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回归大语文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回归大语文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回归大语文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回归大语文

中考的指挥棒,使当前的语文课堂更注重学科的工具性,追求学科的功利价值;使语文教师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不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更偏重于答题套路和方法的研究与训练,而不是关注语文本身的真、善、美。慢慢地,我们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老师为什么而教语文。作为一个教了二十年语文的语文老师,我真诚地希望语文老师能回归语文的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语文人,真教语文,也让学生真学语文。

一、重视阅读,感悟情感的真实之美。

现代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过于重视课堂形式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本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的阅读是学生拓宽视野,感悟生活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要重视阅读,不是为了提高阅读分数,而是真正地追求情感的真实体悟。从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了解文章的深意,从而获取情感体悟,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对真善美的理解能力,完成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二、视角转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视角上,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语文。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学生想要、需要学习哪些语文知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需要提高哪些能力与素养?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的视角转换,能站在作者的视角,体会文本的真正意义,全面提升学生对文章分析理解能力,从而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写真文,说真话,诉真情,做真人。

三、咂句品词,品味语言、语文本身的美。

课堂教学中要对笔者情感进行体会,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咂句品词。领会笔者用词的造诣,从词、句、段落中体会语言的灵动与精彩,体会语文本身的艺术价值。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语文教学无趣,如果语文教师不能引领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本身的价值与乐趣,那语文学科的本真价值就难以得到体现。让学生爱语文,其价值远远大于语文成绩的优秀。

四、资源整合,为学生打开语文的大门。

语文教师要开展“以真为本”的课堂教学,就要不断积累教学素材,为学生寻找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其眼界。语文教师要以不同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从语文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的语文生活。用“真”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充实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美,主动自觉地走向更广阔的的语文学习。

不忘初心,还原语文的本真。放下分数,并不是放弃分数,而是让语文老师不以分数为最终目的,回归语文的本质要求。做真语文人,教真语文课。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很少引起教者的高度重视,存在着模式化、任意化倾向,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语文教学是一项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讲究创造性、人文性。作为语文教学流程的环节之一,课堂导入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爱好及创新求索精神、质疑解难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支动听的歌曲,那么课堂导入便是引人入胜的序曲。恰到好处的导入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启思维的阀门,吸引他们探幽入微,渐入佳境,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课堂导入是教者智慧的结晶,是体现教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本文试探讨课堂导入的方式及原则,不辞浅陋,抛砖引玉,以期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启迪。 标签: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作为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当如行云流水,山谷空音,学生陶醉流连,其乐融融,浸润于美妙的意境中,升华道德情操,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与蛊人魅力。恰到好处的导入方式如同一支美妙歌声的序曲,或小桥流水,淡雅宁静;或激昂铿锵,如陕北腰鼓,憾人心魄;或风姿绰约,让人体会无穷曼妙,从而吸引学生,专注倾听,沉醉在知识的海洋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数十载,摸索出一些自认为行之有效的导入方式。 一、联系生活实际,言语激情,直奔主题。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指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通过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言语,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语文教学空间应走向综合与开放,它应与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紧紧相连。“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者的言语导入应做到“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言简意赅,诱人深思。如教学《背影》,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谈谈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然后深情叙说,导入新课:“父母之愛,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让我们一道随着朱自清老先生那句朴实的话语,去感受那份浓厚的爱吧!”教学《我的老师》,我精心设计如下引导语:“有人把他比做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照亮别人;有人把他比做桥梁,奉献青春,只为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他是谁呢?”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人生道路上最难忘的引路人,从而水到渠成导入新课。 二、穿插音乐,披文入情,蕴造良好氛围。 “言为心声”,“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纬成,理定而后辞扬,此立文之本源也。”(《文心雕龙·情采》)语言文字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呕心沥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而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同样是表达情感的有力手段。“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教者用心体会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

谈谈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开放而又充满活力

谈谈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开放而又充满活力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因为其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和毫无新鲜感的讲解方式,成为了大部分学生所排斥的一门科目,本文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活力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努力地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初中语文课堂变得开放又充满活力。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着重介绍相关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用“爱”感染学生学习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现在我班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摘抄积累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二、教师要改变初中语文教学观念 学生的行为不仅与其兴趣有关,而且受其观念指挥。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受到消极观念的影响,怕"出风头",怕暴露缺点,所以不愿意"动"。那么如何让他们想动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两点:(1)突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害怕表现,害怕"动"的观念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我们要改变它,最好也是用良好的行为和积极的氛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2)突出适时正面地引导。有些同学一旦形成某种观念,往往在其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想替代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就显得有些无力。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好适当的时机,面对整个集体或个人,做正面思想工作,引导其认识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益处,不"动"起来的弊端,从而主动地尝试转变观念。 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很快理解课文 1.可以利用课文本身内容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语文作为母语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文化蕴涵和情感性。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蕴涵着强烈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第二段课文时学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妈妈的心情过程中,学生往往注意到了小金花对敌人的痛恨,在阅读中表现得很明确,却忽视了她失去母亲的悲痛。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领会其中小金花的言行,例如,“脚一跺”“抽动两下”,让学生领会从这些词中流露出的情感。经过细致的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小金花对母亲的死有深深的悲痛,但是她把这种悲痛深深地放在心里,并且将这种悲痛化为了力量,发誓要为母亲报仇。学生理解了这点,就会理解了文章的基调。 2.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 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让学习方式互动化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体验,带着这些体验,再让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悟,将问题引向纵深。在生生互动中,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或产生共鸣,或激烈争鸣,课程目标在动态的学习中完成。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断地给学习注入活力,从而保证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形成了课堂教学的立体情境。一次作文课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先让学生自己选材,进行一百字左右的片段描写。大约十分钟后,再让学生分组交流,每四人一组,一

中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中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如何打造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一靠有效的讲授;二靠有效的提问;三靠有效的倾听;四靠有效的反馈;五靠有效的活动;六靠有效的作业;七靠有效教学行为评价。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一、有效讲授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科学合理地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的讲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讲授要有吸引力。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考虑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学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可以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在上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和练习的关键部分。在课堂进行中、结束时要强调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2)掌握课堂讲授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的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简洁合理的过渡。好的过渡决定了课堂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保证过渡的简洁和条理,控制过渡的数量。如果教师把过渡处理好就不会浪费教学时间,提高效率。(3)讲授要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有组织的、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新信息,指导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清晰理解。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收集信息资源,列出学生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的主要任务,使讲授变得清晰。 二、有效提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是否问到点上,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在课堂上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明确的问题;问题要难易适中,大小得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要有艺术性,形式要多样,环环相扣;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 三、有效倾听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会倾听,是师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师首

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有活力

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有活力 发表时间:2019-01-09T11:34:22.93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作者:周春淑 [导读] 语文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我们教师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周春淑(四川省安岳县永顺镇翻身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四川安岳 642350) 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166-01 语文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我们教师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之光,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句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我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首先放了一首赞美桂林美景的歌曲《桂林是我家》,动听的歌曲,配上桂林的美景,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不住地发出赞叹“太美了!”歌曲放完了,我立即让学生谈谈对桂林景色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桂林景色太美了,我真想亲眼看一看!”有的说:“我真羡慕生长在桂林的小朋友,生活在这么优美的地方,我也希望桂林是我家。”……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桂林景色的确很美,今天我们学习描写桂林美景的文章《桂林山水》,看看文章是不是也很美。同学们可以边读边回忆刚才的画面,看谁读得好!”学生有了强烈地求知欲,课文读得好,学得好,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后同学们还写了小练笔《我赞桂林山水》、《家乡的桃林》等。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嘴,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感悟。多给学生留有思考,个性发挥的余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创造性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读多思多听多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让学生在充分读书思考的前提下,自己或小组合作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示意图,学生完成得很好,记忆很牢。这样做,既强化了语文实践活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进行讨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开头写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是课文重点,也是难点。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詹天佑“杰出爱国”呢?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有的说“他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使工期缩短一半体现他杰出有创新精神。”有的同学补充说“这也是他爱国精神的体现。”有的提出“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顶住帝国主义压力,接受任务最能体现他的爱国精神。”……在自由争论中学生各抒已见,不断深入剖析课文,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自由争论使学生思维得到放飞,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全班同学都参与了学习,都能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四、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能大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那如何让他们获得成功呢?我觉得老师首先对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得到这种尊重,就会以饱满的激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去学习。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就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活起来”而不是几个好学生在那里“唱主角”。可往往每个班都有学习困难生的存在,他们或许是因为理解能力真不如别人,或许是天生内向不爱表现……面对这些课堂上的弱势群体,教师的态度起关键作用。如果我们冷淡、不适当地批评他们,都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削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对语文课也就不感兴趣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办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答对了、做对了其中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训练中取得点滴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他们的回答我经常做出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比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你的看法很独特。”“回答错了没关系,要对自己有信心!”诸如此类的评价,学生就会得到满足感,成功感。又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由此,他们也喜欢上了语文老师,喜欢上了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充分地在课堂上“活起来”,让学生学得有滋味,有特色,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 铁东学校课题组姚子龙 一、导入是一门艺术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着每位学生学习的效果,四十五分钟如何分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课堂导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就是苦求之后心灵火花的迸溅。所以,为了上好每节课,我们老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设计出一个漂亮而精彩的凤头——开头。只有这样上课一开始,学生才能紧紧地被你吸引住,很快进入角色,跟上思维,就能为顺利轻松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打好基础。 二、导入的思考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是否成功不仅决定着本节课的成败,而且影响着学生对本科目的好恶程度。多少年来,我们许多同仁都以为课堂导入可有可无,应全力投身于课堂的主体部分,甚至认为一开始就涉及重点难点问题,这样更直接、更省时。殊不知长此以往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厌烦甚至害怕本科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原因有三:一、课间十分钟学生没有休息好,还未完全从上节课的内容中走出来。新的一课又要开始了头脑思维还没有调整过来;二、学生对本科目上一节课的内容还有些遗忘,我们直截了当就开始授课,而且直奔主题,缺乏知识的衔接;三:有些篇目

较枯燥,如果没有精彩的导入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本无法投入课堂之中,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差。因此,课前导入尤其重要,更需要我们授课者太多的智慧来设计它。 (二)、导入遵循的原则 如何导入,有何技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以下几点是我们必须遵循而且必须做到的:一、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二、导语要紧扣教学内容。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三、设计导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具有启发性。精彩适当的导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导语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层累,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等。 四、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而异。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变化,对于新授课,要采用温故而知新来架桥铺路;讲授课则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其次,导语的设计一定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导语的设计还要灵活多样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导入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作为授课者要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每次上课都要给他们新的感觉,所以每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我们要用自己丰厚的知识积淀

浅谈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浅谈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构建有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出路。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困难重重。本文认为:让语文教学“活”起来,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相结合,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标签:主体课堂全面发展新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吕淑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张扬,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意识 课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好有效资源,查资料,收集信息,主动思考,预习新课,学生有了对教学内容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学习过程中就会处于积极主动地位,学生在自己寻找资料的过程中自然会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由于有了课前学生的自主探究,有了知识的积累,所以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活跃了课堂气氛,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备好学案,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对学习内容质疑。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然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教师,教师再对所有问题进行整理,分层备为学案,让学生再进行探究,查阅资料。例如在学习《第一次真好》这一课,我提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学生在解决了字词,熟悉了课文内容之后,然后进一步理解课文,在这一过程中把搞不清楚的内容作为问题交给我,我再从词、句、篇入手对文章进行解读,备好导学案。把学案发到学生手里,学生根据学案再一次去预习,然后正式上课。学生因为课前对课文反复的研读,课堂表现非常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效率提高,一切都在学生的活动中进行。 二、在课堂中发展学生个性 1.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上课时教师面带笑容,有一位名师说过不会微笑的老师不会是一个好老师。老师不能居高临下的看学生,应走下讲台,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增强学生自信。语文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在活跃的气氛中得到展现,学生的能力就会有创造性的提高。 2.巧用课前五分钟,课前五分钟是奏响语文课的序曲。语文的基本训练就是听、说、读、写。而大多数学生都怕写,因此,课前五分钟的训练很重要。起先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摘要】在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提问”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主环节,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论述了提问应遵循的原则和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原则;策略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设计方法 (1)在关键处设点。所谓课文的关键处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关节点;二是指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关节点设计出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就能提示中心,并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谓难点,其实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就此提问往往能引起学生思维,产生认知的兴趣。 (2)要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设点。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3)要在文中看似矛盾之处设点。课文中有许多从表面看存在矛盾的地方,在此处设点,通过提问直接引进矛盾的对立面,其激疑效果非常好,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4)在容易引起联想、想象处设点。教材中有大理想象性文体,课文中有许多省略和空白。让学生对这些文体、空白、省略进行想象,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往生育很感兴趣,并且会产生一些联想。学生在发言过程中,不仅拓展了思维的广度,而且学会了结合现实中人性的理性思维进行综合的分析,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课堂提问应把握的策略 (1)提问“三维”有底数。语文新课程目标由三个维度的目标组成,总目标必须通过分类目标来实现。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盲目随意、信口开河,无意识地随意提问,结果是一节课上下来,提问了什么问题连自己也不知道。因此,提问要把握教学的分类目标,即课堂提问必须根据“三维目标”来设置。当然,三个目标的提问权重不能一样,要有侧重。 (2)提问对象观神态。提问要根据学生的神态(心理状态、行为状态),进行有选择性地提问。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环顾全班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一些非语言的形态可以告诉老师,此时此刻学生对问题的反映如何: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古诗文赏析会》word教案

中田中学学生诗文诵读比赛实施方案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2011.11.1 一、活动宗旨 1. 中华古代文化经典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进步,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是现代文明的母体与源泉。此次比赛活动旨在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为主题,以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重点,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努力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让浓郁的书香洋溢校园,让中华经典代代相传。 2.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初中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中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丰厚校园人文底蕴,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准确、流畅、有感情的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二、组织机构 为了组织、协调好此次比赛,特成立我校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比赛领导小组。 组长:汪国辉 成员:各年级班主任、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黄步高 评委:汪国辉林国民饶俊生廖永成鲁燕平游绍飞 三、诵读比赛内容 诵读内容为优秀中华诗文,包括:优秀的古典诗文(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美文),古今贤文(如《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选段,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等。由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诵读内容。 四、参赛对象:七、八、九年级全体学生 五、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必须符合本次比赛要求,否则失去参评资格。 2、参赛节目时间必须控制在5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3、报名后将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比赛中评委将当场亮分、记分。 4、形式自行设计,力求多样创新。要求制作相应多媒体课件,图文协调搭配。

六、举办时间:20XX年11月2日 举办地点:多媒体教室 七、要求: 1、作品自选,诵读时脱稿,时间限制在5分钟以内。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多媒体课件请找微机室相关老师协助制作。 2、作品诵读形式不限,诵读时须用普通话。 八、评奖: 1、本次大赛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 2、学校将相应颁发奖品和证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几种常见的导入法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至五分钟不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现介绍几种常见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 分析课题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待学生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新课,由作者到作品,顺理成章,引入自然。如《社戏》一课可以这样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这块星空里,有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社戏》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时代背景导入 这是常用的导入法。有的课文需要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缘由,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方法。如讲《海燕》时,首先介绍高尔基在创作时,整个俄国都笼罩在沙俄专制统治下的白色恐怖中,进而理解作者为什么采用象征手法的隐晦方式,领会“海燕”的真正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对于课文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三、设置悬念导入 设置悬念,就是故弄悬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如《被压扁的沙子》这篇课文就可以采用此法导入。“沙子已经够细了,为什么还要压扁呢?欲知原委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们就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认真学习本文了。再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导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不速之客——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肯相信,而后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四、创设情境导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你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你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常常有老师抱怨:“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我讲的也没劲。”其实我觉得学生的兴趣是靠老师调动起来的。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 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 ‘活’。”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兴趣,使 学生爱学、乐学,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的初始。我在教学中注重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点头、拍手、翘大拇指……)、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我与 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我说的最多的话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相信自己一定行!”其次,我们语文教师要注意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 激情。这种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第三、教师要善于 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的对待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如学生睡觉、说话等,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 二、鼓励学生的质疑、解疑 教学中 我们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如教《桃花源记》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渔人是怎么进入桃花源的?”、“桃花源里的生活和外面 的有什么不同?”、“他们为什么不让渔人告诉别人呢?”、“真的有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人吗?”……针对这些问题,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在充分阅 读课文和相互讨论中,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我习惯于这样对学生说:“谁来试一下回答这个问题,只要说出自己的见 解,错了也没关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谁来挑战一下自己?”、“他说的真棒,让我们为他鼓掌吧!”……这样以来,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敢于 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有时候,学生的问题让我不得不说“让我们课下一起去找答案”。 三、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 为了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 学习的优势,我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分成了七个小组,课堂上,检查预习,每个小组会派一名代表说出全组的预习结果;朗读课文,组长会用 自己的方法找出人来读;讨论问题,小组成员会分工合作,有记录的、有发言的、有质疑的、有代表小组发言的……;检查作业,或小组内交换或组间交换,都很认 真。 课堂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开动脑筋,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如在学完《父亲的谜语》一文时,我让学 生思考“你准备拿什么去回报你们的父母?”;学习《为学》时,我让学生回答“你是天资聪敏还是天资平庸的人呢?”;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我让学生每组 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课文内容,有分角色读的,有用故事叙述的,有编成课本剧表演的……课堂上,学生或听、或说、或读、或写、或演、或评、或沉思、或感动…… 这样的课堂想不活都难! 水活而显灵动。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不断改进、日趋日臻、追求完美的艺术。让你的课堂活起来吧,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地在方寸之间和学生尽情地挥舞。 用心爱心专心1

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进展情况 (一)初步研究阶段,确定研究策略 根据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我们现在正处于从研究准备阶段到组织实施阶段的过渡。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召开课题组会议,进一步对课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的进展情况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确保课题研究的成功实施。定期每月集中学习一个小时。 2.原来研究对象研究教师课堂提问有所改变,变成了个案研究,即研究白莉老师的课堂有效提问。再具体一点就是其所教授的班九年级(1)、(2)班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具体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具体,便于操作,针对性更强,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3.课题中关于“有效性”的思考。原来对“有效性”的定位有点模糊,不明确。现在,正在积极地研究如何让“有效性”这一尺度更有可操作性,更具有说服力。初步考虑的结论是对“有效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最好是定量的,具体,可观,易于被人认可的。 4.进一步明确了记录课堂提问的方法。主要采用课题组老师有侧重点地分工记录,最后点评,讨论。另外,请学校的摄影老师协助,讲课的细节记录积累下来,便于课后集体研讨。 5.开展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记录,希望能够全面地、多角度地反映课堂教师提问的现状,掌握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6.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从一开始,我们就比较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收集,尽可能让材料保留原始性、真实性、有效性。 (二)深入研究阶段、细化研究内容 1. 撰写合于课题之需的教学设计 根据《研究阶段实施方案》的要求,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以“同课异构、有效教学、比较研究”理论和新课标为指导,选择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建构不同的教学设计。 2.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维视角体认“同课异构”,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从千课一面的逼仄中走出来;对自我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调节;以不同的态度和情感去积极组织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同课异构中实现自己的卓越。 ①以人为本,精心组织。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老师精神饱满,以相信、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挑战和性趣,从而学会学习、勤于研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好习惯。 ②落实课堂教学的“四个量”。即要有“容量”:从“实、广、深、活、和、真”六个维度上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目标。要有“动量”:要有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要有“能量”:主要指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教与学的反馈中获取,从“真问题”“心智体验”“技能经验”的培训内容、方法以及结果等方面去综合考查。.要有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比尾巴》教学思路谈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比尾巴》教学思路谈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比尾巴》教学思路谈作者:寂寞高手文章来源:新语文湖北省归县向承风《比尾巴》是新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把语文课组织“活”。一、贴“尾巴”激趣,初读感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么,你们在观察小动物时,注意到了没有,小动物的尾巴是一样的吗?(对,它们的尾巴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尾巴》。指导学生对照拼音读两遍课文,同时学习“尾巴”这两个生字,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的是哪几种动物来比尾巴?出示猴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它有一条什么样的尾巴?(学生分说后,指名连起来说),教师给猴子贴上尾巴,以下五种动物的尾巴,让学生对照图,给动物贴上尾巴,且分别说出这几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长”、“短”、“一把伞”、“弯”、“扁”、“最好看”。二、细读课文,学会生字要求学生自由地小声借助拼音读课文,在文中将方格里的生字用“一”划出,并且把每个生字拼读三遍,觉得自己读准了,就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老师抽查,用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卡,重点检查“把”字,让学生练习用“把”组词说话,讲一讲用什么方式记住这些生字。这一步很重要,在细读中,落实读准字音,突出联系语言环境,辨认字形,教师要善于引导,敢于放手。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听录音朗读课文,看课文共有几节?哪几节读的语气是一样的?(听完后,指名回答,认识“?”)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①自由练读一、二节,体会疑问句该怎样读。②教师范读一、二节,着重指导疑问句的朗读技巧,读后学生评价老师是否读得好。③同桌对读三、四节,细心体验疑问句的读法,读后学生自评。④分角色一问一答式对读,突出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读后讲一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句子没读懂。⑤师生对读,读后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师生共同评议。 ⑥分角色表演对读,要求品读课文,充分感知,用动作表现出来,读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多种方式练读,读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学生读书的能力。四、读中游戏,巩固新课把六种动物身子与尾巴的分割图片分别发给12位学生,其他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谁的尾巴长”时,拿长尾巴的学生上台,当读到“猴子的尾巴长”,拿猴身子的学生上台,拼合成一个整体,其它几种动物分割整合游戏的做法依此类推,让学生在读中游戏,达到巩固新知、积累语言的目的。五、读后延伸,扩大视野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它们的尾巴各不相同,一是让学生在家中观看《人与自然》栏目,要求学生有意欣赏动物尾巴的特点:二是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动物园里去参观,边看边议论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三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录像,要求学生从中发现动物们的尾巴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各种不同的特点。总之,低年级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以修订版“大纲”为准绳,弄清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多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去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修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中学语文的课型教学,这是对语文教学“备课”和“上课”的进一步规范。 一、课型特征最能反映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1、课型及课型的分类 课的类型简称课型。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课型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主要可以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中学语文的新授课为例,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写作课。其中,阅读课按师生教学活动的特征可再分为:讲读课、半独立阅读课、自读课;按文章的体裁又可分为:古诗词阅读课、说明文阅读课、记叙文阅读课等。 2、课型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要依据和反应课型的特征,使教学活动更贴近教学规律。课型是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但课型与教学模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且一种课型可以选择多种不同教学模式表征,一种模式可应用于多种课型。 3、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在哪里体现?毫无疑问,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起码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找准文体类型和基本课型的坐标,即上出文体特征,上出课型特征。 文体特征就是要按照不同的文体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如散文要理清行文线索、抓住情感流露,训练动情朗读;小说要欣赏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主题思想;议论文要从中心论点出发,分清论据的侧重,知晓论证的方式,体会语言的严密。文言文要在扫清字词障碍,直译文言句段,落实特殊句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知晓文理。 二、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 课型一般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主要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结合语文教学中的课型特征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各自的教学特征,分清课型,不含混在两三种课型之中,搞成四不象。 新授课的课型模式及基本要求

[艺术手段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艺术手段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语文是最具艺术魅力的课程之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中,应让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们该如何让语文课闪现艺术之美呢?其实,艺术细胞无处不在,它时时处处存在于教与学之间。在语文教学之中适时融于艺术手段,定会使教学美化,课堂活跃。一、音乐走进语文课堂,让创新思维在旋律中飞扬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语文课就成了一首歌,一段曲,能说不言之言,能达意外之意,教学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课融入音乐的形式多样,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音乐是人们对社会人生的心的体验,中国古代的诗、词、曲都是可以歌唱的。至今还有些诗词名篇被谱之以曲,广为传唱。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在教学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不仅助于领会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而且让学生从而做到不背而诵,终生不忘,没有谱曲的诗词可以作为翻唱版的歌词来唱;第二,像电视诗歌散文那样,教师在范读课文或学生朗诵之时,适当配以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审美情趣;第三,在作文课上,可以结合作文内容播放轻音乐,以激发学生作文灵感,让他们深思熟虑,文思泉涌。二、美术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文鉴赏能力语文和美术是一对孪生兄弟,单说其中的诗与画,自古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话,语文课借助美术手段,极易做到水乳交融。现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每课都配有挂图,可借助挂图向学生直观的再现课文的意境美、人物美;有的课文可以选用或制作幻灯片,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用幻灯机播放像赵州桥、卢沟桥的中国石拱桥图片,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把课文制成CAI课件,给课文配以动画片,如在教学蒲松龄的《狼》时,可利用相关软件创制二维动画短片,并配上背景音乐,在课件的播放中学生轻轻松松就把握了课文的情节;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可以给课文画出示意图,使课文分析得更生动形象,学生也可以画一画,装饰课堂笔记本。书法虽然高于语文的书写,可是又源于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试论研究性阅读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博士)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个性·文学性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解读学原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