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比测量试验

吸收比测量试验
吸收比测量试验

试验一绝缘电阻、吸收比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了解兆欧表的原理,掌握兆欧表的使用方法;

2?学习绝缘电阻、吸收比的测量方法,掌握分析绝缘状态、判断故障位置的方法。

3. 分析设备绝缘状况。

二、实验内容

1. 用兆欧表(摇表)测量试品(三相电缆)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2. 测量高压直流下的试品泄漏电流。

三、实验原理

测量绝缘电阻及吸收比就是利用吸收现象来检查绝缘是否整体受潮,有无贯通性的集中性缺陷,规程上规定加压后60s和15s时测得的绝缘电阻之比为吸收比。即K = R6d/ RlS

当K> 1.3时,认为绝缘干燥,而以60s时的电阻为该设备的绝缘电阻。

(a)原理图(b)等值电路

图1 —1双层介质的吸收现象

下面以双层介质为例说明吸收现象,如图1-1。在双层介质上施加直流电压,当K

刚合上瞬间,电压突变,这时层间电压分配取决于电容?即

而在稳态(t —%)时,层间电压取决于电阻,即

若被测介质均匀,C2, n二「2,则b b ,在介质分界面上不

U 2 U 2t

会出现电荷重新分配的过程。

若被测介质均匀G M G,「1工「2,则U^ +工丛t匕。这表明K合闸后,两

U2 U2 t

层介质上的电压要重新分配。若G>,「1>「2,则合闸瞬间U>U;稳态时,U> U2, 即U2逐渐下

降,U逐渐增大。C2已充上的一部分电荷要通过「2放掉,而C则要经R和「2从电源再吸收一部分电荷。这一过程称为吸收过程。因此,直流电压加在介质上,回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2所示。

图1-2吸收曲线

初始瞬间由于各种极化过程的存在,介质中流过的电流很大?随时间增加。电流逐渐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l g,这个电流的稳定值就是由介质电导决定的泄漏电流。与之相应的电阻就是介质的绝缘电阻,图 1 —2中阴影部分面积就表示了吸收过程中的吸收电荷,相应的电流称为吸收电流。它随时间增长而衰减,其衰减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电容和电阻(时间常数为T=(G1 +C2)r1r2)。对于燥绝缘,r很大,故

很大,吸收过程明显,吸收电流衰减缓慢,吸收比K大;而绝缘受潮后,电导增大,r减

小,l g也增大,吸收过程不明显K - 1。因此,可根据绝缘电阻和吸收比K来判断绝缘是否受潮。

四、实验装置及接线图

1. 用兆欧表测量试品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接线图

图1-3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图中:

R i、R2:串联电阻;E:摇表接地

电极;

G:摇表屏蔽电极;L :摇表高压

电极;

A、B、C :三相电缆的三个单相端头。

2. 用数字式兆欧表测量电缆护套的绝缘电阻

图1-4 数字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接线图

四、实验内容

用兆欧表测量试品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接线图

1. 断开被试设备的电源及一切外联线.将被试品对地充分放电,容量较大的放电不得少于2min。

2. 用清洁干净的软布擦去被试品表面污垢:

3. 检验摇表,不接试品,摇动手柄指针指向“%”;短接L,E两端缓缓摇动手柄指针应指零。

4. 按图1-3接线,经检查无误之后,以每分钟120转的速度摇动摇表手柄。

5. 读取15秒及60秒时的读数,即为R i5及民。

6. 对电容较大的试品,在试验快结束时候,应设法在摇表仍处于额定转速时断开L或者E引线,以免摇表停止转动时,试品向摇表放电而冲击指针,造成摇表指针的损坏。

7. 表停转后,对试品进行放电,然后分别将B相和C相作为被试对象,重复步骤2 和3。

8. 测量时应记录当时试品温度.气象情况和日期。

用数字式兆欧表测量电缆护套的绝缘电阻

1. 机械零位校准:档位开关拨至OFF位,调节机械零位调节钮使仪表指针标准到标度尺的“X”分度线上。

2. 连接测试线: 将红色测试线的红色插头插到兆欧表的高压输出端,黑色插头插入屏蔽端,将另一黑色插头插入仪器接地端插座。将测试线的另一端接至被测试品的测试端,在进行高阻测量时,为消除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还应使屏蔽端接至被测试品测试端与地之间绝缘外表地屏蔽层(屏蔽环)上。

3. 测量

a. 按测试要求的电压将档位开关置于相应电压位置,此时表盘电源指示灯亮,此时

LCD数字显示使用场合的环境温度。

b. 接通电源,按下高压开关按钮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列出所试电缆的型号、电压等级、相应的绝缘电阻的测量结果。

2. 分析测量结果的正误、每个数据测量五组,求其误差的平方均值。

3. 根据绝缘电阻值求取试品的吸收比,判断电缆是否受潮。吸收比是指设备绝缘60秒时的绝缘电阻与15秒时的绝缘电阻的比值。对于未受潮的电气设备吸收比应在1.3?2范围内,电气设备受潮时,此比值近与1。对于电容量不大,绝缘正常的试品,因吸收比不显着,故无实用价值。

六、实验结果分析

1. 绝缘电阻

不同结构、不同容量、不同电压等级的试品,其绝缘电阻有很大差异。因此,试验规程中一般没有也不应规定统一的绝缘电阻合格值。绝缘电阻的判断是根据工厂、安装、交接、大修及历次试验的历史数据进行相互比较.根据同期同型产品,同一产品不同相的数据进行相互比较。

通常认为当绝缘电阻降至初始值的60%时应查明原因。造成绝缘电阻显着下降的原因有:

1)全部或局部绝缘有贯穿性受潮;

2)全部或局部表面有贯穿性脏污;

3)绝缘中存在因局部放电造成的贯穿性烧伤导电通道。

2. 吸收比

吸收比是同一设备两个电阻的比值.故排除了绝缘结构几何尺寸的影响。规程规定了在1 00C-300C ,吸收比不小于1.3。

七、思考题

1 .加在被试品上的电压是什么极性?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极性的电压?

2. 测量绝缘电阻时为什么同时要记录温度?

3. 为什么几何尺寸不同时绝缘电阻也不同?吸收比与几何尺寸有关吗?

实验二泄漏电流及直流耐压试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获得直流高压的方法;

2.学习测量泄漏电流的方法,并根据泄漏电流的变化状况来分析绝缘状况。

二、试验装置及接线测量泄漏电流所需的直流高压是利用交流电压经整流器整流而获得的。用得较多、最简单的是半波整流电路如图6。图中C为稳压电容,可减小输出电压的脉动,一般取C为0.1PF即可,对大容量试品?如电缆、电力电容器等?其本身电容量就很大.可不用电容器。

R1为保护电阻?用以限制当被试设备击穿放电时在回路中造成的大电流,其阻值按硅堆整流器的短时最大允许电流来选择

R = U/lm(M Q)

式中,u为试验时所加直流高压,kV;Im为硅堆的短时最大允许电流,mA 为保证电阻R有一定热容量,且电阻表面不发生闪络,宜采用水阻,表面长度按lkv/cm 设计。

当硅堆串联使用时.为使硅堆电压分布均匀,需并联均压电阻.其阻值一般取硅堆反向电阻值的1/3?1/4。

所产生的直流高压可用静电电压表直接测量或通过高阻串联微安表进行测量?如图6。高阻值电阻R2的选择由被测电压的大小而定,一般取流过R2的电流为数十微安到1mA并折算成kV数。

利用微安表测量泄漏电流,其接线常有图7(a) 、(b)) 两种。图7(a) 中微安表在低压端.读数比较安全,操作方便。但试品需对地绝缘.在现场中实现困难。所以工程上常用图7(b) 所示接线,微安表在高压端.为避免高压部分产生电晕和表面泄漏电流引起误差.将微安表放入屏蔽罩内且采用屏蔽的高压引线,这样测量准确,但操作不方便。

为避免在试验过程中大电流通过微安表.微安表需进行保护,一般的保护线路如图&图中C为滤波电容?用来滤掉测量回路中的交流分量并使放电管F能稳定放电,一般取0.5 —5uF. 300V;放电管F是保证回路中出现微安表不允许的电流时能迅速放电.将微安表短接。放电管放电电压约50 —150V,禾I」用在微安表支路中串一适当增压电阻R,其阻值为R = UF/I卩A X106Q。其中UF 为放电管实际放电电压(V)。I卩A为多量程微安表所用挡的电流满刻毒值(卩A)。

三、实验原理泄漏电流测量原理与绝缘电阻的测量原理完全相同。兆欧表由于其容量小.故绝缘电阻的测量受其负载特性的影响,绝缘劣化时影响尤为严重。用直流高压装置来测量绝缘的泄漏电流时,与兆欧表相比有以下优点:1)试验电压高,

且可任意调节试验电压值,对一定电压等级的被试品加以相应的试验电压,可使绝缘奉身的弱点更易显示出来;同时在升压过程中可随时监视微安表的指示,以了解绝缘状况:如绝缘良好. 则泄漏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是成正比例增大:如绝缘有缺陷或受潮时,泄漏电流的增长比电压增长快. 且电压较高时. 泄漏电流急剧增加,还会有一些不正常现象;

2)微安表的测量精度比兆欧表高:3)测量泄漏电流可与直流耐压合并进行。

直流耐压试验与泄漏电流测量,方法一致,但试验的作用有所不同。前者校核耐电强度,其试验电压较高:后者着重检查绝缘状况,其试验电压较低。二者均能反映设备受潮、劣化和局部缺陷等问题。而直流耐压因电压高对于发现局部缺陷更有效。

四、实验方法

1. 根据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试验设备和接线图。

2. 按接线图接线。通电前。应查看接线和所有表计数值是否正确,调压器位置是否处在零位。

3. 试验中电压逐渐升高,并读取相应的泄漏电流值。

4. 试验中如有击穿、闪络、微安表指针大幅度摆动或电流突变等异常现象时,应马上降压、切断电源,查明原因经处理后再做。

5. 试验完后,降压,切断调压器电源,最后切断总电源。

6. 每次试验完毕.须将被试品经电阻对地充分放电。根据放电火花的大小.也可大概了解被试品绝缘状况。放电时应使用绝缘棒,放电完毕应在被试品上挂上接地棒.方可拆线或更改接线。

7. 再试验时,须检查接地线是否拆除。

五、实验结果分析

与绝缘电阻一样.不同试品的泄漏电流不同。为正确判断绝缘状况,也应将所测得的泄漏电流值进行纵横比较。同样,温度对其影响也较大,应尽量在接近温度下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应换算为同一温度时的值再作比较。

测试泄漏电流时,由于所加电压较高,如达到试验电压时还可以兼作直流耐压。规程中给出了不同试验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参考值。直流耐压可以发现一些未贯穿的集中性缺陷,甚至可能发现试品将击穿,泄漏电流大大增加。

六、思考题

1. 泄漏电流及直流耐压试验中试品为变压器及电缆时,接线图如何?

2. 为提高测量准确度可采用哪些方法?

实验三介质损耗正切角tan 3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西林电桥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学习操作测试方法;

2. 学习绝缘介损角正切的测量方法;

3. 掌握用所得测量结果判断被试品绝缘状况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工程介质都不是理想的电介质,都是有损耗的.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绝缘物中产生的损耗称为介质损耗。把绝缘的功率因数角的余角称为介质损失角.用S表示.有损介质可用串联或并联等值电路来分析.如图9。

对并联等值电路有:

U/ U2 tan

R

P U C tan CU R

对串联等值电路有:

IR x 2

tan I C C xRx P I2R U C x t2an

C x 1 tan

可见介质损耗P与外施电压U,试品几何尺寸均有关系,而tan S却与试品尺寸无关,仅与试品的绝缘性能有关。因此可用tan S值表征介质在交流下的绝

缘性能:一般介质的tan S很小,故1 tan 1

。因此,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等

值电路,其计算表达式是一样的。

三、试验装置及接线

仪器测量线路包括一标准回容(CN)和一被试回路(Cx),如图3- 1所示。标准回路由内置高稳稳定度标准电容与测量线路组成,被试回路由试品和测量线路组成。测量线路由取样电阻与前置放大器和A/D转换器组成。通过测量电路分别

测得标准回路电流与被试回路电流幅值及其相位差 ,再由单片机运用数字化实时 采样方法,通过矢量运算便可以得出试品的电容值和介质损耗正切值。

------- -- ---- RS232 L :

1. 测量电缆的主绝缘的控制面耗正切角因测量电路S

2. 测量电缆的护套绝缘的损耗因数tan 3。

五、试验步骤

1. 按要求进行正确接线,保证接地系统良好,选定试验电压等级

2. 打开电源,启动仪器进行测试。

3. 测试完成后,关闭仪器,对电缆进行放电,最后进行拆线。

六、实验结果分析

一般,绝缘良好的介质tan S 很小,绝缘受潮、老化后tan S 增大。

由于tan S 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愈高,tan S 愈大。因此在比较时应注 意在相同温度下进行。不同温度下应换算,换算公式为

式中,tan (200C)为200C 时绝缘的tan S 值;tan (t 0C)为试验时实际温度

0 0

t C 时的tan 3; K 为换算系数,与绝缘类型有关。“规程”规定了 20 C 时tan

3 ( %)值。

对大体积绝缘设备中的局部缺陷,测量tan 3是难以发现的。应尽可能将设 备分解,逐一测试,直至找到有缺陷的部分。

设备绝缘的tan 3单个值,虽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对于了解电气设备的实际 情况来

说,更重 要的是观察在不同试验电压下tan 3的变化。在不同试验电压 下,tan 3变化太大时,说明设备绝缘必然有不良现象存在。

六、注意事项

1. 仪器自带有升压装置,应注意高压引线的绝缘距离及人员安全。

2. 仪器应可靠接地。

3. 使用仪器检测设备前,应对设备进行绝缘检测。

4. 确定设备的耐压等级,正确选择仪器升压档位,以防击穿设备,损坏仪器'

5. 仪器启动后,不允许突然断电,以免引起过压损坏设备。

6. 如仪器进入保护状态,请先检测输入电压是否过高,然后检测被试品是否 严重漏电或击穿。

变频电源 ~[ J

及丑压精密:介损测量仪工品原理

测试接线方式分为正接法和反接法两种,

正接法是采用仪器的专用高压电缆 从仪器后部的Cx 端上引出接至被测电缆的高压端(电缆导体),专用低压电缆 从仪器后部的Zx 端引出接至被测 接法是用专用高压电缆从仪器后部的 C 流端上引出接至被测电缆,低压端接地如 图 3-2 (b )

四、实验内容:RS23

准电容 电缆的低压端,其接线图见图 3- 2 (a )。反

高压隔离数 !,字传输通道1 r

七、思考题

1. 同一试品在正、反接线下的测试结果和不同电压F 的测试结果有无差异? 为什么?

2. 为什么测量tanJ 对大体积设备中的局部缺陷不灵敏?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标准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 QB/SYGL—JS—LJ—1—2010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作业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3、测量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 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的地理、地形资料、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测量总体控制技术方案;向现场技术员、施工队伍进行书面的总体测量施工技术交底。 3.1.2 对测量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预案。 3.2 仪器设备准备 3.2.1 测量仪器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棱镜、三脚架、50米钢尺、塔尺、花杆、直尺、盒尺、测绳等具有相应出厂合格证书。 3.2.2 数据处理设备:台式计算机、打印机、小型计算器、道路施工测量计算软件。 3.2.3 通讯设备:对讲机、充电器、信号旗。 3.2.4 其它工具:毛笔、记号笔、铁锤、木锯、太阳伞、文件柜。 3.2.5 交通设备:皮卡车或双排货车。 3.3 材料准备 小铁钉、线绳、木桩、油漆、工具袋、记录本、打印纸。 3.4人员准备 测量工程师、技术员、测工等均需考核,持相应级别证件上岗。 3.5作业条件 3.5.1天气:避免在高温、大风、大雾等天气作业。 3.5.2仪器:全站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经具有相应的计量标定合格证。 3.5.3人员:测量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相应证书上岗。 4 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4.1.1控制测量 图纸审核→设计交桩→水准点导线点复核→布置路线施工控制网→水准点导线点加密原地面复测→向现场技术员和施工队进行书面的水准点导线点交底。雨季后、越冬后水准点导线点复核→交工验收测量→测量档案归档和移交。 4.1.2施工放样测量 计算放样资料→现场施工放样→复核点位→标记放样点并现场交桩。 4.2操作方法 4.2.1 图纸审核 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交底对路基平纵断面逐桩高程、坐标、超高、加宽等进行复核,发现错误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处理。 4.2.2设计交桩 工程开工前,在项目总工程师的带领下,测量组参加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的交接桩工作,逐一接收平面、高程控制点桩、交点桩、断链桩、合同分段桩、重要结构的中心桩,并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办理交接桩签认。接桩后,与桩址所在土地的业主办理桩址占地使用、桩志保护合同,清理桩址周围杂物,建立醒目桩位标志。 4.2.3根据接桩资料和设计文件进行水准点、导线点等控制点复测及恢复定线。 1)工作开始之前,应向监理提交复测开工报告,内容包括: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

道路测量施工方案

一、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测量。 2施工准备 2.1 仪器设备 2.1.1 精度不低于±6〞、±(5mm+5ppm·D)全站仪或测距仪。 2.1.2 精度不低于J 6经纬仪、不低于S 3 水准仪。 2.2 辅助工具和材料 2.2.1 与全站仪或测距仪相配套的单棱镜、三棱镜、对中杆棱镜、三脚架、水准尺等。 2.2.2 常用工具设备:可编程计算器、对讲机、12磅锤、4磅锤、羊角锤、可调式托盘、铝合金导梁、Φ3钢丝绳、1t倒链、Φ20以上钢钎、皮尺、测绳、花杆、遮阳(雨)伞;木桩、油漆、石灰、小线、钢钉、红蓝铅笔、排笔、绘图铅笔等。 2.2.3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合格。 2.3 作业条件 2.3.1 建设单位已提供施工图纸,并完成控制点的测设。 2.3.2 所有人员已经培训并持证上岗。 2.4 技术准备 2.4.1 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有关测量规范;编写测量方案;进行现场踏勘及各项审核手续的报验。 2.4.2 准确计算道路中线、边线坐标、设计高程等内业数据。 3操作工艺 3.2操作方法 3.2.1 测量桩位交接 3.2.1.1 测量桩位交接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测量工程师交桩。交桩要有桩位平面布置图。桩位交接后办理交接手续。 3.2.1.2 交接桩数量应根据工程的大小确定。如果与另外施工段连接,应在连接处向界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和水准点。

3.2.1.3 接桩时应察看点位是否松动或被移动,若已松动或被移动,应及时向勘测单位提出补桩的申请。 3.2.1.4 施工单位应逐一记录现场点位,并做好桩位标记录,桩标不突出的应用钢尺拴桩,做好标记,便于寻找复测。 3.2.1.5 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标桩保护,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保护井和钉设标志牌等措施,容易被车撞轧的控制点应钉设防护栏杆。 3.2.2 桩位复测 3.2.2.1 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内业校核,检查成果表中的各项计算是否正确。 3.2.2.2 桩位的坐标复测宜采用附合导线法进行,高程复测宜采用附合水准测法。 3.2.2.3 复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 3.2.3 布设施工控制网 3.2.3.1 在桩位交接工作结束后,按照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鉴于公路线形的特点,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宜采用沿线路方向的除合导线;高程控制宜采用附合水准线路或三角高程测量。 3.2.3.2 外业观测应选在能见度高、无风的清晨或傍晚进行,以减小大气折光及气压、温度的变化对观测的影响。 3.2.3.3 水准测量可采用一组往返或两组单程进行,往返测或两组单程测高差不符值在限差以内时采用平均值。 3.2.3.4 水准点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可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时进行。当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时应满足相应测量等级的技术要求,观测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2.3.5 内业计算必须使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表式。计算步骤应清晰、有条理,成果合格后必须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3.2.3.5 控制桩必须采取拴桩等有效保护措施。 3.2.4 现况调查及原地貌测量 3.2.4.1 在施工前,应先放出路基征地线(红线),并调查与记录征地线范围内需拆迁或改移的建(构)筑物、树木、文物古迹、各类地下管线等。若征地线范围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及建设单位。 3.2.4.2 应放出设计图纸中过种箱涵、管涵等结构物的中心线位置,并调查其平面位置与高程是否与现况相符。若不相符,应及时向监理及建设单位提出,经其确认后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 3.2.4.3 在现况调查结束后,应计算每一桩号中心坐标与对应的路基宽度,放出路基中线与边线。为保证填方段路基边坡的压实度,在每侧路基设计边线外加宽500mm作为填筑边线。如遇到路基范围内有不适宜材料需挖除、换填,必须在开挖之前与换填之前测量其范围及深度,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实验二 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 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HD-XH-II型 实验二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报告评分:_______

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基本运算单元—标量乘法器,加法和计分器,以及它们的组合全加积分器的方法。 2.掌握用以上基本运算单元以及它们的组合构成模拟系统,模拟一阶和二阶连续时间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并用实验测定模拟系统的特性。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一阶模拟系统阶跃响应的观测 (1)对图9-5(c)的实际的电路,在输入端TP901处输入幅度Uim=0.2V,频率=200HZ的方波,观测输入波形及输出(TP903处)响应波形,比较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的周期和幅度,测量时间常数τ和放大倍数A。 (2)输入幅度Uim=0.2V的正弦波信号,由低频(20HZ左右)开始,缓慢改变正弦波信号频率,测出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f0. 2.二阶模拟系统频率特性测试 对图9-6(c)的实际电路,在输入端TP905处输入幅度Uim=0.2V正弦波,改变正弦波的信号频率,此时,应注意保持输入电压不变,记录相应的输出(TP907处)电压值,画出扶贫特性曲线,测定系统的放大倍数A,中心频率f0及其频带宽度Bw,计

算品质因素Q。 三、实验过程 一阶模拟系统 一阶模拟系统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1)放大倍数A=Rf/R1=10K/1K=10 H(s)=(a^2)/(s^2+3*a*s+a^2) 其中a=1/RC,值为4170。 以log f为横坐标,Vo/Vi为纵坐标,绘制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再以log f为横坐标,Φ(ω)为纵坐标,绘制滤波器的相频特性曲线。 RC低通滤波器幅频响应曲线图如下:

市政道路测量专项方法

目录 1、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述 (2) 1、项目概况 (2) 2、工程气象水文 (3) 第三章测量部署 (4) 1、测量人员组织机构 (4) 2、测量仪器的配备 (4) 3、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4) 4、测量工艺流程 (5) 第四章施工测量方法 (6) 1、控制测量 (6) 2、施工图审核 (7) 3、道路工程测量方法 (8) 4、管线工程测量方法 (13) 5、竣工测量 (15) 6、质量标准 (15) 第五章成品保护 (18) 第六章施工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9) 第七章安全措施 (21)

施工测量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1由业主提供的本工程设计文件及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电子版)。 1.2业主提供《控制点成果文件》 1.3业主提供的原始地貌数据 1)本工程执行主要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 建筑施工土石方规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180-2008) 2)本工程执行公司ISO9001:2008质量认证标准 (1)公司质量手册; (2)程序文件及相关支持性文件; (3)项目质量计划、安全措施计划 第二章工程概述 1、项目概况 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位于北京市东南五环外,通州区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交界处,总 占地面积17.21平方公里。在功能定位上,基地将与亦庄新城核心区“双轮驱动”,成为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和发展的战略引擎区,建设成为服务于首都经济圈的高端商务新城和面向环 渤海的高端企业总部集聚区。为推进亦庄新城站前区的建设,构建亦庄新城站前区的道路网系统,完善骨干路网结构,同时为市政管廊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持,我院受北京星湖投资开发公司 的委托,对通州区台湖镇次渠东南路(玉江佳园西路~惠民路)市政工程进行方案及初步、施工图设计。 次渠东南路(玉江佳园西路~惠民路)位于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与站前南五街、亦庄崔家窑南街一起形成区域内次干路环形通道,该环形通道服务机动车的同时也是该区域公共交通的主通道,因此次渠东南路既是区域内机动车出行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公共交通的重要走廊。 次渠东南路(玉江佳园西路~惠民路)北起玉江佳园西路,与现状站前南五路相接,南至惠民路,道路全长约1.819km。次渠东南路(玉江佳园西路~惠民路)道路规划红线宽35m,规划为城市次干路。本段范围内道路分别与十二条规划路相交,其中:城市主干路三条:亦庄安定营 大街、亦庄新城太平路、惠民路;城市次干路二条:太平西二路、亦庄崔家窑南街;城市支路

路基加宽施工方案1

大兴区兴业立交改造工程 路基土方(五环加宽)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兴业立交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南五环李营桥节点处,是大兴黄村地区与市中心区交通换转的重要节点。本工程西起五环路兴旺路出口,东至西红门南桥西侧,南起现况北兴路,北至现况南环路,包含五环路改造、新建Z1匝道、新建Z2匝道、新建1号地方路、改造2号地方路,共计5条道路。 本工程路基填筑主要工程数量:Z1匝道路基填方6200m3、Z2匝道路基填方6500m3、K13+427—K13+792(875)段路基填方14800m3。 二、施工计划 2014年10月15日~2015年04月20日 三、作业人员 工长3人、质检员3人,试验员4人,测量员5人,机械工20人,司机23人,工人40人。 四、施工机具 挖掘机5台,装载机7台,压路机8台,自卸汽车20辆,洒水车3辆。 五、路基填筑 1、填料的选择与试验 路基回填所用的填料为挖方段借用土石方,为碎石渣和碎石土填料,填料按规定要求进行鉴别试验。严格控制路基填料的强度、不符合规定的不能使用,挖方中非合适材料严禁用于回填路基。压路机压实填筑时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及最小压实度按照以下设计要求控制:

注:①表列数值为重型压实度标准;括号内为地方路CBR值;②新建管线肥槽回填时,须回填道路可用土,并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不小于表列填方要求(重型击实标准),防止路基沉陷。 2、工艺流程 场地清理→测量放线→清表(挖除旧路边坡、清表及填筑前碾压、基底处理)→基底检测→分层填筑(填料选定与检测)→摊平(检查摊铺厚度)→整平→洒水或晾晒→碾压→成型检测验收 3、新旧路基衔接处理 (1)施工前截断流向拓宽作业区水源,开挖临时排水沟,保证施工期间排水通畅; (2)新旧路搭接处的旧路边坡应拆除老路路缘石、旧路肩、边坡防护、边沟等。将旧土路肩翻晒或掺灰处理重新碾压,以达到质量要求; (3)同时清除旧路肩边坡上草皮、树根及腐殖土等杂物,并由硬路肩开始下挖台阶,以消除旧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加强新旧路基的结合程度,减少旧路基结合处的不均匀沉降; (4)施工时,为保证老路堤与新路堤交界坡面搭接良好,需挖除清理法向厚度不宜小于30cm虚土,然后从老路堤坡脚向上按设计要求挖设50cm宽台阶。挖设断面见后附图“五环加宽新旧路基衔接处理断面图” 当老路堤高度小于2米时,老路堤坡面处理后,可直接填筑新路堤。严禁将边坡清挖物作为新路堤填料。 (5)加宽路堤填料选用与老路堤基本相同的填料作为填料,挡墙路基回填采用砂砾透水性材料回填。路基其它段落加宽部分若采用非透水性填料时,应在地基表面铺设砂砾或碎石垫层。 4、加宽部分路基基底清表(软基处理) (1)开工前,根据设计图纸尺寸放出路基坡脚、边沟位置,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修建临时排水工程。同时沿加宽路基宽度外侧50cm左右设定边线,对此范围进行清表,平整压实,基底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再进行回填填筑施工。 (2)首先在施工便道打通之后,推土机、平地机、挖掘机进场把路基填筑范围原地面的树木、草皮、腐殖土等杂料清除原地面,至合格基底。表土清除深度一般为10~30cm,清除的表土杂物堆弃于加宽路基坡脚线与道路红线之间。清表后树根须全部挖除

模拟曲线测设实验报告

工程测量学 实验报告 (2013—2014学年第 2学期)实验名称:模拟曲线测设 实验时间:2014年5月10日 实验地点:临潼校区 指导教师:段虎荣 专业班级:测绘工程1102 姓名:张少博杨勋杜少鹏武兴盛陈小亮谷金杨庆玲学号:1110020221 222 223 224 235 207 208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系(教研室) 二〇一四年五月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内容 (1) 三、实验要求 (1) 四、仪器设备 (1) 五、实验步骤 (1) 1、曲线要素计算 (1) 1.1、常数计算 (1) 1.2、基本型曲线要素计算 (2) 1.3、主点里程计算 (2) 2、测设转向角 (2) 2.1、直接放样 (2) 2.2、归化改正放样 (3) 3、测设ZH、HZ与QZ (3) 3.1、按长度放样的方式测设ZH、HZ点, (3) 3.2、利用切线支距法测设QZ点 (3) 4、测设HY、YH点 (4) 4.1、按切线支距法测设HY、YH点 (4) 4.2、按偏角法测设HY、YH点 (4)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5)

一、实验目的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测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已知某基本型线路曲线交点(JD)里程为DK8+449.140,转向角α右=40°18′40″,圆曲线半径R=100m,缓和曲线长20m,进行曲线主点测设。 三、实验要求 (1)在校园内15号公寓楼西北方向空地上定义JD点,坐标为(0,200),ZH点切向上ZD1点,测设转向角α 右 ,确定一点ZD2,使得∠ZD1 JD ZD2=180°?α,测设精度<15″。 (2)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详细叙述(并绘制草图)ZH、HZ、QZ点的测设步骤。 (3)按切线支距法及偏角法放样HY、YH点。两者差异<5cm. 四、仪器设备 全站仪一套 五、实验步骤 1、曲线要素计算 1.1、常数计算 缓和曲线切线角β0=l0 2R ×180° π =20m 2×100m ×180° π =5°43′48.062′′ 切垂距m=l0 2?l03 240R =20m 2 ?20m×20m×20m 240×100m×100m =9.996667m 内移距p=l02 24R =20m×20m 24×100m =0.166667m

光伏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绪论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课内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太阳能发电技术方面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帮助和培养学生建立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测试、分析和设计一般光伏发电电路的能力,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太阳能发电技术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和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相关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二实验前预习 每次实验前,学生须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的相关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明确实验步骤、测试数据及需观察的现象;复习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预习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做好预习要求中提出的其它事项。三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本组的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完备,了解设备使用方法及线路板的组成和接线要求。 2、实验时每组同学应分工协作,轮流接线、记录、操作等,使每个同学受到全面训练。 3、接线前应将仪器设备合理布置,然后按电路图接线。实验电路走线、布线应简洁明了、便于测量。 4、完成实验系统接线后,必须进行复查,按电路逐项检查各仪表、设备、元器件的位置、极性等是否正确。确定无误后,方可通电进行实验。 5、实验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改接线路和拆线一定要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绝对不允许带电操作。如发现异常声、味或其它事故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处理。 6、测量数据或观察现象要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使用仪器仪表要符合操作规程,切勿乱调旋钮、档位。注意仪表的正确读数。. 7、未经许可,不得动用其它组的仪器设备或工具等物。 8、实验结束后,实验记录交指导教师查看并认为无误后,方可拆除线路。最后,应清理实验桌面,清点仪器设备。 9、爱护公物,发生仪器设备等损坏事故时,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按有关实验管理规定处理。 10、自觉遵守学校和实验室管理的其它有关规定。 四实验总结 每次实验后,应对实验进行总结,即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波形和图表,分析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除写明实验名称、日期、实验者姓名、同组实验者姓名外,还包括: 1.实验目的; 2.实验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3.实验原理; 4.实验主要步骤及电路图; 5.实验记录(测试数据、波形、现象); 6.实验数据整理(按每项实验的实验报告要求进行计算、绘图、误差分析等);.回答每项实验的有关问答题。7.

xxx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xxxx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一、测量目的 定测应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最终线位进行详细的测量,提供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所需的资料。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路线,在初测的基础上,对导线、中桩进行实地测量放样,同时进行高程、建(构)筑物、青苗、土地属性和地界等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并进行必要摄像留样、表格填写等工作。二、坐标系 平面:海南平面坐标系; 高程: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三、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包含推荐线位(C线、B线、E线、F线)、比较线位(A线和D 线)和相交旧路等。 四、采用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 (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五、定测要求 (1)平面测量:按附图中道路中心线实地放出中线,桩号编制按图,中桩间距20米。对地形图进行补测,道路中心两侧30米范围。特别是高压铁塔、新建成片住宅、已建道路、河塘和坟墓。(仅做推荐线位的平面测量,比较线位不需做) (2)纵断面地面线:中桩纵断定测基本间距20米,如遇地形变化较大或突变位置,应根据现场地形情况,增加测量中桩点。(仅做推荐线位的纵断面测量,比较线位不需做)

(3)横断面地面线:横断定测断面位置与纵断一致,测宽为中线两侧30米(即左30米,右30米),采点间距为所有地形变化点,并不大于5m。(仅做推荐线位的横断面测量,比较线位不需做) (4)沿线水坑:测淤泥厚度。 (5)复核初测阶段提供的与路线相交的高压线最低点高程,对局部漏测点位进行补测。 (6)复核路线相交的地下管线的性质、管径、管顶高程,对局部漏测点位进行补测。 (7)复核测量路线设桥涵处现状沟渠的断面与沟底标高。 (8)与现状路相接处,加密高程点。 (9)对沿线地上物进行调查,并按设计提供表格进行现场填写,同时要求进行摄像。地上物包括:拆迁房屋、电力电讯设施、青苗等需经济补偿的其它设施。 (10)进行土地属性调查,地界调查,并按设计提供表格进行现场填写。六、纵横定测数据格式要求 纵断面格式:按提供的《纵断面地面线格式》记录 横断面格式:按提供的《横断面地面线格式》记录 附件 1、测量范围示意图 2、道路平面图 3、道路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4、道路逐桩坐标表 5、纵断面地面线格式 6、横断面地面线格式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第1章编制说明 1.1 编制目的 为指导()路基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降低工程造价,为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1.2 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路基工程施工。 1.3 编制依据 1.3.1()施工平面图。 1.3.2 设计主要依据的规范、规定和标准 国标GB/T19000族标准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T004-89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J10436-2004 以及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部及天津市技术标准、法规文件等。1.4 编制原则 1.4.1 严格执行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标准。 1.4.2 遵守、执行招标文件各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造价等各方面的工程管理目标。 1.4.3 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应用新技术成果,使施工方案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 1.4.4 充分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组织与周边接口问题,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1.4.5 施工方案编制尽可能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相结合,特殊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施工方案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 第2章工程综合说明 2.1 工程简介 ()位于()。工程主要内容()。本分部分项工程为路基工程施工。计划开竣工日期为()工期()天。 2.1.1路基横断面布置 按图纸给定的距建筑物的距离确定服务区道路及停车场位置进行施工放线。

公路工程测量论文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 姓名:王晓雪 学号: 10 班级:06201 专业:道路与桥梁设计施工技术 所属系部:公路工程系 指导教师:朱庆新老师 二○一一年六月

摘要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主要是利用测量技术将设计图纸上的工程构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检测工程构造物的几何尺寸,以实现从设计图纸到工程实物的质和量的转变。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依据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各种构造物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测量规范等以及工程设计图纸。测量放样工作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进行控制测量,再进行细部放样测量。通过控制测量,建立起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与工程构造物特征点之间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几何联系。以平面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为依据,利用传统测量仪器进行距离、高程和角度的测量放样或者利用全站仪和GPS进行三维坐标放样来确定工程构造物特征点在实地上的空间位置。在放样过程中,工程设计图纸是图解控制点和工程构造物特征点之间几何关系的依据;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以及测量规范是核查放样结果精度的依据。只有利用精度符合标准的几何数据,才能精确地测定工程构造物特征点的准确位置,以指导施工。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目录 一、绪论 二、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1.已知距离的放样 2.已知高程的放样 3.已知点的放样 三、中线放样 四、路基的施工放样 1.路基横断面施工放样 2.路基边桩放样的一般要求 3.路基横断面的放样方法 4.路基边坡的放样 5.路基施工阶段各层次的抄平方法 6.线段路基顶面的抄平 7.线段路基顶面的抄平 五、路面施工放样 1.路槽的放样 2.路面放样 3.路拱放样 4.造物施工放样 5.挡土墙施工放样 6.沿线取土坑、弃土堆占地面积及土方量计算 7.占地面积的测算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目的 1.掌握炉温实时控制系统结构图及其电压控制原理; 2.通过数据采集板卡,对温度信号(输入为电压模拟量)采集和滤波; 3.通过数据采集板卡,输出模拟电压量到调节器; 4.通过观测温度曲线,实施手动调节输出电压,使得温度曲线与理想波形尽量接近; 5.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控制炉温曲线。 实验原理 (一)炉温实时控制系统结构图 (二)输出控制电压与工作电压的关系 加热炉加热电压=板卡输出控制电压×220 10 (三)电压控制原理 (四)温度与电压的关系

温度=电压× 700℃ (五)PID控制算法公式 ?u k= Ae k? Be k ? 1+ Ce(k ? 2) 其中:A=K P(1+ T T I + T D T );B=K P(1+2T D T );C=K P T D T 。 u k=u k ? 1+ ?u(k) 手动控制炉温参数选择及理由 加热电压:4V 理由:本套实验装置加热速度很快,若加热电压过高(高于5V)则会导致升温过快从而有可能损坏实验装置,而若加热电压过低则会导致升温过慢,浪费时间。综合实际情况以及上述分析,本组成员决定将加热电压设置为4V。 PID炉温控制参数选择及理由 表1 PID炉温控制参数 选取理由 周期:由于温度滞后性较大,因此周期应当大一些。此处本组采用了推荐值0.2s。 K P:由实际经验可知,K P的最佳范围在0.5-1.5之间。此处本组取了中间值1。 T I:实际操作过程中,本组同学发现若T I较小,超调量就会很大。所以这里将T I取得大一些,设置为20s。T D:小组成员发现炉温滞后现象非常严重,因此T D不得不调大一些,取成0.9s。

道路工程测量方案

309国道(K0+000.16)—规划十二路(K7+778.994) 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临汾规划三街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4) 二、工程概括: (4) 2.1、规划三街道路 (4) 2.2、编制依据: (4) (1)道路工程 (5) (2)隧道工程 (5) (3)综合管廊 (6) 三、测量人员、测量仪器及工具配备 (7) 四、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7) 五、施工控制测量 (7) 5.1平面控制测量 (7) 5.2高程控制测量 (9) 六、基坑施工测量 (10) 6.1基坑边线放样 (10) 6.2基坑标高点的引测 (10) 6.3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11) 七、路基施工测量 (11) 7.1线路中边桩测量放样 (11) 7.2填方路段 (12) 7.3挖方路段 (12) 八、路面施工测量 (12) 8.1路面基层施工测量 (12) 8.2路面面层施工测量 (13) 8.3路缘石、边坡与边沟施工测量 (13) 九、施工测量精度的保障措施 (13)

十、测量注意事项 (15) 10.1、平面控制测量 (15) 10.2、高程控制测量 (15) 10.3、仪器管理 (15) 十一、安全措施 (16)

一、编制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18314-2001)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5)规划部门提供的高程控制点。 (6)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二、工程概括: 临汾河西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部,距离山西省省会太原市30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6度,东经110度50分,海拔420米-457米。本项目地处临汾市区河西区,在临汾市市区总体规划53平方公里范围内。周边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非常便捷。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便捷。 本项目位于起点为现状309国道,终点为规划十二路,该工程是河西新城规划路网中的南北向主干路,规划道路南侧直通迎宾大道,向北连通309国道,工程全长7.778km。 2.1、规划三街道路 规划三街道路工程(K0+000.161-K7+778.994)施工共分为三个部分,即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管廊工程。 2.2、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设计车道数:双向8车道; 3、设计车速:50km/h; 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路基测量方案 1、原测量控制网(点)的复测 开工前对建设、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按原测设的网型和等级,并按《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复测。复测和计算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其点位才能使用。 2、控制系统的建立 针对本标工程的特点,建立现场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于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测量的控制。 3、水准测量 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观测时应使用双仪高法,并采用两个以上的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 二、路基土石方开挖

1、路基开挖基本要求 ⑴挖方顺序与挖方方法要与其它施工工序相互配合,对历史文物、自然保护区,应予以保护,不得对邻近的设施及其正常使用产生破坏干扰。要教育职工,一旦发现历史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及时通知文物单位和监理工程师。 ⑵开挖中挖出的适用材料尽量予以利用,不得废弃。非适用材料应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指定或同意的弃土场位置予以废弃。弃方不得弃入或侵占可耕地、农田、灌溉渠和河道。 ⑶开挖中应避免超挖。当路基面发生超挖时,应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材料回填并压实。 ⑷路基挖方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后,如有还有不适用的材料,应按监理工程师要求的宽度和深度继续挖除。为此而产生的超挖部分,必须以标准的材料回填,并应测量必要的断面报告监理工程师批准。 ⑸挖出的适用材料和非适用材料严格分开,非适用

材料应运至业主指定弃方场废弃,不得乱弃。 ⑹深挖路堑的边坡应严格按图纸坡度施工,若 实际地质与勘探的地质资料不符,应即时提供修 改意见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三、路基填筑 1、施工准备 在路基填方施工前,需要认真做好测量放样,清理现场,场地排水等准备工作。 2 路基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⑴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要求加密坐标点、水准点控制网,对 重要的控制桩进行加固保护。在开工之前对导线、 中线及高程进行复测。根据设计文件及所要求的精 度,对路基桩号及原地面标高进行复测。施工时全 段每100m 设置一个中心桩,曲线段加密至20m 一 个中心桩:每200m 设一临时水准点。各流水作业段

道路工程测量要求

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工程名称:市政配套道路工程 工程编号:09LL01-S054 工程地点:上海市宝山区 设计阶段:工可 测量阶段:详细测量 委托单位: 委托人: 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 所总工程师: 委托日期:

一、测量围 本工程研究围:一二八纪念路,西起新二路,东至规划二路,道路全长约682m。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5m。 规划一路,北起一二八纪念路,南至斜塘河,道路全长约182m。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红线宽度为24m。 工程围共包括两个交叉口:一二八纪念路、新二路交叉口及一二八纪念路、规划一路交叉口。 二、技术标准 1.《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90) 2.《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3.《城市测量规》(CJJ8-99) 三、工程测量的控制系统 1、平面采用上海坐标系,引用城市坐标导线点布设一级导线控制网。坐标系由建设单位提供。 2、高程采用淞高程系,高程控制网精度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精度。 四、中线测量 按规划提供的道路中心线的控制坐标进行实地放桩,定出线路的起点、终点和转角点,以及曲线的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点。在测量过程中,实测线路与横向相交的道路、河道、各种地下和地上管线的里程、交角、交点坐标。如横向道路为规划道路,按规划中心线坐标定线并加桩;

如横向道路为已建道路,按老路实地分中并加桩。埋设固定桩,如控制桩间距大于300m,则需进行加桩,并保证2个桩之间能够通视,对线路中的控制桩须进行护桩,绘点之记,以便施工时交桩或恢复中线。 五、地形测量 1、测量容 对道路规划红线两侧各20m围以的地形进行修测(特别是金钟路~北翟路南侧区域)。 2、横向道路测量围 对与设计道路相交的横向道路进行修测,修测围为:宽度为横向道路规划红线两侧各20m以,长度以交叉口交点为基准沿横向道路中心线前后各80m。 3、测量要求 比例按1:500。实测地下、地上管线,建筑物以及地貌、地形、地物,并符合测绘总局制定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当线路与重要的管线、架空线相交时,须测量管线标高。线路红线围的浜塘需测出浜、塘底标高及淤泥厚度。 六、纵断面测量 纵断面要求按设计中线逐桩进行,并检查里程桩号,一般间距为20米,遇地形起伏应加桩,反映地形特征。 七、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一般按20米间距实测,断面遇地形变化处应适当加密,宽度为红线两侧各10米。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1 施工前准备 (1) 测量放样:交桩后,即进行测量复核,复核中线、导线、高程,复核结果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即进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测设路基中线及边线、坡顶、坡脚及构造物控制桩,并在两侧引护桩。测绘路基横断面图,复核土石方工程量,编制施工工艺报送监理工程师核查审批。 (2) 清理和拆除:根据设计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用推土机、挖掘机等设备清理、掘除、移动、处理施工路段,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草皮、树根、耕植土等,并装运到指定地点按规定堆放或填埋;对于路基经过水田、池塘、洼地时,应先抽水清淤进行处理后再分层回填。 (3) 土工试验:在开工前取有代表性的土石混合料,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按技术规范进行综合毛体积密度试验,以确定材料的适用性,并将测试结果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作为回填质量控制依据。 (4) 试验路段:根据不同填筑材料结合施工路段情况,填筑试验路段以取得虚铺厚度、最佳机械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压实度、工序等施工技术参数,并将试验结果报请监理工程师认可,用以指导不同路段填筑。 2 路基土方开挖 在路基挖方正式施工前至少28天,将施工复测报告上报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在得到正式批准通知书后立刻进行挖方施工。 2.1 开挖前按照设计图纸放出开挖轮廓线、截水沟、坡顶等标志桩。 2.2 开挖前作好开挖区的排水设施,并好防渗工作。 2.3 土方自上而下分层开挖,运距在100米内由推土机直接推运。 2.4 利用挖方填筑路堤,弃方路段运到指定弃土场。 2.5 路基边坡按设计及规范规定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进行整修和防护,作到美观、协调、顺适。 2.6 挖至路床顶面时,超挖80厘米,用未筛分碎石予以置换,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10厘米。 2.7 高边坡开挖时与防护工程配合留出台阶,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及时修筑平台的排水沟。 2.8 及时修筑从路堑到路堤的过渡排水沟,保证路堤不因挖方地段排出的水而受损。 2.9 路基土方开挖采用纵向挖掘法、横挖法或混合开挖等方式,视具体情况进行选定

缓和曲线测设实验报告

实验11 带缓和曲线的曲线测设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缓和曲线测设要素的计算 2.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里程桩号的计算 3.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的测设方法 4. 掌握用切线支距法,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的详细测设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测设要素和主点里程。 2. 测设带缓和曲线的曲线主点。 3. 用切线支距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4. 用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三、实验步骤简要 1.计算 ①按给定的设计数据计算测设要素:T H 、L H 、E H 、D H 、L Y 、q 、p 、T d 、β0 、β ②计算主点ZH 、HY 、QZ 、YH 、HZ 的里程桩号。 ③根据切线支距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数据。 ④根据偏角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数据. 2.测设步骤 1).主点测设 ①ZH 点的测设: 在JD i 上架设仪器完成对中整平,将望远镜瞄准JD i-1,制动照准部。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变换为0o00′00″。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从JD i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切线长T H ,得到直缓ZH 点,打桩定点。 ②HY 点的测设: 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从ZH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X 0得到垂足,在该垂足上用十字架定出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垂线,并从垂足沿该垂线方向量取Y 0得到HY 点,打桩定点。 ③QZ 点测设: 先确定分角线方向。当路线左转时,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 2 180α - ?

时,制动照准部,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为分角线方向。当路线右转时,顺时针转动照准 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2180α +?时,制动照准部,然后倒转望远镜,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 为分角线方向。 在分角线方向上,从JD i 量取外距E H ,定出QZ 并打桩。 ④HZ 点的测设 转动照准部,将望远镜瞄准JD i+1,制动照准部,望远镜定向。从JD i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切线长T H ,得到缓直点HZ ,打桩定点。 ⑤YH 点的测设: 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从HZ 点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向JD i 量取X 0得到垂足,在该垂足上用十字架定出垂线方向,并从垂足沿该垂线方向量取Y 0得到YH 点,打桩定点。 2)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①如图2-11-3所示,在ZH 或HZ 处置仪,完成对中、整平工作。按与偏角法测设圆曲线一样进行缓和曲线部分的测设。比较详测和主点测设所得的HY 点,进行精度校核。 ②圆曲线部分各点的测设须将仪器迁至HY 或YH 点上进行。这时需要先定出HY 或YH 点的切线方向。 ③仪器置于HY (或YH )点上,瞄准ZH (或HZ )点,水平度盘配置为b 0(当路线右转时,配置水平度盘读数为360°- b 0),旋转照准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并倒镜,此时视线方向即为HY (或YH )点的切线方向。 ④根据HY (或YH )点的切线方向,按无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一样测设圆曲线部分,直至QZ ,若通视条件好,可一直测至YH 点。比较详测和主点测设所得的QZ 、YH 点,进行精度校核。 四、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钢尺、皮尺、花杆、木桩、铁锤、测钎、十字架、竹桩、记录板、小红纸。 五、注意事项 1. 测设时注意校核,保证准确性和精度,尤其是主点位置不能错。 2. 切线支距法测设曲线时,为了避免支距过长,一般由ZH 点或HZ 点分别向QZ 点施测。

路基施工测量方法

一、施工测量的工作程序 1、首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施工控制网将路基中 轴线测设到地面上,再进行路基建筑物各特征点测设。必须遵守“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2、控制点恢复布设 恢复路线勘测所设导线点水准点,增设加密导线点水准点。当导线点的密度不能满足路基施工要求,可采用全站仪来加密控制点。当有的控制点在路基施工范围以内,则需要在该施工范围附近增设控制点,以便在原控制点被施工破坏后,使新增设的控制点仍能对路基施工进行有效控制。 3、路基中线恢复测量 可用全站仪进行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水平角的测设(放样);水平距离测设 4、纵断面测设 在线路中桩的平面位置确定后,按设计要求计算出各中桩地面的设计高程,并测设出该高程。中桩平面位置的测设和中桩高程的测设可独立进行,也可用全站仪(测距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同时测设(精度精确在5cm内)。

5、横断面测设 线路设计的横断面,主要包括路基和边坡。在复测工作结束后应马上对设计路基横断面进行测量并计算出路基实测工程量上报。在线路施工之前,首先把设计的边坡线在地面上标定出来,称为边桩放样,其次要把边坡和路基放样出来。横断面测设可采用抬杆法和全站仪测设法。横断面测量示例

二、路基施工测量方法 1、首先复核图纸和曲线要素,复核结果无误后,依据设计有关文件和技术交底书中提供的线路里程计算出相对应的中心坐标。计算资料两人分组计算,计算后比对结果无误后,在计算的放样数据准确无误后,方可作为放样的依据。计算时必须注意曲线断链的调整里程,高程计算时要注意该段路基在竖曲线的哪一处,该段有无加宽和超高,超高段上或超高渐变段上路基内外侧的坡度等,保证计算数据的准确无误。 2、采用坐标法配合计算器,准确放样出路基左(右)开挖(填)边线桩及该点标高,检查原设计图纸上的开挖边线是否足够,原征地界是否足够。并放出实际开挖(或填)边线桩,并在桩顶做出标识。? 3、对于填(挖)方原地面线与设计图纸不符、出入较大地段,需要变更的要及时将测量数据提供给工程部门。 高边坡路基在第一个台阶挖完成后,要用全站仪检查第一个平台的位置、标高、宽度是否正确,并依现地形特点放出下一个开挖边线的桩点位置。?4、当原地面被挖开后,在每一进尺下挖的过程当中,要详细记录第一个里程段土石变化点处的标高及该点至中桩的距离,为验工计价,变更增量,竣工结算积累第一手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