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智能制造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智能制造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智能制造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智能制造发展情况调研报告XX智能制造的调查与思考智能制造主要包括生产智能装备和利用智能装各生产产品两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各省市区也相应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明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正在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新趋势。一、XX智能制造发展取得的成绩(一)政策扶持准一是制定智能制造发展的相关目标政策。XX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20xx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推动制造业提档升级的相关政策及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如:“加快落实《中国制造2025XX行动纲要》,着力培育航空配套装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集群”等等。根据《中国制造2020》中央、XX、XX行动纲要,XX于20xx年已正式出台《中国制造2025XX行动纲要》,在XX市的县(市、区)一马当先。该纲要提出:“大力提升高端纺织、现代建筑、船舶海工及配套装备三大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及新能源汽车、汽车配件五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航空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二是加大对智能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XX综合运用嫁接合作、双向重组、联合投资等多种模式,给予与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资金和人才的支持。如:XX高新区将央企、国企与本地民营

企业嫁接融合,目前已与中航工业、中国供销集团、华电集团等开展混合制实践,增强了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20xx年底,中科海维与央企中广核达成股权重组协议,试水混合制。中广核注资7600万元,控股51%,并联合中科院、南京大学进行多元股权改造。央企的资金支持及科研机构的人才支撑为智能制造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产业基础实力强一是规模逐步壮大。至“十二五”期末,规模工业总产值在全市率先突破20xx亿元。现代纺织产业实现产值492.8亿元,同比增长8.6%;船舶海工产业实现产值296.6亿元,同比增长1.7%;机械装备产业实现产值245.1亿元,同比增长18.3%;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307.3亿元,同比增长12.2%;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72.4亿元,同比增长3.4%;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84.9亿元,同比增长7.4%;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实现产值235.6亿元,同比增长17.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28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6%。二是产业结构优化。目前,全区三次产业占比由“十一五”末的7.95:58.25∶33.8调整为“十二五”末的6.1∶51∶42.9。全区工业已经形成了现代家纺、智能装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现代家纺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地区,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汽车配件被认定为XX市特色产业基地。平潮电子信息产业园被省科技厅认定省科技产业园,XX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国家科技部认定

的火炬计划基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企业数累计达143家。“江海圆梦谷”、“中国创纺e站”等一批众创空间相继建立。三是产业集聚度提高。近几年,XX区着力推进XX高新区、滨江新区、锡通科技园、XX家纺城、XX空港产业园、石港科技产业园六大主力平台集聚。“园区经济”已成为XX工业最具优势和特点的产业载体,创成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如:XX高新技术区是国家级高新区、XX省“两化”融合示范区;XX家纺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工业设计示范园、省“两化”融合示范区;锡通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苏南苏中合作共建园区和省科技产业园等等。XX工业产业的发展为智能制造奠定了雄厚基础。(三)智能车间发展快XX实施智能车间建设工程,推动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智能车间发展迅速。XX在各个产业集群中重点培育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形成了以恒科新材料、东源集团、甬金科技、德尔福、派得羽绒等一批智能制造车间、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如:XX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启用了自动化中枢,投入20多亿元打造的智能车间实行全电脑控制,生产的产品精确到毫米、微米计;实现智能控制后,系统能够自动地调节温度、压力、流量等各类生产指标,不但精准生产出产品,而且也降低了人工和能耗,所需员工从16人减至6人。鸿泰科技投入5亿元引进意大利、日本智能设备,年产2.5万吨大型高强韧性铝合金精密压铸零部件;新设备

的投入使用形成了全自动压铸单元生产方式,不但节约人工控制成本,还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新世嘉是国内第一家引人全自动家纺生产设备的家纺企业,从20xx年开始,累计投入近亿元,实现设备的全面升级改造,产能、效益翻番;一台机器只需两人控制,却抵得上一个40人的生产车间,运行不到4秒钟就“吐”出工块块折叠整齐的枕套,单位产品能耗降低50%以上。(四)创新创造氛围浓“十二五”期间,XX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20xx年,XX全力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江海圆梦谷、中国创纺e站人围首批省级众创空间,XX高新区世纪大道众创集聚区获批省级试点。“十二五”期末,全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6%,分别比“十一五”期末提高0.6%和15.9%。甬金科技的“跨界”战略令人惊艳,它瞄准“精造”路径,从全球行业“跟跑者”到“并行者”,为中国制造企业的创新与升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其7号车间总投入11亿元,所有的设备均为公司自主研发,轧机有17项发明专利,200多家公司参与加工,它是精密制造技术集成的典范,是工业4.0的重要内容,代表着高新区制造产业升级的方向。从20xx年开始,雄邦压铸陆续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引进国际先进的机器人设备,通过集约化生产提升工艺

水平和研发能力;公司为特斯拉Model一X车型研发的左右前减震塔属于全球首创,电子辐照加速器属于目前国际上各受关注的高科技领域。中科海维通过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超细纤维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xx年,中科海维投入3000多万元研发了4个项目,20xx年又投入了20xx多万元开发了两个项目;目前,公司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明专利5项,正在受理的发明专利达到10项。二、XX智能制造发展面临的问题工业2.0是在劳动分工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也就是由继电器、电气自动化控制机械设备生产。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这个阶段,企业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制造过程自动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替代了部分“脑力劳动”。工业4.0是产品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是一种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新生产模式。据此推断,XX智能制造处于2.0、3.0阶段,也就是人工机械化状态、自动化状态,俗称机器换人,与4.0的标准仍有一段距离。综合考量XX智能制造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产业集群水平有待提高虽然XX提出要建设娴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0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培育2~3个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但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集

群内总体产业层次偏低,高附加值的核心链条薄弱,集群内的产业结构仅存在简单的供应链式;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上下游的产业链匹配度不够,造成“集而不群”。大多数园区虽然初步实现了企业在空间布局上的集中,却没有解决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不少大企业所需的零配件在本地园区企业中采购量不多。群内中小企业在某些环节上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供应配套很少,没有在当地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二)规划标准有待完善XX虽然对三大支柱产业、五大优势产业、三大新兴产业有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并提出到2025年争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3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30-40项,但产业分类目录尚未建立,未见对某一具体产业有具体时间表和扶持配套政策,有些行业归口和行业规划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口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亟待研究制定。(三)创新能力有待加强XX智能制造在一些基础技术层面仍停留在模仿阶段,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难以突破。20xx年,XX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仅为26.6%,远未达到XX 大中型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中心覆盖率88%的水平,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仅为30%,企业每万名职工中科技人员数为105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亿元产值发明专利授权量20xx年为36件,这些数据说明XX创新能力仍有极大

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在:一是基础研究能力不足。XX智能制造侧重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偏重于用智能设备生产产品,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较为滞后、技术体系不够完整,导致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二是XX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一些先进设各依赖进口。如:纺织行业中,喷气织机等国际先进设备都是进口的;船舶和海工产业中,关键性的配件主要依赖进口。(四)产学研用有待融合XX现有智能制造技术大多掌握在部分科研机构手中,而多数研究机构又过于独立封闭,技术研发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导致同一技术重复研究,浪费了大量的研发经费和研发时间。再加上一些企业要么热衷于单打独斗,产品链条短,突破技术瓶颈、探索全新领域困难重重;要么热衷于大而全,一些具有较好关键部件研发基础的企业纷纷转为整机生产,难以形成集研发、生产、制造、集成、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有序、精细、专业的产业链,导致产学研用相对脱节,融合能力较差。(五)基础设施有待加夯实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信息数据量的增多及对信息处理要求的提高。所以,高质量的网络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是XX智能制造面临的又一个挑战。一是工业领域宽带的基础架构并非面向大数据,不能满足大量机器与机器、设备与设备的数据收集、传输、交互需求。供需之间的矛盾对工业领域宽带基础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

XX仅是在部分工段、部分车间采用智能化。如要实现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端到端之间的信息化联系,实现更大范围、更广空间、更多维度的信息交流,必须全公司互联网化、信息化、智能化。三是网络的复杂性和成本控制的挑战。智能制造不仅需要宽带转型升级高速、带宽、简单、安全、扩容,而且需要价廉,不能明显增加甚至要降低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的成本。XX网络基础设施尚未能达到此种要求。

三、提升XX智能制造水平的对策思考(一)以政策扶持引导为导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中国制造2025XX行动纲要”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组织全区智能制造工作。建立部门联动、上下协调的推进机制。建议由区经信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小组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制定全区制造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相关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开展阶段性检查与效果评估。二是加大对智能制造投资力度。在资金筹集方面,采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有偿使用、委托投资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机器换人”,扶持相关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在企业投入方面,通过进一步提高企业承担政府科研项目的比例、完善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做好企业研发费用和技术开发费用认定工作等途径,加大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资金投入力度;在社会投入方面,通过建立相应机制,将社会各类资金科学、合理引导至智能制造相关产业领域。三是加强对智能制造宣传力

度。通过开展参观智能车间、邀请专家学者普及工业转型升级知识、推广先进经验等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智能制造的知晓度、认知度、参与度。(二)以科学技术创新为中心XX要实现从制造到智造,必须以抓住技术这个核心,提升智能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紧跟形势与立足实际相结合。XX应紧紧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未来五年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创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发展壮大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注重立足本地制造业基础,着力在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传播、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对接,借助国家实施重大战略的机遇,推动技术研究与开发。二是政府和企业共发力。XX应突出行业规模性或产业链节点定位,进行资源整合,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的瓶颈。政府、企业应实施重点领域重大装备技术和产品质量攻关工程,鼓励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工程机械、数控加工、食品等领域的企业进行市场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集中优势资源破解制约XX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笔者认为,应由政府组织攻关基础核心技术,由企业承担攻关应用核心技术。三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XX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应加大与国内企业、研究机构甚至国际接轨。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引进国内、港台以及国际先进智能制造项目,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到智能制造项目的申报、落地过程中;另一方面,

XX企业应积极走出去,加强智能制造联合创新、应用示范、人才培训和评估认证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了解智能制造前沿动态,向国内、港澳台乃至全世界展示XX智能制造的成果,弥补XX智能制造的不足。(三)以组织方式创新为关键组织方式创新是智能制造发展的灵魂。随着智能制造朝着智能化、个性化、柔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制造业刚性制造模式逐渐被柔性制造模式所替代,与之对应的生产组织方式也由科层管理向扁平化、矩阵式管理演变。目前,组织方式创新有三种集成模式可供借鉴。一是横向集成。通过横向集成,企业之间将垂直式管理改为分散合作式,通过价值链以及信息网络得以资源整合,达成企业间的无缝合作。如:XX的企业可通过研发平台、营销平台和信息平台的横向联系,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连接、联系,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二是纵向集成。通过纵向集成,打破传统的固定化生产流程,通过智能工厂中网络化的制造体系实现个性化定制。如:为了快速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要求,利用企业网及时建立最优动态联盟,实现企业内部工作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并行工作,实现异地设计与制造。三是“端对端集成”。端对端集成是指贯穿整个价值链的工程化数字集成,是在所有终端数字化的前提下实现基于价值链与不同公司之间的一种整合,这将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定制。通过组织方式的创新,可以改变XX智能制造产业集而不群的现象。(四)以知

识产权保护为保障一是“固化”智能装备硬件核心技术。XX应鼓励有条件的智能制造企业设立“制造中心”、“固化”智能软件核心技术、推广应用“黑匣子”保密技术等途径对核心技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二是借鉴XX家纺产业版权保护的先进做法。XX(家纺)知识产杈快速维权中心已经实现了专利、版权、商标的“三合一”、“一站式”服务,以及专利版权、线上线下互补立体式维权体系。XX也可借鉴其先进经验,成立知识产权集聚中心、维权中心。三是XX应成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和“工业机器人专利联盟专利池”。通过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和专利池等市场化的知识产权收购、孵化、投资形式,将知识产权服务业覆盖到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智能制造产业。(五)以人才智力支撑为重点一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基地建设。XX应积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筹划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结合XX实际,应重点培养紧缺型专业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专业型管理人才等高层次研发、应用、管理人员。二是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训资源,鼓励、激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智能制造重点领域所需的专业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如: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技能人才选拔工作;强化企业人员职业培训,针对企业技术骨干开展创新型培训,针对企业员工开展普及型培训。三是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XX应积极引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智能制

造人才,尤其是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措施,为XX智能制造长远发展注入雄厚的人才智力力量。(六)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一是提升普及网络规模及网络水平。加快推进无线XX、光网XX建设,构建高速传送、综合承载、智能感知、安全可控的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提高宽带网络能力,提升普及规模和网速水平,支撑和服务智能制造。二是强化工业宽带建设,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重点园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有机衔接,进一步解决重点园区信息基础设施配套问题,满足园区内企业软件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的带宽需求,带动信息产业新业态发展。三是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发展。XX应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将互联网应用优势与工业规模优势相叠加。如:支持企业发展异地协同设计、服务型制造,为用户提供远程故障诊断和运营维护服务;支持园区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协同研发设计及供应链管理,培育云服务、云制造等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XX 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一、XX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经济当前突出的矛盾在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一方面低端的产品过剩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端的产品又短缺供不应求。生活资料产品的质量、品种满足不了消费者对绿色、低碳、品牌、时尚以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以致出现了国人境外大量采购的现象(如到日本采购电饭锅、马桶盖等);生产资料产品的技术性能不高,一些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关键材料等绝大多数仍然依靠进口(如圆珠笔的圆珠、中高端圆珠笔的墨水等)。必须以《中国制造2025XX行动纲要》为基础,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互联网+”发展趋势,着眼于提升XX制造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弘扬“工匠精神”和专业化精神,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做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确保传统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发展,培育发展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和高新产业协调发展,实现XX制造业新跨越,将XX打造成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XX三类传统产业重点升级之路径(一)现代纺织产业现代纺织产业作为XX重点支柱主导产业,20xx年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对全区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区现代纺织产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产业的链条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不高,缺少龙头企业。

一是立足完善,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政府部门和产业协会要合理规划、整合完善全产业链,避免盲目扩大低端产能,针对薄弱环节补短板。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兼并组合、外向拓展,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在纺织产业每个细分行业均有龙头企业,从而引领全区现代纺织产业持续发展,占领全国纺织产业的新高地。二是立足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提高科技贡献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对接,创立企业研发中心,不断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不断提升产业水平,提升产业价值链,走科技发展之路,培育一批在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科技竞争力的创新型现代家纺企业。三是立足需求,积极改善产品供给。企业必须从供给端出发,开发满足于中高端市场的多种市场需求,进行差别化生产,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时掌握消费需求方向,开发客户订制生产服务,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健康、环保、智能、抗菌、远红外保健等具有高新技术功能的产品。随着二孩政策的推行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用品需求特别是中高档产品需求将不断增加,培育一批专业儿童床上用品生产企业。四是立足效率,提高全员生产素质。一方面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更加科学规范管理企业,更加合理安排生产工序,更加协调好各部门的合作,使之企业运作更加高效。另一方

面加强员工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不断从企业内部挖掘人才,从外部引进优秀人才,完善人才建设体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感情,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二)船舶海工产业船舶海工产业由20xx年的第二大产业下降到20xx年的第四大产业。船舶产业不景气的原因:一是由于全球整体经济仍处于低迷期,国内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货物运输产品需求不足;二是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以散货船制造为主。一是加强技术改造。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造船技术水平,提高生产能力利用率,不断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加速人才引进。建立适应新型产品的设计开发团队,从外部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海洋工程装和高技术船舶设计制造方面的高端人才,培养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船舶专业人才,争取在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生产方面寻求突破。三是加快转型升级。引进具有央企背景的国有大型企业,对现有船舶海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和加快转型升级(国家海工产品特别是军工产品是针对特定企业进行定制生产的,普通企业无法生产),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是船舶海工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四是加大融资供给。船舶企业存在民

间融资、相互融资担保等突出现象,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成为船舶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要积极沟通,对技术改造、创新产品、新增国家扶持的海工装备产品和高技术船舶的企业,要在金融贷款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债转股等多种形式,扩大企业融资渠道,保证优质企业良性运行。(三)食品加工产业XX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经济基础较好,食品加工产业与农业紧密相连,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20xx年食品加工业产值在工业经济中的占比为2.7%。随着人民对消费需求质量的提升,食品加工产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是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全区农业养殖、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相对较高,一般以活物出售至外地居多,产业链不长,只是处于产业链的初端,导致养殖户利润相对偏低,缺少议价能力。扶持一批食品深加工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解决本地农产品和畜禽产品的销售问题,而且能够增加种植户和养殖户的利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政策鼓励,培优扶强。全区食品加工产业中银河面粉、百威大富豪、新中酿造规模相对较大,其他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加大对农业加工企业的扶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筹集资金,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如西亭脆饼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企业规模无法得到有效扩大。要针对不同企业制定出台扶持政策,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融入新形式,促进新发展。积

极融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新时代,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公共平台,推动食品产业实现“两化融合”。立足提升科技化水平,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开发新产品,形成多系列的产品,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四是严把质量,提高效率。国内食品质量安全一直处于风口浪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味和质量需求也日益提高,对绿色食品和健康食品的需求呈几何级扩大。企业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从供给出发,生产出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生产流水线,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食品。三、五类产业持续升级之路径(一)机械装备产业20xx 年,机械装备产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4%,成为全区第三大产业。机械装备产业作为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持续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壮大产业规模,融合产业资源,形成产业整体竞争效益,打造XX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一是发挥龙头优势,提升市场份额。通过政策规划引导,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以重点企业为抓手,如四方冷链、华宇印涂等企业,特别是四方冷链今年登陆A股上市发行,运用筹集资金,加大科技投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有效稳定并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占有

率。二是打造特色集群,形成竞争优势。以高新区为载体,以广东鸿图、雄邦压铸等全国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大型精密型腔模具、精密冲压模具、高档精密磨料磨具等加工辅具及关键零部件,打造国家压铸产业基地,提升产业集聚度,提高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三是推进智能制造,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全区机械装备产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积极引进大型、精密、高效(速)、高性能数控金属切削与成型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单元及系统等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通过不断推进制造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最终实现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二)节能环保产业XX节能环保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较快发展,年均增长20.9%,但节能环保产业总量不大,20xx年产值仅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中强调未来5年要将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成为拉动投资消费、扩大有效内需的重要途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一是择优扶强促转型升级。国家出台了很多激励措施,推进老百姓对节能产品消费的升级换代,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全区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不大,要抓住战略机遇,出台政策分类指导,对优质企业加大政策

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鼓励华新环保等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抢占产业市场份额。二是调优结构促转型升级。全区节能环保产业企业相对集中在建筑材料生产方面,市场绝大多数在XX境内,由于投资拉动力有所下降,市场需求有所萎缩。环保设备类企业相对偏少,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总体不强。今后,要不断改善节能环保产业内部结构,加大对环保设备类企业的招商力度,引进环保设备类特别是新型环保设备类企业,逐渐从建筑材料为主向节能环保设备产品类为主转变,从而推动全区节能环保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是提升品质促转型升级。20I5年节能环保产业新产品产值占比8.7%,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必须大力改善节能环保产业的产品结构。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新产品的推出力度,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新产品在产品结构的比重,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三)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主要指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减少和对节能环保新的要求,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将成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是抓产业政策落实到位。国内相继出台了“金太阳”项目、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等相关政策,以此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XX应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措施,利用自身的优势

和资源,在大力扶持产业上中游装备、产品开发的同时,加强产品应用环节推广。不仅加大扶持新能源产业生产发展,也要有效地提高新能源产品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中的推广应用,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活环境。二是抓龙头企业带头作用。风电方面,大力支持通达动力、宏德机电、虹波风电等发展兆瓦级风电发电机轮毂等关键件、永磁同步电动机、发电机传动控制系统、风电专用箱式变电站等关键共性技术产品。太阳能方面,重点推进桑夏太阳能等,着力开发新一代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热泵集成应用等关键共性技术产品。光伏方面,重点推进综艺股份积极发展光伏电池与组件、光伏电站及集成系统与装备等建设。三是抓“互联网+能源”发展机遇。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配电网为基础,强化新能源接人,是通过能量管理系统作为分布式能源设备,实施优化和控制,实现冷、热、气、水、电等多种能源互补,提高用能效率的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全我区新能源企业必须抢抓机遇,积极参与融入到“互联网+能源”中,开发顺应“互联网十”发展的新产品,开发生产出技术更先进、性能更优异的产品,争取在“互联网+能源”的发展机遇中谋求更多份额和更快发展。(四)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材料是世界上公认的六大高技术领域之一以及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