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数学九年级旋转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数学九年级旋转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数学九年级旋转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九年级旋转知识点总结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如下图所示:

2.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3.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4.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

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5.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

区别: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这个点是对称中心,两个图形关于点的对称也叫做中心对称.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其中一个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另一个图形上,反之,另一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对称点,又都在这个图形上;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个图形本身上。

如果将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对称的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它们又是关于中心对称。6.中心对称图形的判定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中心对称的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8.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最新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汇总

最新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实数 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第二章代数式 ★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分类: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初中数学 旋转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初中数学旋转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旋转 1.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 (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猜想与发现: (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MD、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 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 拓展与探究: (3)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CE=CF,继而证明出△ABE≌△ADF,得到AE=AF,从而证明出△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AE,交MD于点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 MN∥AE,MN=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AE=AF,而DM=AF,从而得到DM,MN数量相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DMN=∠DGE=90°.从而得到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CD,∠B=∠ADF=90°,∵△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BC﹣CE=CD﹣CF,即BE=DF, ∴△ABE≌△ADF,∴A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Rt△ADF中DM是斜边AF的中线,∴AF=2DM,∵MN 是△AEF的中位线,∴AE=2MN,∵AE=AF,∴DM=MN;∵∠DMF=∠DAF+∠ADM, AM=MD,∵∠FMN=∠FAE,∠DAF=∠BAE,∴∠ADM=∠DAF=∠BAE,

初中数学专题旋转问题

初中数学专题旋转问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专题二旋转 学习要点与方法点拨: 出题位置:选择、填空最后一道题和倒数第二道题,压轴题最后两道 “旋转”在苏教版中是一个独立章节,在中考和平时的考试张经常出现,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考察学生对旋转的应用。同时,旋转对解决动点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一、基本图形一: 将∠AOB旋转至∠A’OB’,图①、②分别可以得到结论 ①② 旋转点会有一组对角相等(考题规律,如果已知条件为较小的角度相等,则题目一定需要较大的角相等;如果条件给出较大的角相等,则一定需要较小的角相等) 二、基本图形二: 将△AOB旋转至△A’OB’,连接AA’与BB’,分别在图①、②中证明△OAA’与△OBB’相似。 旋转后连接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因为旋转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连接后出现等腰三角形,顶角相等;则底角亦相等;或根据夹角成比例证明相似。 三、解题步骤 (1)第一步:找旋转点,角相等; (2)第二步:证全等、相似; (3)第三步:利用全等、相似得到边、角条件。 模块精讲 例1.在锐角△ABC中,AB=4,BC=5,∠ACB=45°,将△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1BC 1 . (1)当点C1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求∠CC1A1的度数; (2)如图2,△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连接AA1,CC1,若△ABA1的面积为4,求△CBC1的面积;

(3)(3)点E为线段AB中点,点P是线段AC上的动点,在△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过程中,点P的对应点是点P1,求线段EP1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例2.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 (1)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0°<<180°),得到△ADE,BD和EC所在直线相交于点O. ①如图a,当=20°时,△ABD与△ACE是否全等(填“是”或“否”), ∠BOE=度; ②当△ABC旋转到如图b所在位置时,求∠BOE的度数; (2)如图c,在AB和AC上分别截取点B′和C′,使AB=AB′,AC=AC′,连接B′C′,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0°<<180°),得到△ADE. BD和EC所在直线相交于点O,请利用图c探索∠BOE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 例3.(一)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90°. ①当点D在AC上时,如图(1),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 ②将图(1)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2),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二)当△ABC和△ADE满足下面甲、乙、丙中的哪个条件时,使线段BD、CE在(1)中的位置关系仍然成立不必说明理由. 甲:AB:AC=AD:AE=1,∠BAC=∠DAE≠90°; 乙:AB:AC=AD:AE≠1,∠BAC=∠DAE=90°; 丙:AB:AC=AD:AE≠1,∠BAC=∠DAE≠90°. 例4.【2016·扬州】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一个以点A为顶点的45°角绕点A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与 边BC、DC的延长线交于点E、F,连接EF。设CE=a,CF=b。? (1)如图1,当∠EAF被对角线AC平分时,求a、b的值;? (2)当△AEF是直角三角形时,求a、b的值;?

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目录 一、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有理数 2、整式的加减 3、一元一次方程 4、图形的认识初步 二、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5、相交线与平行线 6、实数 7、平面直角坐标系 8、二元一次方程组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三、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1、三角形 12、全等三角形 13、轴对称 14、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5、分式

四、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16、二次根式 17、勾股定理 18、平行四边形 19、一次函数 20、数据的分析 五、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二次函数 23、旋转 24、圆 25、概率 六、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26、反比例函数 27、相似 28、锐角三角函数 29、投影与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 p q,p( p q ≠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 ②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和- a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 0()0(0) 0(a a a a a a 或???<-≥=)0a (a )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旋转的综合含详细答案

一、旋转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1,在□ABCD中,AB=6,∠B= (60°<≤90°). 点E在BC上,连接AE,把△ABE沿AE折叠,使点B与AD上的点F重合,连接EF. (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 (2)如图2,点M是BC上的动点,连接AM,把线段AM绕点M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MN,连接FN,求FN的最小值(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详见解析;(2)FE·sin(-90°) 【解析】 【分析】 (1)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AF∥BE,所以∠FAE=∠BEA,由折叠的性质得 ∠BAE=∠FAE,∠BEA=∠FEA,所以∠BAE=∠FEA,故有AB∥FE,因此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又BE=EF,因此可得结论; (2)根据点M在线段BE上和EC上两种情况证明∠ENG=90°-,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到∠FEN=-90°,再根据垂线段最短,求出FN的最小值即可. 【详解】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FAE=∠BEA, 由折叠的性质得∠BAE=∠FAE,∠BEA=∠FEA, BE=EF, ∴∠BAE=∠FEA, ∴AB∥FE, ∴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 又BE=EF, ∴四边形ABEF是菱形; (2)①如图1,当点M在线段BE上时,在射线MC上取点G,使MG=AB,连接GN、EN.

∵∠AMN=∠B=,∠AMN+∠2=∠1+∠B ∴∠1=∠2 又AM=NM,AB=MG ∴△ABM≌△MGN ∴∠B=∠3,NG=BM ∵MG=AB=BE ∴EG=AB=NG ∴∠4=∠ENG= (180°-)=90°- 又在菱形ABEF中,AB∥EF ∴∠FEC=∠B= ∴∠FEN=∠FEC-∠4=- (90°-)=-90° ②如图2,当点M在线段EC上时,在BC延长线上截取MG=AB,连接GN、EN. 同理可得:∠FEN=∠FEC-∠4=- (90°-)=-90° 综上所述,∠FEN=-90° ∴当点M在BC上运动时,点N在射线EH上运动(如图3) 当FN⊥EH时,FN最小,其最小值为FE·sin(-9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求最短距离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得出∠FEN =-90°,再运用垂线段最短求出FN的最小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4),B(4,4),点M,N是射线OC上两动点(OM<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难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判断即可. 【详解】 A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 、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C 、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D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2.如图,已知△A 1B 1C 1的顶点C 1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重合,顶点A 1、B 1分别位于x 轴与y 轴上,且C 1A 1=1,∠C 1A 1B 1=60°,将△A 1B 1C 1沿着x 轴做翻转运动,依次可得到△A 2B 2C 2,△A 3B 3C 3等等,则C 2019的坐标为( ) A .(30) B .(3,0) C .(403523,32 D .(3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三角形在x 轴上的位置每三次为一个循环,又因为20193673÷=,那么2019C 相当于第一个循环体的3673C 个即可算出. 【详解】

由题意知,111C A =,11160C A B ?∠=, 则11130C B A ?∠=,11222A B A B ==,1122333C B C B C B ===, 结合图形可知,三角形在x 轴上的位置每三次为一个循环, Q 20193673÷=, ∴2019673(123)20196733OC =++=+, ∴2019C (20196733,0)+, 故选B . 【点睛】 考查解直角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结合找规律.理解题目中每三次是一个循环是解题关键. 3.下列“数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 解:第一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二、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四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B . 【点睛】 此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解题关键在于对概念的掌握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则其旋转中心是( ) A .(1,0) B .(0,0) C .(-1,2) D .(-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第23章 旋转(单元总结)(原卷版)

第二十三章旋转 单元总结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知识点一旋转的基础 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作图形的旋转.点O叫作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作旋转角.如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化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作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如图所示,A OB '' ?绕定点O逆时针旋转45?得到的,其中点A与点A'叫作对应点,线段OB与?是AOB 线段OB'叫作对应线段,OAB ∠与OA B' ∠)的度数叫 ∠叫作对应角,点O叫作旋转中心,AOA' ∠(或BOB' 作旋转的角度. 【注意】图形的旋转 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的角度所决定. A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旋转的特征: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旋转作图的步骤方法: ?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找出图形上的关键点; ?连接图形上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它们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按原图的顺序连接这些对应点,即得旋转后的图形. 【典例分析】 1.(2019春东享区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B=90°,∠A=60°,AC=6,将△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此时点A'恰好在AB边上,则点B'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 A.12 B.6 C.D. 2.(2018春桥西区期末)如图,在△ABC中,∠CAB=65°,将△ABC在平面内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CC′//AB,则旋转角的度数为() A.35° B.40° C.50° D.65° 3.(2017春赣州市期末)如图所示,将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绕点A旋转,使得点B,A,C′在同一直线上,则三角板ABC旋转的度数是() A.60° B.90° C.120° D.15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 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1,2). 6.抛物线 2)1(2 1 2+-= x y 的顶点坐标是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初中数学旋转专题

旋转证明 一. 利用旋转添加辅助线 例1.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为DC ,BC 边上的动点,且始终0 45=∠EAF .过点A 做 AP ⊥EF.(1)求证:EF=DE+BF.(2)求证:AP=AD. (3)若△EFC 周长为a ,求正方形的面积. 变式1:如图,点M 、N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已知AB=a ,△MCN 的周长为2a , 求证:∠MAN=45° 1.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AB ⊥BC,AD=2,BC=3,将腰CD 以D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到ED ,连结AE 、CE,则△ADE 的面积是 。 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为DC ,BC 边上的动点,且始终满足AF 平分BAE ∠, 探究:BF 、DE 与AE 的关系. 5.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45°,则有结论EF=BE+FD 成立。 (1)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B=∠D=90°,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是∠ BAD 的一半,那么结论EF=BE+FD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若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B+∠D=180°,延长BC 到点E ,延长CD 到点F ,使得∠EAF 仍然是∠BAD 的一半,则结论EF=BE+FD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A B C D E F A B D C E F A D M B C N A E D

初中数学专题:旋转问题

专题二旋转 学习要点与方法点拨: 出题位置:选择、填空最后一道题和倒数第二道题,压轴题最后两道 “旋转”在苏教版中是一个独立章节,在中考和平时的考试张经常出现,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考察学生对旋转的应用。同时,旋转对解决动点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一、基本图形一: 将∠AOB旋转至∠A’OB’,图①、②分别可以得到结论? ①② 旋转点会有一组对角相等(考题规律,如果已知条件为较小的角度相等,则题目一定需要较大的角相等;如果条件给出较大的角相等,则一定需要较小的角相等) 二、基本图形二: 将△AOB旋转至△A’OB’,连接AA’与BB’,分别在图①、②中证明△OAA’与△OBB’相似。 旋转后连接得到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因为旋转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连接后出现等腰三角形,顶角相等;则底角亦相等;或根据夹角成比例证明相似。 三、解题步骤 (1)第一步:找旋转点,角相等; (2)第二步:证全等、相似; (3)第三步:利用全等、相似得到边、角条件。 模块精讲 例1.在锐角△ABC中,AB=4,BC=5,∠ACB=45°,将△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1BC1.(1)当点C1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求∠CC1A1的度数; (2)如图2,△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连接AA1,CC1,若△ABA1的面积为4,求△CBC1的面积; (3)点E为线段AB中点,点P是线段AC上的动点,在△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过程中,点P的对应点是点P1,求线段EP1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例 2.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 (1)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0°<<180°),得到△ADE,BD和EC所在直线相交于点O. ①如图a,当 =20°时,△ABD与△ACE是否全等?(填“是”或“否”), ∠BOE= 度; ②当△ABC旋转到如图b所在位置时,求∠BOE的度数; (2)如图c,在AB和AC上分别截取点B′和C′,使AB=AB′,AC=AC′,连接B′C′,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0°<<180°),得到△ADE. BD和EC所在直线相交于点O,请利用图c探索∠BOE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 例3.(一)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90°. ①当点D在AC上时,如图(1),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 ②将图(1)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2),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二)当△ABC和△ADE满足下面甲、乙、丙中的哪个条件时,使线段BD、CE在(1)中的位置关系仍然成立?不必说明理由. 甲:AB:AC=AD:AE=1,∠BAC=∠DAE≠90°; 乙:AB:AC=AD:AE≠1,∠BAC=∠DAE=90°; 丙:AB:AC=AD:AE≠1,∠BAC=∠DAE≠90°. 例4.【2016·扬州】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一个以点A为顶点的45°角绕点A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与 边BC、DC的延长线交于点E、F,连接EF。设CE=a,CF=b。 (1)如图1,当∠EAF被对角线AC平分时,求a、b的值;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一、相似三角形7个考点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三角形的重心 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考点6:向量的有关概念 考点7: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二、锐角三角比2个考点 考点8: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9: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三、二次函数4个考点

考点10: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2知道常值函数;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12: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核要求: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13: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注意:1解题时要数形结合;2二次函数的平移要化成顶点式. 四、圆的相关概念6个考点 考点14: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 考核要求:清楚地认识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并会用这些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15: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认清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有关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定理及其推论的基础上,运用定理进行初步的几何计算和几何证明. 考点16: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圆这一板块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考点17: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从与之间的关系和交点的个数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在圆与圆 的位置关系中,常需要分类讨论求解. 考点18: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知识整理

全套教科书包含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包含以下章节: 第21章二次根式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23章旋转第24章圆 第25 章概率初步 本册书内容分析如下: 第21章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1)是一个非负数; (2)≥0); (3)(a≥0).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a≥0,b≥0),(a≥0,b>0),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

初中数学旋转解题几何

旋转基础练习一 一、选择题 1.在26 个英文大写字母中,通过旋转180°后能与原字母重合的有()A.6 个B.7 个C.8 个D.9 个 2.从 5 点15 分到 5 点20 分,分针旋转的度数为()A.20°B.26°C.30°D.36° 3.如图1,在Rt△ABC 中,∠ACB=90°,∠A=40°,以直角顶点 C 为旋转中心,将△ABC 旋转到△A′B′的C位置,其中A′、B′分别是A、B 的对应点,且点 B 在斜边A′B上′,直角边CA′交AB 于D,则旋转角等于()A.70°B.80°C.60°D.50° (图1) (图2) (图3) 二、填空题.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________,这个定点称为________,转动的角为________. 2.如图2,△ABC 与△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和∠AED 都是直角,点 E 在AB 上,如果△ABC 经旋转后能与△ADE 重合,那么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_;旋转的度数是__________. 3.如图3,△ABC 为等边三角形, D 为△ABC 内一点,△ABD 经过旋转后到达△ACP 的位置,则,(1)旋转中心是________;(2)旋转角度是________;(3)△ADP 是________ 三角形. 三、解答题. 1.阅读下面材料: 如图4,把△ABC 沿直线BC 平行移动线段BC 的长度,可以变到△ECD 的位置. 如图5,以BC 为轴把△ABC 翻折180°,可以变到△DBC 的位置. (图4) (图5) (图6) (图7) 如图6,以A 点为中心,把△ABC 旋转90°,可以变到△AED 的位置,像这样,其中 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折、旋转等方法变成的,这种只改变位置, 不改变形状和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证明(二) 1.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①勾股定理:a 2+b 2=c 2(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把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即将其变为(x+m)2=0的形式>②公式法(注意在找ab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③分解因式法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2.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当b2-4ac=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x1+x2=-b/a;x1·x2=c/a。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y=k/x(k为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是x的反比例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其中x不能为零)。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②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即xy=k>。(通常第二种方法更适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反比例函数性质: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轴和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1。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1.正切: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A的对边/∠A的邻边。 ①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②tan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③tanA不表示“tan”乘以“A”;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⑤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越大;∠A越大,梯子越陡,tanA的值越大。 2.正弦: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A的对边/斜边; 3.余弦: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A的邻边/斜边; 4.余切: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即cotA=∠A的邻边/∠A的对边; 5.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①sin A = cos(90°?∠A)等等。 6.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0°,30°,45°,60°,90°。 7.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余切值随 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0≤sinα≤1,0≤cosα≤1。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tgα·ctgα=1,tg α=sinα/cosα,cotα=cosα/sinα,sin2α+cos2α=1。 8.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2)两锐角的

中考数学《旋转》专题提高训练及答案

3C. 3 D.1 【中考专研】图形的旋转专题提高训练 1、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BCD=90°,AD∥BC,BC=CD,E为梯形内一点,且∠BEC=90°,将△BEC绕C点旋转90°使BC与DC重合,得到△DCF,连EF交CD于M.已知BC=5, CF=3,则DM:MC的值为() A.5:3 B.3:5 C.4:3 D.3:4 A D E M F B 第一题 C 2、如图,已知Rt△ABC≌Rt△DEC,∠E=30°,D为AB的中点,AC=1,若△DEC绕 点D顺时针旋转,使ED、CD分别与Rt△ABC的直角边BC相交于M、N,则当△DMN 为等边三角形时,AM的值为() A.3B.233 3、将直角边长为5cm的等腰直角Δ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后,得到ΔAB’C’,则图中阴 影部分的面积是cm2 4、在矩形ABCD中,AD2A B,E是AD的中点,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E重合, 将三角板绕点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与AB,BC分别交于点M,N时,观察或测量BM与CN的长度,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A E D M B F N C (4题图) 5、在矩形ABCD中,AB=2,AD=3.

(1)在边CD上找一点E,使EB平分∠AEC,并加以说明;(3分) . (2)若P为BC边上一点,且BP=2CP,连接EP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F. ①求证:点B平分线段AF;(3分) ②△P AE能否由△PFB绕P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到,若能,加以证明,并求出旋转度 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分) 6、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B=30°)绕直角顶点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α<90),再沿∠A的对边翻折得到△A'B'C,AB与B'C交于点M,A'B'与BC交于点N,A'B'与AB相交于点E. (1)求证:△A CM≌△A'CN. (2)当∠α=30时,找出ME与MB'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 A B' M C E N B A' 7、如图①,已知在△ABC中,AB=AC,P△是ABC内部任意一点,将AP绕A顺时针旋 转至AQ,使∠QAP=∠BAC,连接BQ、C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