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育

什么是美育
什么是美育

一、以美育代宗教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

第650页:“蔡元培在为萧瑜辨证的《居友学说评论》一书撰写的序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余在二十年前,发表过“以美育代宗教”一种主张,你欲专著一书,证成此议;所预拟的条目有五:(一)推寻所自出的神话;(二)论宗教全盛时期,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论哲学、可笑发展以后,宗教对于智育、德育两方面逐渐减缩,以至于全无势力,而其所把持所利用的惟有美育;(四)论附宗教的美育,减受哲学、科学的影响,而演化为独立的美育;(五)论独立的美育,宜取宗教而代之。此五条目,时往来于余心,而人事牵制,历二十年之久惹尚未成书,真是憾事。”

蔡元培以康德美学作为他的理论基础,人物纯粹的美感可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心,因此可以陶冶人的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的境界。而美感之所以有此效能,又因为美具有普遍性的缘故。

651:美感成为由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的桥梁……美育乃是世界观的教育。

651-652:“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一直;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故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智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

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者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从美育不受宗教限制,要随时代进步、美育应在一切人中普及三方面论证“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只能一美育代宗教”: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以美育代宗教》

二、《审美教育书简》席勒

《西方美学名著导读》朱立元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10

27封信,1793年写给丹麦王子奥利斯丁堡公爵,康德对其影响很大,席勒热爱自由和理想,认为改革社会、实现自由不可不应当采取革命的暴力手段,而应当“让美走在自由之前”,采取他所认为的审美教育手段

“如果我们要实现政治的自由,必然通过审美教育的道路。因为通过美,我们才能达到自由。”把审美教育当作是人的精神解放和完善人格形成的理想和目的,这是席勒写此书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内容:

一、导论:只有通过美才能走向自由(1-2封信)

艺术是人类理想的表现,是自由的女儿,有精神必然产生的,通过美走向自由,能顶住时代的功利需求和风尚,让美在自由之前先行,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能走向自由。

二、人性的分裂:社会状况分析(3-10)

席勒的美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从人的本性的历史推进中确立美学的地位,从社会现状分析中提出美育的课题。

1、美的性格为从自然国家到伦理国家的过渡开辟了道路。(保证

道德社会在观念形成的同时物质社会也能继续前进找到的支柱)2、完整的性格使理想的国家成为现实,使国家与个人达到和谐统

一(国家会压制个体——矛盾——使人身上的两种性格统一(客观类属性格与主观特殊性格),达到性格的完整性,形成有教养的人,只有在人的完整性格的条件下,理想的国家才能成为现实,国家与个人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3、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对人性的完整性的破坏(希腊人完整

的性格,要回复人的天性的完整性,就是要找到更高的艺术,即审美教育来恢复天性,因为天性本身建立在更好的人性之上,所谓更好的人性,是要有和谐一致的一体性,又要保证个体的自由和它的多样性,首先也要改善时代的性格,恢复人的天性的完整性。)

4、政治上的改进必须借助于艺术和美(政治上的改进要通过性格

的高尚化,而性格的高尚化只能通过艺术。时代也要借助美来克服由粗野与乖戾这两种对立的特性而造成的混乱。美是人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三、游戏冲动:人性和审美的分析(11-18)

1、人格和状态(人格和人本身的对立)

2、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物质冲动和理性天性的冲动)

3、游戏冲突和美(上述两种冲动结合形成的新的冲动,对象是活的形象,即广义的美,是实在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受动与自由的统一体,这样,人性才能完满实现。美作为人性的完满实现,既非理性亦非感性、美是两个冲动的共同对象,也就是游戏冲动的对象。)

4、溶解性的美和振奋性的美(美的最高形式是实在与形式达到最完美平衡的产物:观念美和经验美。美能消除精神力的紧张和感性力的紧张,把思维和感觉这两种对立状态联系起来,扬弃对立,使达到完善。)

四、审美心境:审美和自由的分析(19-220

1、美与思维的自由

美为思维创造了可以根据思维力自身的规律来进行外显的自由,把人从物质引向形式、从感觉引向法则、从一个受限制的存在引向绝对的存在。

2、自由心境与审美状态

3、美是人的第二创造者

4、真正的艺术颦把人从禁锢中解脱出来

五、审美的人:审美教育分析(23-26)

1、审美的人是感性的人向理性的人发展的必由之路

2、感性和理性应完全独立和完全一致的集于人一身

3、美就是我们的状态又是我们的行为

4、审美假象是一切美的艺术的本质

六、结语:建立审美王国(27)

审美的创造冲动建立起了审美王国

三、《文艺心理学》朱光潜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

朱光潜认为,游戏是初步的创造,和艺术一样需要应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分三种:理智的,情感的,潜意识的

四、《现代美学体系》叶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

299:席勒当年敏锐地察觉到,人在自然状态中受制于自然,而在纯粹的道德状态中又受到理性压抑感性的威胁,他认为理想的人格应是理性和感性自由完美的融合,这就是“优美的灵魂”的实现,其必经之路便是审美教育,所以审美教育便是人类完善自身的规模巨大的人类工程学,具有深刻的内涵,是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的,第一个提出了美育的概念.

恩格斯《反杜林论》中谈到普通学校教育时,曾具体提到美育,他把美育大都列为一项:“关于美学方面的教育,那么杜林先生不得不将一切重新做起”——《反杜林论》中译本人们出版社1958年,第315页

列宁:美育问题要提上议事日程,要在面包问题解决了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转引自蔡特金《回忆列宁》,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8页

恩格斯说,只有在这种条件下,人才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来承受和发展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恩然后——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之中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8卷,第246页

美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人的人格的理想(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直觉和抽象完全和谐,具有一种美感。审美需要是自我实现的根本标志之一,美育是真善美的实现合一。

审美教育在完善发展人的自身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审美教育不是塑造完善人格的充分条件,它与德育和智育一起共同承担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审美教育不是塑造完善人格结构的唯一途径。

审美教育是为了个体的审美发展,个体审美发展又是走向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之一。

1、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

2、苏联一位学者认为,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和造就完整的具有创造

性的个性,其中包括他的智能、情感、意志、价值意识等方

面。……审美教育则包罗万象,它不但觉得一个人的知识水平,

还能决定他的性格。——《鲍列夫》中译本中国文联出版公

司,1986,第506——561页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现代科学闻

名的问题就在于此——人们似乎普遍赶到科学远离了哲学和文学之类的其他文化活动。

爱因斯坦的审美教育::“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和美……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学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

个体的审美发展:

1、皮亚杰对儿童认知结构的发生学研究,深刻地影响了审美教育

的研究。与认知发展(科学的逻辑思维)相对应,人们提出了审美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概念。

2、审美发展:加德纳:审美知觉敏感性;瑞德:个体的情感认知

力的发育成长;威特金:是你没发展是对世界的欣赏力的发展,是一中关联事物的意识。叶朗:个体的审美发展亦即个体审美感兴能力和经验的发生成长。

3、叶朗:个体审美发展:(审美心理学中谈到主体的审美需要、

审美态度、审美期待、审美知觉、审美理想、审美领悟、审美心境、审美回味、审美超越等心理因素和心理能力。)

个体审美发展:审美态度、审美直觉感性力、审美趣味

个体审美发展是审美教育的中心,其成熟的标志是审美态度、审美直觉感性力、审美趣味的形成。

美育不同于德育和智育

审美教育也不要死扣着美不放,因为审美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

从根本上将讲,个体审美发展就是审美感兴能力的发展,它不限于对美(优美)这一形态的审美对象的欣赏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还包括对崇高、悲剧性、幽默、丑、荒诞等多种审美形态的欣赏和创造力的培养。培养优美感不是美育的唯一目标。不仅仅是美感能力的发育成长,审美教育是人道主义内涵,从个体一生这一全方位角度来讨论审美教育的特殊视野。从生活的艺术这一人生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审美态度。

审美教育的形态特征

审美教育作为塑造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不同于德育和智育的形态特征。

1、审美教育的体验性。体验性使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

智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认知能力,是一种理智活动,要求客观冷静态度,不带情感体验和情感色彩;德育的目的是要把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和观念。更多涉及人的理智和客观的是非判断。体验性是美育区别于德育、智育的明显标志之一。强调情感体验可以磨练个体敏锐的审美感兴能力。

2、审美的娱乐效果。审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个体明显地感受到

某种程度的愉悦,因为获得某种满足,感到意趣盎然。审美教育的娱乐效果是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活动的本性所决定的,排除功利关系,包托个人利害关系的轻松之感,所以与游戏相似。确认自身创造力的自我实现的愉悦,获得一种极大的满足。

游戏性和创造愉悦在儿童审美能力的早期开发中尤为重要。

3、审美教育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受教育者具有自发的主动介入的

兴趣,个体具有更高程度的自发性和更积极的主动性。美育更容易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美育所面对的是活的形象,融合了主体自身的的生命内容,受教育者在体验状态下感到一种愉悦,感到自己进入了一种自我实现的自由境界,其结果必然是使他们以浓厚的兴趣积极地介入审美教育,一边不断的重温这种曾经体验到的愉悦,这就是审美教育常常能使受教育者产生高度主动性的根本原因所在。美育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充满激情的教育活动。

审美教育的全部着眼点是感性的人,诱发发展人的各种本质力量。审美教育十大指标:

1、培养感兴能力

2、培养构成意识

3、培养想象力

4、培养创造欲

5、培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

6、培养直观洞察力

7、培养对个性的尊重

8、培养认同意识

9、培养正确无害地释放和净化内心强烈情绪的能力

10、培养超越精神

问题:什么是美育?美育是什么意思?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

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所谓狭义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

所谓广义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梁启超先生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重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人生趣味与境界的追求与会听曲子、会作诗或会一套美学理论、拥有自己的审美观等显然都不是一回事。称之为实质教育的原因就在这里。

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定义的变化意味着美育概念本质的拓展,从而也意味着美育功能认识的拓展。

美育的功能:

(一)美育的直接功能

美育的直接功能可用两个字表示即“育美”。我国学者认为:“美育的任务可以概括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直接功能(审美观以及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等)与美育概念的狭义或形式美育相关。

(二)美育的间接功能

美育的间接功能是一种附带功能,或者说是一种潜在功能,是为其他问题:什么是美育?美育是什么意思?

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的作用,具体讲,就是美育的育德、促智、健体功能等。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初就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1868—1940),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大力倡导美育,于1912年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明确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7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进一步阐发他的美育思想。有《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传世。

当然,美育之育德功能与促智、健体等功能一样,都是一种创设德育、智育、体育的前提、情境的功能,并不等于德育、智育、体育本身。这是因为审美过程拒斥外在的功利和道德目的。故美育的育德功能等只能是一种附带或间接的功能。

(三)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超”是相对于既定的美育功能观而言。一般的美育功能观认为美育的功能无非在于审美观的确立,审美、创美能力的发展,同时促进德智体诸育等,没有超出以上论及的两类功能的范围。与这两种功能观对应的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美育概念。而与实质美育概念相联系的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理想境界追求等,显然已经“超”出了原有的直接和间接功能范畴。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988755.html,-找入门资料就到入门吧

以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为代表的中外美育理论及实践,对于人生终极意义、意趣及教育过程本身美学自由精神的追求等美育“超美育功能”或价值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已是一种世界的潮流。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988755.html,-入门吧收集整理入门资料

美育的任务:

美育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感受美是审美活动的起点,因而也是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由于千百万年以来人类整体社会审美活动实践在心理结构上的积淀,人类个体身上天然就禀赋了某种美感能力。所以人天生就能够分辨乐音和噪音,天生就对一些形体、颜色等敏感。但是,这一天然的感受能力具有原初或简单的特性,不能使个体适应今天所需要面临的日益丰富的审美关系和进行审美活动的需要。所以天然的审美感受能力更多地说明的是人的审美潜能。学校美育的任务之一首先是要以此为基础,爱护、发展个体的审美感受力,使之更加敏感、细腻,更加丰富。为此,学校美育应当充分展示自然、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988755.html,-入门吧是最好的入门资料网站

问题:什么是美育?美育是什么意思?

艺术、社会和教育本身所蕴涵的美的因素,从而养成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动机。

人对美的感受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审美感觉器官,也需要其他感知能力和精神积累作基础。所以,提高审美感受能力,需要也有助于人的整体精神素养的提高。此外,感受美的活动也有益于学生感受美好生活,产生热爱生活、建设美好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988755.html,-入门吧,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鉴赏美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前者表示对美与丑及美的质量层次的判定;后者表示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但是后者只有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说个体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鉴赏美的能力培养首先要求学校美育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这就是说,学校美育既要教会学生正确地鉴别美的内容,也要使他们具有欣赏美的形式的能力。既要让学生接受民族的、社会的、阶级的审美标准,同时又允许他们具有个性特色的审美能力的成长和发挥。健康而有个性的审美能力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目标。一些学校在美育活动中过分强调对与错,过分纠缠道德、阶级属性等,其结果是审美活动必需的心理自由的丧失,反而败坏了学生的鉴赏力和审美活动本身。这与不分高下、美丑的做法一样是错误的。欣赏美还需要个体具有有关美的基本知识,具有理解美的形式的能力。所以,必要的审美知识传授和艺术修养水平的培养与提高是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一是因为只有具备鉴赏能力才能谈得上创造美。二是具有鉴赏美的能力可以为主体的生活带来情趣与活力。这也是学校美育的最大意义所在。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个体将自己对美的感悟和把握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自然形成审美创造活动。创造美的能力十分重要。首先,艺术美的创造虽然对

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具有职业定向的意义,但是它对所有教育对象的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艺术美的创造过程充满了个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提高也具有积极意义。其次,创造美与审美是相互支持的。只有具有

问题:什么是美育?美育是什么意思?

一定创造美的实践能力的人,才可能对美的形式有最切近的理解。所以创造美的能力反过来可以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最后,创造美不仅意味着艺术美的创造,还体现在对生活之美的创造上。具有创造美的能力的个体会对自己的劳动与生活的条件、环境、对象以及主体自身产生自然的创造美的冲动和审美改造冲动。这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具有长远和根本性的影响。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988755.html,-入门吧收集整理入门资料表现美是创造美的初级形式,小学美育应当鼓励小学生大胆地表现美,在表现美的同时学会创造美。(四)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不是要培养艺术家。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能力,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这一点不仅是学生个体生活幸福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向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闲暇时间的空前充足,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特征将日益强化。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类个体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真、

善、美等追求将成为主导性的心理需要。忽视这一超越性需要,就会产生现代人所常见的空虚、无聊、寂寞等心理疾病。所以,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实际上,我们在完成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时,我们也很难无视人生趣味和境界的最终目标。忽视终极价值教育的美育无法真正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终极性的美育目标也需要通过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才能实现。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988755.html,-入门吧是最好的入门资料网站

美育的类型:

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988755.html,-找入门资料就到入门吧

问题:什么是美育?美育是什么意思?

教育美也可看做是社会美的形式之一)等。因此,学校美育的实施,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一)艺术美育

艺术美是一种以现实美为基础,但是又经过艺术加工,因而高于现实美的美的形态。艺术美育则是指以艺术美为内容的美育活动。艺术美来自现实美,但是由于有了艺术家的集中、概括、提炼,因而比现实美“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

性”。因此艺术美育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988755.html,-找入门资料就到入门吧

艺术美育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在艺术美育中,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美的本质、内容和境界,从而在实质意义上得到美的陶冶。二是艺术美育还应当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不同艺术形式及表现方式,不同艺术体裁和风格的特点,从而提高艺术的鉴赏能力。三是让学生通过必要的训练,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或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方面的修养。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988755.html,-入门吧收集整理入门资料

艺术美育在学校教育中主要是靠艺术类课程去实施的。由于艺术形式品种繁多,学校艺术美育课程应当选择那些基础性强,受学生喜爱,同时又适合各学校实际的艺术形式开展艺术美育。

(二)自然美育

自然美是指自然物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形态。大自然是学生审美情感体验的最丰富的源泉。与艺术作品所不同的是,它是现实的,生动、丰富和多变的。比如自然景致就具有天然质朴、色彩丰富的特点,而且随季节、昼夜和天气变化而经常变换。自然美育因此具有非常大的生动性和随机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988755.html,-入门吧收集整理入门资料

自然美育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通过自然美的鉴赏,使学生了解自然美的特征,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和理解能力;通过自然美的欣赏开阔

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性情;通过自然美的欣赏,尤其是一些人化的自然美的欣赏,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儿童天然具有对自然美的欣赏兴趣。儿童可以很长时间为一只蜜蜂的飞行轨迹或一只甲虫翅膀的颜色眉飞色舞。因此,自然美育往往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展其他美育形式的起点。郊游、远足、户外劳动等都可以成为进行自然美育的很好活动方式。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988755.html,-找入门资料就到入门吧

问题:什么是美育?美育是什么意思?

(三)社会美育

社会美也叫生活美,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的形态。它包括人格美、劳动与生活过程的美、产品以及环境美等。社会美直接体现人们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和生活理想,有美与善、真相结合的特点,具有较大的美育价值。

社会美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所以社会美育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社会美具有较大的实践性,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发现生活之美,并努力创造社会美。社会美育还应当引导学生对于人格美的向往与追求,实现心灵美与形体美的统一。

(四)教育美育 www.rumen8 com-入门吧-入门资料大全

所谓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我们知道,衡量人类活动的标准主要有真、善、美三个最主要的尺度。但是教育学过去在教育活动的评价尺度上主要关注的是真、善两个尺度,而严重忽视了审美尺度的建立。教育活动最讲言传身教,如果教育本身忽视审美和创造美的追求而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有真正的美的追求,那么其教育的效率肯定是会大打折扣的。

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育的资源。这表现在:(1)教师努力塑造美的讲台形象和人格形象,努力将自身的师表之美作为教育手段。(2)教育活动努力寻找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创造合乎美的规律的教育活动中介形式。比如有张有弛的授课节奏,课程内容呈现的审美追求,一直到教学语言、板书的美化,等等。(3)努力发现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对象美,并且努力促进学生以自己和自己的活动为审美对象,让学

生的成长作为他们自身成长的动力。(4)科学美也是教育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美的形式之一。不同的学科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美的成分。科学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的智慧之美及其表现的伟大的人类主体的本质力量。发掘并展示科学美不仅是美育的需要,而且对各科教学本身有巨大的促进作用。https://www.360docs.net/doc/2416988755.html,-找入门资料就到入门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