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西省情概况

自然地理

一、位置

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二、面积、地形

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三、主要山脉、河流

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19个县的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沿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

四、气候特征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 14℃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北部和中部山地,年平均温度一般在5°——7℃之间,五台山最低,仅—4℃。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南北温差较大。

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南北温差小于冬季。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雁北地区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历史沿革

一、省名由来

山西以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分晋国,故又别称“三晋”。

二、悠久历史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带,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和中国古代文明、灿烂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早在10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和繁衍,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已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这有广泛分布在晋南汾河、浍河、涑水河流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作为见证。到四五千年前,山西又成为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的重要集中地之一。相传,华夏民族的开山始祖黄帝,曾把山西这一带作为他带领黄河流域人民战天斗地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的三位伟人尧、舜、禹,也都在山西建都立业。尧都平阳,在今临汾一带;舜都蒲坂,在今永济一带;禹都安邑,在今夏县一带。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就在今晋南、豫西一带。商代,山西是其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魏、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市)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代,由于山西是唐高祖李渊创建帝业的发祥地,所以李家父子不仅根据这一点立国号为“唐”,而且还一直把山西作为唐朝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时期,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因为这样,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统治者,才都能凭借雄踞山西而登上皇位(详细情况情看《唐末五代的山西》)。宋代,山西进一步繁荣。辽金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共称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元代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使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不已。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晋商活跃在全国各地,时有“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之说。清代,山西进入发展商业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山西,不仅左右着国内的商业、金融,而且山西的船帮东赴日本,输出丝绸、茶叶、药材、书籍,输入料铜等。中国的书籍到达日本后,使日本的文运大兴。山西的驼帮北抵恰克图与俄商交易,输出茶叶、丝绸,输入皮毛、家畜、呢绒、玻璃器皿等。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然而山西人民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做出的突出贡献,却是光照史册的。1949年全省解放,九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揭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行政区划

一、人口、民族

1995年,全省人口为3000多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0%。省内有3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9.4%。另有满、回、蒙等族杂居。

二、行政区划

全省现行区划有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五个地区,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六个省属市;地区、省属市下属忻州、榆次、临汾、侯马、运城、古交、霍州、河津、孝义、介休、高平、永济、潞城、原平等14个市和104个县区。全省农村有1907个乡镇,下属32287个行政村;城市有155个街道办事处,下属2497个居民委员会。

自然资源

山西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它特有的自然优势。

在历史上,山西曾是林木茂密、草场广阔、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但因历代战乱频仍,无休止的砍伐垦荒,森林面积大为减少,但树木种类至今仍然繁多。高等植物有160多科,3000多种。南部、东南部是以次生落叶灌木丛和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夏绿阔叶混交林地区。中部以中旱生的落叶灌木丛和针叶林为主。北部和西部是暖温带及温带灌木丛和半干旱草原。野生经济植物,目前已知道的有1000多种。其中树木400多种,牧草400多种,药用植物90多种,鞣质植物50多种,油脂植物70多种,芳香油植物40多种,淀粉与糖类植物50多种。

省内动物资源相当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400种,占全国总数的19.12%,其中哺乳类75种,鸟类295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14种。主要经济动物有毛皮类20种,药用类70种。羽毛类动物和肉用野生动物也有不少种。其他有益珍贵动物,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31种,占全国保护种数的21.5%。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七种,褐马鸡为我国特有珍禽,是山西的省鸟。

山西蕴藏最为丰厚的是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87种,已探明储量的44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就有24种,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珍珠岩、镓、沸石七种居全国首位。煤储量已探明的有2000亿吨,占全国煤储总量的三分之一,远景储量达9000亿吨,山西因此被誉为“煤乡”。山西的煤不仅储量多,而且煤种齐全,煤质尤佳。在现有的六个大煤田中,大同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产地,太原西山煤田是省内最大的炼焦煤产地,阳泉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产地。山西的铁矿藏量也较多,已探明储量的有30亿吨以上,居全国第四位。铜矿在全国居第三位。运城盐湖的岩盐、芒硝及白钠镁矾等,也闻名全国。

山西的水资源将被进一步认识、开发和利用。仅黄河及其支流的流域面积就有十多万平方公里,占到全省总面积的64%。这对发展山西的工、农、商、林、牧、副、渔业生产及航运交通等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历史名人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霍光、狄仁杰、毕士安、王琼、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杨业、薛仁贵、狄青,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也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旅游资源

山西是我国旅游资源的大省之一,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多资多彩的旅游资源。

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造就了山西雄伟壮丽、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山西名山遍布,除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国家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和五老峰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有绵山、灵里山、历山、石膏山、仙洞沟等名山展示着各自的雄姿秀态。山西河流纵横,黄河、汾河穿山越岭,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风光画卷。被称为黄河和中华民族象征的吉县壶口瀑布、龙门三激浪、娘子关瀑布等都在国内外享有盈誉。山西现有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芦芽山、庞泉沟、历山、五鹿山、蟒河等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达1000多种,区内栖息着40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褐马鸡为世界珍禽,被定为山西省省鸟。山西复杂的气候幻化出一幅幅独特的自然景观。五台山东台、历山舜王坪观“东海日出”可与泰山媲美,五台山西台观月,黄河孟门山的“孟门月夜”景色迷人,五台山“佛光”更是令人神往。

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术的艺博馆。”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4处。真中现存辽、金以前地面木构建筑106处,占全国的70%以上。五台山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古建文物之大成,珍品荟萃,博大精深。大同华严寺、恒山悬空寺、太原晋祠、平遥双林寺、交城玄中专、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临汾尧庙、洪洞广胜寺、运城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永济普救寺、唐开元铁牛群、万荣飞云楼、秋风楼、平遥古城等都是闪烁着古代文明光华的艺术珍品。山西境内历代古塔多达280余座,真中以应县木塔、五台山白塔、代县阿育王塔、太原永祚寺双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和永济普救寺莺莺塔最为著名。山西境内规避较大的石窟近50处,以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长治羊头山石窟、平定丹河寺石窟为代表。山西物华天宝,历史上杰出人才若群星璀璨。传说中的炎带活动在上党地区;黄帝、螺祖、后稷和史前三王尧、舜、禹就活动、建都在晋南一带,都在山西留下众多的遗址和动入的传说故事。

山西还有着丰富独特的民俗风情。晋中的民间社火、临汾的威风锣鼓、运城平陆的地窨院、忻州河曲的乡曲民歌等等,都是古老文化的凝聚与沉积。近年开发的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祁县民俗博物馆、定襄民俗馆,集中反映了晋南、晋中、晋北民间传统的岁时风俗、婚丧嫁娶、礼义风习、民间工艺和文化娱乐,成为中国北方汉民族古老文化的缩影。

国民经济

山西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近一些年来,在全力推进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同时,山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了协调发展。

山西已基本形成一个以重型结构为特征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煤炭、冶金、电力、化工、机械是全省工业发展的优势,其中煤炭、电力尤为突出。近些年,山西的建材、机电、轻纺、食品、医药工业以及有色金属工业,各种制造加工工业和化肥、农药、橡胶、塑料、化纤、玻璃等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山西拥有大中型企业一万二千多个,其中:大同煤矿,年产原煤330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平朔安太堡煤矿,年产原煤150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古交矿区,年开采能力为165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炼焦

煤生产基地;阳泉煤矿,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产地;太钢,年产450个钢种、3850个规格的钢材,是全国最大的特殊钢产地;山西铝厂,年产120万吨氧化铝,是全国最大的氧化铝基地;山西化肥厂,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以煤为原料的复合化肥厂;神头电厂,一、二站装机总量达335万千瓦,是全国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厂;太原重型机器厂,是全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是全国特大型铜矿基地;杏花村汾酒厂,是全国最大的名白酒生产基地之一。

煤炭是山西最大的资源优势,煤炭工业是山西的支柱产业,也是由山西向外辐射的主力产业。山西现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县、河东等六个煤田和浑源、五台、垣曲、平陆、繁峙等五个产煤地。围绕这些煤田和产地,山西已经建起大同、阳泉、西山、汾西、潞安、晋城、轩岗等七个大型矿务局和霍州中型矿务局以及东山、荫营、小峪、王坪、寨沟、固庄、南庄等八个小统配矿务局,此外还有一个全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露天煤矿。山西全省各县,几乎县县有煤,所以山西的地方、乡镇煤矿多达6000多个。与山西的地下“煤海”相适应,山西煤炭工业设施已经连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山西不仅煤多,而且煤种齐全,其中炼焦煤四种,占全省煤总储量的61%,非炼焦煤四种,伴有其他化学元素的煤60余种。山西的煤质量较高,低灰、低磷、高热量是山西煤的主要特点,因此山西煤适合多种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且煤层厚、埋藏浅、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所以山西煤对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很大。山西煤已供应到全国的26个省和12个计划单列市,这就是说,山西的煤几乎辐射全国各地。同时向外出口逐步增大范围,已达亚、美、欧三大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

煤炭工业的发展,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目前山西已建成500千瓦以上电厂96座,500千瓦以下的小火电、小水电700多处,总装机量达583.74万千瓦。

山西有力地支援着京、津、唐、内蒙等地的用电,首都北京四分之一的用电量靠山西供给。

依托山西矿源丰富的优厚条件,山西目前已建起了由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组成的大、中、小结合的多层次发展的宏大的冶炼工业体系。山西冶金系统的各类工矿企事业单位就有800多家,其中县营以上的骨干企事业单位124家,拥有固定资产43.3亿元,职工达22万人,全省实现工业产值36.21亿元,钢铁、铝材、焦炭、铁合金、铜均是重点生产项目。

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化学工业,是山西发展化学工业的一个主导方向,目前,高耗能化工产品和电产品,已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水平。

山西的化学工业门类较多,达60多种产品。芒硝、硫磺粉均占全国产量的50%。硫化碱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氯丁橡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大类产品还有硫酸、硝酸、电石、烧碱、纯碱、氮肥、磷肥、农药、洗涤剂、颜料、医用制药类、复合肥料、液氯等。山西化肥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以煤为原料的现代化的复合肥料生产基地。

山西的机械工业,主要有动力机械制造、冶金、纺织、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以及矿山、煤炭、化工、农机制造等。重点企业有太原重型机器厂、太原矿山机械厂、太原第一机床厂、榆次液压件厂、大同农牧机械厂、长治轴承厂、运城拖拉机厂和太原变压器厂等。

山西的电子工业现在也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其中有设备很先进的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制造企业,还有两个企业具有制造卫星地面(信号)接收站的能力。微机群控人造皮毛提花系统、气象铁塔60路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煤矿微机模拟高度盘等,已在省内推广使用。

山西非金属矿的资源储量及品种都很丰富,主要有水泥灰岩、玻璃灰岩、石英砂岩、石膏、长百、陶瓷粘土、耐火粘土、石墨、石棉、沸石、云母、珍珠岩、花岗石、大理石等,再加上能源充足,所以发展建材工业有着广阔的前景。目前,全省建材总产值达9.21亿元,建材产品已达256多种。

山西注重轻纺工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善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山西轻纺工业主要门类有食品、造纸、皮革、日用陶瓷、日用化学、日用硅酸盐、自行车、洗衣机、轻工机械、棉纺、毛纺、麻纺、丝织、化纤、印染及纺织机械等。山西现有轻纺工业40多个行业,2000多个企业。

山西目前已有铁路干线九条,支线13条,专用线412条,铁路总运营里程达2330公里。全省已有铁路复线里程达974公里,复线率达41.8%;电气化铁路892.3公里,占运营里程的38.2%。山西每平方公里拥有的电气化铁路占全国首位。大(同)——秦(皇岛)铁路是全国第一条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专用铁路,山西铁路布局,以同蒲路纵贯南北,又与石太、京原、京包、太焦、陇海、邯长等省际干线相连,直通内蒙、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外接京山、京沪、京广等铁路大动脉。

山西公路以太原为中心,网连全省,遍及城乡,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狠抓经济干线、晋煤外运和县县通油路的三个方面的重点建设。其中,大(同)——运(城)公路是全省最大的晋煤外运公路,已于一九九零年通车。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正式通车运营的太原——旧关高速公路成为山西与京、津唐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

山西目前有航线13条,从太原直达全国23个重要城市。开通了太原——香港的旅游直航包机。

山西已开辟出170公里的黄河航道,承担着黄河渡口和沿河短途运输任务。

目前,山西已形成以太原为中心沟通全省并与全国通讯大网相连的邮电通讯网络。全省共有邮电局、所1810多处,全省县级以上驻地均实现了对全国长途电话全自动拨号。在电信传输方面,已由过去的架明线为主发展到明线、同轴电缆、微波等多种传输手段并存的大容量现代通讯网。

全省林地面积发展到4052万亩,比解放前森林覆盖率提高17%。右玉、偏关、吉县等32县列入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东部山区五台等28县列为材林重点县。同时在平川148个县内展开了林网建设。全省建起红枣基地27万亩,核桃基地40万亩,山楂基地20万亩,柿子基地10万亩,仁用杏基地五万亩,共有果树达一亿多株。

现在山西省有175处大型灌溉工程,灌溉面积达943万多亩,现在全省的总耕地面积为5538.76万亩,水流面积达1640多万亩。有大中小型水库780座,总容量达43亿多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5.3万平方公里,灌溉面积达430多万亩。

全省共有可利用牧坡草地527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5%。北部长城脚下,有辽阔无边的天然牧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畜牧业建设基地。家畜家禽品种20多个。目前全省畜牧业总产值达11.8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35%。

山西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已达34个,有1000多个厂家经营出口商品十多个类别、487个品种。出口创汇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煤炭、棉布等,出口创汇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有50多种。目前,山西已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80多个,两年一度的国际经济技术洽谈会和进出口交易会有力地促进了外贸工作。

山西现有普通高等院校24所,在校学生约五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17所,在校学生约八万人。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约460万人。各类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和电大、函大等成人教育也都有很大的发展。

全省有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23座,电视发射转播台738座,全省广播人口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50%和72%。

全省现在有卫生机构6000多个,医院2500多个,拥有病床位近10万张,各级各类医护技术人员有12万以上。

甘肃农业概况

甘肃农业概况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地处黄河上游,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位于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地形呈狭长状,东西跨度1655公里,南北最宽处530公里。土地资源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总人口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45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全省辖14个市州、87个县市区、1528个乡镇。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全省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万吨,油料万吨,肉类产量达到万吨,蛋类产量达到万吨,牛奶产量达到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3元。 从总体上看,甘肃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基础落后,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但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较大。 一是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比较少。甘肃总土地面积居全国第7位,全省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到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亩产达到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场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其中高寒草甸类草场6413万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24%;草原类草场8593万亩,占32%;荒漠草场9410万亩,占35%。全省可利用草场总面积亿亩。 二是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总体上是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无霜期一般为48-228天。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三是水资源贫乏,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年均降水量只有302毫米,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降水量40-800毫米,年蒸发量1000—3000毫米。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四是生物资源丰富。甘肃自然条件多样,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等30多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棉花、甜菜、中药材、水果、蔬菜、瓜类、烟叶等。全省共有各类畜禽品种65个,天祝白牦牛、靖远滩羊、河西白绒山羊、山丹马等品种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甘肃高山细毛羊、华特瘦肉型猪、早胜肉牛、藏羊、牦牛等地方品种是甘肃畜牧业生产的主导品种。省内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山东省省情和山东省农业基本情况简介

山东省省情简介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攸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 【区位】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陆地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人口9475万,辖17个市、140个县(市、区)。山东东临浩瀚的黄渤海,西接广袤的中原腹地,南连江浙沪,北通京津塘,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气候】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1—14℃,平均降水量680—950毫米。 【资源】 海洋资源。山东海岸线长3345公里,沿海滩涂面积3000平方公里,近海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卤水资源丰富,鱼虾蟹贝藻等600余种,产量居全国前列。 矿产资源。山东是中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在已发现的150种矿产中,石油、煤炭、黄金、石膏、石墨、石灰岩等55种储量居全国前列。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油田,兖矿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东农业发达,工业体系完备,国民经济位于全国前列,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生物资源。山东省生物种类繁多,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 旅游资源。全省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自然保护区7处、森林公园36处、地质公园6处。全省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9个、旅游景区900余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458家(其中,5A级景区6家,新增3家;4A级景区109家,新增34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23个、旅游星级饭店912家、旅行社1816家、旅游星级餐馆273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0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1.6亿美元,增长22.1%;国内旅游收入2915.8亿元,增长25.1%。接待游客总人数3.5亿人次,增

湖北省新兴产业情况

湖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组长:陶攀 组员:孙冯菲,崔晓萍,陈昕,吴蕾,何依然,黎漫玲,胡苗苗,张晓明

目录 湖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湖北省经济概况.. (3) (一)经济总量跨越提升。 (3) (二)发展质效不断提高。 (3) (三)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3) 二,湖北省产业结构 (3) (一).产业结构概况 (3) (二).湖北产业结构概况 (4) (三).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 1、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5) 2、第二产业水平滞后的原因 (5) (四).优化产业结构 (5) 1.是壮大主导优势产业。 (5) 4.供给侧改革如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减法 (6) (五).两圈一带经济带--“产业布局” (6) 1.两圈一带含义: (6) 2.两圈一带意义: (6) 3.湖北两圈一带示意图 (6) 4.李宪生报告节录。 (7) 三,湖北产业支柱情况 (8) (一).主要类型 (8) (二).举例分析 (8) (三).湖北支柱产业的空间布局战略湖北支柱产业已形成 (9) (四).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转换 (10) (五)湖北支柱产业技术发展战略 (11) 四,轻重工业的发展情况 (11)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湖北发展的根基和支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业总产值情况: (11) ----逆势进位规模总量迈入第一方阵 (11) (二)轻重工业产业结构优化 (12) ----多点支撑打造工业版图新格局 (12) 五,服务业发展情况 (13)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的跨越,占比首次超过工业。 (13) (二)增速高于全国,领先中部。 (14) (三)市场主体快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投资力度加大,发展后劲增强。 (14) (五)从业人数增多,税收贡献增大。.............................................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湖北省新兴产业情况. (14) (一),新兴产业概况 (14) (二).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5)

湖北省城市建设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湖北省城市建设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湖北省城市建设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城区面积,建成区面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本年征用土地面积,城市人口密度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湖北省城市建设综合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湖北省城市建设综合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湖北省城市建设综合情况现状及发展 态势,客观反映当前湖北省城市建设综合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湖北省城市建设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湖北省城市建设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 津旷维所有,其他方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湖北省城市建设综合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湖北省城区面积指标分析 (3) 一、湖北省城区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区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湖北省城区面积占全国城区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湖北省城区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湖北省城区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区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区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湖北省城区面积同全国城区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湖北省建成区面积指标分析 (7) 一、湖北省建成区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建成区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湖北省建成区面积占全国建成区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湖北省建成区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湖北省建成区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建成区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一)

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一) 摘要]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发展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发展经济是否一定要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如何协调、平衡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力求攻克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结合江西实际,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不仅可以为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与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也有助于科学发展现的贯彻落实,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江西;工业化;城镇化;生态保护;关系 正确认识省情,科学分析省情,是正确谋划江西发展的依据,是实现江西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对江西省情的分析,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总量、人均水平来看,江西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这是省情的一个方面。但从我们的生态环境来看,江西又像发达地区,有人说江西的生态环境和欧美发达国家差不多。江西生态的各项指标处于全国前列:根据中科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江西的土地资源指数、水资源指数、水土资源匹配资源指数、生物资源指数总体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第三位,在中部6省中排第一位。江西的森林覆盖率达60.05%,居全国第二。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有9个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几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均在80分以上,等级为优。江西水质总体良好,目前,鄱阳湖流域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7%。这是省情的另一个方面。因此,从省情看,我们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处理好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护优美环境的关系,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江西省生态环境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大 近年来江西省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的问题。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城镇的盲目外延扩张、没有发挥城镇应有的功能等矛盾。由于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1.大气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废气、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且废气治理率差。据统计,江西的废气、S02排放量依然处于上升阶段,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了重化工业时期,这是不争的事实。就拿江西这个欠发达省份来说,2006年重化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2%。重化工业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资源紧缺和环境退化的压力却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出现了“高增长、高污染”现象。工业化过程中废气及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影响。 2.水环境污染。江西地表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灌溉污水。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废水排放量非常大。据了解,2007年江西废水排放总量14.13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7.14亿吨,排放达标率为94.2%;生活污水排放量6.99亿吨,生活污水处理率为29.8%。生活污水排放量还在显著上升。生活污水及大多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直接排向地表水体或农田灌溉渠,地表水体污染造成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2007年9月,鄱阳湖水位与往年基本持平,湖区水面面积为3005平方公里,湖区的10处评价断面没有发现一二类水;三类水占6成;四类水占4成。 3.固体废物污染。2007年,全省21个城市的污水排放量6.4亿立方米,集中处理率仅为29.8%,列全国第二十七位,在中部地区排最后一位;全省70个县城污水排放量3.1亿立方米,集中处理率仅为2.4%。全省垃圾清运量253.9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70%,列全国第十八位;县城的垃圾处理率仅为12.1%。城市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率低,对城市环境已带来了不利影响。目前,全省已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共13座,其中7个设区市建有10座,县市只有井冈山市建有1座,庐山2座。《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首份绿色GDP核算报告)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

甘肃水文概况

河流、地下水、冰川与水力资源 甘肃省位于我国内陆,东西长1400多公里,南北宽近1000公里。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兼有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特点。三大自然地理区的地貌、气候等特点,对本省水文地理状况有重大影响。东部黄土高原与东南部的陇南山地,是黄河与长江流域,属于外流区。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及北山山地,属于内陆河流域。南部与西部的甘南高原与祁连山地,属青藏高原高寒区,是外流与内陆河的发源地。 (一)河流 1、河流水系 本省河流分三大流域,九个水系。黄河与长江流域以迭山、西秦岭为界。黄河与内陆河流域以乌鞘岭、毛毛山及景泰境内的猎虎山为界。 (1)黄河流域水系:本流域分黄河干流(包括庄浪河、大夏河等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与泾河五个水系。 这里年径流量大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除上述五个水系的干流外,还有各水系的一、二级支流31条。其中黄河干流水系有庄浪河、祖厉河、大夏河及其支流咯河和铁龙沟5条;洮河水系有周可河、多拉沟、贡去乎河、博拉河、车巴沟、冶木河、三岔河、广通河等12条;湟水水系有大通河1条;渭河水系有榜沙河、大南河、籍河、牛头河、通关河、葫芦河及其支流洛河7条;泾河水系有内河、马连河、黑河、达溪河、达蒲河及其支流茹河6条。 (2)长江流域水系:省内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年径流量大

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共27条,其中包括西汉水及其支流燕子河、洮水河、清水江、平洛河、铜钱河、柯家河;白龙江及其支流达拉沟、多儿沟、腊子沟、岷江、拱坝河、羊汤河、五库河、让水河、洛塘河;白水江及其支流中路河、马连河、白马峪河、丹堡河;嘉陵江干流及直接入嘉陵江的支流红崖河、永宁河、洛河及长丰河。 (3)内陆河流域:内陆河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水系。年径流量在一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15条。其中石羊河水系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等;黑河水系有讨赖河、洪水河、马营河、梨园河等;疏勒河水系有疏勒河、党河等。 2、河川径流 (1)年径流深及其分布:河川年径流深及其分布与甘肃省的降水量分布大体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降水多的地方,地表径流深就大;降水少的地方,径流深就小。甘肃降水总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如东南部康县年平均降水为807毫米,中部的兰州为327毫米,西北部的张掖为129毫米。故甘肃的径流深也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的影响,与降水分布的规律性不一致。在同样降水条件下,山地林区,年径流深大,黄土高原年径流深则小;山区径流深大,在丘陵、平原及河谷地区,则径流深小。 甘肃省的河川径流,可以以陇山——西秦岭——祁连山为界线,分成两个区。线以南径流深大,称为丰水区(包括山体本身),线北为贫水区。 ①丰水区区内年径流深大部在100毫米以上。由于降水受地形

最全:山东基本省情省况

几乎最全:山东基本省情省况 (1)山东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气候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省在北纬34度25分至38度23分、东经114度36分至112度43分之间,东西最长约700公里,南北最宽420公里,陆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居全国第十九位。 山东省的地势,中部为隆起的山地,东部和南部为和缓起伏的丘陵区,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山东省的最高点是位于中部的泰山,海拔1545米;最低处是位于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海拔2米至10米。山东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盆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3%;山地、丘陵约占34%;河流、湖泊约占3%。 山东省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0多条。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其他比较重要的河流还有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淮河等。山东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组成,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大陆海岸线北自无棣县的大口河河口,南至日照市绣针河口,全长3121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六分之一,仅次广东省,全国第二。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300平方公里,两项共16300平方公里,为全省陆地面积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有可为,因此是名符其实的海洋大省。自北向南依次有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共七个滨海地级市。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黄海与渤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是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山东海岸大都由地壳断裂上升或海积作用形成,黄河入海口处的岸线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冲击而成,此地多滩涂,成三角至岚山头,以曲折的岩岸位置,间杂沙质海滩岸线。 全省近海海域17万平方公里,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近海海域中,散布着299个岛屿,总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庙岛群岛中的南长山岛,面积12平方公里。 山东主要的山脉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艾山、牙山、大泽山、孟良崮等。 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1度—14度,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950毫米,无霜期沿海地区180天以上,内陆地区220天以上。 (2)山东的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黄河下游,太行山以东,黄海、渤海之滨,省会济南。辖济南、青岛等17地级市,章丘等31县级市和61县。面积1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9079。沿海有岛屿290多个。地形以平原丘为主,可分鲁西北平原、鲁中南山地丘陵、胶东低山丘陵、胶莱平原等四部分。 主要河流黄河、大运河,湖泊有微山湖、昭阳湖等。绝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矿产和海洋资源占优势。煤、石油、黄金等储量较大,石油以胜利油田为重要产地。海盐资源和沿海湖区鸟类资源极为丰富。 工业较发达,以能源、机械电子、化工、纺织、食品等为主。机械工业中济南机床、青岛铁路机车、家用电器、烟台钟表等产品驰名全国。食品中啤酒、花生油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优势。是我国农业发达省份,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水果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薯类、棉花等居全国前列。温带水果和浅海滩涂殖的对虾、贝类、海带均闻名于世。 山东别称齐鲁,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的故乡,又有山、泉、湖、海等众多旅游资源;曲阜、聊城、临淄等6个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山、崂山、胶东半岛海滨等3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6处,并辟有黄河口、崂山等22个国家森林公园和长岛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沂蒙山区有解放时期孟良崮战役遗址,枣庄市有台山庄抗日战争纪念馆。特产海鲜和温带果品,德州扒鸡、青岛啤酒、即墨老酒、潍坊风筝、淄博陶瓷等享誉全国,鲁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3)山东两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省文物古迹众多,山川风光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全省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07处,其中国家级27

观后感视频(共6篇)

观后感视频(共6篇) 篇:传奇视频观后感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 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两年来,各项改革政策正在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各种制约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许多群众在看病就医方面还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滞后,不能有效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二是医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薄弱。三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还不能消除“因病致贫”现象。四是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五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影响了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六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较大的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的效果。 陈竺指出,彻底缓解看病就医效果是一项临时、艰难和复杂的义务,今后卫生系统将依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布置。一是稳固完善新型乡村协作医疗制度,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效劳均等化,提高筹资和效劳水平,给群众带来更多实惠。二是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树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的运转机制。三是集中力气加快公立医院革新试点,确定一批看得准、奏效快的公立医院革新政策措施,向全国推行,争取在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得方便、缓解看病美观病贵和让医务人员受鼓舞三个方面取得打破性停顿。四是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效劳体系,不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效劳才干和水平,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应用,逐渐处置“看病美观病贵”效果。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社会建设 大量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研究和解决深层次问题,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其特征是两期并存、两难问题,出现了社会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等.我们必须研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协调和总体设计机制。毫无疑问,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其他主体参与。另外,就政府本身来说,现行行政框架内分管社会发展的政府机构很多,涉及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民政、发展和改革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到底以哪个部门为主,或 者说由哪个部门进行总体协调和筹划?目前,社会管理体制及其改革是分部门进行的,不利于从整体上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而且,分部门改革不可避免地还会形成利益部门化趋势。 因此要研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整体推进的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单位及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方面的重要内容,目标是要提高政府管理社会生活的能力,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不仅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战略意义。所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把跟社会发展有关的各种体制、各类机构、各种问题统一起来考虑,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 江西省情教育—实现跨越 19日,省统计局发布了去年江西省经济数据,江西省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省经济实现了12.5%的增长速度,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达*****.8亿元。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背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在跃升。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今年我省首次跨入“万亿元俱乐部”的行列,会成为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一

甘肃省省情概况(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甘肃省省情概况 地理: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 度31 分-42 度57 分、东经92 度13 分-108 度46 分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 万平方公里。全省设14 个地、市、州,87 个县(市、区),省会兰州。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ft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ft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ft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ft地、北ftft地。 甘肃是个多ft的省份,地形以ft地、高原为主。主要ft脉有祁连ft、陇ft(即六盘ft、岷ft、阿尔金ft、马鬃ft、龙首ft、西倾ft、子午岭等)。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ft 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ft脉发源。 气候: 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ft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ft、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ft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ft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年均降水量300 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 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 月。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 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 天,沙尘暴日数为1~37 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虽然甘肃省气候干燥,气象灾害危害重,但干旱气候区丰富的光能、热量、风力资源、大气成分资源等气候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据甘肃省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展气候资源的分区规划,并根据各区的气候特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甘肃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人口: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全省总人口为2603.34 万人,少数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0 个少数民族。此外,还有30 个少数民族。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省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 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

山东公务员考试应知应会常识:山东省情概况

山东省情省况(一) 一、山东概况 山东因位于太行山以东,故称为山东。山东半岛是我国三大半岛之一。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这里四季气候分明,雨量适中,具有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1-14℃之间。 山东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是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西周时期,齐国、鲁国都建都于此,因经济、文化发达,所以,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故人们将“齐鲁之邦”作为山东省的代称。 山东是以农业为主的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如棉花、小麦、花生的总产量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工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在原有重工业的基础上,轻工业、电子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并且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诞生了许多名牌企业,推出了许多名优产品。如青岛的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啤集团、颐中集团,济南的轻骑集团,烟台的张裕集团等都已家喻户晓。另外,山东省的矿产资源品种多样,储量丰富,其中黄金产量也跃居我国榜首。 齐鲁大地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涌出了许多杰出的名人,有中国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能工巧匠尊为“祖师”的鲁班,以神机妙算著称的诸葛亮。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代神医扁和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都是山东人的骄傲。齐鲁大地之所以造就了这么多的名人,这与我们山东人吃苦耐劳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山东依靠它的良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物产。此外工艺品也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潍坊的风筝,济南的羽毛画,青岛的贝雕画,珍珠工艺品,烟台的草编,曲阜的楷木雕刻都是不错的工艺品。 俗话说:“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北方却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山东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旅游资源得到相应开发,增添了许多风景名胜及新兴景观。如:潍坊国际风筝节,孔子文化节,泰山登山节,青岛海洋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 二.行政区划 1949至2008年底,全省划分为17个地级市,县级行政单位140个(市辖区49个、县级市31个、县60个),乡镇级单位1941个,其中,街道办事处423个,乡295个,镇1223个。 济南市、青岛市为副省级城市。青岛市于1987年9月12日被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正式批准为对外经济贸易实行计划单列,成为“计划单列市”,赋予青岛市省级的经济财政管理权限。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为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 三.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树木600多种,分属74种209属,以北温带针、阔叶树种为主。各种果树90种,分属16科34属,其中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枣庄石榴、大泽山葡萄以及章丘大葱、莱芜生姜、潍坊萝卜,平阴玫瑰、金乡大蒜等都是山东久负盛名的特产,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中药材800多种,其中植物类700多种。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烟、麻类产量都很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占全国种数的21%。其中兽类55种,鸟类362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25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繁多,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在山东境内的动物中,属国

荆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建议

荆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建议 时间:2010-4-6编辑:荆州市政协信息网[ 打印本页][ 返回上一页] 农工民主党荆州市委员会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前提,是反映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和优势的重要方面。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生产力水平、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一、荆州市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纵向比较:荆州市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构成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1、总体而言,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序列结构由2006年的12.9:41.0:46.1变动为2007年的17.9:50.7:31.4,变动为2008年的18.2:45.8:36.0,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较大。 2、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大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12.9%上升为2008年的18.2%,从2006年到2008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上升了5.3个百分点。 3、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41.0%上升到了2007年的50.7%继而下降为2008年的45.8%,与2006年的41.0%相比,上升了4.8个百分点。 4、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46.1%下降到2007年的31.4%,然后开始上升为2008年的36.0%,与2006年的46.1%相比,有所下降,下降了10.1个百分点,波动的幅度较大。 近年来,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二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的特征。2008年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0.1:33.8:36.1,呈现出“三二一”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相同。荆州市的产业结构在合理性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

安徽省情概况

省情概况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16年末,全省户籍人口7027万人,比上年增加77.9万人;常住人6195.5万人,增加51.9万人。城镇化率5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1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41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67.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1666.6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9883.6亿元,增长10.9%。2016年,全省就业人员4361.6万人,比上年增加19.5万人;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44.6千公顷,比上年扩大11.7千公顷;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6758.1亿元,比上年曾长11.7%;全省财政收入4373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地方财政收人2673亿,增长8.9%;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8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

大地。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长河、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铁路密度居华东前列。武汉—合肥—南京铁路客运专线将合肥到上海、武汉的行程缩短到3个小时和2个小时;京沪高速铁路使合肥到北京的行程缩短到4小时左右。2016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294公里、一级公路667公里、铁路营业里程62.3公里。到2016年末,全省高速公路达4543公里、一级公路达383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4124.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354公里。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28种(计算到亚矿种为160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4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4种,水气矿种2种。安徽煤、铁、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2016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省级)158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10处,新增探明储量矿种1种(镍矿)。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

关于开展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及省情教育选课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及省情教育网上选课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现代技术教育中心: 为了贯彻落实江西省教育教育厅社政处《关于做好2018年上半年全省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精神,同时结合我校实际,在2015、2016、2017级本科学生及2016、2017专科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及省情教育课程课堂教学。为了将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引入思政课课堂,从本学期开始,我院和八一精神研究中心进行合作,在“江西省情教育”课程中专门设立“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专题,以八一精神为主题,面向对象为2017级本、专科学生。课堂授课专题的选课工作即将开始,务请你们通知学生按要求进行选课。具体事项如下: 一、选课对象: 新老校区本、专科学生 二、课堂授课专题: 1.2017级本科、专科学生课堂授课专题为下列三个专题(必修): (1)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2)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江西省情教育——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大一学生必修) 2.2015、2016级本科学生和2016级专科学生课堂授课专题为下列两个专题(必修): (1)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2)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选课时间: 第一轮选课时间:教学周第七周周三(4月18日)下午14:00至第八周周二(4月24日)上午10:00 第二轮选课时间:教学周第八周周三(4月25日)上午10:00至第八周周五(4月27日)下午16:00 第一轮选课阶段:学生在规定选课时间内按照授课专题进行选课,2017级本科、专科学生要确保选满三个专题;2015、2016级本科学生和2016级专科学生要确保选满两个专题;不要错选或漏选。 第二轮选课阶段:为补选、改选阶段,第一轮选课结束后,若选课人数少于开班人数的课堂将被撤消,选了被撤销课堂的学生应及时进行补选。 四、选课地点: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机房 五、选课方法及步骤: 1.登录校园网主页“教务管理系统” 2.在“用户名”栏输入本人学号及密码 3.点击“网上选课” 六、注意事项 1.枫林校区的学生只能选择在枫林校区上课,红角洲校区的学生只能选择在红角洲校区上课,不能出现跨校区选课的情况。 2.本学期已将两轮选课(含退、补、改选)时间一并列出,以后不再另行通知;望各学院高度重视,将选课时间及时通知到学生,并督促学生一定要在两轮选课结束后及时查看最终选课结果,以免出现延误上课和上错课的情况。 3.督促学生每次上课携带好信纸或稿纸。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〇一八年四月

甘肃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等。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甘肃省中部。兰州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被誉为“陆都”。兰州“坐中四连”,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它东迎陕西,西通新、青,北接宁、蒙,南达川、藏,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冲。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327mm,年均气温10.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景观:滨河路、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白塔山、中山铁桥、省博物馆、五泉山、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等。兰州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首先值得一去的是市区北侧黄河岸边的滨河马路。沿这条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你可欣赏到黄河的雄姿,并参观天下黄河第一桥、水车园和黄河母亲雕塑,白塔山公园内还有独具特色的黄河奇石展览,这是一条黄河文化旅游长廊。多少有点文化的人都应该去甘肃省博物馆看一看,以丰富阅历,只需一两个小时,你就可以全面了解到中国的八千年彩陶文化、青铜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的系统历史。五泉山公园是一处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风景区,常为游客在兰州的首选目的地。傍晚时分,最好能乘坐缆车,登上兰山公园,俯瞰黄河拥抱金城兰州的雄伟气势,相信这种景观在别的城市绝难看到。兰州市郊县也有许多旅游景点。永靖县有高峡平湖刘家峡水库和“十万佛窟”炳灵寺;榆中的兴隆山和永登的吐鲁沟则为陇原著名的森林公园,成为游山爱好者的理想去处。兰州是游客到甘肃,乃至西北各省区旅游的依托中心和中转站。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气候温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景色秀丽,被誉为“陇上小江南”。新闻界老前辈范长江先生在《中国西北角》中写道:“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到苏杭一样自豪,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 天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娲均出生于天水,因此有“羲皇故里”之称。秦安大地湾古人类遗址的挖掘证明,早在78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天水的建城史,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从先秦到明清,天水均为各时期的州、郡、府等行政区的首府。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天水古文化,如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麦积山文化和三国文化等,灿烂的天水古文化是华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景观:麦积山石窟、卦台山、甘谷大像山、伏羲庙、玉泉观等。天水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出土于秦安县境内的大地湾原始部落遗址,发现人类4000-7800年前的7000多件文物,国内外影响巨大,它和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古石窟、古遗址、古战场、古建筑众多,人文景观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武威地区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连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个地貌单元,海拔介于1020-4874米之间。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摄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发量1400-3010毫米,日照时数2200-3030小时,无霜期85-165天,太阳辐射量127-138千卡/平方厘米。武威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也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武威自古就是“人烟扑地桑拓稠”的富挠之地,素有“银武威”之美称。旅游资源丰富武威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闻名遐迩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珍品,目前有出土文物3万多件,文物保护点54处。其中比较知名的有被国家指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及其出土的“雷台汉墓”;有元太子阔瑞与西藏宗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见证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凉州百塔寺”;有举世无双,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国家级珍贵文物“西夏碑”;有建于明正统四年,气势恢弘、号称“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和被誉为中国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还有古长城遗址、丝绸之路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