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2

中国古代文学史2
中国古代文学史2

唐前文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2.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毛诗》属“古文诗”。

4.楚辞:广义上,指以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狭义上,专指刘向所辑录的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诗歌总集。

5.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

6.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作品。“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

7.春秋三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它和《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8.春秋笔法: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人们把文笔含蓄蕴藉,带有“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章称作春秋笔法。

9.战国策:共33卷,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采用分国记事的方法,记录了发生在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中的策士活动和当时的军政大事,侧面反映战国时期历史面貌,主要出自战国末期至秦汉间策士之手。

10.《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录孔子的言行而成,其编订成书应该在战国初年。

11.《孟子》: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12.《庄子》三言:寓言:虚拟地寄寓他人他物的言语,证明己说;重言:借重于长者尊者之言,借生活故事或荒诞的故事,寄寓要说的事理;卮言: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言,随时而出,自然不定。

13.汉乐府:即汉代乐府诗歌,在汉代最初是指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制作和收集的曲辞,当时称作“歌诗”,到六朝便被称作乐府诗。是劳动人民的作品,多属下层劳动人民的作品,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14.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杂诗”类,标名为《古诗十九首》并沿用至今。

15.《淮南子》:大约创作于景、武之际,又名《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召集宾客所作。内容广博,而且在思想上兼容并包。

16.汉大赋:也叫新体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等。

17.汉赋四大家:指汉赋的四位大作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中以司马相如为杰出代表。

18.劝百讽一: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出自《法言》。其意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19.建安风骨:建安作家以三曹、七子为主,他们的创作一般说来雅好名物,慷慨多气,历

来被称赞为“建安风骨”。

20.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21.正始之音:魏晋之交时,文士生活在黑暗混乱中,只得向玄学寻求精神的安慰,并将哲理的思考带入了诗歌的领域,这一时期文学称正始文学。

22.太康诗风: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把逞才作为创作目标,并形成拟古风气。

23.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24.玄言诗: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专述老庄哲理的诗,兴盛于东晋,代表作家为孙绰、许询等人。他们的创作都“平典似道德论”。

25.大小谢:谢灵运和谢朓并称“大小谢”。

26.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年号,“永明体”就是指最初形成于这一时期的新诗体,主要指五言诗,其主要特征是讲求格律严谨、对偶规整。

27.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盛行于梁后期和陈,代表作家为萧纲、萧绎等,内容主要以宫廷生活,尤其是贵族们游宴、游戏等娱乐活动为描写对象。

28.《咏怀》诗82首: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一地所作。

29.《拟咏怀》27首:即庾信抒发“乡关之思”的代表作。

30.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记录人物逸闻琐事的“逸事小说”,志怪小说是谈鬼神怪异的小说。

31.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

问答题:

1、诗经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广泛,有很多爱情婚姻的咏唱;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的农事诗;还有的反映了贵族臣僚以及下层官吏的生活,主要是燕飨、战争和仕宦生涯等;还有不少反映社会不公、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宗庙祭祀诗。

艺术特色:(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2)赋、比、兴的艺术手段(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①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②以四言为基本句式。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4)语言也很有特色①词汇十分丰富。②是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2、《左传》的文学成就。

(1)善于叙事,精于剪裁。(2)善于刻画人物形象。(3)语言简炼而丰润,含蕴而畅达,曲折而尽情,极富表现力。

3、举例说明《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它叙述战争和复杂的历史事件时,真实生动,重点突出,有条不紊,委婉周详,富有故事性。此书的目的强调道德和正义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客观上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战争的背景和进展状况,了解交战双方的品质,较为全面地总结一场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4、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

大约可分为三阶段:1.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有《论语》、《老子》和《墨子》。多为

语录体,语言简朴、警策。2.战国中叶,主要有《孟子》、《庄子》。由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和专题论文过渡。3.战国末年,有《荀子》、《韩非子》。代表性的文章都是长篇逻辑严密,结构缜密,文辞富赡。

5、《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雄辩色彩①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层层推进;②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2)善于在论辩中使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说理①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②寓言故事,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

6、《逍遥游》的主旨是什么?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逍遥游》篇旨在标榜一种自由的理想人生境界,并指出了达致这种境界的途径,即无为(主要是无己)。这也是《庄子》全书的主旨所在。

7、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以各种意象来启发人们打破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界限;

2.书中充满了奇特的意象和各类寓言;

3.文章的结构形式亦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4.语言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8、楚辞的文体特点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9、《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1)提出了“美政”理想,要求政治革新。(2)诗中洋溢着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3)坚持正义,反对奸邪,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

艺术成就:(1)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2)它以娴熟瑰丽的象征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3)是屈原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句式自由且富于变化,增加语气助词“兮”,构成五言或七言句式,显得委婉缠绵。

10、举例说明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诗内容最丰富、最富于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的属采自各地的作品。有些反映了战争和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有些直接表现了人民的苦难生活;还有表现爱情和婚姻的作品;还有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特点的新题材,最为突出的是表现享乐生活的诗歌和游仙题材,还有一些作品赞美家庭生活的美满,表现人们的生活希求以及反映汉代的礼俗;还有反映动物题材的作品。

11、举例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1.语言朴实自然。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亲切朴素,叙事同抒情结合,感情真摰动人

2.押韵灵活。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灵活多变。有句句押韵的, 如《平陵东》:“平陵东, 松柏桐, 不知何人劫义公”,“心中恻, 血出漉, 归告我家卖黄犊”。

3.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如《上山采蘼芜》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

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痛苦。

4.浪漫主义的色彩。如《上邪》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

5.排偶句。如《陌上桑》中的:“头上倭角髻, 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罗为上襦”。

6.回环往复,音韵和谐。如《江南可采莲》,此诗回环往复, 形象鲜明, 音韵和谐, 文字活泼, 正是民歌的本色。

12、《陌上桑》是如何塑造罗敷形象的?

通过旁人的言行举止侧面烘托罗敷的美丽形象,以衬托的的修辞方法。《陌上桑》舍弃了具体的肖像描写,独辟蹊径,截取现实生活的一个横断面,选取一个场面,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或渲染烘托、或夸张、或铺陈,有实有虚地描绘了一种读者看得见、感受得到、想象得出的婀娜多姿、光彩照人、人人为之倾倒的美的典型。

13、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一些作品写出他们漂泊之苦,思乡之切,有的表现家中妻子的孤凄哀愁,抒发离愁别恨;还有出现一些感慨知音难遇、抱怨朋友无情的作品;都是抒情诗,从不同角度唱出了作者的苦闷心声,反映那个散发腐烂气息、找不到任何希望的时代的面貌。

艺术特色:其显著特点是由缘事到缘情的变化。它的作者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从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运用各种方式抒发感情,创造浅近真挚而又深切感人的艺术精品;还善于采撷、提炼口语、俗语入诗,语言浅近自然,有典雅美,富于表现力。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文人五言诗以出色的成就宣告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14、汉大赋的特点及主要作家和作品

特点:(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4)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

主要作家和作品:(1)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2)扬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3)班固《两都赋》。(4)张衡《二京赋》。

15、汉赋有哪几类?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有哪些?

(1)赋产生之初有散体和骚体两种基本体式:①骚体赋形成于西汉初期,代表作家、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与淮南小山的《招隐士》;②散体赋有扬雄《蜀都赋》、班固《两都赋》。

(2)汉大赋兴盛于西汉中期并成为汉赋的主体形态,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3)抒情小赋产生于东汉后期,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16、《史记》的体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的先例。它记载的史实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以王朝更替为线索,把上下三千年历史贯穿。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正统政权的统治者被立为本纪;匈奴、朝鲜、大宛等立为列传等等。

17、《史记》的文学成就。

(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以生活细节和传闻逸事来刻画人物。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

(3)语言在当时的口语基础上创造而成,既平易朴素,又丰富多彩、准确生动。

(4)融注了司马迁的审美理想,带有汉武帝时期散文的基本特征。

18、以《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为例分析《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

1.司马迁善于运用一些生活细节和传闻逸刻画人物,如《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射虎中石;

2.“互见法”,在一篇传记中集中笔墨交代与人物性格有关的事迹,将关系不大的材料放到其他有关传记中,如《项羽本纪》中重点叙写江东起义、巨鹿之战、鸿门宴、东城之战、乌江自刎,突出了项羽气盖一世的特点,刻画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

3.让各种人物做充分表演,通过自身的语言、行动展示其性格特征,善于在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不同性格的相互碰撞,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通过双方主要人物的直接交锋表现各自不同性格。

19、曹植诗歌的创作特点。

曹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20、论述左思的文学成就。

(1)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左思家世儒家,他的立身之道主要是儒家的人世思想,他的诗中充满了坚定的自信与慷慨的抱负。

(2)左思的诗歌充满一种悲愤不平之气。出身寒素之家的左思,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迸发于诗中。

(3)既然建功无门,左思在另一部分诗中表现了遗世归隐的超脱思想。即使这样内容的诗,左思也是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雄健。

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

21、举例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多描写田园风光及农村日常生活,并抒发自己安贫乐道、厌恶污浊的官场和不愿与之同流合污的情怀。诗风平淡自然,感情纯真深厚,对后世诗人创作影响极大。

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一切如实说来,平平淡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劝农》诗中的一节:熙熙令音,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作为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如《归园田居》之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2.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如《述酒》诗,虽然辞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内容关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政治大事,当无疑问。又如《赠羊长史》,对刘裕于义熙十三年北伐破长安之役,显得十分高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感情。陶渊明,又更明确地提出归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构成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

22、简述大小谢诗歌的特点

谢灵运:山水诗居多,多为排遣胸中不满和愤懑之作,前人对他的诗歌特点总结为“鲜丽清新”。他的诗歌善于用典,对于古代典籍中的各种词句,运用纯熟。他的山水诗另一特色是他对山水景色的刻画精致入微。他的诗歌往往遵循“叙事-写景-说理”的结构。

谢朓:他的诗歌创作发展了山水诗,是山水诗集大成者,其诗风可概括为“清新流丽”,他吸取谢灵运山水诗的精华,又克服前代山水诗喜带玄言的缺点。

2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差异。

1.从上题材上看,南朝乐府民歌与男女爱情;北朝乐府民歌则充满发批判精神,视野开

阔,凡战争惨景、贫富对立、民风土俗、恐龙人物等有所涉及,老女、孤儿、穷汉、战虏、骑射称雄的健儿、背井离乡的游子,种种人物都在诗中出现,歌辞描写的也正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2.从风格上看,南北乐府民歌的风格同样显著不同。南歌专写缠绵婉约的情爱,风格委婉细腻;北歌则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凉的情绪,风格直率粗犷。

3.从语言上看,南歌清丽,多用双关、谐音隐语;北歌质朴中带有粗野的气息。

4.从声调上看,“梁陈尽吴楚之音,周齐皆胡虏之曲”,吴声西曲是侑酒佐饮的女乐,声调软;而鼓角横吹曲则是军中马上的武乐,声调以雄浑悲忼为特色。

5.从艺术形式上看,南北乐府民歌的形式体制相对说比较接近,北歌也大都是短小的抒情诗,五言四句的最多。

24、《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世说新语》是一部从容貌、言语、举止等方面展示魏晋士族风采的志人小说艺术特色。

1.语言上言近旨远,“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2.内容上重在表现人物形象抓住一个特点进行夸张的漫画式的描绘,《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仅十几个字,王戎的吝啬跃然纸上。

3.不同手法写不同人的同样特征进行对比,“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和曹丕学驴叫的行为对比。

4.同样手法写不同人的不同特征进行描绘,《赏誉》中王导“以麈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说:“来,来,此是君从!”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的器重。

三、精读及赏析篇目(赏析重在分析其段落大意、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诗经》:关雎、卷耳、君子于役、采薇

屈原:离骚、国殇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秦晋殽之战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庄子:逍遥游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东门行、陌上桑、上山采蘼芜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回车驾言迈

曹操:短歌行、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陶渊明:《读山海经》、《饮酒》其五、《五柳先生传》

例:分析《饮酒》其五:

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显示出诗人对世俗喧嚣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

现出诗人安贫乐道、恬静闲适的情感和不慕名利、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首四句说出一个哲理:心远地偏。在喧哗的尘世,利禄之徒孜孜以求功名富贵,而

诗人之心由于远离尘俗故有地偏之感。

采菊两句其妙在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最后四句表现诗人从飞鸟相与还这幅图景中悟得的真意。鸟日出而出,日夕而返,

我象飞鸟一样委运自然,不也欣然自得吗!此为诗人悟得的“真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