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考题汇编

论语中考题汇编
论语中考题汇编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3分)

(1)【学】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省】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3)【诲】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知】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之:___________(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而:___________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11。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3分)

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 ) (2)是知也( )

(3)思而不学则殆( ) (4)满则覆( )

14.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15.、[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

16、.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17、(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答: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四、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piá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2)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_____

(3)可谓好学也已矣好:____________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20.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内容主张

第①则择师之道

第②则交益友,拒损友

21.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4分)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中的“子”指的是,名,字,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3、特别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不是孔子,而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4、重点字词的读音

(1)说(yuè)乎(2)论(lún )语(3)乐(yuè)乎

(4)不愠(yùn )(5)三省(xǐng )(6)传(chuán )不习乎

(7)罔(wǎng )(8)殆(dài )(9)诲女(rǔ )

5、关于内容分类

(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谈学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法,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谈品德修养的: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7、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8、《<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10、《<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11、《<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2、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

《论语十则》2010年版【答案】

一.(2010·吉林省,15分)9.儒。(1分)10.(4)(2分)

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2分)

13.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2分)全品中考网

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2分)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3分,启示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语言表达1分)

后五则选文的大意:(1)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些什么呢?”

(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得知识的人。”

(3)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4)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吗?不是的!如果一个鄙陋浅薄的人诚恳地向我请教,我就从他所提出的问题的各方面反问到底而详尽地告诉我。”

(5)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二.(2010·北京市燕山,11---14,12分)11。(2分)答案:(1)信:诚实。(2)图:料想。(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4)而:然后,表顺接。

12。(4分)(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13。(3分)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14。(3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三、7.(1)为:是。(2)是:这。(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10.态度学思

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14.(3分) (每小题1分)(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15.(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16.(4分) 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论语十二章》中考试题

《论语十二章》中考试题答案卷 一、2012年山西省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H.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 )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答: 二、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节选自《<论语>十则》)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腰:(2)知: 12.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译文: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2分) 1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2分) 1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3分) 答: 三、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1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文言文《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一、词语积累 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习,温习、复习、实习。[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亦]也。[自]从。[知]了解。[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高尚的人。[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为]替,给。[谋]谋划,指办事。[忠]尽心竭力。[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故]指学过的知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殆]有害。[诲]教,教导。[知]知道。[是]此,这。[贤]贤人,有才德的人。[齐]看齐,一齐。[内]指内心。[善者]指长处。善,好。[从]跟从,这里指学习。[士] 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毅]刚强,勇毅。[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重]重大。[已]停止。[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凋]凋谢。[行]奉行。[其]大概。[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想,希望。[勿]不要,[施]加。 1.通假字:[女]同“汝”,你。[知]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成语[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为人态度?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论语》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 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 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 会, 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 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孔子说:“仲由,教给 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 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三个人 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 ‘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 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 到别人身上。”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为人谋而不忠乎()()()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传不习乎()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0、三十而立() 11、四十而不惑() 12、五十而知天命() 13、六十而耳顺() 14、不逾矩()()

15、温故而知新()() 16、学而不思则罔() 17、思而不学则殆() 18、贤哉() 19、一箪食() 20、人不堪其忧() 21、回也不改其乐()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饭疏食饮水()() 25、曲肱而枕之() 26不义富且贵()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8、择其善者而从之()()() 29、子在川上曰() 30、逝者如斯夫()() 31、不舍昼夜() 32、三军可夺帅也()() 33、匹夫不可夺志也()() 34、博学而笃志()() 35、切问而近思()() 36、仁在其中() 三、原文填空:

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四、重点问题: 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2、课文在论述学习态度时强调了什么?论述学习方法时又强调了什么?分别举例。 3、“回也不改其乐”中“不改其乐”应该如何理解?

《论语十则》中考题集与答案

《论语十则》中考题集与答案 《论语十则》中考题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

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3分) (1)【学】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省】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 (3)【诲】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知】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粗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 曲肱而枕之()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七、词语活用归类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中考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泊秦淮杜牧

论语中考题汇编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3分) (1)【学】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省】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3)【诲】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知】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100分) 姓名班级分数 一、解释横线上的字词,每空0.5分,共30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2.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因为孔子说过 “_________________ !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 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8.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 乐观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 ,。这样在快乐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实现理想。 9.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 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 10.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11.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1)(2) (3)(4)(5)

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理解性默写超全汇总

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理解性默写超全汇总 《论语十则》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默而识之。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桃花源记》 10.《桃花源记》中,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1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2.《桃花源记》中,点明桃源人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避秦时乱。 13.《桃花源记》中,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和平相处、幸福生活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文中的原句是: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5.《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6.《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红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中考题集锦

论语十则中考题集锦 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哪些语句强调了谦虚?哪些语句强调了独立思考?并分别说明理由? 答: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你是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学?与?习?之间的关系? 答:孔子将?学习?与?复习?即?学?与?习?两个密切结合起来,在?学(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习(复习)?中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哪种阿关系? 答: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4、从第六、七则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在生活中,作为个人,要善于学习,善于反省,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5、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揭示了松柏怎样的品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高洁傲岸、不畏严寒。获得的启示是: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经历考验后才能体现出来。 6、请你摘录两个与?诚信?有关的古代著名的故事。 答:曾子杀彘,商鞅?立木为信?,刘邦?约法三章?。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强化复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___________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人,春秋末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______________”,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粗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 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 ______ ,意思是 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带答案)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习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案: 1.(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3.忠信习品德 4.略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七 ..(),六十而耳顺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中考复习题Word版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复习题 (教师用) 一、填空(12分) 1、,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子曰:“其恕乎!,。”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6分)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高兴 2、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意思是:你 3、是知也知通智意思是:智慧 三、一词多义 1、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②温故而知新(理解和体会) ③知之为知之(知道、懂得)④是知也(智慧) 2、故①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②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3、思①思而不学则殆(空想)②见贤思齐焉(想着) 4、任①任重而道远(责任)②仁以为己任(任务) 四、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曾子()罔()殆()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照一定时间、及时)(复习) ⑵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快) 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的人)(愉快、高兴) ⑷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了解)(恼怒、生气)(道德高尚的人) ⑸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新体会、新发现)(凭借)

⑥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思)

⑺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尽心竭力) 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往)(诚实,真诚) ⑼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⑽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⑾诲.女知之乎!(教导诱导)(通“汝”你) 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这、此)(通“智”智慧) ⒀见贤思齐 ...焉(贤人)(考虑)(看齐) ⒁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学习) ⒂士.不可不弘毅 ..(士人)(刚强、勇毅) ⒃任.重而道远(责任) ⒄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 ⒅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遵守奉行) ⒆其恕.乎(儒家所倡导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喜欢)(施加、强加) 六、解释下列语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 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 5.子曰:“由,诲女(rǔ,通‘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智’)也。”《为政》

论语十则中考考点

《论语十则》中考题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 识(zhì):记住。② 厌:满足。③ 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 及:赶上,追上。⑤ 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 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3分) (1)【学】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省】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 (3)【诲】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知】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之:___________(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而: ___________

课内文言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梳理

2010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 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则》 相关识记: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 ..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 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 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 七、词语活用归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论语十则_中考复习知识点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在我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二、重点词语解释 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时:时常习:复习“说”同“悦”,愉快 有朋自 ..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朋友自:从 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愠:生气,发怒 不亦君子 ..乎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日三省 ...吾身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交往信:诚实,真诚 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为 ...师矣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诲汝 ..知之乎诲:教导女:同“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是 是知 ..也是:这知:同“智”,智慧,聪明 见贤思齐 ..焉思:想,想要齐:看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省:反省 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读书人弘毅:刚强,勇毅 仁以为 ...己任仁:实现仁以:把为:作为 死而后已.已:停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凋:凋谢 有一言而可以 ..终身行.之者乎可以:能够行:奉行 其恕 ..乎其:大概,也许恕:恕道 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欲:想要的勿:不要施:施加 三、解释语句 1.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 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