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

料。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学习化学的价值,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2、树立学生辩证的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

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电脑网络,制作的网页课件,有保鲜膜的、无保鲜膜的两个水果

学生准备:1、课前完成书P99页的活动与探究表格;

2、收集一些服装标签,完成<< 评价>>P71页【问题导航】、【探索旅行】、

【探索日记】

3、书P99页的实验12-1,给一开裂的电木插座加热;

【本课总结】由学生得出:

1、三大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2、塑料使用的利弊及解决方法。

【版书设计】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一:有机化合物

二:有机高分子材料

(一)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二)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

1、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2、合成材料使用的利弊及解决方法

【课件设计】见网页

【课堂评价练习】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达标检测(单项选择)

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大理石

B.白糖 C.酒精 D.蛋白质

2、下列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气车轮胎

B.瓷碗 C.木桌 D.铝合金门窗

3、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

A、棉花、羊毛、天然橡胶

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棉花、羊毛、塑料

D、棉花、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4、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性。

A、热固性

B、热塑性 C.稳定性 D.氧化性

5、当前,我国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未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

6、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A.将废弃物焚烧

B.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

C.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D.将废弃物切成碎片,混在垃圾中填埋于土壤中

7、制造下列物品应用热固型塑料的是()

A、雨衣

B、炒菜用的铁锅手柄 C.食品保鲜膜

8、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比,优点是:()

A、透气、

B、保暖

C、弹度高,耐磨性

D、缩水

9、科技文献中经常引用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无关的是()

A、赤色海潮

B、绿色食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

10、见右图,一只小猫安祥的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玻璃板上,

制备该玻璃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课后拓展活动】

1、你认为“白色污染”会造成哪些主要危害?调查你周围的生

活环境中“白色污染”情况,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寻找解决的途

径。

2、整理“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讨论稿

3、家庭小实验(把三只梨子,一只露天放置,一只用纸包,一只用保鲜膜包,并放两个礼拜后打开比较)

【资料链接】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

【教学反思】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多,又较杂,而且多数只要求了解,根据这些和网络的特点,我觉得采用网页形式比较合适,因为它可以补充一些图片以较强地联系生活,并容易增加拓展性内容。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基本说明: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修5教材的第三章第四节,适合具有理科倾向高二学生。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及其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与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官能团转化的方法的归纳能力; 通过合作交流如群学、对学、对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有机合成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学会相互欣赏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新闻背景资料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官能团衍变的方法的归纳,有机合成基本思路的培养。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第二课时:逆向合成法 内容分析: 本节是新增部分的内容,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教材在必修2教材第三章,选修5教材第二、三章介绍了烃及其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特点、性质等方面知识。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的转化关系,以及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知识。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有机合成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通过逆向合成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 学生分析: 本节是理科倾向的学生选修的内容之一。通过高一、高二的螺旋式学习过程,学生对有机物的性质有了较熟悉的了解,逻辑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有了提高。但对教材中隐性知识学习能力较弱,对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设计思路: 1、独立预习:课前独立完成学案预习内容 2、交流展示:通过对学或群学方式交流预习成果并展示(约10分钟) 3、合作探究:通过课内问题的探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教材 中隐性知识的学习能力,形成有机合成的基本思 路。(约20分钟)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活动与探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通过填写并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如下: 1.有机合成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样品,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对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2.虽然教材中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论述不多,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 3.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地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 4.组织教材中的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要体现开放性。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时将学生分组,还可补充除教材以外的参考论点,以增强辩论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应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8合成材料教案

第八章合成材料 第一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介【学习目的】海南省农垦中学陈良兴 1.对材料的类别有大致的印象。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3.初步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作用。重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难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⑴按来源分⑵按结构分 ⑶按性质分⑷按用途分 …… 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基本概念 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构成每一个高分子的结构单元的数目并不完全相同,所以研究一个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只研究一种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才有意义。 五、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用途: 【巩固练习】 1.下列对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 B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因而其结构复杂 C 对于一块高分子材料,n是一个整数值,因而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的 D 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 2.将乙烯和丙烯按1:1物质的量之比聚合时,生成聚合物乙丙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CH3( ) A [CH2-CH2-CH2-CH2-CH2]n B [CH2-CH2-CH-CH2] n C [CH2-CH2-CH2-CH] n D [CH2-CH2-CH=CH-CH2]n CH3 3.现有两种高聚物A、B,A能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并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熔融成粘稠状的液体,B不溶于任何溶剂,加热不会变软或熔融,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高聚物A可能具有弹性,而高聚物B一定没有弹性 B 高聚物A一定是线型高分子材料 C 高聚物A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 D 高聚物B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 4.某有机物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还能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则这种有机物的结构中一定具备的基团有() O H ①-OH ②-C=C- ③O=C-OH ④-C=O ⑤R- ⑥-C=O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⑥ 5.今有高聚物:…-CH2- CH- CH2- CH- CH2- CH-…, C=O C=O C=O O-CH3O-CH3O-CH3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OCH3OCH3() A 其单体是CH2=CH2和H-C=O B 其链节是CH3-CH2-C=O OCH3 C 其单体是CH2=CH-C=O D 其高聚物是加聚产物 6.设N0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28g聚乙烯树脂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为2 N0 B 在合成28g聚乙烯树脂的单体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N0 C 28g聚乙烯树脂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 N0 D 28g聚乙烯树脂中,含有的C-H的数目为4 N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有机合成教案

有机合成教案 高雪梅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及相互转化。 2.了解有机合成过程,把握有机合成遵循的基本原则。 3.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教学重点】 1、复习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关系,构建知识网 2、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教学难点】 逆向合成的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讨论归纳小结演绎推理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合成材料的出现,使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有机合成的一般方法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程序,进一步掌握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 【新课】:第四节有机合成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的思路: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4、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的构建。 二、碳链骨架的构建 1、增长:有机合成题中碳链的增长,一般会以信息形式给出,常见方式为有机物与HCN 的反应以及不饱和化合物间的加成、聚合等。 2、变短:如烃的劣化裂解,某些烃(如笨同系物、烯烃)的氧化、羧酸盐脱羧反应等。 3、成环:通过形成酯基成环、肽键成环、醚键成环等。 三、官能团的引入 1、C=C的引入 ①卤代烃的消去②醇的消去③炔烃与氢气1:1 加成 2、—OH的引入 ①烯烃与水的加成反应;②醛(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③卤代烃的水解反应;④酯的水解反应。 3、—X的引入 ①烷烃或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②不饱和烃与HX或X2的加成反应;③醇或酚的取代反应。 拓展1:引入-CHO,某些醇氧化,烯氧化,炔水化引入-COOH,醛氧化,苯的同系物被强氧化剂氧化,羧酸盐酸化,酯酸性水解引入-COO-,酯化反应 拓展2: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

九年级化学下册《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其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类物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02探究。 [学生活动] 讨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 [归纳总结]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广,下面一起来研究:有机合成材料 [板书]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学生实验] 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聚乙烯为例 【归纳总结】按受热时的表现,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后又可以熔化

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应用】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雨衣 ②根据你到书店或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谈谈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是如何封口的?它们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③手电筒的外壳 ④炒菜用的锅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2、合成纤维 [提出问题]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收集衣服标签,通过查看标签,了解纤维的种类,并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学生实验]:燃烧棉花、纯羊毛线与涤纶、锦纶 [得到结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区别 3、合成橡胶 【图片投影】橡胶树→天然橡胶 【介绍】介绍合成橡胶的优点。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合成橡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提出问题]什么叫“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学生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得到结论]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教案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哪些材料是人造材料。 2、通过比较棉花与晴纶棉,发现他们的相似之处与不同点,初步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之处。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为什么现在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 教学重点: 1、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通过比较棉花与晴纶棉,发现他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比较,了解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棉花、晴纶棉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身边的物品,想一想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初步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各自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33页的一首小诗: 爸爸用木头, 给妈妈做小桌子, 那木头是哪来的? 妈妈用布, 给我做花裙子, 那布是哪来的? 我用纸, 给洋娃娃折扇子,

那纸是哪来的? 2、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木头、花布和纸张分别是从哪里来的? 3、教师引导:同学们,木头、花布和纸张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探究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 4、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材料的分类。 板书课题: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二、探究生活中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探究建造房子的材料 教师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座大房子里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们知道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吗? 学生说一说造房子需要用到的材料。 预设: 沙子、水泥、砖头、木料、钢筋、铝合金、玻璃、瓷砖、电线、大理石、灯具、塑料等等。 教师相机出示这些材料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属于天然材料的有:沙子、木料、石料、大理石。 属于人造材料的有:水泥、钢筋、铝合金、玻璃、瓷砖、电线、灯具、塑料等等。 三、认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概念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材料,一类是人造材料,那么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呢? 出示课本35页上面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 预设: 天然材料是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 人造材料是指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者是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 根据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 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 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办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从法律角度认识有害塑料和白色垃圾对人类的威胁。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实验、阅读、讲解、讨论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和相关资料;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 聚乙烯塑料碎片、棉花、羊毛、木片、干草; 的确良、尼龙、腈伦等合成纤维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诞生,结束了人类 只能今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 [板书]课题3 在机合成材料 [过渡]到底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呢?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板书]一、有机化合物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与探究来了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表讨论] 1、甲烷、葡萄糖、乙醇、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1、甲烷、葡萄糖、乙醇、淀粉和蛋白质中都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有确定的数值,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固定数值,且其数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比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大好多。 [设问]已知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都属有机物,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命名有机物?[学生回答]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物都叫有机物。 [承接]已知CS2、CCl4也是有机物。那么,刚才的回答是否正确?你觉得应该怎样改进? [学生回答]不正确。应该说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 [讲解]大家回答得很好!化合物主要有二大类: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把象葡萄糖这类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板书]1、含碳的华表合物称有机人合物。 [解释]组成中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如水、氢氧化钠、食盐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熟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 质跟无机化合物很相似,故人们将它归到无机化合物中来研究。 [板书]CO、CO2、H2CO3、CaCO3属于无机化合物。 [设问]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请大家看课本回答。 [学生回答]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氯、氮和磷等元素。在有机物中,碳原子不但可以和氢、氧、氮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还可以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碳链或 碳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就水同。因此,有机物的数目异 常庞大。 [讲解]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小,如乙醇、葡萄糖等。通常称它们为小分子。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或更高,如淀粉、蛋白质等。通常称它们为有 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板书]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过渡]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但由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人口增长和社 会发展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需求。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应运而生, 简称合成材料。 [板书]二、有机合成材料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从此,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在改造大自然的进程中大大前进了一步。 合成材料品种很多,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板书]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讲解]由于合成材料的原料丰富易得、制造加工简单、性能千变万化,(如用石油产品、煤、石灰石、水、空气等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就可制得多种多样、性能各异的合成 材料。)所以,合成材料一经出现,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引导学生看图12—13(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 [讲解]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所以也常被称为聚合物。如聚乙烯分子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手拉手”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引导学生看图12—14(聚乙烯分子模型)] [转折]我们刚才看到的聚乙烯高分子,是很长的链状结构,但不是所有的合成材料高分子都是长链状的,有的还可以结合成网状。

文库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一性质一須 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 二、重难点突破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更多些)。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 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剂”,还可用来“人工降雨”。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应该关注让学生进一步建构“物理性质”的知识体系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硬度”等内容,从而为学生在后续(乃至高中)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在认识二氧化碳状态的时候,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的意识。 (3)对于物理性质的获取途径,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学科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可通过观察获取(观察法);气味可通过鼻闻获取(实验法);密度即可通过对“存放时瓶口方向的观察”获取(观察法),还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溶解性则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或者查阅数据的方法来判断(文献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高低蜡烛”、“瓶瘪”、“干冰升华”等几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的教学功能,不要忽视几个简单实验对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4) 对于“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的概念,不仅需要学生清楚概念的含义,同时强调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不要写成“升化”、“生化”、“生华”等错误写法,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也是缺少化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能使人窒息死亡)。 (2)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受热分解会更快): h2co3—co2 f +h2o (4)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 co2+ca(oh)厂caco3 J +h2o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5) 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第六单元课题1 所学): co2+c2co (6) 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 h2o+co2 有机物+o2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对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已经有所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认识。在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机物 过程与方法: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有机物的分类,认识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有机物。 难点:塑料的分类 三、【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法(前后四个同学一组),自主总结法,讲授法 四、【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你们知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是由什么制成的?这些物质都属于有机物(一)、有机化合物 【活动探究】 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 答: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 什么不同? 答: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总结】: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甲烷,乙醇,葡萄糖) 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NaCl H 2SO 4 KNO 3 ) 有机物的分类: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非常大 (二)有机合成材料 【指导阅读】:P98什么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怎样分类? 【总结】: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木材、和草类(天然纤维)和天然橡胶等。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涤纶、腈纶、锦纶)和合成橡

胶等——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几种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中有很多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也叫聚合物,如聚乙烯分子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聚合物中小分子有的连接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结成网状,性质不同。 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因此这种材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能制成薄膜、拉成丝,压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塑料——电木等,加热后不会熔化,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具有热固性。 目前,塑料的品种和用途很多,应用十分广泛。 【讨论】: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答:加热使之熔化粘连在一起,不能热修补。 2、纤维 【活动探究】你有下列生活常识吗?妈妈从市场上买回一件漂亮的“羊毛衫”,回家后怀疑自己上当受骗,你会帮妈妈鉴别一下真假吗? 答:用火点燃,闻燃烧的气味,看灰烬的特点。 3、橡胶 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 【小结】:常用的合成橡胶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合成材料的使用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其废弃物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白色污染,如何应对,该怎样做呢? (三)、合成材料带来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指导阅读】:P101—102 【总结】:1、白色污染 危害:a. 很难降解、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b. 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解决方法:a.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 c. 使用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 d.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2、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 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organic synthetic material s

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 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 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1课时 -- 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9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投影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 flash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 优秀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的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 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

二、加热塑料片 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线型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体型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 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3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学生实验:燃烧不同颜色的线 师: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展示:服装标签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 醇 酚(2)-1教案

教案 主要教学活动

1.介绍苯酚的组成与结构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苯酚物理性质的学习 (1)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久置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的,这是由于部分苯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对苯醌的缘故。(2)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为43℃,沸点为182℃。 (3)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4)室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是当温度高于65℃,能与水混溶。 (一)性质预测 1.从苯酚结构入手结合已有的知识预测苯酚的化学性质 (羟基和苯基直接相连) 2.依据醇的性质(官能团—羟基)和苯的性质(烃基—苯基)

3. 类比甲苯分子内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进一步预测苯酚的取代反应 (二)实验探究 1.苯酚的取代反应 【实验1】 向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 无色的苯酚稀溶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溴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有大量的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苯酚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羟基确实增强了与其相连的苯环的活性。 2.苯酚的酸性 【实验2】 向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 蒸馏水,充分振荡得到苯酚浊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5%氢氧化钠,振荡。 通过类比甲苯分子内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进一步预测苯酚的取代反应,提升类比迁移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 溴代反应,证实了对苯酚取代反应的预测。体悟到化学学科观念“有机化合物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现象: 苯酚浊液变为澄清溶液。 结论:苯酚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还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水将苯酚溶解了呢? 【实验3】 取两只规格相同的试管,分别加入2mL 苯酚浊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少量 5%的NaOH 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与NaOH 溶液等体积的蒸馏水,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加蒸馏水的试管中依然浑浊,而加NaOH 溶液的试管中,苯酚浊液变为澄清溶液。 结论:苯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钠盐——苯酚钠;苯酚具有酸性。 【实验4】 向上述反应得到的澄清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澄清溶液变浑浊 结论:苯酚的酸性比盐酸弱,苯酚具有弱酸性。 【实验5】 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一定量的CO 2气体,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澄清溶液变浑浊 结论:苯酚钠与CO 2和水反应得到了苯酚;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问题1:苯酚钠与CO 2和水反应除了生成苯酚以外,还有什么产物呢? 问题2:数据分析可推知,苯酚和碳酸钠理论上是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二者是不能大量共存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通过改进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应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提升设计实验的能力。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加深对“强酸制弱酸”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能描述和分析苯酚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