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练习题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练习题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练习题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123 )。

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改革,怎样进行改革

D、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建设共产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 126 )被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十七大

B、党的十八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3、江泽民同志认为,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 129 )。

A、实现民族复兴

B、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C、发展生产力

D、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4、我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132 )。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六大

5、江泽民同志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 138 )。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党的政治纪律

C、坚持党的纯洁性

D、坚持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6、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 136 )。

A、坚持党的领导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全面深化改革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7、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 133 )

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公有制为主导地位

C、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非公有制经济是有益补充

8、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 131 )为最高标准。

A、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共同富裕

9、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129)。

A、坚持党的领导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两手抓,两手都硬

D、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0、下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的表述,错误的是( 126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126 )

A、实现共同富裕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坚持党的领导

D、消灭剥削

12、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 126 )。

A、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B、私营企业主

C、科学技术

D、制度创新

13、我们党始终坚持( 130 )的利益高于一切。

A、中国共产党

B、国家

C、人民

D、无产阶级

14、( 131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发展

B、富强

C、独立

D、民主

15、( 136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依法治国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以德治国

D、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江泽民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121 )。

A、纠正党的不良作风

B、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防范“四大危险”

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包括( 126 )。

A、广大工人

B、农民执政之基

C、知识分子

D、新的社会阶层

3、江泽民强调,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根本的衡量尺度,就是( 131 )。

A、人民拥护不拥护,

B、人民赞成不赞成

C、人民高兴不高兴

D、人民答应不答应

4、“三个代表”的相互关系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

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

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C、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5、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把社会主义( 135 )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生态文明

D、精神文明

6、江泽民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 138 )。

A、讲公正

B、讲学习

C、讲政治

D、讲正气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140—142 )。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D、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8、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 137、138 )。

A、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B、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

C、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D、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 142 )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途径,

A、物质基础

B、文化支撑

C、政治保证

D、社会基础

三、简答题

1、怎样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2、党的十五大报告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是什么?

四、论述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哪一个?为什么?

第10章 作业成本法同步练习题答案

第十章 作业成本法同步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 试述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从技术背景、社会背景、管理背景、成本管理和成本计算的需求、传统成本法的不足五个方面阐述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2.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它的基本理论由哪些内容构成?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 法,它是以作业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并以成本动因为基础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3. 什么是资源?什么是作业?什么是成本动因?试述他们的分类。 资源是支持作业的成本或费用来源,它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花费的代价;作业是企业为了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而消耗资源的活动或事项;成本动因是引起一项作业的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 4.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步骤是什么? 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将资源成本归集到各个作业成本库中、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最终成本对象。公式如下: 因总量 该作业成本库的作业动额 该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总某作业成本库的分配率= ∑=库中的成本数额某产品在各个作业成本某产品成本 5. 试述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对成本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建立成本责任 体系、有利于公司进行相关决策; 缺点: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仍然是以历史成本数据为基础,并且具有内部导向性,无法完全消除主观分配因素,因此与未来的战略决策缺乏相关性;同时,作业成本制度的执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也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全力支持,而且还需要收集与作业量有关的大量数据,并计入成本系统中; 由于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产品成本并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因此,作业成本法只能作为企业成本核算的补充方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数据,不能代替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6. 谈谈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哪些企业。 适用于制造业、物流企业、煤炭企业等间接费用较高的企业。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D 7、C 8、B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D 4、BCDE 5、ABC 6、ABCD 7、ABCD 8、AC 9、ABD 10、ABCDE

第六章思考题答案

第六章思考题答案 1.矩阵位移法和典型方程位移法有何异同? 答:两者基本思路和原理是相同的,都是以位移为未知量,通过“一拆一合”进行求解。所谓“一拆”是指将结构设法拆成具有已知“位移-力关系”的单元,便于各单元在发生位移和所给定荷载时的受力分析——单元分析。所谓“一合”是指将经单元分析的各单元重新组装成结构,在满足位移协调和结点平衡的条件下消除与原结构间的差别,获得求解位移未知量的位移法方程——整体分析。求得位移以后,利用已知的单元“位移-力关系”解决结构受力等计算问题。 不同点在于,矩阵位移法分析过程以矩阵方程形式来书写和讨论,分析过程统一简洁、便于编制程序用计算机求解大量未知数。从编写程序等方面考虑,一般考虑轴向变形。(典型方程)位移法是一种手算方法,未知量多了手算很困难,因此一般不考虑轴向变形。 2.何谓单元刚度矩阵e k ,其元素ij k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单元产生单元杆端位移e δ时,将单元杆端位移e δ和所需施加的单元杆端力e F 联系起来的联系矩阵称为单元刚度矩阵e k 。其元素ij k 的物理意义是:仅当产生单元j δ=1杆端位移时,在i 处所需施加的单元杆端力i F =ij k 。 3.为什么要进行坐标转换?什么时候可以不进行坐标转换? 答:一般来说组成结构的各单元方位可能不全相同,单元刚度方程是针对固接于单元的局部坐标建立的,因此为了组装成整体,需要将杆端位移和杆端力转换到统一的整体坐标内,以便建立位移协调和结点平衡的条件。正因如此,所以凡组成结构的单元方位均相同时,就不需要进行坐标转换了。 4.何谓定位向量?试述如何将单元刚度元素和等效结点荷载按定位向量进行组装? 答:在结构离散化时,将结点位移进行统一编码,在此条件下,由单元两端结点号确定其相应位移编码,按局部坐标下杆端顺序将位移编码排列而成的向量,称为定位向量。 按定位向量进行组装的规则如下:整体坐标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元素ij k ,假设单元局部位移码 i ,j 所对应的定位向量元素分别为 r ,s (设定位向量第 i 个元素为 r ,第j 个元素为s )则将ij k 送整体刚度矩阵的rs K 元素位置进行累加。将整体坐标单元等效结点荷载元素i F E ,送综合等效结点荷载矩阵r P 位置进行累加。如果将被约束(无位移)的位移码编为零,当定位向量对应元素为零时,相应元素不参加集装,这就是先处理定位向量集装方法。 5.如何求单元等效结点荷载?等效的含义是什么? 答:与位移法一样,在单元杆端无位移的情况下根据所作用的荷载由载常数确定固端内力,然后将固端内力反向即可得到单元局部坐标下的等效结点荷载,再根据单元的方位将局部坐标下的量向整体坐标上投影,即可得到整体坐标下的等效结点荷载。 所谓等效是指在此荷载下引起的结点位移,与原荷载作用下的结点位移相同。 6.当结构具有弹性支撑或已知支座位移时应如何处理? 答:设结点整体位移编码 r 所对应的“方向”有弹性支座,其对应的(广义)刚度为r k ,则只需将r k 送整体刚度矩阵rr K 位置进行累加即可。 设结点整体位移编码r 所对应的“方向”有已知支座位移0 r δ,当采用乘大数法进行边界条件处理时,将整体刚度矩阵元素rr K 乘以大数N ,将综合等效结点荷载矩阵元素r P 换

18毛概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复习上次课内容并导入新课】 世纪之交、前年更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如何坚持与时俱进,知难而上?如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如何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谷时,坚持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推向21世纪。让我们到本章中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真谛。 【讲授新课】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江泽民简介】 江泽民,男,汉族,1926年08月17日出生,江苏省扬州市人。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0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主要理论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评价:江泽民同志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 者。他目光远大、审时度势,总是从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他信念坚定、处事果断,总是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关键时刻具有作出果敢决策的非凡胆略和进行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他尊重实践、与时俱进,总是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坚持从党和人民活生生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寻找路子,脚踏实地而又开拓进取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他尊重群众、关心群众,总是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依据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和推动工作。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和大力发扬江泽民同志的这种优秀品格和高尚风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持之以恒地去学习、去工作、去奋斗。 1、时代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世情)苏东剧变;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影响。 2、实践基础: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的。 (党情) 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党的队伍整体性交接: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思想僵化、信念动摇、道德滑坡、组织涣散、腐败现象)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国情)

章作业思考题

章作业思考题

————————————————————————————————作者:————————————————————————————————日期:

第10章思考题 1) 为什么要对构件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是什么? 2) 为什么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选用的材料都要求较高的强度?普通混凝土结构为何不能有效利 用高强材料? 3) 什么是张拉控制应力?为何不能取的太高,也不能取的太低?为何先张法的控制应力略高于后 张法? 4) 预应力损失有哪些?分别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如何减少各项预应力损失值? 5) 预应力损伤值为什么要分第一批和第二批损失?先张法和后张法各项预应力损失怎样组合? 6) 试述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在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各自的应力变化过程和相应应 力值的计算公式。 7) 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在施工阶段计算预加应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бpc 时,为什么先张法 构件用A 0,而后张法用A n ?而在使用阶段时,都采用A 0?先张法、后张法用A 0、A n 如何进行计算? 8) 如果采用相同的张拉控制应力бcon ,预应力损失也相同,当加载至混凝土预压应力бpc =0时, 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бp 是否相同?是多少? 9) 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中,为什么钢筋的应力бsk = s p p k A A N N +-0? 10) 什么是预应力钢筋的传递长度l tr ?为什么要分析预应力的传递长度,如何进行计算? 11)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什么要控制局部受压区的截面尺寸,并需在锚具处配置间接钢 筋? 12) 对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施加预应力后,是否能提高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 力?为什么? 13)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 是否相同,为什么? 14)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压预应力钢筋A p ′有什么作用?它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有什么影 响? 15)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什么要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在施工阶段的正截面 承载力验算、抗裂度验算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相比有什么不同? 16)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是如何进行计算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相比有 何不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判断题。(共11题) 题目1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蓝图()。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 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6.00分

研究方法各章作业思考题

各章作业思考题 说明:不带*号的题作为课后思考。带*号的题要求实践锻炼,并选10题(粗体字的8题必选)另纸专做。 第一章绪论 1.试结合自己的体会说明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2.简述教育、心理研究的基本准则与特征。 3.结合教育实际,试析我国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研究的基本过程 *1.如何选择课题,试选择并论证一个研究课题。 *2.学会查阅教育与心理文献。 3.构建假设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4.简述科研论文的写作结构与要求。 *5.实践: (1)每个人或小组(2-4人)选择一个课题,并按课题论证要求进行课题论证。 (2)随机抽查各组,每组代表发言,使用Powerpint,每组发言8分钟,提问和评价10分钟。 *6.各读20篇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实验报告,或者综述文章,仔细阅读并思考每部分是怎样写的,试总结出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写作的基本范式? * 7.上网查询有关的课题论证,思考每部分是如何论证的?有什么问题和值得借鉴的地方。*8.自己选题写一篇课程论文。(主要考察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 第三章经验总结法 1.经验总结法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各有哪些? *2.试用经验总结法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 第四章文献法 1.文献研究的基本程序。 2.试述文献定性研究的基本步骤。 *3.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试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 第五章观察法 1.试述科学观察的特点与要求,并说明在观察中遵循这些要求的重要性。 2.试比较描述性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三种观察法,分析其各自的特点。 3.取样观察法的基本操作程序。试比较时间取样、事件取样和个人取样三种方法的异同。* 4.以时间取样法,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发言情况。 *5.观察法研究设计练习: 例如: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为了研究学生关心集体的观念,一早就来到教室,在教室中间的地上横着放了一把条帚。然后坐在教室后面对每个教室的学进行观察。观察他们看到这把条帚以后的表性、言语、动作、及时记录下来。 1.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内容,设计观察记录表。 2.请学生现场进行角色扮演。 3.分组评议现场所以观察到的现象。 ﹡6.试运用评价观察法,设计一个观察方案。 ﹡7.自定一个题目,设计一份观察表。下周随机抽查,ppt报告5-8分钟,讨论8分钟。

第6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步进电动机是数字控制系统中的一种执行元件,其功用是将________变换为相应的角位移或直线位移。() A.直流电信号 B.交流电信号 C. 计算机信号 D.脉冲电信号 2. 在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一定的情况下,步进电机的转速与__ __成正比。 3.步进电动机与一般旋转电动机有什么不同?步进电动机有哪几种? 4.试以三相单三拍反应式步进电动机为例说明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为什么步进电动机有两种步距角? 5. 步进电动机常用于_________系统中作执行元件,以有利于简化控制系统。() A.高精度 B.高速度 C.开环 D.闭环 6. 步进电动机的角位移量或线位移量与输入脉冲数成_ _。 7. 步进电动机的输出特性是( ) A.输出电压与转速成正比 B.输出电压与转角成正比 C.转速与脉冲量成正比 D.转速与脉冲频率成正比 8、如何控制步进电动机输出的角位移、转速或线速度? 9、反应式步进电动机与永磁式及感应式步进电动机在作用原理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步进电动机与同步电动机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 10、一台反应式步进电动机步距角为0.9o/1.8o,问(1)这是什么意思?(2)转子齿数是多少? 11.采用双拍制的步进电动机步距角与采用单拍制相比() A.减小一半 B.相同 C.增大一半 D.增大一倍 12. 有一四相八极反应式步进电机,其技术数据中有步距角为1.8°/0.9°,则该电机转子齿数为() A.75 B.100 C.50 D.不能确定 13.一台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采用三相六拍运行方式,在脉冲频率f为400Hz时,其转速n为100r/min,试计算其转子齿数Z R和步距角θb。若脉冲频率不变,采用三相三拍运行方式,其转速n1和步距角θb1又为多少? 14. 一台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其转子齿数Z R为40,分配方式为三相六拍,脉冲频率f 为600Hz,要求: (1)写出步进电动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时各相绕组的通电顺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②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个大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①就国际形势来讲,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所谓东欧巨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与之相伴随的是执政东欧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或下台成为在野党,或改变了性质。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所谓苏联解体:指从1990年3月开始到1991年12月,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相继脱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而宣告独立,而且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苏联不复存在了,执政苏联70多年的苏共也失去了执政地位。 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贸易全球化;二是投资全球化;三是金融全球化;四是跨国公司生产与经营全球化。 ②就国内形势来讲,我们在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以后,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仍是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③就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情况而言,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章作业与思考题答案

第二章作业与思考题答案 2-1 什么是EPC 答: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即为产品电子代码,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个商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编码标准。EPC统一了对世界范围内商品的标识编码规则,并用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储于与具体商品实物固定在一起的RFID应答器中,结合网络技术而组成EPC系统,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目前的EPC系统中应用的编码类型主要有三种:64位、96位和256位,每类EPC编码由版本号、产品域名管理、产品分类部分和序列号四个字段组成。 2-2 简述EPC系统组成 答:EPC系统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EPC系统构成

(1)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编码体系: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编码体系是新一代的与GTIN兼容的编码标准,它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拓展和延伸,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EPC系统的核心与关键。EPC代码是由标头、管理者代码、对象分类代码、序列号等数据字段组成的一组数字。具有科学性、兼容性、全面性、合理性、国际性、无歧视性等特性。 (2)射频识别系统:EPC射频识别系统是实现EPC代码自动采集的功能模块,由射频标签和射频识读器组成。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在全球流通。射频识读器是与信息系统相连,读取标签中的EPC代码并将其输入网络信息系统的设备。EPC系统射频标签与射频识读器之间利用无线感应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具有以下特点:非接触识别;可以识别快速移动物品;可同时识别多个物品等。 (3)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由本地网络和全球互联网组成,是实现信息管理、信息流通的功能模块。EPC系统的信息网络系统是在全球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EPC中间件以及对象命名称解析服务(ONS)和实体标记语言(PML)实现全球产品信息服务。其中,ONS ( Object Naming Service) 对象名称解服务器用来把EPC转化成IP 地址,用来定位相应的计算机和完成相应的信息交互服务。PML ( Physical Markup Language) 实体标识语言服务器中存储用PML语言描述的实物信息,如实物名称、种类、性质、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信息、实物存放位置、实物的使用说明等。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6.1 最小拍设计的要求是什么?在设计过程中怎样满足这些要求?它有什么局限性? 答:最小拍控制是指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速度信号、加速度信号等)作用下,经过最少个采样周期使系统输出的稳态误差为零。最小拍控制系统也称最小拍无差系统或最小拍随动系统。显然这种系统对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性能要求是快速性和准确性。因此,事实上最小拍控制就是一类时间最优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就是要求调节时间最短。 最少拍控制的定义: 所谓最少拍控制,就是要求闭环系统对于某种特定的输入在最少个采样周期内达到无静差的稳态,且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具有以下形式 式中N 是可能情况下的最小正整数。这一形式表明闭环系统的脉冲响应在N 个采样周期后变为零,输出保持不变,从而意味着系统在N 拍之内达到稳态。 最少拍系统的设计原则是:若系统广义被控对象G(z)无延迟且在z 平面单位圆上及单位圆外无零极点,要求选择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使系统在典型输入作用下,经最少采样周期后能使输出序列在各采样时刻的稳态误差为零,达到完全跟踪的目的,从而确定所需要的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的确定: 由上图可知,误差E(z)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典型输入函数 对应的z 变换 B(z)是不包含(1-z -1)因子的关于z -1的多项式。 根据z 变换的终值定理,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由于B(z)没有(1-z -1)因子,因此要使稳态误差e(∞)为零,Φe (z) 必须含有(1-z -1)因子,且其幂次数不能低于q ,即 Фe (z)=1-Ф(z)=(1-z -1)Q F(z) →Ф(z)=1-Фe (z)=1-(1-z -1)Q F(z) 式中,Q ≥q ,F(z)是关于z -1的待定系数多项式。为了使Ф(z)能够实现, F(z)中的首项应取为1,即 1212()N N z z z z φφφ---Φ=+++ ()()()()1()()() e E z R z Y z z z R z R z -Φ===-Φ(z) R(z) E(z)e Φ=1 1()(1)! q r t t q -=-1()()(1)q B z R z z -=-1111111()lim(1)()lim(1)()()()lim(1)()(1)e z z e q z e z E z z R z z B z z z z --→→--→∞=-=-Φ=-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导读:本文是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一) (一)“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与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个代表”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它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

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二)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毛概第六章

毛概论第六章知识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仍然在曲折中获得了发展;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也因此空前激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进一步发展,这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同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正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四个如何认识”实际上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及对党在现阶段以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的基本纲领、基本任务的新概括,这就非常明确地表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就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的内在的逻辑联系。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 Br2CO2H2O H2S CH4 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为什么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6.解释下列各组物质分子中键角的变化(括号内为键角数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

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 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 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 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扩展资料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最新第六章思考题

第六章 思考题 6.1 处理氧化还原平衡时,为什么引入条件电极电位?外界条件对条件电极点位有何影响? 答案: (1) 在能斯特方程中,用离子的活度而非离子的浓度表示可逆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但实际上,溶液中离子强度不可忽略,且溶液组成的改变(即有副反应发生)都会影响电极的电对电位,为考虑此两种因素的影响,引入了条件电极电位。 (2) 副反应:加入和氧化态产生副反应的试剂,使电对电极电位减小; 加入和还原态产生副反应的试剂,使电对电极电位增加。 酸度:有H +或OH -参加的氧化还原半反应,酸度影响电极电位,影响结果视具体情况而定。离子强度的影响一般忽略。 6.2 为什么银还原器(金属银浸于1 mol.L -1HCl 溶液中)只能还原Fe 3+而不能还原Ti(Ⅳ)?试由条件电极电位的大小加以说明。 答案: +sp + -(Ag /Ag)0.059lg[Ag ] (AgCl) (Ag /Ag)0.059lg [Cl ] K ???θθ+θ =+=+ +sp 9.50 (Ag /Ag)0.059lg (AgCl) 0.800.059lg10 0.24(V) K ??'θθ-=+=+= 在1mol ·L -1 HCl 中,3+2+(Fe /Fe )=0.70?'θ, ()()()04.0/Ti Ti '-=ⅢⅣθ? 6.3 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什么? 答案: (1) 根据条件平衡常数判断,即lg K ’≥ 6; (2) 不一定。虽然K ’很大,但如果反应不能以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或反应的速率很慢,都不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 6.4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加速反应的进行? 答案: (1) 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作用 (2)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升高溶液的温度,或加入正催化剂,或有诱导反应的存在等 都可加速反应的完成。 6.5 解释下列现象: (1) 将氯水慢慢加入到含有Br -和I -的酸性溶液中,以CCl 4萃取,CCl 4层变为紫色,如继续加氯水,CCl 4层的紫色消失而呈红褐色。 答案:?θ'(Cl 2/Cl -)=1.358 V ,?θ'(Br 2/Br -)=1.08 V ,?θ'(I 2/I -)=0.535 V , 滴加氯水,I 2先析出,故CCl 4层为紫色;若继续滴加氯水,I - 浓度逐渐减小, I 2/I - 电对的电极电位增加,当增加到与Br 2/Br - 电对电极电位相等时,Cl 2同时氧化Br -和I -,Br 2和I 2一起析出,CCl 4层呈红褐色。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思想汇报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敬爱的党组织: 近日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接触与学习,使我深深地感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做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党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集中全力把经济搞上去。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一心一意抓好现代化建设,千方百计增强综合国力,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的差距,使人民群众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由贫到富,由弱到强的伟大飞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就是在继续完成“治贫”的历史使命。因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被历史反复验证了的一条客观真理。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都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必须努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都应当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人民不断前进。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的功底。缺少先进文化的功底,即使一时富裕了,也是昙花一现,不会持久。这里所讲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而不是狭义的文化,它包涵着思想道德和科学艺术两大部分。只有代表先进思想道德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社会观;只有代表先进科学文化艺术的前进方向,才能清除愚昧,破除迷信,提倡美学,普及艺术,确立高品位的审美观、人才观、科技观,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在继续完成前辈所没有完成的“治愚”的历史使命。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决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培育既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又大胆吸收当代人类科技文明成果的精神文明,发展壮大东方优秀文化之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魂。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导全国人民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始终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原则性的政治问题。代表什么人的利益,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政治性质。我们党从诞生到执政,都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走向胜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壤之中,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而不被困难和敌人所压倒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和生命之基。但是,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少数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颠倒了公仆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官念”强化,民心淡薄,当官混事,作威作福,有的甚至陷入腐败堕落的泥潭,在政治上变成为党的对立面。如不彻底铲除腐败这个毒瘤,确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在完成“治贪”的

第十章目标成本计算与决策作业习题.

第十章目标成本计算与决策作业习题 一、复习思考题 1、企业成本战略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是成本领先战略?它在企业竞争中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为获取竞争力而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哪些? 4、简述目标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5、详细说明目标成本法的制定程序。 6、“在产品设计阶段,企业可利用持续改善成本法来逐步降低成本” ,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7、请收集一个中国企业运用目标成本法的案例。 8、目标成本法所体现的成本管理思想特色是什么? 9、目标成本法应用的基础条件有哪些? 10、说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和构成。 11、简述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的作用。 二、练习题 1、某计算机企业生产两个品牌的个人电脑产品—— D 和 P 。 D 是企业销售给大企业的, P 是销售给个人用户和小企业的。 P 在制造成本的核算中采用的是作业成本法。在会计系统中, 企业有三类直接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机器成本和三个用于归集间接制造成本的成本项目(订货及收货、测试及检查、返工。企业将机器成本作为 P 的直接成本, 因为 P 是在专用的生产线上制造的。直接机器成本(支付租赁机器的租金在这相关生产的时间范围之内并不发生改变, 属于

长期固定成本。下表列示了作业活动的成本库、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以及分配制造费用成本动引得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动因每单位成本动因的成本 1、订货及收货订单的次数每份订单 80元 2、测试及检查测试小时数每台测试小时 2元 3、返工返工数量每台 100元 企业在 2004年没有 P 的期初和期末存货,生产和销售都是 150000台,当年用于制造 P 消耗的资源为:(1 P 的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 460元。 (2每台的直接制造人工64元。 (3 为制造而付出的专用设备的直接固定加工成本为 11400000元。 (4为购买制造所需的零部件而开出的订单数目为 22500份。 (5 P 的测试小时数为4500000小时。 (6该年度 P 产品的返工数为 12000台。 要求: (1计算 2004年 P 产品的制造成本总额和单位制造成本。 (2如果 P 的销售单价为每台 1000元,期间费用为 33000000元,计算 2004年基于整个价值链的总营业成本、单位营业总成本和当年利润。 (3企业预测其竞争对手可能会将竞争品牌的价格下调 15%,因此企业的管理层确信他们必须使 P 降价 20%以回击竞争者的挑战,即将该产品的价格由每单位 1000元降至 800元。以这样的一个价格,企业的营销经理预计 P 的年产销量将由 150000台上升到 200000台。企业管理层期望的销售利润率为 10%,计算企业的单位目标成本和单位成本差距。 (4企业的价值工程小组通过分析决定不再生产 P ,而是生产 S 。与 P 相比, S 的零部件更少,更易于制造和测试。 S 的单位成本:直接材料 385元;直接人工 53元;直接机器成本 57元。生产 S 产品:订单数量 21250份;测试时间 3000000小时;返工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