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 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

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5.2.2 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空旷地区、高地面10m高处的10min自动记录10年发

生一次的平均最大值。如气象台(站)的记录值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按规定进行换算。

5.2.3 接触网支柱及线索的风荷载应按使其产生最大风载的方向计算。

1.支柱风载按下式计算:

W

S =0.613×10-3υ·C

x

·F

(1)

或W

S =0.613×10-3υ2·C

x

(1+η)·F

(2)

2.线索单位风载按下式计算:

W

x

=0.613×10-6υ

2·C

x

·d (3)

式中 W

S

——支柱风载(kN);

W

x

——线索单位风载(kN/m);

C

x

——风载体型系数,按表1选用;

η——空间桁架背面的风载降低系数,按表2选用;

F——柱身迎风面的构件投影面积(m2);

d——线索直径或高度(mm);

υ——设计计算风速(m/s)。

5.2.4 接触网设计采用的覆冰厚度,应根据沿线

气象记录和运营经验确定,且取整数为0、5、10、15、20mm,接触线的覆冰厚度应为上述相应值的50%。

覆冰时的气温应按-5℃计算。

覆冰时的风速,除个别强风重冰区可按15m /s计算外,其余地区应按10m/s计算。冰的密度按00.9g/cm3计算。

5.2.5 接触网设计的各项气温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最高气温宜采用40℃;最高计算温度直为最高气温的1.5倍;

2.最低气温应按10年发生一次的平均最低值计算确定;

3.最大风速时的气温应按最大风速时的实际值和强风季节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综合确定;

4.吊弦和定位器正常位置时的温度直按最高计算温度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计算;

5.半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应比最高温度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小5℃。

5.2.6 按安装和维修条件进行接触网的有关验算时,其计算温变应为-5℃;计算风速应为10m /s;覆冰厚度应为零;安装或维修工人体重(包

括工具)可取0.8KN。

5.3 防雷、绝缘、接地

5.5.1 应根据雷电日及运营经验,按下列原则对接触网进行大气过电压保护:

1.吸流变压器的原边应设避雷装置。

2.重雷区及超重雷区,下列重点位置应设避雷装置:

1)分相和站场端部的绝缘锚段关节;

2)长度2000m及以上隧道的两端;

3)供电线或AF线连接到接触网上的接线处。

注:根据20年及以上的雷电日记录,用算术平均求得的平均值称该地区的雷电日N

轻雷区——N≤30d;

中雷区——30d

重雷区——60d

超重雷区——N>90d。

5.5.2 接触网绝缘水平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触网的绝缘泄漏距离,轻污区不应小于960mm,重污区不应小于1200mm;在实现V型综合维修天窗的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正线间分段绝缘子串的绝缘泄漏距离可相应增大为1200mm和1600mm。在无确切污秽资料的条件下,

应按重污区的要求设计。

2.接触网的空气绝缘间隙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

3.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的距离,正常情况不应小于2000mm,困难时不应小于1600mm。

5.5.3 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网带电体邻近的金属结构,应按下列原则接地:

1.接触网支柱宜采用集中接地方式。集中接地宜利用回流线或保护线作闪络保护地线;当成排支柱不悬挂回流线或保护线时,可增设辅助保护线或架空地线。零散的接触网支柱应单独接地。

2.距接触网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构(桥栏杆、水鹤、信号机等)均应接地。

3.下列接触网支柱及设备应作双接地,其中一个接接地板,接地电阻不应大于表2所规定的数值;另一个按本条第4款的规定接钢轨。

1)站台或其他人员活动频繁处的未设架空地线的钢柱;

2)开关、避雷器、吸流变压器等设备的底座;

3)架空地线下锚处。

4.接触网接地线在无信号轨道回路区段可直接接钢轨;在有信号轨道回路区段可直接接扼流变压器线圈中性点或串接火花间隙后接至钢轨。说明:1、污秽地区的绝缘子泄漏距离增大时,表中所列的空气绝缘间隙值可不增大。

2、在海拔超过1000m的地区,海拔每增高100m,表中空气绝缘间隙均应增大1%。

3、在已建成的低净空的隧道、跨线桥等建筑物范围内,采用正常间隙确有困难时,方可

采用表中困难值,重雷区及距海岸线10 km以内的区段的空气间隙应采用正常值。如确

有困难值时,则应相应采取防雷措施。

4、此表中的数据也适用于区间和站场平面设计。

表1 空气绝缘间隙值(mm)

相关情况正常值困难值

1 绝缘锚段关节两悬

挂点间隙

一般情况

(适用于任何海拔高度)

450 —吸流变压器处300 —

2 +25kV带电体距-25kV带电体间隙500 —

3 25kV带电体距固定接地体间隙300 240

4 25kV带电体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间隙350 —

5 受电弓振动至极限位置和导线被抬起的最高位置

距接地体的瞬间间隙

200 160 6 隔离开关引线、电连接线(包括跨另一支接触悬

挂时)及供电线跳线距接地体间隙

330 —

7 绝缘元件接地侧裙边距接

地体间隙(适用于任何海拔

高度区段)

瓷及钢化玻璃绝缘

100 75

环氧树脂绝缘元件50 50

表2 接触网设备及其邻近物接地装置的接地电

阻( )

类别接地电阻

开关、避雷器、吸流变压器10

架空地线

接触网钢柱30

距带电体5米以内的金属结构

5.4.1平面布置

5.4.1 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应保证运行良好,并结合近、远期的发展综合考虑。

当预留线路的路基土石方工程已经完成时,应预留车站软、硬横跨支柱的位置和容量。单线腕臂柱的位置和容量可不预留。

5.4.2 支柱位置应与车站信号机位置相互配合,不得影响信号显示。直线区段,在进站信号机和区间信号机的显示前方,同侧接触网支柱应按规定加大其侧面限界值;曲线区段,应按信号机和支柱的不同相对位置进行处理。

单线区段地形允许时,支柱宜设在信号机的对侧。

5.4.3 接触网道岔柱应设在标准定位位置,即常用单开道岔的道岔区线间距600 处。当地形不允许,道岔柱需设于非标准定位位置时,直使两工作支导线的交点靠近标准定位位置时的交点。

5.4.4 终端柱距车挡不宜小于10m。因地形限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支柱可没于线路的一侧。

5.4.5 接触网支柱跨距,应根据悬挂类型、曲线

半径,导线最大受风偏斜值和运营条件确定。

在最大设计风速条件下,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最大水平偏斜值,当电力机车受电弓工作宽度为1250mm时,不宜大于450mm。

接触网支柱最大允许跨距值,不宜大于65m。

山口、谷口、高路堤和桥梁等风口范围内的跨距应按设计标准选用值缩小5~10m,且最大跨距不宜大于50m。

绝缘锚段关节的转换跨距和分相装置所在的跨距应较正常跨距值缩小5~10m。

相邻两跨距之比,不宜大于1.5:1,桥梁、隧道口、站场咽喉等困难地段,不宜大于2.0:1。

5.4.6 在直线区段,接触线应按之字形布置,支柱处的拉出值宜采用200~300mm在曲线区段,应根据曲线半径不同,接触线由受电弓中心向外侧拉出150~400mm。

5.4.7 接触网锚段长度应根据补偿的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差确定。接触线的张力差不得大于额定张力的±15%,承力索的张力差不得大于额定张力的±10%,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长隧道内(包括隧道间无法布置锚段关节的隧道群),对新建隧道直预留锚段关节断面,

锚段长度不宜大于2000m;对既有线隧道,当末预留锚接关节断面,且改建困难时,锚段长度不宜大于3000m。

2.区间双边补偿时的最大锚段长度,一般情况不宜大于1600m,困难情况不宜大于1800m。

单边补偿的锚段长度,应为上述值的50%。

站场站线最大锚段长度可适当加长。

5.4.8 接触线工作部分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正线不宜大于6o;站线及接触线在非工作支部分改变方向时,不宜大于10o。5.4.9 直线区段,接触网支柱内缘至邻近线路中心线在轨面高度处的距离,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正线或站线必须大于2440mm;不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站线必须大于2150mm。

曲线区段,上述距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加宽。

采用大型机械养护、设计行车速度大干等于120km/h路段,当路基宽度允许或地形平缓,立杆处路基加宽、挡护工程量较少时,上述距离可根据大型养护机械种类酌情加大。

牵出线在线路路基宽度允许时,上述距离宜增为3100mm。

基本站台上支柱的内线距站台边缘应有不小于1500mm的轻型车通道。

5.4.10在牵引变电所、分区所所在车站的所址一例及铁路局分界处应设置接触网分相装置,在铁路分局分界处宜设置接触网分相装置。其位置的选择应满足电力机车运行、调车作业方便,供电线经路的合理及进站信号机位置和显示等要求,不宜设在大于6‰的大坡道地段。

5.4.11单线电气化区段,直在车站的一端(以电源侧为好)设绝缘锚段关节;并应装设隔离开关。

双线电气化区段,应能满足上下行分别停电、检修安全,实现V型天窗、反向行车的要求,按V型天窗的停电范围设绝缘锚段关节。并装设负荷开关或消弧电动隔离开关,纳入远动控制为宜。

绝缘锚段关节的位置可不受站场信号机位置的限制,但其转换柱的位置应设在最外道岔岔尖50m以外。

在有几个电气化车场的车站上,宜将每个车场单独电分段。

装卸线、旅客列车整备线及机车整备线,均

应单独电分段,并在该处装设带接地刀闸的隔离开关。

路外专用电化线路应单独电分段。

封闭的水鹤、到发线、安全线、牵出线、机车走行线等,不宜设接触网电分段。

5.4.12软横跨跨越股道数不宜大于8股,支柱容量允许时,宜选用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对易受装卸和其他机动车辆损伤的支柱,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4.13在装设吸流变压器的电气化区段,宜采用杆架式吸流变压器台。

5.4.14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的铁路平交道口的通道两侧应设限界门,其高度应为4500mm。

靠平交道左右两侧的支柱宜对称布置,并设防护桩。对称布置确有困难时,支柱距平交道中心不应小于10m。平交道口处不宜布置锚段关节,困难时也不应在其左右两侧设锚柱。

5.4.15接触网通过区段,线路两侧应根据需要置断电标、合电标、禁止双弓标以及接触网终点标和安全作业标。

5.5 支持结构与基础

5.5.1支柱容量应根据其工作条件,包括接触悬

挂类型、跨距、所在线路状况及气象条件等组合产生的最大效应确定。划分支柱容量等级,应从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等综合考虑。

5.5.2 钢结构杆件使用钢材的最小厚度,应符合表5.5.2的要求。钢结构宜采用热浸镀锌或热喷涂锌防腐。

5.5.3 钢结构杆件的长细比,不宜大于表3所列数值。

5.5.4 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5.5.5 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支柱顶部位移及硬横梁的侥度不应大于下列数值:

钢柱……………………………………………柱高

的 1/100

环形截面混凝土柱(腕臂支柱)……………

柱高的1/100

工字形截面混凝土柱(腕臂支柱)…………

柱高的1/150

工字形截面混凝土柱(软横跨支柱)………

柱高的1/100

硬横跨支

柱……………………………………柱高的 1/

150

铰接硬横跨硬横

梁……………………………梁跨的1/200

刚接硬横跨硬横

梁……………………………梁跨的1/360 5.5.6 支柱基础的形式,应根据支柱构造、材料、地质条件。安装方便等因素确定,软横跨钢柱宜采用现场浇注的混凝土基础;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宜采用整体式基础。

5.5.7 钢柱基础项面宜高出路基面200mm

5.5.8 接触网锚柱拉线理入土中的拉线棒,应镀锌并徐沥青等防腐,直径不得小于25mm。

5.5.9 接触网下锚斜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不得大于60o。

5.5.10锚固在混凝土中带楔块的地脚螺栓,其锚固深度,在桥上不应小于500mm,其他情况下不宜小于15d(d为铺检直径)。钱桂孔内应慎注强度等级不低于M20的水泥砂浆。

5.6 附加导线

5.6.1选择单独架设的附加导线经路时,应少占农田,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并应考虑与邻近设施

的相互影响。

5.6.2 附加导线锚段长度不宜大于2000m,在曲线区段、高度或跨距相差悬殊的地区和重冰区可适当缩小。

5.6.3 附加导线对地面及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3的现定。

5.7 接触网工区

5.7.1接触网工区宜管辖四个区间,在隧道密集的区段宜管辖两个区间,枢纽及区段站等大站内可设置接触网工区。

5.7.2 接触网工区位置宜选择在管辖范围适中、变电所所在站或较大的车站站房附近,并应选择与公路衔接及作业车岔线出岔较方便的处所。5.7.3接触网工区应配备接触网检修作业车一辆(包括平板车一辆)。并直配备客货两用汽车一辆。

5.7.4接触网工区应配备适量的日常维修和事故抢修用的设备。工具和器材。

表3 附加导线对地面及相互间距离(mm)

序号相关情况供电线、自藕

变压器供电

线、加强线、

捷接线

回流线、自藕

变压器中线、

保护线、架空

地线

1 导线最大弛度时距

地面的高度居民区及车站站台处7000 6000 非居民区6000 5000

车辆、农用机械不能达到的山

坡峭壁、挡土墙和岩石

5000 4000

2 导线距离峭壁、挡

土墙和岩石

无风时1000 500 计算最大风偏时300 75

3 导线跨越铁路时跨越非电化股道(对轨面) 7500 7500

跨不同回路电气化股道(对承

力索,无承力索时对接触线)

3000 2000

4 不同相、不同分段

两导线悬挂点间距

离水平排列2400 垂直排列2000

5 与建筑物间的最小

距离导线与建筑物间的最小距离

(计算最大弛度时)

4000 2500

边导线与建筑物间的最小距

离(计算最大风偏时)

3000 1000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0-12-21发布2000-04-01实施

1 总则

1.0.1 为统一铁路电力牵引供电系统隧道内接触网设计的技术标准,使设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经济合理和方便维修,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铁路网中标准轨距铁路,牵引网采用单相工频(50Hz)交流制,接触网额定电压为25kV,设计行车速度不大于140km/h的电力牵引供电工程隧道内接触网设计。

1.0.3 工程设计中选用的设备应能满足隧道内

电力牵引的要求,并应积极推广采用技术可靠、工艺成熟、经济合理的新设备、新材料。

1.0.4 隧道内接触网设计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污秽程度等合理确定,并应满足所通过的机车车辆和装载货物建筑限界的要求。

1.0.5 隧道内接触网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接触网设计条件

2.1 气象条件

2.1.1 隧道内接触网设计的气温取值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隧道内接触网设计气温应依据隧道长度及该钱皮在隧道内的长度确定。当2/3铺段长度及以上位于长度大于2000m的隧道内时,设计气温可按比隧道外接触网设计气温最低值高5℃,最高值低10℃取值;其余情况可与隧道外接触网设计气温取为一致。

2.1.2 隧道内接触网的最高计算温度直为所取最高设计气温的1.5倍。

北邮通信网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通信网概述 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答: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 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电信 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传输。 反变换器:将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噪声源:系统内各种干扰。 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答: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答: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硬件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由: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 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各种网络的拓扑结构图要掌握) 答:基本组网结构: 》网状网:优点:①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②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缺点:①各节点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②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如网中有N 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1/2*N(N-1)。 》星形网:优点:①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②线路利用率高;缺点:① 可靠性低,②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如网中有 N 个节点,则

综合接地网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沈阳市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第六篇第八册第七分册北站综合接地(2008年6月); 2、《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9-92; 4、《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475-92 5、本单位施工的上海地铁、北京地铁、深圳地铁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总结; 6、国家和建筑行业现行有关地铁、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安全生产、行业管理的规范、规则、标准、文件; 7、沈阳市以及沈阳市地铁建设指挥部有关规定、规则和管理办法; 8、车站现场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和资料,本单位的施工装备和施工能力。 二、工程概况 本综合接地网只包括接地母排以下的部分,综合接地网为变电所供电设备、车站机电设备、通信信号等弱电设备、公用设施金属管道及金属构件等的接地。由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均压带、接地引上线、接地母排构成。水平接地体、水平均压带、接地引上线均采用TC505(50×5紫铜排),垂直接地体采用SRB212(Φ25L=2.5m纯铜接地棒),接地母排采用850×100×10 、1300×100×10(含紧固件)的紫铜排,止水板采用350×350×5(紫铜板),复合绝缘热缩带采用FJRD-50P(厚1.4mm),接地连接电缆DWZA-YJFY-11×240,电缆头CIAC-TSY-1/1×3。接地电阻不大于0.5欧姆。接地体间采用放热绝缘焊接。

详见图2-1沈阳北站站综合接地网示意图。 三、综合接地网施工方案 3.1 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 原材料要求:铜排、铜棒、电缆需有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 元件定位:施工前应对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等元件进行测量定位,经测量监理复测确认无误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施工场地:提前做好基坑防排水工作,保证基坑的无水作业,基坑开挖深度需达到设计深度,并对基坑底进行修整。 3.2 施工工艺 水平接地体、水平均压带均采用TC505(50×5紫铜排)。水平接地体与水平均压带位于同一水平面,埋设深度约为底纵梁底以下0.6m,如无底纵梁,则在垫层底以下0.6m。水平接地体铜排立放,沿车站环向布置,水平均压带铜排平放,将水平接地体内部分成6m×10.15m网格。 详见图3.2-1综合接地网平面布置图。 垂直接地体采用SRB212(Φ25L=2.5m纯铜接地棒) ,间距为6m,埋深为2.5m。施工时直接打入地下,使其与土壤密切接触。再用电阻率低的土壤回填夯实。详见图3.2-2垂直接地体敷设断面示意图。 图3.2-2垂直接地体敷设断面示意图

化工现场通用仪表接地规范知识

接地的自控设备如:仪表盘、仪表柜、仪表箱、DCS/PLC/EDS的机柜和操作站、仪表供电设备、电缆桥架、穿线管、接线盒及铠装电缆的铠装层,以及控制室内的防静电地板。 一般来讲,使用DC24V为电源的现场仪表、变送器等无特殊要求的可不作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的方法 现场仪表桥架、穿线管应每隔30m用接地线与已接地的金属构件相连。特别要指出的是,现场接地绝不能利用储存、输送可燃性介质的金属设备、管道以及与之相连的金属构件进行接地。 控制室的仪表自控设备、机柜、仪表盘等应单独设置保护接地汇流排。其接地体可与电力系统的接地体共用。 仪表保护接地连接线标识颜色为绿色。 二、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本质安全接地。 1、信号回路接地 在非隔离的信号系统中,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信号参考点。即进行信号回路接地。通常为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使用非隔离的信号系统设计中一般的首选方法。在运行时,系统受到干扰的情况极其少见。 在隔离的信号系统中,隔离信号可不接地。这里指的隔离是每一个输入/输出信号与其他输入输出信号的电路是绝缘的。做到电源独立、

相互隔离、参考点浮空。在回路较多的系统,不要轻易使用这种方法。 在控制内应设置信号及屏蔽接地汇流排。 接地线颜色标识为黄/绿线。 2、屏蔽接地 电缆的屏蔽层、排扰线应作屏蔽接地。 在强雷击区,室外架空不带屏蔽的普通多芯电缆,备用芯应屏蔽接地。主要是为了避免雷电在信号线路感应出高电压。 现场接线箱内,端子两侧的电缆屏蔽线应在箱内进行跨接。 同一信号回路,同一屏蔽层应该单点接地。 一般屏蔽接地应在控制室一侧接地。 在控制内应设置信号及屏蔽接地汇流排。 接地线颜色标识为黄/绿线。 3、本质安全接地 齐纳安全栅的汇流排必须与直流电源公共端相连(主要是保证当电源故障时能够对危险场所进行保护)。其汇流排或导轨作本安接地。 在控制内应设置本安接地汇流排。 接地线颜色标识为兰/绿线。 工作接地的方法 信号及屏蔽接地汇流排、本安接地汇流排通过各自的接地线接至工作接地汇流排。

小区宽带接入网设计

小区宽带接入网设计 内容摘要:宽带接入技术一种比较新兴的技术叫做ADSL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在上网需求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在小区建设中最困难得是铺设光缆,给工程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种状况,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ADSL技术.介绍了ADSL的基本理论,住宅小区网络需求出发,采用了ADSL 技术在利用原有小区内部电话线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宽带小区的前景很好.简述了小区宽带接入的一般要求、目标和设计原则,研究了基于ADSL宽带接入技术的实现方案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工程拓扑图形,获取高速度和IP在用户的分布。 关键词:ADSL、小区、宽带 前言 现在信息时代已经来临,除了传统的电话,传真,数据通信的需要,如计算机通信,高速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电子邮件地址和多媒体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通信网络方面,在我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传输网络,主次干线和大中城市的电话中继线有一个数字,Internet基本实现交换网络已基本实现了程序的程序控制,数字,和访问网络,人们常说客户网络的发展相对缓慢。网络和交换网络的快速发展,接入网的快速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由于接入网是通信网络建设的技术复杂,实现困难,投资成本高,影响广泛,是一个关键的一部分,所以接入网成为通信网络建设的困难。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常用的宽带接入网技术,与社区规划和宽带接入网的几种类型的设计。综合住宅用户,可靠和安全的网络业务,高速宽带上网,局域网互连,并基于宽带接入网的其他业务。 1需求分析 1.1 小区宽带入网的特点和需求 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导致人们对智能化住宅要求的增长,宽带小区的建设已成为电信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甚至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重心。所有用户的需求是技术开发和实施指南,不同用户需求的宽带接入,接入业务组件和服务的要求也不同。 对互联网接入用户的数据的主要业务,如网页浏览,文件下载,数据服务等,具有明显的非对称TDD,而不是延迟和延迟变化敏感。但视频业务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会产生持续的向下流动,更加加剧了业务流的不对称性。 因此,个人用户接入业务构成主要由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数据和少量低转速的实时交互流。 宽带接入小区后,宽带小区网络有着独特的需求和特点:

接地网施工技术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主网施工流程图 (2) 四、施工工艺总体要求 (2) 五、施工组织安排 (4) 六、主要施工方法 (4) 1.施工准备 (4) 2.施工方法 (4) 七、质量控制 (8) 1.质量控制目标及要求 (8) 2.质量检查 (8) 3.创优措施 (9) 八、安全文明施工 (11) 九、接地工程施工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12) 十、成品保护措施 (13)

一、编制依据 1、《1000kV晋东南(长治)站扩建工程管理实施规划》 2、《1000kV晋东南(长治)站扩建工程创优实施细则》 3、《1000kV晋东南(长治)站扩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6、1000kV 变电站接地技术规范(Q/GDW 278-2009)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5年版)》 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08年版)》 10、《关于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的通知》(基建安全〔2007〕25号) 11、《关于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基建质量〔2010〕322号) 1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库(2009版)》 13、1000kV晋东南(长治)站扩建工程图纸《防雷接地》卷册 二、工程概况 本站接地设计形式采用网络式接地网,本次扩建经计算并考虑与前期一致,主地网水平接地体采用-70×10热镀锌扁钢,垂直接地极采用D50的热镀钢管,水平接地网埋设深度为 1.0m,接地网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各继电小室接地干线为-40×4铜排。本期扩建部分接地网应与上期地网可靠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地网。终期接地电阻值为0.101欧姆。

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G-003-2010 中国移动综合接入网工程 设计规范 T h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 C C 版本号:1.0.0 2011-6-24发布2011-6-24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 I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4.系统架构 (4) 4.1概念 (4) 4.2系统组成 (5) 4.3接口 (5) 4.4承载业务 (5) 5接入方式 (6) 6系统设计 (7) 6.1PON系统设计 (7) 6.2PTN、MSTP/SDH系统设计 (12) 6.3WLAN系统设计 (12) 7网管系统 (14) 7.1网管功能要求 (14) 7.2网管系统设计 (14) 8设备配置及安装要求 (15) 8.1设备配置要求 (15) 8.2安装要求 (16) 9接入光缆设计 (20) 9.1光缆网结构 (20) 9.2光缆引入方式 (21) 9.3主干光缆设计 (22) 9.4配线光缆设计 (24) 9.5入户线缆设计 (25) 9.6缆线敷设及成端 (26) 9.7配线设施设置原则 (29) 9.8配线设施安装要求 (30) 10接入管道设计 (30) 10.1管道路由 (30) 10.2管道容量 (31) 10.3管材选型 (31) 10.4管材弯曲与波长 (32) 10.5管道埋设 (32) 10.6人(手)孔设置 (33) 11系统技术要求 (34) 11.1网络传输性能指标要求 (34) 11.2设备技术性能要求 (36) 12环境与接地要求 (50) 12.1环境要求 (50) 12.2接地要求 (51)

接触网基础知识

一、填空:(将正确答案填在空格上,1×20=20分) 1、目前我国电气化铁道采用的牵引供电方式主要有直接供电、BT 供电、AT 供电 三种方式。 2、我国电力机车受电弓静态最低工作高度是 5183 mm 。 3、接触线型号TCG110中,T 表示 铜接触线 。 4、承力索型号TJ-120中,TJ 表示 铜绞线 。 5、悬式绝缘子按连接件的状态分: 耳环式绝缘子 和杵头式悬式绝缘子两种。 6、绝缘子的电气性能常用干闪电压、湿闪电压、 击穿 电压表示。 7、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接触线 不得 有接头和补强。 8、隔离开关一般可开、合不超过 10 km 线路的空载电流。 9、节点5相当于腕臂柱结构中的 中间柱 装配。 10、带 接地闸刀 的隔离开关为经常操作的隔离开关。 11、接地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分为 工作 接地和保护接地。 12、接触网补偿装置由自动调节线索张力的 补偿器 及制动装置两部分组成。 13、拉出值计算公式: 。 14、横向承力索均选用 19 股GJ-70镀锌钢绞线。 15、混凝土各组成材料之间用量的重量比例称为 配合比 。 16、接触网滑行试验分两步进行,即 冷滑和热滑 17、节点8用于软横跨横向 电分段 。 18、隔离开关型号D GW 354 中,35表示 额定电压 。 19、接触网钢柱,金属支持结构及距接触网带电部分 5m 以内的所有金属结构均应接地。 20、图例符号表示 全补偿 下锚。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绝缘子按结构可分为( D )绝缘子。 A 、棒式和悬式 B 、针式和悬式 C 、针式和棒式 D 、棒式、悬式和针式 2、弹性链形悬挂吊弦布置由定位点到第1根吊弦的距离为( B )。 A 、12m B 、8.5 m C 、8 m D 、4 m 3、锚柱斜拉线对地夹角一般为( C )。 A 、300 B 、400 C 、450 D 、600 4、链形悬挂的接触线是通过( A )悬挂在承力索上。 A 、吊弦 B 、支柱 C 、支持装置 D 、电连接 5、接触网的非正常供电方式是( C )。 A 、单边供电 B 、双边供电 C 、越区供电 D 、AT 供电 6、坠砣块应叠码整齐且其缺口相互错开( D )。 A 、30° B 、60° C 、90° D 、180° 7、我国电力机车使用的受电弓静态最高工作高度( A )mm 。 A 、 6683 B 、 6500 C 、 5183 D 、7000 8、节点10相当于锚段关节中( B )的装配。 A 、锚柱 B 、转换柱 C 、中心柱 D 、中间柱 9、在极限温度时,吊弦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 B )。 A 、1/2 B 、1/3 C 、1/4 D 、1/5 10、限界门的吊板下沿距地面的高度应为( A )米。 A 、4.5 B 、5 C 、5.5 D 、6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图例符号 30°表示土壤安息角为30°。 ( √ ) 2、避雷器接地侧接地属于防护接地。 ( × ) 3、在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中,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标准值为200mm 。( × ) 4、图例符号 + 表示支柱处路基为填方。 ( √ ) 5、隔离开关倒闸作业人员安全等级不得低于四级。 ( × ) 6、纵向电连接起到并联供电的作用。 ( × ) 7、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 √ ) 8、节点8用于软横跨横向绝缘电分段。 ( √ )

现代通信网综合练习题_含答案(北邮)

1、通信网的硬件构成要素有___终端设备___、__传输链路___和_交换设备_ 。 2、通信网按服务范围可分为__本地网_、__长途网__和_国际网___ 。 3、通信网的基本结构有_网形_、星形_、_复合形_、_总线形_、_环形_、_树形_和_线形_。 4、支撑网包括_信令网__、_同步网__和__管理网___。 5、业务网即用户信息网,按功能又可分为用户接入网、交换网和传输网三部分。 6、电话网的接续质量通常用接续损失和接续时延来衡量。 7、本地网的类型有特大和大城市本地网和中等城市本地网。 8、本地网的网络结构有_网形网__和__二级网__两种。 9、路由按呼损分有_高效路由__和_低呼损路由__两种。 10、路由选择结构有_有级选路结构___和___无级选路结构____两种。 11、SDH的基本网络单元有__终端复用器___、__分插复用器__和_数字交叉连接设备___。 12、现阶段我国SDH传输网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省际干线层、省内干线层、 ___中继网层面___和用户接入网层面。 13、点线图中点的度数是__与之关联的边的个数__。 14、点线图中的路径是__无重复边的链路___。 15、正则图是__所有点的度数相等___。 16、树的定义是无回路的连通图,只有连通图才有支撑树。 17、具有n个点的树共有n-1 个树枝。 18、B-ISDN业务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交互型业务和分配型业务。 19、ATM的信息单元叫做信元,固定长度为53字节,其中信头为5字节。 20、B-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配置中,U B接口的标准速率为155Mbit/s 和622Mbit/s 。 21、ATM交换包括__ VP交换____和__ VC交换___。 22、ATM交换的缓冲排队方式有__输入缓冲排队方式___、__输出缓冲排队方式______ 和___中央缓冲排队方式______。 23、接入网的三种主要接口类型是用户网络接口、业务节点接口和维护管理接。 24、利用分层模型可以将接入网的传送网划分为电路层、传送通道层和_传输媒介层_三个层次。 25、业务节点接口主要有两种,其一是__模拟接口(Z接口)_,其二是_数字接口(V5接口) 26、ADSL系统将双绞线对上的频谱分为三个,分别是___双向普通电话业务_____、______ 上行信道_____________和下行信道。 27、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有___星形_____、__总线形____和___环形___三种。 28、HFC是一种以模拟频分复用技术为基础,综合应用___模拟___和__数字传输__传输技术、光纤和同轴 电缆基础、射频技术及高度分布式智能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络,是____ CATV ______网和___电话网_________网结合的产物。 29、按网络覆盖范围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成___广域网__、_城域网___和__局域网___。 30、一般将城域网的结构分成3层:__核心层____、_汇聚层___和__接入层__。 31、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_ ADSL _、__ HFC_、_ FTTX+LAN __和_无线宽带接入__等。 32、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分成两大类,即:_内部网关协议(IGP)_和_外部网关协议(EGP)。 33、信令网由__信令点__、_信令转接点____和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

光接入网现场验收内容及标准

光接入网现场验收内容及标准

光接入网现场验收内容及标准 一、光缆验收规范 1、管道光缆敷设 一)敷设管道光缆的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在孔径90mm 及以上的水泥管道、钢管或塑料管道内,应根据设计规定在两人(手)孔间一次性敷设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子管。 三)子管不得跨人(手)孔敷设,子管在管道内不得有接头。 四)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一般为200~400mm;本期工程不用的管孔及子管管孔应及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封堵。 五)光缆敷设前应按“8”字盘放,管井边缘要做好保护,防止光缆外皮被刮破。 六)光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照设计要求的A、B端敷设光缆。 (2)敷设光缆时的牵引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3)光缆在各类管材中穿放时,管材的内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 倍。 (4)光缆出管孔150mm 以内不得做弯曲处理。 (5)管道光缆根据接入需要按设计要求进行中间人孔预留。光缆余长应在人孔内盘放并固定。 (6)敷设后的管道光缆在人(手)孔内应排列、固定整齐。光缆在人(手)孔内子管外的部分应按设计要求保护。 (7)管孔及子管管孔均应按设计要求的材料进行堵塞。 (8)光缆在每个人孔内应按设计要求或建设单位的规定做好标志。 2、埋式光缆敷设 一)直埋光缆埋深应满足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具体埋设深度应符合上表的要求。光缆在沟底应自然平铺状态,不得有绷紧腾空现象。 二)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平行或交越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光缆可同其他通信光缆同沟敷设,同沟敷设时应平行排列,不得重叠或交叉,缆间的平行净距应≥100mm。 四)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充气的光缆在回填土前必须做好保气工作。 (2)先填细土,后填普通土,且不得损伤沟内光缆及其他管线。 (3)市区或市郊埋设的光缆在回填300mm细土后,盖红砖保护。每回填土约300mm处应夯实一次,并及时做好余土清理工作。 (4)回土夯实后的光缆沟,在车行路面或地砖人行道上应与路面平齐,回土在路面修复前不得有凹陷现象;土路可高出路面50~100mm,郊区大地可高出150mm左右。 3、架空光缆敷设 一)架空作业一定要注意好高空作业安全保护。 二)架空光缆敷设后应自然平直,并保持不受拉力、应力,无扭转,无机械损伤。 三)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光缆的挂钩程式。光缆挂钩的间距应为500mm,允许偏差±30mm。挂钩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应安装齐全、整

北邮《现代通信网》期末复习题含答案+阶段作业汇总

现代通信网-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所谓通信系统就就是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递信 息的系统,也叫电信系统。 2、通信网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构成要素就是终端设 备、传输链路与交换设备。 3、若按服务范围分,电话网通信网可分为本地网、 长途网与国际网。 4、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网形、星形、复合形、 总线形、环形及线形、树形。 5、未来的通信网正向着数字化、综合化、智能 化与个人化的方向发展 6、电话通信网通常由用户终端(电话机)、传输信道 与交换机等构成。 7、我国电话通信网由长途电话网(长途网)与本地电 话网(本地网)两部分组成。 8、二级结构的本地网,有分区汇接与全覆盖两种结 构。 9、按组成路由的电路群的个数,路由可分为直达路 由与汇接路由两种。 10、路由选择计划有固定选路计划与动态选路计划 两种。 11、动态选路方法有时间相关选路(TDR)、状态相关 选路(SDR)与事件相关选路(EDR)三种。 12、 B-ISDN的业务分为两大类,分别就是交互型业务 与分配型业务。 13、 B-ISDN的信息传递方式采用异步转移模式 (ATM)。 14、 ATM交换包括VP交换与VC交换。 15、 ATM协议参考模型的三个平面包括用户平面、控 制平面与管理平面。 16、 ATM交换的缓冲排队方式有输入缓冲排队方式、 输出缓冲排队方式与中央缓冲排队方式。 17、TCP/IP协议就是IP网络的基础与核心。 18、宽带IP城域网的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与接 入层三层。 19、路由器按位置划分有核心路由器与接入路由器。 20、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SNI)与用户网络接口 (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与传 输设施)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 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21、接入网的业务节点接口主要有两种,模拟接口(Z 接口)与数字接口(V5接口)。 22、根据传输设施中就是否采用有源器件,光纤接入 网分为有源光网络 (AON)与无源光网络 (PON)。 23、无源光网络(PON)的拓扑结构一般采用星形、树 形与总线形。 24、无线接入网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网与移动无线 接入网两大类。 25、无线局域网(WLAN)就是无线通信技术与计算机 网络相结合的产物。 26、 No、7信令网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 与信令链路组成。27、三级信令网由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低级信 令转接点(LSTP)与信令点(SP)三级构成。 28、我国No、7信令网就是由长途信令网与大、中城 市本地信令网组成。 29、我国数字同步网的基准时钟有两种:全国基准时 钟(PRC)与区域基准时钟(LPR)。 30、 TMN主要从三个方面界定电信网络的管理:管理 层次、管理功能与管理业务。 31、我国电信管理网的网络结构一般也分为三级, 并且在各级网管机构设置该级的网管中心,即全 国网网管中心、省级网网管中心与本地网网管中 心。 32、没有自环与并行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33、一般有两种距离测度方法,即欧氏距离测度与矩 形线距离测度。 34、具有n个点的树共有 n-1 个树枝。 35、排队系统的基本参数包括:顾客到达率、服务员 数目与服务员服务速率。 36、通信网络规划按时间跨度可分为长期规划、中 期规划与近期规划(滚动规划)。 37、通信业务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户预测、业务 量预测与业务流量预测。 38、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局所采用“大容量、 少局点”的布局已显得十分必要。 39、用户环路的配线方式有直接配线、复接配线与 交接配线。 40、两交换局间中继路由种类主要由费用比与局间 话务量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构成通信网的核心要素就是(C)C 交换设备 2、通信网的下列基本结构中可以采用自愈环的就是 (C)C 环形网 3、响度、清晰度与逼真度就是用来衡量电话通信网的(B)B 传输质量 4、我国电话网现在采用的等级结构为(B)B 三级 5、我国在二级长途网上采用选路方式为D)动态无级 6、话务量不允许溢出的路由为(D) A 低呼损直达路由C 基干路由 D A与C 7、电子邮件属于(B)B 消息型业务 8、 ATM网中VC交换就是(B)B VPI值、VCI值均改变 9、下列关于ATM的描述中,不正确的就是(C) C ATM网中,要进行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与流 量控制 10、二层交换机的特点就是(A)交换速度快,控制功能弱 11、路由器可以实现协议转换的层次为(D) D 物理层、链路层及网络层 12、下面所列接入网接口中,不属于用户网络接口的 就是(C)C V5、2接口 13、目前以太网接入的实现方式为(A)A FTTC与 FTTB 14、属于移动无线接入的有(C)C 蜂窝移动通信系 统 15、我国No、7信令网的级数为(B)B 三级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

PON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技术要求 (2013版)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013年7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 1 - 1.1 背景介绍 ....................................................................................................................... - 1 - 1.2 定义内容 ....................................................................................................................... - 1 - 1.3 编制依据 ....................................................................................................................... - 1 - 第2章PON系统网络架构 ....................................................................................................... - 2 - 2.1 PON系统位置与定界................................................................................................... - 2 - 2.2 PON系统配置模型....................................................................................................... - 2 - 2.3 PON系统承载业务分类............................................................................................... - 3 - 第3章PON系统设计要求 ....................................................................................................... - 4 - 3.1 PON系统承载业务方案............................................................................................... - 4 - 3.1.1 集团客户业务......................................................................................................... - 4 - 3.1.2 家庭宽带业务....................................................................................................... - 12 - 3.1.3 营业厅接入业务................................................................................................... - 13 - 3.1.4 WLAN热点业务...................................................................................................... - 14 - 3.2 PON系统网元部署..................................................................................................... - 15 - 3.3 PON系统传输距离测算............................................................................................. - 17 - 3.4 PON系统内容量测算................................................................................................. - 17 - 3.5 PON系统上联带宽测算............................................................................................. - 19 - 3.6 PON系统保护............................................................................................................. - 20 - 3.7 PON系统网管设计要求............................................................................................. - 25 - 3.8 光分路器设计要求 ..................................................................................................... - 27 - 3.8.1 总体原则............................................................................................................... - 27 - 3.8.2 分光方案对比....................................................................................................... - 27 - 3.8.3 分光器的部署原则............................................................................................... - 28 - 3.9 光缆线路设计要求 ..................................................................................................... - 29 - 3.9.1 光缆芯数的配置原则........................................................................................... - 29 - 3.9.2 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 - 30 - 3.9.3 共建共享模式下资源界面................................................................................... - 30 - 第4章网络配置要求...............................................................................................................- 30 - 4.1 QoS实现方式.............................................................................................................. - 30 - 4.2 VLAN划分原则............................................................................................................ - 31 - 4.3 IP地址规划原则........................................................................................................ - 32 - 4.4 安全和用户认证方式................................................................................................. - 33 -附录.............................................................................................................................................- 33 -

地网施工方案

地网施工方案 1.1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放线→沟槽开挖→接地体敷设→接地体焊接→测量接地电阻验收→土方回填→复测接地电阻 1.2分步施工: 1.2.1施工总体要求 1.2.1.1施工前必须熟悉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 1.2.1.2接地装置的金属构件应热镀锌防腐,水平接地网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接地模块;垂直接地体为离子接地棒,热镀锌角钢。 1.2.1.3接地网敷设采取以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为主的人工接地网,埋设深度为0.5m左右。 1.2.1.4主接地网外缘具围墙的距离为1m,距建设物的距离不小于1.5m。 1.2.1.5接地装置焊接时必须采用撘接焊,扁钢搭接长度≥2倍宽度。且最少三面焊接,焊渣及时清除,焊接后进行防腐蚀处理。 1.2.1.6离子接地棒的安装方法:离子接地棒采用垂直埋设,挖一个比接地棒直径稍大的洞,将接地棒垂直放入,再放细土回填夯实,用16m㎡的接地线与水平接地体连接。 1.2.1.7接地模块的安装方法:接地模块采用水平埋设,接地模块与水平接地体采用扁钢焊接,搭接长度为宽度的两倍,无漏焊、虚焊。焊接完毕后做防腐处理。 1.2.1.8镀锌角钢的安装方法:镀锌角钢采用垂直埋设,人工砸入地沟后与水平接地体采用三面焊接,无漏焊、虚焊。焊接完毕后做防腐处理。 1.2.1.9垂直接地体的埋设间距为其长度的2倍以上,并与接地模块交错敷设。 1.2.1.10地网与输气管道的连接方法:人工地网用扁钢引致输气管道处,

用半圆抱箍与抱箍焊接牢固,冷却后再将上下抱箍与输气管连接,连接前先将输气管用纱布打磨干净,锁紧后刷防锈漆处理。 1.2.1.11所有接地装置埋设完毕自测合格后,经监理方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回填先用细土将接地体完全掩盖,再回填其他土质,夯实后再回填下一层土。 1.2.2施工准备工作 1.2.2.1材料及工具 a.根据施工图做好扁钢、接地极等材料的计划,并报物资管理部按计划采购。 b.材料进场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合格资料,并报监理认可。 c.准备好合格焊条,作好焊条贮存工作,严防受潮。 d.施工机具配备,挖掘机、交流电弧焊机、十字镐、铁铲、铁撬、铁锤、洛阳铲。 1.2.2.2作业条件 a.施工场地符合施工要求。 b.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了解和熟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c.做好沟槽开挖时的排水工作。 d.检查好施工机械(或工具),保证满足施工要求。 e.做好施工人员安排计划,配置劳动力。 f.与土建做好沟通,尽量减少交叉作业,合理安排作业面。 1.2.3沟槽开挖 1.2.3.1测量人员根据接地施工平面布置图,放出扁钢的施工平面位置。

(精品)(通信企业管理)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阶段作业全

(通信企业管理)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阶段作业 全

一、判断题(共5道小题,共50.0分) (错误) 欧式距离测度适用于固定电话,考虑到用户线路沿着方格形街道铺设的情况。 1正确 1错误 知识点: 通信网络结构设计基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1 (错误) 度数为奇数的点的数目必为偶数。 1正确 1错误 知识点: 通信网络结构设计基础

学生答案: [] 标准答 案: A 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2 (错误) 主从同步方式各节点必须采用原子钟作为时钟源。 1正确 1错误 知识点: 第6章电信支撑网 学生答案: []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3 (错误)

No.7信令是一种数字式随路信令方式。 1正确 1错误 知识点: 第6章电信支撑网 学生答案: []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4 (错误) 交接配线的通融性要好于复接配线。 1正确 1错误 知识点: 第8章通信网络规划 学生答案: [] 标准答 案: A 得分: [0] 试题分10.0

值: 提示: 二、单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50.0分) (错误) 关于排队系统,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1顾客到达间隔时间的分布为负指数分布 1服务时间的分布为负指数分布 1系统只有一个服务员 1为损失排队系统(即时拒绝方式) 知识点: 网络流量设计基础 学生答案: [] 标准答 案: D 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5 (错误) 关于排队系统,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接地网施工方法

接地网施工方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工具 ①根据施工图做好扁钢、接地极等材料的计划,并报物资管理部按计划采购。 ②材料进场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合格资料,并报监理认可。 ③准备好合格焊条,作好焊条贮存工作,严防受潮。 ④施工机具配备,挖掘机、交流电弧焊机、十字镐、铁铲、铁撬、铁锤。1.2作业条件 ①施工场地符合施工要求。 ②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了解和熟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③做好沟槽开挖时的排水工作。 ④检查好施工机械(或工具),保证满足施工要求。 ⑤做好施工人员安排计划,配置劳动力。 ⑥与土建做好沟通,尽量减少交叉作业,合理安排作业面。 2.施工方法 2.1主接地网施工 ①水平接地网敷设之前,要求质检员认真检查开挖深度,并做好记录。 ②施工顺序:先放主干线,后放分支线,用于电缆沟的扁钢必须先调直20/00再焊接。 ③扁钢搭接长度不小于扁钢的2倍宽度,焊接高度同扁钢厚度,具体搭接方法及尺寸见图纸《防雷接地》中C810.201.E41.00-17-06号图纸。 ④接地网距离建筑物宜不少于1.5m。接地网干线应连成闭合体,其转弯处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要不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

⑤当扁钢相互交叉搭接,要求将一方向的扁钢弯起不少于2倍扁钢宽度的长度,然后与另一方向的扁钢一起焊接,搭接方法及尺寸见《全地防雷接地》中C810.201.E41.00-17-06号图纸。 ⑥横穿电缆沟的接地网干线,要求敷设在电缆沟下,而不要穿越电沟内,以防止沟内积水后严重腐蚀扁钢。 ⑦扁钢焊接要求设专人焊接,持证上岗。 ⑧焊接前应将扁钢端头外表面的污物清除,使之具有金属光泽。 ⑨焊缝应平正而无间断焊缝不得有夹渣气泡未焊透处及咬边等情况。 ⑩扁钢弯制:在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极连接的部位、接地网边沿角等位置敷设的扁钢需要进行弯制。 2.2垂直接地极施工 1.垂直接地极安装作业:成孔后,将长度为 2.5m的φ50钢管垫上厚木块轻敲将其打入设计深度,避免直接打击钢管,否则容易造成钢管弯曲或焊接接头脱落,而影响接地网施工质量。顶端露出150mm与水平接地体焊接。 2 垂直接地极与水平接地体的连接方式: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极采用焊接连接,并使用-30扁钢做抱箍固定。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牢固,无虚焊.如下图所示。 2. 3阴极保护系统的施工 1.检验阳极表面是否有油污、油漆等杂物,有则一定清除干净;电缆绝缘皮是否完好,接头是否牢靠。 2.阳极坑的开挖:坑的大小、深度应能保证阳极能够水平放置且阳极与地网在同一水平面上,坑的位置应保证阳极与地网的距离在0.5—1.0m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