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危害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 09级D班李洁

摘要:论述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其流行趋势;

艾滋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严重危害;

艾滋痛在中国流行的危险因素与防治I作的紧迫性。

关键字、词:艾滋病、趋势、危害

自从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人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非洲和

亚洲地区流行十分严重。国际艾滋病专家指出:现全世界每l5至20秒有1人感染上艾滋病毒,每分钟增加1名艾滋病患者,每天有100人死于这种疾病。迄今全世界被艾滋病毒感染的人已1300万,儿童约100万,艾滋病人约达250多万。艾滋病人主要是青壮年,病死率很高,感染艾滋病的妇女所生的婴儿约一半会受到艾滋病毒感染。病人的不断增加带来一系列医学、社会、道德和法律上的难题。

艾滋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它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带来了灾难性结果。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分析显示,艾滋病的流行将给各国造成社会和经济的大灾难。首先是保健费用涨,一些非洲城市患艾滋病综合征的80% 以上的患者已住院医治,如果要满足患者的全部需要,那么国家的全部保健费用的一半以上将花费在艾滋病的治疗上。另外,约1000万至1500万未感染的儿童,到本世纪末,将失去母亲,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使儿童丧失应有的扶养,造成财力的丧失并危及教育的实施。到2000年全世界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将上升到1.2亿,其中,亚洲将占感染的最大比例。而许多国家在报告中隐瞒了各自国家有关艾滋病和其它疾病的真相。1.2亿,这意味着将有几千万甚至上亿个家庭要与艾滋病发生联系。

艾滋病人无法治愈,发病后数年内就将死亡,这无疑地增加了人口的死亡率并降低了人均期望寿命。在短短几年内,非洲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计划免疫增加人均期望寿命的成就,已被艾滋病带来的死亡大大地抵消了。由此看来,艾滋病比任何其它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及人民健康带来的危害性都大,切不可等闲视之,必须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艾滋病人是什么呢?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HIV 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感染人类并导致AIDS。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但是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报道。HIV一般通过血液和精液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儿。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国家卫生部日前公布的《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称:中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发病和死亡依然严重,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新发生的感染以注射吸毒和性传播为主,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中国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1996年的1.95%上升到2004年的6.48;暗娼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0.02%上升到0.93;高流行地区孕产妇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1997年的0,上升到2004年的0.26%。这些数据说明,中国艾滋病疫情在高危人群中仍呈上升趋势。

报告显示,中国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包括:(1)范围广,地区差异大。截至2005年11月底,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累计超过三万例的有:河南和云南省;超过一万例的有广西、新疆自治区和广东省;宁夏、青海、西藏三省(区)报告数低于100例。不同地区的吸毒、暗娼人群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

(2)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注射吸毒和性接触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疫情评估显示,现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4.3%,经性传播占43.6%,经采供血、血制品传播占10.7%,母婴传播占1.4%。2005年新发生的病毒感染者中,经性传播占49.8%,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8.6,母婴传播占1.6。

(3)艾滋病病人死亡情况严重。艾滋病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肺部感染、感染性腹泻、带状疱疹和口腔真菌感染,约三分之一病人到艾滋病晚期或机会性感染较重时才接受治疗,影响疗效。

(4)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正由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云南、河南、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孕产妇、婚检及临床检测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达到或超过1%,已达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界定的高流行水平。

(5)存在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依然很少,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艾滋病侵害。艾滋病在吸毒人群和暗娼、嫖客人群之间的传播加剧。感染者的流动成为艾滋病疫情加快传播的重要因素。此外,大量人口流动、性乱行为增加以及很多城市增长的性病发病,也都成为促进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艾滋病不仅让患者身体上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另外,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1、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对患者自身的危害: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仍有 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时诊治、病毒耐药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而死 亡或致残。同时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 精神压力。 对他人的危害: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 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HIV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 负担和社会问题。 2、艾滋病自测方法 首先要看自己是否有如下高危行为,性生活比较复杂、男同性恋者、吸毒或是与他人混用注射器、曾被感染有艾滋病毒的针头或是血制品感 染史、母亲为艾滋病患者等。 如有高危行为者,若是出现以下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要引起高度警觉,近期体重骤降10%以上、慢性腹泻或咳嗽长达一个月以上、持续或间 歇发热达一个月以上、全身可触及有淋巴结肿大、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 是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口咽部有念珠菌感染。 抽血进行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同时白细胞计数减少提示有 病毒感染。尿常规可见尿蛋白。

去医院进行HIV-1抗体的检测,ELISA测定法结果连续两次为阳性者,再行WB法进行确诊。 从血液、单个核细胞及脑脊液中如果能够分离出人免疫缺陷病毒者,可以作为判定感染艾滋病。 3、艾滋病检测试纸使用方法 用医用酒精或家用洗手液将双手清洗干净。 用配备的医用一次性无毒采血针,在指尖扎一下。 用配备的吸管在手指上刚扎过的地方吸管2-3滴指尖血,加到检测试纸的加样孔s处。 如果血液不能顺利浸过检测窗口的朋友,可以在加血后加入我们为 你提供的原装稀释液(即缓冲液),以稀释血液以让检测顺利完成(不能超过两滴)。 加入样品15分钟后读取结果,一条线为阴性,二条线为阳性;20分钟后的结果无效。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 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 并发恶性肿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等。

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害

《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害》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教学概要:提出什么是艾滋病,引出艾滋病传染的三大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行讨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并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1)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2)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3)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 (1)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2)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3)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 (1)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2)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3)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设计思想: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自身已掌握知识的认识及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三)艾滋病预防措施 1、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一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教学预测及设计思想:每个同学所收集资料的侧重面不同,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和教师间、学生和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健康信息、彼此的经历和经验,相互促进提高。 教师概括小结: 1、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感染者95%在发展中国家。 2、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同时全球又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 3、80年代艾滋病流行几乎不涉及妇女和儿童,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感染HIV,他们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到2010年,如果艾滋病的传播末得以控制,那么,在流行严重的地区,艾滋病将使婴儿死亡率增加75%,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加一倍还多。 4、卫生部通报显示:①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

艾滋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艾滋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王山而 艾滋病具有致命性、无法治愈性,它通过性、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因此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同时艾滋病毒的潜伏期较长,为5~10年左右,这不但可能造成无意识地大范围传播,也决定了目前感染状况的危害将在未来5~10年左右时间才显示出来。一旦出现艾滋病的大范围流行, 将会把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吞噬掉,造成惨重损失。 一、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 1.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的影响 得了艾滋病的人就意味着死亡,而患者多为青壮年人,在国外已有不少报道,艾滋病已缩短了人类的平均寿命。而在死者的身后留下了配偶、老人和孩子,他们不但无人抚养,还要忍受各种排挤、歧视和敌视,过着人们预想不到的悲惨、贫困生活。 2.艾滋病造成了贫困,贫困就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最具有生产能力的年轻人,感染了艾滋病需要吃药、花钱,还失去劳动能力、生产价值。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他们发病期间以及死后, 给病人家庭带来的影响,因艾滋病的侵袭,受害家庭的儿童因无能力支付学杂费,而辍学在家者多不胜举,或退学照顾患有艾滋病的父母或其他亲人,因生病倾家荡产。

3.艾滋病的爆发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有些艾滋病病人思想严重扭曲,他们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现在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艾滋病病人杀人的事件。如艾滋病患者李志星, 因受歧视, 不堪忍受, 一个早上的时间用刀刺死8人, 一人受伤, 之后自己投井自杀。 二、艾滋病对经济的影响 艾滋病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将从个人、家庭、各个经济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经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从整体上来讲,艾滋病的费用应分为两个部分:可用货币形式计算的花费和不可用货币形式计算的花费。 可用货币形式计算的花费又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为艾滋病个人的医疗保健费,这笔费用无论由国家或患者个人承担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间接费用是指由于患AIDS 而损失的收入。 不可用货币形式计算的花费是指病人、病人家属、亲友及其他社会成员所遭受的影响及社会安定和国家形象等受到的影响。

认识艾滋病

《认识艾滋病》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八年级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什么是艾滋病?什么是艾滋病毒? 2、了解艾滋病的病程、表现及其危害。 3、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识别危险行为,从而达到科学预防的目的。 4、通过资料研读,提高学生撷取信息、比较分析的能力。 5、通过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探究,引导学生透过表象挖掘实质,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在认识了艾滋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二、过程与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从复习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入手,并以此为基础研读资料,使学生初步认识艾滋病,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相关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接着由教师进一步讲述艾滋病的病程、表现及其危害,使学生明确预防的必要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识别危险行为。针对这一环节,从一个艾滋家庭的悲剧入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阅读、分析,强化艾滋病的危害意识。引导学生透过表象挖掘实质,总结归纳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并且进一步思考、识别危险行为,从而达到科学预防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认识了艾滋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四、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艾滋病? 2、探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识别危险行为。 3、提高学生撷取信息、比较分析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1、认识艾滋病病毒。 2、探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识别危险行为,培养学生透过表象挖掘实质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资料研读、比较分析、引导探究、讨论归纳 七、课时安排:四十五分钟 八、教学流程: (一)导入本课: 1、复习提问:(1)什么样的疾病可以称之为传染病?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2、资料研读引入本课课题 (二)新授课: 合作探究一:初步认识艾滋病 1、整体感知:什么是艾滋病?认识艾滋病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是如何作用于人体的。

艾滋病的危害作文600字

艾滋病的危害作文600字 艾滋病的危害作文600字 在我们了解了艾滋病的危害性后,让我们做好保护措施,远离艾滋病!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作文: 【作文一】 艾滋病,对人来说,有极大的危害性。 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

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作文二】

艾滋病的危害性,令人闻风丧胆。怎样预防艾滋病,也就成了大家更为关注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可怕,都称它为”魔鬼”。那么,艾滋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魔鬼”? 通俗的讲,艾滋病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据了解现全球约有3950万人感染艾滋病,每年都会增加430万人,也就是说世界上每隔8秒钟就会有11万人被感染艾滋病,而全球每天都有8000名感染者丧命。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那么,艾滋病是怎样传染的呢?是血液、不洁性交、吸毒或静脉注射和母婴传播而引起的。有人问艾滋病是不是很严重?这是当然的,因为艾滋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死亡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危害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 09级D班李洁 摘要:论述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其流行趋势; 艾滋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严重危害; 艾滋痛在中国流行的危险因素与防治I作的紧迫性。 关键字、词:艾滋病、趋势、危害 自从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人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非洲和 亚洲地区流行十分严重。国际艾滋病专家指出:现全世界每l5至20秒有1人感染上艾滋病毒,每分钟增加1名艾滋病患者,每天有100人死于这种疾病。迄今全世界被艾滋病毒感染的人已1300万,儿童约100万,艾滋病人约达250多万。艾滋病人主要是青壮年,病死率很高,感染艾滋病的妇女所生的婴儿约一半会受到艾滋病毒感染。病人的不断增加带来一系列医学、社会、道德和法律上的难题。 艾滋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它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带来了灾难性结果。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分析显示,艾滋病的流行将给各国造成社会和经济的大灾难。首先是保健费用涨,一些非洲城市患艾滋病综合征的80% 以上的患者已住院医治,如果要满足患者的全部需要,那么国家的全部保健费用的一半以上将花费在艾滋病的治疗上。另外,约1000万至1500万未感染的儿童,到本世纪末,将失去母亲,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使儿童丧失应有的扶养,造成财力的丧失并危及教育的实施。到2000年全世界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将上升到1.2亿,其中,亚洲将占感染的最大比例。而许多国家在报告中隐瞒了各自国家有关艾滋病和其它疾病的真相。1.2亿,这意味着将有几千万甚至上亿个家庭要与艾滋病发生联系。 艾滋病人无法治愈,发病后数年内就将死亡,这无疑地增加了人口的死亡率并降低了人均期望寿命。在短短几年内,非洲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计划免疫增加人均期望寿命的成就,已被艾滋病带来的死亡大大地抵消了。由此看来,艾滋病比任何其它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及人民健康带来的危害性都大,切不可等闲视之,必须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艾滋病人是什么呢?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HIV 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感染人类并导致AIDS。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但是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报道。HIV一般通过血液和精液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儿。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艾滋病危害评估

艾滋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1.危害程度分类 1.1分类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毒(HIV)属于乙类传染病。在卫生部2006年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艾滋病毒(Ⅰ型和Ⅱ型)列为危害程度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运输包装仅病毒培养物为A类,UN编号为UN2814。 1.2不同实验室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要求 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要求: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属于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2.背景资料 2.1一般生物学特性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90 nm~130nm。病毒的核心呈中空锥形,由两条相同的单链RNA链、逆转录酶和蛋白质组成其RNA中含有gag、env 和pol基因以及6种调控基因〔tat, vif, vpr, vpx (vpu), nef, rev〕。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类(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env基因所编码的病毒包膜蛋白,是HIV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抗原。调控基因编码的辅助蛋白,是调节病毒蛋白合成和复制; 核心之外为病毒衣壳,呈20 面体立体对称,含有核衣壳蛋白质。最外层为包膜,包膜上的糖蛋白有刺突状结构,是HIV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和主要的中和位点。 HIV是一种嗜T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侵入人体后选择性攻击T辅助细胞、脑组织细胞、脊髓细胞和周围神经细胞。当HIV在TH内大量生长繁殖,是TH大量破坏时,则发生细胞免疫缺陷,自身稳定和免疫监测功能丧失,不仅可发生一系列原虫、蠕虫、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条件病原体感染,还可发生少见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现有两型HIV:HIV-1和HIV-2,它们主要区别在于包膜糖蛋白上。HIV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同的毒株之间差异很大,甚至同一毒株在同一感染者体内仅数月就可以改变,使抗原中和抗体失去中和效能,这给HIV疫苗的研制造成很大困难。目前在全球流行的HIV-1毒株已出现三个组,即M、O和N 组,其中M组又可分为 A到J 10个亚型,而且亚型间的重组体已有发现。HIV-2现有A~F 6个亚型。目前也有学者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对HIV-1进行分群,如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所利用的辅助受体的不同(CCR5、CXCR4),分为R5和X4毒株;或根据宿主范围及复制特性不同,分为非合胞体诱导株(NSI)和合胞体诱导株(SI);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快/高型和低/慢型等。 2.2对外界环境的稳定性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远较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外界的抵抗力低得多,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对热、乾燥敏感,不耐酸。60℃以上就可被灭活。因此,注射器具、医疗用具通过高温消毒、煮沸或蒸汽消毒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目的。HIV对化学品也十分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如70%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等均能灭活病毒。 2.3致病性 HIV 具有嗜细胞特性,主要感染T 辅助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它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以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和免疫缺陷为特征,常伴有实质器官(脑、淋巴结和肺等)的炎性疾病、神经障碍和恶性肿瘤。感染HIV后的2-4周为急性期,突发病毒血症,30%-70%的感染者可能伴有流感样或单核细胞增生样症状。此后由于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病毒血症和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进入平均8-10年的无症期(或称潜伏期),此时病毒仍在复制,并不断减少和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免疫系统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一)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一) 【关键词】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近27年的时间里,艾滋病已经波及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感染者总数已超过6000万,20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目前,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众多公共卫生问题中的一个,而成为了与气候改变和极度贫困等同的非传统威胁。由于该病潜伏期长、隐蔽性强、传播途径多样化、病死率高,目前即无能治愈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预防,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严重困难。 1艾滋病的病原学特点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这是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HIV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陷,从而发生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几乎达100%。 2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情况 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病例。截至2008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276335人,其中艾滋病病人82322例,死亡38150例;2008年报告HIV45572例,AIDS14509例(其中由HIV发展为AIDS3844例),死亡9748例。平均每月新报告HIV约3800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发现HIV感染者。在我国艾滋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其流行病学特点主要表现为:

2.1时间分布特点 我国HIV/AIDS的流行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1985~1988年被称为输入散发期,病例多数为境外输入性。1989~1994年被称为局部流行期,以云南省德宏州的瑞丽等个别地区发现静脉注射吸毒者中HIV感染呈聚集性为标志。1995年至今被称广泛流行期,其特征是: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的HIV流行已在云南、四川等更多的地区出现,快速发展到大部分省;以中部数省为主的非法采供血人群中发生HIV感染,并经人口流动和二代传播扩散至更广大的地区;部分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的性乱人群中HIV感染率越来越高。目前,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坚决的措施,已经有效地控制了非法采供血行为,用血安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但是经静脉注射吸毒和经性传播HIV的势头并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尤其是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方式,其中又以男男同性恋人群为主,而且在一些地区已出现HIV感染者的第二代传播(母婴传播、家庭内性传播等),对全国HIV/AIDS的流行蔓延无疑起到推波助澜之作用。 2.2地区分布特点 艾滋病疫情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2000年报告HIV感染者最多的4个省份:云南、新疆、广西和广东,合计报告人数占全国报病总数76.7%(3989/5201),经静脉注射毒品感染HIV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而海南、福建等南部及东南沿海省份,以性传播为主。河南、山西、安徽等中部地区,感染者主要为有偿采供血人员及流动人口,感染途径多不详。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反思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反思 ——李杏云 一、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说明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根据这一要求我做了深入的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并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 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主动关爱艾滋病患者。 二、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是学生的激情演讲,由学生为大家讲述艾滋病是如何破坏人们的免疫系统,,让大家对艾滋病的发生和危害有个初步了解。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并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了解艾滋病的病症,流行途径及预防措施,我认为这个环节虽然是重点,但难度很小,所以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大概用了10分钟的时间掌握了这三个知识点,原因有二:一是知识本身难度小,二是在上一颗学习了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的自学检测。这让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艾滋病有了系统的认识

第四个环节是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假如自己与艾滋病患者接触,那些行为是不对被传染的,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同学们都提起了兴趣对艾滋病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恐惧,还积极发言说明如何预防艾滋病。 最后的拓展环节讲述了艾滋病女孩渴望正常生活的故事,同学们表示不该歧视艾滋病患者,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将课堂气氛推向了新的高潮,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存在问题反思 1、设计的内容太多,以致内容太多,以致每个环节都很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 2、讨论环节和拓展环节不够精彩,应该多让学生了解我国艾滋病患者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改进措施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适当的学生活动时间。 2、应多找几组同学展示,使学生充分感知。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看,多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经过这次三优课活动,我充分体会到了课改的重要性和紧张性在分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三段六步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我国是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截至2003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5092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532例,死亡1800例。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约84万例,其中患者8万例,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或可概括为:全国HIV感染者报告人数已超过4万例,实际上感染者估计人数已超过100万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已发现HIV感染者,3种艾滋病的流行经过散发期、局总流行期已转入广泛流行期。? 1、时间分布? 我国艾滋病流行分为3个时期 第1个时期(1982~1988年)散发期:全国只报告19例HIV感染者,多为散发,分布于沿海各大城市,多为外籍公民或海外华人,只在浙江有4例血友病患者因应用污染的进口第Ⅷ因子而被感染。 第2个时期(1989~1994年)为局部流行期:1989年10月在云南西南边境瑞丽吸毒人群中发现146例HIV感染者,系从境外传入,此后在德宏州的几个市县局部流行。其他咱份仅吸毒人群中偶有HIV感染者发现。全国各地在性病患者、暗娼、归国人员中以性接触传播HIV的例数逐年增加。 第3个时期(1995年至今)为广泛流行期:此期全国报告HIV感染者人数迅速上升,一方面由于云南省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流行地区明显扩大至全省各州,并且迅速传入新疆、广西及四川等地,另一方面,1995年起在我国中部一些地区的有偿供血员中发现为数不少的HIV感染者,主

要是地下采血(浆)点的供血员,这些人流行性很大,传播HIV感染的危险性较强。另外,许多地区在性病患者、暗娼中经过性接触传播的感染者人数亦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患者数量增加明显,面临艾滋病发病死亡高峰。全国31省报告在注射毒品中发现HIV/AIDS,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比例上升。预示着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2、地区分布?2001年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最多的省份为云南省,其次为新疆、广西、广东、四川及河南。青海是最后发现感染者的省份(1998年6月)我国西南、西北部地区HIV感染者主要为吸毒人群,中部地区是以流动人口或有偿供血员等为主,而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各大城市主要以性病患者、暗娼等为主,1999年以来在广东省的吸毒人群中HIV感染者人数明显上升。 3、人群分布?从性别分布上看,全国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累计报告的40560例病例中,男性占80%女性HIV感染者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 从年龄分布上看,青壮年仍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以20~29岁年龄组感染人数最多,占50%左右,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约30%)和40~498岁年龄组(约10%);15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2001年比2000年有所增加。 目前中国艾滋病流行存在潜在地危除法因素,例如:静脉吸毒与不安全性行为的泛滥,频繁的人口流动以及一般人群中HIV?/?AIDS知识缺乏等。这些因素的控制与应对,对于艾滋病的传播与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艾滋病流行的总体趋势是,全国范围的低水平流行与局部地区和特定人

HIV危害评估报告

一、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与致病 人类逆转录病毒中已经造成最大的社会和医学影响的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该病毒在1984年被认定是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广泛流行的原因,这种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HIV相关条件范围内最严重的表现。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感染后的最初几年中发展成AIDS的危险性估计每年1%~2%,此后为每年5%左右,最初10年的累计危险性为50%,几乎所有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最终都会发展为AIDS。 HIV的传染需与含有感染细胞或血浆的体液接触。HIV可存在于含血浆或淋巴细胞的液体或渗出液中,尤其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母乳,唾液或伤口渗出液中。通过咳嗽或喷嚏产生的唾液或飞沫的传播极其罕见,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在工作场所,学校或家里的偶然或密切的非性接触不会传播HIV。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共用注射器或性关系,以及怀孕、分娩和母乳喂养等体液的直接交流而传播的。 HIV主要感染T淋巴细胞中的一个主要亚群——T辅助/诱导细胞(TH细胞)。HIV也可感染非淋巴细胞,如巨噬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各种内皮和上皮细胞。HIV可粘附在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表面但不能侵入细胞。感染的结果是造成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受到影响。但不论除CD4+ 淋巴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功能是否异常,AIDS中的许多免疫功能异常似乎均可用CD4+ 淋巴细胞的辅助功能丧失而得到解释,也就是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出现了危机。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

简述艾滋病的危害与预防

简述艾滋病的危害与预防 艾滋病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问题。无论是从患病人群预期寿命的缩短、医疗保健系统负担的剧增、孤儿数量的不断增长这几个角度看,还是从它对经济文化发展造成的损失这个角度看,艾滋病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世界上一些地区的发展构成如此之大的威胁。即使在21世纪艾滋病也是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要面对的三大环球性威胁(艾滋病、饮用水短缺、耕地面积缩小)之一。提起艾滋病,有些人会逃避谈论这一话题,有些人会给予种种歧视的态度,为什么大家会有这些表现呢?这是因为艾滋病存在着很多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

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

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

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 分析蒲江县2006-2010年HIV/AIDS流行趋势。方法对2006-2010年HIV/AIDS疫情资料、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共监测8464人份,发现HIV感染者32例,阳性检出率为0.38%,其中艾滋病患者17例,死亡5例。32例感染者中通过性传播占93.75%,通过配偶或性伴传播占21.88%,50岁以上人群占34.38%,农民占81.25%,出现1例学生,全县12个乡镇中有8个发现感染者。结论目前蒲江县HIV/AIDS处于低流行,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存在从高危人群转向一般人群趋势。目前应加强HIV/AIDS监测,提高自愿咨询检测比例以及早发现感染者,在对感染者加强管理的同时应加强50岁以上人群及农民和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扩散。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无疫苗预防,病死率极高,无法治愈的严重传染病[1],一旦患病将对家庭形成严重的打击,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随着人们性观念的改变,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加,性传播疾病的危险也在不断增加。为探索蒲江县HIV/AIDS的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现对2006-2010年HIV/AIDS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006-2010年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个案调查资料、自愿咨询检测信息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2 结果 2.1 HIV/AIDS监测情况自2006年开始监测以来,截止2010年12月共检测8464人份,检出HIV感染者32例,艾滋病患者17例,死亡5例,HIV阳性检出率为0.38%。2006年共检出3例阳性,2007年共检出2例阳性,2009年检出5例阳性,2010年检出22例阳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5例通过监测发现,7例为外地反馈。 2.2 不同人群的监测情况阳性者配偶或性伴人员阳性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5 3.85%,其次为性病门诊患者,检出率为20%,第三为自愿咨询检测人员,检出率为0.60%,新兵体检人员最低,检出率为0.30%,术前检测、受血(制品)前检测、婚前检查、羁押人员未检出HIV阳性。 2.3 感染途径32例感染者中经性接触感染占9 3.75%,吸毒途径占3.13%,不详占3.13%,通过配偶或性伴传播7人,占21.88%。 2.4 HIV/AIDS阳性者的人口学特征2006-2010年共检出HIV感染者32例,男女比例1:1,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78岁,其中10~19岁占 3.13%,20~29岁占15.63%,30-39岁占21.88%,40~49岁占25.00%,50~59岁占12.50%,60岁以上占21.88%,均为汉族。已婚占78.13%,未婚占6.25%,离婚占6.25%,不详占9.38%,农民占81.25 %,学生、商业服务、公共场所服务员、离退人员各占3.13%,其他占6.26%,2006-2010年共发现5例外地人口感染HIV。 2.5 地区及来源分布2006年于蒲江县大塘镇首先发现HIV感染者,至2010年,全县14个乡镇中,除长秋乡、成佳镇、朝阳湖镇、光明乡外,其余8个乡镇均有HIV感染者报告。其中鹤山镇、大兴镇各9例,寿安镇6例,大塘镇3例,西来镇2例,白云乡、甘溪镇、复兴乡各1例。感染者中本县户籍者31例,占96.88%,流动人口25例,占78.12%。 3 讨论 蒲江县人群HIV感染率为0.38%,低于李庆平等[2]报道的1.48%,主要以性传播为主,2010年增长趋势明显,可能与防艾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检测工作不断加强有关。感染者中有感染者配偶或性伴、学生、公共场所服务员及离退人员,说明HIV感染者已经从高危人群转

艾滋病流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中国与

AIDS的起源 中国艾滋病流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在1981年首例艾滋病病例出现30年后,艾滋病疫情的有效控制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性的难题,HIV是一种动物源性的病毒,起源于非洲中部的野生灵长类动物。HIV-1与黑猩猩的免疫缺陷病毒(SIVCPZ)在基因构成方面非常接近,很可能是跨物种传播给人类;而HIV-2与乌色白眉猴的免疫缺陷病毒(SIVsm)非常相似,很有可能来源于此。 截至2010年,全球艾滋病相关数据报道,到2010年底,3400多万[3090 万–369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比2009年的3330万[3140万–3530万]有所增加。到2010年底,估计中低收入国家共660万人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比2001年翻了将近22倍。到2010年底,中低收入国家大约900万有需求的人没有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2001年到2009年间,全球每年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减少了将近25%

。 过去 自1985年,我国在浙江省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同年,在北京诊断了一名外国艾滋病患者后AIDS在我国流行经历了三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1985年6月至1989年9月,可称为流行前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感染者主要是传入性的,多数为外国人或海外华人(一起发生在浙江的4例血友病病人因应用进口第珊因子而感染的除外)。发现的感染主要分部在沿海大城市,多为散发。 第二阶段时间为1989年10月至1994年秋,可称为流行初期。这一时期的特点为,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边境的吸毒人群。同时,全国其他地区在性病患者、暗娟、归国人员中也发现部分感染者。 第三阶段以1994年冬为起点,可称为快速扩散期。这一时期在我国中部和东部的流动有偿献血员等人群中发现大量感染者。与此同时,在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较早的云南省,流行形势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一直被部分专家认为是阻止艾滋病毒从德宏州向云南省其他地区传播的天然地理屏障被冲破。昆明、楚雄、大理、临沧、保山、曲靖等地,也都发现了多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在云南省以外其他地区,吸毒人群中也发现较多的HIV。 艾滋病的流行在90年代具有以下特征:1)静脉吸毒着以及献血人员通过输血是艾滋病病毒传播与流行的主要途径,2)大多数的感染者为年轻的乡村男性。大规模献血者的血液污染在发现后很快就得到了控制,然而静脉吸毒导致HIV的感染例数依旧保持稳定的增长,同时性行为导致感染HIV的例数也越来越多。 我国AIDS流行的现状 未来 近期流行展望 经性传播经性传播这个途径将成为未来中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且应该还会持续的上升。男女性发病比例大约为4:1,相比于1997年的6:1,女性的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虽然发病比率降低了,但是这一传播造成的感染数将会相当可观。那些夫妻一方已感染而双方或未感染方并不知情的夫妻间传播将显得特别重要。男男性行为造成的感染所占的比例也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在未来,这一感染方式将成为经性传播的重要方式,并急需引起人们重视。男男性行为往往由于没有固定的性伴侣,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感染艾滋的几率大大增加。 妓女的感染数将会增加,但可测度的感染率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不会上升到很高的水平。不过,个别地区妓女的感染率可能会上升至2%- 5%。可测度感染率不会很高的主要原因是真正有高感染危险的妓女很难被监测到。 经血传播经血传播仍然是近年中国艾滋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以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为主。尤其是在云南、新疆、广西、广东、四川、贵州6省(自治区))注射吸毒人群中PLHIV估计数都在1万人以上,6省(自治区)注射吸毒人群PLHIV估计数,占全国该人群

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

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 生危机问题,艾滋病对人类健康已经造成的危害和潜在的威胁是史无前例的。 艾滋病防治工作所需要的资金 数量相比,资金不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2006年防治条例》。明确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承担、多渠道筹资”的筹资机制。我国艾滋病防治资金的主要来源为政 府财政投入。此外,国际合作项目资金数量仅次于政府 投入,其来源相对稳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一、目前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工作存在草率性和盲目性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它的预算编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造价问题,而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分析和论证。现实中,许多单位往往在年底前1-2个月时间内才开始编制下一年度的专项资金预算编制表,科学性和严谨性无法得到保障,导致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工作存在较大的草率性和盲目性。 (二)财政拨付资金进度与事业开展项目在时间上难以保持一致 由于申请和审批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几乎所有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都是在次年的3-4月份才获得财政批复的专项资金,一些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下达到单位更是接近下半年甚至年终或者跨年。拨款时间与项目实施时间的不一致,不仅影响了工作进度和质量而且影响了财务对资金的有序管理,甚至可能会导致资金管理失控。如艾滋病、肺结核和霍乱等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重大公共活动的卫生保障等,不仅投入很大而且不管是否能够得到专项资助,都必须在资金上给予保障,如此势必会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这些专项的批复,如果与开展的时间越不一致,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就会越大。 (三)缺少对专项支出的过程管理和专项成果管理 现在有许多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并不是资金的使用部门,其专项资金往往由上级单位申请之后,便根据业务需要拨付到下级单位,上级单位无论是账务核算上还是资金管理上都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使用状况,而下级单位又不能及时将这些反馈给上级单位,这就形成了信息交流不畅。由于信息交流不畅,资金的拨付与项目进度就很难保证一致,人为造成上级单位专项资金长期滞留,导致项目资金跟不上项目进展,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重业务、轻财务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对待专项工作的通病,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也不例外。许多单位把专项工作的财务管理当作纯粹的服务工作,只是赋予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把财务管理完全游离于业务管理之外,财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手段,各项费用基本上是实报实销。至于专项申请是否符合财政要求、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和专项资金的效益是否符合预期等财务管理问题则认为是财务的内部业务问题而不加重视,甚至不予过问,严重弱化了财务控制意识,造成了财务管理在专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盲从地位,无法发挥监督、控制职能。 二、原因分析 (一)体制原因

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当前防治对策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 论文 班级:植保(药)13-1 教师:周宇爝 学生:钟显文 学号:20136756

目录 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当前防治对策.................. - 2 - 一艾滋病的概述................................ - 3 - (一)、什么是艾滋病......................... - 3 - (二)、艾滋病的发病特征..................... - 4 - 二艾滋病的传播................................ - 5 - (一)、性传播............................... - 5 - (二)、体液传播............................. - 6 - (三)、母婴传播............................. - 6 - 三中国艾滋病的规律............................ - 7 - (一)、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 - 7 - (二)、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 7 - 四艾滋病的防控................................ - 9 - 五针对艾滋病的自我观点....................... - 10 -

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当前防治对策 姓名:钟显文学号:20136756 专业:植保(药)13-1 摘要: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正在全球肆虐;艾滋病在1985年传入中国,经历输入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和广泛流行期,国内各个省市都报告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种传播途径(经以血液传播、经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均已存在;艾滋病疫情目前正处于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的临界点。为了更好地了解艾滋病的防控措施,我们通过大量的查阅文献,统计分析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发现艾滋病的易感人群,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的面对及防治艾滋病。 关键词:艾滋病,传染途径,防控措施,流行趋势 自1981年发现AIDS至今,HIV已在全球感染了6000多万例,并造成2500万人死亡。目前AIDS是全球15—59岁人群的首位致死原因,严重影响了高发地区的人均寿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成为全球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最近联合国AIDS规划署(UNAIDS)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现存HIV感染者约3950万,2006年全球有430万新感染病例,290万人死于AIDS。我国AIDS流行形势亦十分严峻,据专家估计,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HIV感染人数将突破1000万人。其中,截止2014年10月,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已达49.7万例,死亡15.4万例。AIDS主要通过血液、性和母婴垂直传播,目前尚无法治愈,也无有效疫苗。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AIDS防治工作,针对AIDS防治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开展了大量综合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工作,中国的AIDS防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抗击艾滋的关键时期,我们通过了解艾滋病的发病特征及防控措施,让更多的人正确面对艾滋病,主动抗击艾滋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