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教案

书法课教案
书法课教案

书法课教案

第一章史论和工具材料选择、专业教学理念

授课方法讲解、指导教具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明确纸、墨、笔、砚基本情况,了解书写材料的选择与再加工、了解墨法、调墨、试墨、试纸、试笔、执笔与发力、纸、墨、笔之间的相“克”关系等知识。

教学重点

和难点书写材料的选择与再加工,墨法、调墨、试墨、试纸、试笔、执笔与发力

复习提问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附记

甲、第一节课点名、说明上课的几个注意点,成绩构成,讲解理论知识。本课主要用讲授方法讲解。并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说明。

§注意点:

1、每周上课点名。请假必须按学校规定审批,学生组织的章无效;学生上课时间服从上课,不允许参加其他活动,任何人的请假条都不予承认。

2、上课认真听说,有不同意见可举手发言,可以讨论,教师也不是什么都懂的,我特别不希望不懂装懂。

3、教师肯定会尊重同学们,也请同学们尊重教师及教师的劳动。

4、书法练习是一件非常辛苦又乐趣无穷的事情,我有信心让大家学好,大家对自己也一定要有信心,同时千万不要一有成绩就得意忘形。§成绩构成:

1、平时:40%(考勤占2/4,每周作业占2/4)

2、考试:60%(作品一件)

乙、第二节课继续讲解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史论和工具材料选择

第一节纸

第二节墨

第三节笔

第四节砚

第五节书写材料的选择与再加工

第六节墨法、调墨、试墨、试纸、试笔、执笔与发力

第八节纸、墨、笔之间的相“克”关系

本学期至少看一次书展

注1:教学安排:一张教案纸为二节。

注2:第一章史论学生自学,上交一篇作业,题目是“汉代的书法概况”“唐代的书法概况”“宋代的书法概况”“清代的书法概况”,任选其一,文章2000字,详略得体。占平时分数40%的1/4,1/4为考勤,2/4为每周作业。

注3:平时作业每周交一件,每件尺寸为五张毛边纸相接大小。

注4:字帖要求于行楷隶三体中在教师指导下选购古代法帖。

教案纸号周次章节理论课实践课合计

1-2 2-3 一4 0 4

3-8 4-9 二(第一节笔法训练)0 12 12

9-14 9-11,14-16 二(二至十二节)2 10 12

15-16 16-19 三0 4 4

合计 6 26 32

第一章史论和工具材料选择、专业教学理念

第一部分史论和工具材料选择

第一节纸

第二节墨

第三节笔

第四节砚

第五节书写材料的选择与再加工

第六节墨法、调墨、试墨、试纸、试笔、执笔与发力

第八节纸、墨、笔之间的相“克”关系

第二部分专业教学理念

第一节教材与字帖范本

第二节设在不同类型院校中的书法专业

第三节字帖选择与拓本、摹本、刻帖、真迹互校意识

第四节基础教学的共性与因材施教的特殊性

第五节范式化教学模式

第六节从知识型到能力培养型的教学转换

第七节技法理论与技法训练

第八节从创作到临摹、从临摹到创作的教学观

第九节规范化教学与启发、研讨式教学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第十节吸收的加法与克服习气的减法

第一章、史论和工具材料选择、专业教学理念

第一部分史论和工具材料选择

第一节纸

自战国时期使用竹简到汉初的木牍,以及帛类丝织品,书写材料的变革至纸出现是在西汉,发明了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如西安发现的西汉麻纸及陕西扶风发现的汉宣帝时期麻纸。时西汉人已有羊皮、莎草为纸。

造纸的植物纤维主要分韧皮纤维、茎纤维、种毛纤维;草本韧皮纤维如大麻、宣麻,木本韧皮纤维有桑、楮、藤;一年生茎纤维如稻草、麦杆、芦苇,多年生茎纤维如竹;种毛纤维主要是棉花。

纸的种类以纤维区分大致有麻纸、皮纸、藤纸、竹纸、棉纸、穰纸、海苔纸、密香纸(以密香树皮和树叶造纸)、草纸(如安徽之龙须草、蜀之蓑衣草)等。根据纸的加工工艺区分大致有生纸、熟纸、本色纸、染色纸、洒金纸、泥金纸、蜡笺、粉笺、粉蜡笺、砑花纸、描金纸、油纸、贴落、单宣、夹宣、砑光纸等。

根据纸的产地区分大致有宣纸,蜀纸,浙江剡纸、温州皮纸、临安纸、宣阳纸,广西都安纸,河北迁安纸、江西纸、河南纸、贵州纸、福建纸、和纸(日本产)、高丽纸等。

根据纸的规格区分大致有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匹、丈二、丈六、对联纸、八尺屏、扇面纸、信笺纸。古者横卷高度约一尺余,宽度有限,至南唐时才有大幅度增长,澄心堂纸至长者可至五十尺为一幅,至宋代曾有长至近二十米者(赵佶书《大草千字文卷》)。至明、清,高度超过五尺、六尺、八尺,宽度二尺、三尺者开始普及。

宣纸生产自唐代始,初用青檀树皮,宋、元以后用楮、麻、竹及草为原料,以其绵韧、细密、洁白、墨韵层次丰富著称。徽宣做熟纸是以生宣经过上矾、染色及涂蜡、洒云母等再加工,又名素宣、矾宣、加工宣。或有用蛋青、豆浆涂过的,熟宣的品种大致有槟榔、珊瑚、煮锤、蝉羽、云母笺、蝉衣、冷金、灰金、雨雪、冰雪、蜡笺、各色虎皮、罗纹等;生宣有净皮、夹贡、玉版、单宣、棉连、十刀头等,也可以据配料分为特净、净皮、棉料三类。

蜀纸主要产地为广都、夹江,古以麻、棉、布、楮、草为材料,隋时盛产楮纸。蜀纸的主要品种有玉版、贡余,经屑、表光则为纯麻纸。苏轼《东坡志林》曾载蜀纸之布头笺“取布头机余经不受纬者治作之。”以楮树皮为原料有假山南、假荣、冉村、竹丝等名品,笺纸类以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著名。

今之浙江造纸以富阳、温州、临安为盛,富阳主要以竹,温州、临安主要用皮。古者以剡(今之奉化、嵊州接壤处之剡溪及余杭由拳村)纸质量高,自唐始以藤为材料。苏轼《和人求笔迹》载:“从此剡藤皆可吊。”《嵊志》载剡纸有五式:藤用木椎椎治,坚滑光白者曰硾笺,莹润玉者曰玉版笺,用南唐澄心堂纸样者曰澄心堂笺,用蜀人鱼子笺

法者曰粉云罗笺,造用冬水佳,敲冰为之者曰敲冰纸。今莫有传其术者。

湖南浏阳生产的二贡纸以嫩竹纤维制成,纸质细嫩、滑腻,吸水性强。每张纸抄出来都是生纸,熟纸是在生纸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再经过施胶(或以具有胶性的蛋青、白芨、豆浆)、矾、加蜡、砑光后才制成熟纸的。生纸具有吸水性及渗水性,熟纸则不会渗化,吸水力极弱,经砑光后熟纸比原来的生纸不仅光洁,而且紧密;生纸柔软,熟纸坚韧;熟纸因施胶矾而比原来的生纸略涩;熟纸久藏可能脆裂及产生漏矾现象,生纸久藏成陈纸(如陈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可产生“风矾”效应,带有熟性,视环境情况可至半生熟或七、八成熟,而不会产生脆裂。熟纸笔触清晰稳定,但忌多水多墨,生纸笔触视水分多少多有晕渗,水越多越不稳定,甚至可能完全糊掉笔触;熟纸笔触不会向背后渗透,而是凸出来,近于篆刻阳文状态。相对而言,生纸笔触凹下去,近于阴文状态。半生熟纸视其生纸比例,半熟以上者多熟性,以下者多生性,可兼二者之优势。生纸之使用自明代始,初以半生熟为主,笔触多渗透性少渗化性,滋润中有厚重之质,用法以王铎、傅山、徐渭为典型。同时,他们选用绫绢本(明末清初的板绫)也带有一定的生性,“水走墨留”,但其渗水及渗透状况与今天的耿绢(生绢)效果差异较大。今之用纸生熟的选择与明清以前的古法习惯不同,最大差异者,明以前作书完全用熟,今之作书者几乎张张全生,仍言欲取晋唐法。于临帖多不究原帖纸质、纸性(范本亦无标明),用纸与原帖无相似处,致使笔法动作及笔锋状态严重变形。

制蜡笺、粉笺、粉蜡笺、金笺、朱红笺等工序大致相同,先选上好料纸如绵纸等,用胶矾水(胶六矾四或胶七矾三)过一道,再将笺粉如朱砂、金粉研细,和浓胶重研,平涂纸上,或将笺粉直接以筒吹匀至纸上,后罩清矾水,最后打蜡砑光。各种颜色笺之不同为其所涂笺粉或呈油蜡性、或呈粉性、或呈略带少许金属性,打蜡砑光程度不同,纸性有差别。书写时如墨呈油性而不粘纸,可调配少许高度白酒入墨。以上各类笺纸因料纸上有涂层,已不再是原料纸纸性,其笔触细腻、肯定,为熟性。若有折痕,容易断裂,不能还原。彩色粉笺、蜡笺、粉蜡笺的颜色大致有朱红、深青、明黄、深檀、深绿等,亦可单面或两面饰以洒金,此法多用于明清宫廷御用纸。

屑金、片金、泥金等洒金纸三式,小片细碎如雨者称屑金、销金、雨金;大片者称片金;全部用金者称泥金、冷金,分有纹、无纹两类。其材料为金箔,有以刀切亦有揉碎者。料纸施胶后,趁湿洒于纸面,稍压即成。米芾《书史》载:“王羲之《玉润帖》是唐人冷金纸上双钩摹出。”

夹宣(二层夹、三层夹)相对于单宣而言,用所谓单抄双晒法,即将纸浆抄出时趋湿迭在一起,微干压之即成,三层夹则迭三层。夹宣可再分层剥开,书写后同样可以剥开,高水平装裱师均可如此。

生绢亦称耿绢,矾绢即为熟绢。染绫绢所用颜色就以植物性染料为主,同时应在染料中兑适当的胶矾水,以固定颜色,使之持久不褪。矾绢用的胶矾水不宜过浓,用舌尖尝,稍涩即可。手法是先将广胶用热水溶化调匀,选上层胶水使用,再将明矾溶化,将矾水与明胶水掺合,

不断翻倒,使之充分融合。胶矾的用量为一矾二胶。用胶矾的比例与所处地区的气候有关,亦与季节相关,有记载云:“冬日胶一两,用矾三钱,夏日胶七矾三最宜。”如果用胶矾过浓,既难行笔,又难于保存。如元代李衍所云“太过则绢涩难落墨。”如清代沈宗骞所云“夫绢之所以不久者,矾重故耳,今人不解用矾道理,生绢上欲以胶矾糊没其缕眼,不糊没又不可以作画,故绢地不数年使碎裂无完……,尝闻前人论云‘轻粉入绢素,捶如银板。’古者多用蛤粉,今当以石灰代之。”上述描述的具体做法是先将耿绢在石灰水里拉一遍,晾干,熨平,捶之,再略上淡胶矾水。如此便可以保证画面所着色经久不变。染色时事先需要将颜色用温水泡开,取汁,残渣需研磨精细后才能再次使用。之后句兑纯净牛皮胶(俗称广胶),胶需以热水溶解,取上浮的胶汁与色汁兑用。一般记载调染布匹、瓷器颜色配方如下,染绢、纸亦可用,供参考。

第二节墨

我国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制墨历史。秦初为天然石墨,以竹挺点漆,研磨石炭为计而书。西周始烧烟制墨,据《述古书法纂》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

陶宗仪《辍耕录》载:“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计,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晋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即松烟。麝煤为墨烟之俗称)夹和为之。所以晋人多用凹心砚者,欲磨墨贮沈耳。自后有螺子墨,亦墨丸之制造。”

烧墨烟法据宋李孝美《墨谱》载,分采松、造窖、发火、取煤(墨烟)、和制、入灰、出灰七个阶段。据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先将松树流去香,然后伐木。凡松香有一毛未净尽,其烟造墨终有滓结不解之病。凡松树流去香,木根凿出一小孔,驻灯缓炙,则通身膏液就暖倾流而出也。凡烧松烟,伐松渐成尺寸。鞠篾为圆屋,如舟中雨蓬式,接连十余丈,内为通烟道路。燃薪数日,歇冷入中扫刮。凡烧松烟,放火通烟,自头撤尾。靠尾一二节者为清烟,取佳墨入料。中节者为混烟,取为时墨料。”

尹润生在《漫谈古墨》中论及其偶见古墨上载制墨法:“按韦仲将古法,酌以君房氏旧传,以桐子油五石和漆十二,以紫草染灯心,独炷得烟百两。入龙脑、熊胆、麝脐、金箔,如数法制,清胶捣铁臼中,凡三万杵始成。

烧烟后和胶成形法,以奚廷珪(南唐时赐国姓李)法:每松烟一斤,用珍珠三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和以生漆捣十万杵。故坚硬如石,于水中三年不坏。后来添加剂多以麝香、冰片、梣木皮、石榴皮酸合成,以防胶变质、墨身变形。

墨烟分为松烟、油烟、漆烟、工业炭烟四种。松烟(包括桐木烧烟)浓黑、无光、朴素,入水易化,黑度强。经漂、筛,除去杂质,和胶及麝香、冰片等添加剂。

油烟墨以桐油、猪油、麻油烧烟,其特点是黝黑光灿,屠隆在其《考盘余事》中称:“松烟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姿媚而不深重。”油烟品种分为五石漆烟、超贡烟、贡烟、顶烟,其油料相仿,惟添加药材、

香料等不同。漆烟墨始于宋代,宋墨工沈珪以松煤杂脂漆滓烧烟,精黑发光。狭义的漆烟以生漆为原料,广义的漆烟是形容其光亮如漆,主要成分为油烟。如微墨之超顶漆烟采用生漆、猪油、桐油、麝香、冰片、金箔、公丁香、猪胆等贵重原料制成,细腻滋润,泛紫玉光泽,内香外不香,研磨至尽而香不衰,被誉为“坚如玉、纹如犀、黑如漆。”工业炭烟主要是以煤烟为主,虽乌黑而有光泽,但灵动性不及以上三种。因烟道不同位置所取墨烟质量不同,又分选烟、特烟、精烟、加香墨四档,选烟为近火处选下来的,属次墨;油烟与选烟混合,称特烟墨,属中档;精烟属于一般墨;加香墨因黑色暗淡,且胶易霉变,属最差者。

除黑色墨之外,还有朱砂及银朱所制朱墨、朱磦、石黄、石青、石绿、车渠白、紫铆、黄丹、雄黄、赭石等颜料墨。

墨的胶性大小可分为重胶、轻胶、中胶,和胶比重极多者谓之重胶墨,轻者轻胶墨,中者中胶墨。胶的作用除粘和墨烟之外,也有助于护笔形,但胶过重则会滞笔,行笔不畅。一般而言,细线、快速行笔者宜用轻胶,促其畅;宽线、长线、缓行者可用重胶,如行草书多用轻胶,临写金文、汉碑、北碑大多用重胶。墨汁中的胶性大小对线质、笔触影响极大,我国近代对墨汁分类极为笼统,大凡墨汁统称书画墨,且普遍胶重,重胶多适用于画家大量兑水所需,与书家主要追求浓黑、厚重等目的有所区别。今人普遍不用墨锭以砚磨墨,久之危害极重。墨锭胶性随之存放日久而越来越和,所以古墨、老墨普遍优于新墨。若因存放不当致使脱胶者,磨墨时加入适量的黄明胶(以热水溶解后

再与墨相研)相补,即可防其脱墨、跑墨。

磨墨时以左手为宜,可先将墨锭底部略蘸清水浸泡,使之微软,不必太久,滴水以少为宜,再逐滴边磨边加,手势重按轻转,保持墨身端正,先慢后快,切忌急于求成,发力要匀而稳。一般当日用,当日磨,做宿墨则需隔夜再用。墨锭的保存需防晒防潮防霉,宜放至阴凉处,磨墨用水尽量避免化学成分(如漂白粉)的影响,茶水会败墨色,热水能将墨胀裂,一般用矿泉水或蒸馏水、纯净水。

墨汁要用新鲜,因墨汁中有防腐剂,一般可存放三至五年,但如果保存不当或已过期,开瓶时会有异味,没有麝香、冰片等清香,说明已变质。

第三节笔

用动物毛作笔盖始于商周,实物发现最早见于战国,如战国时期楚笔出土于长沙左家公山木椁墓,笔管系竹,笔毫为兔箭毛,且扎覆于竹管外围,裹以麻丝,髹以漆汁,笔锋尖挺,用以写竹简。同时应配以竹削刀,用以修改笔误、衍字。至秦始,逐步改进,在笔管端部开凿笔腔,将笔头纳入笔管,插入竹制笔套内,于笔套两侧,中间镂空,以便取笔。汉笔形制承秦制,于笔毫开始改进,特别是笔头中含长毫,有蕊有锋,外被短毫,以便蓄墨,笔管尾端削尖,以便簪发。

东汉以后,在毛笔制作的工序上有一道缠纸法,用麻纸束缚笔心根部,再将笔头入笔腔。此法最早着录见于托名王羲之的《笔经》,云:“采毫竟,以纸裹石灰计,微火上煮令薄沸,所以去其腻也。先用人发杪

数十茎杂青羊毛并兔毳,惟令齐平,以麻纸裹柱根,令治。次取上毫薄薄裹柱上,然后安之。”此法盛行于晋唐,有实物参者如一九九三年江苏江宁县下坊村晋墓出土晋笔长10.2cm,中宽1.4cm,以2.5cm 丝帛束紧笔头,相当于麻纸缠于笔。其后此法随空海传至日本,在其《奉献笔表》中载:“其中大小长短强弱齐尖者,随字势粗细,总取舍而已。简毛之法,缠纸之要,染墨藏用,并皆传授讫。空海自家试看新作者,不减唐家。”此法在日本保存至今,而在中国约在北宋始,缠纸法即消失。(参阅王学雷《晋唐毛笔制作中的缠纸法》,载《书法》杂志)

笔的长度在汉代及汉以前有其定数,其长约合一汉尺(一汉尺约合23厘米余)。其形制至唐始逐渐多样化。卫夫人《笔阵图》云:“取崇山绝刃中山兔毫,八九月收之,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至秦将笔头入管,逐渐加深,至唐已近两厘米多。

笔性之优良首在韧性,所谓有筋力,苏轼曾于黄庭坚处试众笔工,赞徐偃所制笔曰:“笔锋如着盐曲蟮,诘曲纸上”,即言其筋力胜。

其次在于相和,不致散锋开叉,要在选料优质,匹配和谐,笔工试笔时须边相边试边调,直至最终相内外锋颖和。检验时可先笔锋形状,蘸水或蘸墨后两侧轮廓仍然裹得很紧,趋于流线或直线形者佳,外凸过分则肥,肥则锋难聚,不灵活;内凹则瘦,瘦则锋不健,蓄墨少,易扭曲。锋长可分为短锋、长锋、中长锋及特长锋。短锋弹性足,但缺少灵活性;长锋变化多,笔触丰富,蓄墨足,但较难控制,难以表现壮实的笔触;中长锋优点最多,兼具短、长锋之优势;特长锋虽蓄

墨足,变化多,但更难驾驭,腰力不足,极易扭曲。之后检验其聚锋回形程度,蘸水后大幅度顺时针或逆时针多次旋转后,笔锋不开叉,还原其原形者聚锋佳,反之,开叉或笔锋便扁平者聚锋次。

其三检验笔毫,抚摸手感光滑如缎者精细;锋颖处根根尖锐如针且呈半透明即为有颖;手感粗糙者次,可能有被刮伤或老化的笔毫;无颖者难于聚锋,可能颖已被磨掉或被剪过。

其四验其毫质,是否真如笔名所说,其中假冒者以次充好,以假当真,如以白尼龙毫冒充光锋羊毫者,以尼龙染黄色冒充狼毫者。

其五验笔根入管之深浅,捏笔根处过硬过实无丝毫空隙者,要么入管浅,要么笔根内短毫、断毫过多,要么扎毫过紧或少扎一道,致使笔根处外涨,笔锋难聚。

其六验其笔性,书写时软弱而无筋力者难于控制;刚性过足无柔韧之性者单调、生硬、少变化;以韧性为佳,从颖至笔根处韧性渐变均匀者高手精工为之也,韧性突变不匀者做工粗糙。

羊毫取自山羊腿窝处毫为最,以其柔韧耐用精细光亮不受损。所谓光锋,手法以连根片锋刮取为最,剪毫(俗称扎把羊毫)者次。羊毫贵在有颖(俗称黑子),颖部半透明,乳白色,尖锐,易聚锋回形,且有韧性,每根羊毫周围均有细绒毛,柔软灵活,有极强吸水力(储墨多)及吸附性;其不足在于柔软则少筋骨。羊毫以浙江嘉兴硖石所产羊毫为最,秀水、湖州次之,广东番禺诸郡所产羊毫亦佳,多为青羊毛。西北、内蒙、东北为黄羊毛。羊毫柔于紫毫、狼毫,但耐磨擦。狼毫取自黄鼠狼(鼬鼠)尾之中后部者为最,弹性介于羊毫、紫毫之

间,质较脆,不耐久磨,其至长不过一寸余,不能制大笔。近代制狼毫南北有异,南方笔毫通体用狼毫,至佳者用狼尾,笔毫之间和谐一致;北方则以狼毫为柱,中实以菻,外覆兔毛,盖强化其耐磨力,惟其和谐程度略逊。

紫毫包括紫色兔毫及花白两种,取自山兔脊及尾部。紫色与花白相比略柔而圆健,花白刚健劲利,若紫色兼花白,则柔韧圆刚。

兼毫相对于纯毫而言,为两种以上毫结合者。一般以狼毫及紫毫与羊毫相兼,有直称兼毫者,如紫兼毫、狼羊毫等。兼毫制法有二,其一以强毫为柱,外被柔毫,以其外柔内刚,刚柔并济,外被蓄墨足、耐磨、柔和灵活,内部发力足,不易受损;其二将两毫掺杂,不用柱毫,不分心副,参差散立扎成(此法亦用之于纯毫),唐代著名笔工诸葛高即用此法,笔锋三副,笔心极圆,柔韧适手,百管不差一,其缺点是外被部分硬毫较难束毫,易出“贼毫”。

相对而言,兼毫难于纯毫之制作,优质兼毫兼顾了两种毫的优势,其刚柔相济之笔性为他笔所无。

近世兼毫多掺合分鬃(将整根猪鬃硾开或用机器剖开,如四分、六分、八分,至细者可分十二开)、灰尾、紫貂及尼龙毫。分鬃只能用少用细,才能与它毫相和,且埋于柱根,不能过及锋颖,粗者弹性强于紫毫,但极不灵活,一般极少使用。灰尾及紫貂毫弹性近于狼毫。目前尼龙毫分三种,日本所产较精细柔韧,韩国次之,国产再次之。尼龙毫弹性强,但缺点极多,其一与动物毛难于和谐匹配;其二与书写手势难于和谐一致;其三尼龙没有吸水力,下墨极快,容易迅速造成笔

锋空心无墨,内干外湿,乃至散锋开叉。加之尼龙极易老化发脆,实为害群之马。用之于兼毫,仅使几根尚可,多则不可用。识别尼龙毫之法一看二捏,看时剥开笔根,尼龙毫通体透明,染色尼龙亦泛贼气,捏笔根时尼龙毫响声较大,越多越大。

第四节砚

汉刘熙《释名·释书契》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许慎《说文解字》云“砚,石滑也。”“滑”训作“划”,与研磨同义。砚材除石以外,尚有玉、陶、澄泥、瓦以及铜、铁、银、漆等。从仰韶文化时期至东汉,砚均配有研石,因墨尚未成锭,研墨丸需以研石磨碎,墨的加工工艺改进模制成锭之后,研石即失去了意义。

石砚的制作工序分为采石、维料、制璞、雕刻、配合、打磨等,主要砚式除了雕刻图案外,主要有凤池砚、太史砚、平板砚、斗方砚、瓦砚、风字形等,主要石种(产地)除了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即端砚;还有安徽歙州(今歙县)[砚石产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即歙砚,亦称龙尾砚、婺源砚。甘肃南部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古称洮州)[砚石产于洮河]即洮砚,亦称洮河砚;山西绛县及江苏吴县即澄泥砚,俗称四大名砚。

端砚开采始于唐武德年间,石质幼嫩、细腻、滋润,具有发墨不损毫,呵气可研墨之特点。常见石品有鱼脑冻、青花、蕉叶白、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金银线、冰纹等,著名的砚坑有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绿端、宣德岩、朝天岩、白线岩、古塔岩,其

中以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和宋坑最著名。歙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北宋唐枳《婺源砚谱》载,始于唐开元中,至南唐时,设置砚务,专门为朝廷督制石砚。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赞曰“细润如玉、发墨如汛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或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一统志》载歙砚有五品:一曰眉子石;二曰外山罗纹;四曰金星纹;五曰驴坑罗纹。主要品种有:眉子、眉纹、水浪、锦蹙、金星、金花、金晕、刷丝、枣心、泥浆、豆班、玉带、罗纹等,其中紫玉金星为珍品,金晕为妙品,细罗纹与暗细罗纹为极品。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奇异,敲击有金属声之清越,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即可研墨,发墨如油,不伤毫。

洮砚自宋代开始产生,宋赵希皓《洞天清禄集·古砚辩》载“端、歙二石外,惟洮和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无价之宝。”洮砚石呈碧绿色,晶莹、细腻、坚润,色泽雅丽,发墨快,贮水长,蓄墨久而不干。石品有绿洮和红洮两种,绿洮色泽青蓝,旧称野头绿、鹦哥绿,其至优者有天然黑色水纹。红洮色如红土,纯净甘润,极为罕见。

澄泥砚分为两种,其一产于山西绛县者,唐代开始生产,是泥烧制的砚,质地类瓦,坚硬耐用,发墨细润,贮墨、贮水耐久。制作过程是缝绢袋于汾水中,一年后泥满结实,风干,将泥制成砚形,再经烧炼而成。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载作澄泥砚法:“以瑾泥令入于水中挼之,贮于瓷器内,然后则从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捏之,俟

其至细,去清水令其干,入黄丹团和溲如面,以物击之,令至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阴干,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善,亦足亚于石者。”澄泥制砚法除山西绛县外,山东、河北、江苏亦有生产。其二产于江苏吴县者,相传始于三国时期,以太湖地区特有的澄泥叶岩雕凿而成,质地坚硬细腻,色泽深沈,具有发墨快,不渗水的特点。

选砚首选石种,之后再鉴石品,进而试石质、石性,最后品形以受用。石质幼嫩、细腻者,发墨不损毫,以手拂之如缎,或云如婴儿之肌肤者为最;石质坚硬者发墨快,以指宋·黄庭坚《伏波神祠》诗卷(局部) 甲掐之,麻至深者为最;石性润者,贮水、贮墨耐久,以手捂之或呵气而水汽久不褪者为最。其形制以朴素古雅为上,砚池处舔笔理毫须合笔形,则宜攒毫聚锋,以内呈凹圆之势为佳,如米芾于《画史》中云:“古书画皆圆,盖有助于器。唐皆凤池砚,中心如瓦凹,故曰砚瓦。一援笔因凹势已圆,书画安得不圆。今砚如心,一援笔则褊,故字亦褊。又今有鏊心凸砚,援笔即成三角,安得圆哉?”

第五节书写材料的主动选择与再加工

与其被动地接受书写材料,不如主动地加以选择,进而亲自动手做些简单再加工。书写材料主要的性能包括渗水性、平整度、纤维种类、拉力韧性、厚薄以及色调,纸是点画线条笔触、质感的载体,影响作品的内在质量,色调是作品的环境格调,影响作品氛围、意境。

1.再加工纸训练

再加工纸时加入胶、矾涂刷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其纸性完全不同。常规自制熟纸的方法,如:将黄明胶五钱用温水泡化或加热溶解,另将明矾五钱(可事先研碎)用温水溶化,然后用约二斤水将调好的黄明胶水和明矾水搀合调匀。事先将生宣用清水涂刷一道,手法要快而匀,排笔笔路最好从纸的纵向中轴向上下分刷,之后再走横向,最后走斜向,呈“米”字手势。接笔宜快,排笔笔沾水不宜太饱和,稍干最好,然后用调好的胶矾水涂一道。欲使之提的高熟程度,多涂刷几遍即可。刷好后,将纸挂起阴干,将干时卷紧或用平整的重物压平,最好裱在墙上挣平。常规自制半生熟宣纸的方法可根据制熟纸的方法稀释胶矾水之后再涂刷,也可用一些变通的方法,如将生纸托褙即成半生熟,或用豆浆调水浸生纸,运用拉染法也可制成半生熟。另一种方法称之为“风矾”,即将刚买来的新生宣挂在通风处,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约两三个月后,纸便略具有熟的特点。另外,生陈纸也类似于“风矾”的效果,陈纸(如十年以上)的纸性“和”而沉着,笔触效果大大优于新纸,自然之功胜于人工。从老字画揭裱下来的旧裱褙纸也属于半生熟甚至类似熟纸。煮硾是将生宣浸胶矾沸水,再拉出来(即所谓煮),经加砑光,使纤维压得紧密(即所谓硾),一般煮硾是原来生宣的2/3厚甚至是一半厚。因此,煮硾渗水较慢,笔触可以保存和生纸类似的渍水边缘。厚纸贮水能力强,藏得住水,因此笔根贮墨量宜足,如果毛笔含墨少时,行笔速度宜放慢,否则,会出现线质空、扁、平、枯;薄纸藏不住水,因此笔根贮墨量宜少,多则渗涨失控,妨碍笔法、笔

触。同样,当写薄纸时,笔根上墨少时也应放慢行笔速度,并相应加强顿、折、挫。

·做纸可与染色同步进行,即将染料与明胶、明矾溶解在一起使用。

·做过胶、矾的纸在使用前用砑石砑过会更好用。

训练方案(只介绍不练习):

①用清水、明胶和明矾,运用平涂法再加工具有二种纸性(熟、半生熟)的纸各一张,并与未加工的纸进行笔触效果比较。

②将平涂法与砑光的方法结合起来,加工一张半生熟的纸。

2.染色训练

常用染色用的颜料首先要考虑到其溶水性。一般而言,矿物质颜料溶水性差,较难完全彻底溶解,总有沉淀物留积,染纸时可能因染料过浓会留有颜料颗粒浮在纸面上,显得做作、火气。植物性颜料溶水性好,几乎可以完全彻底溶解。一般如果要选择矿物质颜料,先沉淀过滤除去粗的颗粒之后再染色。

以植物性颜料如花青、藤黄为主,植物的可充当颜料的有红茶、绿茶、棕麻、树叶等,有颜色成分的草本、藤本植物配合,染熟纸及半生熟纸各一张,事先调好冷、暖两种基本色调及中间色剂,冷调子可以花青为主,匹配少许藤黄及一、二滴墨,暖调子可以胭脂为主,匹配少许赭石及一、二滴墨,中间色剂均可用浓红茶水。

[提示]

①宜先将纸用清水打湿,无论生熟。

书法教学计划及教案六年级

六年级书法教学计划及教案一、学情分析 教学中注意学生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二、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三、教学目标 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

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 1、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要天天坚持不懈,如同做事,要有始有终。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一点时间(三二十分)练习巩固自己所喜爱的书法。 2、开展书法兴趣活动,在活动中比进步,比质量,比速度,比特色,并将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展评,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可达到日久功成的目的。教诲学生:自古学艺无捷径,更不能如行人走路,三步并两步行。天赋自来是有,但不学无术,形同废物而无用。 4、书法教学要具有发展性 我们教书法的目标是: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特长,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观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借鉴、引用、学习。 (三)能使整体进步,部分学生有为,并终身受益。 (四)教必有成,学必有果,培养学生自信,展示自己、发挥才能、发表作品。最终达到学生自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之目的。 5、书法教学要具有兴趣性 书法本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艺术,下有根上无顶,无人书写水平达到顶峰。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四种格体,初步认识真(楷书)、

(完整版)《书法欣赏》教学设计

《书法欣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及书法评价标准,能够结合书家的人格、精神等对书画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认知、体验、练习、展示、评述等完成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书法的艺术美,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及如何评价书法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书法的字如其人以乃精神风貌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室的影视设备,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提问:书法是什么?书法工具有哪些?中国书法的书体演变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引入关于汉字和汉字书法的有关知识。 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什么是书法。 书法,就是写字之法,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2.中国文字书法的发生的诸因素。人类为生活、生存而创造了文字,并使文字的形式——书体不断发展变化,如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行书等。每一次书体的变化,都使它的服务范围拓宽,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汉字的式样,在越来越统一的基础上,变得越来越精美,这样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书法。再加上汉晋以来统治阶级对这一艺术的大力倡导,在人民群众中也有了广泛的影响。我国历代出现了

许多书法家,他们留下了大量的名帖和墨迹,成了民族传统文化中光辉灿烂的花朵。 书法源于汉字,汉字是书法的基础。汉字的产生,也就孕育了书法艺术的因素,如以线造型,以及匀称、平衡、变化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先民们仰观俯视,审美地观察世界,把思维、观念、追求寄托在这些刻划线条。 二、介绍书法欣赏的有关内容(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1.书法欣赏的特点。 (1)书法欣赏的再创造。 欣赏者欣赏书法作品,总是根据自己的学识修养在感受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书法作品进行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但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简约的线条艺术,它不应言,也不具象,仅以一线或浓或淡、或枯或润的墨迹,表达书者情思。可以说,任何一种艺术欣赏都是艺术的再创造,但欣赏书法的再创造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看小说可根据自己生活经历想象出书中的情景、气氛和人物相貌,看绘画则可以所绘形象跟现实物体建立起一种对应的联系。书法更接近于音乐,有人称书法为“无声之音”,音乐的要素一是旋律,二是节奏。书法也一样,每一笔每一字都是在不同的轻重缓急中有节奏地写出来,而每一行每一篇忽如“奔雷坠石,鸿飞兽骇”,忽如“山崩海啸”,忽如光风明月。这正象音乐中的不同旋律和不同乐曲。音乐可以表现喜、怒、哀、乐,可表现激昂、忧伤、悲壮、恬静各种不同的感情,书法亦然。各种艺术都应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我们以为文字内容就象歌词,表现文字内容的书法就象为歌词谱曲。曲谱要尽可能地去表现歌词(文字)的内容。这样的书法既可以与文字内容一起欣赏,也可以独立欣赏书法。单看书法也有欣赏价值,但不够完美,因为连同文字内容一起欣赏是民族传统习惯。比如我们用“瘦金体”去写岳飞的“满江红”,如果连同“壮怀激烈”的内容一起去欣赏,就很难令人满意了。总之,书法欣赏具有再创造的特点。 (2)书法欣赏的模糊性。 书法欣赏的模糊性是什么?首先是线条的抽象性。中国书法中的线条,是书法者内心感情活动的轨迹,它区别于几何学上的线条,它活生生,有感情,有力量,有形象。但它究景是什么情调和意趣,难以确指。例如,一横,在欣赏者眼里,可以看作“千里阵云“,也可看作是“一条钢筋”;一点,可以是“高峰坠石”,也可以是“平地砖头”。很难用准确语言表达出来,是因为书法欣赏具有较强的“模糊性”或叫“朦胧感”。只是道出大致的感觉而已。 书法欣赏的层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审美力的高下。由于书法欣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完整版)硬笔书法课教案

硬笔书法课教案 左窄右宽字的指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清字的间架结构、字形规律; 2、指导学生认识左右结构的字中“左窄右宽”一类字的特点和规律; 3、指导学生规范、端正地书写例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情、积、校、铸、渡、待、河、神,教师教给方法,学生自主写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配乐、名人书法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使用钢笔,你知道怎样保养它吗?学生交流。 1.同学们,你知道吗?每次我外出参加活动,当我提起鹿苑小学,他们一定会说:你们是书法特色学校,你们学校学生的字真漂亮。可事实怎样呢?大家有目共睹。所以我常说,我们可不能砸了这块牌子哈。 2.看图导入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握笔的要求:执笔歌 距离笔尖三厘米, 拇指食指相对夹。 中指首节垫笔杆, 无名小指自然弯。 写字的要求:大小匀称、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二、出示字例 今天我们要写的字有哪些呢? 1.出示字例,学生观察:情、积、校、铸、渡、待、河、神。 2.我们平时学习生字时都用到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后投影示:看字形、析结构、记位置、寻规律。 3.师:好,那么我们首先来看字形,按结构这些都是什么类型的字?学生观察生字结构特点。(左右结构) 三、指导书写 1.再细细分分类,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左窄右宽)。 2.今天我们主要来写写、写好这些左窄右宽的字。 △指导书写“情”。 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除了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什么? (左右紧凑、间距匀称、第三横画较长,注意穿插,右下跟“月”的写法不同,改撇为竖等)(1)师示范书写,并强调重点。 (2)学生临写。(音乐起。) (3)师生评议,表扬,有问题学生投影指正,学生再次临写、再评。 △指导书写“渡”。师边范书边指导。 “渡”:注意三点水不能写一条直线,“度”的长撇插到三点水提的下面,最后一笔捺是

低年级写字与书法教案

书法教案 (一年级写字) 写字课课前准备: 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学要求: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反复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习惯。 3、使学生了解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是写好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大事,也是学生今后学业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汉字的故事。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

有汉字。可是,大家知道汉字是怎样发展来的吗?在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汉字的历史。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的黄帝时期,黄帝命令他的臣子仓颉创造文字,仓颉是一个长有八只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只眼睛观察八方,看见各种各样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的形状简化后刻在龟壳、兽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这个神话当然是荒谬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到了这时,需要文字记载的东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示,显得太繁琐了。于是人们就简化了一些象形字,并把一些象形字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字,让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组合起来,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睡觉。这样又创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汉字的一个新类型——会意字。 二、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三、看图说话,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的要求 请小朋友看下面的几幅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写字的姿势是怎样的。 (1)仔细看图,讨论要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讲解要点: ①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大约一尺)。 ②胸部与桌子的距离为6—8厘米(大约一拳的距离)。 ③写字时还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在练习本一侧,右手握笔。 ④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大约一寸左右)。

最新一年级书法第1,2,3,4课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
第一课 横的写法 课 型 新授 第 1 课时
1.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
学 目
画“横”。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
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 “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 美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 学生练习
教学准备 本课的例字字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导入过渡: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 观摩例字,说说特点
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要想写好汉字,
首先要写好最基本的笔画。
学习要领
讲解“横”书写要领。
讨论交流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讲解笔顺(从左到右)。
交谈体会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 说说自己的看法
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
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
得像个火柴棒。
横的书写要领是:起笔重——行笔轻——
收笔重 二、学生练字 三、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并评价。
静心练字 评价同学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课 横的写法 一二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书法指导教学设计

1 、点的书写 教学目标: 1、掌握笔画“、”的运笔方法及结构特点。 2、通过观察笔画“、”的构造,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写字兴趣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对书法运笔之美和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笔画“、”的运笔方法及结构特点。 一、导入: 二、新授: (一)讲解“点”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点”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

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图示: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 图示: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 图示: 5、指名说一说右点、左点、竖点、长点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点,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点的字。 1、出示范字。

右点: 左点: 长点: 2、横的书写 教学目标: 1、掌握笔画“横”的运笔方法及结构特点。 2、通过观察笔画“横”的构造,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写字兴趣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对书法运笔之美和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笔画“横”的运笔方法及结构特点。 一、导入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就好比房屋是由砖头、瓦、木头等建成,要建成房屋就离不开一块块砖,一片片瓦,一根根木头。要想写好汉字,首先要写好最基本的笔画。

书法课教案

书法指导课教案 一、学情分析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三、教学目标 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 1.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要天天坚持不懈,如同做事,要有始有终。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一点时间(三二十分)练习巩固自己所喜爱的书法。 2.开展书法兴趣活动,在活动中比进步,比质量,比速度,比特色,并将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展评,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可达到日久功成的目的。教诲学生:自古

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1、竖钩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竖钩,并能书写美观大方。能力目标:能把带竖钩的字书写美观大方。情感目标:欣赏祖国的艺术瑰宝,学习书法家学习时的刻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竖钩,并能书写美观大方。教学难点:把带竖钩的字书写美观大方。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教学模式:自主、和谐、高效教学准备:毛笔、墨汁、宣纸。 教学过程: 一、在楷书的书写中,钩包括竖钩横钩斜钩和卧钩 等。 竖钩在一个字中往往是主笔,起支撑作用。它由竖和钩组成,竖画劲挺,钩画近似三角形。 书写要领: (一)起笔与竖画相同。 (二)行至竖画末端,微微向左下行笔。 (三)稍顿,回锋向左上行笔,边行边提。 (四)出锋收笔。 虽然竖钩的竖画是直的,但是为了平衡字的重心,表现字的势态,有时会向左挺出,有时会向右弯曲。

二、练习。 三、习字指导:水、可、来。 水:竖钩逆风起笔,钩出锋向左上,竖钩两边的笔画左收右放、左轻右重。 可:长横略向右上斜。“口”靠上竖钩在竖中线略偏右处。 来:左右基本对称,点、撇、捺均聚向中央。撇捺舒展,撇轻捺重。 四、练习。 五、作品欣赏:欧阳询《化度寺碑》。

2、竖提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竖提,并能书写美观大方。能力目标:能把带竖提的字书写美观大方。情感目标:学习书法中的常用笔法,热爱祖国的书法艺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书法中的常用笔法,热爱祖国的书法艺术。 教学难点:能把带竖提的字书写美观大方。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教学模式: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毛笔、墨汁、宣纸。 教学过程: 讲授新知: 一、竖提的写法与竖折相似,不同的是先写竖接着写提。竖提看似两个笔画,其实一笔写成。 二、书写要领: (一)起笔写法与竖画相同。 (二)至竖画末端,向左下提笔运行。 (三)与提画起笔相同,向右上行笔,边行边提。 (四)收笔与提画相同。

小学二年级书法写字课精品教案(全册).docx

小学二年级书法写字课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讲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第周 教学目标: 1、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以横画为主笔的字” 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以横画为主笔的字”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 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图示: 百横在上面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下面的“ 白”字字形要 小,左竖短右竖长。 横做主笔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重心偏右形体斜,斜中万 求正字要稳。 点写在正中,首横长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下面的横画言要收缩,横横之间要写均。 舟去横在中间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两点写在中线上,字形瘦长才好看 第三笔横作主笔,左低右高略上斜,其他笔画要收缩。 舌首撇为平撇,横作主笔要伸展,下面的“口”要小。

亚正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笔画,相对点紧靠竖画。 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半部,三横之间的距离要匀,注意横的长短变化。 5、指名认读。 6、指名说笔顺,书空。 7、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8、演示书写过程。 9、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以横画为主笔的字 百万言舟去舌亚正

第二讲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第周 教学目标: 1、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以竖画为主笔的字” 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以竖画为主笔的字”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 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图示: 中干竖作主笔要伸展,“ 口”要略扁 上横短下横长,竖作主笔向下伸展。 垂露竖向下伸展,点写在竖中间偏上的位置。 卜 川竖撇略短,中间为短竖,最后一笔长竖要伸展。 升第一笔为平撇,长横略缩,竖撇略短,最后一笔竖要伸展。并

小学书法教案--完整版

一、学情分析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三、教学目标 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

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 1、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要天天坚持不懈,如同做事,要有始有终。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一点时间(三二十分)练习巩固自己所喜爱的书法。 2、开展书法兴趣活动,在活动中比进步,比质量,比速度,比特色,并将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展评,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可达到日久功成的目的。教诲学生:自古学艺无捷径,更不能如行人走路,三步并两步行。天赋自来是有,但不学无术,形同废物而无用。 4、书法教学要具有发展性 我们教书法的目标是: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特长,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观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借鉴、引用、学习。 (三)能使整体进步,部分学生有为,并终身受益。 (四)教必有成,学必有果,培养学生自信,展示自己、发挥才

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1、竖钩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竖钩,并能书写美观大方。 能力目标:能把带竖钩的字书写美观大方。 情感目标:欣赏祖国的艺术瑰宝,学习书法家学习时的刻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竖钩,并能书写美观大方。 教学难点:把带竖钩的字书写美观大方。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教学模式: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毛笔、墨汁、宣纸。 教学过程: 一、在楷书的书写中,钩包括竖钩横钩斜钩和卧钩等。 竖钩在一个字中往往是主笔,起支撑作用。它由竖和钩组成,竖画劲挺,钩画近似三角形。 书写要领: (一)起笔与竖画相同。 (二)行至竖画末端,微微向左下行笔。

(三)稍顿,回锋向左上行笔,边行边提。 (四)出锋收笔。 虽然竖钩的竖画是直的,但是为了平衡字的重心,表现字的势态,有时会向左挺出,有时会向右弯曲。 二、练习。 三、习字指导:水、可、来。 水:竖钩逆风起笔,钩出锋向左上,竖钩两边的笔画左收右放、左轻右重。 可:长横略向右上斜。“口”靠上。竖钩在竖中线略偏右处。 来:左右基本对称,点、撇、捺均聚向中央。撇捺舒展,撇轻捺重。 四、练习。 五、作品欣赏:欧阳询《化度寺碑》。

2、竖提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竖提,并能书写美观大方。 能力目标:能把带竖提的字书写美观大方。 情感目标:学习书法中的常用笔法,热爱祖国的书法艺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书法中的常用笔法,热爱祖国的书法艺术。 教学难点:能把带竖提的字书写美观大方。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教学模式:自主、和谐、高效 教学准备:毛笔、墨汁、宣纸。 教学过程: 讲授新知: 一、竖提的写法与竖折相似,不同的是先写竖接着写提。竖提看似两个笔画,其实一笔写成。 二、书写要领: (一)起笔写法与竖画相同。

毛笔书法课教学教程-毛笔字基础-笔画-教案

海林一中毛笔书法课教学计划 李清宇邵文波 一、教学目的: 毛笔书法入课堂,墨香满校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开展毛笔书法课艺术普及教育,培养中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实际表现水平,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二、教学形式: 通过课堂教学,辅之以互相观摩、单独辅导、组织小型展览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三、展览形式: 书法班的展览可分为作业展览和作品展览两大部分。作业展览是根据教学计划和步骤,选择完成较好的作业进行展览;作品展览是在教学工作进行到一半,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之后,规定内容,完成作品,在学期中及学期末举办作品展示活动。 四、教学进度: 以每周一次的课程设置,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五、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书法教学主要以基本笔画的教学为主,在掌握基本笔画的同时,把笔画应用到简单的字当中。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第一周 1、为书法课程作好准备. 介绍文房四宝及书法习惯(执笔.坐姿.用笔) 了解书法的基本常识,能够初步认识中国书法 2、用笔技法的基础训练。掌握书法的基本姿态,为今后的书法学习作铺垫 第二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横掌握横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横的简单字练习了解横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三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竖掌握竖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竖的简单字练习了解竖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四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撇掌握撇画的基本写法

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五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捺掌握捺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捺的简单字练习了解捺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六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提掌握提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提的简单字练习了解提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七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点掌握点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点的简单字练习了解点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八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钩掌握钩画的基本写法 2、包含钩的简单字练习了解钩画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字型练习 第九周 1、毛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折掌握折画的基本写法

《书法欣赏》教案

《书法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认识汉字的特点与书写艺术特点。书法就就是写字之法,即就是以汉 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 、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 、认识汉字的特点与书写艺术特点。 3 、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室的影视设备,电脑,介绍书法的VCD光碟等。 教学过程: 一、讲述关于汉字与汉字书法的有关知识。 书法就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什么就是书法。 书法, 就就是写字之法, 即就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2.中国文字书法的发生的诸因素。人类为生活、生存而创造了文字,并使文字的形式——书体不断发展变化,如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行书等。每一次书体的变化,都使它的服务范围拓宽,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汉字的式样,在越来越统一的基础上,变得越来越精美,这样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书法。再加上汉晋以来统治阶级对这一艺术的大力倡导,在人民群众中也有了广泛的影响。我国历代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她们留下了大量的名帖与墨迹,成了民族传统文化中光辉灿烂的花朵。 书法源于汉字, 汉字就是书法的基础。汉字的产生,也就孕育了书法艺术的因素,如以线造型,以及匀称、平衡、变化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先民们仰观俯视,审美地观察世界,把思维、观念、追求寄托在这些刻划线条。 、汉字书法艺术的形成一般来说有三方面因素: 其一,汉字的表意性。汉字从象形开始,就是表意的。“依类象形”,“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四年级书法课教案

第一课时:两点水三点水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点水和三点水这两个偏旁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准、冲、凑、汉、洗”等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书写规律,能运用书写要领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反馈 二、学写偏旁 1、出示:偏旁两点水和三点水 2、说说写这两个偏旁时的注意点 书写时,既要注意点的位置,又要注意点之间的呼应。 3、师示范书写,表现出一定的节奏,让学生体会笔势的连贯。 4、书写要领。 两点水:上下两笔要呼应,距离不宜太平。 三点水:第一笔为右点,第二笔为右点略偏左,第三笔为斜提,三笔不宜在同一垂直线上。 5、指名书写偏旁,评议 二、描描写写 1、说明书写规律 左偏旁是:两点开三点水的字,一般应为左窄右宽,左右比例要适当。 2、师范写讲解 3、生描写,师巡视 三、自己练习 1、认字、观察,认清注意点 2、师巡视,生练写 评价:

第二课时:单立人和双立人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单立人和双立人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二、教学过程: 1.写写偏旁。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单立人和双立人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单立人:撇的长短要适宜,书写是要注意角度,不要太平或太直,线条要挺拔。竖要从撇的中腹处起笔,长短与撇的长度差不多。 双立人:第一撇较短,第二撇略长,呈平行之势,两撇起笔一定要上下直对。竖不要写得太长。 2.描描写写。 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伐,注意单人旁中撇的倾斜角度,第二笔竖的长度与撇基本相等。戈的笔顺是“横——斜钩——撇一点”,斜钩的起笔高于单立人的撇。 3.自己练练。 三、例字指导: 供,左右结构。右边第三笔竖的起笔略高于第二笔竖的起笔,并向左下行笔,使两竖间的空间形成上大下小的形状,右下撇和长点底线齐平。 仗,左右结构。右边丈横的起笔与单人旁的撇与竖的交叉点齐平,撇为竖撇,要从横的中点稍偏右出穿过。 街,左中右结构。中间部分要写得紧凑,主义横画要收缩并有长短变化,间距要均匀。右边第一横稍短,第二横稍长,竖钩要写得挺直,要从第二笔横的中点偏左处起笔。 德,左右结构。右边上面十的竖与横相交后分成上下两段,上段长,下段短;中间四要写得宽扁一些,形成中宫内收之势。 评价:

(完整word版)初级中学书法课教案

中学书法课教案 爱中华 -----------欧体短撇及其变化 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初级中学陈永湛 科目:书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初步学会短撇的写法、感知短撇的特点和变化。 3、初步学会“爱”、“中”、“华”三个字的写法。 4、通过对作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步感知书法作品之美。 教学重点:学会短撇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会相关字的写法。 教学拓展:初步认知短撇的变化;学会简单书法作品的写法;得到思想道德教育;感受祖国传统高雅艺术的魅力。 教具准备:示范用笔、示范用纸、磁铁、墨汁、笔架、盘子、多媒体等。 学具准备:毛笔、练习纸、宣纸、墨汁、字帖、羊毛毡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书法作品欣赏 教师出示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给学生欣赏,激发兴趣, 树好榜样和威信。 2.导语 师:同学们,要练好书法,最好从楷书着手。今天我 们继续学习欧体楷书基本笔画。欧体特征:骨气劲峭,法

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二、新授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笔画,学习“短撇”。有同学要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笔画,怎么还学笔画?其实啊,练字呢,要从一笔一画练起,而做人呢,要一生一世做真人。 “一笔一画学写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1.短撇 (1)、看短撇,并根据口诀进行 练习。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2. 短撇的意境 啄法,像匕首、鹤嘴、竹叶,也像小鱼的鱼鳍、尾巴等。 3. 教学范字“爱” “爱”字有几个短撇,这两个短撇有什么区别? 引出短撇的变化——平撇 (1)、练习平撇。 (2)、教师示范“爱”字。(拓展:“爱”字下面的两 个长撇也有变化。) (3)、学生练习。 4. 教学范字“中” 通过练习复习其中的悬针竖的写法。 (1)、悬针竖的收笔和短撇的收笔有什么联 系? (2)、写好一个字,除了写好笔画以外还要注意些什么?(结构:布白匀称) 短 撇 口 诀 起笔:逆锋起笔、右下作顿 运笔:中锋运笔、左下撇出 收笔:渐提渐行、力送笔尖 悬 针 竖 口 诀 起笔:逆锋起笔、右下作顿 运笔:中锋运笔、往下作竖 收笔:渐提渐行、力送笔尖

硬笔书法优质课课教学设计

硬笔书法课---整体书写练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掌握整体书写格式,欣赏书法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在例字中归纳书写要领,能完成一篇完整的书法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意识和责任感,发展个性,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 掌握汉字基本书写规律,能完成正确落款等步骤。 教学难点: 学生在例字中归纳和总结书写的要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像美丽的浪花,激发我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给了我们生活的理想和动力。成为大千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 展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图上的刻画让我们感觉不到是文字还是绘画,那是我们的祖先在向别人诠释一个动作,表达一种意思,或者是讲述他一天的经历,或者是宣泄一种情绪? 教师:这就是我国最朴素的文字----象形字 学生小游戏(猜猜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动脑找同学读:汉字书写的的起源 二、讲授新课 那么汉字的发展是怎样的进程呢?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魏晋}可见,我们的祖先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摆脱幼稚的书写,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学生读汉字书写的起源(二) 教师总结:汉字书写的形式 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应用最广泛的是楷书和行书(观赏课件) 硬笔书法几个字的5种书写形式,看看那种和我们现代应用最接近? 教师:楷书有书中楷模的意思,作为交流的一种标准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通常称为方块字。便于书写和识读,实用价值最高。 看课件 大家说 :屏幕上是什么字----各种猜测

书法课教案

课题第六课字头(草字头、竹字头) 教学目标1.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了解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2.指导学生学出一笔漂亮的字,对其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起到深远的影响。 3.学习结字规则,主笔突出撇捺伸展。 教学 重点 学习结字规则,主笔突出撇捺伸展 天津市河西区华江里小学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 难点 学习结字规则,主笔突出(长度为字的宽度)撇捺伸展 教学具 准备 课件字例字帖 教学过程意图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六课。板书:字头(草字头、 竹字头) 2.复习采字的写法,巩固结字规则:上下中心对正,左右平衡。 二、每课一学: (一)出示字例 1.播放课件(汉字的演变) 2.重点指导:主笔要突出,主笔一般由长横长竖撇捺充当。 3.范写苗字,主笔为草字头中的横。 4.范写茶字,主笔为撇捺,作到要伸展。(一字之中有撇有捺,撇捺对应,托上盖下,如有违背定出笑话)美字和丑字对比5.仔细观察“笔”和“等”两个字,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两个字的写法 ①重点指导:竹字头左低右高;“等”字下面的竖钩起笔偏右使字的左右平衡,。 ②注意谨记结字规则:主笔突出,撇捺伸展。 6.学生练习书写:四个字每字写三遍巩固旧知 接触中国文化之美 突出重点 新旧知识结合,指导学生写漂亮的字。

教师巡视指导 7.师生共同评价 8.学生练习书写:四个字每字再写三遍,要有进步。9.师生再次共同评价。 (二)欣赏作品 古代与现代书法作品赏析。多种形式评价,促提高。 传承文化 教学过程意图 (三)展示作品 写字要遵循结字规则,也要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请同学门在作业纸上书写其它带有草字头,竹子头的字,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 1.学生书写 2.教师把学生作品进行展示继续练习书写期待形成自己风格,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天津市河西区华江里小学教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书法写字教案全册

第1课扇面集字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集字示例的出处和释义,了解书法与文学的关系,养成正确的写字“双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设计本课集字,并双钩在2:1的白纸上,培养观察、想象、比较、分析能力,掌握欣赏的方法。 3、体验汉字书法的形神美,陶冶情操,激发写字兴趣爱好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设计本课集字,并双钩在2:1的白纸上。 教学难点:设计本课集字。并双钩在2:1的白纸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章法作品的写法,今天我们再写一副属于自己的书法作品。 教师出示文徵明的局面作品,让学生说一说这幅作品的幅式。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第 1课《扇面集字练习(一)》,开始我们的创作之旅吧! 二、知识介绍 1、教师出示幅式作品《书之妙道神采为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幅赵体集字示例。 2、学生自读出处和释义内容的介绍,了解这幅赵体集字示例。 三、学习设计幅式 1、教师出示本次赵体集字示例的幅式设计要求。 ①根据本课所提供的集字示例的大小,准备一张长宽比为2:1的白纸,折剪出扇面形 式,设计出整幅样式,包括正文的字距、落款的位置和内容。 ②把这8个字双钩到白纸上设计好的位置。 双钩提示 ①局面有很多种排列方式,建议先用本课示例的样式。 ②每个字都要对准扇面的圆心。 ③落款的大小、位置高低应注意与正文协调。 2、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幅式,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讲评、展示学生设计的幅式。 四、学习“书法常识” 1、中国书法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曾经向多个国家传播,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书法传向日本的内容。 2、学生自读“书法常识”,教师指名说一说通过自学了解了哪些知识。 六、总结回顾本课集字练习的出处及幅式设计要求。 七、布置作业: 练习本课集字练习的几个字。 板书设计: 第1课局面集字练习 对准扇面圆心 落款大小、高低协调 第2课扇面集字练习(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养成正确的写字“双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参照上一课的设计稿完成“书至妙道神采为上”集字习作的书写,培养观察、想象、比较、

小学生书法入门教案

小学生书法入门教案 三年级写字教案毛笔书法教学准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毛笔的种类,知道怎样挑选毛笔。 2、知道用笔、用墨的方法。 3、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4、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教学用具:毛笔、墨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毛笔书法的教学1、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写字的吗?(用利器刻在甲骨上,用树枝写在沙上,用毛笔写在布帛上。)2、出示毛笔,毛笔可是中国独有的品类。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最早的毛笔,大约产生于二千多年之前。二、介绍毛笔的基本常识1、毛笔的种类(1)硬膏笔:弹性较好。(2)软膏笔:柔软,弹性不如硬笔。(3)兼毫笔:弹性适中。2、选毛笔的标准(1)笔锥圆;(2)笔头尖;(3)有弹性;(4)笔根牢;(5)笔杆直。3、用笔的方法(1)用笔前,先用温水或自来水把笔浸泡三至五分钟,让笔毛发开。(2)蘸墨时,顺着笔锋蘸墨,不要蘸到笔根。(3)写完字后,用清水把笔洗干净。4、用墨的方法(1)瓶子里的墨不能加进生水,以免发臭。(2)写字的墨不能太稠。三、讲解基本的执笔法1、跟老师一起握好毛笔:虚掌、实指、平腕。讲解五指执笔的方法。2、讲解坐姿:肩平、脚平、身体直。3、学生一起坐好,执笔。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四、总结书法不仅可以表达思想,而且书法作品很美,是一种艺术,供人们欣赏。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静下心来,所以很多人多喜欢学习书法。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的世界,学习写毛笔字好吗?第一课横折竖折教学内容:横折、竖折。教学目标:1、认识横折、竖折的形态特点。2、掌握横折、竖折的运笔方法和步骤。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横折、竖折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描仿好以横折、竖折组合的三个例字。教具准备: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二、引入新课:1、复习横画和竖画的写法。然后了出示课文的范字挂图,让学生认识范字的笔画,哪些是学过的,哪些是没有学过的。2、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1、板书:横折、竖折。2、出示横折、竖折的笔画,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学生齐读。3、出示横折、竖折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4、教师讲解示范笔画的写法。5、组织学生练习横折、竖折两个笔画,教师巡视指导。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7、教师范写例字。8、学生描仿写字,教师巡视指导9、出示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共同评论。10、组织学生书法比赛。每组推选写得最好的三个学生,每个学生只写一个字,由老师评比出“书法冠军”。四、课堂小结:1、号召其他学生向“书法冠军”学习。2、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第二课竖钩弯钩教学内容:竖钩、弯钩。教学目标:1、认识竖钩、弯钩的形态特点。2、掌握竖钩、弯钩的书写方法。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竖钩、弯钩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描仿好以竖钩、弯钩组合的三个例字。教具准备: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挂图出示)竖钩、弯钩两个笔画,让学生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点,然后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竖钩、弯钩(2)、组织学生观察竖钩、弯钩笔画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特点。(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5)、组织学生练习竖钩、弯钩两个笔画,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师巡视辅导。四、课堂小结: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第三课卧钩斜钩教学内容:毛笔字卧钩和斜钩的写法。教学目标:1、认识卧钩、斜钩的形态特点。2、掌握卧钩、斜钩的书写方法。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