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流变学

2、变形

3、内应力

4、弹性

5、弹性变形

6、塑性变形

7、剪切速度

8、剪切力和剪切应力

9、牛顿流体

10、非牛顿流体

11、塑性流动

12、假塑性流动

13、胀性流动

14、触变性

15、黏弹性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_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的一门科学。

2、对于外力而产生的固体变形,当去除其应力时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_________,而非可逆性的形变称为____________。

3、影响乳剂流动性的处方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4、根据流动和变形的形式不同,将物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后者的流动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种。

5、假塑性流动的特点是液体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而具有胀性流动特点的液体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塑性流体的流动公式是()。

A.D=S/η B D=S/ηa C. D=S n /η a (n>1)

D.D=S-S0/η

E. D=S n /η a (n<1)

2、甘油属于何种流体()。

A.胀性流体

B.触变流体

C.牛顿流体

D.假塑性流体

E.塑性流体

3、对黏弹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而变形,使其保持一定的形变时,应力随时间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

A.应力缓和

B.蠕变性

C.触变性

D.假塑性流动

E.塑性流动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流变学的正确表述有:()

A.牛顿流动是切变应力S与切变速度D成正比(D=S/η)、黏度η保持不变的流动现象

B.塑性流动的流动曲线具有屈服值(或称为致流值)、不经过原点

C.假塑性流体具有切稀性质,即黏度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而下降

D.胀性流体具有切稠性质,即黏度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E.触变流体的上行线与下行线不重合,所包围成的面积越小,其触变性越大

2、以下关于乳剂流变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散相体积比较低时,体系表现为非牛顿流动

B.随着分散体体积比增加,系统流动性下降,转变成假塑性流动或塑性流动

C.乳化剂浓度越高,制剂黏度越大,流动性越差

D.平均粒度相同的条件下,粒度分布宽的系统比粒度分布窄的系统黏度低

3、非牛顿流体的流动曲线类型有()。

A.塑性流动

B.假塑性流动

C.层流

D.胀性流动

4、测定牛顿流体的黏度常用仪器为()。

A.落球黏度计

B.双重圆筒型黏度计

C.毛细管黏度计

D.平行圆板型黏度计

E.圆锥平板黏度计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牛顿流动和非牛顿流动,有何特征?

牛顿流体、非牛顿流动面包括塑性、假塑性、胀性

2、分别以混悬液、乳剂、软膏为例说明流变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3、什么是黏弹性?常见的理论模型有哪些?

分析化学第14章练习题

复习提纲:第十四章气相色谱法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1.色谱法的起源(了解)、基本原理(掌握)、仪器基本框图(掌握)、分类、特点及应用(了解) 2.色谱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基线:可用于判断仪器稳定性及计算检出限(掌握)峰面积(峰高):定量基础(掌握) 保留值:定性基础(掌握);死时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死体积、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相对保留值(选择性因子)等(掌握) 峰宽的各种表示及换算(掌握) 3.色谱基本原理: 热力学(掌握):分配系数K ,仅与两相和温度有关,温度增加K 减小 分配比k,k 除与两相和温度有关外(温度增加k 减小)还与相比有关(相比的概念)k=t r /t0;k=K/ ;=K2/K 1=k2/k1 分离对热力学的基本要求:两组份的>1 或K 、k 不相等;越大或K 、k 相差越大越容易实现分离 动力学:塔板理论:理论(或有效)塔板数(柱效)及理论(有效板高)的计算公式及有关说明(掌握);塔板理论的贡献及不足(了解) 速率理论:H=A+B/u+Cu 中H、A、B、C、u的含义(掌握);减小A 、B、C的手段(掌握);u 对H 的影响及最佳流速和最低板高的计算公式(掌握);填充物粒径对板高的影响(掌握) 4.分离度分离度的计算公式;R=1.5 时,完全分离;R=1 时基本分离(掌握) 5.基本色谱分离方程两种表达形式要熟练掌握;改善分离度的手段:增加柱效n(适当增加柱长的前提下减小板高)、增加选择性因子(GC:改变固定相和柱温)和控制适当的容量因子k (GC:改变温度及固定相用量)(掌握) 分离度与柱效、柱长、分析时间(即保留时间)之间的关系(掌握);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了解);相关例题(熟练掌握) 6. 定性分析常规检测器用保留时间(相对保留值也可以)定性,但该法存在的不足要知道,双柱或多柱可提高保留时间定性的可靠性;质谱或红外等检测器有很强的定性能力(了解) 7. 定量分析 相对校正因子和绝对校正因子的概念(掌握);归一化法各组分含量的计算公式(掌握);内标法定 量的计算公式(掌握相关作业)归一化法和内标法不受进样量和仪器条件变化的影响,外标法受进样量和仪器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 (了解) 气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流程和适用对象;气固和气液色谱的适用对象(掌握) 2.气相色谱法的仪器: 气路系统:通常采用N2、H2、Ar、He 等惰性气体做载气(高压钢瓶提供),载气纯度、流速的大小及稳定性对色谱柱柱效、仪器灵敏度及整机稳定影响很大,因此载气纯度要高、流速要适当而且稳定。

经济学基础第14章

第十四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第一节失业 一、失业的影响 (一)失业的经济损失 1、失业的最大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 ●失业率上升所引起的产量损失不可能在失业率下降的时候得到补偿,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不 可能移至下期使用,失去的将永远失去。 2、失业的另一个损失就是人力资本的损失。 ●人力资本是人受到的教育和获得的技能的价值。 ●失业对人力资本的损失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失业者已有人力资本得不到运用。另一方面, 失业者无法通过工作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 ●长期失业会大大降低人力资本的价值,因为人力资本闲置不用同样会折旧,即技能失去其原 有的价值。 (二)失业的社会影响 1、失业不但会使失业者及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下降,而且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 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2、高失业时期,往往伴随着高犯罪率、高离婚率和其他各种社会骚乱,并使更多的人早衰早亡。 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所有那此未曾受雇以及正在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 业者。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称为劳动力。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 (一)失业的类型 1、摩擦性失业:指那些具有某种熟练技术的工人的短期失业,是指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 作的过程中处于的失业状态,或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状态。 2、结构性失业:指由于某个行业的衰落或某种技术的废弃而产生的失业。这种人所掌握的技术 已经被废弃,要重新就业就必须经过再学习和新的技术培训。 3、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阶段性的波动造成的失业。在经济繁荣时周期性失业下降而在经济 衰退时周期性失业上升。其造成的失业比例大,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是经济学家和政府最为关注。

第十四章热力学基础学习知识习题集解

第十四章 热力学基础 14-1 一定量的气体,吸收了1.71×10 3 J 的热量,并保持在1.0×10 5 Pa 的压强下膨胀,体积从1.0×10-2 m 3增加到1.5×10-2 m 3,问气体对外界作了多少功?它的内能改变了多少? 解: 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中对外作功为: W = P(V 2-V 1) = 5.0?102 J 其内能的改变为: ?E = Q -W = 1.21?103 J 14-2 2.0 mol 的某种气体从热源吸收热量2.66×105 J ,其内能增加了4.18×105 J ,在这过程中气体作了多少功?是它对外界作功还是外界对它作功? 解: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气体所作的功为 W = Q -?E = -1.52?105J 负号表示外界对气体作功。 14-3 1mol 范德瓦耳斯气体等温地由体积v 1膨胀到v 2的过程中对外作功多少? 解: 由范德瓦耳斯方程可知 P= 2m m V a b V RT -- 等温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为 A= ???? ??----=??? ? ? ?--=?? 2112v v 2 112 12 1 V V a b V b V RTIn dV V a b V RT pdV V V 若式中a=b=0,则A=RTIn 1 2 V V ,即理想气体等温过程对外做功的表示式。 14-4 压强为1.0×105 Pa ,体积为1.0×10-3 m 3的氧气自0℃加热到100℃,问:(1)若为等压过程,则系统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对外作功多少?(2)若为等体过程又如何? 解: 查表知,氧气的定压摩尔热容C p ,m =29.44 Jmol -1 K -1 ,定体摩尔热容C v ,m =21.12J mol -1 K -1 。根据所给初态条件,求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ν= mol 104.412111-?==/RT V P M m (1)等压过程 等压过程系统吸热 Q P = νC p,m (T 2-T 1) = 129.8 J

高等工程热力学14题全

1、简述温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及温度测量的工程应用意义。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质微粒热运动的宏观体现。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说明,物质具备某种宏观性质,当各物体的这一性质不同时,它们若相互接触,其间将有净能流传递;当这一性质相同时,它们之间达到热平衡。人们把这一宏观物理性质称为温度。 物理意义:从微观上看,温度标志物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和热平衡概念直接联系,两个物系只要温度相同,它们间就处于热平衡,而与其它状态参数如压力、体积等的数值是否相同无关,只有温度才是热平衡的判据。 温度测量的工程应用意义:温度是用以判别它与其它物系是否处于热平衡状态的参数。被测物体与温度计处于热平衡,可以从温度计的读书确定被测物体的温度。 2简述热与功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功是系统与外界交换的一种有序能,有序能即有序运动的能量,如宏观物体(固体和流体)整体运动的动能,潜在宏观运动的位能,电子有序流动的电能,磁力能等。在热力学中,我们这样定义功:“功是物系间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当系统完成功时,其对外界的作用可用在外间举起重物的单一效果来代替。”一般来说,各种形式的功通常都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参数,即强度参数和广延参数组成,功带有方向性。功的方向由系统与外界的强度量之差来决定,当系统对外界的作用力大于外界的抵抗力时,系统克服外界力而对外界做功。功的大小则由系统与外界两方的较小强度量的标值与广延量的变化量的乘积决定,而功的正号或负号就随广延量的变化量增大或减小而自然决定。 热量是一种过程量,在温差作用下,系统以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热力学能的形式与外界交换的能量,是一种无序热能,因此和功一样热量也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参数,即强度参数和广延参数组成的量。传递热量的强度参数是温度,因此有温差的存在热量传递才可以进行。热量的大小也可以由系统的与外界两方的较小强度量的标量与广延量变化量的乘积决定。热量也有方向性。热量的方向由系统与外界的温度之差来决定,当外界的温度高于系统的温度时,外界对系统传热。热力学习惯把这种外界对系统的传热,即系统吸收外界的热量取为正值;反之,把系统对外界放热取为负值。热力学把与热量相关的广延参数取名为“熵”。 联系: 1系统对外做功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为负。系统吸收外界的热量取为正值,系统对外界放热取为负值。 2 热和功不是体系性质,也不是状态函数,而是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传递过程中的物理量,热和功与过程有关,只有在过程进行中才有意义。 3 热和功都只对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才有明确的意义。而对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敞开体系而言,热和功的含义就不明确了。 4功和热都可以看做两个参数决定,分别是强度参数和广延参数。 3刚性容器绝热或定温充放气的计算(包括充放气过程可用能损失的计算) 以刚性容器中气体为研究对象,其能量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为:

第7章 热力学基础

第7章 热力学基础 7.16 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从270C 开始加热至770C (1)容积保持不变;(2)压强保持不变; 问这两过程中各吸收了多少热量?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做了多少功?(摩尔热容 11,11,78.20,46.12----?=?=K mol J C K mol J C m P m V ) 解(1)是等体过程,对外做功A =0。J T C U Q m V 623)2777(46.12,=-?=?=?= (2)是等压过程,吸收的热量J T C Q m p 1039)2777(78.20,=-?=?= J T C U m V 623)2777(46.12,=-?=?=? J U Q A 4166231039=-=?-= 7.17 一系统由如图所示的a 状态沿acb 到达状态b ,有334J 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做功126J 。 (1)若沿adb 时系统做功42J ,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 (2)当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态a 时,外界对系统做功84J , 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热量是多少? (3)若态d 与态a 内能之差为167J ,试问沿ad 及db 各自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已知J A J Q acb acb 126.334== 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内能 增量为 J A Q U acb acb ab 208126334=-=-=? (1) 沿曲线adb 过程,系统吸收的热量 J A U Q adb ab adb 25042208=+=+?= (2) 沿曲线ba J A U A U Q ba ab ba ba ba 292)84(208-=-+-=+?-=+?=, 即系统放热292J (3) J A A A adb ad db 420 === J A U Q ad ad ad 20942167=+=+?= J U U A U Q ad ab db db db 41167208=-=?-?=+?=,即在db 过程中吸热41J. 7.18 8g 氧在温度为270C 时体积为34101.4m -?,试计算下列各情形中气体所做的功。 (1)气体绝热地膨胀到33101.4m -?; (2)气体等温地膨胀到33101.4m -?; 再等容地冷却到温度等于绝热膨胀最后所达到的温 7.17题示图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什么是竞争市场 1.竞争的含义 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的市场。 竞争市场的三个特征或条件: (1)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 (2)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3)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2.竞争企业的收益 (1)厂商的总收益是指企业按照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即() TR Q为总收益,P为既定的市场价格,Q为销售总量。 =。式中,() TR Q PQ (2)平均收益指企业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即()()/ =。 AR Q TR Q Q 对所有企业而言,平均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3)边际收益指企业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时所获得的收入增量,即()()/ =??。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MR Q TR Q Q (4)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具有两个特征: ①竞争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这三条线是重叠的,即有AR MR P ==。 ②竞争企业的总收益曲线TR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呈上升趋势的直线。其斜率之所以不变是因为每一销售量上的边际收益是相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而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且始终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 二、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1.边际成本曲线和企业的供给决策 (1)企业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图14-1中的成本曲线有三个可以描述大多数企业的特征:边际成本曲线(MC)向右上方倾斜;平均总成本曲线(ATC)是U形的;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图14-1还显示了市场价格(P)是一条水平线。价格线是一条水

第5章热力学基础

第5章热力学基础 5-1 (1) P V 图上用一条曲线表示的过程是否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2)理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后, 状态由(p,V 1)变至(P 2,V 2),这一过程能否在 P V 图上用一条曲线表示, (3)是否有PV : PV ;成立 答:(1)是; (2) 不能; (3) 成立,但中间过程的状态不满足该关系式。 5-2 (1)有可能对物体加热而不升高物体的温度吗 系统的 温度发生变化吗 答:(1)可能,如等温膨胀过程; (2)可能,如绝热压缩过程,与外界没有热交换但温度升高。 5-3 (1)气体的内能与哪些因数有关(2)为什么说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答:(1)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及气体量有关; (2)理想气体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也就没有势能,所以内能与分子间距离无关, 也就与体 积无关,因而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内能的变化: E 2 100 J; 对外做的功:A 200J 5-5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有何不同,下面两种说法是否正确( 热量愈 多;(2)物体的温度愈高,则内能愈大。 答:内能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 (1) 物体的温度愈高,7则热量愈多。错。 (2) 物体的温度愈高,则内能愈大。对。 (2 )有可能不作任何热交换,而使 5-4如图所示,系统沿过程曲线 热量500J ,同时对外做功 400J , 并向外放热300J 。系统沿过程曲线 的变化及对外做的功。 解: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 abc 从a 态变化到c 态共吸收 后沿过程曲线 cda 回到a 态, cda 从c 态变化到a 态时内能 a7 b7 c : Q 1 500 J, A i 400 J, 巳 100J C7 d7 a : Q 2 300 J, E 2 100 J, A 200 J 临 I 系统沿过程曲线 cda 从c 态变化到a 态时 物体的温度愈高,7则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习题解答上课讲义

§13.1~13. 2 13.1 如图所示,当气缸中的活塞迅速向外移动从而使气体膨胀时,气体所经历的过程【C 】 (A) 是准静态过程,它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B) 不是准静态过程,但它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C) 不是准静态过程,它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D) 是准静态过程,但它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分析: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所经过的每一中间状态均可近似当作平衡态(无限缓慢)的过程叫做准静态过程,此过程在p-V 图上表示一条曲线。题目中活塞迅速移动,变换时间非常短,系统来不及恢复平衡,因此不是准静态过程,自然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13.2 设单原子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经一平衡过程变化到状态B ,如果变化过程不知道,但A 、B 两状态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已知,那么就可以求出:【B 】 (A ) 体膨胀所做的功; (B ) 气体内能的变化; (C ) 气体传递的热量; (D ) 气体的总质量。 分析:功、热量都是过程量,除了与系统的始末状态有关外,还跟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有关;而内能是状态量,只与始末状态有关,且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在只知道始末两个状态的情况下,只能求出内能的变化。对于答案D 而言,由物态方程RT PV ν=可以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但是由于不知道气体的种类,所以无法计算气体总质量。 13.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P 1、V 1、T 1,后为P 2、V 2、T 2, 已知V 2>V 1, T 2V 1, T 2。 13.4 在某一过程中,系统对外放出热量1100J ,同时对外所做的功是190J ,则该系统内能的增量是_-1290J _。 分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 E Q +?=,Q =-1100J ,W =190J 。很容易计算内能增量。 13.5 1mol 氧气由初态A(p 1,V 1)沿如图所示的直线路径变到末态B(p 2,V 2),试求上述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量,对外界所作的功及从外界吸收的热量(设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且C V ,m =5R/2) 。

经济学基础第4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A .投入品价格对厂商产出水平的影响; C.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的最优产出水平; 8、一个厂商在长期中可以完成下列哪些调整( B. 给定一定量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出水平; D .以上都是。 ) A. 采用新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节约生产线上 30%的劳动力; B. 雇用三班倒的员工,增员扩容; 、选择题 第四章 思考与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B ) 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 C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下降, 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的下降; 其中边 D.边际产量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B. 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C.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D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3.对于生产函数 Q=f ( L , K )成本方程 C=RL+F K K 来说,在最优生产组合点上, ( )。 A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 B . MRTS.K =P L /P K C. MP L /P L = MP K /P K D .以上说法都对 4.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 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 A .产出增加10% B .产出减少10% C.产出的增加大于 10% D .产出的增加小于 10% 5、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 A.生产要素Y 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 的价格下降了; 6、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 B.生产要素X 的价格上升了; D.生产要素Y 的价格下降了。 D )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7、生产函数衡量了( )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 模。

2020版高考物理(山东版)总复习:第十四章 第3讲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第3讲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1.(多选)健身球是一个充满气体的大皮球,现把健身球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在人体压向健身球的过程中球内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则()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B.气体的密度增大 C.气体的内能增大 D.外界对气体做功 答案BD在人压向健身球的过程中,外界对球做功,气体所占的体积减小,故气体的密度增大;气体温度不变,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由于外界对气体做功,但气体温度不变,故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对外放热。故A、C错误,B、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答案C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判断,只有C项正确。 3.如图是密闭的汽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 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 J,缸内气体的()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 J 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 J 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 J

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 J 答案A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内能增量ΔU=W+Q=800 J-200 J=600 J,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必然升高,故A选项正确。 4.(多选)[2018课标Ⅲ,33(1),5分]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其过程如p-V 图中从a到b的直线所示。在此过程中() A.气体温度一直降低 B.气体内能一直增加 C.气体一直对外做功 D.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 E.气体吸收的热量一直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答案BCD本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有pV T 恒量。从a到b,p逐渐增大,V逐渐增大,所以p与V的乘积pV增大,可知T增大,则气体的内能一直增加,故A错误、B正确。由于V逐渐增大,可知气体一直对外做功,故C正确。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因ΔU>0,W<0,可知Q>0,即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且吸收的热量大于对外做的功,故D正确、E错误。 5.如图,用隔板将一绝热汽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理想气体,隔板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汽缸。待气体达到稳定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

经济学原理第十四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经济学原理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在本章中你将—— 了解使一个市场具有竞争性的特点是什么 考察竞争企业如何决定生产多少产量 考察竞争企业如何决定什么时候暂时停产 考察竞争企业如何决定进入还是退出一个市场 说明企业行为如何决定市场短期与长期供给曲线 如果你们当地的加油站把它收取的汽油价格提高20%,它就会发现它的销售量大量下降。它的顾客会很快转而去买其他加油站的汽油。与此相比,如果你们当地的自来水公司提高水价20%,它就会发现水的销售量只有微不足道的减少。人们会比往常少用一些水浇他们的草地,并买一个节水的喷头,但他们很难让用水量大幅度减少。汽油市场和自来水市场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有许多企业卖汽油,但只有一家企业卖水。正如你可以预见到的,这种市场结构的差别影响了在这些市场经营的企业的定价与生产决策。 在本章中我们将考察竞争企业的行为,例如你们当地的加油站。你也许还记得,如果每个买者和卖者与市场规模相比微不足道,因而没有什么能力影响市场价格,那么市场就是竞争性的。与此相比,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影响它出售的物品的市场价格,就是说该企业有市场势力。在这一章以后的三章中,我们考察有市场势力的企业行为,例如,你们当地的自来水公司。 我们在本章中对竞争性企业的分析将说明竞争市场上供给曲线背后的决策。毫不奇怪,我们将发现,市场供给曲线与企业的生产成本密切相关。(实际上,这种~般见解正是你从第七章分析中所熟悉的。)但是企业的各种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中——哪一些与企业关于供给量的决策最相关?我们将看到,所有这些成本衡量都起了重要而相关的作用。 什么是竞争市场? 本章中我们的目标是考察在竞争市场上企业如何作出生产决策。作为这种分析的背景,我们从考虑什么是竞争市场开始。 竞争的含义 虽然我们已经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竞争的含义,但我们再简单复习一下那一课。竞争市场、有时称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有两个特点: ◎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 ◎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由于这些条件,市场上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行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把市场价格作为既定的。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热学 第2讲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检测

第2讲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基础巩固 1.(2017北京东城一模,13)能直接反映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宏观物理量是( ) A.物体的温度 B.物体的体积 C.物体的压强 D.物体所含分子数 2.(2015北京理综,13,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3.(2017北京西城一模,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C.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 K D.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4.(2013北京理综,13,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 5.(2017北京丰台二模,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D.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持续频繁地撞击 6.(2017北京石景山一模,14)快递公司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所示。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当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袋内气体( )

A.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 B.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减小 C.对外界做正功,内能增大 D.对外界做正功,内能减小 7.如图是密闭的汽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 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 J,缸内气体的( )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 J 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 J 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 J 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 J 综合提能 1.如图,用隔板将一绝热汽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理想气体,隔板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汽缸。待气体达到稳定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 B.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C.在自发扩散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E.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第一章热力学基础

第一章热力学基础 1.1mol 的理想气体,初态体积为25L,温度为100℃。计算分别通过下列四个不同过程,恒温膨胀到体积为100L时,物系所做的功。 (1)可逆膨胀; (2)向真空膨胀; (3)先在外压等于体积为50L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使气体膨胀到50L,然后再在外压等于体积为100L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进行膨胀; (4)在外压等于终态压力下进行膨胀。 计算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①4299.07J ②0 ③3101162J ④2325.84J )2.1 mol理想气体由202650Pa、10L时恒容升温,使压力升到2026500Pa。 再恒压压缩至体积为1L。求整个过程的W、Q、ΔU及ΔH。 3.已知1molCaCO3 ( s )在900℃、101325Pa下分解为CaO(s)和CO2(g)时吸热178KJ,计算此过程的Q、W、ΔU及ΔH。 4.已知水蒸气的平均恒压摩尔热容C p,m=34.1J·K-1?mol-1,现将1 Kg100℃的水蒸气在101325Pa下,升温至400℃,求过程的W、Q及水蒸气的ΔU 和ΔH。 5.1Kg空气由25℃经绝热膨胀到-55℃。设空气为理想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近似取29,C v,m为20.92 J·K-1?mol-1。求过程的Q、W、ΔU及ΔH。6.在容积为200L的容器中放有20℃、253313Pa的某理想气体,已知其C p,m=1.4C v,m,求其C v,m值。若该气体的热容近似为常数,试求恒容下加热该

气体至80℃时所需的热是多少。 7.2 mol理想气体,分别经下列三个过程由298K、202650Pa变到298K、101325Pa,分别计算W、Q、ΔU和ΔH的值。 (1)自由膨胀; (2)始终对抗恒外压101325Pa膨胀; (3)可逆膨胀。 8.计算下列相变过程的W、Q、ΔU及ΔH。 (1)1g水在101325Pa、100℃下蒸发为蒸汽(设为理想气体)。 (2)1g水在100℃、当外界压力恒为50662.5Pa时,恒温蒸发,然后,将蒸气慢慢加压到100℃、101325Pa。 (3)将1g、100℃、101325Pa的水突然移放到恒温100℃的真空箱中,水气即充满整个真空箱,测其压力为101325Pa。(正常沸点时,水的摩尔汽化热为40662 J?mol-1)。 比较三个过程的计算结果,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9.计算在298K、101325Pa时下列反应的ΔrH°。 Fe2O3 ( s )+3CO( g ) →2Fe(s)++3CO2 ( g ) 有关热力学数据如下: 物质Fe2O3 ( s ) CO( g ) Fe(s) CO2 ( g )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零定律:系统A 、B 、C ,设A 与B 热平衡,且A 与C 热平衡,则B 与C 热平衡,即存在一个态函数:T §6-1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内能、热量、功 1. 内能:所有分子运动动能及所有分子势能的总和:p k E E E += 对理气: RT i E ν2 = 2. 改变内能的方法:传热和作功 ① 热量:由于温度差的存在,系统与外界以非功的形式传递的能量,是热力学中第二类相互作用。 ② 功A (此处讨论准静态过程中的膨胀压缩功)第一类相互作用 pdV pSdl l d f dA ==?= ??==2 1 V V pdV dA A 对应于 V ~p 图曲线下的面积 等容过程:02 1 ==?V V pdV A 等压过程:)V V (p pdV A V V 122 1 -== ? 等温过程:1 2 02 1 V V ln RT pdV A V V ν==? A 、Q 都是过程量,量值与过程有关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部分用于增加系统的内能,部分用于克服外力对外作功。即: A E Q +?= pdV dE dQ += 2. 适用条件 惯性系 初、终态是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膨胀压缩功 3. 符号规定 Q :吸热为正; A :对外作功为正 第一类永动机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6-2 气体的摩尔热容 一. 摩尔热容(量) 1. 比热:T m Q c ??= 2. 热容量:T Q mc C ??= = 3. 摩尔热容量:1摩尔某物质的热容量 mol m )T Q (c C 1??==μ dT C dQ m ν= 二. 定容摩尔热容: R i dT dE dT )dQ (C V V 2 === T C E V ν= ? T C E V ?=?ν 三. 定压摩尔热容 R R i )dT pdV (dT dE dT )dQ (C p p p +=+= = 2 R C R R i C V p +=+= 2 R 的物理意义:mol 1理气,温升K 1,等压过程比等容过程多吸收的热量。 四. 比热容比(绝热指数γ) i C C V p 2 1+==γ 12-=γi 注意:γ,C ,C p V 值要记! 若要搞研究,必须对γ及p V C ,C 值修正P289表6-1,表6-2 例1. 如图:沿b a →的等容和沿c a →的等压过程,试求在这两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内能的增量和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P.296)质量g .23、压强atm 1、温度C o 27 的氧气,先等体升压 到atm 3,再等温膨胀降压到atm 1,然后又等压压缩使体积缩小一半;试求氧气在全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所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并将氧气的状态变化过程表示在V p -图中。 §6-3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 1 3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四章 第3讲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含答案)

第3讲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 【知识点1】热力学第一定律Ⅰ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 (2)热传递。 2.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 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2)表达式:ΔU=Q+W。 (3)ΔU=Q+W中正、负号法则 (4)ΔU=Q+W的三种特殊情况 ①若过程是绝热的,则Q=0,W=ΔU,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②若过程是等容的,即W=0,Q=ΔU,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③对于理想气体,若过程是等温的,即ΔU=0,则W+Q=0或W=-Q,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放出的热量。 【知识点2】热力学第二定律Ⅰ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三种表述 (1)克劳修斯表述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2)开尔文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3)用熵的概念表示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 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知识点3】能量守恒定律Ⅰ 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条件性: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某一种形式的能是否守恒是有条件的。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具有适用条件,而能量守恒定律是无条件的,是一切自然现象都遵守的基本规律。 3.两类永动机 (1)第一类永动机:不需要任何动力或燃料,却能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 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此不可能实现。 (2)第二类永动机: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机器。 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实现。 4.能源的利用 (1)存在能量耗散和品质降低。 (2)重视利用能源时对环境的影响。 (3)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水能等)。 板块二考点细研·悟法培优 考点1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比分析]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的比较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答案

一、选择题 [ A ]1. (基础训练2)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起始 温度为T ,体积为V ,该气体在下面循环过程中经过三个平衡过程:(1) 绝热膨胀到体积为2V ,(2)等体变化使温度恢复为T ,(3) 等温压缩到原来体积V ,则此整个循环过程中 (A) 气体向外界放热 (B) 气体对外界作正功 (C) 气体内能增加 (D) 气体内能减少 【提示】因为是循环过程,故0= ?E ;又知是逆循环,所以 0< A ,即气体对外界作负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0>; 再由热力学第一定律:E A Q ?+=,得 AD 过程0=Q ; AC 过程AC A Q =; AB 过程()AB B A Q A E E =+-,且0B A E E ->;所以等压过程吸热最多。 [ B ]3.(基础训练6) 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 0,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A) p 0. (B) p 0 / 2. (C) 2γp 0. (D) p 0 / 2γ. 【提示】该过程是绝热自由膨胀:Q=0,A=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 A E =+?得:0E ?=,∴温度不变;根据状态方程p V R T ν=得 P 0V 0=PV ;已知V=2V 0,∴P=P 0/2. [ D ]4.(基础训练10)一定量的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设其热力学能增量为E ?, 熵增量为S ?,则应有 (A) 0......0=???=?S E 【提示】由上题分析知:0=?E ;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孤立系统中的不可逆过程,故熵增加。 V

14热学第1讲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热学第1讲(第6章第1讲):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第6章气体动理论基础6-1至6-3。上册P197~204 与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热现象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热运动的结果。热运动就是微观粒子的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 热学的研究方法: ⑴微观的统计力学方法:从宏观物体由大量微观粒子(原子、分子)构成、粒子又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热运动的观点出发,运用概率论研究大量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规律。——气体动理论(基础)。 ⑵宏观的热力学方法:从能量观点出发,不过问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大量实验观测为基础,来研究热现象的宏观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热力学基础 两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物质热运动规律,它们相辅相成。 两种描述的量: 宏观量:表征大量微观粒子集体特性的物理量,如压强p、体积V和温度T。 微观量:描述单个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如粒子的质量m、速度v、能量E、动量p 等。微观量只能间接测量。 微观量与宏观量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第6章气体动理论基础 一、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1、物质的微观结构 ①宏观物质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标准状态下一摩尔任何气体的分子数都相同, N A=6.02×1023mol-1. 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热运动,其剧烈程度和温度有关。 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力 2、气体动理论的统计规律 统计规律:大量偶然事件的集合所包含的规律性。 凡是不能预测而又多次出现的事件称为偶然事件或随机事件。 如果多次观测同样的事件,还可以从大量个别不规则的偶然事件中,得出一定的规律,这就是统计分布规律。 统计规律有以下特点: ①只对大量偶然的事件才有意义; ②是不同于个体规律的整体规律。 统计规律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研究一些两的统计平均值; ②研究一些量的统计平均值。(某个量对大量偶然事件的分布规律) 3、热力学系统、平衡态 ⑴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 热学的研究对象是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通常称研究对象为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 外界:热力学系统以外的物体,又称系统的环境。 孤立系统:是不受外界影响的理想系统。即为系统。 ⑵平衡状态 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经过一定的时间,达到的一个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状态。否则称为非平衡态。 ①外界影响:是指系统与外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宏观性质:指温度和压强等物理量。 ②平衡态一种理想状态,是一定条件下实际气体的简化。 达到平衡态的条件是:系统与外界在宏观上无能量和物质交换;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各微观量都可随时间变化) ③热动平衡,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系统内部没有宏观的粒子流动和能量流动。 即系统处于热平衡态时,系 统内部任一体元处于力学平衡、 热平衡(温度处处相同)、相平衡 (无物态变化)和化学平衡(无单 方向化学反应)。 ④处于平衡态的气体,其 p O

分析化学第14章练习题

分析化学第14章练习题

复习提纲:第十四章气相色谱法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1. 色谱法的起源(了解)、基本原理(掌握)、仪器基本框图(掌握)、分类、特点及应用(了解) 2. 色谱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 基线:可用于判断仪器稳定性及计算检出限(掌握)峰面积(峰高):定量基础(掌握) 保留值:定性基础(掌握);死时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死体积、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相对保留值γ(选择性因子α)等(掌握) 峰宽的各种表示及换算(掌握) 3. 色谱基本原理: 热力学(掌握):分配系数K,仅与两相和温度有关,温度增加K减小 分配比k,k除与两相和温度有关外(温度增加k减小)还与相比β有关(相比的概念) k=t r'/t0;k=K/β;α=K2/K1=k2/k1 分离对热力学的基本要求:两组份的α>1或K、k不相等;α越大或K、k相差越大越容易实现分离 动力学: 塔板理论:理论(或有效)塔板数(柱效)及理论(有效板高)的计算公式及有关说明(掌握);塔板理论的贡献及不足(了解)

速率理论:H=A+B/u+Cu中H、A、B、C、u的含义(掌握);减小A、B、C的手段(掌握);u对H的影响及最佳流速和最低板高的计算公式(掌握);填充物粒径对板高的影响(掌握) 4. 分离度分离度的计算公式;R=1.5时,完全分离;R=1时基本分离(掌握) 5. 基本色谱分离方程 两种表达形式要熟练掌握; 改善分离度的手段:增加柱效n(适当增加柱长的前提下减小板高)、增加选择性因子 (GC:改变固定相和柱温)和控制适当的容量因子k(GC:改变温度及固定相用量)(掌握) 分离度与柱效、柱长、分析时间(即保留时间)之间的关系(掌握);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了解);相关例题(熟练掌握) 6. 定性分析 常规检测器用保留时间(相对保留值也可以)定性,但该法存在的不足要知道,双柱或多柱可提高保留时间定性的可靠性;质谱或红外等检测器有很强的定性能力(了解) 7. 定量分析 相对校正因子和绝对校正因子的概念(掌握);归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