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的发展

吕梁的发展
吕梁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转型

——山西省吕梁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纪实

吕梁,这个革命老区,过去曾是出了名的穷地方,多年来依靠资源,形成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新世纪以来,吕梁按照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拓宽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吕梁能源产业发展的新道路。到吕梁采访,首先听说这样一些信息:吕梁1971年组建地区,到1978年,年国内生产总值近5.7亿元,财政总收入5000多万元。而2000年以来,吕梁经济一年一个飞跃。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10 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7亿元;GDP由100亿元增加到400亿元。众所周知,山西是全国第一煤炭大省,也是全国污染严重的地区之一,而吕梁市就是山西的一个缩影,这个著名的革命老区,曾被国家列为全国最大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那么,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吕梁这一资源型和欠发达地区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速度型向效益型再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的?“近几年,吕梁的经济发展是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奋力赶超!”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说。

转变发展思路

吕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1万平方公里土地下蕴藏着40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矿藏,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54%以上,储量1538亿吨,仅被誉为“国宝”级的4号优质主焦煤储量就达62亿吨;此外,还有储量可观的铁矿石、铝矾土、钾岩石等。凭借丰富的资源储备,煤焦、钢铁工业发展成为吕梁的主导产业,同时,吕梁乃至山西为全国资源利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长期以来,吕梁总体上是资源型、初级化产业结构,资源加工转化水平不高。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工业发展是以小企业为主,几十年以来大规模的资源开采,造成了非常大的环保欠账。”聂春玉说。为增强吕梁的持续发展潜力,解决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矛盾,从1999年开始,吕梁市进行了全面产业结构调整,决心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及相关产业,把吕梁建设成山西重要的能源基地。

近年来,吕梁市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原则,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引进项目上抬高“门槛”:不是大项目不上,不是好项目不上,污染环境的项目不上,浪费资源的项目不上。从2003年以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居全省第一。 2006年,吕梁市又确立了“十一五”期间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开放引进、开发拉长、多元做大、科学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总体思路,深入实施大项目、大开放、大环境“三大工程”建设,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要实现更大的跨越。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00亿元,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完成77亿元,增长28 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5亿元,增长13.3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9234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62元,增长23.6%。据了解,为确保“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吕梁市提出了“双千双百”建设项目,即规划了281个项目,总投资2000多亿元,在园区集中建设,以便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关小上大堵疏结合

近年来,吕梁在环境整治上打了两个大的战役:一个是2003年到2006年先后取缔了土焦企业1516户、焦炉10600个,关闭改良焦企业786户、焦炉12515个,关停取缔小石灰、小选矿等中小污染企业838户,共炸毁烟囱2866根。第二战役就是借助今年1月“区域限批”,吕梁市委把2007年确定为“环境保护攻坚年”,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领导挂

帅的环境保护攻坚领导组,对全市焦化、冶炼、电力、化工、建材五大行业进行了全面清查整顿,现在除了完成“区域限批”的中吕焦化公司的限期整改任务以外,共查出191户严重违法排污企业,其中焦化企业106户,冶炼企业78户,化工企业2户,建材企业4户,电力企业1户,全部依法实施关停取缔。

据悉,上半年,全市主导产业形势看好,煤炭、焦炭、钢铁产量同比分别增加67.6%、26.7%和16.9%,税收增幅分别达到34.4%、137.76%和8.23%。截至目前,281个“双百双千”项目共立项222个,占到项目总数的79%;完成土地审批手续163个,完成环评审批152个,建成投产22个。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来吕梁投资开发,不仅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也给吕梁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两区”经济模式

如今,在吕梁市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针对贫困山区,资源富区和发展新区的实际情况,吕梁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就是坚持搞“两区”经济模式。第一个区是工业经济循环项目区。就是把各县市的工业集中到园区内,形成完整的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其中重点推进了“四化”进程:一是项目集聚园区化。目前,全市入园企业达到168户,纳入统计范围的7个工业园区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44.3%,园区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二是产品生产循环化。市政府出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着力推动产业纵向循环式组合,引导企业横向循环式生产,初步形成了“资源互用、产业联结、首尾相顾、变废为宝、利益互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增长模式集约化。市政府把“十一五”期间节约43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并建立了节能减排监察会议制度。目前,全市原煤洗选率达到65%,焦炉尾气回收利用率达到80%,煤矸石、煤泥、高炉煤气等综合利用电厂装机容量达到53万千瓦,形成了年消化工业废渣300万吨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能力。四是产业发展规模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44户,比去年净增6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2.38亿元,同比增长22.2%,传统产业的集中度有了显著提升。

第二个区是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示范区。利用吕梁天然种植区域比较集中的种枣和核桃的优势,使各县区的农业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另外,吕梁为了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以区域经济总体发展带动局部地区稳定脱贫,坚持“以工哺农、以财扶农、以城带乡”的开放式扶贫思路,扶贫成效明显。目前,吕梁市帮扶企业由原来以煤焦为主的资源型企业扩充到所有的企业,帮扶范围由2006年的8个县市增加到现在13个县市区的392户企业,帮扶企业比2006年增加了2 3倍,帮扶村达到256个,累计帮扶资金7

61亿元。

企业家踊跃奉献老百姓纷纷受益

“吕梁是资源富集区,也是新兴的资源开发区。三晋第一市孝义在吕梁,三晋第一县柳林也在吕梁,但山西最贫困的县也在这里。资源开发而导致的少数人暴富,更是拉大了居民收入的差距。由采煤带来的损害,从而导致的村企矛盾也时有发生,这成为吕梁发展中必须解决的矛盾。”吕梁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效彪说。

为此,吕梁市纪委从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入手,于去年12月底,推出“一企一事一业”活动,以化解村企矛盾,构建和谐村企关系,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活动开展以来,吕梁各区县纷纷建立了协调领导机构,通过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典型引路,引导企业家树立“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实现人身价值”的思想,一大批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投身到这项事业中。

对于这项工作,百姓是何感受?

范家瞳村位于兴县魏家滩岚漪河畔,每年汛期,河水严重阻碍了村庄与外界的交通,村民只能困守家中,坐等水退。在开展“一企一事一业”活动中,晋兴能源有限公司投资80万元在河上架桥,今年5月,大桥竣工,一位村民高兴地说,“一企一事一业”帮助我们实现了祖祖辈辈的梦想,我们真高兴,出门再也不用发愁了。

怎样引导这项工作,而使资金更有效率?吕梁各级政府不仅有引导,而且通过规划避免乱撒胡椒面。在中阳,县委、县政府与有捐资意向的企业家共同开会,确定了总投资8.9

亿元的9个项目,集中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医疗、道路、饮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民生问题。

中阳钢铁集团总经理袁玉珠当场表态:“‘一企一事一业’活动是规范企业家道德行为的做法,我非常赞成,作为一名企业家,当社会需要你做奉献的时候,我们会义不容辞地尽我们的力量,去做社会需要我们做的事情。”

据悉,中钢集团计划投资3.3亿元组织实施三大项目,一是340省道亮化工程,二是大型净水厂建设项目,三是钢城居委会新农村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用中钢的电照亮了中阳人民的致富大道,而且城区居民拧开水龙头,就可以直接饮用符合国家纯净水质量标准的自来水。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

城厢镇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世界现代田园示范线建设总体要求,我镇按照集成打造高端现代农业产业和产业高端指导方针,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的目标,整体推进世界现代田园示范镇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厢镇位于成都市东北,青白江区域东部,镇域面积46.91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辖11个农业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2个城镇社区,农业总人口4.2万人。镇内有润辰食品有限公司、红旗油脂、迪澳植化、宜家食品、西南科联种业、玉虹罐头厂、天天绿、康祖食品、荣泰清真、成都二牛等10家龙头企业;有食用菌协会、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万柳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园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等12家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有十五里、十八湾、兴禾、桂龙、玉虹桥等5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四川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新兴菌种站、食用菌孵化园区等科研机构3所;有恒邦食用菌博览园、绣水稻香、红玫瑰休闲园、芮家风味馆、金河山庄、东方欲晓等一三产互动休闲农家乐20余家;有玉虹桥蔬菜基地、十五里休闲观光园区、今日田园、特色食用菌园区、科联玉米制种基地、贵和高科农业生态园、食用菌博览园、经作所科技实验基地、永乐春大学生蔬菜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园区。 二、具体做法 (一)重规划,以“五区一带”的园区划分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框架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思路,以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为目标,从全局上规划全镇现代农业,按照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要求,结合我镇地理和区位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五区一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框架,邀请电子科技大学于2010年在全区率先编制完成了城厢镇现代农业总体规划,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二)抓典型,以贵和高科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为示范 坚持走高现代农业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之路,我镇近年来陆续引进和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其中以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的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坚持以有机标准做农业,采用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探索发展循环农业,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引种高科技新品种,配套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该农业园区已经被列为成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项目,该公司的多次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现已成为我镇的一张高科技农业宣传名片。 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是一家省级示范合作社,主要种植大棚蔬菜,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成员由创建初的10余户发展到现在108家,合作社以有机为立足根本,现有西湖瓜、番茄等四项有机认证和玉虹桥蔬菜品牌,带领周边农户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镇大学生创业基地,主要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其特点就是在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采取农

武汉地理优势区位分析

武汉天文上风区位剖析 一、农业区位要素剖析 1.天然要素 地形:由舆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阵势低平或地形平整坦荡 数目:地广人稀地皮宽广,地皮房钱低 天气:由舆图判读出:是×天气,(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富足、日夜温差大) 水源:邻近水源(河道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富足,浇灌方便 泥土:是××泥土,泥土肥美深沉或泥土较肥美 2.人文要素 市场:该地域生齿浓厚或工矿业兴旺或都会较多,市场宽广(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邻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方便或河道交汇处,内河航运兴旺(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度政策的支撑(搀扶、鼓舞) 科技:科技程度高或科技兴旺 休息力:生齿浓厚,休息力丰厚,休息力薪水低 产业根底:产业兴旺,产业根底丰富 3.天然对农业的倒霉的区位要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高温、寒潮等气候灾祸;热量、光照、水源、泥土肥力等缺乏,酸碱度偏高 【典例】⑴、西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要素是: ①平原广大,耕地连片,利于大规模机器化操纵;②泥土肥美,土层深沉(或有肥美的黑土); ③温带季习尚候,光照富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浇灌水源富足。⑤人少地多,地皮减产潜力大;⑥交通兴旺,铁路公路网浓厚;⑦中国生齿浩繁,对粮食需求量大,大陆市场宽广; ⑧国度政策搀扶;⑨有辽中南重产业基地供应机器化设置装备摆设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莳植业的区位要素:①亚寒带季习尚候,光热富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富足);②河道浩繁,浇灌水源富足;③阵势低平,泥土肥美、深沉(长江中卑鄙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方便,市场宽广;⑤生齿浓厚,休息力资本丰厚;⑥种植汗青长久,传统经历丰厚。 【考虑】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区范例重要是哪一种?该地区开展此农业范例的区位上风有哪些?从地皮应用的潜力看,该地区能够开展什么? 二、产业区位要素剖析 1.天然要素 质料:邻近某质料产地,质料富足──质料指向型产业 动力:邻近某动力产地(如煤、煤油、自然气、水能、风能…),动力富足──动力指向型 地皮:地皮平整坦荡,利于建厂 水源:邻近河道、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富足 2.经济要素 市场:生齿浓厚某人口麋集,市场宽广(对市场指向产业更显着)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道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方便 休息力:生齿浓厚,休息力资本丰厚──休息麋集型产业 技能:科教兴旺或邻近初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休息力本质高──技能麋集型 农业根底:邻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根底丰富或农业兴旺 3.社会要素 国度政策:国度政策的搀扶、鼓舞,国度政策变革(处理失业的工场设在不红利的区位;为减少经济差距停止的西部大开辟) 国防平安:某期间国防需求

充分发挥海淀区位优势大力整合开发区域人才资源

充分发挥海淀区位优势大力整合开发区域人才资源 多年来,海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域人才资源整合工作,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加强区域人才资源整合开发为基本着力点,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挖掘人才内在潜力,发挥队伍整体优势,用好、用活、用足区域各类人才资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海淀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整合开发人才资源是海淀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 丰富的人才资源是海淀区最具竞争力的独特优势,也是推进海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淀在人才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地,二是国家级专家人才的聚集地,三是各行各业人才的集散地。如何把各种性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更好地盘活利用,以促进区域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成为当前全区人才工作的迫切任务和重要举措。 二、海淀区整合开发各类人才资源的创新实践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海淀、大人才、大服务、大发展”为理念,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服务引导、推动合作,努力突破体制、行业、身份局限,引导、促进各层次、各领域的人才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人才资源在海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智力支撑作用。 一是搭建高层沟通平台,建立区域人才资源整合开发协调机制。建立了驻区单位高层联席会议制度,先后达成了军民共建医疗示范工程、动漫创意产业合作等10多个合作项目,形成了人才资源整合开发的长效机制。 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优秀人才共同培养机制。建立“资本+技术+人才”的运作模式,促进优秀人才的联合培养和共同使用,推动区域人才资源整合开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是搭建咨询问政平台,建立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机制。通过吸收各类区域专家加入人大、政协队伍等多种途径,搭建咨询问政平台,发挥区域高层次人才的参谋智囊作用。 四是搭建多方互动平台,建立优秀人才学习交流机制。积极推动区属与区域之间、不同体制之间、城乡之间人才跨领域、跨单位学习交流,尝试开展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孵化培养工作。 五是搭建市场服务平台,建立区域人才流动保障机制。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人才市场服务水平。 六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区域人才信息共享机制。分门别类建立各行各业高层次专家人才数据库,加大区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人才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七是搭建宣传推介平台,建立人才合作开发激励机制,注重加强对人才扶持政策、具体措施、成功经验、典型范例的舆论宣传,营造“多方参与、广泛协作、相互开放、共同受益”的社会氛围。 三、整合开发区域人才资源工作的体会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是前提。第二,突出共同发展是宗旨。第三,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第四,加强服务引导是保障。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目前许多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特色农业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到底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到底有那些优势?对此我进行了一项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为了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我市将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坚持以发展“一乡一业”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水平,努力向“多乡一业”、“一县一业”迈进。此项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也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成效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猪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

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宁县焦溪村锥栗、大田县大中村大薯、三元区炉洋村脐橙和沙县西霞村蔬菜等22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烟叶种植户数达4多万户,户均种烟9.82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烟户有1984户。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49个,经营林地面积59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270个,年可出栏120万头生猪;规模养羊专业户155户,年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挥区位优势推动全区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必须突出发展第一要务,从长清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和融合省会城市的急剧扩张和辐射,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向前发展。 撤县设区使我区成为省城的一部分,我区的发展也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平台。随着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形成“一带一城一区”的“带状分片组团”式城市格局的开展实施,我区已不仅仅是省城的一部分,而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增长点。对接我区一直倡导实施的发展济南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现有主城区、高校科技园区、省级五峰山旅游度假区等“五大片区”的发展思路。短短几年时间,“五大片区”迅速崛起,省会新城区框架全面展开。目前,“五大片区”规划面积已达160平方公里,形成了梯度明显、功能互补、规模适度的空间布局。济南经济开发区和高校科技园“两大亮点”成效显著,成为引领省会城市西进、拉动省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济南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招商引资大见成效。目前,已有山东师大等10所高校入驻大学科技园,在校师

生13万多人,完成投资70多亿元,成功走出了一条“规划一步到位、集约利用土地、妥善安置农民、带动新区开发,人文、生态、环境、资源与建设协调互动”的路子。农高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五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已全面完成。 下一步我区进一步做大做强“五大片区”。济南经济开发区,突出招商引资,重点搞好工业项目建设,争取再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尽快打造成为山东省中西部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学科技园,重点围绕入住师生,从教学和生活等方面,全力搞好服务,继续搞好院校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桥涵、医疗、水电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政务商住区,继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加快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汽摩商城片区开发步伐,推进西南外环、宾馆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继续搞好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搞好城市公园建设。五峰山旅游度假区和农高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发展步伐。加快104国道沿线区域和经十西路及延长线区域“两个经济发展新亮点”的规划建设。104国道沿线区域,重点发挥大学科技园的龙头带动作用,规划、建设一批学研产一体化的科技研发基地、成果孵化基地和新型、高科技产业基地,重点实施好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和创业园项目。经十西路及延长线区域,重点发挥济南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和政务商住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承载作用,承接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按照“园中园”发展模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 1.芮城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1.1经济林发展优势明显 目前,芮城县已经形成了三条产业带的农业生产格局,第一条产业带为以粮食、苹果 为主的粮果经济林带,全县粮田的面积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75%,达到了经济作物种植面 积的3倍,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和玉米;苹果作为芮城县最主要的经济林果,种植面积已 超过18万亩,产量也达到了约42万吨。第二条为红枣、花椒、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干果带,芮城县的红枣鲜枣、大红袍花椒、核桃加工品一直为其特色名优产品,作为全国最大的大 红袍花椒生产基地,其中的风陵渡镇的花椒种植面积就超过了3万亩,收到达到4500万 以上。第三条为以芦笋、大棚菜为主的新兴干果经济林带,芦笋产业和大棚菜产业作为芮 城县的新兴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市场潜力也较大,作为全市第二大芦笋生产基地,在2021年以后,芦笋的年产值就保持在了1亿元以上。 1.2设施、生态农业潜力较大 相对于传统农业,设施、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是比较大的,近些年来芮城县基本已经 形成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政府多年来一直坚持给予农业生 产上以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以促进优质、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如:丰润玉米笋、马蹄基地已经得到了近700万的政府投资;丰源药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也得到近百万的资 金支持等。此外,在2021年芮城县就建立了25万亩的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并确立了8 种无公害农产品,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也达到了1.2万亩。绿色、无公害标准下生产的农 产品不仅社会需求量大,而且口碑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芮城农业经济的发展。发展农 村经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休闲观光农业是一条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依托其优势特色农产品,芮城县已经建立起了多个苹果、鲜枣采摘园和芦笋、花椒观光示 范园,不但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芮城县农民的 纯收入已经达到7700元,超过了全山西省的平均水平的近500元。 1.3畜牧业发展稳定向前 芮城县的畜牧养殖业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生产体系,主要以生猪养殖为主,配合牛肉、羊肉、鸡肉等产业的共同发展。截止到2021年, 全县的生猪存栏达到16万头,出栏达到27万头;羊存栏6万只,出栏7.3万只;鸡出栏 178万只,蛋鸡存栏49万只,肉类总产量约3万吨,禽蛋产量超过5000吨,尤其是2021 年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实施以来,已促进全县29万农民的人均年收入直接增加近700元。 2.芮城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2.1转变对特色农业的认识

中国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解决中国人吃饱和吃好的根本保障,是保证中国乃至世界安全稳定与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世界农业发展态势看,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是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它的形成与发展,是自然、地理区位、交通、土地制度、人口与劳动力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结果。由于世界各国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和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特色农业区域化的形式及发展重点也不同,欧美一些国家之所以有发达的农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特色农业综合体系发展。特色农业区域体系化已经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农业产业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的产生是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即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而产生。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小农生产模式,难以适应大生产、大市场和大流通的需要,迫切需要新的农业发展体制与之相适应。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对特色区域农业进行探索与实践,发展特色农业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首先,中国幅员辽阔,地域资源丰富,为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其次,中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为各地特色农业开发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各地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发展多种经营和“三高”农业的重要方向,并初步形成了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林艺、园艺等特色农产品类型体系,特色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第三,中国政府把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 自2005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20多年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特色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对中国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东北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农业成为地区经济的优势产业,东北是中国重要的粮食

太原关于成立兽药生产加工公司可行性报告

太原关于成立兽药生产加工公司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全球兽药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兽药行业 分析指出,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以外,全球兽药市场 保持稳定增长,从2010年1945亿元增长到2019年3472亿元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4%。 xxx公司由xxx集团(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610.0万元,占公司股份78%;B公司出资170.0万元,占公司股份22%。 xxx公司以兽药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 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公司计划总投资18118.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3202.97万元,占总投资的72.87%;流动资金4915.13万元,占总投 资的27.13%。 根据规划,xxx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362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8272.88万元,税金及附加345.13万元,利润总额 7937.12万元,利税总额9377.03万元,税后净利润5952.84万元,纳税总额3424.19万元,投资利润率43.81%,投资利税率51.76%,投资 回报率32.86%,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提供就业职位499个。

我国兽药企业数量众多,但主要以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兽药行业实行强制GMP认证之前,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呈现无序竞争的格局,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结构单一,给行业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004年,我国大约有2,800家兽药生产企业。

分析区位优势

分析区位优势 1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较好。 2印度南鄙的班加罗尔、钦奈、海德拉巴在英国殖民地时期就被称为三大科技城,如今依靠国家长远的战略决策,基于完整的软件人才培育系统,独特的海外印侨祖居地背景,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形成交相辉映的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形成的条件。(8分) 工业基础良好,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人员优势,资金来源丰富,工业集聚效应。 3 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 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2分)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或台资)与先进技术;(2分)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2分)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2分)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2分)

传统农业区位 【1】评价甲地小麦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10分) 利:地形相对较平坦(2分),土壤肥沃(2分),利于种植业发展;夏季水热组合较好,日照时间较长,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2分);河流流经,有灌溉水源(2分)。弊:纬度高,易发生低温冻害(2分) 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 然条件

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 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 简述汾河谷地的成因,说明该谷地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8分) 地层断裂下沉(或地质构造形成地堑),(2分)河流堆积形成汾河谷地。(2分) (比周围山地)热量条件好,利于作物生长;(1分)河流经过,有灌溉水源;(1分)土层深厚、肥沃;(1分)地势平坦,便于耕作(1分)。 农业区位改变 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交通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加大,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 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内蒙古东中部地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乳产品产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简述该地区乳产品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工业区位 说明该区域南部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矿、金矿等(2分);煤炭资源丰富(2分);国外市场需求量大(2分);铁路交通便利(2分) 南非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和丰富的经验;开采技术水平高;国际市场广大;铁路、公路、海运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利;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政策支持。答出五

发挥区位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00六年七月八日至十六日,我跟随市委领导赴香港考察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深。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广东省南面、珠江口东侧,南临南中国海,北接广东省深圳市,总面积为1070平方公里。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与离岛四大部分。香港海岸线非常曲折,湾深港多。九龙与港岛间的维多利亚港,地处台湾海峡与南海的交汇处,遥望太平洋,是亚洲及世界的重要海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260多个离岛组成,香港得名于香 江! 香港岛及九龙半岛是香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域。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 一、要发展经济,必须树立了大开放大发展的观念。 香港是一个经济高度外向型的城市,过去20年来,整体经济增超过两倍,人均GDP在亚洲 仅次于日本。香港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分别为0.1%、13%和87%左右,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贸易及物流业比重较大,占GDP的3 5%左右。香港是亚太地区主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和信息中心,目前是世界第十一大贸易实体、第十二大银行中心、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及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拥有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亦是主要的黄金交易中心。香港是世界上经济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商品、资金进出自由,连续多年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经济最自由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香港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树立大开放大发展意识,充分发挥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区 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响堂管理区是一个在我市落后的镇区,如何推动响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香港的发展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招商工作力度,要把招项目、引资金作为经济发展的助力器和推动力来抓,形成人人讲招商,人人会招商,人人能招商的招商引资新格局。 1、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一切服从发展,一切围绕发展,有利于发展的事情多做,阻碍开放发展的事情不为;突破狭隘部门利益的束缚,讲政治、讲大局,以全局利益为重,坚决防止和克服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私利而置发展大局于不顾的思想行为。 2、强化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观念。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扩大开放,建立多元化的投资 体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形成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格局。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一定要落实到项目上。没有项目就谈不上开放,没有大项目就谈不上大发展。 3、强化自我发展观念。我们有些部门对自己所负责的领域,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没有开动脑筋想办法加以发展,凡事总是等待上级的落实,依赖上级的投入,似乎只有上级投入了资金,他们的脑子才会转动起来,否则,他们的这些领域永远是无人问津的“处女地”,极大地影响了全局的发展。因此,只有摒弃因循守旧的观念和做法,致力于竞争中求发展求进步。特别是在筹措资金上,要真正摒弃“等、靠、要”,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可以用部分优良资产,吸引外部资金入股,形成多元投资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地方经济稳步发展。 4、强化服务观念。加快发展靠投入,增加投入靠业主。既要启动民间资本,培育当地投 资业,更要降低门槛,引进外地投资者。只有培育、引进一大批业主,兴办一批大企业,才能搞活一方经济。我们当地领导干部要学习像香港那样的政府,为客商服务的意识,要

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毕业论文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本人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要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20 年月日

目录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 V 引言.. (1) 1特色农业产业概述 (2) 1.1相关概念 (2) 1.2特色农业研究理论基础 (3) 1.2.1比较优势理论 (3) 1.2.2竞争优势理论 (3) 1.2.3农业产业化理论 (3) 1.2.4技术创新理论 (4) 2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5) 2.1贵州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现状 (5) 2.1.1贵州特色农业发展条件 (5) 2.1.2贵州特色农业发展规模 (6) 2.1.3贵州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7) 2.1.4贵州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7) 2.1.5贵州特色农业对财政收入作用 (8) 2.2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9) 2.2.1缺乏农业科技创新力,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 (9) 2.2.2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产业发展缺乏资金 (10) 2.2.3农产品加工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推进 (10) 2.3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11) 3贵州省特色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13) 3.1发展贵州省特色辣椒产业的条件分析 (13) 3.1.1辣椒种植面积大 (13) 3.1.2产业链长幅宽,效益比较稳定 (13) 3.1.3贵州名椒众多,品质优势明显 (14) 3.1.4风味独特,市场前景广阔 (14) 3.2贵州省特色辣椒产业的现状 (14) 3.2.1辣椒市场产业已经初步培育完成 (14) 3.2.2 辣椒种植规模较大,区域化格局已经形成 (15) 3.2.3辣椒品牌系列逐渐形成 (15) 3.2.4辣椒加工企业快速成长,占据国内市场一席之地 (15) 3.3贵州省特色辣椒产业发展趋势 (15) 3.3.1辣椒品种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市场 (15) 3.3.2辣椒产品质量和产业基地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和推广 (16) 3.3.3辣椒制品的深加工将是今后辣椒产业的重点 (16) 3.3.4对辣椒产业商业化运作将是今后的亮点 (16) 4贵州辣椒产业SWOT分析 (17)

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基于国内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相关文献和中国实际情况的思考,将国内外关于区域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从区域特色农业概念、理论、发展模式、发展对策等角度展开述评,试图找出研究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新的角度,以期推动该问题研究的深入,从而促使我国区域特色农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选择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国区域特色农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对策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家农业竞争逐步演化为农业核心区域的竞争。各国或地区都在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格局中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着力构筑本地的区域农业优势产业和核心竞争力。农业作为地域差异最为显著的产业,通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与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成为新阶段统筹区域发展关注的重中之重。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学术界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 特色农业以都市农业为代表并兴起于发达国家。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欧美及日本的经济学家相继开展了对特色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而使特色农业的概念被广泛接受。由于各国的条件、特点和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特色农业区域的名称、形式及研究重点也不同,有的称农业区划,有的称农业专业化地带,有

的称农业景观区划。 目前,国外特色农业的研究更多是从理论角度探讨,涉及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尤其以舒尔茨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约翰〃梅尔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农业发展的诱致技术变革理论为代表,涉及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一优势理论、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而且每一类特色农业的发展还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当前,国外关于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侧重于特色农业区域划分、区域发展规划方法、区域调控政策研究等方面,并提出了农业区域统筹理念。但缺乏从实证分析中归纳规律,总结经验,缺乏剖析区域政策的作用机制和运行规律,并对影响区域政策制订与实施效果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 2.国内学术界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 中国对特色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多年来,中国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已经探索总结了许多成果,如,苏州未来农业大世界的科技型农业;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马山生态农园的休闲都市型农业;上海浦东农业开发区的孙桥设施型农业等,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对于促进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l)区域特色农业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 刘志民等(2002)认为特色农业发展涉及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每一类特色农业的发展还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

吕梁市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

吕梁市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 一、发展规划 以融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纽带,以市域城镇化为引擎,主动融入太原都市圈,加快建设“两个城镇带”,坚持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县城和大集镇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以“三规”为引领、“三区”为支撑、“三改”为抓手,实现城市功能、品位、经济、管理及居民素质等要素与都市圈的深度对接,着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深入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加快吕梁市区建设步伐,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吕梁医院、图书馆、展览馆、大剧院、少年宫、文化广场、新闻广电大厦等标志性工程。强化基础支撑,加快“一港五网”建设步伐,实现飞机能上天、铁路通各县、高速全覆盖、供水网络化、电力高能化、通讯现代化的目标,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速。 到2015年,通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要达到以下目标: 1、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2、全市(含县城)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集中供热、供气、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5%、80%、9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22%,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32平方米。吕梁市规划区(包括柳林、中阳、方

山三县)和汾阳、孝义两个次中心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交城县、文水县、岚县、兴县、临县、交口县、石楼县七个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城镇市政公用设施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景观风貌得到提升。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基本成型,在全省的地位有较大提升。 二、推进措施 (一)启动“一市四区”规划,加快吕梁城镇化速度 “一市四区”:启动包含离石、中阳、柳林和方山四个区在内的吕梁市城市建设规划,突出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强化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交通、金融、旅游、消费中心的地位和功能,逐步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吕梁城镇化速度。 “两个城镇带”:以离(石)柳(林)中(阳)方(山)为城镇组群,形成太原都市圈西部中心和连接西北地区的门户;以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为城镇组群,打造成太原盆地西部城镇密集区和工业城镇带。 以现代化、高端化为目标,全力推进离石区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高中心集镇联动城乡的能力。要以宜居为核心,以文化、生态、大气为要素,把吕梁打造成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二)、“大县城、大集镇”支撑,整体推进区域发展 实施“大县城”发展战略,以吕梁市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1273”四级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县城的集聚功能。交城、文水、交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攀枝花市农牧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 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 2

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2010年,攀枝花芒果的市场平均零售价达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2010年8月,攀枝花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对提升攀枝花芒果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枇杷:以米易县、盐边县为主的攀枝花枇杷,较福建、成都等地早1-3个月,上市时间正处于元旦、春节黄金季节,市场竞争力极强。2010年初,攀枝花枇杷销售均价达到每公斤16元左右,单价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00元,经济效益极高。 早春蔬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攀枝花就作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为“三北”及周边市场提供优质蔬菜产品。攀枝花生产的早春蔬菜产品具有无公害、品质优的特点,上市时间处于海南菜之后、其他省市设施菜上市之前的市场空档期(1-4月上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攀枝花早春设施蔬菜平均亩产值超过了2万元,市场销售均价每公斤超过了3元,四季豆、豇豆每公斤均价更是达到6元以上。菜农亩纯收入平均达到了10000元以上,个别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