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高铁新城地块住宅建筑设计方案

高层公寓楼方案设计说明全解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章消防设计说明 第四章结构设计说明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说明 第六章电气设计说明 第七章暖通设计说明 第八章环保设计说明 第九章节能设计说明 第十章可再生能源说明 第十一章建筑无障碍设计说明第十二章体育设施 第十三章人防设计说明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概况 1.1.1本项目位于岳阳市。本案西临南湖大道,南接巴陵中路,北侧为金冠大厦,东面为中湘市场。北面不远处为岳阳市火车站。基地周边配套齐全,商业氛围浓厚,交通便利。项目用地面积约为:14185㎡ 1.1.2场地形状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南北向最长处约为110米,东西向最长处宽约135米,场地较平整,标高在35.50左右。 1.1.3整个项目用地面积约为14185㎡。其中已建一栋4层的商业和一栋9层的酒店建筑。周边临城市道路,交通便利。 1.1.4本项目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拟建一栋25层的综合楼。 1、2方案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任务书及用地批文 2)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 3)国家颁布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 4)国家有关建筑、结构、水、电气设计的规范的规定 5)地震资料,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气象条件:岳阳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岳阳市气象局总结本地区有关气象资料如下: 年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11.8℃ 年平均最高气温:20.8 ℃年平均最低气温:14℃ 年平均温度:17℃年平均大气压:1009.6MP 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年平均降雨量:1283.3MM 最大积雪厚度:33MM 年平均风速:2.8M/S(最大风速28M/S) 冬季主导风向:北东风、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 7)水文资料 根据岳阳市城陵矶水文站提供资料为准(黄海高程) 城陵矶最高洪水值:36.42M 城陵矶最低枯水值:19.08M 1.3总指标及经济技术指标: 1) 规划净用地面积:14185M2 总建筑面积为69721.76M2 2) 计容总建筑面积:63628.76M2(已建34526.16㎡) 计容建筑面积(新建洞庭大厦主楼)29102.6㎡ 其中商业计容建筑面积为:5941.14㎡ 公寓计容建筑面积为:23034.1㎡ 物业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为:91.86㎡ 消防控制室建筑面积为:35.5㎡ 3地下建筑面积(不计容部分) 6075.8M2 4)容积率4.49 5)绿地率3.6% 6)小汽车停车泊位数:451台 (其中地上停车位数为:220台) (地下停车位数为:231台)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某市港闸区高铁新城陈桥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编制要求

市港闸区高铁新城桥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编制要求 一、项目背景及目的 市港闸区位于市城区北翼,是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和外资集聚高地,也是中心城沿江北拓的重要功能板块,随着宁启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在建的沪通铁路,未来的港闸区依托站、西站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显著提高。同时,港闸区在经历了前期产业快速发展阶段后,也面临着城市综合功能提升的发展诉求,北翼新城、五水商圈的崛起为地区的转型已经升级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基于此,桥地区作为港闸区对接西站的桥头堡,成为承接西站辐射的核心功能地区,特开展本次概念性规划设计研究工作,以期对该地区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研判,打造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功能节点,明确后续发展功能及导向。 二、项目围 本次概念规划设计围为 东至城北大道,南至通 扬运河-城北大道,西至 九圩港,北至沪陕高速, 面积约14.6平方公里。 三、项目容 1、背景认知 对区位、交通、产业的 上位规划、相关规划等背景 情况进行梳理总结。 2、资源禀赋分析 从现状用地、开发动态、产业用地绩效、公共设施服务、综合交通支撑、滨水生态环境、市政廊道等多维视角分析基地近年来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本项目发展的潜力和限制条件,从区域层面和经济发展导向分析确定项目的核心资源和关键发展要素,作为支撑后续发展策略的依据。此外,包括资料收集和整理、现场踏勘等。

资料收集和整理:上位规划、既有规划、各专项规划、“十三五”规划梳理以及相关政策研读等。 现状踏勘:用地现状、产业发展、空间结构、生态绿化、公共服务、道路交通、重大市政设施的调研。 3、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 基于市经济、社会演进特征和发展策略,结合案例,综合分析本规划区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地区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提出地区发展总体定位。 4、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 落实目标理念,明确基地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控详层面),基于用地布局方案,合理确定基地用地规模结构。 5、开发容量 协调规划区域与其它城市组团间的空间关系,建立区域协同、弹性高效的空间结构,明确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 6、生态环境 梳理基地水系和绿地网络,以有利于环境塑造、有利于土地升值、有利于管理操作为目的,明确合理的生态空间结构。 7、综合交通 结合沿江、沿海发展战略和沿海大通道建设,重点研究地铁站点、静态交通等,建立符合区域特征的综合交通体系;关注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 8、公共空间与整体空间意向 构建合理的公共空间网络体系,明确公园绿道格局。对景观性道路、城市重要干道的道路空间、道路两侧景观、道路对景等提出设计控制要求。确定空间景观结构,提出景观风貌分区及特色,对区主要轴线、节点、高度分区、特色区域进行综合分析,优化地区天际线,统一地区建设风貌。 9、规划实施保障与分期开发建议 梳理已建、已批和未利用地,充分考虑项目的近、远期发展需求,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四、项目工期: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并向采购单位提供规划编制成果。 五、项目成果:

苏州高铁新城介绍

高铁新城概况 苏州高铁新城是以京沪高铁苏州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的30平方公里腹地的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将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产业、高科技研发、高科技应用示范、商贸会展、旅游休闲、绿色城市配套产业为主体产业的综合新区。本项目位于苏州相城区的四湖连心的核心位置,周边建有多个科技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和风景度假区,交通方便,除了高速铁路外,城际轨道和高速公路在此汇集形成大规模交通枢纽中心,高铁基础设施计划投资26亿元,2008年4月全线开工建设,计划于2011年10月前通车运行。 图一:高铁新城所在位置

苏州高铁新城总体规划控制区约30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具体分为:一区、一园、四带。“一区”为高铁新城核心商务区,“一园”为国际大学科学园,“四带”为高铁新城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扩展形成的商务发展带、产业发展地、科技教育发展带以及居住休闲发展带。 苏州高铁新城以高新科学技术研发产业为主,城市科技商务服务与低碳城市配套为辅助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是形成全球大学科学园集聚区,中国首个“国际大学科学研发产业园区”。其中功能包括国际大学高新技术的研发园,创新企业孵化园,大型企业科研总部园。引入10-20所国际知名大学科学园,并带动500家中小高新科技企业。引入50-80所其它科研机构、研 究室等,达到区域内人口3-5万人左右。 二是建成高铁科技商务区,为科技转换、金融、风险投资、会展

等服务业打造综合性商务平台,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贸商品内贸交易市场”,其中包括自主品牌创新区、产品交易市场、会展中心、商务中心等。 三是形成以生态环保和谐的国际高端生活社区,以绿色、节约、低碳技术为主的应用示范区。实施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实施依湖生态经济,产业以实验区形式有次序发展。要求符合相城区的“花城、水城、商城”的定位,同时实现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低碳社区,发展绿色城市配套产业。绿色城市配套产业内的各产业为人民生活、工作提供了应有的条件,对吸引高端人群起到重要作用。 核心区 高铁新城核心区位于整个高铁新城未来30平方公里开发面积的核心位置,承担着未来高铁新城集中的配套服务功能。核心区建设计划占地3.37平方公里,主要建设项目包括:高铁大厦、五星级高档酒店、生态公园、大型会展中心、博览中心(内贸会)、中心商业街、金融服务中心、商务写字楼、商务快捷酒店、酒店式公寓及商住两用配套住宅等。其中启动区为1.81平方公里,包括高铁新城地标性建筑高铁大厦、五星级酒店、陆港配套商业等重点项目。 高铁大厦 高铁大厦位于高铁车站南侧广场,为5A级写字楼以及商业综合类建筑,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苏州高铁新城标志性建筑。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卢济威陈屹峰吴其煊 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位于苏州市东部,东侧紧靠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西侧毗邻苏州古城,区内有作为苏州内环线一部分的东环路、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及中新路、三星路、机场路、金鸡湖路等重要城市干道穿越(图1)。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西起东环路,东至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北起三星路,南至机场路,主要对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机场路两侧地区及东环路东侧地区进行设计研究,规划设计范围为63.5ha。 1、发展定位 苏州市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城两区的格局:即整个城市由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构成。从宏观上来看,位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东环路地区,正是限定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城市区域的重要边沿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城市界面,强化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城市意象是东环路地区的一个基本功能。 今后,苏州古城将以旧城保护、旧城改造为主要任务,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而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则发展成以生产为主,兼重服务的自我完善的独立城市区域,这一城两区将由东西向城市干道干将路—中新路所联系,因此干将路中新路已成为苏州城市的生长轴和发展轴,苏州城市这一沿东西轴向的主导发展模式在新编制的《苏州市总体规划》中也得到肯定。规划中的沿干将路—中新路的地铁轻轨系统也将使这一发展趋势得到加强。因此作为联系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的东环路地区,同时,也应把强化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主导趋势作为他的基本目标。基于上述认识,对于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应以城市界面作为其总体发展定位。这个定位包含二个层面: (1)城市景观层面: 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现代化工业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意象与之相称。对这一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而言,东环路地区是对它起限定作用的一个城市界面,因此它对塑造工业园区整体的城市意象有着重要意义,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2)城市功能层面: 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是两个自我完善、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仅依靠一条城市干道和地铁轻轨系统是无法将其很好地联系起来,无法保证物质和住处在它们之间正常地流动和交换,更不能保持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的趋势。因此,有必要把它们之间的城市区域建设成良好的联结体,以保证城市职能延续、组织机制有序、区域交通顺畅和环境形态优美。根据以上定位,城市设计要对《苏州东环路地区控制性规划》作必要的调整。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东环路原规划设置内环高架路,这对工业园区的景观和形成区域次中心都带来不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仔细论证并与多方协商,将内环高架东移,与虞苏杭高速干道高架并道,平行布置,使东环路成为苏州新老区联系的景观廊。 其次,原规划土地使用以居住为主。城市设计定位要求在基地沿街地区增加商业、办公等服务性功能,特别是对东环路沿街和中新路两侧土地的使用性质作了较大调整。由于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以及为保证资金的投入产出平衡,增强开发的可能性,城市设计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查适当提高了部分地块的开发强度。 第三,出于东环路地区的整体形态框架考虑,调整了控制部分地块的建筑限高,以获得预期景观效果。 2、目标与构思

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江南水都四期 方案设计 工程编号: 院长: 总建筑师: 总工程师: 项目主持人: 建筑工程设计资格证书2019年12月3日工程负责人:梁章旋 建筑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结构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给排水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电气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暖通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暖通设计 第七章电气设计 第八章防火设计专篇 第九章人防设计专篇 第十章环保设计专篇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环卫设计 第十四章安全防卫 第十五章无障碍设计 第十六章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设计依据: 1. 公司提供的设计委托书及方案设计要求。 2.福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复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9.《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13-62-2004) 10.《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其它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二、基地概况:

三、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局部设地下一层车库,地上共有13栋18层住宅,2栋11层住宅,19栋9层住宅,沿街设一层店面,区内结合住宅底层配有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诊所、物业管理用房、公厕等配套设施。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实际用地面积:121890平方米 计容积率面积:287600平方米 其中:住宅:275794.5平方米 商店:8300平方米 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及架空停车(2.5米以上):3505.8平方米 地下室建筑面积:37723.8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27505.6平方米 建筑密度:22.6% 容积率: 2.36 绿地率:30.16% 户数:2382户 机动车位1088部其中:地下机动车位:861部 地上机动车位:227部 其中户型面积大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172X0.6=703部 户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210X0.3=363部 商业部分停车位8300X0.2/100=17部 公共停车位:100部 非机动车位:4090部 其中:地下非机动车位:2080部 地上架空非机动车位:1090部 地面非机动车位:920部 其中户型面积大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172X1=1172部 户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210X2=2420部 商业部分停车位8300X6/100=498部 五、设计概念: 1. 本项目开发定位为高尚住宅小区,力求营造一个居住舒适,风格独特的生态型亲水社区。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公寓房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百江镇百江村农民公寓房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自然条件 百江镇是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辖镇。百江镇位于桐庐县西南部,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20134人,05省道穿境过,是千岛湖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镇人民政府驻地百江村。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20111人。 百江镇以发展规模效益农业而著称,板栗、茶叶、菜竹、杨梅已成为该镇 百江镇板栗四大龙头产业,特别是板栗面积已达15326亩,年产板栗744吨,产值689万元,已成为该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授予“省级板栗之乡”称号;工业经济主要有制笔、木业、纺织、铸造等产业,2003年工业总产值3。5亿元,农业总产值68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51元。 2.项目地块状况 百江镇百江村农民公寓房位于百江镇西南面。用地面积3215.0平方米,基地地势平整规则,地块由东面临滨江路、西临罗溪,整个规划地块紧邻百江一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规划内容 根据规划要求该地块为住宅用地。本次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该项目地块的公寓、商业、广场的规划设计。 3.市场背景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带来了产业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业、住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房地产的潜在需求也将逐步释放出来。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3.《建筑设计规范》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 6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 7.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程、规范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 根据地块周边现状以及整个百江镇百江村现状,在设计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居住环境所要求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节能化的示范现代住宅区,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高尚的生活环境。 2.注重品质———追求“新建筑主义”的主题风格 充分满足居民的舒适感。全方位营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妥善处理建筑与景观、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建筑融于环境,使景观衬托建筑,满足人们的可参与性的要求。 3.环保健康———以创造安全、健康厂房为目的 以前期策划、地块选择、规划设计、建设设施、管理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过程、多环节、多方面的科学开发、以创造出新世纪的健康居住建筑。 4.人文融合———体现“融合自然生命、倾注人文关怀”的开发理念 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建筑与绿化、水环境的融合,并充分考虑考虑城市的社区的示范性建筑,使此地的人们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建设出具有优雅环境、文化内涵、有品位的社区新亮点。 5.经济节能———体现“合理利用资源、地势、节约资源”的理念 本项目地块内地势平坦,在设计中结合场地原有的地势再创造,减少开发建设的前期工程量,同时运用新技术利用太阳能、中水系统等达到节约开发成本、

高铁新城的总体规划方法论以长沙高铁东部新城为例

高铁新城的总体规划方法论以长沙高铁东部新城为 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铁新城的城市规划方法论——以长沙高铁东部新城为例 杨宝民朱昌宏 作者介绍杨宝民深圳市新摩尔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商业地产总裁班客座教授 朱昌宏广州城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二所所长博士 摘要:作者通过考察国内多个新城开发建设,发现了新区城市发展动力不清晰,过分依靠房地产拉动,城市规划与商业规划脱节的问题,提出了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以及旅游规划相互结合的新思想,在长沙高铁新城的规划策划中得到了贯彻落实。作者在服务长沙高铁新城和综合体项目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将土地一级策划和城市设计结合,将产业规划和项目联动策划,这些项目包括已经投资80多亿元的国际会展中心,黄兴大市场以及即将建设的站前高铁综合体,受到了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欢迎。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旅游规划主题文化 The new method urban planning for high-speed railway new city-----the case of Changsha Abstract

By visiting various new cities in China, the Author proposed several questions: what is the motivation behind urban development; 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over-dependence on real estate; what are the problems of the separation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commercial site planning. The Author suggested a new idea to combine urban planning, commercial site planning, industry planning and tourist planning all together. This method has been used in the planning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new city in Changsha before. In the process of servicing the high-speed railway and complex events in Changsha, the Author creatively link land level planning with urban design, also he combine industry planning with project development, these projects include Changsha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HuangXing Produce Market, Urban Fair Complex ahead of Changsha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The investment of these projects is more than 80,00000000 RMB in total. More importantly, the projects have a high popularity among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citizens. 一、新城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深圳新摩尔公司在长沙的策划与招商结合的成功实践 我国依法行政处于起步期,城市规划修订经常体现城市现任行政官员的个人意志,由于缺乏对城市规划法规的尊重,我国城市规划的持续实施意识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 一、区位 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和,南部是和,北部长江对岸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市。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太湖位于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南部、北部、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境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成为众所周知的“威尼斯”。 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 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 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市人民政府。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裕廊环境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 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苏州高铁新城的交通分析

苏州高铁新城的交通分析 2010-03-01 15:37:15| 分类:火车站交通|字号订阅 根据近日公示的“苏州高铁站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这一地区是“交通引导型”的发展区,是具有区域功能的现代化交通枢纽。为此,这里将建设外环—中环—内环路网系统。 其中,“外环”由东面的澄阳路、南面的太阳路、西面的相城大道、北面的太东路组成,主要是高铁站地区与城市各重要功能区机动交通的连接通道。“中环”由“两横一纵”干道与澄阳路组成,与“外环”衔接。“两横”指南面的富临路、北面的富乐路,“一纵”指西面的民晶路。“内环”由高铁站枢纽核广场四周近邻的干道组成,其中东面是民二路,南面是富临路,西面是民凌路,北面是富苏路,组成分流环。根据规划方案,总体呈南北走向的轻轨2号线,也将在苏州高铁站区设置站点,方便中心城区居民搭乘高铁列车。 规划中,21公顷的用地范围安排了京沪高铁苏州站、常苏嘉城际站、长途汽车客运站、苏州地铁2号线终点站以及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停车站场,高铁站区已经具备了综合性交通枢纽功能。 其中:对外交通功能:包括高铁站、城际站、长途汽车站的到发、换乘;内外交通衔接功能:通过在枢纽站换乘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以及出租车、社会车辆等方式使乘客便利到达出行的目的地。集中换乘功能应具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 在21公顷站区外围以商业、办公、展示、信息、住宿等功能用地为主。以高铁线和城际线为界,南部突出景观,强调视觉效果及开敞空间和周边商贸、商务、宾馆酒店等的对话关系;北部优先考虑交通便捷疏散以及各功能设施的紧凑建设。 以上规划目标是合理的。但在具体规划中各项功能是散乱的、矛盾的、令人费解的、逻辑混乱的。 首先是富临路定位不合理。这两条道路均规划为44米,双向六车道,为主干道。其中富临路与S227快速路连接,形成快速主干道。快速路穿越人为地割裂了站前广场与商务广场的联系。 其次,停车场规划在站前广场临富林路和民二路交叉路口,车辆的出入加之通过快速主干道的大量过境车辆,必将造成交通的混乱,即降低了快速主干道的通行能力,又降低环境的品质,降低了乘客通过富林路进入商业广场的欲望。 考察中国的火车站前交通,几乎没有部乱糟糟的。其原因就是规划理念陈旧落后。这几乎成了中国规划界的通病。站前道路越宽,交通越乱。道路拥挤,便加宽道路,加宽的道路引来更多的车辆,更多的停车上下客,便更加拥挤,形成恶性循环。

单身公寓设计方案 全套方案 平面图带效果图

单身公寓设计方案全套方案平面图带效果图客 厅手绘效果图 卧室手绘效果图 单身公寓设计方案】 卧室效果图 客厅效果图 客厅效果图 设计说明: 本案是一房一厅一卫两个阳台(工作阳台和观景阳台)的小户型单身居室。设计 师通过对其空间采光,通风分析,将使用功能细化。由于原建筑布局空间较小,设计打破原有 格局,对各个功能区域重新进行了划分:将卫生间及卧室的墙体重新间隔定位,把原通往工作 阳台的门改从卫生间通过,加大厨房的使用面积;扩充卫生间,增设一个沐浴区,最大可能满 足生活需要;卧室增设一个写字台,增加了学习使用功能。光线是视觉的魔术师,主卧与客 厅之间的墙被打通,改为镀膜玻璃,光线穿透玻璃为主人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让视觉的流 动连接使空间感觉上被放大。客厅的整体入墙鞋柜、储物柜与餐桌及开放橱柜连成一体;墙

面柜体没有完全设计成整面,减少了空间压力,给视觉一个喘息的空间。同时利用玻璃的通 透、镜面的延伸,以及入墙装修橡木饰面板把卧室与卫生间的门做成隐形门产生的与墙面混 元如一的效果,卧室的衣柜做成掩门和“抽屉式”从侧面拉出组合,便于取衣;用平直简练 的线条,以惜墨如金的手法,使原本较小的空间得到释放和延伸。设计师把点、线、面与空 间体系构成语言有机组合,个性化的色彩与质感搭配,自然纯色的材料组合,使设计在视觉 中跳动、激响、让人感受个性空间的极简体块与反差强烈的尺度比例关系带来的冲击,整体 空间简洁明快、通透前卫。白色布面沙发,搭配一室简洁利落的素净墙体、深色茶几、轻纱 窗帘,体现居住者的品位和个性。设计注重功能分割及风格的彰显,通过对 线条的组织及材 质运用,形成虚与实和谐的对话,营造出空间的变化。设计中强调气韵流畅,充分体现材质 的质感,表现出浪漫的柔性美。本案特色: 1、对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使空 间得到释放和 延伸 2、以设计要素独到的运用,表现建筑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统一 .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范围 附录二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 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范围见附录一。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 管理规定。 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内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 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高层公寓楼方案设计说明全解

.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章消防设计说明 第四章结构设计说明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说明 第六章电气设计说明 第七章暖通设计说明 第八章环保设计说明 第九章节能设计说明 第十章可再生能源说明 第十一章建筑无障碍设计说明 第十二章体育设施 第十三章人防设计说明

.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概况 1.1.1本项目位于岳阳市。本案西临南湖大道,南接巴陵中路,北侧为金冠大厦,东面为中湘市场。北面不远处为岳阳市火车站。基地周边配套齐全,商业氛围浓厚,交通便利。项目用地面积约为:14185㎡ 1.1.2场地形状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南北向最长处约为110米,东西向最长处宽约135米,场地较平整,标高在35.50左右。 1.1.3整个项目用地面积约为14185㎡。其中已建一栋4层的商业和一栋9层的酒店建筑。周边临城市道路,交通便利。 1.1.4本项目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拟建一栋25层的综合楼。 1、2方案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任务书及用地批文 2)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 3)国家颁布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 4)国家有关建筑、结构、水、电气设计的规范的规定 5)地震资料,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气象条件:岳阳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岳阳市气象局总结本地区有关气象资料如下: 年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11.8℃ 年平均最高气温:20.8 ℃年平均最低气温:14℃ 年平均温度:17℃年平均大气压:1009.6MP 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年平均降雨量:1283.3MM 最大积雪厚度:33MM 年平均风速:2.8M/S(最大风速28M/S) 冬季主导风向:北东风、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 7)水文资料 根据岳阳市城陵矶水文站提供资料为准(黄海高程) 城陵矶最高洪水值:36.42M 城陵矶最低枯水值:19.08M 1.3总指标及经济技术指标: 1) 规划净用地面积:14185M2 总建筑面积为69721.76M2 2) 计容总建筑面积:63628.76M2(已建34526.16㎡) 计容建筑面积(新建洞庭大厦主楼)29102.6㎡ 其中商业计容建筑面积为:5941.14㎡ 公寓计容建筑面积为:23034.1㎡ 物业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为:91.86㎡ 消防控制室建筑面积为:35.5㎡ 3地下建筑面积(不计容部分) 6075.8M2 4)容积率4.49 5)绿地率3.6% 6)小汽车停车泊位数:451台 (其中地上停车位数为:220台) (地下停车位数为:231台)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

1995年版总体规划图 附件二: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 区位 1 ● 原规划编制过程 1 ● 规划调整的原因 2 ● 规划调整思路 2 ●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2 ● 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2 ●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3 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5 中新合作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6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一、 区位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西距苏州市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75公里,包括一区、二区、三区三个组成部分,由西向东顺序展开。本规划的范围为其中二、三两区,位于中新合作区东部。 二、 原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编制过程 1994年—1995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4—1996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初步报告》(二期、三期的用地总范围即为第二区、三区的用地范围,二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北部,三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南部)。 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与以后陆续编制的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等组成了完整的规划系列,对园区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被实践证明是一个高水平的规划。

1995年版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1995年版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三、规划调整的原因 1、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来自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促使园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其空间发展结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2、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园区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促使园区在区域协调和自身功能完善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3、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形势迅猛,园区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近两年园区土地批租速度明显加快,在项目选址、建设控制等方面极易对规划产生冲击;另一方面,新进项目数量多,投资额高、用地需求大,对园区建设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4、园区首期建设基本完成,二、三区开发已全面启动,一些近期建设项目逐步明确,急需规划的宏观把握和详细指导。 5、根据《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备忘录》的要求,每5—10年应调整或修订一次规划。 四、规划调整思路 立足宏观背景的思考,在深入分析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园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对首期规划全面检讨的基础上,调整总体布局规划,进而完善园区的功能结构、交通体系、绿地系统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 五、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1、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总体框架不变”的原则,反映整体协调的规划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园区发展目标: 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有吴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 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六、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1、进一步确立园区作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发展空间,承担起苏州市部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职能,进而提升园区的国际

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东延工程说明

苏州高铁新城青龙港路东延(澄阳路-盛兴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第二版)设计说明 一、概述 青龙港路为苏州高铁新城南部的东西向次干道,规划西起齐门北大街,东至正浜路,全长约4公里,其中相城大道至澄阳路段在建。 本设计段落西起澄阳路交叉口东,沿线与正辉路相交,终点至盛兴路交叉口西。全长约1公里,标准段道路总宽34米。现状地面高程大约在-4~2.5米(85年国家高程基准)之间,沿线基本为民居、厂房、河塘及农田。 与工程相交的道路除澄阳路为现状道路,其余均为规划道路。正辉路交叉口含在本工程范围内,其余道路交叉口均不含在本工程范围内。 道路途经2条规划河道,分别为恒盛河(宽24米,斜交106°18′6″)、恒福河(宽20米,斜交120°),需分别新建3-8m跨径的梁桥二座。 二、设计依据 1、设计资料 苏州市高铁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设计委托书”(2013年8月) 建设方提供的苏州市高铁新城片区总体规划(2012-2030) 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测量资料(2013.8) 相城区交通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方案审查领导小组《高铁新城四条道路设计方案审查意见》(2013.11.30) 方案汇报的会议纪要(2013.12.5) 2、技术标准及规范 住建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住建部《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住建部《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交通部《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 交通部《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D32-2012 住建部《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住建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苏州市区人行道建设标准及规定汇编》 以及国家、住建部及交通部有关专业的现行设计标准、规程、规范。 三、设计过程 2013年7月收到建设方设计委托后,立即开展方案设计工作。经向建设方、规划部门确认方案后,于2013年9月完成施工图文件(第一版)。 2013年11月28日,相城区交通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方案审查领导小组对施工图进行审查,会议要求对渠化段的断面布置、桥梁梁底标高、路基处理标准、沥青上面层材料、树穴间距、管线过桥方式等进行调整。 根据施工图审查会议精神,我院于2013年12月5日向建设方汇报,经会议讨论,形成以下意见: 1、道路规划标准宽度由36.5米调整为34米; 2、终点公交站台取消,渠化布置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