准。编制目的是确保结构安全,提高一体化塔房产品的工程质量,进一步使产品标准化、通用化,促进通信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规程技术要求的各项规定适用于全省境内通信系统用室外一体化塔房建设。产品除面板、天线等特殊要求外,其余性能均需满足此技术规范书要求。2.技术标准 2.1 YD/T 1624-2007 【通信系统用室外机房】 2.2 GB/T2406-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2.3 GB242 3.9-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 2.4 GB242 3.16-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 2.5 GB/T242 3.17-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2.6 GB242 3.15-200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e: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 2.7 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 2.8 GB/T3181-1995 漆膜颜色标准 2.9 GB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2.10 GB8624-1997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2.11 GB8810 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试验方法 2.12 GB8813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试验方法 2.13 GB10294-8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2.14 GB/T14623-93 城市区或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2.15 GB/T17742-1999 中国地震烈度表

通信铁塔基站维护工作

电信基站维护巡检工作内容 一、电信C网基站维护工作总体内容 1、基站机房设施及环境 2、基站机房设备 3、基站机房动力配套设备 4、基站天馈系统 5、代维保障等等 二、维护工作细节和要求 1、基站机房设施及环境★★★ A、机房环境: 1、室内温度——月度巡检:检查记录室内温度(10---32度),湿度(15﹪---80﹪),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室内卫生——月度巡检:检查地面、前面、门窗、清洁打扫,确保无污迹、无灰尘, 3、室内杂物——月度巡检:除正常洁具外,保持基站内无其他杂物。 4、周围环境——月度巡检:保证基站围墙内无干木、纸张等易燃物品,走道无杂物堆堵。 B、房屋设施 1、房屋漏雨——月度巡检:检查机房是否漏雨、返潮、空洞防水、确保下水管道通畅,散水坡正常。发现问 题及时修复,无法修复的,及时上报。 2、室内地面——月度巡检:检查机房地基的基础圈梁比自然地坪高出0.4m(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以上,并无下沉降;保持机房地面光滑、平整,并且无破损、翘起、裂痕、脏物,不影响机房内各种设备门的开启。 3、房屋墙面——月度巡检:保持门窗密闭防尘且完好无损,机房若有透明的玻璃窗,需在窗上粘贴反光纸,以减少阳光的照射,降低空调的负荷。 4、房屋屋顶——月度巡检:确保屋顶无杂物和积水,保持屋顶下水的畅通。 C、机房巡查 1、机房照明——月度巡检:确保机房日常及应急照明正常,最低照明标准 50 LX,灯管/灯架/灯罩完好、无脱落和不亮,走线松动、无脱落、无破损、无老化,并且开关无松动、破损及氧化。 2、机房电源——月度巡检:确保电源插座接线端无松动、破损及氧化等现象,插座固定牢靠,无破损,测量电压满足照明供电标准。 3、机房资源——月度巡检:机房内记录本、管理制度、灭火器、爬梯、桌椅等摆放整齐、不缺少,对基站内所有的资源进行核查并及时更新相关资料。 4、机房走线:月度巡检:确保各类线缆排列整齐、绑扎规范和连接可靠(包括ODF/DDF、2M线、光缆、终端盒、盘纤盒、尾纤和法兰盘)无松动、无脱落、无破损、标识齐全、接头紧固。 5、机房标识——月度巡检:保持机房各类标识清楚,无破损和脱漏,标识符合规范要求,联系电话贴在醒目地方。 D、基站安全 1、防雷接地——月度巡检:确保室内/室外接地排、各类机架和配电箱接地可靠、无锈蚀和脱漏,满足防雷接地规范要求。 2、外线引入——月度巡检:检查交流引入线周围环境是否正常,注意供电电缆的地面有无施工、挖掘。发现隐患时及时处理。 3、基站防盗——月度巡检:检查基站门锁、防盗门、围墙、空调保护网等防盗设施是否完好,有无设施破坏和设备被盗。 4、消防设备——月度巡检:检查消防设备是否符合消防标准,灭火器是否固定牢靠、无漏液、无腐蚀、无灰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基站简介、GSM基站的优化、GSM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非常迅速,从早期规划的大区制,到后来的小区制,直到现在的微蜂窝、微微蜂窝,相对应的天线从早期架设在屋面铁塔上,到后来天线降到屋面上,直到现在要把天线设置在屋面下的外墙侧面上。所有的这些变化都说明,对GSM基站站点的优化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思路,只有不断更新思想,才能建设和优化好GSM无线网络的通信质量。 在GSM建设初期,建设基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无线覆盖面,尽可能力移动用户提供较为满意的连续覆盖,所以基站数量相对较少,无线网络也相对简单。 随着GSM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GSM基站只有不断地进行扩容与新建,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扩大,网络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在GSM基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重视对基站的优化。 下面以福州市区GSM基站为例,从3个方面阐述影响移动通信质量的原因,并提出采取优化的方法。 一、预测模型的影响及其优化 1.预测模型的影响 根据所使用的频率不同,通常有两种不同数学模型预测GSM基站无线覆盖范围。 (1)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900MHz主要采用CCIR推荐的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是以准平坦地形大城市区的中值场强或路径损耗作为参考,对其他传播环境和地形条件等因素分别以校正因子的形式进行修正。 (2)Cost-231-Walfish-Ikegami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 1800 MHz主要采用欧洲电信科学技术研究联合推荐的"Cost- 2-Walfish-Ikegami"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从对众多城市的电波实测中得出的一种小区域覆盖范围内的电波损耗模式。 不管是用哪一种模式来预测无线覆盖范围,只是基于理论和测试结果统计的近似计算。由于实际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很难用一种数学模型来精确地描述,特别是城区街道中各种密集的、下规则的建筑物反射、绕射及阻挡,给数学模型预测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有一定精度的预测虽可起到指导网络基站选点及布点的初步设什,但是通过数学模型预测与实际信号场强值总是存在差别。

一体化塔房基站__技术规范书

一体化塔房技术规范书

目录 目录 (1) 1.前言 (5) 2.技术标准 (6) 3.术语和定义 (7) 3.1通信系统用室外一体化塔房 (7) 3.2瓦楞型热镀锌钢板 (7) 3.3EPS阻燃复合板 (7) 3.4 安装点 (7) 4.一体化塔房的结构及技术规范 (7) 4.1整体结构 (7) 4.2外层结构 (8) 4.2.1框架结构 (8) 4.2.2墙面、屋面 (8) 4.3外层钢板涂料 (9) 4.3.1 热镀锌 (9) 4.3.2陶瓷智能隔热涂料 (9) 4.4内层结构 (9) 4.5内层材料 (10) 4.6塔杆的结构 (10) 4.6.1下层结构 (10) 4.6.2上层结构 (11) 4.7基础的结构 (12) 4.8塔体材料 (12) 4.9整体外观 (12)

4.10一体化塔房一般要求 (13) 4.10.1选址 (13) 4.10.2 整体外型 (13) 4.10.3 设施 (13) 4.10.4 安装 (13) 4.10.5 材质 (13) 4.10.6 环境性能 (13) 4.10.7 环保 (13) 4.10.8寿命 (13) 4.11 隔热结构 (13) 4.12地板承重结构 (14) 4.13一体化塔房的框架 (14) 4.14 受力连接 (14) 4.15 紧固 (15) 4.16 空调隔离间与防盗窗 (15) 5.防护措施 (15) 5.1高温、日照和湿度 (15) 5.2隔热 (15) 5.3防风 (15) 5.4防尘 (15) 5.5耐久性 (16) 5.6防霉 (16) 5.7 防火 (16) 5.8 防雷、防静电及接地要求 (16) 5.9 防盗 (16)

铁塔公司基站选址说明

选址应注意问题 1、站址宜选在地形平坦开阔、地质情况良好的地点,避免周边有高于待建基站天线挂高的 建筑物; 2、站址宜选择在不易受洪水灌溉的地区及地势较高地点; 3、站址宜尽量远离铁路、公路、河道、电力设施、加油加气站、机场等,符合国家和行业 对安全要求的规定,隔离距离一般大于塔高(含避雷针); 4、自建基站站址占地面积宜大于80平米,具体可根据基站方案进行调整 5、站址不应选择在生产及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建筑物、材料堆积场、在生产过程中容易 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厂、企业附近; 6、站址不应选择在雷击区、大功率无线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和有电 焊设备、X光设备和产生强脉冲干扰的企业和医疗单位附近; 7、站址应满足客户业务规划需求,偏离技术指点距离,对于乡村开阔地带应小于250米, 城区密集地区应小于100米; 8、地址宜有可靠电力供应,一般需提供380V外电引入,距离高压线宜小于200米 9、站址不应选断层、土地边坡、古河道和可能塌方、滑坡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 遗址的地段;在不利地段应采取可靠措施; 10、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灌溉地区及地势低洼区域,如无法避开时,站址高程应高 于计算洪水位0.5m以上地点; 11、站址不宜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较多烟雾、粉尘、有害物质的工业、企 业附近; 12、自建基站选址不应违反相关规范规定的与其他建构物的防火间距要求,如条件许可, 一般宜远离既有建筑物20米以上。 13、站址机房不宜有结构变形缝穿过、不宜有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穿过 14、站址不宜选用无正规设计的自建房及有结构明显破损现象的建筑。 基站选址规范 1、基站与油库的保护距离 2、行业内较认同的说法;基站应选择在比较安全的环境内。不应在易燃、易 爆的仓库及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特别是应远离加油站等处。 若因条件限制,在加油站附近的站址选择应至少满足下述条件:油库油量: 3、<50m3 间距:>12m; 50~1000m3 间 距:>15m; 1000~2000m3 间距:>20m。 4、以上仅供参考,行业规范没有具体到一个量化指标。 5、国家规范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加油站的埋地油罐和加油机不论级别与重要公共建筑物 的防火距离均为50m。 7、总上资料分析:基站与油库的隔离距离应不少于50米 8、基站与高压电力线路(设备)的安全距离 9、国家规范:《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国家工 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相关规定:110kV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 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小于4米。 10、行业规定:10kV高压输电线的最小安全距离为0.95m,最小操作安全距

塔房一体化基站技术要求

附件二 一体化基站技术要求

目录 一、机房的技术要求 (3) 二、基站塔体和底部框架 (5) 2.1一般要求 (5) 2.2一体化基站塔体和底部框架的制作及安装 (6) 2.3防锈防腐涂装要求 (7) 三、一体化基站基础: (8) 四、防雷接地系统 (8) 4.1防雷接地系统一般要求 (8) 4.2接地材料要求 (9) 4.3接地体的要求 (10) 五、一体化基站的维护 (10) 六、质量检测 (12)

一、机房的技术要求 1.一体化基站的机房应采用铁甲机房,室内净面积要求不小于12平方米,室 内净高不小于2.4米。 2.一体化基站机房的门尺寸为960mm(宽)×2050mm(高)。锁芯必须采用 跟移动公司匹配的电子模块锁芯。 3.为了防止基站受到洪水威胁,要求机房室内外地面高差不低于300mm。 4.一体化基站机房的地板采用防静电地板,须符合GB50174-2008《电子信息 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要求,投标人应考虑机柜固定安装方式。地板承载力不低于6.0KN/㎡,顶板不小于1kN/m2。 5.机房的屋顶和四面墙体的外侧施涂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在正常使用和正常 维护的条件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年, 当表面涂料层的隔热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维修。表面涂料层正常维修周期应不大于5年。 6.机房墙板和顶板芯材应选用隔热性、强度及稳定性较好的PU(密度> 30kg/m3)材料。芯材要求防火,龙骨采用钢龙骨,燃烧性能达到国家B1级难燃材料要求。墙板、顶板厚度不小于100mm。墙板内侧钢板厚度不小于0.5mm,墙板外侧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2mm的钢板。 7.直接固定到机房板材上的设备及装置应考虑安装点板材的局部强度。要求 能承载不小于25kg的壁挂设备。 8.机房厢体应有很好的隔热性、密封性和防火性能。

网络通信基站施工组织方案

三、技术部分 第一部分工程概述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总体部署第二部分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第一节施工测量放样工程施工工艺 第二节地面基层找平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第三节馈线窗安装工程施工的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第四节走线架的安装施工的施工方案及注意事 第五节灭火器的安装 第六节汇流排的安装 第八节塔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第九节主体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第十节机房施工及装饰第三部分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一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节工程的质量标准 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节质量保证措施 第四节工程质量的薄弱环节及预防措施 第五节创优施工的措施 第六节成品保护措施 第七节重点、难点技术分析及解决方案第四部分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一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第一节安全作业规范及检查系统 第二节安全管理体系

第三节现场施工的人身安全防护措施第四节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控制措施第五节施工用电控制措施 第六节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分析及预控措施第七节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 第二章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第一节文明施工管理网络 第二节场容场貌 第三节文明施工管理措施第五部分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第一章施工进度计划 第一节工期目标 第二节施工段划分 第三节施工进度施工工期保证措施第二章施工现场维护措施 第一节进场劳动力的管理 第二节进场物资管理第三节资料管理的配合措施 第六部分资源配备计划与先进性 第一章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描述及进场计划 第一节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见附表 第二节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见附表 第三节机械设备投入说明 第二章劳动力计划 第一节劳动力调配计划 第二节劳动力的来源 第三节劳动力计划表 第四节劳动力保证措施 第三章资金需求计划 第七部分施工现场环保措施第一节噪声的控制措施第二节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第三节水污染控制措施 第四节建筑垃圾处理的管理措施 第五节节能环保措施第八部分附表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第一部分工程概述

基站基础知识

培训记录

基站培训讲义 一.基站的简单介绍 1.基站的类型 ERICSSON公司的基站产品有200型基站:RBS200、RBS203等用于支持GSM900。RBS205、RBS206等用于支持DCS1800的基站。而目前使用的2000型基站主要用RBS2101、2102、2103、2202等型号。前三种用于室外而后一种用于室内,它都可支持GSM900和DCS1800两种规范。我省采用了RBS2202机型。由于200站的数量在广州只占了很少部分,而且对它的改动也不多,所以这次主要介绍2000站的一些内容。2.在GSM系统中基站所处的位置 在原来的模拟蜂窝系统中是没有BSC的,在GSM系统中才采用BSC的。原因有两种:(1)无线网络的智能化要求,基站的数量增多,从系统功能的提供和经济角度考虑,尽量简化基站功能和结构,降低成本,将无线方面的功能控制和管理集中起来提

供。其目的:使MSC专门处理于移动通信有关的电话交换功能,不介入无线处 理部分。BSC于MSC的责任和接口都清楚。 (2)BSC也采用AXE-10技术,而且方便将BSC升级成MSC。一个BSC可以控制256个基站。所以采用BSC方式,适应移动通信网业务发展需要。 3.RBS2000系统的基本构成如下图所示: LOCAL--BUS RBS2000 BSS(CME系统中的基站部分)包含BSC(基站控制器)和BTS(基站的收发信部分)。BSC同样采用AXE-10的技术来实现,基本结构也是AXE-10的总线结构,左侧为面向MSC的PCM接口,属称A接口,右侧为面向RBS的PCM接口,属称A-BIS接口。一个BSC可以控制256个基站。 TRU称之为收发信机控制器,执行对TG(所有载波设备的控制)的控制。这一条控制链采用的协议是LAPD协议,简称LAPD链。 DXU总是与BTS一同安装。RBS2000中DXU的控制信令是插入LAPD信令中进行传输不需要TS16信令链路,它由DXU根据地址提取。DXU是RBS2000系统中的核心控制单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分配交换,SWITCH的功能。 2、面向BSC的接口。 3、定时单元,与外部时钟同步或与内部参考信号同步。 4、外部告警的连接,所有机架外的告警信号接口。 5、本地总线控制。 6、物理接口G.703,处理物理层与链路层。 7、OMT接口,提供用于外接终端的RS232串口

一体化塔房基站__技术规范书

一体化塔房技术规书

目录 目录 (1) 1.前言 (1) 2.技术标准 (1) 3.术语和定义 (1) 3.1通信系统用室外一体化塔房 (1) 3.2瓦楞型热镀锌钢板 (1) 3.3 EPS阻燃复合板 (1) 3.4安装点 (1) 4.一体化塔房的结构及技术规 (1) 4.1整体结构 (1) 4.2外层结构 (1) 4.2.1框架结构 (1) 4.2.2墙面、屋面 (1) 4.3外层钢板涂料 (1) 4.3.1热镀锌 (1) 4.3.2瓷智能隔热涂料 (1) 4.4层结构 (1) 4.5层材料 (1) 4.6塔杆的结构 (1) 4.6.1下层结构 (1) 4.6.2上层结构 (1)

4.8塔体材料 (1) 4.9整体外观 (1) 4.10一体化塔房一般要求 (1) 4.10.1选址 (1) 4.10.2整体外型 (1) 4.10.3设施 (1) 4.10.4安装 (1) 4.10.5材质 (1) 4.10.6环境性能 (1) 4.10.7环保 (1) 4.10.8寿命 (1) 4.11隔热结构 (1) 4.12地板承重结构 (1) 4.13一体化塔房的框架 (1) 4.14受力连接 (1) 4.15紧固 (1) 4.16空调隔离间与防盗窗 (1) 5.防护措施 (1) 5.1高温、日照和湿度 (1) 5.2隔热 (1) 5.3防风 (1)

5.5耐久性 (1) 5.6防霉 (1) 5.7防火 (1) 5.8防雷、防静电及接地要求 (1) 5.9防盗 (1) 5.10密闭 (1) 5.11荷载 (1) 5.11.1一体化塔房底部荷载 (1) 5.11.2一体化塔房机房门 (1) 5.11.3安装点 (1) 5.12防水 (1) 5.13防腐 (1) 5.14一体化塔房完好性 (1) 6.一体化塔房环境及工作条件 (1) 6.1外部环境 (1) 6.1.1温度 (1) 6.1.2相对湿度 (1) 6.1.3太阳辐射强度 (1) 6.2部工作环境 (1) 6.2.1温度 (1) 6.2.2相对湿度 (1)

基站维护基础知识

第一章 GSM系统基本原理 1.1 概述 移动通信系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是处在移动中进行的信息交流的通信。 移动通信在运动中完成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为此必须采用无线电通信方式。而在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状态下,达到同样的传输质量时,对无线电传输设备的技术要求就严格得多。因为无线传输一般都是处在各种恶劣的地形、地物及气候的条件下工作。移动通信的水平综合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整个通信技术发展的水平。 1982年欧洲邮电主管部门会议(CEPT)建立了移动通信特别组(GSM),着手进行泛欧洲数字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工作。1985年提出移动通信的全数字化。并对泛欧洲数字蜂窝状移动通信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目标提出了二项主要设计原则: (1)话音和心灵对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数字化引得传输速率降低到16kbit/s (2)不再采用现有模拟系统使用的12.5 ~ 25kHz标准带宽。采用了时分多址接入方式。 1987年终于确定一些主要参数,这些参数如下: 频段:935 ~ 960MHz 基站发 890 ~ 915MHz 移动台发 频带宽度:25MHz 通信方式:全双工 载波间隔:200kHz 信道分配:TDMA每载波8时隙,全速信道8个,半速信道16个 信道总速率:270.83kbit/s 调制方式:GMSK(高斯滤波最小相移键控)调制指数0.3 话音编码:LPC -LTP -RPE 13kbit/s (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数据速率:9.6kbit/s 分集接收:跳频 217跳/s ,交织信道编码,自适应均衡器(16靤) 每个时隙信道比特率:22.8kbit/s 1.2 陆地移动无线通信特点 陆地移动无线通信与固定无线通信不同,对固定无线通信而言,由于两端位置可以根据有利的电波传播条件加以选择,故除了利用电离层反射或对流层散射的信到外,大多数可视为恒参信道。而陆地移动无线通信,由于通信双方或一方处于运动状态,移动台所处地形及周围环境在不断变化,因此,它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①快衰落。由于多径传播,所接收的信号要产生快衰落,即瑞利衰落。根据理论推导,衰落速率最快时为2v/氪 /s。式中V为车速,胛 ぷ鞑ǔぃ 雌 得啃须/2波长就衰落一次。如工作频率为900M(=0.33m),汽车速度为60km/h(16.6m/s),则衰落速率为2×16.6/0.33≈100次/s。衰落深度达20~30dB,因而接收的平均信号强度比自由空间或平地地面传播时小得多。 ②慢衰落。由于地形起伏和沿途建筑物的不一,中值场强会在大范围内产生慢衰落,即地形衰落,亦称阴影效应。根据实测的传输数据统计,慢衰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分布的标准偏差随地形起伏的波动高度和频率变化而变化。 ③多普勒效应。在移动通信中多径信号的传输时延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信号的相位也随之变化,结果产生附加的频移。由于这种频移是移动体相对于基站的运动而引起的,故称为多普勒频移。频移最大值fm=±v/搿5背邓傥 60km/h,工作频率为450MHz时,fm≈±25Hz。工作频率越高,车速越快,频移就越大。多普勒频移造成的后果是使传输波形产生频谱小范围“晃动”。 ④多径传播效应。多径传播效应主要表现为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时延散布造成的波形展宽。 ⑤远近效应。由于移动台要在运动中通信,通信距离一般在几十公里范围内变化,因而存在着“远近效应”。为减少干扰,要求发射机具有功率自动调整功能。 ⑥人为噪声干扰。在城市环境中,汽车点火系统在VHF频段引起的人为噪声干扰相当严重,

通信铁塔及机房知识

通信铁塔及机房基础知识介绍 1.1单管塔 高度:一般15~50米; 优点: ?简洁、美观、占地面积较小; ?施工安装速度快,适用于具备吊装设备操作条件下的各类场景。 缺点: ?长悬臂结构,抗风性能较差,杆顶位移较大; ?对现场有施工条件限制; ?造价相对传统铁塔高,安装天线、维护相对较难。 工期、造价: ?基础建设周期7-10天,基础养护28天,安装杆约1天; ?杆身风压不同、是否美化造价也不同 ?大多数为桩基础,少数用独立基础,地质不同,造价差别会较大。

外爬插接地面单管塔 内爬法兰螺接地面单管塔

1.2.美化单管塔(景观塔) 美化塔造型多样,可根据具体基站环境设计外观造型,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基站环境中去,便于谈站。 风帆型双轮型 棷树型松树型

1.3.自立铁塔-四边形角钢塔 适用于山区、乡村等对塔体美观要求不高的场景 高度:各种高度均适用 优点: ?传统铁塔形式,使用广泛,质量容易保证,安全度高 ?加工、安装、使用及维护方便 ?建设成本低 ?可以建造在机房顶,节约用地及节省基础造价,尤其在山顶等场地 不大时较适合。 缺点: ?体量较大、外观不美观; ?施工周期相对较长 工期、造价: ?基础建设周期7-10天,基础养护二十多天,安装铁塔约5~8天; ?桩基础或独立基础,地质不同,造价差别会较大。

适用于风压不高的山区、乡村等对塔体美观要求不高的场景。 高度:各种高度均适用 优点: ?与四角铁塔相似,质量容易保证,安全度高; ?加工、安装、使用及维护方便; ?建设成本低。 缺点: ?整体结构抗扭较差,不适合高风压地区。 ?无法做在机房顶,占地大 工期、造价: ?施工周期及杆身单价与四角铁塔差不多,50米塔身价格约15万。

一体化塔房基站__技术规范书

一体化塔房基站__技 术规范书

一体化塔房技术规范书

目录 目录 (1) 1.前言 (5) 2.技术标准 (6) 3.术语和定义 (6) 3.1通信系统用室外一体化塔房 (6) 3.2瓦楞型热镀锌钢板 (6) 3.3EPS阻燃复合板 (7) 3.4 安装点 (7) 4.一体化塔房的结构及技术规范 (7) 4.1整体结构 (7) 4.2外层结构 (8) 4.2.1框架结构 (8) 4.2.2墙面、屋面 (8) 4.3外层钢板涂料 (8) 4.3.1 热镀锌 (8) 4.3.2陶瓷智能隔热涂料 (8) 4.4内层结构 (9) 4.5内层材料 (9) 4.6塔杆的结构 (9) 4.6.1下层结构 (9) 4.6.2上层结构 (10) 4.7基础的结构 (11) 4.8塔体材料 (11) 4.9整体外观 (11)

4.10一体化塔房一般要求 (12) 4.10.1选址 (12) 4.10.2 整体外型 (12) 4.10.3 设施 (12) 4.10.4 安装 (12) 4.10.5 材质 (12) 4.10.6 环境性能 (12) 4.10.7 环保 (12) 4.10.8寿命 (12) 4.11 隔热结构 (12) 4.12地板承重结构 (13) 4.13一体化塔房的框架 (13) 4.14 受力连接 (13) 4.15 紧固 (13) 4.16 空调隔离间与防盗窗 (13) 5.防护措施 (14) 5.1高温、日照和湿度 (14) 5.2隔热 (14) 5.3防风 (14) 5.4防尘 (14) 5.5耐久性 (14) 5.6防霉 (14) 5.7 防火 (15) 5.8 防雷、防静电及接地要求 (15) 5.9 防盗 (15)

移动基站建设_土建、铁塔工程规范标准

江苏邮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安徽分公司 一、总则 1、为规范工程监理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安徽分公司所承接工程的监理质量,根据相 关现行规范,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汇总出本工程监理验收规范; 2、如与本地规范冲突,以本地规范为主; 3、分公司将依据本规范对相关专业员工进行考试; 4、适用范围:江苏邮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5、本规范如有不足之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二、 编制依据: 1.1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 50319 —200 1.2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2001 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2002 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2002 1.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 —2001 1.6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 —2002 1.7 《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 CECS 80 :96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5011 —98 1.9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5068 —98 1.10 《移动通信钢塔桅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 YD5133 —2005 1.11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YD5132 —2005 1.12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5098 —2005 1.13 《电信专用房屋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YD5073 —2005 1.14 《防静电地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SJ/T31469-2002

(一)桩基础施工监理要点 1、桩基工程施工要求 1.1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1.2村基工程的桩位验收,和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1.3打(压)入村(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之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是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 1.4工程桩应进行承重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 根,当总 桩数少于 50 根时,不应少于 2 根。 1.5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检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30%,且不应少于 20 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 应少于 10 根;对混凝土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0%,且不得少于 10 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 1 根。 1.6对砂、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空现行标准的规定。 2、混凝土灌注桩 2.1材料质量要求 2.1.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要求 2.1.1.1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的卵石、碎石其粒径宜用15~25mm。卵石不宜大于 50mm,碎石不 宜大于 40mm。含泥量不大于 2%,无垃圾及杂物。 2.1.1.2细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的中砂,含泥量小于5%,无垃圾、草根、泥块等杂物。 2.1.1.3水泥宜用 32.5 级或 4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使用前必须查明其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到现场后分批风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才准使用。严禁用快硬水泥浇筑水下混凝土。 2.1.2水一般饮用水或洁净的自然水。 2.2灌注桩钢筋及钢筋笼质量要求混凝土灌注桩所用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钢筋到达现场,分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 工作指南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目录
目录 .......................................................................................................................................... i 1 使用说明 ............................................................................................................................. 1 2 勘察前准备.......................................................................................................................... 1
2.1 资料收集与消化 .......................................................................................................... 1 2.2 勘察前与客户沟通 ...................................................................................................... 1 2.3 准备勘察工具 .............................................................................................................. 2
2.3.1 勘察用工具........................................................................................................ 2 2.3.2 勘察记录表........................................................................................................ 2 2.3.3 软件工具............................................................................................................ 2 2.3.4 交通工具............................................................................................................ 3 2.4 借款.............................................................................................................................. 3 3 现场勘察 ............................................................................................................................. 3 3.1 现场勘察三种情况 ...................................................................................................... 3 3.1.1 新建机房............................................................................................................ 3 3.1.2 利旧(共享)机房 ............................................................................................ 4 3.1.3 租用机房............................................................................................................ 5 3.1.4 天线布置通用准则 ............................................................................................ 6 3.2 完成草图...................................................................................................................... 8 3.2.1 图纸目录............................................................................................................ 8 3.2.2 图纸示例............................................................................................................ 8 3.3 拍照.............................................................................................................................13 3.4 完成勘察记录表 .........................................................................................................13 4 资料整理 ............................................................................................................................14 4.1 原始纸质资料整理 .....................................................................................................14 4.2 照片整理.....................................................................................................................14 4.3 勘察表整理.................................................................................................................14 5 问题沟通与处理.................................................................................................................14 6 CAD 制图 ............................................................................................................................15 6.1 图纸绘制.....................................................................................................................15 6.1.1 绘图原则...........................................................................................................15 6.1.2 其它要求...........................................................................................................15 6.2 图纸详细说明 .............................................................................................................16 6.2.1 基站传输组织图(可选)................................................................................16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