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题目培训讲学

传热学题目培训讲学
传热学题目培训讲学

传热学题目

传热学

1.热流密度 q 与热流量的关系为(以下式子 A 为传热面积,λ为导热系数,h 为对流传热系数):( )

(A)q=φA (B)q=φ/A (C)q=λφ (D)q=hφ

2.如果在水冷壁的管子里结了一层水垢,其他条件不变,管壁温度与无水垢时相比将:( )

(A)不变 (B)提高 (C)降低 (D)随机改变

3. 当采用加肋片的方法增强传热时,最有效的办法是将肋片加在哪一侧? ( )

(A)传热系数较大的一侧(B)传热系数较小的一侧

(C)流体温度较高的一侧(D)流体温度较低的一侧

4. 导温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 )

(A)表明材料导热能力的强弱

(B)反映了材料的储热能力

(C)反映材料传播温度变化的能力

(D)表明导热系数大的材料一定是导温系数大的材料

5. 温度梯度表示温度场内的某一点等温面上什么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 )

(A)切线方向 (B)法线方向

(C)任意方向 (D)温度降低方向

6. 接触热阻的存在使相接触的两个导热壁面之间产生什么影响? ( )

(A)出现温差 (B)出现临界热流

(C)促进传热 (D)没有影响

7. 金属含有较多的杂质,则其导热系数将如何变化? ( )

(A)变大(B)变小

(C)不变(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8. 物体之间发生热传导的动力是什么? ( )

(A)温度场 (B)温差

(C)等温面 (D)微观粒子运动

9. 通过大平壁导热时,大平壁内的温度分布规律是下述哪一种?( )

(A)直线 (B)双曲线

(C)抛物线 (D)对数曲线

10. 已知某一导热平壁的两侧壁面温差是 30℃,材料的导热系数是 22W/(m. K),通过的热流密度是 300W/m2,则该平壁的壁厚是多少? ( )

(A) 220m (B)22m (C)2.2m (D)0.22m

11. 第二类边界条件是什么? ( )

(A)已知物体边界上的温度分布。

(B)已知物体表面与周围介质之间的传热情况。

(C)已知物体边界上的热流密度。

(D)已知物体边界上流体的温度与流速。

12. 在稳态导热中,已知三层平壁的内外表面温度差为 120℃,三层热阻之比 Rλ

、Rλ2、 Rλ3=1:2:3,则各层的温度降为( )

1

(A)60℃、40℃、20℃

(B)70℃、40℃、10 ℃

(C)20℃、40℃、60℃

(D)10℃、40℃、70℃

13. 材料的导热能力与吸热能力之比称为。( )

(A)放热系数 (B)传热系数(C)导热系数 (D)导温系数

14. 蒸汽管道的内外直径分别为 68mm 和 100mm,导热系数λ1=63W/

(m. ℃),内表面温度为 140℃。今采用玻璃棉垫料保温,λ2=0.053W/

(m. ℃)。若要求保温层外表面的温度不超过 50℃,且蒸汽管道允许的热损失q l=50W/m,则玻璃棉垫料保温层的厚度至少为 ( )

(A) 41mm (B) 54mm

(C) 91mm (D) 104mm

15. 导热体中不同温度的等温面将 ( )

(A)互相相交 (B)互不相交 (C)互相相切 (D)不定

16. 固体壁面上敷设肋片后,其实际散热量与假设整个肋表面处于肋基温度下的散热量的比值为( )

(A)肋壁效率 (B) 肋化系数 (C)肋片效率 (D)无明确的专用名称

17. 下列那个表示非稳态导热过程的无因次时间?( )

(A)Bi (B) Fo (C)Re (D)Pr

18. 下列各参数中,属于物性参数的是:( )

(A) 传热系数 K

(B) 吸收率α

(C) 普朗特数 Pr

(D)传热系数 h

19. 流体纯自然对流传热的准则方程可写成( )

(A)Nu=f(Re,Pr) (B)Nu=f(Gr,Pr)

(C)Nu=f(Re,Gr,Pr) (D)Nu=f(Bi,Fo)

20. 沸腾的临界热流量 q c是:( )

(A) 从过冷沸腾过渡到饱和沸腾的转折点

(B) 从自由流动过渡到核态沸腾的转折点

(C) 从核态沸腾过渡到膜态沸腾的转折点

(D) 从不稳定膜态沸腾过渡到稳定膜态沸腾的转折点

21. 液体沸腾时,汽泡内的压力大于汽泡外液体的压力,主要由于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 )

(A)传热温差 (B)表面张力 (C)浮升力 (D)重力

22. 定型准则是指:( )

(A)包含定型尺寸的准则 (B)全部由已知量构成的准则

(C)含有待求量的准则 (D)待定准则

23. 下述哪种手段对提高对流传热系数无效? ( )

(A)提高流速 (B)增大管径

(C)采用入口效应 (D)采用导热系数大的流体

24. 已知某气体的密度为 1.26kg/m3,比热为 1.02kJ/(kg·K),导热系数为

0.025W/(m·K),粘度为 15.1×10-6 m2/s,其 Pr(普朗特)准则数为多少? ( )

(A) 0.78 (B) 0.02 (C) 0.7 (D) 0.62

25. Nu(努谢尔特)准则反映: ( )

(A)惯性力和粘滞力的相对大小 (B)对流传热强度

(C)浮升力和粘滞力的相对大小 (D)导热能力大小

26. 描述浮升力与黏滞力的相对大小的准则数称为:( )

(A)Re (B)Gr (C)Pr (D)Ra

27. 凝结液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形成完整的膜向下流动,称为 ( )

(A)凝结 (B)膜状凝结 (B)珠状凝结 (D)稳态凝结

28. 下列哪个不是影响对流传热的主要因素?( )

(A)流动起因 (B)t w (C)ε (D)换热面的几何形状。

29. 自由对流传热的流态主要取决于 ( )的数值。

(A)Pr (B)Fo (C)Re (D)Gr

30. 影响膜状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 ( )

(A)蒸汽流速 (B)不凝结气体 (C)表面粗糙度 (D) (1) + (2)

07-11 华电传热真题

2007年华电研究生入学考试(传热学A) 一、选择填空(可多选)(每题5分,共75分) 1.靠得非常近的两个等面积平行大平板,可以近似认为它们之间的角系数是() A.0.5 B. 1 C.0 D.0.25 2.某电缆外包裹导热系数是0.1W/(m-K)的绝缘层,绝缘层外表面与周围环境间表面传热系数是W/(m2.C),则它的临界绝缘直径是() A.11mm B.22mm C.27mm D.44mm 3.半径为R的钢球,与周围环境间的表面传热系数是h,自身导热系数为m,则可以采用集总参数法分析钢球非稳态温度场变化规律的条件是() A.hR/m<0.1 B. hR/m<0.2 C. hR/m<0.05 D.hR/m<0.0333 4.管槽内流体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分界点的临界Re数一般取做() A.4500 B.10000 C.2300 D.1600 5.二氧化碳被称作温室效应气体,是因为二氧化碳() A.具有辐射和吸收能力的光带均位与红外线的波长范围 B.具有辐射和吸收能力的光带均为与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C.具有在整个波长范围内连续吸收和辐射热量的能力 D.在整个波长范围内呈现透明体的性质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非稳态温度场的温度,热电偶的时间常数越大越好 B.测量非稳态温度场的温度,热电偶的时间常数越小越好 C.热电偶的性能与其时间常数无关 D.热电偶只在测量稳态温度场时才考虑时间常数的影响 7.为了更好地起到削减辐射换热的作用,插入两个辐射换热表面间的遮热板,其发射率()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与辐射换热量无关 D.与其他换热表面发射率相等 8.采用肋片强化通过壁面的传热,肋片应该加在 A.热阻较大的一侧 B.热阻较小的一侧 C.温度较高的一侧 D.温度较低的一侧

(完整版)传热学期末考试试题

传热学(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在稳态导热中 , 决定物体内温度分布的是 ( B) A. 导温系数 B. 导热系数 C. 传热系数 D. 密度 2. 下列哪个准则数反映了流体物性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C ) A. 雷诺数 B. 雷利数 C. 普朗特数 D. 努谢尔特数 3. 单位面积的导热热阻单位为 ( B)

A. B. C. D. 4. 绝大多数情况下强制对流时的对流换热系数 (C ) 自然对流。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无法比较 5. 对流换热系数为 100 、温度为 20 ℃的空气流经 50 ℃的壁面,其对流换热的热流密度为(D ) A. B. C. D. 6. 流体分别在较长的粗管和细管内作强制紊流对流换热,如果流速等条件相同,则( C) A. 粗管和细管的相同 B. 粗管内的大 C. 细管内的大 D. 无法比较 7. 在相同的进出口温度条件下,逆流和顺流的平均温差的关系为( A) A. 逆流大于顺流 B. 顺流大于逆流 C. 两者相等 D. 无法比较

8. 单位时间内离开单位表面积的总辐射能为该表面的(A ) A. 有效辐射 B. 辐射力 C. 反射辐射 D. 黑度 9. (D )是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A. 灰体 B. 磨光玻璃 C. 涂料 D. 黑体 10. 削弱辐射换热的有效方法是加遮热板,而遮热板表面的黑度应(B ) A. 大一点好 B. 小一点好 C. 大、小都一样 D. 无法判断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 如果温度场随时间变化,则为。非稳态温度场

传热学部分思考题汇总

教材上的思考题 第8章 思考题 1.试说明热传导(导热)、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它们的传热机理不同。导热是由于分子、原子和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其本质是介质的微观粒子行为。热对流是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致使不同温度的流体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其本质是微观粒子或微团的行为。辐射是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使物体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其本质是电磁波,不需要直接接触并涉及能量形式的转换。 联系:经常同时发生。 2.试说明热对流与对流换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热对流是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致使不同温度的流体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对流换热是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由热对流和导热两种传热方式共同作用导致的传热结果。 3. 从传热的角度出发,采暖散热器和冷风机应放在什么高度最合适? 答:采暖器和冷风机主要通过对流传热的方式使周围空气变热和变冷,使人生活在合适的温度范围中,空气对流实在密度差的推动下流动,如采暖器放得太高,房间里上部空气被加热,但无法产生自然对流使下部空气也变热,这样人仍然生活在冷空气中。为使房间下部空气变热,使人感到舒适,应将采暖器放在下面,同样的道理,冷风机应放在略比人高的地方,天热时,人才能完全生活在冷空气中 4.在晴朗无风的夜晚,草地会披上一身白霜,可是气象台的天气报告却说清晨最低温度为2℃。试解释这种现象。但在阴天或有风的夜晚(其它条件不变),草地却不会披上白霜,为什么? 答:深秋草已枯萎,其热导率很小,草与地面可近似认为绝热。草接受空气的对流传热量,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天空传递热量,其热阻串联情况见右图。所以,草表面温度t gr 介于大气温度t f 和天空温度t sk 接近,t gr 较低,披上“白霜”。如有风,hc 增加,对流传热热阻R 1减小,使t gr 向t f 靠近,即t gr 升高,无霜。阴天,天空有云层,由于云层的遮热作用,使草对天空的辐射热阻R 2增加,t gr 向t f 靠近,无霜(或阴天,草直接对云层辐射,由于天空温度低可低达-40℃),而云层温度较高可达10℃左右,即t sk 在阴天较高,t gr 上升,不会结霜)。 5.在一有空调的房间内,夏天和冬天的室温均控制在20℃,但冬天得穿毛线衣,而夏天只需穿衬衫。这是为什么? 答:人体在房间里以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的方式散失热量,有空调时室内t fi 不变,冬天和夏天人在室内对流散热不变。由于夏天室外温度0f t 比室内温度fi t 高,冬天0f t 比fi t 低,墙壁内温度分布不同,墙壁内表面温度wi t 在夏天和冬天不一样。显然,wi t 夏>wi t 冬 ,这样人体与墙壁间的辐射传递的热量冬天比夏天多。在室温20℃的房间内,冬天人体向外散热比夏天多而感到冷,加强保温可使人体散热量减少,如夏天只穿衬衫,冬天加毛线衣,人就不会感到冷。 第十一章(基本概念较多,就交给你了!!) 第十二章 没找到现成的。。

《传热学》考试试题库汇总#

《传热学》考试试题库汇总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 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 W /(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 W /(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 W /(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 1K 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二、填空题 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 热流量是指单位是。热流密度是指 ,单位是。 (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 W ,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W/m2) 3. 总传热过程是指 (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总传热系数 ) 4. 总传热系数是指 (传热温差为 1K 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W /(m2·K) ) 5.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 (W /(m·K) , W /(m2·K) , W /(m2·K) ) 6. 复合传热是指 ,复合传热系数等于之和,单位是。 (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之和,对流传热系数与辐射传热系数之和, W /(m2·K) ) 7. 单位面积热阻 r t 的单位是 ;总面积热阻 R t 的单位是。 (m 2·K/W, K/W) 8. 单位面积导热热阻的表达式为 (δ/λ) 9. 单位面积对流传热热阻的表达式为 (1/h) 10. 总传热系数 K 与单位面积传热热阻 r t 的关系为。 (r t =1/K) 11. 总传热系数 K 与总面积 A 的传热热阻 R t 的关系为。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824传热学2011模拟试题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命题科目模拟试题 招生专业: 考试科目:传热学 考试时间:14:00-17:00 试题编号:824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华北电力大学(北 京 )自主命题模拟试题 姓名: 准考证号: 报考院校: 报考专业:

考场注意事项: 一、考生参加考试必须按时进入考场,按指定座位就坐。将有关身份证件(准考证、身份证)放在桌面左上角,以备查对。 二、闭卷考试,考生进入考场,不得携带任何书刊、笔记、报纸和通讯工具(如手机、寻呼机等),或有存储、编程、查询功能的电子用品(如已携带,必须存放在监考老师指定的地方)。考生只准带必需的文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橡皮、绘图仪器或根据考试所需携带的用具。能否使用计算器,及开卷考试时允许携带的书籍及用具等由任课教师决定。 三、考生迟到30分钟不得入场,逾时以旷考论;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者,必须事前请假,并经研究生部批准,否则作旷考论。考试开始30分钟后才准交卷出场。答卷时,不得中途离场后再行返回。如有特殊原因需离场者,必须经监考教师准许并陪同。答卷一经考生带出考场,即行作废。 四、考生拿到试卷后,应先用钢笔填写好试卷封面各项,特别是学号、姓名、学院名称、课程名称等,不到规定的开考时间,考生不得答题。 五、考试期间,考生应将写好的有答卷文字的一面朝下放置,考生必须按时交卷,交卷时应将试卷、答卷纸和草稿纸整理好,等候监考老师收取,未经许可,不得将试卷、答卷纸和草稿纸带出场外。 六、考生在考场内必须保持安静。提前交卷的考生,应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 七、考生答题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蓝、黑色)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答案书写在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八、考生对试题内容有疑问的,不得向监考老师询问。但在试题分发错误或试卷字迹模糊时,可举手询问。

传热学试题库含答案

《传热学》试题库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四、简答题 1.试述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差别,并各举1~2个实际例子说明。 (提示:从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定义及特点来区分这三种热传递方式) 2.请说明在传热设备中,水垢、灰垢的存在对传热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防止? (提示:从传热过程各个环节的热阻的角度,分析水垢、灰垢对换热设备传热能力与壁面的影响情况)3. 试比较导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的差别,它们各自的单位是什么? (提示:写出三个系数的定义并比较,单位分别为W/(m·K),W/(m2·K),W/(m2·K)) 4.在分析传热过程时引入热阻的概念有何好处?引入热路欧姆定律有何意义? (提示:分析热阻与温压的关系,热路图在传热过程分析中的作用。) 5.结合你的工作实践,举一个传热过程的实例,分析它是由哪些基本热量传递方式组成的。 (提示:学会分析实际传热问题,如水冷式内燃机等) 6.在空调房间内,夏季与冬季室内温度都保持在22℃左右,夏季人们可以穿短袖衬衣,而冬季则要穿毛线衣。试用传热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提示:从分析不同季节时墙体的传热过程和壁温,以及人体与墙表面的热交换过程来解释这一现象(主

华北电力大学1999年传热学答案

华北电力大学(1999) 一、名词解释 1、2 δ ατ= O F 称为傅里叶准则,它是非稳态导热过程的无量纲时间。 2、对大空间沸腾,泡态沸腾和过渡态沸腾之间的峰值。 3、单位时间内,单位可见辐射面积内向半球空间所发射全部波长的总能量称为辐射强度。 4、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层能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到达地面,而地面辐射中95%以上的能量分布的波,它们被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所吸收,主要以二氧化碳为主。这就减少了地面向太空的辐射。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地球表面的温度会增加 。 5、NTU 代表传热单元数。在换热器计算时用方传热单元数法(ε-NUT 法),简称NUT 法。 二、导热系数小的耐火砖放在外层效果好。因为此过程主要是导热过程,由傅里叶公式:A ??T ?= Φδ λ 可得: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λ越小,Φ越小,则保温效果就 越好。 三、该导热为一维稳态导热。 导热微分方程: 10d dt Q r r dr dr λ ??+ = ??? 边界条件:第一类边界条件:x l t T == 第二类边界条件: 0x dt dx == 第三类边界条件:( )r R r R f dt H t t dr λ==-=- 轴对称: 0r dt dr == 四、解:假定条件:流体的热物性均认为常量,导热量按傅里叶导热定律计算,热对流传递 的能量按c p 计算。 微分方程式:2 2t t t u a x y y υ ???+=??? t

物理意义:t u x ??→X 方向热对流传热的净热量。 t y υ ??→Y 方向热对流传热的净热量。 2 2t a y ??→Y 方向导入的净热量。 方程物理意义:导热量+热对流热量=总能量增加。 五、解:(1)管内常壁温换热。 1001090w f t t t '''?=-=-=℃ 1006634w f t t t ''''''?=-=-=℃ 恒壁温条件下,9034 57.5390ln ln 34 m t t t t t '''?-?-?= =='?''?℃ 全管长流体平均温度10057.5342.47f w m t t t =-?=-=℃ 查附录3得:()6 2 42.47,4174,0.63410f p f t c J kg k m s υ-==?=?℃ () () 3 3 324710 0.357.53 0.5310 6610m p p f f h dl t M kg s c c t t ππ--???????= = =??-''' ?- (2)() 32 2 2 3 0.5310 1.3910710 991 4 4 m M u m s d π π ρ ---?= = =?????? 2 3 4 6 1.3910710 153.47100.63410 m ef f u d R υ---????= = =>? 故是层流。 六、解:由几何形状知:1,31,13,13,30x x x x ==== 1,23,21x x == 由相对性得:1,212,12x A x A ?=? 则2 1 2,11,22,32 23 410.37532R A x x x A R ππ= ?=?== 则得:2,30.125x = 角系数完整性得:2,12,33,31x x x ++= 所以2,20.5x = 由于1,30x =,所以表面1,3间的总辐射热阻等于表面1,2和表面3,2间的阻之和。

传热学真题整理版要点

199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 直径100mm 的蒸汽管道,绝热层外径250mm ,若绝热层内外璧温度均不变而改用 新的绝热材料(已知导热系数2λ=1λ/2,单位体积价格1G =22G )。问价格相同时,但位管厂的热损失变化是多少? 2. 两个表面黑率的平行平板,其温度分别为1T 与2T 。板间辐射换热,热在中间插入一块厚δ,导热系数λ,表面黑率ε的平板,问热流有什么变化? 3. 空气在方管内作强迫对流紊流时,若流量增加一倍,问对流换热系数变化多少?压 力损失多少?(阻力系数与雷诺数无关) 4. 设计一个采用瞬态导热理论测试材料热物性(如导热系数a )的实验装置。说明其 工作原理与测试方法。 5. 用裸露热电偶测量管中的气流温度,热电偶读数1t =170c ?,已知管壁温度2t =90c ?, 气流对热接点的对热换热系数α=50c m w ?2 /,接点表面黑率ε=0.6,试确定气流的温度。若考虑热电偶导热的影响,则真实的温度应有何变化? 6. 流量为的907kg/h 水,通过长4.6m 的钢管,水温16c ?升高至49c ?,钢管内壁温度 66c ?。求钢管的内径。 水的物性:

一、请设计一个存放液氮的金属容器,附上简图并加以说明(按传热学原理) 二、导热微分方程 )(222222z T y T x T T ??+??+??=??ατ 的推导过程与条件 三、请说明并比较换热器计算中的平均温压与传热单元数法。 四、长铜导线置于温度为∞t 的空气中,已知导线的电阻值为m /10*63.32 Ω-,密度为 3/9000m Kg =ρ,比热C Kg J C ?=/386,直径为2.2mm ,问当为8A 的电流通 过及对流放热系数C m W */1002=α时,该导线的初始温升及其时间常数是多少? 五、流量为h Kg /10*11.03 的水在直径为50mm 的管内作强迫对流换热,管内表面温度 为50℃。试问水由25℃加热到35℃需要多长的圆管? )*/174.4(C Kg KJ C = 六、由表面1与表面2两平行黑体表面组成的空腔,内有空气流过,进出口空气的平均 温度为2 7℃,空气与热壁的对流换热系数为50W/C m *2,空腔是窄通道。表面1外侧绝热,表面2的温度为127C ,平均厚度m 1.0=δ,C m W /5.17=λ。其外侧被高温流体加热,问表面3的稳态温度是多少?

华电北京考研传热学简答题汇总

传热学考试知识点 1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 2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3临界热通量:又称为临界热流密度,是大容器饱和沸腾中的热流密度的峰值 5效能:表示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6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对流两大类: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 影响换热系数因素:流体的物性,换热表面的形状与布置,流速7何谓膜状凝结过程,不凝结气体是如何影响凝结换热过程的?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8试以导热系数为定值,原来处于室温的无限大平壁因其一表面温度突然升高为某一定值而发生非稳态导热过程为例,说明过程中平壁内部温度变化的情况,着重指出几个典型阶段。

首先是平壁中紧挨高温表面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余部分则仍保持原来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上升所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平壁的其他部分的温度也缓慢上升。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 9灰体有什么主要特征?灰体的吸收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灰体的主要特征是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灰体的吸收率恒等于同温度下的发射率,影响因素有:物体种类、表面温度和表面状况。 10气体与一般固体比较其辐射特性有什么主要差别? 气体辐射的主要特点是:(1)气体辐射对波长有选择性(2)气体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 11说明平均传热温压得意义,在纯逆流或顺流时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差别? 平均传热温压就是在利用传热传热方程式来计算整个传热面上的热流量时,需要用到的整个传热面积上的平均温差。 纯顺流和纯逆流时都可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式计算,只是取值有所不同。 12边界层,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1)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只有在边界层区考虑粘性对流动的影响,在主流区可视作理想流体流动。(2)边界层厚度远小于壁面尺寸(3)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分为层流与紊流,紊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仍有层流底层。 13液体发生大容器饱和沸腾时,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高,会出

(完整)第五版《传热学》常考思考题汇总,推荐文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传热学(郭亚军)常考简答题 题目类型:10道简答题(*6分)三道大题14分/14分/12分无填空题无选择题重点看课后思考题哦 绪论 1.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2.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到热。试分析其原因。答: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3.有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杯A与B,注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热水后不久,A杯的外表面就可以感觉到热,而B 杯的外表面则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试问哪个保温杯的质量较好? 答:B:杯子的保温质量好。因为保温好的杯子热量从杯子内部传出的热量少,经外部散热以后,温度变化很小,因此几乎感觉不到热。 4热水瓶胆剖面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瓶胆的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内胆外壁及外胆内壁涂了反射率很低的银。试分析热水瓶具有保温作用的原因。如果不小心破坏了瓶胆上抽气口处的密闭性,这会影响保温效果吗? 解:保温作用的原因:内胆外壁外胆内壁涂了反射率很低的银,则通过内外胆向外辐射的热量很少,抽真空是为了减少内外胆之间的气体介质,以减少其对流换热的作用。如果密闭性破坏,空气进入两层夹缝中形成了内外胆之间的对流传热,从而保温瓶的保温效果降低。 5、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底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试解释原因。 答:棉被经过晾晒以后,可使棉花的空隙里进人更多的空气。而空气在狭小的棉絮空间里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是导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20℃,1.01325×105Pa时,空气导热系数为0.0259W/(m·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 能。而经过拍打的棉被可以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因而效果更明显。 6、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工作,穿单衣感到舒适,而冬季在保持22℃的室内工作时,却必须穿绒衣才觉得舒服。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原因。 答:首先,冬季和夏季的最大区别是室外温度的不同。夏季室外温度比室内气温高,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出室外传向室内。而冬季室外气温比室内低,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由室内传向室外。因此冬季和夏季墙壁内表面温度不同,夏季高而冬季低。因此,尽管冬季室内温度(22℃)比夏季略高(20℃),但人体在冬季通过辐射与墙壁的散热比夏季高很多。根据上题人体对冷感的感受主要是散热量的原理,在冬季散热量大,因此要穿厚一些的绒衣。 7、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各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以暖气片管内走热水为例。 答:有以下换热环节及热传递方式 (1)由热水到暖气片管到内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换热(强制对流); (2)由暖气片管道内壁至外壁,热传递方式为导热; (3)由暖气片外壁至室内环境和空气,热传递方式有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 8、冬季晴朗的夜晚,测得室外空气温度t高于0℃,有人却发现地面上结有—层簿冰,试解释原因(若不考虑水表面的蒸发)。 解:如图所示。假定地面温度为了Te,太空温度为Tsky,设过程已达稳态,空气与地面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地球表面近似看成温度为Tc的黑体,太空可看成温度为Tsky的黑体。则由热平衡: , 由于Ta>0℃,而Tsky<0℃,因此,地球表面温度Te有可能低于0℃,即有可能结冰。 导热 1、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建房用砖采用实心砖还是多孔的空心砖好?为什么? 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实心砖材料如红砖的导热系数约为0.5W/(m·K)(35℃),而多孔空心砖中充满着不动的空气,空气在纯导热(即忽略自然对流)时,其导热系数很低,是很好的绝热材料。因而用多孔空心砖好。 2、东北地区春季,公路路面常出现“弹簧”,冒泥浆等“翻浆”病害。试简要解释其原因。为什么南方地区不出现

东南大学传热学历年考研真题(全)

东南大学 二OOO 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一.解释下列现象:(本题共25分,每题5分) 1,冰箱里结霜后,耗电量增加; 2, 某厂一条架空敷设的电缆使用时发现绝热层超温,为降温特剥去一层绝热材料,结果发现温度更高。 3, 某办公室由中央空调系统维持室内恒温,人们注意到尽管冬夏两季室内都是20℃,但感觉不同。 4, 大气中的 CO2 含量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5, 同样是-6℃的 气温,在南京比在北京感觉要冷一些。 二.半径为s γ 圆球,其热导率(导热系数)为λ单位体积发热量为Qr,浸在温度为tf 的 流体中,流体与球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为h, 求稳态时,(1) 圆球内的温度分布,(2)当 0.1, 4.5/(s m w m γλ==?℃), 25000/v Q w m =,215/(h w m =?℃), 20f t =℃时,球内 的最高温度。(本题15分) 三.采用测定铂丝电阻的方法可间接测出横掠铂丝的空气速度。现测得铂丝直径d=0.1mm, 长10mm ,电阻为0.2Ω,通过的电流为1.2A,表面温度为200℃,已知0.3851/3 0.911Pr um em m R N =,空气的物性参数见下表,求气流的速度u ∞( 本题15分) 附:空气的物性参数 t ℃ λ/(w m ?℃) ν 2/m s Pr 20 2.59210-? 21.4610-? 0.703 110 3.27210-? 24.3610-? 0.687 200 3.93210-? 26.0610-? 0.680 四,用一裸露的热电偶测烟道内的烟气温度,其指示值为280℃ 已知烟道壁面温度为250℃ 热电偶的表面温度为0.9℃,与烟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为1002 /(w m ?℃)求烟气的实际温度。若烟气的实际温度为317℃,热电偶的指示值为多少?(本题15分) 五,一条供热管道长500m ,架空敷设,管道内径为70mm ,管内热水与外部空气的总传热系数为1.82 /(w m ?℃)流量为1000kg/h,比热为4.168J/(kg .℃).若入口温度为110℃ 空气温度为—5℃ 求出口热水温度。(本题15分) 六, 一长为H ,宽为b ,厚度为δ的铝板水平放置(b >>δ )长度方向两端温度均为o t ,底部绝热,周围空气的温度为f t 与铝板的对流传热系数为h ,设铝板的热导率为λ,求铝板的温度分布。(本题15分)

(完整word版)高等传热学复习题(带答案).doc

高等传热学复习题 1.简述求解导热问题的各种方法和傅立叶定律的适用条件。 答:导热问题的分类及求解方法: 按照不同的导热现象和类型,有不同的求解方法。求解导热问题,主要应用于工程之中,一般以方便,实用为原则,能简化尽量简化。 直接求解导热微分方程是很复杂的,按考虑系统的空间维数分,有 0 维, 1 维, 2 维和 3维导热问题。一般维数越低,求解越简单。常见把高维问题转化为低维问题求解。有稳态导热和非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比稳态导热多一个时间维,求解难度增加。有时在稳态解的基础上分析非稳态稳态,称之为准静态解,可有效地降低求解难度。根据研究对象的几何形状,又可建立不同坐标系,分平壁,球,柱,管等问题,以适应不同的对象。 不论如何,求解导热微分方程主要依靠三大方法: 甲.理论法 乙.试验法 丙.综合理论和试验法 理论法:借助数学、逻辑等手段,根据物理规律,找出答案。它又分: 分析法;以数学分析为基础,通过符号和数值运算,得到结果。方法有: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 Lapl ace 变换, Four i er 变换 ) ,热源函数法, Gr een 函数法,变分法,积分方程法等等,数理方程中有介绍。 近似分析法:积分方程法,相似分析法,变分法等。 分析法的优点是理论严谨,结论可靠,省钱省力,结论通用性好,便于分析和应用。缺点是可求解的对象不多,大部分要求几何形状规则,边界条件简单,线性问题。有的解结构复杂,应用有难度,对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 数值法:是当前发展的主流,发展了大量的商业软件。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直接模拟法,离散化法,蒙特卡罗法,格子气法等,大大扩展了导热微分方程的实用范围,不受形状等限制,省钱省力,在依靠计算机条件下,计算速度和计算质量、范围不断提高,有无穷的发展潜力,能求解部分非线性问题。缺点是结果可靠性差,对使用人员要求高,有的结果不直观,所求结果通用性差。 比拟法:有热电模拟,光模拟等 试验法:在许多情况下,理论并不能解决问题,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或不能完美解决问题,必须通过试验。试验的可靠性高,结果直观,问题的针对性强,可以发掘理论没有涉及的新规律。可以起到检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的作用。理论越是高度发展,试验法的作用就越强。理论永远代替不了试验。但试验耗时费力,绝大多数要求较高的财力和投入,在理论可以解决问题的地方,应尽量用理论方法。试验法也有各种类型:如探索性试验,验证性试验,比拟性试验等等。 综合法:用理论指导试验,以试验促进理论,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浙大提出计算机辅助试验法 ( CAT) 就是其中之一。 傅立叶定律的适用条件:它可适用于稳态、非稳态,变导热系数,各向同性,多维空间,连续光滑 介质,气、液、固三相的导热问题。 2.定性地分析固体导热系数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3.什么是直肋的最佳形状与已知形状后的最佳尺寸? 答:什么叫做“好”?给定传热量下要求具有最小体积或最小质量或给定体

东南大学传热学考试真题试卷与解析

东大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传热学》试题(A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某物体温度分布的表达式为t=f(x ,y,τ),此温度场为二维(几维)、非稳态(稳态或非稳态)温度场。 2、当等温线图上每两条相邻等温线的温度间隔相同时,等温线的疏密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区域导热热流密度的相对大小。 3、导热微分方程式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傅里叶定律建立起来的导热物体中的温度场应当满足的数学表达式。 4、工程上常采用肋片来强化传热。 5、换热器传热计算的两种方法是平均温差法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 6、由于流动起因的不同,对流换热可以区别为强制对流换热与自然对流换热。 7、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温度边界层或热边界层,其厚度定义为以过余温度为来流过余温度的99%处。 8、判断两个现象相似的条件是:同名的已定特征数相等;单值性条件相似。 9、凝结有珠状凝结和膜状凝结两种形式,其中珠状凝结有较大的换热强度,工程上常用的是膜状凝结。 10、遵循兰贝特定律的辐射,数值上其辐射力等于定向辐射强度的π倍。 11、单位时间内投射到表面的单位面积上总辐射能为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为该表面的有效辐射,后者包括表面的自身辐射和投入辐射被反射的部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辐射换热不依赖物体的接触而进行热量传递; B、辐射换热过程伴随着能量形式的两次转化; C、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T>0K,都会不断地发射热射线; D、辐射换热的大小与物体温度差的四次方成正比。 2、大平板采用集总参数法的判别条件是(C) A.Bi>0.1 B.Bi=1 C.Bi<0.1 D.Bi=0.1

华电传热学真题

2000年华电传热学试题 一.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 请用文字表达傅里叶定律的意义。 2,试以导热系数为定值,原来处于室温的无限大平壁因其一表面温度突然升高为某一定值而发生非稳态导热过程为例,说明过程中平壁内部温度变化 的情况,着重指出几个典型阶段。 3,试说明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是怎样传递的? 4,何谓膜状凝结过程,不凝结气体是如何影响凝结换热过程的? 5, 灰体有什么主要特征?灰体的吸收率与那些因素有关? 6,气体与一般固体比较其辐射特性有什么主要区别? 7,写出传热单元的计算式,简单说明它的意义。 8,说明平均传热温压的意义,在纯逆流或顺流时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差别? 二,外直径为300mm的蒸汽管道其外表面温度为540℃,今欲使用某种绝热材料加以保温,要求在该保温层外再包上一层导热系数为0.25W/(m.℃),厚为20mm的保护层之后其直径为600mm,外表面温度不超过60℃,而每米管长的热损失不超过250W,试确定该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应为多少?(12分)三,试求锅炉省煤器中烟气对管壁发生对流换热时每米管长的换热量。已知锅炉省煤器为叉排布置,其横向和纵向距离为120mm,管外直径为60mm,流体和管壁温度分别为600℃和200℃,设从每两管之间每米管长的横断面流过的烟气流量为0.2kg/s,该换热过程适用的准则方程为:Nu=0.482Re(0.556次方) 假设管排数大于10,无需考虑管排数修正,已知烟气的物性参数如下: 温度密度动力粘度×10-6 导热系数 ℃kg/m3 kg/(m.s) W/(m.℃) 200 0.748 24.5 0.0401 400 0.525 31.7 0.0570 600 0.405 37.9 0.0742 (14分) 四,一外直径为300mm的圆管外壁温度为350℃,黑度为0.85,置于温度为40℃,黑度为0.8的大房间中,今在其外加设二表面黑度为0.1,直径为500mm的薄壁圆筒,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试问辐射热损失有什么变化?分析时忽略薄壁圆筒的厚度及导热热阻,不考虑对流换热的影响。(12分) 五,一台逆流式冷油器的换热面积为20m2,传热系数为300W/(m2.℃),又当冷却水流量为1kg/s,进口温度为30℃时能将流量为2kg/s,温度为120℃的油冷却到多少度?已知水和油的比热分别为4.2和2.1kJ/(kg.℃)。(提示温度在60-70℃之间)(14分) 六、求图1和图2中的角系数X1,1 (15分)

传热学试题(答案)培训资料

传热学试题(答案)

①Nu准则数的表达式为(A ) ② ③根据流体流动的起因不同,把对流换热分为( A) ④A.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B.沸腾换热和凝结换热 ⑤C.紊流换热和层流换热D.核态沸腾换热和膜态沸腾换热 ⑥雷诺准则反映了( A) ⑦A.流体运动时所受惯性力和粘性力的相对大小 ⑧B.流体的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⑨C.对流换热强度的准则 ⑩D.浮升力与粘滞力的相对大小 ?彼此相似的物理现象,它们的( D)必定相等。 ?A.温度B.速度 ?C.惯性力D.同名准则数 ?高温换热器采用下述哪种布置方式更安全?( D) ?A.逆流B.顺流和逆流均可 ?C.无法确定D.顺流 ?顺流式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00℃和70℃,冷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40℃,则其对数平均温差等于() A.60.98℃B.50.98℃ C.44.98℃D.40.98℃ ?7.为了达到降低壁温的目的,肋片应装在( D) ?A.热流体一侧B.换热系数较大一侧 ?C.冷流体一侧D.换热系数较小一侧 21黑体表面的有效辐射( D)对应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 22A.大于B.小于 C.无法比较D.等于 23通过单位长度圆筒壁的热流密度的单位为( D) 24A.W B.W/m2 C.W/m D.W/m3 25格拉晓夫准则数的表达式为(D ) 26 27.由炉膛火焰向水冷壁传热的主要方式是( A ) 28 A.热辐射 B.热对流 C.导热 D.都不是 29准则方程式Nu=f(Gr,Pr)反映了( C )的变化规律。 30 A.强制对流换热 B.凝结对流换热 31 C.自然对流换热 D.核态沸腾换热 32下列各种方法中,属于削弱传热的方法是( D ) 33 A.增加流体流度 B.设置肋片 34 C.管内加插入物增加流体扰动 D.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使导热热阻增加 35冷热流体的温度给定,换热器热流体侧结垢会使传热壁面的温度( A ) 36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有时增加,有时减小

传热学600题解汇总

第一章 绪论 【1.3】已知穿过木板的热流密度q 〞是40W/m 2,该木板厚L 为50mm ,内、外表面温度分别为T 1=40℃和T 2=20℃,求木头的导热系数k 。 解: 简图: 假设: (1) 一维热传导; (2) 稳态状态; (3) 常物性。 分析:根据上述假设,可用方程式(1、2)求出导热系数。整理后得: '' 120.05 400.10/()(4020) x L k q W mk T T ===-- 说明:求温差时,温度单位℃或K 均可以使用。 第二章 热传导概论 【2.1】试分析通过下面轴对称图形(见简图)的一维稳态热传导。 假定此几何体具有常物性,无内热生成。试在T —x 坐标系上面画出温度分布图,并扼要解释一下曲线形状。 解 简图:见图2—1 a 。 图2-1 假设:

(1)一维稳态热传导; (2)常物性; (3)无内热生成。 分析:列出物体的能量平衡方程,根据方程式(1.10)有 0in out E E -= 或 in out x E E q == 及 ()x x q q x ≠ 即,物体内的热流处处相等。根据傅里叶定律(方程式2.1) x dT q kA dx =- 又因为x q 和k 均为常数,所以 dT A dx =常数 这个式子表明,横截面面积与温度梯度的乘积等于常数,并且与x 的距离无关。其结果是,由于A 随x 增大而增大,因而dT/dx 必然随x 增大而下降,所以温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如图2—1b 示。 说明: (1) 必须认识到dT/dx 为温度曲线的斜率? (2) 当T 2>T 1时,温度分布情况怎样? (3) 在上面的坐标系中表示出热流密度q",如何随距离而变化。 【2.2】一外半轻为r 1的热水管的温度为T 1,采用一个厚绝热层以降低管子的热损失。绝热层的外半径为r 2,温度为T 2。试以T —r 为坐标系,画出热水管的一维稳态热传导的温度分布图,并扼要地说明所画曲线的形状为什么是证确的。 解 简图::见图2—2a 图2-2 假设: (1) 稳态状况); (2) 一维径向热传导;

传热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传热学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对于燃气加热炉:高温烟气→内炉壁→外炉壁→空气的传热过程次序为 A.复合换热、导热、对流换热 B.对流换热、复合换热、导热 C.导热、对流换热、复合换热 D.复合换热、对流换热、导热 2.温度对辐射换热的影响( )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可能大于、小于 3.对流换热系数为1000W/(m 2·K )、温度为77℃的水流经27℃的壁面,其对流换热的热流密度为( ) A.8×104W/m 2 B.6×104 W/m 2 C.7×104 W/m 2 D.5×104 W/m 2 4.在无内热源、物性为常数且温度只沿径向变化的一维圆筒壁(t 1 >t 2,r 1 B. 21r r r r dr dt dr dt ==< C. 2 1r r r r dr dt dr dt === 5.黑体的有效辐射____其本身辐射,而灰体的有效辐射( )其本身辐射。 A .等于 等于 B.等于 大于 C.大于 大于 D.大于 等于 6.有一个由四个平面组成的四边形长通道,其内表面分别以1、2、3、4表示,已知角系数X1,2=0.4,X1,4=0.25,则X1,3为( )。 A. 0.5 B. 0.65 C. 0.15 D. 0.35 7.准则方程式Nu=f(Gr,Pr)反映了( )的变化规律。 A.强制对流换热 B.凝结对流换热 C.自然对流换热 D.核态沸腾换热 8.当采用加肋片的方法增强传热时,将肋片加在( )会最有效。

A. 换热系数较大一侧 B. 热流体一侧 C. 换热系数较小一侧 D. 冷流体一侧 9. 某热力管道采用两种导热系数不同的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为了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应将( )材料放在内层。 A. 导热系数较大的材料 B. 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 C. 任选一种均可 D. 不能确定 10.下列各种方法中,属于削弱传热的方法是( ) A.增加流体流速 B.管内加插入物增加流体扰动 C. 设置肋片 D.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使导热热阻增加 11.由炉膛火焰向水冷壁传热的主要方式是( ) A.热辐射 B.热对流 C.导热 D.都不是 12.准则方程式Nu=f(Gr,Pr)反映了( )的变化规律。 A.强制对流换热 B.凝结对流换热 C.自然对流换热 D.核态沸腾换热 13.判断管内紊流强制对流是否需要进行入口效应修正的依据是( ) A.l/d≥70 B.Re≥104 C.l/d<50 D.l/d<104 14.下列各种方法中,属于削弱传热的方法是( ) A.增加流体流度 B.设置肋片 C.管内加插入物增加流体扰动 D.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使导热热阻增加 15.冷热流体的温度给定,换热器热流体侧结垢会使传热壁面的温度(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有时增加,有时减小 16.将保温瓶的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其目的是( ) A.减少导热 B.减小对流换热 C.减少对流与辐射换热 D.减少导热与对流换热 17.下列参数中属于物性参数的是( ) A.传热系数 B.导热系数 C.换热系数 D.角系数 18.已知一顺流布置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00°C和150°C,冷流体进 出口温度分别为50°C和100°C,则其对数平均温差约为( ) A.100°C B.124°C C.150°C D.225°C 19.有一个由四个平面组成的四边形长通道,其内表面分别以1、2、3、4表示,已知 角系数X1,2=0.4,X1,4=0.25,则X1,3为( ) A.0.5 B.0.65 C.0.15 D.0.35 20.一金属块的表面黑度为0.4,温度为227°C,它的辐射力是( );若表面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